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第一部恐怖電影叫什麼名字
1926的《情場怪人》
1937年導演馬徐維邦拍攝了黑白電影《夜半歌聲》,而之前(1926)他拍攝的《情場怪人》其實就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恐怖色彩的電影,這也為馬徐維邦拍《夜半歌聲》奠定了基礎。這部早期的中國恐怖電影,在人物情節以及對話方面都作了改動,同時為了配合當時愛國抗日的形勢,表達了反對專制、爭取自由的民族感情。1995年張國榮和吳倩蓮聯袂演出的新《夜半歌聲》,將愛國抗日的主題淡化,將愛情因素加大,成為影片的主題。影片中惟一承擔恐怖角色的演員張國榮,由於外形限制,並沒有駭人的效果,而整部片子彌漫著一股哀傷的悲劇色彩,大大沖淡了恐怖情緒。後來市場和觀眾的反應都不理想,更甚者將這部標榜恐怖的電影作為愛情、偶像片去觀賞。
『貳』 請推薦幾部90年代香港經典恐怖電影
1、《目露凶光》
2、《回魂夜》
3、《僵屍至尊》
4、《山村老屍1》
5、《倩女幽魂3》
6、《怪談協會》
7、《新房客》
8、《新僵屍先生》
『叄』 一部好像是香港的恐怖片,很早了,記不得電影名,內容大體就是很久以前抗日時候一家三口逃難到一個有錢人
風流冤鬼
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紅歌女阿花(鄺美寶)逃亡時,遭鄉村大戶陶老爺奸殺,更奪去珠寶錢財;自此陶宅即經常鬧鬼,
『肆』 找一部抗戰的電影
紫日
故事發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蘇聯紅軍偶然從日軍屠殺中救下一名中國老百姓--楊玉福。在將楊玉福和傷員一起往後方轉移的途中,軍車誤入日軍軍營,發生了一場激戰。楊玉福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蘇聯女軍醫僥幸逃進了林區。中途他們遇見了在混戰中與大隊失散的日本少女秋葉子。他們讓秋葉子帶路,可是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秋葉子卻一心要將他們置於死地,帶著他們走進了險境……
娜佳痛恨秋葉子的行為,讓楊玉福殺了她,忠厚老實的楊玉福雖然懷著殺母之仇卻也不忍心殺害眼前這個年少無知的女孩,於是,為了能從茫茫林區活著走出去,三個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在看不見戰火硝煙的美麗林區里,三人一路上經歷了山林大火、沼澤、猛獸等一系列磨難,患難之中漸漸產生了友情,秋葉子也被娜佳和楊玉福的善良所感染,對自己長期以來所接受的「教誨」產生了懷疑。雖然語言不通,三個年輕人卻幾乎忘記了戰爭的存在,互相露出了善意的笑容。
然而,就在他們即將獲得新生的時候,秋葉子卻被瘋狂的法西斯所殺害。悲忿的楊玉福和娜佳憤怒地沖向殘余的日本法西斯部分,為純真的少女秋葉子報仇雪恨……
『伍』 有部恐怖片,好像是鬼娃娃,中國的,抗戰時期
野店
本片由三個妖異孤鬼艷譚組成.。內容一:染布坊主人每夜虐待其妻子,其妻投訴無門只好向其心愛的布娃娃傾吐。 布娃娃日久成精,向布坊主人報復,終於與布坊主人共葬身火海,其妻得以解脫。二:狐仙報恩,捨身救助被女鬼吸精蝕髓的獵戶的故事。最後一節乃講述在野店內,女主人與店小二勾搭, 謀害店主人, 但到後來卻有意想不到的結局。本片所述的乃因果相報的警世故事,令人看後不禁唏噓感慨。
