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蘇木君對於《小偷家族》的精講與思考
文|槿蘇木
《小偷家族》這部影片的真正含義,屏幕前的你是否看明白了?剛剛觀完這部讓人靜下來沉思的影片,部分情節反復看了好幾遍,蘇木君差不多算是理清楚了,遂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小偷家族》這部電影。
觀影之前看到影片名字,潛意識里認為這將是一部家族偷竊的社會片,看完後,蘇木君陷入了認真的思考中,影片中偷盜部分只佔很小的篇幅,沒有驚天動地的偷盜案,而「偷」這個字,卻貫穿全片,從以田治和祥太在一家便利店嫻熟地偷東西開始,至最後祥太和玲玲便利店偷盜,祥太為保護玲玲故意暴露而進入全劇的升華點,進而後文展開了人性、社會、情感的討論與思考。總之這是一部集家庭、人情、社會等各種關系讓人值得深思的影片,蘇木君還是強烈安利這部日影,真心值得一看。
有關電影人物關系,剛開始的時候蘇木君確實有點沒看懂,後來隨著電影劇情演進,逐漸清晰,三世同堂的一家6人(加上後來的玲玲也就是尤里),這茫茫人海相遇的6個人其實是來自6個家庭,因為種種原因原因,他們生活在了同一屋檐下,其樂融融,這看似很正常的背後,卻藏著一些辛酸故事……
順便給大家介紹下這個家庭的人物:奶奶——初枝、田治、信代、大孫女亞紀、「孫子」祥太、「小孫女」尤里。
回顧一下影片的簡要情節:①以田治和祥太在一家便利店偷東西開始,兩人用熟練的配合,獲得了一大包吃的用的東西,他們每次行動前,都會有一個特別的動作,像是祈禱著計劃順利、不被發現。(補充:蘇木君覺得這個祈禱也是有深意的,後面和大家會聊到)
晚上兩人返回家途中,又遇到路邊在陽台的小女孩尤里,看她孤單的一人。田治給了她一塊可樂餅,感受到溫暖的尤里心甘情願的跟著田治和祥太一起回到了這個從此刻開始有著六個人的「家」。家裡並不富足,一家人在屋子各個地方吃著泡麵和餅子,狹小雜亂的房間讓人看得十分不舒服。但是一家人開心的吃著飯,尤里的到來,讓奶奶十分心疼,發現她手臂有傷,慈愛地為其擦葯。
②一家人知道尤里的身世後,有人建議趕快送回去不然是誘拐兒童,有人建議留下她,各說其詞,信代以沒有敲詐不算誘拐為由,最後同意尤里留下。
一個政府模樣的人員來到家裡,找老奶奶討論搬遷的事情,從老奶奶讓兩個孩子藏起來的舉動看出來,原來這家真正的主人只有老奶奶一個人,她前夫留下來的養老金是這個家庭最為固定的一份收入,維持著這個拼湊的家庭。
田治有機會就帶著祥太和尤里一起去偷盜,聰明的尤里也是有模有樣,偷到了兩個價值不菲的魚竿,幾個人興奮不已。
③在一次祥太帶著尤里偷盜的過程中,被小店的老大爺發現,老大爺反而沒有責怪他們,給了他們兩個小吃的,勸告兩個小孩別再做這種偷盜的事情。從此之後祥太的心理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在田治再帶著祥太去偷盜汽車里的東西時候,祥太卻不太願意配合。
(蘇木君個人覺得此處祥太的心理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他開始思考,偷,這樣做是正確的嗎?是不是體現祥太開始思考人生了,開始有認識到這個世界一些其他的東西,應該可以算是成長吧)
老奶奶都會固定時間到前夫的家中去祭奠,每次都會從這家人手中得到一份3萬元的錢,算是對她的補償吧。她一直把這些錢存著,從後來劇情看,總共16次,也就是48萬元的樣子。
大孫女亞紀風華正茂,沒有干小偷的勾當, 卻在風情店出賣色相掙錢。
兒媳信代的洗衣店裁員,有員工發現了尤里,最後以尤里威脅信代主動讓出競爭。而田治也在之前工作中不慎摔傷了腿,一家人過著更加拮據的生活。
