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鄧麗君 唱的 交道 是黃梅戲那個劇目里的
是郊道吧?
近一兩天,嘗試在網上尋找有關《郊道》的資料,發覺依然有很多網上信息說這首《郊道》是黃梅調,也有不少信息說這首歌曲是由顧嘉煇作曲的。
找尋了好些時間,大約也有半小時吧,才終於找到一位台灣博客有恰當的介紹:《郊道》的唱腔取自京劇的《高撥子》,唱法則選用京劇的《楊門女將》。當年由顧嘉煇重新編、陳又新填詞。這位名叫鹿老闆的博客還把淩波原唱的《郊道》、鄧麗君現場演唱的《郊道》和楊秋玲演唱的京劇《楊門女將.探谷》唱段的錄音都一起放到日誌里,任君聆聽比較。
就算是專業的學者,有時也會失誤,像筆者敬佩的余慕雲先生,早年在《國語片與時代曲(四十至六十年代)》特刊專輯里,在其「四十至六十年代香港國語電影歌曲的類型和來源」一文中曾這樣寫:「邵氏出品電影《血手印》的插曲《郊道》由顧嘉煇作曲。它採用京劇高撥子的曲調……」注意,這里寫的是「顧嘉煇作曲」。
《郊道》算不算是由顧嘉煇作曲,早有爭議,因為其歌唱部份的旋律,跟京劇《楊門女將.探谷》這個唱段是幾乎完全相同的,顧嘉煇頂多是把該唱段去掉所有鑼鼓,重新編曲為時代曲風格的《郊道》,但若說是他「作」的,那就委實很牽強。
更復雜的是顧嘉煇亦認為,那是「參考」京劇音樂而寫成的,怎可以說不是他作的?他又舉了一些當時電影界的情況來說明:由於戲曲片黃梅戲很盛行,那年代不少著名作曲人都是這樣「參考」大陸戲曲來為電影撰曲的。可是可是,「參考」的程度幾近百分之一百,這樣過分的「參考」,還算是「參考」嗎?
其實,最有權質疑這件事的,應該是原京劇《楊門女將.探谷》唱腔的設計者,一天他不出來異議,《郊道》是「顧嘉煇作曲」就成默認的事實。而筆者也很好奇,有關《郊道》的版稅,是由誰收取的,顧嘉煇?還是《探谷》唱腔的設計者?
關於《郊道》,較恰當的介紹,當是「是顧嘉煇據京劇《楊門女將.探谷》這一『高撥子』唱段改編而成的,但由於出現在當時盛行的黃梅調電影里,常被誤認是黃梅調」。
㈡ 「從此不敢看觀音」→追根溯源→黃梅戲《梁祝》
前段時間流行一個梗,「從此不敢看觀音」,它的出處是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非黃梅戲)。黃梅調是一種類似山歌小調的,而黃梅戲是中國五大劇種之一。黃梅調比較簡單,曾在上個世紀的香港和台灣風靡一時,像鄧麗君,徐小鳳,梅艷芳等歌星均多次傳唱。「香港邵氏就拍攝了很多黃梅調電影,其中就包括《梁山伯與祝英台》。
劇中唱詞「英台不是女兒身,因何耳上有環痕?」(梁)
「耳環痕有原因,村裡酬神多廟會,年年由我扮觀音。梁兄呀,做文章要專心,你前程不想想釵裙。」 (祝)
「我從此不敢看觀音。」(梁)
梁山伯的這句唱詞含蓄蘊藉,究竟要表達什麼意思呢?有的網友腦洞大開,yy出很多畫面。其實個人認為他就是表達最簡單的意思,因為他本來就是直男,怎麼可能表達更復雜的意思呢?不敢看觀音,是因為看到了觀音就想起了你呀,這種思念和情愫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深種,雖然當時梁並不知道英台是女的,但是此時就有一種超越友情的感情,當然後來也印證了。
