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布穀鳥又叫了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布穀鳥又叫了

發布時間: 2022-11-12 17:17:59

『壹』 布穀鳥又叫了的介紹

電影《布穀鳥又叫了》由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8年,主要劇情為:突擊隊的姑娘童亞男勞動好、唱歌好,大家叫她「布穀鳥」。隊里的王必好、申小甲都愛上了她,「布穀鳥」真心實意地愛上了王必好。但王必好狹隘自私,不準她唱歌並阻止她和大夥接觸。「布穀鳥」和王必好解除了婚約又受到他的打擊報復。在復員軍人郭家林的幫助下,「布穀鳥」和申小甲結成了幸福一對,同時又唱出了響亮的歌聲。

『貳』 《甲方乙方》演齊大媽,哥哥是指揮大師李德倫,今92歲近況如何

【千名老電影人尋蹤(233)——李濱】

No.1

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有一位92歲的老藝術家,她不僅是人藝的話劇表演藝術家,而且還參加過許多影視作品表演,這位老人,就是著名表演藝術家李濱。

對於李濱,喜歡話劇的朋友可能知道她,但假如從影視的角度來說,許多人可能就不了解她了。

祝福李濱老藝術家健康長壽!

【喜歡老電影、老影人的朋友,這里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作者將與您一起向經典致敬,憶影人輝煌,共同重溫曾經的美好時光。請記得關注「娛文娛視」我們這個小家,美文會及時發送到您的手機上,幸運會時時縈繞在您的身旁!】

『叄』 介紹一下黃佐臨

黃佐臨(1906-1994)導演,原名黃作霖,廣東番禺人,生於天津。 1925年赴英國明翰大學留學,在校期間創作處女作短劇《東西》和《中國茶》,深受英國戲劇大師蕭伯納的贊賞,從此開始涉足戲劇。回國後任天津亞細亞火油公司高級職員,並在天津南開大學任教。1935年再次赴英國留學,獲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同時在倫敦戲劇學館學習導演。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不久到上海,在上海劇藝社、上海職業劇團任導演。1942年與黃宗江、石揮等人創辦了「苦幹劇團」,導演《樑上君子》、《夜店》等話劇,1947年加入文華影業公司,執導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諷刺喜劇片《假鳳虛凰》;其後又導演《夜店》、《腐蝕》、《表》等影片。1950年,黃佐臨調任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先後擔任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兼上海電影局顧問,同時從事戲劇和電影的導演工作,電影作品有《布穀鳥又叫了》、《黃浦江的故事》、《陳毅市長》等。黃佐臨一生共導演話劇、電影百餘部,留有《漫談戲劇觀》、《導演的話》等論著。

『肆』 布穀鳥又叫了的電影劇情

該片根據同名話劇改編。
春光明媚的江南田野,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青年突擊隊的姑娘小夥子們,在青年團支部的號召下,正展開著熱火朝天的勞動競賽,青年突擊隊有個姑娘名叫童亞男,她人長得漂亮,勞動好、唱歌好,大家都叫她「布穀鳥」。在突擊隊中有兩個青年同時愛上了她,一個是王必好,另一個叫申小甲。
王必好經常和「布穀鳥」一起談心、聊天,勞動中王必好也處處幫助她。「布穀鳥」是真心實意地愛上了王必好。申小甲是個老實厚道的青年,他只會在心裡默默地愛著「布穀鳥」,而姑娘卻是全然不知。
王必好的內心是個狹隘自私的人。他嫉妒「布穀鳥」跟大夥在一起唱歌、說笑,於是他用各種大道理阻止「布穀鳥」跟大家接近。姑娘為了不使王必好傷心,為了證明自己的愛情,便答應了他的要求。從此,突擊隊里再也難聽到「布穀鳥」清亮的歌聲了。而申小甲知道「布穀鳥」與王必好相愛,他為了別人的幸福寧願自己傷心,把愛情深深地埋在心裡,不願對姑娘表露。後來他離開了突擊隊去學開拖拉機了。正當「布穀鳥」憧憬著未來與愛人在一起幸福的生活,准備與王必好結婚時,他卻訂下了幾條約束「布穀鳥」的規則,並阻止她去學開拖拉機,要把她關在小籠子里。
這時候「布穀鳥」才看透王必好封建自私的愛情理論、落後狹隘的思想,也看清了自己將來的生活道路。她不能像姐姐童亞花一樣,做丈夫的奴隸。她要自己選擇生活,走自己的道路。姑娘斷然與王必好解除了婚約。王必好也看出姑娘的心思,他串通了他的好朋友、青年團支部書記孔玉成來說服她,並企圖強迫「布穀鳥」與自己和好,姑娘為了自己的幸福堅決不答應。這時候她才知道申小甲才是真心實意愛著自己。
孔玉成和王必好惱羞成怒,對「布穀鳥」進行打擊、報復,並捏造了一些罪名,開除了她的團籍。
共產黨員郭家林是個復員軍人,他向黨支部書記方寶山揭發了這件事。可方書記卻是個只管生產不關心群眾疾苦的人。郭家林批評了方書記,使他看清了事實真相,也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對孔玉成和王必好進行嚴肅的處理。於是「布穀鳥」又唱出了響亮的歌聲,「布穀鳥」和申小甲終於獲得了幸福,生活更加美好。