④隨後一家人帶著沒有到過海邊的尤里一起遊玩,在沙灘上開心的玩鬧,5個年輕人在海邊嬉戲玩耍,讓坐在沙灘邊老奶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開心地說著「謝謝你們的陪伴」。
⑤尤里和祥太在偷盜中,為了避免尤里被發現,祥太故意暴露,被兩個店員堵住,他毅然從橋上跳下,摔斷了腿被送到醫院,田治和信代匆忙趕到醫院,卻遇到警察的詢問,兩人趕緊離去,帶領一家人准備離開,被警察截住。
⑥一場審訊就此開始,老實說,這個片段可能是為了讓人們對幾個人的關系有所了解,但是這種方式實在是不喜歡,從小孩到老人,都把他們內心最柔軟的傷痛一點點扒開,可以說十分的殘忍。那句「他們怎麼稱呼你呢?」瞬時讓信代淚如雨下,糾結無奈之情溢於言表。
隨後影片也有很多伏筆,有遺憾,有現實,有……
老奶奶:是被人遺棄、遺忘的老人。
田治和信代:是情人關系,田治受其丈夫虐待,正當防衛殺死了丈夫,隱姓埋名。信代後來把所有的罪一人攬下,坐牢伏法。當信代把真相告訴祥太的那瞬間,蘇木醬覺得她也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母親,會為自己的孩子考慮。
亞紀:亞紀是奶奶初枝前夫在拋妻棄子離家之後,與新妻子生下的兒子阿讓的長女(關系挺復雜哈)。也就是說,其實亞紀與奶奶初枝並沒有任何的血緣關系。
祥太:有兩種可能,一種遺棄被田治或者信代撿回來;一種是被信代偷來的,因為信代不能生育,在牢中,信代告訴了祥太詳細的地址,要是遺棄,不可能這么清楚,也不可能遺棄在家門口。我更傾向是被偷來的,因為劇名叫小偷家族。後來祥太和田治互相告訴了各自的心事,祥太是故意暴露,想結束這樣的生活,而田治因為偷偷離開扔下祥太不管而自愧。在車上望著遠去的田治,默默的叫了一聲田治期盼的「爸爸」,去了學校。
尤里:是個被父母嫌棄的孩子,父親有虐待行為,每次打了母親,母親都會把氣撒到尤里的身上,所以身上會留下很多的傷口。她的父母還有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背後卻有著虐待兒童的變態心理。電影結局也是以尤里孤獨在陽台遠望結束,戛然而止,讓人回味與思考。
6個人6種結局,「小偷家族」,這個家,其實都是「偷來的」:初枝偷來亞紀、田治和信代;田治和信代,在停車場里偷來了祥太;祥太和田治,又在冬夜的陽台上,偷來了玲玲。
一家人都是「偷」來的。而所謂的「偷」,其實是「將別人不要的東西撿回家」:初枝被自己的丈夫(可能也有被兒子和兒媳所拋棄);亞紀被原來的家庭所拋棄,田治和信代由於防衛過當而背上了罪名,被社會所拋棄;玲玲因為被父母視作累贅,而遭到家裡的暴力和拋棄...
所以這幾句對話,蘇木君現在想起來,其意義超級深刻:
「偷東西是不對的嗎?」
「...只要別把店弄倒閉了,就沒關系吧。」
「放在店裡的東西,其實不屬於任何人。」
蘇木君覺得本影片的「六口之家」由羈絆即愛相連,通過「偷」這個全片的線索,承上啟下,讓人好好的安靜下來思考這背後的故事與這其中的原因。
讓蘇木君更加印象深刻的是那三處無聲勝有聲的情節。
第一幕無聲台詞 ,出現在初枝和家人們去海邊玩的時候。
獨自一人坐在沙灘上,望向自己的「假家人」時,初枝感覺到自己時日無多,於是便無聲地說出了自己的告別:
「謝謝你們(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熟悉日語的朋友們應該能看出來,初枝此時使用了敬語,這在家人之間是很不常見的。打個比方來說,這就像你的父母突然對你叫起了全名一樣。這說明在此時,初枝其實是拿眼前的這些家人們,最終當作了「外人」來看待的。
