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三勘蝴蝶夢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三勘蝴蝶夢

發布時間: 2022-11-19 00:39:30

A. 求 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台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 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台》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K0OCCDEvQ-sdTKAmG_TIKQ

提取碼:CFXE

作品相關簡介: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台(TheButterflyLovers:LeonandJo)是根據中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凄美的愛情故事改編,由台灣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於2003年製作的動畫電影。蔡明欽擔任導演,鄧亞宴、蔡明欽同為編劇,台灣歌手劉若英、蕭亞軒和綜藝主持人吳宗憲領銜配音。該片主要講述了好動活潑的女孩祝英台與清秀斯文又富正義感的梁山伯在舊時的學堂一起上課,陷入戀情後,兩人克服重重的阻礙,最終化成翩翩彩蝶,雙雙飛向天際的故事。

B. 美國電影《蝴蝶夢》主要是什麼內容

劇情簡介:在法國南部海濱的一座懸崖上,一個精神恍惚的男人來回徘徊著。一聲驚叫打斷了他的沉思,來到附近畫畫的一個年輕女子懷疑他有自殺的傾向而上前喝止。這個魯莽的舉動讓兩人很快結識,甚至很快成為一對親密的戀人。這位英俊瀟灑的貴族富豪叫梅西·文德斯,幾年前的喪妻令他沉痛不已,而那個年輕女子只是一個貼身使女。

他們開始在外面約會,但每次年輕的姑娘問起德文特久負盛名的曼德利庄園時,文德斯先生總是顯得憂郁而沉默。文德斯先生逐漸愛上了這個天真、善良的姑娘,就在她要隨主人離去的時候,他向她正式求婚。很快,梅西·文德斯帶著他新婚的妻子回到了自己在英國的庄園。庄園里嚴厲的管家丹弗斯夫人明顯流露出對文德斯夫人的厭惡和對前任文德斯夫人麗貝卡的崇拜。

麗貝卡雖然死了,卻影響著庄園里的一切,庄園到處都是帶有里貝卡名字縮寫的物品。文德斯夫人嘗試著熟悉環境,卻一次次碰壁,所有這些痛苦經歷似乎都在給她一個暗示:她的丈夫只愛麗貝卡。但是逝去的麗貝卡彷彿隱藏著很多的秘密,遠遠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聖潔、美麗。終於,為了挽迴文德斯夫人的心,梅西承認是他殺死了麗貝卡,並把麗貝卡沉屍大海。

就在這時,麗貝卡的屍體被人發現,她的死因重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經過調查,最終還是真相大白:麗貝卡是自殺死的,卻把一切布置得象是被梅西親手殺死的樣子來報復他。最後,丹弗斯夫人在絕望中點起大火,與曼德利庄園一起化為灰燼。

(2)老電影三勘蝴蝶夢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蝴蝶夢》改編自英國女作家達夫妮·杜穆里埃的懸疑小說《麗貝卡》。1939年,好萊塢製片人塞爾茲尼克買下了小說《麗貝卡》的改編版權,並由羅伯特·E·舍伍德創作電影劇本。該片的劇本忠實於原著小說《麗貝卡》;影片中有關心理方面的材料也都取材於原著小說。

獲獎記錄:

第1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第13屆奧斯卡最佳攝影(黑白片)

第13屆奧斯卡最佳編劇提名

第13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第1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第13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第1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提名

第13屆奧斯卡最佳剪輯提名

第13屆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黑白)提名

第13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第13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C. 蝴蝶夢關漢卿表達了什麼情感

《蝴蝶夢》全名《包待制三勘蝴蝶夢》,現存版本有:《新續古名家雜劇》宮集本、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脈望館校《古名家雜劇》本、《元曲選》丁集本、《元曲大觀》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蝴蝶夢》元·關漢卿作。寫皇親葛彪無故打死王老漢,王氏兄弟三人為報父仇也打死葛彪,因而被捕入獄。包拯夢見蝴蝶受到啟發,釋放三子。全劇共四折一楔子。劇情是:王氏三兄弟金和、鐵和、石和為報父仇,一怒之下打死皇親葛彪,被判入獄抵罪。包拯復審此案時,王妻自願認罪,三子也爭相認罪。包拯只想判一人有罪,判金和、鐵和,王妻都不同意,卻讓幼子石和領罪。包拯懷疑石和非其親生,暗中觀察後才知王妻愛護前妻所生二子,而甘願犧牲親生子石和。包拯大受感動,恰好夢見三蝴蝶墜入蛛網,另一大蝶飛來救出二蝶卻置幼蝶於不顧,他受到啟發,心懷惻隱,暗中用另一死囚償命,將三子盡皆釋放。

D. 都有哪些評劇

中國評劇院劇目

一:音配像

1白玉霜音配像:《白玉霜唱段選》(馬寡婦開店;花為媒;可憐秋香;蘇小小;棒打薄情郎;鋦碗丁;楊三姐告狀;雙蝴蝶;瀟湘夜雨;玉堂春;綠珠墜樓)

2筱白玉霜音配像:(1)《秦香蓮》;(2)《杜十娘》;(3)《鬧嚴府》;(4)《朱痕記》;(5)《玉堂春》;(6)《搬窯》;(7)《桃花庵》;(8)《金沙江畔》;(9)《包公三勘蝴蝶夢》;(10)《馬寡婦開店》;(11)《李雙雙》選場;(12)《打狗勸夫》;(13)《臨江驛》;(14)《小女婿》;(15)《王少安趕船》;(16)《鋦碗丁》;(17)《珍珠衫》選場;(18)《勸愛寶》;(19)《小借年》;(20)《家》選場;(21)《苦菜花》(選場);(22)《筱白玉霜經典唱腔選(卡拉OK劉萍配像)》;(23)《小白玉霜唱腔精選(卡拉OK王冠麗配像)》

3新鳳霞音配像:(1)《無雙傳》(2)《鳳還巢》(3)《春香傳》(4)《小二黑結婚》

(5)《新鳳霞唱腔精選(卡拉OK王麗京配像)》;