『陸』 中國經典老恐怖電影
一個作家在打算寫一本恐怖小說的時候,莫名其妙掉進一個未知的領域 ,遇上了一個老爺爺和一個小女孩,這是一個被遺棄和被遺忘的世界,世事因果循環。在恐怖的同時還有玄幻的成分。最後的結尾讓人感動,結局讓人驚訝.意想不到,腦洞大開的電影。
『柒』 求一部中國古老的恐怖片
夜半歌聲!上世紀的!據說,它的宣傳片還嚇死過一名小女孩。。。。中國第一部恐怖片
好像是1937年拍的1937年,上海。抗日戰爭的烽火已經燃遍了整個中國,這里的租界區卻因為日本對歐美的忌憚而尚得偏安一隅,平日里熙熙攘攘的電影院門口依然人頭攢動。這天,有一部號稱「中國影壇第一部緊張刺激非常恐怖作」的電影上映了,「陰氣森森」、「汗毛凜凜」等語匯充斥著影片的說明書。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又是新華影業公司老闆張善琨的廣告噱頭,但還是忍不住去影院門口一探究竟——這一探不要緊,就鬧出了人命:在鬧市區的新世界與國際飯店間,懸掛了該片一幅八層樓高的巨型海報。海報畫面上男女主人公互相手拉著手,四目圓睜,畫面下方則是一個雞皮鶴發的老人,彎腰駝背手持蠟燭,更恐怖的是,沒過多久海報的下角就裂開了,當風吹來時,持燭的老人前後搖動,彷彿有了生命一般。據說當時有位路過的女孩就被嚇得魂飛魄散,沒過多久就一命嗚呼(一說是一對母子)——這消息是真是假無從查證,但坊間的傳言早已沸反盈天,當然,這也讓張善琨再次節省了大筆的宣傳經費(從這個事件上看,張善琨堪稱鄧建國、宋祖德們的祖師爺)。此片未映上紅。甫一上映,更是場場爆滿,成為年度最賣座國產片,創下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奇跡。
這部電影就是華語恐怖電影的開山之作——《夜半歌聲》。
馬徐維邦的《夜半歌聲》就是翻拍自朗·錢尼主演的《劇院魅影》,馬徐維邦從不避諱這一點,但是他對影片又做了天才的二次創作,使得本片在電影史上已經被公認為是馬徐維邦的「作者電影」
《夜半歌聲》的誕生並非一帆風順,首先當時國民黨政府的電影審查機構對此類涉及恐怖、神怪的作品控製得很嚴,像當時享譽全球的一批恐怖片,如《科學怪人》(詹姆斯·威爾導演)、《蠟像館的秘密》(邁克爾·寇蒂茲導演)和《吸血鬼》(卡爾·德萊葉導演)等都遭到了審查當局的刁難,有些片目甚至還被上呈中央後「通令全國,一律禁映」,但沉迷朗·錢尼作品的馬徐維邦的創作熱情顯然未受影響。為了更好的適應中國的國情,這位「東方朗乃卻」還曾坐著火車多次往返田漢處,以求這位劇作家更好的對劇本潤飾加工。而在音樂方面,馬徐維邦更是找到了後來的「人民音樂家」洗星海擔綱作曲,使得本片的三首插曲《夜半歌聲》、《熱血》和《黃河之戀》都傳唱一時,其中的歌詞「人兒伴著孤燈,梆兒敲著三更,在這漫漫的黑夜裡,誰同我等待著天明?只有你的眼能看破我的生命,只有你的心能理解我的衷情……」更是成為當時青年人情書中的常用語。