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初枝在多年前,被親生兒子拋棄後,所面臨的老年生活必然是孤獨破敗的。然而,由於田治、信代、亞紀、祥太、玲玲的出現,才讓她最後的一段時間里,充滿了人間煙火的溫馨。這對於初枝來說,是她在人生中最後才迎來的一段幸福。而當自己就要跟這個世界告別時,她也意識到了這種幸福,其實只是在這個家庭中聚起來的,不幸的人們所拚命營造出的一種「幻象」 —— 在現實的壓力下,這種幻象終有一天會徹底破滅。
也許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初枝才鄭重其事地,用敬語向大家告別了吧。
(其實蘇木君這段對於日語的見解是用了網上某位大神的,謝謝大神的獨特見解)
第二幕無聲台詞 ,出現在祥太坐上巴士,田治拚命追車之後,祥太回過頭,對田治喊出的一句「爸爸」。
而與這句相呼應的劇情,是這樣的兩段:
第一段,田治在腳傷後,在河邊的廢車里找到了賭氣不回家的祥太,之後跟他說「叫我一聲爸爸試試。」但是性格倔強的勝太,還是沒能讓田治如願。
第二段,在被警察釋放後,田治帶著祥太來到了自己臨時租住的小屋,對他說:
「我要從爸爸,做回叔叔了。」
在田治的心中,他曾經覺得自己養活祥太和玲玲,給他們快樂的童年,就已經做到了父親的責任了。然而在警察局中,在警察的一再逼問下,田治悵然地說:
「是啊,我這個當父親的,只能教會他們偷東西...」
所以對於此時的田治來說,他在社會中早已被消滅殆盡的自信心中,僅剩的一點點「做為父親的自信」,也在警方的逼問下,被徹底清除了。在釋放之後,他和祥太在河邊開始的戲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田治變得更加無氣力了,已經放棄些什麼了,說話猶猶豫豫,也不敢對祥太要求什麼。當祥太提出可以留宿時,他變得喜出望外,但又馬上開始為祥太擔心會挨罵。
他覺得自己,已經羞於在祥太面前自稱爸爸了。但他不知道的是,他付出的愛,其實祥太一直都很清楚地能夠感覺到。然而因為「一家人」已經分崩離析,再也無法回去的父子兩人,只好用這種方式來對這段父子關系,進行著道別。
第三幕無聲台詞 ,出現在影片的末尾,玲玲獨自一人在陽台上玩著「數數字」的游戲,之後翹起腳,向外張望的時候。
回顧一下玲玲跟信代的這段對話:
「給你買新裙子好不好?」
「不好。」
「為什麼?」
「說買新裙子,不會挨打嗎?」
「......」
在看到信代手臂上,被熨斗燙到的傷痕,她摸了摸,然後說:「我也有一樣的。」
信代回答她說:「沒事兒的,已經好了,不會疼的。」
然而,在玲玲被媒體和警方的努力下,送回了自己真正的家後:
她看到媽媽臉上有傷,於是上去摸了媽媽,結果媽媽卻說:「很疼的,別碰我!」然後還逼她道歉。看到玲玲始終不道歉,於是她媽媽便說:
「過來好不好?給你買新裙子。」
你會不會覺得不寒而慄?
在最後的鏡頭里,玲玲獨自一人在陽台上,只能自娛自樂地玩著「數數字」的游戲。我們不知道此時家中是不是有人 —— 無論家中有沒有人,被關在陽台上的玲玲,此時也已經遭到了虐待。
她停下來,踮起腳尖向外面張望著。
她並不是看到了什麼人,而是盼望著像那個冬夜一樣,田治和祥太來把她接走。
誰都不知道奶奶在海邊說了謝謝,孫女也不知道其實她是被親媽扔掉的奶奶拿的錢都是給她留著的,並不是奶奶故意隱瞞她的身世而是在被曝光前她爸跟後媽根本就不想要她,只是在媒體前他們才稱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祥太並不知道爸爸是為了讓他不再繼續過偷盜的生活而故意說了拋棄他逃跑的話!爸爸也再也不會知道祥太是為了救尤里而被抓並不是故意被抓,而最悲慘的是尤里她又過回了原來的生活,而媽媽也放棄了再去救這些孩子因為她明白了只靠自己是不夠的還是讓他們過更好的教育不再偷盜為生,才能真正改變現在的命運!
結尾處尤里爬上護欄看外邊的世界不知是一種無奈還是看到了希望!
我們曾經受過傷遇到同樣的孩子彷彿看到了自己,試著去保護他們卻發現我們根本連自己都保護不了!何談保護孩子!