4魏榮元馬泰音配像:(1)《奪印》;(2)《向陽商店》(3)《魏榮元唱腔精選(卡拉OK孫路陽配像)》;(4)《馬泰唱腔精選(卡拉OK張文鵬配像)》;

二:名家電影電視劇

1《秦香蓮》(小白玉霜電影)2《花為媒》(新鳳霞電影)3《啼笑皆非》(李憶蘭電影)4《搶狀元》(張淑桂電影)5《楊三姐告狀》(谷文月電影)5《絲絨計》(劉萍電影)6《紅白喜事》(馬泰趙麗蓉電視劇)7《馬寡婦開店》(筱玉霜電視劇)

8《鬧嚴府》(劉萍電視劇)9《花街》(劉萍電視劇)10《駝龍傳奇》(谷文月電視劇)11《鳳冠夢》(張淑桂電視劇)

三:名家舞台劇

1《祥林嫂》(李憶蘭趙麗蓉剛立民)2《高山下的花環》(李憶蘭張德福花月仙谷文月)

3《帝女花》(張淑桂)4《花為媒》(谷文月趙麗蓉筱玉霜)

5《花為媒》(谷文月戴月琴高闖朱懷旭)6《楊三姐告狀》(谷文月趙麗蓉劉萍絕版)

7《楊三姐告狀》(谷文月趙麗蓉張秀蘭)8《秦香蓮》(劉萍谷文月李惟銓絕版)

9《大腳夫人》(筱玉霜)10《劉萍演唱會》11《朱痕記》(劉萍馬泰)

12《評劇皇後》(劉萍馬泰)13《二楞媽》(劉萍李惟銓)14《牡丹仙子》(谷文月)15《離宮怨》(谷文月劉淑萍)16《香妃》(谷文月)17《田嫂》(谷文月齊建波)18《祥林嫂選場》(谷文月)19《谷文月演唱會》20《包公賠情》(李惟銓朱懷旭)21《風雨聚財人》(李維銓)22《大路情話》(李維銓)23《鳳儀亭》(戴月琴齊建波)24《黑頭與四大名蛋》(李維銓李金銘)25《鳳儀亭》(戴月琴齊建波)

26《楊乃武與小白菜》(馬惠民高闖)24《山花》(宋麗)25《金沙江畔》(齊建波宋麗)26《宋麗專輯》27《玉堂春》(宋麗齊建波)28《祥子與虎妞》(宋麗)

29《貶官記》(齊建波韓劍光)30《血濺烏紗》(馬惠民王平)31《鬧嚴府》(恆紅)

32《卷席筒》(恆紅王景為)33《恩與仇》(恆紅)34《張羽煮海》(劉惠欣齊建波)

35《李三娘》(劉惠欣)36《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韓劍光於文華)

37《桃花庵》(孟素潔恆紅)38《情戀萬家》39《大腳皇後》(恆紅張文鵬)

40《勸愛寶》(王冠麗)41《秦香蓮》(王冠麗鄒海群)

42《評劇名家摺子戲集錦(勸愛寶十五貫鳳還巢)》(花月仙李憶蘭花硯茹傅嘉祥)

43《評劇名家摺子戲二(頂鍋楊三姐告狀包公賠情)》(花硯茹王景明李惟銓朱懷旭)

44《評劇名家薈萃》(筱俊亭花淑蘭劉秀榮李秀雲羊蘭芬六歲紅崔蓮潤李憶蘭花月仙谷文月劉萍李惟銓劉立明蓮小君馬淑華)

45《紀念新鳳霞評劇名家演唱會》(谷文月劉秀榮戴月琴高闖崔蓮潤李紅霞宋麗於文華等)

天津評劇院劇目

1《包公三勘蝴蝶夢》(鮮靈霞電影)2《牛郎織女》(小花玉蘭小鮮靈霞)

3《拜月記》(小花玉蘭)4《啞女告狀》(崔蓮潤)5《花木蘭》(崔蓮潤)

6評劇《狗不理傳奇》(崔蓮潤王友才)7《賣油郎獨占花魁》(崔蓮潤王友才)

8《回杯記》(崔蓮潤)9《半把剪刀》(曾昭娟)10《寶馬圓情》(曾昭娟)

11《牧羊卷》(曾昭娟)12《賣妙郎》(曾昭娟)13《夫人令》(曾昭娟)

14《謝瑤環》(曾昭娟)15《費姐》(郭美美趙茹意)16《賣妙郎》(李秀雲)

17《村南柳》(李秀雲馬淑華)18《祥林嫂》(馬淑華)19《杜十娘》(馬淑華)

20《婦女代表》(新翠霞六歲紅)21《周仁獻嫂》(趙斌)

沈陽評劇院劇目

1《打金枝》(筱俊亭)2《對花槍》(筱俊亭)3《楊八姐游春》(筱俊亭)

4《穆桂英掛帥》(筱俊亭)5《小院風波》(筱俊亭)6《包公審太後》(筱俊亭)

7《茶瓶記》(花淑蘭)8《謝瑤環》(花淑蘭)9《相思樹》(花淑蘭)

10《梅香》(花淑蘭)11《人面桃花》(韓少雲)12《小女婿》(韓少雲)

13《小姑賢》(韓少雲電影)14《梁山伯與祝英台》(韓少雲)

15《姊妹易嫁》(宮靜)16《女秀才》(宮靜)17《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宮靜)

18《小寡婦上墳朱買臣休妻》(宮靜)19《王少安趕船夜宿花亭》(宮靜)

20《小二黑結婚》(宮靜)21《劈山救母》(宮靜)22《珍珠塔》(艷銘傑宮靜)

23《紅樓夢》(宋麗)24《雪花飄飄》(馮玉萍)25《風流寡婦》(馮玉萍)

26《山裡人家》27《牛郎織女》(周丹牛一波)28《打神告廟》(周丹)

29《玉堂春》(何欣)30《武松與潘金蓮》31《蓮花庵》

32《啞女告狀》(李懿柏坤)33《楊二舍化緣小姑賢》34《櫃中緣》(尹敬紅)

長春評劇院劇目

1《半把剪刀》(筱王金香)