夜半歌聲》的劇情在人物情節和對話上都做了相當大的改動,馬徐維邦用他嫻熟的東方情調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生死愛戀的人間悲劇:男主人公宋丹萍是一名話劇演員,他與身為大地主女兒的李曉霞相戀,但遭到曉霞父親的橫加阻撓以及惡霸湯俊的陷害,湯俊還指使人用硫酸燒毀了他的面容。此後宋丹萍無顏見人,只得藏匿戲院頂樓,並託人假傳死訊,以此斷絕曉霞的念想。但李曉霞得知後卻精神失常,二人更是不得相見。但宋丹萍容顏雖毀,歌喉依舊,每到夜晚,便忍不住引吭高歌,來到戲院流連的李曉霞便每每在歌聲中得到安慰。十年後,青年演員孫小鷗結識了宋丹萍,宋丹萍不僅在藝術上幫助孫小鷗,還指點他去安慰曉霞。不久湯俊在看戲時侮辱並開槍打死了劇團女演員綠蝶,宋丹萍從樓上跳下與之搏鬥,湯失足摔死,而宋丹萍也在烈焰中被吞噬……
影片上映後贏得了票房大賣,但在評論界卻是褒貶不一。當時有不少影評人就認為本片不僅劇情上「抄襲」了朗·錢尼的《劇院魅影》(估計這些影評人根本就沒看過朗·錢尼的版本,兩部電影的差異之大絕不可能有抄襲之嫌),而且在女主角曉霞的造型、動作設計上都模仿了另一部電影《古屋奇案》(兩部影片中都有女人發瘋,行為舉止有類似之處其實並不奇怪),至於宋丹萍最後葬身火海的段落,更是直接照搬了《科學怪人》中鮑里斯·卡洛夫被憤怒的村民燒死的段落(天知道這些影評人是怎麼想的,難道前面的電影中燒死過人那後來的電影角色都只能被淹死?)。但是這些批評並沒有淹沒影片的真正價值,馬徐維邦在《夜半歌聲》中始終是以一種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工作的,他並沒有用那些超自然的神怪力量來簡單的營造全片的恐怖氛圍,而是賦予影片以更大的社會意義,通過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折射出了封建勢力對自由思想的禁錮與扼殺。更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上映正在戰雲密布之時——其實在整個三十年代歐美電影市場上都迎來了一股巨大的恐怖片浪潮,從觀眾心理的角度分析,這股浪潮與時局的緊張自然密不可分——《夜半歌聲》的劇情,也正好隱喻了日本侵略者的猙獰面目,而宋丹萍的英勇搏鬥和孫小鷗的覺醒成長,更是暗合著民眾的抗日意識,兩相結合,自然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心理基礎。
影片的主演金山也是功不可沒,本來馬徐維邦打算親自出演宋丹萍這個角色,但一來老闆張善琨堅決反對,二來自己試過幾次鏡後也始終差強人意,最後只得找來話劇演員金山出演。金山在片中的演出可謂是出神入化、爐火純青,臉上雖然被導演搗鼓得扭曲駭人(馬徐維邦用蠟燭油一點點的精心打造了這個恐怖造型),但其內心的純潔和善良卻通過肢體語言清晰的傳達到了銀幕上,使得觀眾在恐怖之外更從角色身上受到了靈魂深處的震撼。
《夜半歌聲》的成功,標志著恐怖片作為一種類型電影正式登上了中國電影之林,雖然在此前國內影壇也曾有一些帶有恐怖色彩的影片出現,但都很難作為完整的恐怖電影被歸類,應當說,從《夜半歌聲》開始,恐怖片才真正作為一個類型在中國影壇被確立了。
