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風箏動漫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風箏動漫

發布時間: 2022-11-12 10:06:02

A. 風箏 1985中法合拍的電影

ftp://218.219.148.181:5928/film_12/dianying/The%20Blue%20Kite/CD1.rmvb
Cftp://218.219.148.181:5928/film_12/dianying/The%20Blue%20Kite/CD2.rmvb
D2

B. 風箏的電影劇情

這是美麗的一天,一架風箏在埃及、印度的天空飛過。它最後落在一棵大樹上。那是巴黎,也正是影片故事的發生地。比埃羅,一個12歲,臉上帶有雀斑的巴黎兒童正和他的妹妹、五歲的尼高爾和他的小夥伴、頑皮的貝貝爾等人在屋頂上欣賞這個美麗的風箏。經過了各種波折以後,孩子們得到了風箏,他們高興地發現風箏上繪著孫悟空的形象,並附著一封信。比埃羅找到了在巴黎的一家中國古董鋪,他從此知道寫信和送風箏的是北京的一個兒童宋小清,自然比埃羅是願意給他寫回信,並應允他與他做朋友的。但是頑皮的貝貝爾因為與比埃羅等發生了爭執,賭氣搶走了風箏底下懸著的回信地址,並且不願還給他們。晚上,就在比埃羅苦思得昏昏欲睡的時候,他忽然想到了放在牆邊的孫悟空,他請求他幫助。突然,孫悟空的眼睛動起來了,然後走出了風箏。孫悟空應允了比埃羅的請求,幫助他和他的妹妹一起到中國來找宋小清,並讓他看到穿著龍衣的人。比埃羅來到了北京,他站在一座輝煌、香煙繚繞的宮殿中,孩子們覺得很新奇,但坐在殿中央的小皇帝卻並不歡迎這些陌生人,他命令武士們去追拿比埃羅,比埃羅嚇得直叫孫悟空,孫悟空到底來了。他問比埃羅:你不是想看到穿著龍衣的中國人嗎?比埃羅說,我是來找宋小清的,我不願見到這些人。孫悟空便告訴他這些人是再也不存在了。在孫悟空又一次奇妙的幫助下,比埃羅終於在北海橋上找到了一些中國小朋友,其中一個還會講法語。但是貝貝爾,這個調皮鬼也跟來了,他給比埃羅和中國小朋友在尋找宋小清的過程中帶來了不少麻煩。盡管如此,比埃羅在中國小朋友的熱情幫助下,還是找到了宋小清。他正與無數小朋友在天壇放風箏。比埃羅高興得叫了起來,他也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轉過身來,醒了,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做了一個夢,叫他名字的正是尼高爾。這時,貝貝爾也來認錯了,他把地址還給了比埃羅,除了給宋小清回了一封信,另外又寫了一封信,交託給風箏,讓風箏去幫助他們尋找友誼。風箏高飛在蔚藍的天空,與白色的鴿子一起飛向了遠方。

C. 1958年中國第一部與法國合拍的兒童故事片《風箏》的下載地址誰有呀,好想要

《風箏Kites》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xiYt5MLwTc3nT4ezxTmxJw

提取碼:tvtw

《風箏Kites》是2010年上映的AnuragBasu導演nuragBasu主演的印度電影。J(赫里尼克•羅斯漢HrithikRoshan飾)做夢都想過上有錢人的生活,然而命運總是跟他開玩笑。在拉斯維加斯打拚的他在最潦倒的時候,甚至會和那些想拿到美國綠卡的女人假結婚,賺取一定的傭金。但是他卻差點兒錯過主動投懷送抱的富家千金GINA(康格娜•拉瑙特KanganaRanaut飾)。

GINA的父親BOB是拉斯維加斯最大賭場的老闆,JAY得知後,最終憑借自己出色的舞技贏得了BOB一家的賞識。本來自此便可以飛黃騰達的他,在BOB家意外遇到與他假結婚的LINDA(芭芭拉•默瑞BárbaraMori飾),此時,LINDA已經准備嫁給GINA的哥哥TONY了。在相處中,J和LINDA暗中互生情愫,並最終打傷TONY私奔。然而,TONY並沒有打算輕易放過他們,不僅誣陷他們丟走了賭場巨額錢財,而且動用了所有力量對他們進行圍剿……