『伍』 月亮灣的風波的主演簡介

張雁(1918—1997),原名張克剛,陝西興平人,中國電影演員;中學時期在西安讀書,曾參加西安民教館實驗話劇團;1938年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表演系學習,1941年畢業後任中央青年劇社、劇專劇團演員。抗戰勝利後在上海任中電二廠演員,先後在舞台上扮演了眾多的角色。1947年在《遙遠的愛》等影片中扮演角色。
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78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先後在《三毛學生意》、《淮上人家》、《蘭蘭和冬冬》、《布穀鳥又叫了》、《大風浪里的小故事》、《燎原》、《火紅的年代》、《平鷹墳》、《婚禮》、《楚天風雲》等十多部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同類型的銀幕形象。
1982年因在影片《月亮灣的笑聲》中以樸素、自然的表演風格塑造了農民江冒富的銀幕形象,獲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
張雁同志一生專注表演事業,後來曾主演影片《出門掙錢的人》、《白楊樹下》、《月亮灣的風波》、《最後的太陽》、《人間恩怨》等不同類型的電影,繼續創作不同的銀幕形象。 《遙遠的愛》(1947)
《乘龍快婿》(1947)
《腸斷天涯》(1948)
《子孫萬代》(1949)
《喜迎春》(1949)
《淮上人家》(1954)
《閩江桔子紅》(1955)
《椰林曲》(1957)
《大風浪里的小故事》(1958)
《布穀鳥又叫了》(1958)
《紅孩子》(1958)
《山裡的人》(1958)
《蘭蘭和冬冬》(1958)
《三毛學生意》(1958)
《鋼鐵世家》(1959)
《六十年代第一春》(1960)
《他們的心願》(1960)
《燎原》(1962)
《李善子》(1964)
《火紅的年代》
《平鷹墳》(1977)
《婚禮》(1979)
《楚天風雲》(1981)
《出門掙錢的人》(1983)
《白楊樹下》(1983)
《月亮灣的風波》(1984)
《最後的太陽》(1986)
《人間恩怨》(1987)

『陸』 布穀鳥有什麼別稱

布穀鳥別稱:喀咕、布穀、子規、杜宇、郭公、獲谷、普通杜鵑華西亞種、大杜鵑。

布穀鳥是普通杜鵑的中國亞種。體長約320毫米,翅長約210毫米。雄鳥上體純暗灰色;兩翅暗褐,翅緣白而雜以褐斑;尾黑,先端綴白;中央尾羽沿著羽乾的兩側有白色細點。

頦、喉、上胸及頭和頸等的兩側均淺灰色,下體余部白色,雜以黑褐色橫斑。雌雄外形相似,但雌鳥上體灰色沾褐,胸呈棕色。又名喀咕、布穀、子規、杜宇、郭公、獲谷等。

棲息於開闊林地,特別在近水的地方。常晨間鳴叫,每分鍾24-26次,連續鳴叫半小時方稍停息。性懦怯,常隱伏在樹葉間。平時僅聽到鳴聲,很少見到。

(6)老電影布穀鳥又叫了擴展閱讀

布穀鳥的其他意思

1、布穀鳥(區域網聊天工具)