夜半歌聲》的成功為馬徐維邦帶來了巨大的聲譽,此後,他頂著「恐怖片大導演」的名頭先後拍攝了《古屋行屍記》(1938)、《冷月詩魂》(1938)、《麻瘋女》(1939)、《鴛鴦淚》(1942)與《寒山夜雨》(1942)等恐怖電影,在影壇延續著他名噪一時的「馬徐風格」。特別是在1941年馬徐維邦還執導了《夜半歌聲續集》,將《夜半歌聲》的故事以新的方式延續了下去。不過由於馬徐維邦的作品很多是在上海的「孤島」時期(抗日戰爭爆發後、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和淪陷時期拍攝,這也成了許多人在戰後指責他的口實,加上他後來拍攝的《秋海棠》等片不受歡迎,馬徐維邦遂在1947年移民香港,此後雖然又導演了幾部影片,但都反響平平。後來更是晚景凄涼,淪落到以領救濟金維生。
但《夜半歌聲》作為一個絕佳題材從未被後來者遺忘過。早在1962年和1963年香港邵氏公司就先後翻拍了《夜半歌聲》和《夜半歌聲續集》,導演是袁秋楓,在這兩部翻拍片的主創名單中,編劇一欄就直接寫著馬徐維邦的名字。而大陸在1985年也由上海電影製片廠翻拍了《夜半歌聲》,導演是楊延晉,宋丹萍一角由翟乃社出演,相信不少三十歲以上的朋友對此片都留下過刻骨銘心的恐怖記憶。而現今影響最大、製作最精的一部《夜半歌聲》當然要算1995年由於仁泰導演,張國榮主演的版本了。於仁泰一向以鬼才著稱,他拍恐怖片的功夫甚至被好萊塢看中過,導演起《夜半歌聲》來更是得心應手。總的說來,這部《夜半歌聲》鏡頭剪接流暢,用光自然和諧,特別是諸多暗景的表現,於細膩中透出一股說不出的緊張意味,幽深的場景和劇情的流動配合得相得益彰,通片看下來一氣呵成,駭人時嚇得你汗毛直樹,動人時又讓你淚流滿面。可以說,在導演於仁泰的調度下,《夜半歌聲》的聲、光、色都達到了一個完美的結合。
當然,哥哥的精彩表演也不可不提,除了出演主角宋丹平以外,哥哥更是親自擔任了此片的執行監制一職,足見他對此片的厚愛。而哥哥身上與生俱來的哀怨氣質與宋丹平不謀而合,簡直讓人懷疑五十多年前田漢的本子就是為他寫的。而且在現代技術的輔助下,哥哥表演起來也更加輕松自如。哥哥本就是影、視、歌多棲出擊,能在一部作品裡又演又唱,更是酣暢淋漓——要知道,當時哥哥已告別歌壇多年,這對那些望「耳」欲穿的歌迷來說,可是一頓難得的音樂大餐——每當宋丹萍的歌聲在劇院里回響時,都好似在看哥哥的一個演唱會片斷,其情、其景、其人,皆水乳交融,渾然一體。而哥哥的俊美和飄逸,也從人物內心層面映合了宋丹平的氣質,事實上,為求完美的效果,哥哥在表演時以國語現場錄音,這在香港電影中著實不多見。而哥哥那清澈的眼神,即使在片尾鏡頭對著毀過容的宋丹平臉龐特寫時,也讓觀眾們在最初的恐怖之餘,更深切的體會到那份來自靈魂深處的悲傷與無奈。 此外,片中扮演杜雲嫣(原版中的李曉霞)吳倩蓮和扮演韋青(原版中的孫小鷗)的黃磊都給觀眾們留下了難忘的驚艷一瞥,吳倩蓮的凄美將杜雲嫣的不幸展現得絲絲入扣;而學院出身的黃磊書卷氣十足,正好符合新來的劇院演員韋青的身份,記得當時的黃老師正值青春年少,一頭長發飄飄,站在哥哥身旁倒也不輸飄逸俊俏——宋丹平選韋青做自己的代言人,自然扮演後者的演員也不能太弱勢,單就這一點來說,黃老師的出演當屬上乘。
1961年,生活潦倒的馬徐維邦像往常一樣走過一個街頭,卻聽到一陣莫名其妙的聲音,此時老導演遲疑了片刻,忽見一輛電車呼嘯而來,可憐一代恐怖電影大導,就此撒手人寰。而他的死,他的幻聽,是自殺還是意外,到現在還是一個難解之謎。
2003年愚人節,哥哥自樓頂縱身一躍,其真情到現在依然撲朔迷離。自此,不僅無人再可在大銀幕上復現凄美俊逸的宋丹平(萍)一角,連某大導演的作品也找不到了合適的人選——想想那已經拍過的「北公爵」和正在拍攝的梅蘭芳,哪個不是為哥哥度身定做的?