D. 我想知道《風箏》這部電影的演員

中國長春電影製片廠 配音譯制(中法合拍電影)
編劇導演:王家乙
總攝影師:亨利/阿爾康
演員表:
孫悟空...........張春華
古董店老闆...........謝添
北埃羅............派.特.巴爾地納
宋小青............劉祥生
劇情:講述一些法國孩子在樹上發現風箏,然後想方設法把風箏從樹上弄了下來
北埃羅回到了家後睡覺(風箏上寫著北京XXXXX地址)
中國 北京電影製片廠 法國 家郎斯影片公司
聯合攝影

E. 中國動畫片

回眸中國動畫片八十年
中國動畫曾無比地輝煌過,這也證明中國動畫片是有實力的,有適合它發展的藝術規律。對中國動畫片發展脈絡有一個了解,對今天的動畫片創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從中借鑒吸收優良傳統,又可發現總結中國動畫片的不足之處,找到一條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的發展道路。

一、艱難的創始期
談到中國動畫片,不能不提及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他們可謂中國動畫片的鼻祖。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他們於1926年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揭開了中國動畫史的一頁。緊接著在1930年又攝制出《紙人搗亂記》。此後,萬氏兄弟便不辭勞苦、堅持不懈地致力於中國動畫的創作。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和左翼文化運動的影響下,萬氏兄弟拍攝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錢》、《航空救國》、《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國貨的《國貨年》、《漏洞》,以及一些兒童寓言片《鼠與蛙》、《飛來禍》、《龜兔賽跑》等20餘部黑白動畫短片。直至20世紀40年代,萬氏兄弟創作了中國動畫第一部長片《鐵扇公主》,發行到東南亞和日本地區,並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為中國動畫走向國際作了很好的鋪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萬氏兄弟被迫中斷了動畫創作。而以錢家駿為中心的當時的一批動畫人也繪制了以抗日為內容的動畫短片《農家樂》,隨後又繪制兩部短片。中國動畫片在創作初期就時刻與時代氣息緊密相聯。同時最早一批的動畫人也顯示了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具有強烈的民族使命感。
二、民族風格的探尋之路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動畫片開始了它更為廣闊的發展。早在1947年,人民藝術家陳波兒和日本動畫專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創作了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和動畫片《瓮中捉鱉》。他們在人員不足、設備簡陋的艱難條件下完成攝制工作,為新中國動畫片的發展揭開了序幕。
中國的動畫片在此後的發展中便自覺開始了民族風格的道路的探尋,這是時代和世界環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建立,特偉任廠長,此時中國動畫人已發展到兩百多人。有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錢家駿、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馬國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藝術家、文學家先後加入到這一行列當中,為中國的動畫事業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建國初期是中國動畫片蹣跚學步的時期,中國動畫人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動畫技術和藝術,主要是蘇聯和南斯拉夫,在動畫技藝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時在動畫的風格上不免受到這些國家動畫的影響,如《小貓釣魚》(1952)、《小梅的夢》(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蘇聯動畫的影子。特別是 1956年《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在國際動畫節上獲獎,令人沮喪的是與會者以為這部影片是蘇聯的影片。這個誤會使中國動畫人深刻意識到:「對他國動畫亦步亦趨的模仿是不會利於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 只能導致中國動畫的消減。「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國動畫電影的出路。」 其實中國早期的動畫電影也有這個傾向,萬氏兄弟的《紙人搗亂記》便是模仿美國的動畫製作,追求的是逗樂搞笑,僅是一部簡單的噱頭鬧劇而已。事實上這也是動畫娛樂本性體現,影片給人們以娛樂消遣,才會有觀眾,才會有市場。同時它在人物的造型設計上仍具有民族特點。
在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廠廠長特偉提出了「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從此開始了中國動畫的民族風格建設。中國動畫藝術家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當中汲取營養,為己所用,力求表現出中國獨有的風格,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動畫片《驕傲的將軍》當中,民族特色十足,將軍的臉譜化便借鑒了京戲人物造型,在動作的設計上也採取了京戲的風格。影片的背景音樂恰到好處地運用民樂,在將軍彷徨無助時,琵琶古曲「十面埋伏」響起,畫面與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達到烘雲托月的效果。這部僅30分鍾的動畫片充溢著濃郁的民族化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對當時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極大的鼓舞作用。