布穀鳥是森森工作室開發的一款區域網聊天軟體,具有通訊聊天、群聊、傳送文件、遠程協助、語音、視頻、共享文檔、公告等功能。可實現區域網絡間跨網段、支持INTERNET(外網)連接的通訊。

2、布穀鳥(俄羅斯電影)

《布穀鳥》(The Cuckoo)是俄羅斯的一部劇情、戰爭、喜劇類電影,由亞歷山大·羅戈日金自導自演,安妮·克里斯汀娜·朱索、威勒·哈派塞羅、克多·貝徹科夫、Aleksei Kashnikov等主演,於2002年9月12日在俄羅斯上映。

『柒』 電影《情聖》中跟午馬搭檔的那個中年女人叫什麼名字

姓名:恬妞
性別:女
原名:朱凱莉
出生年:1958年
生日:1月23日
星座:水瓶座
地域:港台
職業:演員
身高:166cm
血型:B型

人物簡介
[編輯本段]
原名朱凱莉。生於上海。十歲客串演出京劇,並參與拍攝《紅孩兒》。1974年赴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探視姐姐恬妮,客串演出《早婚》,後主演影片《早熟》。1977年在台灣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主演影片《蒂蒂日記》獲第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巴拿馬第十六屆國際影展最佳女主角獎。1979年後轉以歌唱表演為主。1981年赴美留學,回港後和萬梓良結成黃金搭檔,出演不少電視劇和電影。1988年主演台灣十大賣座片之一的《大頭仔》又稱《大哥大》,同年主演《我愛太空人》The Other Half and the Other Half獲第八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義膽群英》中她飾演李修賢的老婆,帶著憂傷的氣質。

演員作品
[編輯本段]
《奪帥》Duo Shuai (2007)
《誰憐天下慈母心》(2007)
《第一桶金》(2006)
《戀愛初歌》Love At First Note (2006)
《花街歡樂坊 》(2005)
《醫心無悔》 The beautiful life (2004)
《2002法內情》(2004)
《倩女幽魂 》(2003)
《阿龍的故事》 The Story of Long (2003)
《芭啦芭啦櫻之花》 Ang kwong ang kwong ying ji t (2000)
《少年英雄方世玉》(1999)
《情聖》 Magnificent Scoundrels (1991)
《大哥大續集》 (1991)
《忠奸盜》(1991)
《亂世兒女》 This Shanghai Encounter (1990)
《兄弟珍重》 (1990)
《虎膽女兒紅》 (1990)
《花心三劍客》 (1989)
《小小小警察》 (1989)
《義膽紅唇》 Sing si jin jaang (1988)
《我愛太空人》 Other Half & the Other Half, The (1988)
《大哥大》 (1988)
《龍蛇爭霸》 (1987)
《丑小鴨》 (1985)
《開心雙響炮》 Funny Triple (1985)
《男人真命苦》 (1984)
《西風的故鄉》 (1980)
《活寶師徒》 (1980)
《寧靜的海》 (1979)
《我愛芳齡》 (1979)
《我們永遠在一起》 (1979)
《錦標》 (1979)
《請問芳名》 (1979)
《小小世界妙妙妙》 (1978)
《願者上鉤》 (1978)
《奔放青春》 (1978)
《十七歲的夢》 (1978)
《單行道》 (1978)
《情竇初開》 (1978)
《黃埔軍魂》 (1978)
《射鵰英雄傳續集》 Kung Fu Warlords II (1978)
《射鵰英雄傳》 Brave Archer (1977)
《Alibis 》(1977)
《日落北京城》 (1977)
《蒂蒂日記》 (1977)
《青色山脈》 (1977)
《手足情深》 (1977)
《春滿娃娃池》 (1977)
《梅花》 (1976)
《愛情奪標》 (1976)
《君子好逑》 (1976)
《小雨絲絲》 (1976)
《花開春暖》 (1976)
《愛情文憑牛仔褲》(1976)
《桑園》 (1976)
《不愛你愛誰》 (1976)
《夏日假期玫瑰花》(1976)
《五萬先生俏姑娘》(1976)
《青春行》 (1975)
《星期六的約會》 (1975)
《在水一方》 (1975)
《今天不糊塗》 (1975)
《兩傻大鬧浴室》 (1975)
《心花朵朵》 (1975)
《大喜事》 (1975)
《浪子和少女》 (1975)
《岳母大人》 (1975)
《翦翦風》 (1975)
《早婚》 (1974)
《早熟》 (1974)
《十七、十七、十八》 (1974)
《陣陣春風》 (1974)
《半山飄雨半山情》 (1974)
《愛的風雨》 (1974)
《小妹》 (1974)
《門里門外》 (1974)
《海藍藍》 (1974)
《女學生》 (1974)
《豬八戒招親》 (1968)
《紅孩兒》 (1968)
《布穀鳥又叫了》Bu gu niao you jiao le (1958)
《赤子乘龍》