而黃梅戲《梁山伯與祝英台》中打動我們的不止有唱詞,而是人物的表演達到情景交融的地步。磕馬黃CP的人很多就是自這部劇入坑,二十多年前,我是通過碟片看到這部劇。而近半年來,看到某站的很多黃梅戲UP主都在聊這部劇,我經不起各種評論和彈幕的「誘惑」,再次觀看了此劇。一波又一波的激動,感動,震撼,淚流滿面……
平心而論,黃梅戲實在太土,太LOW了,和越劇的舞美,唱詞相比,真是村姑和小家碧玉的對比。可是,這真情,卻是任何劇種都無法達到的高度。試問這世間什麼最打動人,莫過於真摯的感情。
幾處經典片段尤為動人,英台對父母訴說自己對梁山伯的感情,「情本無心種,卻在心中生,時現又時隱,有形卻無形,不是河邊草,不是樹上藤,鋼刀與利刃,難割柔絲情」,英台落落大方,卻又堅定不移,至情至性。
《樓台會》一場,梁山伯難掩內心的興奮來見英台,殊不知英台已被父母許配馬太守之子馬文才。英台向他傾訴了自己的思念,「望你望到谷登場,秋風揚散米和糠,你我好比糠和米,從此分離各一方……」初看這唱詞,真是泥土的芬芳,哪裡像出自兩個讀書人之口,可是,梁山伯的憨厚,祝英台的靈秀,梁是直男,認定了的事就一根筋,死磕到底,最終還是抑鬱而終。「妹妹心碎哥心碎,兩心相印淚同悲,花台望你磚踩碎,常守窗前任風吹,」此時二人載歌載舞,以黃梅戲最擅長的表達形式傳遞出最濃烈的感情。而英台無力反抗這包辦的婚姻,只能追隨自己的內心,於是就誓死相隨。
《哭墳》一折中,英台路過山伯的墓地,這里沒有配樂,只有一段獨白,單憑幾句念白,「這就是梁兄的安息之處,這就是我們的家嗎?」作為觀眾的我已潸然淚下。「還是當年柳蔭會,用手撮起小土堆,插一片黃葉代柳翠,就讓這萬丈黃土埋掉愁與悲。」恰到好處的唱,更能表達人物內心的感受。結局兩人化蝶,翩翩起舞,而我依然沉浸在悲傷的氛圍中難以自拔。
全劇精彩不斷,高潮不斷,掌聲不斷,彈幕更是令人啼笑皆非,當然更多的還是折服於馬黃二人精湛的演技,硬是把這山野的風用整容般的演技,演繹成東方的愛情經典。
「一個故事唱千載,梁山伯與祝英台,一雙彩蝶傳情愛,今日又向花叢飛過來。」
㈢ 電視 趙雅之演的,新白娘子傳奇 中唱的部分請問是什麼形式
是黃梅調的形式。這個黃梅調最早起源於邵氏的黃梅調電影。在20世紀60年代,「黃梅調」是港台電影界最重要的類型電影之一。有近百部的「黃梅調電影」在這十年前後陸續問世,其中,李翰祥1962年導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為這個類型掀起了高潮。
台視《新白娘子傳奇》製作人
曹景德 在原版小說裡面前言是這樣寫的
電視小說之「開場白」/曹景德
《新白娘子傳奇》是台灣電視公司年度壓軸大戲。該劇以《白蛇傳》為架構,重新改編拍攝,強卡司、大製作,可謂歷來難得一見的好作品。