同時,中國的動畫藝術家們積極地致力於新的動畫藝術手法的探索和動畫技藝的提高。在發展中國動畫的一大片種木偶動畫時,著名的木偶片導演靳夕、錢遠達,曾在20世紀50年代遠赴捷克學習,師從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節動人。後來,靳夕拍攝的《誰唱的最好》在技術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識形態上卻受到了局限。當時的文藝政策較為教條,由於過分強調了「政治掛帥」、「革命傳統」、「主題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進一步發展。錢家駿在1957年導演的《拔蘿卜》和1958年導演的《古博士的新發現》就注意開掘動畫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國動畫人研製了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中國動畫增添一個新品種且富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接著又拍攝了剪紙片《漁童》(1959)、《濟公鬥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國皮影戲和民間窗花的藝術特色,將動畫形象塑造得生動豐滿,也使中國的民間傳統藝術得到發揚。到了20世紀80年代,剪紙片技術日益成熟,在此基礎上,美影廠又研製成功剪紙「拉毛」 新工藝,拍出了水墨風格的剪紙片《鷸蚌相爭》,該片榮獲第十三屆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夫第六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和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美術片獎。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獲得好評,在日本第二屆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獲兒童片一等獎和國內文化部 1985年度優秀美術片獎、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二等獎。這一片種在國際國內都得到認可,且受到廣大觀眾歡迎。此外,在1960年又攝制了折紙片《聰明的鴨子》,情趣盎然,活潑生動。同一時期又發明創造了水墨動畫片,可謂是最具中國風格的動畫片,它將中國的水墨畫與動畫電影相結合,使中國特有的筆墨情趣完美地再現於銀幕,形成最具中國特色的藝術風格,震驚了整個世界影壇。《小蝌蚪找媽媽》(1960)、《牧笛》(1964)可以說是其中的代表作。富於韻律的畫面、詩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動畫藝術也達到一種審美的境界。
此時的動畫創作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說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國動畫的一個高潮。也是民族風格成熟的階段。動畫片《大鬧天宮》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設景、用色等方面借鑒了古代繪畫、廟堂藝術、民間年畫的特色,又將中國傳統戲曲的表演藝術融入,描述了家喻戶曉的孫悟空,使這一形象躍然銀幕,化無形為有形,「挖掘各種藝術表現手段;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國外評論說:「《大鬧天宮》不但具有一般美國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藝術又是迪斯尼式的美術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是動畫片的真正傑作。」
中國動畫片所達到的藝術水準不僅得到國際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動畫片深入到世界民眾當中去。中國動畫片因為它獨到的民族特色而獨立於世界動畫之林,散發著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中國動畫片在海內外獲得越來越高的聲譽。
可是由於「文革」的影響,中國的動畫事業受到了阻礙,發展緩慢。「文革」結束後,百花開放,我國的動畫事業也迎來了它的第二個春天。中國的動畫人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動畫創作當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風格」的道路,在題材內容、藝術形式和製作技巧等方面,進行新的開拓,並取得可喜的成績。同時由於實行開放政策,擴大對外交流,中國的動畫業也更多地與國際接軌,呼吸更多的新鮮空氣,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問世,這部被譽為「色彩鮮艷、風格雅緻、想像豐富」的作品,深受國內外好評。民族風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續。動畫片《三個和尚》是繼承了傳統的藝術形式,又吸收了外國現代的表現手法,在發展民族風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嘗試。動畫片《雪孩子》畫面優美富有詩意;《南郭先生》表現了漢代的藝術風格、格調古雅;《火童》結合了裝飾性造型和民族藝術特點。同一時期的影片中,還有《兩只小孔雀》、《畫廊一夜》、《狐狸打獵人》、《好貓咪咪》、《愚人買鞋》、《黑公雞》、《小鴨呷呷》、《人參果》、《淘氣的金絲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書奇譚》、《兔送信》、《三十六個字》等也延續這一創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動畫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將孫悟空搬上了動畫銀幕,塑造了一個感人的孫悟空形象;在表現手法上通過將傳統的民族風格和抽象繪畫的手法和現代音樂融合,探索民族藝術的新發展。動畫片《夾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畫的古樸風格。剪紙片《草人》模擬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形式。此外,《女媧補天》,《搶枕頭》、《海力布》、《水鹿》、《大掃除》、《網》、《偷東西的驢》、《巫婆、鱷魚和小姑娘》等,也都富於民族風情。