2《密建游宮》(王曼苓周連生)

3《奇冤義膽》(劉立明)

4《徐九經陞官記》(劉立明)

5《牢獄產子》(鄭桂芳)

哈爾濱評劇院劇目

1《風流小狐仙》(趙三鳳)

2《天雨花》(劉小樓趙三鳳史雙寅)

3《伯虎吟》(趙三鳳史雙寅)

石家莊評劇院劇目

1《劉巧兒》(劉秀榮)2《夢斷蕭牆》(劉秀榮)3《乾坤帶》(劉秀榮)

4《胡風漢月》(劉秀榮趙立華)5《寶玉與黛玉》(劉秀榮)6《花為媒》(劉秀榮)

7《劉秀榮專輯(卡拉OK)》8《珍珠衫》(徐金仙劇文林)

6《楊乃武與小白菜》(劉淑琴)7《五彩水晶山》(尚麗華)8《張海迪》(尚麗華)

9《花魁女與賣油郎》(尚麗華)10《鳳落梧桐》(尚麗華)11《狀元與丐乞》(靳玲展)

12《冷月香魂》(徐金仙)13《喜脈案》(劉鳳芝趙立華)

14《張羽煮海》(袁淑梅)15《竇娥冤》(袁淑梅)16《牧羊圈》17《五女拜壽》

唐山評劇團劇目

1評劇小生《洪影專輯》2評劇小生《石文明專輯》3《太白進宮》(洪影筱俊亭)

4《御河橋》(劉淑琴洪影)5《三看御妹》(李憶霞)6《打金枝》(李憶霞)

7《姐妹皇後》(李憶霞)8《成兆才與楊三姐》(羅惠琴)9《包公審太後》(小筱俊亭)10《紅龍泉》(羅惠琴張俊玲)11《王二姐思夫》(王英)12《狀元打更》

13《紅絲錯》(羅惠琴)

其他評劇團劇目

1《秦香蓮後傳》(邢韶瑛北京燕京評劇團)

2《海棠紅》(邢韶瑛北京燕京評劇團)

3《啼笑因緣》(邢韶瑛北京燕京評劇團)

4《桃李梅》(邢韶瑛北京燕京評劇團)

5《生死情》(邢韶瑛北京燕京評劇團)

6《嫁不出去的姑娘》(李淑珍何廣敏陳振之電影)

7《賭婚記》(張素娟駱麗娜遼寧建昌縣評劇團)

8《深宮孽海》(青皇島小海燕評劇團)

9《鴛鴦膽》(天津溏沽評劇團)

10《王媽買驢》(天津寶坻評劇團)

11《包公三勘蝴蝶夢》(營口評劇團)12《砸鑾駕馮奎賣妻》(營口評劇團)

13《狀元與丐乞》(宋小霞劉玉萍營口評劇團)

14《蝴蝶杯》《屠夫狀元》(營口評劇團)15《孟姜女哭長城》(豐潤評劇團)

16《保龍山》(豐潤評劇團)17《曹雪芹》(豐潤評劇團)

18《清風亭》(李鵬念豐潤評劇團)19《盜金磚》(曹華鞍山戲曲劇院)

20《三娘教子》(蒿城評劇團)21《狸貓換太子(8碟)》

22《李三娘打水》23《打狗勸夫劉雲打母》

24《李彥貴賣水劉翠屏哭井》

E. 《蝴蝶夢》的作者是誰

蝴蝶夢引》原名《呂蓓卡》(又譯《麗貝卡》),是達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發表於1938年。達夫妮·杜穆里埃在本書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頗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呂蓓卡的形象達夫妮·杜穆里埃在本書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頗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呂蓓卡的形象,此人於小說開始時即已死去,除在倒敘段落中被間接提到外,從未在書中出現,但卻時時處處音容宛在,並能通過其忠僕、情夫等繼續控制曼陀麗庄園直至最後將這個庄園燒毀。小說中另一女性,即以故事敘述者身份出現的第一人稱,雖是喜怒哀樂俱全的活人,實際上卻處處起著烘托呂蓓卡的作用,作者這種以「實有」陪襯「虛無」的手法頗為別致。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通過刻畫呂蓓卡那種放浪形骸之外的腐化生活,以及她與麥克西姆·德溫特的畸形婚姻,對英國上層社會中的享樂至上、爾虞我詐、窮奢極侈、勢利偽善等現象作 原著小說蝴蝶夢
了生動的揭露。作者還通過情景交融的手法比較成功地渲染了兩種氣氛:一方面是纏綿悱惻的懷鄉憶舊,另一方面是陰森壓抑的絕望恐怖。這雙重氣氛互相交疊滲透,加之全書懸念不斷,使本書成為一部多年暢銷不衰的浪漫主義小說。 達夫妮·杜穆里埃(1907--1990),英國著名女作家,《蝴蝶夢》是她的成名作。 生前曾是英國皇家文學會會員,1969年被授予大英帝國貴婦勛章。她厭惡城市生活,長期居住在大西洋沿岸的康沃爾郡。她的不少作品即以此郡的社會習俗與風土人情為主題或背景,故有「康沃爾小說」之稱。她一生共寫了十七部長篇小說以及幾十種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由於深受十九世紀以神秘、恐怖等為主要特點的歌特派小說的影響,同時亦曾研究並刻仿勃朗特姐妹的小說創作手法,因此「康沃爾」小說大都情節曲折,人物(特別是女主人公)刻畫細膩,而且在渲染神秘氣氛的同時,夾雜這生命論色的感傷主義。

F. 《蝴蝶夢》的介紹

劇情簡介:

《蝴蝶夢》榮獲了1940年第1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攝影兩項獎。

影片開始是一段回憶的畫外音,配合幽暗的畫面,營造出散發著恐怖氣氛的效果。
在法國南部海濱的一座懸崖上,一個古怪、憂傷,精神恍惚但是很有魅力的男人來回徘徊著。一聲驚叫打斷了他的沉思,來到附近畫畫的一個年輕女子懷疑這位先生有自殺的傾向而上前喝止。這個魯莽的舉動倒讓兩人很快結識,甚至很快成為一對親密的戀人。這位英俊瀟灑的貴族富豪叫梅西·文德斯,幾年前的喪妻令他沉痛不已,而那個年輕女子只是一個貼身使女。他們開始在外面約會,但每次年輕的姑娘問起德文特久負盛名的曼德利庄園時,文德斯先生總是顯得憂郁而沉默。
文德斯先生逐漸愛上了這個天真、善良的姑娘,就在她要隨主人離去的時候,他向她正式求婚。很快,梅西·文德斯帶著他新婚的妻子回到了自己在英國的庄園。
庄園里嚴厲的管家丹弗斯夫人明顯流露出對新夫人的厭惡和對前任文德斯夫人麗貝卡的崇拜,麗貝卡雖然死了,卻又彷彿無處不在,影響著庄園里的一切,到處都是帶有里貝卡名字縮寫的物品。新的女主人嘗試著熟悉新環境,卻一次次碰壁,所有這些痛苦經歷似乎都在給她一個暗示:她的丈夫將永遠——而且只愛麗貝卡。她的猜疑、梅西的沉默,在這對新婚夫婦之間劃下了越來越深的裂痕。
但是過去發生的事並沒有這么簡單,逝去的麗貝卡彷彿隱藏著很多的秘密,而遠遠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聖潔、美麗。終於,為了挽回新婚妻子的心,梅西承認是他殺死了麗貝卡,並把麗貝卡沉屍大海。
就在這時,麗貝卡的屍體被人發現,她的死因重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經過調查,最終還是真相大白:麗貝卡是自殺死的,卻把一切布置得象是被梅西親手殺死的樣子來報復他。
最後,丹弗斯夫人在絕望中點起大火,與曼德利庄園一起化為灰燼……
應該說這部《蝴蝶夢》既是希區柯克中早期電影最典型、最傑出的代表,也是為希區柯克帶來更光明前途的里程碑式作品。片中希區柯克出色地營造了陰暗壓抑的曼德利庄園景象,古堡廢墟一般荒寂的建築、開闊大廳里的一條狗、幽靈般出沒面無表情的管家婆,都成了世界電影史上永恆的記憶

G. 包公三勘蝴蝶夢的故事梗概

評劇劇目,系根據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名著《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改編。主要講述了皇親葛彪,依仗權勢,橫行鄉里,長街縱馬,將王老漢撞傷,並將其打死。王的三個兒子與葛辯理,雙方動起手來,群毆中王之三子失手將葛打死。葛府將王氏三兄弟送至縣衙,判以死罪。母親王孟氏為討公道,告至包拯台前。案情復雜,使包拯左右為難。蝴蝶仙托夢與包,令包醒悟,秉公辦案,使王氏母子終得團聚。
該劇是天津評劇院優秀傳統保留劇目,在上世紀50年代,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鮮靈霞主演過該劇,其獨特的嗓音演繹出王孟氏善良、堅毅的舞台藝術形象,此劇在1959年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成電影。半個多世紀以來,《包公三勘蝴蝶夢》一直是天津評劇院的品牌節目。另外中國評劇院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小白玉霜喜彩蓮魏榮元也善演此劇。

H. 評劇起源與什麼方式

評劇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一種地方戲,在華北、東北及其他一些地區流行很廣,評劇是中國戲曲劇種,俗稱蹦蹦戲 、落子戲 ,又稱平腔梆子。1935年改稱今名 。1910年前後形成於唐山。評劇在民間說唱蓮花落和民間歌舞蹦蹦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原來形式單調,經成兆才等藝人改革,將第三人稱改為第一人稱,由演員扮演劇中人;以蹦蹦音樂為基礎,吸收冀東民間音樂素材,創造出行當使用的唱腔;採用全套的河北梆子樂器伴奏,故取名平腔梆子戲。

評劇在現代戲的創作演出方面,影響很大。其中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的《九尾狐》、《小女婿》,新鳳霞演出的《劉巧兒》、《祥林嫂》、《小二黑結婚》、《藝海深仇》,東北韓少雲演出的《小女婿》,都受到普遍的歡迎。

【歷史沿革】

評劇有東路、西路之分,而以東路為主。東路評劇的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

一、對口蓮花落階段
清嘉慶(1796-l820)以後流行於東灤縣、寶坻、遷安、三河等地農村的蓮花落已發展為彩扮(對口蓮花落)形式。當地農民於逢年過節或上集、趕廟、外出賣針和香面時,往往組織起來演唱。形式有「單板」和「對口」兩種。「單板」是一人打竹板(一手拿五塊竹板,一手拿七塊竹板)自打自唱,一個曲調,來回反覆。一般是唱小段,有時也唱成本故事,如《楊二舍化緣》等。「對口」就是彩扮,由二人演唱,分上、下裝(也叫上、下串)。上裝為旦,包半頭,腦後留假辮,手持手帕或扇子;下裝為丑(多為主角),以舞霸王鞭(花鞭為主,也有打竹板的)。上下裝均由男性扮演。伴奏除按拍外,有時也用弦、笛、鑼、鼓等,或有用「一幅架」(也叫「雙跨」)的。即一人打擊架上所有的鑼、鼓、鑔等,表演者同時扮演幾個角色,且說且唱,亦歌亦舞,有時有一人或幾個幫腔。當時,人們稱這種藝術活動為「雙玩意兒」、「落子」、「唱花燈」。又因在演出前總要先演一段「什麼不閑」,故又稱為「什麼不閑」。演出劇目多為民間故事,如《思夫》、《十綉門簾》,也有少量整本故事,如《楊二舍化緣》、《小借年》、《小姑賢》、《西廂》、《摔鏡架》等。光緒七年(1881)前後,唐山地區開平礦務局建築鐵路、廠礦相繼出現,蓮花落開始進入鄉鎮、碼頭賣藝,並建立了班社。光緒十七年(1891)前後,東北二人轉傳入關內,最先入關的是錦州汪榮,後有大碗粥(周)、梁半截夫婦等,他們加入蓮花落班社一同演出。此時冀東已有十幾個蓮花落班社,如樂亭的崔八班,演員有張來、張根、石鳳等;豐潤的孟光武班,演員有東發紅、東發白等;灤縣魏莊子的趙家班,演員有東發紅、東發亮、東發白等;灤縣魏莊子的趙家班,演員有成兆才、白菜心、山老鴰、佛動心、汪榮等。此外還有東三省的楊發班;三姑娘、李順的王大包子班;梁半截夫婦的大碗粥班等班社。隨著班社的建立,蓮花落由原來三、五人分散的撂地演出,發展成八、九人有組織的專業演出。演出形式也趨豐富多樣,每場演出均需由四個擊鼓者「報四喜」(也有用「一幅架」唱「什麼不閑」的),然後唱蓮花落,最後由對口蓮花落壓軸。演出已有「出場」和「入場」之分。這一時期主要演員有金菊花(杜之意)、楊柳青(餘勇)和石榴花(劉永泰)等。清中葉,冀東一帶習武之內盛行,蓮花落亦受其影響,產生武戲。到清末,習武中有許多人參加對口蓮花落「跑棚」。每次演出前先來一段「把式」,講究硬功夫,多用真刀真槍,進而創造了「耍鐮刀」、「耍鋤頭」、「耍鏟子」等武藝。