『捌』 中年才走紅,卻被造謠晚年生活凄涼的向梅,近況究竟如何

在上個世紀60年代,我國電影行業正處在初期階段發展迅猛,留下了無數經典影視作品,也造就一批又一批的影視明星,向梅就是其中一位。

她最為人熟知的角色應該是86版《西遊記》中的烏雞國王後, 在劇中她端莊優雅,即使《西遊記》中美女雲集,但她的氣質卻獨特又突出的讓人銘記。

如今已達高齡的她近況如何呢?

1937年向梅在北京的一個書香門第出生,父親是留美歸來的生物學家武兆,母親是在上海中西女校畢業的學生名叫黃月華, 而向梅最初的名字是武相梅。

從小向梅就對文藝頗感興趣,在大姐武豫梅考進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業時更是激發了向梅對藝術表演的嚮往和熱情。

在中學時期向梅便參加了校級業余話劇團,經常和同學在學校晚會上為全校師生表演話劇,反響熱烈。 向梅因此也更加熱愛在聚光燈下表演的感覺。

向梅從高中畢業後,她便迫不及待地選擇填寫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為自己的第一志願。

但在當時中國的時代背景下,祖國急需建設人才,為響應國家號召, 向梅在個人愛好與家國事業中選擇了家國事業, 最終報考了天津大學建築系。

信件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寄出的,當時向梅正在復習功課准備考試,接到來信時向梅驚詫不已, 當時的她與電影製片廠的人從未有過接觸,不知為何這封邀請信會寄到自己手中

那是一次表演的邀約,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導演謝晉將即將拍攝新片《女籃五號》,正在全國「海選」演員,希望向梅能夠在影片出演角色。

在信中導演還提到製片人會在三天後來找向梅。

但當時國家有規定不允許任何單位借用在校大學生,所以上海電影製片廠為了請到向梅也是煞費苦心,經過層層審批才批准任用向梅的權利。 最終才給向梅發出邀請信。

接到消息的向梅十分雀躍,她終於有機會登上大熒幕表演完成當初的夢想。

在接下來的三天向梅積極准備,在面試時製片人對向梅十分滿意,向梅也順利出演了《女籃五號》的汪愛珠。

關於為何獲得這個機會,向梅後來有過這樣的解釋。

在影片上映時,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導演白沉將演員表打上銀幕時只保留了「武相梅」的名後兩個字「相梅」, 經過一番思索又將「相」改為了「向」字。

對於這樣的改變向梅欣然的接受,並且十分喜歡這個名字, 直接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向梅」。

這是她飾演的一部電影,因為這部戲向梅正式地踏入了演藝圈,但她卻沒有因此而大火。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電影題材均是以農村為背景,描述工農兵生活的故事。