三、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新發展
在動畫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動畫創作相對於世界動畫發展出現緩慢趨勢。在美日動畫的沖擊下,同時也由於缺乏市場化操作,動畫的回收相對較慢,中國動畫以往是純國家投資,私人不願投資,從而導致動畫者的流失和中國動畫業的發展緩慢。中國動畫要改變以往的操作方式。為重振國產動畫,美影廠歷時四年攝制了動畫片《寶蓮燈》,這是中國迄今投資最大的一部影院動畫長片,故事取材於中國的民間傳說,在畫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設計,音樂製作極為考究,同時現代高科技的運用也為影片增色不少,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獲得了觀眾的好評。同時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馬可波羅回香都》、《哎喲,媽媽》等一批優良的動畫片誕生,給動畫注入了新的活力,動畫片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綜觀中國動畫這幾十年的發展,可以看到中國動畫始終致力於一條本國特色的道路,在改革開放以後,在世界動畫的大潮中也未放棄這一宗旨。動畫片中洋溢著活潑清新的氣息,給人以美的啟迪。同時又十分注重教化意義,在動畫片的創作中秉承「寓教於樂」,使動畫片不致流於膚淺的純娛樂搞笑。中國動畫片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營建了一個動畫王國。
中國人第一次放映電影
中國人自己放電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國商人林祝三從歐美回國,攜帶放映機和影片,在打磨廠樂天茶園放映電影,這是中國人從國外自運電影在國內放映的開始。此後,在北京前門外的大柵欄大觀樓戲院、西單市場內的文明茶園、東安市場內的吉祥戲院、西城新豐市場里的和聲戲院,相繼都有電影放映。
第一部中國電影的問世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
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中國第一首電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中國第一部長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俠、古裝片等商業電影的逐漸興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氣,連續推出該片的續集,到1931年止,共拍攝了18集,由此它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長系列片。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
1933年,開辦於上海的《明星日報》以「鼓勵諸女明星之進取心」,胡蝶登上了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的「寶座」。選舉揭曉後,原本准備舉行一次盛大的電影皇後加冕典禮,因胡蝶本人一再謙詞,遂將典禮取消,將這一活動和「航空救國游藝茶舞大會」結合在一起進行。
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
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它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雖然由於經驗不足,以至影片的彩色不夠理想,但畢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
195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海燕廠)拍攝了我國第一部35毫米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老兵新傳》。這是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影片,也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寬銀幕電影。影片以北大荒的第一批拓荒者艱苦卓絕的戰斗生活為題材,利用彩色寬銀幕充分展示了北大荒廣闊無垠的北國風光,與影片的內容相得益彰。影片在 195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技術成就銀質獎。
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寬銀幕電影
1960年,上海東湖電影院成為全國第一家立體電影院。這也是我國銀幕上第一次放映立體電影。1962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片《魔術師的奇遇》。這部影片不僅開創了我國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片的第一,也一直是唯一的一部。
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
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這塊生財寶地,不遠萬里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
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
1922年1月由顧肯夫、陸潔創辦的《影戲雜志》。
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
1922年3月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創立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明星影戲學校(後改為明星演員養成所),由鄭正秋擔任校長,專門培養電影人才。
中國第一部完整的電影劇本
1924年,洪深創作的《申屠氏》在《東方雜志》發表。
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1956年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
中國第一部剪紙片
1958年萬古蟾導演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美術影片增添了一個新品種。
中國第一部動畫片
1926年,萬氏兄弟克服了資金、場地、資料等多方面的困難,終於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它也是中國美術片的開始。
中國譯制的第一部外國電影
1948年,為了消除語言上的障礙,經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與蘇聯影片輸出公司駐東北代表處協商,由該公司提供一部影片交由東影廠試驗譯製成漢語。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
中國第一部恐怖電影
1937年,新成立的新華影片公司推出了一部深受歡迎的影片《夜半歌聲》,這是中國銀幕上出現的第一部國產恐怖電影,它不但在當時製造了轟動效應,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其價值和魅力依然能夠得到驗證。
中國第一部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影片
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正式授予中國電影《廬山戀》「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是第一部創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的一部。
新中國第一部與國外合拍的故事片
1958年,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郎斯藝術製片公司共同攝制了兒童故事片《風箏》,這是新中國與外國合作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期,電影的樣式也日漸豐富。1935年,電通公司推出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故事片《都市風光》。影片清新活潑同時又辛辣尖銳的藝術風格在電影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
中國第一個由專業影人評選的電影獎
在中國電影三大獎中,電影金雞獎是由專業電影人員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金雞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該獎每年評選一次。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擔任評委。在這一類別的電影獎中它不僅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它也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
中國第一個由政府設立的電影獎
1932年,由當時中國教育界和電影界熱心人士共同倡議,在南京建立中國教育電影協會。中國教育電影協會於次年舉行了第一次影片評選活動,《人道》和《自由之花》被評為優秀影片。此後又舉行了幾次評選。由於當時協會的領導者中有不少具有政府黨政高層官員身份,因此可以說這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的具有政府色彩的電影獎。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真正由政府部門設立的電影獎問世於1956年。新中國成立後,於1956年設立了「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對1949年-1955年以來所生產的優秀影片予以評獎。