當初,台視節目部經理熊廷武先生找我去,他說他一直有個構想:做一出能夠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又著重黃梅調表現的連續劇,於是,指示要審慎地去思考研究。
在一連串的企劃過程中,也曾有過《梁山伯與祝英台》、《水滸傳》等的提案,爾後皆顧及題材無法推陳出新而作罷。經再三研思,終於,《新白娘子傳奇》從眾多企劃案中脫穎而出。除了內容家喻戶曉,能引起大家共鳴之外;在表現手法上,也較容易創新。譬如,劇中的黃梅調,特請名作曲家左宏元先生,創作了所謂的「新黃梅調」;劇中一些特技的處理及畫面的表現,也一改以往簡陋粗糙的攝影及剪接技巧,專程從美國購置了美金六萬元的「變形」軟體來做電腦特效,以期讓觀眾獲得最新、最逼真的視覺享受。
此番推出的《新白娘子傳奇》,就劇情而言,除了著重許仙與白娘娘情感的纏綿悱惻之外,更加入許多軼事小傳,使故事不但「情、理、法」兼具,其立意也頗為反諷。
在演員陣容方面,我們則依據去年港台最美麗的女明星票選,力邀港星趙雅芝來擔任「白娘娘」此一要角;「許仙」則由反串扮相特別俊俏的港星葉童來飾演,以期將原來在原「白蛇傳」中較窩囊的許仙,另外創造出「葉童式許仙」的風格。此外,青蛇及法海二角,分別由港星陳美琪,和台視老牌演員乾德門飾演,其餘主要演員亦皆由台視資深演員擔任,陣容可謂十分堅強。
包值得一提的是,配合《新白娘子傳奇》的播出,多樂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也同時出書,使觀眾除了電視的直接視覺享受之外,還可沉醉在文字雋永的回味之中。對廣大讀者及熱情的「白蛇傳」迷而言,不啻為最佳禮物。
我們衷心期待《新白娘子傳奇》能叫好又叫座;也預祝多樂坊出書成功!
台視《新白娘子傳奇》製作人 :曹景德 謹識
㈣ 香港黃梅戲電影祝英台的扮演者是誰
1、港黃梅戲電影祝英台的扮演者是凌波。
2、演員簡介:
凌波,香港六十年代邵氏電影公司著名女演員。1949年進入香港電影界,藝名小娟,最初拍閩南語片和粵語片出身,多達99部,但成就不大。1962年加入香港邵氏公司,初名沈雁,後又更名為「凌波」,頓有輕靈逍遙之感。凡是提到邵氏的黃梅調電影,不能不提凌波,因為她也是令邵氏黃梅調電影興盛至白熱化的功臣之一,特別是她的反串魅力。
後於拍攝《梁山伯與祝英台》時改名為「凌波」,頓有輕靈逍遙之感。後凌波因在《紅樓夢》中幕後代唱賈寶玉,受李翰祥導演賞識出演《梁山伯與祝英台》,該片令她一舉成名,並榮獲金馬獎「最佳演員特別獎」。最佳演員特別獎因為評審不知該頒給反串男主角的她男主角獎還是女主角獎,因而巧立名目,獎勵她出色的演技。
㈤ 這本香港電影誰知道啊
這種鏡頭少說幾十部電影有過,特徵太少了
㈥ 高分找兩部電影片名!
一 邵氏經典 《寶蓮燈》
主演: 林黛 鄭佩佩 李菁 田豐
導演: 岳楓
語言: 普通話
國別: 中國(香港)
影片簡介: 中國戲劇舞台上傳唱不衰、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寶蓮燈》,在「無唱不成戲」的60年代,被邵氏片場打造成黃梅調戲曲片經典!