二、「拆出」階段
對口蓮花落因受東北二人轉影響,特別是接受了它的「拉場戲」這一表演形式,將「對口」的唱、白拆開,將故事分成場次,並改原來第三人稱的敘述為第一人稱的表演,稱為「拆出」。在音樂方面也吸收了二人轉的唱腔。如喇叭牌子、文咳咳、武咳咳等,使尾音縮短,行腔放慢。樂器方面增加了河北梆子的大弦、笛子、嗩吶、鑼鼓、梆子等,但鑼鼓點未變,竹板仍然保存。拆出時期的劇目主要是來自唱本子和子弟書曲目,並將《小姑賢》、《借女弔孝》、《藍橋會》和《劉金定觀星》等拆出演唱,從而推動了對口蓮花落向對戲曲方面的發展。光緒二十年(1894),二合、慶順、義順等八、九個班社首先進入天津。二十七年,成兆才、佛動心、東發亮等又帶著「對口」和「拆出」劇目《小姑賢》、《小借年》等進入天津。但不久,天津當局以「有傷風化,永予力禁」的禁令,將這些班社全部逐出,藝人們被迫返回鄉里,加之軍閥混戰,兩次「國喪」(光緒和慈禧死),禁止響器,蓮花落班社大部分解體,拆出亦到此結束。

三、唐山落子(即平腔梆子戲)階段
1908年,成兆才、張化文、金菊花等人重整班社,帶著蓮花落子《開店》,拆出戲《烏龍院》、《鬼扯腿》,闖入「北平禁地」,並一度唱紅,從此定名為「平腔梆子戲」。1909年,月明珠(任善峰)代替金菊花,成為平腔梆子戲主角,與成兆才、張化文等另組慶春班社,二次進入唐山。當時,唐山是冀東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京劇、梆子在戲劇界很有地位。初到唐山的平腔梆子戲藝人,不得不先學幾出河北梆子戲,如《殺廟》、《武家坡》、《桑園會》等,以站穩腳跟。這種藝術上的交流,促進了平腔戲藝術的革新,並產生了專職編劇,如成兆才(藝名東來順),一生編寫了近百個劇本,有《開店》、《占花魁》等。樂隊去掉竹板,改用鼓(底鼓)和梆子按拍,增加了板胡和笛子,並採用河北梆子鑼鼓經。同時吸收皮影、樂亭大鼓、京劇等的唱腔、過門和身段,從而提高了藝術表現力。此時的平腔戲演唱因用真聲,高弦低唱,故而得名「平戲」,至此評劇作為一個劇種已基本形成。1912年,唐山小山西坡的王永富、王鳳亭父子籌建永盛茶園,為評劇的第一個劇場。該劇場可容納近千觀眾,因其在唐山地區,故劇種又稱作「唐山落子。」1915年,慶春班社以月明珠為主演,在天津的奧、意、法「租界」演出了《小姑賢》、《劉雲打母》等,頗受歡迎。當時李大釗觀看了《花為媒》後,題詞「似戲非戲,比戲出奇,改良平戲!」1917年,天津大水,慶春班回唐山,改名永盛合班。1915年,永盛合班經天津到山海關,在興業茶園首演《珍珠衫》、《樊梨花罵城》、《百年長恨》等,贏得了部分文化人的欣賞,鄉紳奎旭東贈送「唐山首創警世戲社」的匾額,永盛合班由此改名警世戲社,即後人盛稱的「警世頭班」。這個班底由成家(兆才為代表)、任家(月明珠為代表)、張家(金開芳、張德禮為代表)三家組成。他們制定了嚴格規矩,在藝術上講究准綱准詞,同時也編演了一些新劇目。