『捌』 有哪些抗日民族英雄相關的電影推薦
有關抗日英雄的電影及電視劇非常,但大部分的電影都是根據原形人物改編的,從我小時候開始,至今有幾部抗日電影深深影響著我,我給大家推薦一下:
高家莊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原型叫劉傻子,是個農民,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魯、很愣。高傳寶在趙區長的教育下頓時醒悟,帶領游擊隊員們利用黑夜的掩護悄悄地將地窖改造成地道,形成了既可以藏身又可以打擊敵人的地下長城。高傳寶率領隊員們對黑風口展開了麻雀戰、破襲戰、爆竹戰等戰術,大敗敵軍走向勝利。
抗日戰爭時期,膠東抗日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莊和附近幾個村莊,經常遭日偽軍的襲擊和「掃盪」,損失慘重。為此,區武委會雷主任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依靠群眾,想出了對策。他們一方面把幾個村莊的民兵組成聯防,壯大了武裝力量;一方面用土造的地雷封鎖了附近的日偽據點,從而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在八路軍主力部隊的配合下,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終於解救了被俘的群眾,全殲進犯之敵。
李向陽是一個神話,一個傳說。我冀中抗日根據地定縣(今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的傳奇英雄李向陽下山之後,他的魅力是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來的,一是他的神出鬼沒,二是他的口碑相傳。神出鬼沒,是他在影片開始時勇闖敵人封鎖線而體現出來的,只見他躍馬揚鞭,穿越敵人的層層包圍,從一開始就給人一個神奇無比的亮相。這一情節設置,其實我們在007之類的影片中都可以看到大同小異的模式。
漫長的半個世紀,足以讓人們遺忘很多。但那些反映偉大抗戰的傳世之作,卻時刻喚醒我們的集體記憶。《鐵道游擊隊》就是那顆「記憶樹」上一段粗壯繁茂的虯枝。盡管劉洪帶人「爬飛車」「搞機槍」「闖火車」「炸橋梁」的年代早已遠去,但中華兒女誓將熱血築長城的錚錚鐵骨,依然銘刻在人們心間。於是,一個又一個影視版本記錄著那段發生在魯南鐵道線上的動人的抗日傳奇,一個又一個外表性格迥異的演員塑造著劉洪這位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好漢。
政委王文清戰友王復標的兒子,和王芳是兄妹,在一場戰斗中喊出: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語句後壯烈犧牲,全軍開展了學習他的運動。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某部師政委王文清到前線視察,在戰場上遇到了老戰友王復標之子王成。王成告訴王文清自己的妹妹王芳也在軍中。後來在一次戰役中,王成英勇犧牲,全軍開展了學王成的運動。
1941年的秋天,日本侵略軍對冀察晉邊區的一帶進行大掃盪。實行恐怖的三光政策。為了保證廣大老百姓的安全以及讓他們能夠有充足的時間離開這塊危險地帶。
八路軍某部班長馬寶玉和戰士葛振林、宋學義、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上級下發的命令,也就是阻擊日本侵略者的任務,登上狼牙山棋盤陀主峰,日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三千兵力猛撲狼牙山,馬寶玉等五位戰士,憑借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與擁有飛機和大炮的日軍展開了頑強的戰斗。
每一部電影中的英雄人物都書寫著不同地點發生抗日的故事!我們要牢牢的記住這段 歷史 ,記住 歷史 不是讓我們的仇恨延續,而是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紫日》- 抗日戰爭末期(中國) :