誰也不知道媽媽是為了尤里而失業了,每個人都為這個家在付出而他們也只是為了一點點家的感覺,覺得自己不是孤單的活著!
但是外界的人卻看不到,他們只會認為他們是不合法的是不被社會認同的家庭,因為他們沒有血緣關系,但他們卻忽略了一個家庭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愛,是彼此的愛在維系著這個家讓他們度過艱難的生活!
㈡ 在你看過的影視作品中,讓你印象深刻的一段台詞是什麼
說起讓人細思極恐的台詞的電影,我能想起有很多,下面就來盤點一下。
㈢ 《小偷家族》在深深的「喪」里深深地愛
從2001年的《距離》開始,7進戛納沖擊金棕櫚的是枝裕和,終於在《小偷家族》得到圓滿。是枝裕和以他對家庭倫理與社會關系的深刻思索,對底層生存脈搏的准確把握,還有哀而不傷、清醒又治癒的鏡頭語言,成功地把自己的名字從一個名詞變成了形容詞。因此,很多人對《小偷家族》的評價就變得像暗語:「很是枝裕和」或者「不那麼是枝裕和」,以至於在《小偷家族》的片名與導演之間,一時難以辨別哪一個更響亮。
這種抒情的方式是很「是枝裕和」的。《悲情城市》中有句台詞:「當時不覺得殘酷,只是一樣好玩。」身為侯孝賢的鐵桿粉絲,是枝裕和無處不在地貫徹著這冷靜的抒情。當然,不管他多麼否認,小津安二郎對感情傳達的剋制也深深影響了他。親人過世未必流淚,細節卻可能引發無端痛哭,這些在《早春》(1956)中就曾經出現過的影子,在《小偷家族》中依然濃重。
怎樣在最「喪」的生活里長情?剋制也許是不崩潰的唯一方法。在深深的「喪」里深深地愛,成就了《小偷家族》哀而不傷的調子。
來源:鳳凰網
㈣ 怎樣評價《小偷家族》這部電影
初看電影的名字,以為是反映現實的生活題材,小偷的生活,或者說是艱難的,苦難的生活,看過之後,也算是沒想偏。
影片全長一小時五十六分,可以說是有一個小時二十分鍾波瀾不驚,平平無奇,沒什麼趣味,以一種暗色的鏡頭一直拍攝著底層生活的艱苦,沒有光亮,一直在夜晚行進,白天各自工作,似乎值得稱贊的就只有細節,生活的細節,吃飯的細節,交談的細節,他們一點也不像沒有血緣關系的一家人,或者說家是不是應該是這樣的呢?家的樣子是什麼樣子?
能夠愛或者被愛本身已經是奢侈品了,不能永遠擁有的話,就帶著遇到過的愛,好好生活下去吧,那是灰暗的人生可以一直明亮的光芒啊!
㈤ 《小偷家族》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台詞
我叫阿治,活了快50年,日子過得依舊窘迫,我重復著的生活,就像山頂的纜車,年復一年的加速下滑。
有一天我在回家路上,遇到了這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並把她帶回了家,我的妻子信代見了這個孩子之後,不同意小女孩在家過夜,讓我一定要送回去,我心裡是不情願的。
認識信代是在酒廊,當時我無意間去到她工作的酒廊,看到她被她丈夫打的滿臉淤青的臉,那一刻,我決定保護她。後來我們結婚了,她很愛我,她沒有因為我一無是處就拋棄我,愛這個對外人來說無可救葯的我,是她愛的最好證明,是真愛付出的責任。信代在洗衣房工作,她如果在客戶衣服里發現了什麼好東西,她都會揣在自己兜里,帶回來給我,她對我說「是客戶自己忘掉東西的,為什麼我們要有罪惡感。」我覺得我妻子特別酷。
也許是因為在我還沒讀這本書之前,他的同名電影大獲全勝,捧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我或多或少的對這本書就有了高於他以前寫的書的期待。作為讀過是枝裕和很多作品的鐵粉來說,讀完《小偷家族》是有些小失望的。《小偷家族》依舊延續是枝裕和的風格,細膩的筆觸,對細節恰到好處的處理,真摯質朴的情感流露。一直走溫情路線的他,畫風突變,毫無防備的對道德人性進行了揭露。在溫暖沁沸人心的同時,給你一劑寒冬之水。
㈥ 《小偷家族》深度解析是什麼
《小偷家族》深度解析如下:
此片深度解析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參考:
第一、全員都是小偷,干著偷竊之事,雖稱小偷家族,但都沒有血緣關系。
第二、人物之間相互幫助但是又各懷私心。
所以,這兩點的深度解析就能讓很多觀眾們對這部電影加深印象。首先,小偷家族這個電影名可能很多朋友都意會到一個意思,就是這個大家庭經常有偷竊行為。