四、奉天落子階段
1619年春,警世戲社部分藝人應邀赴營口、長春、哈爾濱等地演出,受到東北觀眾歡迎,尤其是在哈爾濱首演成兆才編寫的《楊三姐告狀》、《黑貓告狀》等,影響更大。其時又被稱為「奉天落子」。1922年,主要演員月明珠因勞累過度,在沈陽去世,警世戲社也因人員變故而解體。同年秋天,原班社的一些藝人重新組織,先後去唐山、天津、哈爾濱、吉林、長春等地演出,劇目有《槍斃駝龍》等。1923年,李子祥和蓮花落老藝人李春盛在唐山組織警世戲社二班,經常在東北鐵路沿線活動。班主先是王鳳亭,後為高景山,編劇是竇寶安和張連成,演員有蓋月珠(王東海)、金靈芝、李義廷、芙蓉花和金菊花等。不久,又分出另建復盛戲社,主要演員有芙蓉花、花雲舫、李小霞、花小仙等,這個別社曾到北京演出,一時很有影響。與警世戲社二班成立同時,天津又成立了警世戲社三班,編劇有楊樹森、溫東山,主演是蓋王珠(王慶昌,旦)、周濟(鳳鳴,生)、花蓮舫、筱桂花(張麗雲)、筱荷花等,其中影響最大的女演員為筱桂花。這一時期的班社還有「二孫班」(南孫班和北孫班)、元順劇社等。南孫班(歧山劇社前身),1912年成立於天津。領班是孫鳳鳴(東發白),主演是孫鳳令(藝名開花炮)。南孫班是招收、培養女演員最早的班社,著名女演員花蓮舫、李金順、白玉霜、筱桂花、小麻紅等都出自該社。北孫班(洪順劇社前身),1918年成立於河北,由孫洪奎(亦名孫恩,藝名丁香花)主持,演員有碧月珠(鄧海)、天下紅、葡萄紅(孫鳳樓)、倪俊聲等。此班培養了一批落於演員。元順劇社成立於1924年。郭子元和李金順為班主,演員有李金順、喜彩春等。他們在天津演出時,第一次用「評戲」一詞。1929年,評劇第一部劇作匯編《評戲大觀》(1-6集)由魏茂、李小舫編輯出版。奉天落子時期,主要的評劇班社大多在東北活動,唱腔激越高昂,熱情奔放,素有「大口落子」之稱。特別是女演員的出現,標志著評劇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很多班社回到關內,在天津、北京一帶演出,形成了眾多的流派,其中著名的有「天津三傑」:劉派(劉翠霞)、白派 (白玉霜)、愛派(愛連君)。此外,還有喜彩蓮、筱桂花、芙蓉花、筱麻紅等,也都各具特色。

五、評劇階段
1935年起落子藝人大量湧向南方,到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演出,以後又到重慶、成都、貴陽等地,並在這些地區紮下根。此年年初,上海報紙戲目廣告出現「評劇」名稱。1939年,白玉霜南下演出,轟動了上海,主演的《海棠紅》還搬上銀幕,並為此而獲「評劇皇後」稱譽。繼之,「時代藝人」喜彩蓮在上海演出,亦受好評,並得到著名戲劇家阿英、洪深、歐陽予倩的支持和稱贊。但在當時社會風尚的影響下,也有些藝人為迎合某些小市民的情趣:演出一些低級庸俗的節目;有的演員則因吸毒不能演出,許多班社被迫解散,評劇一度衰落下來。

評劇的另一支派西路評劇,是20世紀初由西路蓮落花演變而來,初名「北京蹦蹦」,後改稱西路評劇。1893年,寶坻(今屬天津)以蓮花落藝人金葉子(來鳳儀,小生)、韓九令(花旦)、人人樂(彩旦)、柳葉紅(青衣)為主的班社,首先進入北京演出。後有河北省香河的王殿佐(青衣)、侯德山(須生),薊州(今天津薊縣)的挑簾紅(花旦)等相繼進入北京,為西路評劇的創始人。西路評劇進京後,吸收了河北梆子、老調、哈哈腔等地方劇種的劇目、音樂和舞蹈,初具小戲形式,常與河北梆子同台演出,名為「兩下鍋」。西路評劇以河北民歌為基礎,唱腔高,甩腔長,多用「依喲嗬,依呀哈」為裝飾音和襯字,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唱腔和唱法。西路評劇興起時,以「打地攤」或在茶園演出為主要形式。1912年左右,在藝術上有了提高,曾去上海演出。 著名演員挑簾紅即為當時赴滬演出的主角。但後來由於一些客觀原因:曾一度消沉。建國後,經過挖掘、改革,藝術上又有新的發展。如過去由男演員飾旦角,生、旦音域同度,改革以後,轉由女演員演旦角,唱腔、表演、對白等方面均有較大變化。1958年後,中國評劇院曾先後演出了《花亭會》、《楊二舍化緣》、《賣水》和《頂鍋》、《三女除霸》, 長春評劇團也演出了《劉伶醉酒》等西路評劇劇目。70年代以來,中國評劇院演出的《吹鼓手告狀》、《甜蜜的事業》等,也運用了西路評劇的唱腔。

建國後,相繼成立了中國評劇院、沈陽評劇院,天津、唐山、北京、河北、長春、哈爾濱等地也先後成立了評劇團。並涌觀出一批著名演員,如筱白玉霜、 新鳳霞、筱俊亭、韓少雲、花淑蘭、鮮靈霞、李億蘭、喜彩苓等。同時,在劇目和表演藝術上進行改革。至1985年全國有百餘個評劇團體。其中較有影響的有中國評劇院,著名演員有花月仙、趙麗蓉、馬泰、張德福、劉萍、谷文月等;沈陽評劇院,著名演員有筱俊亭、花淑蘭、韓少雲等,以及天津評劇院、河北省評劇團、唐山專區評劇團、長春市評劇團、哈爾濱市評劇團、石家莊市評劇團等。

【藝術特點】

評劇的藝術特點是:以唱工見長,吐字清楚,唱詞淺顯易懂,演唱明 白如訴,表演生活氣息濃厚,有親切的民間味道。它的形式活潑、自由,最善於表現當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鄉村都有大量觀眾。評劇唱腔是板腔體,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種板式。解放後,評劇音樂,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顯著成就,特別是改變了男角唱腔過於貧乏的弊病,男聲唱腔有了新的創造。

早期評劇只有男、女角色之分,後發展為生、旦、丑的「三小戲」。以後又受梆子和京劇的影響,逐漸發展為青衣、花旦、彩旦、小生、小丑、老生、花臉等行當。其表演藝術雖吸收了梆子、京劇的身段、程式,一度出現京劇化的傾向,但仍保持著民間活潑、自由、生活氣息濃郁的特點。在唱、做、念、打各種藝術手段的運用上,評劇的唱功最為突出,早期的男旦演員月明珠和女演員李金順等,都曾以唱功稱絕一時。3O年代初,奉天落子時期,又產生了著名評劇聲腔革新家白玉霜。她大膽運用低腔,發展了評劇的中音唱法,形成「白派」。與白玉霜同時,劉翠霞創造了高亢脆亮的「劉派」唱法,愛蓮君創造了「愛派」的疙瘩腔唱法,此外,還有在北京與白玉霜相對峙的喜彩蓮創造了華麗而清新的「喜派」唱法。四名女演員在建國前被稱為評劇「四大名旦」。繼之而起的是筱白玉霜,她繼承和發展了「白派」唱腔。建國後,新鳳霞在演出《小二黑結婚》《藝海深仇》、《祥林嫂》、《劉巧兒》等新戲過程中,創造了不少新的唱腔,人稱「新派」。她的唱腔清新甜潤,玲瓏婉轉,富於華彩,塑造了一批新型婦女形象。她還與新文藝工作者合作,創造了蜻蜒調、凡字調、送子調等新板式,為豐富和發展評劇女聲唱腔作出了貢獻。

