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電影巧珍跟誰結婚了老電影人生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巧珍跟誰結婚了老電影人生

發布時間: 2022-11-15 00:29:22

1. 《人生》:高加林為前途拋棄劉巧珍,選擇黃亞萍,最後反被棄,你怎麼看

女孩子在選擇結婚的對象時,要考慮好自己和他是否合適,三觀是否相同,不要為了喜歡而結婚。

這世界上比愛人更愛你的是父母,他們更希望自己女兒嫁給一個寵她的人,而不是她喜歡的人,這樣她才有更多的選擇權。

在愛情中,女孩子更應該的是自愛,自己愛自己,才會有更多的人愛你。

愛自己,不隨便交付自己的一生,認認真真選擇自己的人生,不要做將來後悔一生的事情。

自愛,沉穩,而後愛人。

2. 人生結局高加林最後和巧珍在一塊了嗎

結局是巧珍和高加林分開了,雖然在之後的時光里傷心難過了一段時間。但在這個時候,馬栓又一次上門提親,就這樣她嫁給了馬栓。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後,過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

這部電視劇是以改革初期的陝北地區為背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講述了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在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感情道路上的追求與掙扎。原本簡單的劇情,通過高加林與同村姑娘巧珍、同學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讓其變得更加生動許多。

《人生》簡介

說的是高家林是村內不可多得的讀過高中學校的青年人。他畢業之後被分派在村內的小學校出任老師。不管不顧農村人的閑言閑語,他與村內朴實善良的姑娘劉巧珍,戀愛自由。好景不常,一個村青年人高三星始終默默愛巧珍,並運用父親的權力,代替家林變成一位農村教師。

但巧珍並沒舍棄對家林的感情,反倒在日常生活中更為關懷家林。這使三星對家林形成了劇烈的妒嫉,家林也因被三星代替了劃分,職位的事對他心懷憎恨,兩個人中間的分歧達到了極致。

家林在縣里,恰巧碰到了老同學黃亞萍。家林損壞三星想迫嫁巧珍的詭計,這促使三星對家林痛恨之極。一個巧合的機遇,家林在亞萍協助下降到縣文化廳上班。

但是這時的家林深陷了分歧,一面是在自個最艱難的階段不求回報地協助過自個的朴實心地善良的農村女孩巧珍,一面是與自個擁有同樣興趣喜好和共同語言的城內女孩黃亞萍。劉巧珍所奉獻的結果便是,高加林到城內和黃亞萍在了一塊兒。

3. 關於電影《人生》的內容介紹

在鄉下任教的高加林,突然被大隊支書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告嗎?老實巴交的父親不同意,拼嗎?更不行。忍嗎?年輕氣盛的高加林如何忍得?他憤怒、屈辱,卻又不得申張。高加林是個強者,他沒有倒下,而是用行動表示自己的不屈。他埋著頭,咬著牙,揀最苦最累的活干,向人們顯示自己的力量。他的這種行為,引起了全高家溝村人們的注意和關切。劉巧珍更是坐卧不寧。巧珍是二能人劉立本的二女兒,她早就默默地愛著高加林,只是因為加林做教師,自己一字不識當農民,總也不敢表白。現在,加林回來了,她既替加林不平,又感到幸運,那顆抑制日久的心,終於沖動了。她用她的特有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愛情。朴實、溫暖的愛,沖擊著高加林。當劉巧珍傾吐了她許久以來的內心秘密時,高加林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然而,加林是不安於做一輩子農民的。巧珍一字不識,會不會妨礙自己的前途?加林很苦惱,也痛悔自己做了蠢事。巧珍卻一往情深,熱烈地愛著高加林。好心的人們安排,使這對年輕人生活發生了變化,開始了幸福的戀愛生活。高加林自己也好像全然忘記了高家溝以外的世界,安心做一個農民。這時,加林的二叔從部隊轉業,擔任了地區勞動局局長。曾與高明樓一起謀算頂掉加林教師職務的縣勞動局副局長馬占勝,聞風而動,把加林調到縣通訊站工作。在人們嘆服巧珍的眼力時,她地對自己的愛情有了不祥的預感。平步青雲的高加林,到縣通訊站當上了記者。他積極、熱情,表現得奮發向上而又才華出眾。高玉德夫妻慶幸自己的兒子有出息,又揚起頭來。人們對高加林的態度不斷地變化著。加林中學的好友,縣廣播站的播音員黃亞萍為高伽林的才華所傾倒,她不顧父母的反對,不顧道德的約束,勇敢而熱烈地追求高加林。黃亞萍的闖入在加林的內心泛起了新的波瀾,產生了新的痛苦。巧珍來看望加林,加林覺得和她無話可說,覺得和亞萍那麼脾胃相投,有那麼多共同的語言。盡管巧珍還是那麼真摯地愛著加林,但加林卻開始迷戀起有文化、有抱負的黃亞萍了。終於,黃亞萍以一同調往大城市去工作的許願俘獲了高加林。高加林的變心,這在高家溝村和縣城,又激出一場軒然大波。巧珍病倒了。溫柔、善良的巧珍終於做出了與馬栓結婚的決定,並且要用十足的傳統方式舉行婚禮。就在高加林無憂無慮地在省城學習的時候,黃亞萍往日戀人張克南的母親告發了加林走後門參加工作的事實。高加林被堅持原則的二叔和縣委領導解職了。他的愛情、理想,也因之......