向梅長相出眾,十分洋氣的面容與影片十分違和, 盡管向梅十分刻苦,演技精湛也因自身氣質原因鮮少獲得演出的機會。

在從藝的幾年間,向梅陸陸續續地接演了幾部電影。

在電影《霧海夜航》、《布穀鳥又叫了》、《兩個營業員》中雖鏡頭不多但均有出色的表演,向梅在默默無名的日子裡仍舊努力的表演著,在實踐中沉澱自己。

直到1961年電影《紅色娘子軍》的出現, 向梅才真正地開始走紅。

但這份成功是來之不易的。

「紅蓮『這一角色與滿腹經綸、飽讀詩書的向梅的形象大相徑庭,在電影中向梅必須扮演一位十歲就被賣為童養媳,被迫嫁給「木頭」丈夫,深受畸形婚姻迫害的農村婦女。

期間思想跨越難度較大,是一個難以把握的角色,為此向梅跟隨導演和劇組其他演員一起深入拍攝地點海南體驗生活。

歷經風吹日曬,體會當地風土人情,學習和「軍訓」,真正地成為一名合格的娘子軍後才開始拍攝電影。

長久的沉寂沒有讓向梅灰心喪氣,她在磨礪中成為了更勇敢的人。

步入中年的向梅才接到了讓她紅遍大江南北的電影——《保密局的槍聲》,導演常彥一眼相中人群中的向梅,敲定她出演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史秀英。

這部劇開啟了中國諜戰片的先河,向梅也憑借該影片獲得了優秀故事片女配角獎。

中年走紅的向梅被人們親切地稱為 「後來紅」。

早在向梅拍攝《女籃五號》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時就認識了現任丈夫遲習道相識。

當時初入製片廠當演員的向梅和在製片廠擔任黨總支書記的遲習道在機緣巧合下相識了,因 為工作常常相處的兩人,不久便擦出了愛情的火花,走向愛情。

1959年感情穩定的兩人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決定攜手走入婚姻的殿堂,一年後向梅便生下了一名可愛的男嬰,兩人為其取名為遲晶。

年輕時的向梅總是願意在演藝事業中奮力拚搏,一心想的都是工作,於是在兒子遲晶才4個月大時,她就外出拍戲, 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都在劇組中度過,鮮少回家陪伴兒子和丈夫。

幸運的是,遲習道是一名溫柔體貼的人,他理解妻子,於是在向梅外出時他總能夠把家裡的事處理得井井有條,並且還會為向梅准備好她拍戲所需要自帶的行李。

大到睡覺要用到的鋪蓋,小到喝水用的水瓶,一切都能把她准備好,事無巨細。

心懷愧疚的向梅也漸漸減少了外出拍戲的頻率。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遲習道因工作十分認真負責,一絲不苟,便被提拔為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副廠長, 向梅也終於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紅極一時的影壇明星, 她還主演了《西遊記》中的烏雞國王後。

而他們的兒子,成為了一名劇作家,並且還為其母親量身定做了一部電視劇《金薔薇》,一家三口的生活十分幸福。

年歲漸增的向梅依舊在演藝圈中從事演藝事業, 熱愛了一輩子表演,也表演了一輩子。

即使是從崗位退休,一開始的向梅還能保持一年拍兩部作品的頻率,但在2008年時,向梅終於支撐不住倒下了。 那一年她為了拍戲努力記台詞,卻因為頭疼突發腦梗住院。

在影視圈奮斗多年,向梅終於服老息影。

從出道起向梅便是一位十分低調的人。

她從不向外界透露過多的家庭生活,在鏡頭前你能見到的總是 「演員向梅」。

但從她從容淡定的生活中,不難想像她的家庭有多麼幸福,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中的向梅曾這樣說過:

「愛人比我大8歲,我要照顧他,把年輕時候的虧欠補回來。」

年紀的增長,身體的疾病也多了起來,向梅的丈夫遲習道曾就突發疾病,倒地不起,向梅連續接到了兩張病危通知。

沒人知道她是怎麼度過那些瞬間的,萬幸的是遲習道的病情最終轉危為安。

如今的向梅便是在家中養養花看看書,和丈夫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與外界無良媒體所造謠的 「晚年凄涼」 截然不同。

他們的兒子遲晶亦是十分孝順的, 時常陪伴在父母身邊,知道母親喜歡養花,便和母親一起在上海的家中打造花架, 在上面栽種了許多不同品種的花卉,每每看去都令人心曠神怡。