善於表觀現實生活是評劇的一個傳統。辛亥革命後,成兆才依據當地的時事新聞創作和改編了《楊三姐告狀》、《黑貓告狀》、《槍斃駱龍》、《槍斃駱虎》、《安重根刺伊藤博文》等,基本上奠定了評劇以演現代劇目為主的特長。以後,不少文明戲演員加入評劇隊伍,帶來了編演現代戲經驗,對評劇多方面地反映現實生活產生了一定影響。建國後,評劇演出的大量現代戲,從不同側面展示了社會主義建設不同歷史時期的生活面貌。謳歌了社會主義新人,提出或試圖解決群眾普遍關注的一些問題。這些劇目的出觀,為評劇以後更好地反映觀實生活,積累了可貴的經驗。

【派別】

評劇原分為東路和西路兩派。今天盛行的是東路,流行於河北和東三省,在南方也有廣大觀眾。西路評劇又叫「北京蹦蹦」,是在東路評劇梆子、老調的影響下形成的。它的腔調高亢,板頭豐富,別具風格。辛革命前後在北京及京西各地演出,很受觀眾歡迎,以後瀕於絕跡。1958經中國評劇院發掘整理,始重現於舞台。《花亭會》就是經過整理並由青年演員繼承下來的一出好戲。

評劇流派劃分參照 撰稿人:王森 (本人知識有限,此文只供參考)(本文更全)
月明珠(調):花蓮舫、
倪(俊聲)派:桂寶芬、成國禎、劉子熙、馬連成、張潤時、泰海貴、劉鳳楊、李月樓、楊振邦、艾景全、賈蘭亭、劉小樓(後學桂派)、侯德山、王喜瑞、李義廷、王鳳池、竇齡童、鄭伯范、孫連芳、呼勛卿、倪偉、杜寶宇等。
李(金順)派:朱寶霞(兼劉派)、花玉蘭、筱麻紅、筱桂花、鮮靈霞(兼劉派)、六歲紅(兼劉派)、李寶順、羊蘭芬、小花玉蘭 小玉霜(退休後改為白派)、宋玉文(後改鮮派)等。
金(開芳)派:李小舫(李岱)、韓少雲、夏青、於筱芳、於筱芬、張暉、宮靜等。
王(金香)派:喜彩苓、小王金香、小王銀香等。
張(鳳樓)派:張麗華、碧燕燕等。
碧(蓮花)派:花月仙等。
劉(翠霞)派:朱寶霞(兼李派)、新翠霞、鮮靈霞(兼李派)、六歲紅(兼李派)、郭硯芳(兼喜派)、李玉芬、花艷玲、筱紫玉,花淑蘭(兼愛派)、董瑞海、張淑敏、小靈霞、筱佩茹(後學筱俊亭)、董美珠、筱美榮(兼愛派)、馬淑華、吳博莉(兼白派)、郭美美(後改新派)等。
白(玉霜)派:碧月珠、筱玉鳳、筱月珠、李蘭舫、筱白玉霜、菊桂笙、李文芳(兼愛派)、高艷敏、吳博莉(兼劉派)、劉萍、林慧欣、小玉霜、王冠麗等。
愛(蓮君)派:蓮少君、蓮幼君、蓮小君、蓮雅君、小摩登(錢玉舫)、李文芳(兼白派)、筱玉芳、花淑蘭(兼劉派)、筱美英(兼劉派)、王曼玲(拜新鳳霞)、王冠麗(已改白派)、張礪雲等。
喜(彩蓮)派:郭硯芳(兼劉派)、喜少蓮、小喜彩蓮、邢韶瑛、李憶蘭、申增麗、張秀琴、孟素潔等。
花(蓮舫)派:筱月珠(兼白派)、花秦樓、花楚館、文金舫等。
筱(桂花)派:唐淑蘭,王彩雲
桂(寶芬)派:袁鳳霞、劉小樓、李金銘等。
花(玉蘭)派:小花玉蘭(後轉李派) 小幼蘭 汪玖 (谷文月也曾向花玉蘭學習了 杜十娘 三勘蝴蝶夢)
新(鳳霞)派:張金秋、李曉梅、李憶霞(兼劉派)、李紅霞、谷文月、王曼玲、劉淑琴、戴月琴、劉秀榮、高闖、趙三鳳、王瑾、郭美美等。
鮮(靈霞)派:小鮮靈霞、李秀雲、孫桂榮、宋玉文等。
花(月仙)派:劉淑萍、張淑桂、劉珊、恆紅等。
李(憶蘭)派:劉曉勤、張紅琴、趙丹紅、孔慶玉、劉惠欣等。
魏(榮元)派:韓學門、李維銓(兼馬派)、王文有(兼馬派)、高金元、王傑、孫路陽等。
張(德福)派:張彥生、崔英傑、徐培成、李志華、陳勝利、齊建波、趙立華(兼馬派)等。
馬(泰)派:李維銓(兼魏派)、張彥春、王文有(兼魏派)、趙立華、張文鵬、馬惠民等。
韓(少雲)派:胡桂秋、宋麗等。
筱(俊亭)派:筱佩茹、新少敏、小筱俊亭(鄭小娣)、李冬梅、王曉萍等。
花(淑蘭)派:解郁文、徐廣琴、王鎮芝、鄭桂芳、張麗華、趙俊芝、馮玉萍、曾昭娟、田敬陽、李娟娟、吳丹陽、艾麗珍、趙繼蘭、張秀雲等。
谷(文月)派:張秀雲、王麗京等。
洪(影)派:孫振宇、陳立行、李煥雙、包連偉、楊繼勉、張俊玲、石文明等。