4. 路遙 《人生》 巧真最後和誰在一起了

巧珍 和馬栓

她並不愛他,僅僅為了結婚而結婚,她心裡愛的仍是高加林

5. 《人生》之劉巧珍――加林,謝你當年不娶之恩

面對著村子裡的高大瀟灑,風度翩翩的「先生」高加林,劉巧珍愛的如痴如醉,心裡眼裡都是他的好,體諒他的苦、理解他的難,即使在得知他的選擇時也沒有口出怨言、糾纏不休。

讀過小說的人都知道,高加林是一個胸懷浪漫的理想主義者,多年的讀書生涯使得他與當時村子裡的一切都格格不入,猛然間讓他脫離原本的生活軌道回到農村務農,對他來說無論是心理上、情感上還是身體上都是難以接受的。他也消沉、也墮落,當明白現實無奈只能接受的時候,只好接受,但這是消極的、被動的,極其不情願的。

這個時候熱情、善良、純情、漂亮的劉巧珍用她滿心滿眼的愛意打動了他。劉巧珍為他塗葯、給他帶好吃的、用溫柔的吻撫慰了他疲憊的心靈和勞累的身體,慢慢地他開始接受現實面對生活。這時候的高加林和劉巧珍是幸福的。

高加林的性格決定了他是不滿足於現狀的,於是他苦惱,悶悶不樂,劉巧珍明知道他出去工作的話自己會面對的情況,但善良的她怎麼忍心看著心愛的人不快樂,鼓動他出去工作。剛剛好,天上掉下來個大餡餅,高加林的叔叔回來了,而且成了勞動局局長,這讓善於溜須拍馬的副局長馬占勝鑽了個空子,給高加林一個好大的餡餅脫離目前的困境,於是高加林又成了人人羨慕的縣委通訊幹事。

這時候的高加林那是春風得意,人人稱道。也許就是這些使得他迷失了,覺得自己可以爬的更高走的更遠,開始嫌棄劉巧珍,覺得倆人沒共同語言,她的一舉一動都不大氣。恰巧,幹部子女黃亞萍大膽狂熱的表白讓高加林飄飄然了,選擇了殘忍的跟巧珍說分手。

當高加林和黃亞萍在享受甜蜜熱戀的同時也在感受著兩種階級觀念的碰撞,他們之間註定走不遠,你看,當高加林再次被遣回農村的時候,黃亞萍的舉動不就說明了一切嗎?她愛的是春風得意時的高加林而不是農民高加林,當有一個比高加林更有魅力條件更好的人出現的話,她不會選擇高加林的。

這時候的巧珍卻在為心愛的人擔憂、盡管她已經被他拋棄不得不嫁給自己不愛的人,但是卻沒有心生怨懟,還阻止家裡人對他進行羞辱,甚至哭著求高明樓給加林找工作。

高加林何其有幸?