F. 我70年生人 小時候一部兒童電影,好像是講一個中國小孩和一個法國小孩在紫禁城裡遇險什麼的,還有孫悟空

中法合拍兒童片《風箏》 《風箏》的故事分別在巴黎和北京展開。巴黎蒙馬特高地上,12歲的孩子王皮埃羅、妹妹尼可和一群孩子們,玩耍間發現樹上掛著一支美麗的風箏。調皮的孩子們耍伎倆拿到孫悟空造型的風箏,在街區中國古董店老闆的幫助下,得知它來自神秘而遙遠的中國,風箏里還藏著一封北京男孩宋小清的書信,希望有機會和看到這封信的同齡孩子書信交友。然而,孩子們的興奮和美夢遭到唱對台戲的貝貝勒的破壞,他搶走了風箏尾墜里藏著的中國通信地址。 晚上,皮埃羅左思右想難以入睡,突然看到風箏上的孫悟空跳出。神奇的孫悟空幫助皮埃羅和妹妹尼可飛越萬里來到中國,兩人神奇地在故宮和歷史上的中國皇帝相遇,又回到現代的天壇、北海和中國的孩子們相遇。盡管有跑到中國來的貝貝爾的搗亂,皮埃羅和妹妹還是在中國小朋友們的齊心協力下,找到了風箏的主人。這時,夢醒了,從草地上起來和皮埃羅和趕來的貝貝兒和好如初,他們終於可以將帶著友誼的書信一起寄往中國。