向梅還在采訪中提到過很喜歡兒媳婦送的一盆瑞香,她總是要悉心澆灌,認真打理,因此春節期間都能聞到它的芳香。

向梅這樣說過 「我不在乎花高貴不高貴,只要開得五顏六色,看著它一點點長大,我就開心。」 就像她的人生一樣。

她總是向別人強調自己是一個平凡、普通的人,擁有平凡、普通的生活。而就是這樣的 「平凡」 讓影迷牢牢地記住了她一輩子。

如今的向梅雖容顏老去,可卻仍舊能在她臉上看到往昔的風采,她的雙眼仍舊閃爍。 歲月不敗美人,一生保持熱愛的向梅是在優雅的老去。

這一生我們會遇到許多坎坷,可我不能輕言放棄,或許我們會像向梅一般成為 「後來紅」

在奮斗的人們請再堅持一下,或許會有別樣的風景呢?

『玖』 求一部老電影的名字!

1949年(10部)
1橋
2回到自己隊伍來
3光芒萬丈
4中華兒女
5白衣戰士
6無形的戰線
7表
8二百五小傳
9烏鴉與麻雀
10三毛流浪記


1950年( 27部)
1趙一曼
2光榮人家
3衛國保家
4紅旗歌
5鋼鐵戰士
6劉胡蘭
7高歌猛進
8遼遠的鄉村
9內蒙古人民的勝利
10白毛女
11人民的戰士
12保衛勝利果實
13在前進的道路上
14呂梁英雄 *
15鬼神不靈
16民主青年進行曲
17女兒親事
18和平保衛戰
19農家樂
20大地重光
21人民的巨掌
22武訓傳
23太平春
24思想問題
25我這一輩子
26腐蝕
27生命交響曲



1951年(17部)
1鬼話
2新兒女英雄傳
3陝北牧歌
4走向新中國
5女司機
6勝利重逢
7團結起來到明天
8上饒集中營
9海上風暴
10翠崗紅旗
11兩家人
12我們夫婦之間
13姐姐妹妹站起來
14紅樓二尤
15關連長
16彩風雙飛
17有一家人家



1952年(8部)
1葡萄熟了的時候
2六號門
3一貫害人道
4龍須溝
5南征北戰
6方珍珠
7美國之窗
十八頁
8勞動之花



1953年(8部)
1豐收
2草原上的人們 東影
導演: 徐韜
烏日娜 恩和森 樹 海 葉賀 廣佈道爾基
3結婚
4智取華山
5金銀灘
6為孩子們祝福
7紡花曲
8太陽照亮紅石溝


1954年(15部)
1英雄司機
2春風吹到諾敏河
3沙家店糧站
4土地
5無窮的潛力
6一件提案
7雞毛信
8斬斷魔爪
9三年
10偉大的起點
11淮上人家
12渡江偵察記
13山間鈴響馬幫來
14一場風波
15不能走那條路


1955年( 16 部)
1祖國的花朵
2猛河的黎明
3神秘的旅伴
4夏天的故事
5平原游擊隊
6羅小林的決心
7董存瑞
8怒海輕騎
9哈森與米加拉
10天羅地網
11水鄉的春天
12青春的園地
13湖上的斗爭
14閩江橘子紅
15南島風雲
16宋景詩



1956年( 28 部)
1虎穴追蹤
2撲不滅的火焰
3新局長到來之前
4馬蘭花開
5哥哥和妹妹
6馬
7媽媽讓我出嫁
8皮包
9不拘小節的人
10如此多情
11上甘嶺
12國慶十點鍾
13祝福
14為了和平
15春天來了
16小白旗的風波
17秋翁遇仙記
18誰是兇手
19母親
20落水記
21小夥伴
22李時珍
23兩個小足球隊(員)
24鐵道游擊隊
25家
26沙漠里的戰斗
27這決不是小事情
28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7年( 33部)
1暴風雨中的雄鷹
2寂靜的山林
3未完成的喜劇
4牧人之子
5母女教師
6蘆笙戀歌
7邊寨烽火
8尋愛記
9地下尖兵
10復試
11青春的腳步
12羊城暗哨
13洞簫橫吹 海燕
14球場風波
15牧童從軍
16海魂
17椰林曲
18情深誼長
19女藍五號
20霧海夜航
21幸福
22阿福尋寶記
23鳳凰之歌
24護士日記
25乘風破浪
26不夜城 江南
27戰斗里成長
28水
29柳堡的故事
30五更寒
31激戰前夜
32穿山巨龍
33大木匠