I. 我要戲劇電影的全集目錄。。。。。不管是京劇還是什麼別的劇種,只要拍成老電影就算。

早起默片(就是無聲電影)《定軍山》《長坂坡》《青石山》《艷陽樓》《金錢豹》等,均為京劇短片,是由任慶泰的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的,分別由當時的「伶界大王」譚鑫培和京劇俞派創始人俞菊生主演,後期梅蘭芳大師也曾主演一些如京劇《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木蘭從軍》《西施》「羽舞」、《霸王別姬》「劍舞」、《上元夫人》「拂塵舞」等和崑曲《春香鬧學》等等。
到了1930年出現第一部有聲電影後的拍攝的戲曲電影就是有聲的了。主要有京劇《四郎探母》《周瑜歸天》《霸王別姬》《林沖夜奔》《斬經堂》《三娘教子》,費穆導演的京劇電影《古中國之歌》包括有《水淹七軍》《朱仙鎮》和《王寶釧》等戲,比較著名的還有費穆導演梅蘭芳主演的京劇電影《生死恨》。
1949建國年只有一部越劇電影《越劇精華》包含有《樓台會》《販馬記》《雙看相》《賣婆記》等摺子戲。
1954年的有漢劇《宇宙鋒》、桂劇《拾玉鐲》、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錫劇《雙推磨》、淮劇《藍橋會》和京劇《蓋叫天的舞台藝術》(含《白水灘》《七雄聚義》《茂州廟》《劈山救母》《英雄義》《武松》)
1955-1959年的有評劇《秦香蓮》《三勘蝴蝶夢》、豫劇《花木蘭》《穆桂英掛帥》、曲劇《陳三兩》、川劇《杜十娘》、晉劇《打金枝》、錫劇《庵堂相會》《庵堂認母》,蒲劇《竇娥冤》、揚劇《上金山》《百歲掛帥》、閩劇《煉印》、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和京劇《洛神》《荒山淚》《群英會》《借東風》《梅蘭芳的舞台藝術》(含崑曲《斷橋》和京劇《宇宙鋒》《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等。
1960-1969年有崑曲《游園驚夢》、淮北梆子《寇準背靴》、曲劇《楊乃武與小白菜》、崑曲《牆頭馬上》、京劇《楊門女將》《穆桂英大戰洪湖》《野豬林》《尤三姐》《武松》《鍘美案》《傳槍記》《周信芳的舞台藝術》(含《徐策跑城》《下書殺惜》)《尚小雲舞台藝術》(含《昭君出塞》《失子驚瘋》)、越劇《紅樓夢》《碧玉簪》《毛子佩闖官》《柳毅傳書》,漢劇《齊王求將》,評劇《花為媒》,楚劇《雙教子》,錫劇《雙珠鳳》等,還有一些現代新戲。
1970-1975年,均為新戲、樣板戲
1976年公開發行的戲曲電影有河北梆子《寶蓮燈》京劇《打孟良》《打焦贊》《打韓昌》等,還有一些拍攝但未公開發行的如京劇《鬧天宮》《二堂舍子》《長坂坡》《斬黃袍》《盜魂鈴》《三岔口》《轅門斬子》《紅娘》《空城計》《白蟒台》《孔明弔孝》《羅成叫關》《武松打店》等
1977年有京劇《苗嶺風雷》,1979年吉劇《燕青賣線》《包公賠情》,京劇《鐵弓緣》,豫劇《七品芝麻官》,崑曲《西園記》。1980年京劇《白蛇傳》《盜御馬》,豫劇《包青天》、越調劇《諸葛亮弔孝》。1981年有河南越調《包公誤》《智收姜維》,京劇《紅娘》《李慧娘》,秦腔《三娘教子》等。1982年有豫劇《背靴訪帥》,曲劇《風雪配》《清官怨》,京劇《陞官記》等。1983年豫劇《程咬金照鏡子》《樊梨花》,京劇《白蛇傳》《呂布與貂蟬》《真假美猴王》等。1984年豫劇《風雨情緣》,越劇《五女拜壽》,黃梅戲《龍女》,晉劇《三關點帥》等。直到近年,均不斷有傳統戲或者現代戲搬上熒幕。近期還有戲曲《清風亭》《桃花庵》上演,也取得了很大的反響。
這些還只是大概,還有很多,如果你想了解戲曲電影史的話,建議你買一本高小健的《中國戲曲電影史》,一定對你有很大幫助的。

J. 天津評劇院的經典劇目

建院40年來共排演了不同題材、不同形式的劇目210餘出,在天津戲麴院團中劇目生產尚屬首位。在不同時期也涌現出一些質量較高、社會反響較大的劇目。如50年代的:《牛郎織女》、《海河兒女》、《包公三勘蝴蝶夢》、《杜十娘》、《張士珍》;60年代的:《劉胡蘭》、《回杯記》、《夫人城》;70年代的:《破霧揚帆》、《祥林嫂》、《花木蘭》;80年代的:《雙烈女》、《閨女大了》、《村南柳》、90年代的:《白雲深處》、《殺妃劍》、《夫人令》、《狗不理傳奇》、《九九艷陽天》、《路在腳下》等。這些劇目在編、創、導方面不僅經過精雕細刻反復加工修改,而且在音樂、舞美、表演不不斷改革創新。其中《牛郎織女》曾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進行文化交流演出,並被朝鮮電影局拍攝成大型記錄影片。《閨女大了》曾唱紅了津、京兩地,《村南柳》參加文化部在沈陽舉辦的評劇匯演獲得六項大獎。《包公三勘蝴蝶夢》、《花木蘭》先後被攝製成電影、電視、舞台藝術片在全國放映。《回杯記》1993年參加女化部在成都舉辦的地方戲匯演榮獲六項大獎,至今久演不衰。《狗不理傳奇》、《九九艷陽天》曾參加天津市第四屆戲劇節、兩台劇目同時獲得「新劇目獎」「導演獎」「編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