G. 求一部動漫電影名

會飛的城市~天空之城啊,裡面也的確有機器人,和小動物玩得很好的機器人和其他攻擊性機器人顏色不一樣? 小姑娘希達是傳說中天空之城「拉普達」王族的後裔。那曾是超越地上文明不知幾千年的空中文明,但不知為何,希達的祖先離開了拉普達,拋棄發達的科技,在地面上過起隱居的生活。然而有一天,幾個不明身份的男子出現在她家門口…… 故事由希達所坐的飛行船遭到空中海盜的襲擊而開始。一團混亂中被關在屋子裡的希達試圖逃跑,卻不慎從萬米高 主角:希達和巴斯
空的飛行船上跌落下來…… 故事另外一個主人公少年巴魯是礦工技師的徒弟,這一天收工時,發現天上有個亮晶晶的東西正在慢慢地下落。他好奇地跑過去,發現竟然是一個好可愛的女孩子,在一團藍光的包圍下從天上飄下來了……第二天希達在巴魯的房間里醒來,發現了在房頂上的巴魯,並從巴魯那裡得知自己帶著飛行石飄落下來,後來在巴魯的帶領下看到房裡有一張拉普達的照片。這是巴魯的父親歷盡艱險才拍到的真正的天空之城,但除了斯威夫特之外,沒有人相信他。於是父親在鬱郁寡歡中去世了。為了父親的遺憾,巴魯發誓,一定要向他人證實,世上真的有拉普達存在!嗅覺靈敏的海盜很快就找上門來了,軍方也找到了他們。接下來就是一段令人眼花繚亂的追捕與逃跑鏡頭,最後二人在眾目睽睽之下掉入萬丈深的礦井,希達戴的飛行石又一次發光,令二人安全飄落。礦井中,飛行石和井下的礦石發生了共鳴,湯姆爺爺告訴他們原來這里曾是開采飛行石原料的地方,但提煉飛行石的技術,傳說只有拉普達人才掌握著。二人剛出礦井,希達告訴巴魯,在她繼承飛行石時也繼承了一個名字,
飛行石
希達·多利路·烏路·拉普達。但兩人很快就被軍隊的人抓住了。希達被帶往要塞,在那裡,一個叫穆斯卡的人給希達看一個巨大的機器人,說這個機器人是從天空之城上掉下來的,憑當時的科技無法令它再啟動。當天晚上,希達念起祖輩所流傳的尋求幫助的咒語,飛行石竟發出光芒,令機器人再次活起來,整個要塞變成火的海洋。巴魯趁亂和海盜達成聯盟飛入要塞救出了希達。匆忙中希達丟失了飛行石,而穆斯卡得到了飛行石,命軍隊按照飛行石上聖光的指引,飛向拉普達。另一方,海盜媽媽從希達的記述中算出了拉普達的方位,帶著希達二人乘海盜飛艇也朝著拉普達全速前進!即將到達之時,忽然前方出現龍卷風,他們的飛艇和穆斯卡的艦艇又狹路相逢,交戰中巴斯和希達的滑翔機被捲入龍卷風里。龍卷風的中心,正是傳說中的天
天空之城拉普達空之城l「拉普達」 !這里是被上帝拋棄的領域,自然的恐怖與眾神的憤怒在這里集結,飛越濃重的黑暗,在縱橫飛嘯的電光中,穿過閃電的迴廊,突破生與死的界限,命運之門再次敞開在少年的面前……這兒是寂靜的天堂,只有機器人值守的空中都市,植物和遠古生物的家園。[1]宮崎駿的作品中,科學技術最好的地方就是沒人居住,在柯南的「未來世界」以及「天空之城」中都是如此。反之,「風之谷」中為生存而奮斗著的人們雖然只有古老的技術,但卻是機器的主人,《天空之城》里的飛行海盜們也是這樣。穆斯卡抓住了海盜們,也來到了拉普達,他迫使希達和他一起進入中央控制室,啟動黑石碑上的文字,企圖開始他稱霸世界的野心。希達搶回飛行石,為了阻止穆斯卡,她和巴魯一起念起了毀滅一切的咒語:巴魯斯。拉普達解體,邪惡和助紂為虐的武器系統一同化為大氣層的火球墜入雲海中,而使拉普達漂在空中的巨大飛行石結晶載著拉普達的生命之樹,上升到天空的盡頭,最終希達和巴魯用空中海盜的風箏飛行台回到了地面。