《紫日》是由馮小寧執導,富大龍、前田知惠等主演的戰爭劇情片,2001年5月17日中國上映。
該片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為背景,講述三個不同國籍的青年,在經歷了重大的生死考驗後,如何從敵對變成朋友的故事。
該片獲得2001年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馮小寧)
2、《黃石的孩子》-抗日戰爭(中國):
《黃石的孩子》是由羅傑·斯波蒂伍德執導,喬納森·萊斯·梅耶斯、周潤發等主演的戰爭片,於2008年4月3日在中國上映 。
影片講述了一個英國人喬治帶領60個孤兒踏上不平凡的征程的故事。
3、《 紅河谷》-抗爭 (中國) :
《紅河谷》是1996年拍攝的一部中國大陸電影,由馮小寧執導拍攝,寧靜、邵兵等主演,反映了1904年英國侵藏戰爭中江孜戰役等 歷史 事件。該作品獲得了華表獎、金雞獎和百花獎等獎項。
影片以20世紀初的西藏為背景,演繹了一段漢藏兒女生死相依的愛情故事和並肩抗戰的英雄傳奇。題材厚重,涉及民族政策、宗教信仰、國際關系和藏地人文等諸多元素,氣勢恢宏,大氣磅礴。
4、《集結號》-抗日戰爭(中國):
《集結號》是一部由馮小剛執導,張涵予、王寶強、廖凡等主演的傳記、 歷史 、劇情類型的電影,於2007年12月20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為九連犧牲的戰友們爭取榮譽的故事。
《喋血孤城》:74軍57師師長余程萬將軍率8000虎賁大戰30000日寇,死守常德。
《血戰台兒庄》:李宗仁將軍率滇軍、川軍、西北軍、桂軍等「雜牌軍」大戰日寇,殲敵兩萬,取得台兒庄大捷。
《百團大戰》:彭德懷元帥指揮八路軍主動出擊,打破敵人的「囚籠戰略」,破襲敵人交通線。
《鐵血昆侖關》:杜聿明將軍率鄰邱清泉、鄭洞國、戴安瀾等將軍大戰日寇第五師團,擊斃敵少將中村正雄,收復昆侖關。
《步入輝煌》:真實記錄楊靖宇將軍生命里的最後8天,展現楊靖宇將軍威武不屈的精神。
《回民支隊》:民族英雄馬本齋和他領導下的回民支隊的故事。
《狼牙山五壯士》:不用我介紹,故事內容大家都知道。
《夜襲》,又名《戰地潛龍》:講述八路軍129師陳錫聯部夜襲日寇陽明堡機場,炸掉日寇24架飛機的故事。
《誘狼》:八路軍115師楊成武部擊斃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的故事。
《大戰雪峰山》:雪峰山會戰,又稱湘西會戰,芷江會戰,王耀武將軍率領國軍第四方面軍大戰日寇,取得雪峰山大捷。
楊靖宇,趙一曼,趙尚志,五更寒,守獵者,雁翎隊,地道戰,地雷戰,夜襲陽明堡,黃土嶺伏擊戰,平型關伏擊戰,黃橋決戰,雞毛信,小兵張嘎,特高課在行動,川島芳子,魔窟731,草原雄鷹,51號兵站,地下尖兵,平原游擊隊,八女投江,平原槍聲,鐵道游擊隊,敵後武工隊,狼牙山五壯士,新兒女英雄傳,東進序曲,三進山城,自有後來人,蘆盪火種,烈火金剛,民兵的兒子,火車司機的兒子,兩個小八路,戰斗里成長,呂梁英雄傳,沖破黎明前的黑暗,野火春風斗古城,海狼,末代皇帝,台兒庄大戰,屠城血淚,……暫時記得這些了,都是我看過的。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就下來推薦幾部抗日英雄題材的電影。
1、電影(八百壯士)於1975年上映,豆瓣7.5分,講述1937年日寇侵略上海,中國88師524團長謝晉元率480名青年軍官(號稱八百壯士)堅守四號倉庫三個月之久,軍士奮勇殺敵,很不錯的一部電影,十萬青年十萬兵,值得一看
2、電影(金陵十三釵)於2011年上映,豆瓣8.1分,數十人組成的德國機械小股部隊斷後在南京城內,從日軍手中救出一批學生,就此錯過了出城的機會,途中遇到一名美國人與14名風塵女子,從此她們的一群將面臨生與死的選擇。
3、電影:( 捍衛者 )上映於2017年6月22日,豆瓣7.6分,1937年8月31日淞滬會戰中,日軍對寶山進行了瘋狂的攻擊,裝備落後的姚子青率500人誓死守衛寶山縣城,500人先後戰死沙場,最後姚子青與餘下20幾人展開激烈的巷戰,最終壯烈殉國!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軍人用生命換來的,勿忘國恥!勿忘烈士,致敬。
以上個人觀點與看法,希望能幫到你,不喜勿噴哈。