1958年(85部)
1花好月圓
2民兵的兒子
3紅孩子
4水庫上的歌聲
5黨的女兒
6徐秋影案件
7懸崖
8古剎鍾聲
9她愛上了故鄉
10工地青年
11女社長
12黎明的河邊
13東風
14心連心
15患難之交
16三年早知道
17並肩前進
18畫中人
19列兵鄧志高
20服務員
21新的一課
22帥旗飄飄
23春水長流
24傷疤的故事
25快馬加鞭
26天下無難事
27紅領巾的故事
28春雷
29寶山之歌
30風箏
31上海姑娘
32生活的浪花
33探親記
34山裡的人
35十三陵水庫暢想曲???
36一天一夜
37柳湖新頌
38平凡的事業
39夜走駱駝鈴
40紅色的種子
41深山裡的菊花
42小康人家
十四頁
43巨浪
44戰斗的山村
45翠谷鍾聲
46聰明的人
47誰是被拋棄的人
48第三次實驗
49鋼人鐵馬
50油船火焰
51典型報告
52長青樹
53蘭蘭和冬冬
54三毛學生意
55鐵窗烈火
56大躍進中小主人
57前方來信
58布穀鳥又叫了
59千女鬧海
60林 沖
61大風浪里的小故事
62 20天革個命
63英雄趕派克
64重要的一課
65兩個巡邏兵
66苗家兒女
67長虹號起義
68魯班的傳說
69三八河邊
70愛廠如家
71三個戰友
72黑山狙擊戰
73長空比翼
74英雄虎膽
75渡江探險
76一日千里
77破除迷信
78永不消逝的電波
79返老還童
80金鈴傳
81海闊天空
82狼牙山五壯士
83縣委書記
84陽關大道
85社會主義第一列車


1959年(61部)
1船廠追蹤
2鋼鐵飛車
3康莊大道
4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上)
5錫城的故事
6笑逐顏開
7試 航
8冰上姐妹
9五朵金花
10風從東方來
11草原晨曲
12朝 霞
13黃河飛渡
14雲霧山中
15青雲曲
16海上神鷹
17金玉姬
18換了人間
19戰火中的青春
20流水歡歌
21前 哨
22林家鋪子
23無名島
24礦燈
25飛越天險
26風暴
27青春之歌
28水上春秋
29糧食
30綠州凱歌
31好孩子
32黃浦江的故事
33聶耳
34今天我休息
35萬紫千紅總是春 *
36向海洋
37喬老爺上轎
38林則徐
39老兵新傳
40鋼鐵世家
41春滿人間
42沙漠追匪記
43地下少先隊
44香飄萬里
45地下航線
46不老松
47回民之隊
48江山多嬌
49海鷹
50萬水千山
51烈火真金
52英雄島
53赤峰號
54友誼
55戰上海
56漁島之子
57雪海銀山
58天山歌聲
59敢想敢做的人
60你追我趕
61兩個營業員



1960年(47 部)
1鴻雁
2太陽剛剛出山
3昆侖鐵騎
4再生記
5鐵道衛士
6烽火列車
7神秧手
8羌笛頌
9我們是一代人
10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 *
11五彩路
12以革命的名義
13春暖花開
14耕耘播雨
15紅旗譜
16革命家庭
17六十年代第一春
18闖 關
19激 流
20馬蘭花
21摩雅傣
22她們的心願
23風流人物數今朝
24向陽花開
25十二次列車
26三八線上
27林海雪原
28紅鷹展翅
29勐壠沙
30奇 襲
31英雄詩篇
32新隊員
33慧眼丹心
34碧空銀花
35永恆的友誼
36抗旱曲
37草原風暴
38兩代人
39嘉陵江邊
40親 人
41父子倆
42革命風暴戰勝龍卷風
43他們在戰斗
44綉江山
45劉三姐
46十級浪
47 底下航線