高加林拋棄劉巧珍是高加林的損失,而離開高加林的劉巧珍其實是她的幸運。

試想一下,如果高加林當了通訊員後沒有拋棄劉巧珍,過了一兩年他們結婚的話,婚姻也不會幸福的。

從他當上通訊員開始,內心已經覺得劉巧珍配不上自己,開始嫌棄她的言行舉止,就算是為了自己良心好過娶了劉巧珍,內心也是高高在上的。而劉巧珍在高加林面前一直是自卑的,覺得自己配不上他,看到高加林嫌棄自己的樣子,她會更加自卑,一直生活的小心翼翼,說不定也會開始自我嫌棄。

婚後要面對的生活是方方面面的,高加林結識的朋友、談論的話題哪個是劉巧珍能插進去話的,時間長了,高加林的嫌棄只會不加掩飾,那麼巧珍會過的更加難堪。

再試想一下,如果高加林頭上沒掉這個大餡餅,一直在村裡務農,跟劉巧珍順利結婚,能過幾年開心幸福的日子。但是別忘了,高加林的性格,典型的浪漫主義、理想主義者,而且從書中也可以看到他脾氣比較暴躁、敏感、自尊心強,稍微有被人看不起都要言詞激烈的嘲諷。更何況他已經對目前的生活產生不滿,悶悶不樂。

婚後,面對高強度的勞動,和幹活處事處處比自己強的巧珍,只會感覺自尊心受挫,但是知識分子的那份清高又使得他對巧珍從內心深處就看不起,復雜的情感沖突會讓他脾氣古怪,怨天尤人。長此以往,巧珍會不會也被生活操磨成口出怨言的怨婦呢?

因此,只有離開高加林,劉巧珍才能過的更好。

劉巧珍在村子裡的女子當中無論是模樣還是幹活都是拔捎的,多少年輕後生會把她當女神一樣的捧著,她自信、樂觀、漂亮又堅強,嫁給馬栓的日子會過好的。

可以說在那樣的歷史大環境下,劉巧珍嫁給誰都會幸福的,只要不是高加林!

人生會有遺憾,劉巧珍的愛情夢碎了,但是並不遺憾,能跟自己的夢中情人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就夠了,平凡的日子靠勤勞的雙手才會過的更加有滋有味。

因此,我在這里要替巧珍說一句「加林,謝你當年不娶之恩!」

6. 電影《人生》觀後感

電影《人生》觀後感深有感觸,高加林並沒有把握好自己,錯過巧珍,遺憾。人生就是在挑選,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高加林最後沒有選擇巧珍,巧珍在傷心絕望之時嫁給了千辛萬苦追求自己的馬栓。

沒多久高加林潛規則的事兒曝露被趕回家,而這時候巧珍早已嫁人,高加林的心態沒法用語言表達來表述,而小朋友們得話「哥哥你不成器,賣了良知才回來」,聽見此歌唱高加林那一個後悔莫及啊,遺憾早已沒有用了。

他自身放棄了狠狠愛他們的人,這又能怪誰呢?人們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好好把握住這一份情感,人活一輩子,不易,一定要珍惜愛自己的人,一旦錯過,也許便是始終。

針對高加林的心態,我一直是很矛盾的。一方面,當他負了巧珍的一片情意時,我就是厭惡他們的,但另一方面,當我還在看了影片後細心理智回憶的情況下,我就是憐憫他們的,乃至還偏重於支持他的作法。