小時候在農村,最高興的事就是看電影,尤其是打仗的影片,只要方圓十幾里的村莊放電影,就是翻山越嶺、爬溝過河,也從不錯過。抗日題材的影片《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嗄》《狼牙山五壯士》《吉鴻昌》《平原游擊隊》等等,百看不厭,有的經典話語至今都記憶猶新,如《平原游擊隊》片尾中,游擊隊大獲全勝,日軍被游擊隊全部消滅,日酋松井躲在破屋內正准備剖腹自盡時,游擊隊長李向陽與游擊隊員們破門而入,李向陽對松井義正言辭地說:「放下你的武器,中國的地面上決不能讓你們橫行霸道」,松井還想負隅頑抗,「呯、呯」兩槍,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看的帶勁、解氣。
英雄是一個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抗日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抗戰影片、抗日英雄教育和影響了我們,也是最好、最生動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教育題材,電影《太行山上》就是其中的一部。
《太行山上》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韋廉、沈東、陳健執導,王伍福、宗利群、李樹生等主演,影片主要反映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拉開了全面抗戰的序幕,國共兩黨再度攜手,槍口對外,一致抗日。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朱德、彭德懷任正、副總指揮,轄三個師,115師師長林彪,120師師長賀龍,129師師長劉伯承,三軍將士,浴血奮戰。平型關,115師在師長林彪的帶領下,設伏截擊,成功擊敗板垣師團,首戰告捷,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129師先遣團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摧毀日本戰機24架,極大削弱了日軍的空軍優勢。黃士嶺戰役,不可一世的日本名將阿部規秀一命嗚呼,葬身在太行山上。
一個個片斷,一幕幕畫卷,展現了八路軍英勇抗戰的英雄氣概,真實感人,影響深遠。這部影片雖然是幾年前看的,但朱德總司令的「佇馬太行側,十月雪飛白。戰士仍衣單,夜夜殺倭賊!」這首詩,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SB悟空我來回答你,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回民支隊,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雞毛信,還有國軍中國遠征軍,血戰台兒庄,長沙會戰,
《血戰台兒庄》!
『玖』 抗日戰爭的電影有哪些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中國和日本的淵源由來已久。我們和日本這個老鄰居的相處模式也一直在變化。關於抗日戰爭,中國有多相關的經典影視作品。
1.《舉起手來》,一部用喜劇的手法詮釋抗日戰爭的電影,很多人都看過,電影里的日本人非常滑稽,喜劇上,它是成功的,但對歷史剖析過於淺薄,有一點低級趣味。這局電影雖然過於誇張,甚至透露出一點抗日神劇早期的影子,好在其中的抗日情懷和民族精神還是值得一看的。
3.《鬼子來了》,姜文作品,很有內涵的抗日電影。在許多主流的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中,我們很難深刻的理解戰爭,很難深刻地理解戰爭中的日本人和中國人。人類學著作《菊與刀》探討了日本人性格中的「矛盾性」,標題「菊」與「刀」是最好的概括,一方面優雅,一方面殘酷。而姜文的《鬼子來了》不僅講述抗日戰爭,也探討了日本人和中國人的差異,探討了日軍殘暴的本質。電影用荒誕的講故事方法配合姜文獨特的鏡頭表達,傳遞了一種悲憤的民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