影片在大導演岳楓的執導下,林黛一個人分飾兩角,分別飾演聖母三娘,及難得反串男角,飾演沉香;而李菁飾演靈芝仙姑,鄭佩佩反串飾演劉彥昌巧遇落入凡間的聖母三娘,二人一見鍾情,結下一段仙凡姻緣。但因與二郞神結怨,屢遭迫害,二郎神企圖結束劉彥昌性命,幸得靈芝仙姑相救,安排劉彥昌與兒子沉香逃亡。二郎神逐遷怒聖母,將之壓在華山底下。沉香長大後聞悉生母被壓華山,悲憤欲絕,藉神斧之助挫敗二郎神,劈刀救母,一家共敘天倫。本片不僅情節富傳奇性,而且有極豐富的人情味,感人肺腑、扣人心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超級鉅制。
《寶蓮燈》是邵氏王國輝煌時期誕生的代表性作品。該片內景戲所佔比重極大,在實景拍攝、選取自然光效已經成為主流的今天,多採用人工布光的邵氏電影於觀眾看來非但未顯陳舊落伍之感,反有特色突出、寫意感強烈的魅力。
該片導演岳楓,主要作品有《三笑》(1940)、《白蛇傳》(1962)、《花木蘭》(1964)等,作為邵氏從國泰挖來的名導,岳楓確實具備大家風范:《寶蓮燈》拍攝於1965年,然而最讓人驚奇之處就是片中幾乎找不出任何剪輯與運鏡的錯誤--這一點除了大師級人物胡金銓能夠做到,與岳楓同期卻名聲更響的李翰祥、張徹、楚原等名導的作品都難免微瑕--同時,影片的布景用光充分顯示出邵氏片場製作頂尖電影的實力,影片中的古雅意境和豪華場面,可令常以實景制勝的內地生產戲曲片黯然失色。
二 不知道
㈦ 黃梅戲版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1962年
黃梅戲版的《梁祝》好像沒有62年拍的!78年以前內地的的黃梅戲電影並公映的就是《天仙配》《牛郎織女》《女駙馬》。未公映的有《夫妻觀燈》《春香鬧學》。如果真有的黃梅戲62版的《梁祝》也有可能是港台拍的黃梅調電影,凌波、樂蒂主演的!但好像是63年拍的!
對與不對!請參考!
㈧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中最早拍成電影和黃梅戲是哪一個
我認為最早拍成電影的是邵氏電影公司拍攝的,由凌波和樂蒂主演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戲最早的是嚴鳳英和黃宗毅、王少舫的《牛郎織女》
邵氏黃梅調電影大全播放,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金石情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白蛇傳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七仙女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蝴蝶杯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三更冤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王昭君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宋宮秘史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紅樓夢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寶蓮燈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雙鳳奇緣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血手印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女秀才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貂蟬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花木蘭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㈩ 大家幫幫忙!我要找一個香港老電影,內容是根據化蠟扦的故事改編的。
邵氏黃梅調電影《三笑》(1969年)
◎ 電影名稱: 三笑
◎ 英文名稱:The Three Smiles
◎ 地區:中國香港
◎ 片長:110分鍾37秒
◎ 字幕語種:繁體中文
◎ 出品年份:1969
◎ 出品公司:邵氏兄弟
◎ 影片類別:劇情/ 黃梅調
◎ 語言:國語
◎ 顏色:彩色
◎ 導演:岳楓
◎ 演員表:
凌波 飾 唐伯虎
李菁 飾 秋香
井淼 飾 華太師
陳燕燕 飾 太師夫人
魏平澳 飾 祝枝山
李昆 飾 米田公
尤情 飾 二少奶
黃青雲 飾 春香
秦惠玲 飾 夏香
鄭文靜 飾 冬香
葉寶琴 飾 石榴
洪玲玲 飾 美玉
劉群 飾 華文
鄭康業 飾 華武
◎ 影片簡介:
風流才子唐伯虎在蘇州虎丘山遊玩時,遇見相國夫人帶領著她手下四位美女丫環前來燒香,其中的一位丫環秋香美貌出眾,令唐才子傾心神往,而秋香臨行時對唐才子的一笑、再笑,三笑,更使才子神魂顛倒。於是,唐才子假扮成平民,去相國府中當傭人,前去相府中尋機接近秋香…。最後,唐才子憑借其出眾的個人才智及祝枝山等幾位好友的協助下,終於抱得美人歸。
http://ke..com/view/188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