H. 電影《風箏》 是在講什麼

印度電影《風箏》:一部唯美而悲情的片子
Post By:2010-8-18 18:06:00

「風箏在空中飛翔,自由自在,在風中起舞,無憂無慮,就像一對戀人,相遇,飛翔,相擁。他們幾乎融為一體,但是風箏並不能隨意飛舞,因為風箏的線握在別人的手裡……」

這是這部電影開頭的旁白,初看到這樣的旁白,還不能讓我們產生多少異樣的惆悵情緒,因為美好的愛情才剛剛開始,我們還看不到過程和結局。但是,隨著電影情節的深入,我們會慢慢被這個愛情故事所吸引。

男主人公J總是用一種游戲的心態來生活,為了生活為了金錢有時候也會故意出賣一下自己的靈魂。當她遇上愛上他的Gina的時候,面對Gina的表白,他拒絕了,可是當他得知Gina是拉斯維加斯最大的賭城老闆的女兒時,他又違背自己的內心而說愛上了Gina,於是他走進了這個豪門之家。這時候的J以為命運之神終於眷顧了他,他的許多人生的夢想可以實現了。

但是,命運弄人,在Gina的家裡,J又遇上了曾經有過一面之緣而突然消失的Linda,此時,愛情重新引燃,但是,Linda卻將要成為Gina哥哥的妻子。

本來,J和Linda都是為了金錢和名利而進入這個豪門之家的,在這個家裡的相遇,雖然兩人之間萌生愛情,但是,他們都無法反抗這樣的家庭,反抗的後果就是毀滅,因為他們見識過Gina 的哥哥和父親怎麼對付反抗他們的人的。所以,J和Linda決定在Linda結婚的前夜單獨見面談談,徹底告別過去,各自過各自的生活。

J和Linda這個見面的過程是我所見過的最唯美的愛情畫面,愛情的熱烈被生生憋在心底而無奈告別,強顏歡笑在雨中起舞而內心卻無比悲涼。這個場面被印度特有的舞蹈演繹起來真的很令人動容,這樣的愛如果不能擁有美好的結局那是多麼令人心碎。

最後,在Linda的家裡,J和Linda因為不忍分別而相擁,內心正不知怎麼辦的情況下,突然Gina的哥哥闖進來,發現了J和Linda在一起,怒火中燒,要殺J,不得已,Linda為救J而打昏了Gina的哥哥。然後兩人不得已而逃亡,Gina的哥哥隨後醒來後,嫉妒和憤恨讓他失去了理智,在報警的同時率領他的手下拚命追殺他們。

於是,兩個人為愛走上了逃亡之路,警察和Gina的哥哥兩路人馬追捕J和Linda,他們每天都面臨險境,但是他們的愛情至死不渝。最終,J為了掩護Linda而受傷,Linda把昏迷的J拖上火車,自己駕車引開了Gina哥哥一夥人。

受傷昏迷的J被人救起,傷好以後他回到拉斯維加斯,想尋找Linda,被Gina的哥哥包圍,並被Gina開槍打傷。生死關頭,J被Gina哥哥的司機所救,Gina哥哥的司機在臨死前跟J訴說了Linda為了救受傷昏迷的J而開車引開了Gina哥哥的追殺,被追到了一座懸崖邊,最終Linda帶著對J深深的依戀而開車沖下了懸崖。

極度悲痛的J開槍殺死了Gina的哥哥一夥人後,來到了Linda死前的懸崖邊,想起他和Linda相識相愛走過的歷程,對於Linda的思念讓J張開雙臂,像一隻風箏一般落入了大海。在大海里,他看到了Linda,他們擁抱在一起,寧靜而安詳。

這是一個唯美而悲情的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為了愛而舍棄了名利,親情,甚至自己的生命,而現實中可能不會有這樣的愛情發生,現實中的人牽絆太多。只是,結局雖然是悲情的,這多少是讓人感覺惆悵的,但是,電影所演繹的這種愛情的過程很美,這是人間最極致的愛情,雖然現實中沒有這樣的愛情,但是卻是可以讓經歷愛情的人感動。而這種對於情感的感動是人不可缺少的,否則,人何以為人呢?