7. 《人生》:幸好巧珍沒有嫁給高加林

這幾天,我看了路遙寫的《人生》,看完唯有感慨,這真是一部反映時代的佳作。

《人生》主要寫的是一個有才華的農村青年高加林的一段人生起落。

高加林是村裡為數不多得的知識青年,他本來是學校當代課老師,後來卻被人走後門頂替了他的工作,只好回家務農。

本來以為可以吃上公家糧,沒想到卻又做回了農民,高加林一家都很沮喪。

這時候村裡的漂亮姑娘巧珍主動向他示好,點燃了他心愛的火花,兩人戀愛了。雖然巧珍沒上過學,大字不識一個,但她喜歡高加林有才華,處處關心他,讓高加林沐浴在愛情的甜蜜里。

但自從高加林的叔叔回縣里當了勞動局長後,命動再次青睞了高加林,擅長溜須拍馬的副局長馬占勝為了討好高家,在高加林叔叔不知情的情況下,給高加林安排到縣委當宣傳幹事,寫通訊報道。

高加林意氣風發,深入基層采訪,顯露了他的寫作才華,在縣城裡展露頭角,獲取了高中同學黃亞萍的芳心。

黃亞萍是個廣播員,能說會道,愛好文學,兩人共同語言很多。

黃亞萍家庭優渥,是父母掌上明珠,從小敢愛敢恨,她無法忍受愛的煎熬,向未婚夫張克南提出了分手,對高加林表白了,並且規劃了婚後一起南京工作的美好藍圖。

高加林的天平迅速地偏向了黃亞萍,他深切地感受到黃亞萍才是更適合與自己共度一生的姑娘,雖然他的內心深處知道自己更愛巧珍,但美好前程的誘惑,讓他終於下定決心與巧珍分手。

善良的巧珍含淚接受了這個事實,並迅速嫁給了馬栓。

深愛黃亞萍的張克南受此打擊很痛苦,張克南的媽媽為了出這口惡氣,向有關部門舉報了高加林的工作是走後門得來的這一事實。

高加林最終又回到了農村,他與黃亞萍分手了,而巧珍也嫁人了,他知道自己失去了像金子一樣善良美好的巧珍,後悔不迭。

看完這本書,我倒覺得,這個結局一點也不遺憾,甚至可以說,這是最佳結局。

如果高加林為了逃避良心、道德的譴責,娶了巧珍的話,他們的婚姻肯定是不幸的。

第一、高加林是個心比天高的青年。

高加林對自己的前途看得比愛情要重得多。

他一開始就不願在農村勞動,一心想吃公家糧。在當農村代課老師的時候,他也沒有愛上過巧珍,雖然巧珍是十里八村的漂亮姑娘,但他從來沒有動過心。

因為他從來沒想過自己的一輩子要困在這片黃土地。

當他失去了代課老師的身份回村的時候,那份沮喪、失落是難以言喻的。他甚至還想著給遠在外地當兵的叔叔寫信,讓他幫忙找份工作。

去地里勞動,他是排斥的,去街頭賣饃,他更是難以開口的。

在這樣的境況下,巧珍大膽地向他表達了愛意,讓他灰暗的天空看到了愛情的陽光,享受到了溫暖的雨露。

此時,村裡人都覺得他與巧珍是不般配的,不僅巧珍父母不同意,連高加林的父母也不想高攀。

第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

高加林與黃亞萍的關系為什麼可以突飛猛進?一來黃亞萍大膽追求愛情,二來他們之前的共同話題也很多,而巧珍不識字,在工作上無法與他產生共鳴,在精神上無法與他達到同一高度。

巧珍來縣委看他,話題就是他們家的豬下了幾個崽,要把家裡的狗皮氈子拿來給他鋪床上,讓高加林內心隱隱地嫌棄。

高加林嚮往的是城裡人的生活,而巧珍只會把他往農村拉近,如果他們結了婚,高加林對農村的嫌棄會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巧珍身上,從而讓高加林對婚姻不滿。

第三、他們之前的愛情不平等。

高加林對巧珍的愛,遠遠不及巧珍給他的愛,這一點高加林的內心非常清楚。

在小說結尾,高加林是這樣自我反省的:假如他跟黃亞萍去了南京,他這一輩子會真的幸福嗎?他出色的人誰知有多少,以後根本無法保證她不會愛上其他男人而把他甩在一邊。可是,他如果和巧珍結了婚,他就敢保證巧珍會永遠愛他。