其實這個電影名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告訴了大家這個家庭是偷來的家庭,因為緣分的關系,讓這個都沒有血緣關系的人走到了一起,組成了新的家庭。
其次,全片中的人物關系也是大有不同。雖然在劇中能看到他們相互幫助,但是他們的關系並不是觀眾看到的那麼要好。總歸還是因為沒有血緣的原因,導致他們從而走向了崩解。雖然每個人都扮演著自己在家庭的不同角色,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
最後,像這樣的精彩電影,還得過大獎,得到了公眾認可,值得大家觀看。
介紹
《小偷家族》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劇情片,該片獲得了包括第7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在內的多項大獎,在日本文藝片票房慘淡的局勢下突破了60億日元的票房,在豆瓣的評分也高達8.8分。
而是枝裕和也是世界各大電影節的常客,在《小偷家族》獲獎之前,他的電影已經被四次提名金棕櫚獎,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偷家族》讓他得償所願。
㈦ 《小偷家族》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到底好在哪裡
電影《小偷家族》是一部風格獨特的犯罪家族電影,講述了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通過這部電影,是枝裕和再次證明了他作為世界電影界最優秀的作家和導演之一的地位。他的這部關於盜竊和愛情的電影再次震撼了人們的心。我覺得《小偷家族》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如下道理:
3、電影後半部分的繪畫風格一路走低。原本給你溫暖的家人開始擔心了。最後,小男孩帶領警察,向公眾公布了隱藏在角落裡的家人。他們最終不得不面對社會的考驗。他們溫暖的親情掩蓋不了他們的黑暗。也許觀眾會憐憫他們,但道德不會原諒他們。然而,我總覺得他仍然想說的是,在這黑暗中,有光明,這是他們無關的愛。在寒冷中,有溫暖,這是他們相互依偎在一起的溫度。你會發現,原來無恥的盜竊行為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不可原諒的。歸根結底,他們只是窮人,而你是善良的。
㈧ 是枝裕和新作《小偷家族》感覺沒那麼簡單,導演都有哪些隱喻在裡面
電影《小偷家族》劇情並非流水賬,而是用簡單情節打動人心。
《小偷家族》的影片中,全程沒有什麼令人激動人心的情節,彷彿流水賬一樣記錄了這個小偷家族從聚合一起到分離的過程,但是普通又平凡的劇情里,深刻的描繪了小人物的生活,更加的真實。
總結下來,這部電影總共有三大看點:
鏡頭細膩,台詞直戳人心
映射了現實中當下的自己
透過影片流露人性
《小偷家族》里的每一個都是受害者,但又都是施愛者,他們沒有任何的血緣關系,卻還努力地建立羈絆,報團取暖,不少人有著來自原生家庭的痛,有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相信這樣的一部影片能夠給你一些思考和力量,值得觀看。
㈨ 《小偷家族》
我看小偷家族有三個原因:一是金棕櫚獎與各路推薦,二是因為導演是枝裕和,三是看海報第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小女孩。
然而,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去看電影,出來後卻沉默了,像一下沒緩過神,故事就這么結束了。
並不推薦在夏日帶著小夥伴或是家人看《小偷家族》。因為光看名字和治癒的海報,很難想到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可能會無聊到玩手機。小偷家族絮絮叨叨地把主線揉成了一團,時不時扯出一段,平淡如水的講完了故事。看這部影片,要靜下來,進入它的氛圍,如果打算放空大腦跟著特效走,觀影體驗就會比較差。