1961年(20 部)
1馬戲團的新節目
2萬 椿
3冬 梅
4暑假的禮物
5洪湖赤衛隊
6暴風驟雨
7北大荒人
8 51號兵站
9枯木逢春
10春催桃李
11紅色娘子軍
12英雄小八路
13突破烏江
14碧空雄師
15巴山紅浪
16延安游擊隊
17達吉和他的父親
18遠方星火
19風雪大別山
20雞毛飛上天



1962年(22部)
1七天七夜
2甲午風雲
3爐火正紅
4花兒朵朵
5昆侖山上一棵草
6停戰以後
7阿娜爾罕
8錦上添花
9李雙雙
10魔術師的奇遇
11女理發師
12燎 原
13大李小李和老李
14東進序曲
15哥倆好
16槐樹庄
17地雷戰
18鄂爾多斯風暴
19碧海丹心
20英雄坦克手
21南海潮
22生命的火花



1963年(28 部)
1冰山上的來客
2自有後來人
3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4滿意不滿意
5兩家人
6冰雪金達萊
7汾水長流
8紅河激浪
9早春二月
10小兵張嘎
11兄妹探寶
12飛刀華
13如此爹娘
14北國江南
15紅 日
16水手長的故事
17金沙江畔
18寶葫蘆的秘密
19蠶花姑娘
20球迷
21野火春風斗古城
22農奴
23抓壯丁
24怒潮
25奪印
26跟蹤追擊
27桃花扇
28七十二家房客



1964年(24部)
1獨立大隊
2兵臨城下
3英雄兒女
4南海的早晨
5女跳水隊員
6小 鈴 鐺
7青年魯班
8小二黑結婚
9千萬不能忘記
10草原雄鷹
11青山戀
12阿詩瑪
13豐收之後
14白求恩大夫
15家庭問題
16霓虹燈下的哨兵
17李善子
18血 碑
19岸邊激浪
20帶兵的人
21雷 鋒
22分水嶺
23逆風千里



1965年(21部)
1山村會計
2浪濤滾滾
3三進山城
4小足球隊
5景頗姑娘
6黃沙綠浪
7特快列車
8這是我應該做的
9青松嶺
10年青的一代
11路考
12櫃台
13烈火中永生
14舞台姐妹
15山村姐妹
16打擊侵略者
17紅色背蔞
18苦菜花
19龍馬精神
20秘密圖紙
21地道戰
22天山的紅花



1966年中國拍攝的電影
1雁紅嶺下 ( 長影 導演 常甄華 主演 趙文瑜 張園 史健 )
2紅色郵路
3女飛行員
4紅石鍾聲
5他們在成長
6大浪淘沙
7戰洪圖

.

『拾』 電影《布穀鳥又叫了》裡面有一插曲歌詞: 布穀鳥為啥唱布穀鳥為啥飛;請問各位大師這首歌叫什麼名字謝了

戀人心 - 魏新雨
詞:張超
曲:張超
化作風化作雨化作春走向你
夢如聲夢如影夢是遙望的掌印
化作煙化作泥化作雲飄向你
思如海戀如城思念最遙不可及
你問西湖水偷走她的幾分美
時光一去不再信誓旦旦留給誰
你問長江水淘盡心酸的滋味
剩半顆戀人心喚不回

化作詩化作筆化作燈寫著你
默念著輕嘆著那些深沉的字句
化作路化作徑化作情找尋你
愛一次夢一場思念最遙遙無期
你問西湖水偷走她的幾分美
時光一去不再信誓旦旦留給誰
你問長江水淘盡心酸的滋味
剩半顆戀人心喚不回
你問西湖水偷走她的幾分美
時光一去不再信誓旦旦留給誰
你問長江水淘盡心酸的滋味
剩半顆戀人心喚不回
剩半顆戀人心喚不回
剩半顆戀人心喚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