巧珍對高加林的愛是博大的,深遠的,無私的。

都說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可是巧珍只有愛,卻沒有恨。

高加林拋棄了她,她痛苦、難受,卻對高加林恨不起來,更不容許任何人罵高加林。

她的母親和姐姐在高加林重回村裡的時候,准備當著眾人的面給他難堪,巧珍不惜跪下求姐姐不要這樣做,而且還求村支書重新讓高加林去代課。

高加林得知這一切,痛悔不已,巧珍那顆像金子一般的心,與他內心的虛榮、自大比起來,真的不知道要高貴多少!

從內心的美德來看,高加林配不上巧珍。

所幸,高加林沒有和巧珍結婚,否則,他們的婚姻只會讓彼此痛苦。除非,高加林能及時地認識到自己的好高騖遠,虛榮自大,變得沉穩踏實,包容博愛,再在愛情的加持下,他們的婚姻才會和諧幸福。

8. 關於電影《人生》的影評

1.感觸頗深,高加林沒有把握好自己,錯過了巧珍,可惜。人生就是在選擇,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高加林最終沒有選擇巧珍,巧珍在傷心絕望之際嫁給了苦苦追求自己的馬栓。

不久高加林走後門的事情暴露被趕回家,而這時巧珍已經出嫁,高加林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而孩子們的話「哥哥哥哥你不成材,賣了良心才回來」,聽到此歌聲高加林那個後悔啊,可惜已經沒有用了。

他自己放棄了深深愛他的人,這又能怪誰呢?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好好把握住這份感情,人活一輩子,不容易,一定要珍惜愛自己的人,一旦錯過,或許就是永遠。

《人生》留給我們很多啟迪,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2.看電影《人生》觀後感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於1982年,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作品,而《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農村青年高中畢業後沒能跳進夢寐以求的城市,回到農村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那時的他已經很滿足 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當上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然而,心性極高的他又怎能安於現狀呢 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時,他義無反顧地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當上了縣里的通訊幹事,一個有頭有臉,風風光光的"記者",成了城裡引人矚目的人才.事實上,他確實也是相當出色的,他辛勤,朴實,他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憑著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裡大顯身手.但是終於有一天,高加林進城的背後原因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人生變幻真是難以預料,誰又能知道自己今天以後會發生什麼呢 對於高加林的才華我是佩服的,對於高加林工作旅程中的變遷我是同情的,對於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我也是理解的.然而,對於高加林的愛情我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初戀是美麗,初戀也是激情彭湃的.正如小說中描述的,農村姑娘劉巧珍美麗,善良,她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朴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就在高加林離開講台,失意無奈的時候.她的愛給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僅此而已.因為,這愛實在是太單純,太無助了.雖然,那時的劉巧珍是幸福的,她被自己傾慕以久的,多才多藝的,強壯標致的"先生"所愛著;那時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他被大馬河川里最俊的姑娘所愛著.但實際上呢,這愛的天平能平衡嗎 不能.當高加林重新離開土地,走進城市,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時,這天平就一下子傾斜了.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復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復考慮後,他終於接受了黃亞萍的愛,無情地拒絕了深深愛著他的姑娘巧珍.更令人感傷的是,當高加林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沒有任何言語含淚接受了,她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著.我被這無私的愛而感動著,也被巧珍那堅強和豁達而感動著.但也僅僅是感動而已,我又能說什麼呢 退一部想想,一字不識的農村姑娘巧珍能和才華橫溢,心性高遠的高加林生活到一起嗎 如果說高加林當時選擇了巧珍,以他躁動的個性又能安於現狀嗎 兩個世界中的他和她,即使生活到了一起又能有共同的語言嗎 我不敢回答.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吧!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我想,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嘴角能流淌出幾個小小的故事.不也無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