小偷家族的內容不復雜,講的是在社會底層的一家人為了好好活著發生的故事。是在一個屋子裡的悲歡離合,獨特的是,家裡的每一個人,竟都沒有血緣關系。
他們都是不幸之人,但卻能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小蘿莉友里,因父親治不忍她被家暴抱回了自己家;哥哥祥太,被治在一個停車場撿來;奶奶初枝,被家人拋棄後由柴田夫婦收養,因為她有養老金;姐姐亞紀,初枝的前夫的大孫女,不受父母喜歡(更喜歡小女兒)而離家來到這里;媽媽信代,曾在風俗店工作,柴田治是她的客人,後來發展成夫妻;柴田治,一位滄桑的中年男人。
故事的前半段很平淡,淡如清水。治和信代抱回友里悉心照顧,哥哥從抵觸到接納她的存在,信代抱著友里借撩頭發擦去眼淚。父親治告訴祥太,「超市裡的東西是無主之物,所以我們可以拿。」「在家裡學不好的孩子才去上學。」許多令人一笑的地方又帶著傷感,緩慢舒適地帶我們看完了一個小家庭的繁雜瑣事。
轉折點在海邊。去完海邊後電影節奏陡然加快,情節急轉直下。經常去的老爺爺的小店關門,老爺爺去世。緊接著初枝去世,付不起喪葬費的夫婦只得把她埋在自己家裡。在小房間里挖土,下葬...之後祥太偷東西被抓,整個小偷家族被曝光在正面,偷竊、誘拐、惡意殺害老人,終於使這個家庭破碎了。
我感受到的,是沒有血緣的幾人間的抱團取暖、互助互愛,與社會的冷漠、人性的復雜。沒有人願意了解他們的困難之處,「因為他們是小偷,最令人不齒的小偷。」
但還是生活還是會繼續,小偷家族的人只得向前,「大概也不會更差了」,他們也許是這么想。他們感動我的,是掙扎向前時綻放的光,再苦再難,還是會樂觀微笑,「我們可不是一般人啊。」把塑料袋當足球拋的中年男子如是說道。
很少有電影會拍屋內瑣事,因為這太真實,太平常了,甚至有些痛苦。但就是有這么特樂獨行的人,他是是枝裕和。他是導演,同時也是作家。他的小說《比海更深》說的是因為一場台風暴雨,使得良多和前妻再次共處一室,面對家庭、面對小說家的夢想,前半生碌碌無為的他想盡最後的努力爭取的故事。
柴田治和良多都是不幸之人,且這不幸是由自己造成的。但是枝沒有去批判他們的不作為,也沒有用不幸刻意博得同情,他以一種冷靜的,帶有溫暖的語調講述著: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子的 。《比海更深》中,中年男人在台風過後的早晨與前妻告別,他最終沒能挽回什麼,也沒能改變什麼,一步一步向前,給人留下了無限想像。
在小偷家族中,作為一家之主的治似乎也是這樣的形象。到了中年一無所成,唯一能教給孩子的只有「偷」,在工地打工摔傷腳,得知沒有保險後覺得天都塌了,只好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帶著兩個孩子去偷東西。但就算如此不幸,他的生活仍然帶有溫情,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夜色下和祥太在停車場追逐,和追公交車的兩個場景。
在公交車站,治對祥太說:「以後要作回『叔叔』了。」等公交車開後,治忍不住,追著發動的公交車大聲喊祥太的名字,而在公交車上,祥太似有所感,回頭看到這一幕,第一次,輕聲叫出了「爸爸」。
如果說,對其他人我們可以怒其不爭,那麼看到被家暴的友里,我們只能哀其不幸。
六七歲的年紀,本應是笑的最快樂的時候,但掀開袖子,看到的是觸目驚心的傷疤,身上更是傷痕累累。更加令人心疼的是,遭遇了這樣的不幸,她還是能對生活報以微笑,報以希望。
「不痛的。」
「媽媽很喜歡我,還給我買小裙子。」
友里看著信代手上同樣因家暴留下的傷口,眼中泛起點點淚光,輕輕地,用小手捂住那傷疤:「捂住,就不痛了。」
我無法理解,怎會有這樣的父母。
友里因為小偷家族破碎回到了以前的家,媽媽買的「小裙子」原來是家庭暴力的信號。影片的最後,友里一個人唱著從那邊學來的兒歌,一個人丟彈珠又把它們撿好。最後趴在窗檯上,眺望那個已不存在的「家」。
代入到電影人物中想想,羈絆,或許有時真的比血緣更含有愛。
看完電影後發現,原來社會是那麼的冷漠啊,走了一圈,還是沒能走出循環,他們想過的更好,但日子卻更加糟糕。
不得不想起羅曼羅蘭那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他們沒有英雄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