參考:http://house.focus.cn/msgview/308/197035208.html

I. 關於風箏的電影

http://www.btchina.net/
非常全面,不過麻煩您打幾個字上去

J.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電影,大概是95、96年吧,講的是一個外國小孩,還有風箏,孫悟空,北京什麼的,求解答

片名: 風箏
法語片名:Cerf-volant bout monde
英語片名:The Magic of the Kite
導 演:王家乙、 Roger Pigaut (羅歇·比果)
主演: Alain Astié、 張春華、謝添、派·特·巴爾地納( Patrick de Bardine)、 Jacques Faburel、Gabrielle Fontan、Monique Hoa、 Souan Won Kong、 Lou P'Ung、Sylviane Rozenberg、Gérard Szymanski、Tchen-Ming Tchen
分類:家庭/奇幻
分級:G(美國)
片長:89分鍾
地區:中國/法國
語言:中文/法文
顏色: 彩色
聲音: 單聲道(Mono)
上映日期:1958年(中國)
1958年12月17日(法國)
1971年11月13日(美國)

簡介:
這是美麗的一天,一架風箏在埃及、印度的天空飛過。它最後落在一棵大樹上。那是巴黎,也正是影片故事的發生地。比埃羅,一個12歲,臉上帶有雀斑的巴黎兒童正和他的妹妹、五歲的尼高爾和他的小夥伴、頑皮的貝貝爾等人在屋頂上欣賞這個美麗的風箏。經過了各種波折以後,孩子們得到了風箏,他們高興地發現風箏上繪著孫悟空的形象,並附著一封信。比埃羅找到了在巴黎的一家中國古董鋪,他從此知道寫信和送風箏的是北京的一個兒童宋小清,自然比埃羅是願意給他寫回信,並應允他與他做朋友的。但是頑皮的貝貝爾因為與比埃羅等發生了爭執,賭氣搶走了風箏底下懸著的回信地址,並且不願還給他們。晚上,就在比埃羅苦思得昏昏欲睡的時候,他忽然想到了放在牆邊的孫悟空,他請求他幫助。突然,孫悟空的眼睛動起來了,然後走出了風箏。孫悟空應允了比埃羅的請求,幫助他和他的妹妹一起到中國來找宋小清,並讓他看到穿著龍衣的人。比埃羅來到了北京,他站在一座輝煌、香煙繚繞的宮殿中,孩子們覺得很新奇,但坐在殿中央的小皇帝卻並不歡迎這些陌生人,他命令武士們去追拿比埃羅,比埃羅嚇得直叫孫悟空,孫悟空到底來了。他問比埃羅:你不是想看到穿著龍衣的中國人嗎?比埃羅說,我是來找宋小清的,我不願見到這些人。孫悟空便告訴他這些人是再也不存在了。在孫悟空又一次奇妙的幫助下,比埃羅終於在北海橋上找到了一些中國小朋友,其中一個還會講法語。但是貝貝爾,這個調皮鬼也跟來了,他給比埃羅和中國小朋友在尋找宋小清的過程中帶來了不少麻煩。盡管如此,比埃羅在中國小朋友的熱情幫助下,還是找到了宋小清。他正與無數小朋友在天壇放風箏。比埃羅高興得叫了起來,他也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轉過身來,醒了,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做了一個夢,叫他名字的正是尼高爾。這時,貝貝爾也來認錯了,他把地址還給了比埃羅,除了給宋小清回了一封信,另外又寫了一封信,交託給風箏,讓風箏去幫助他們尋找友誼。風箏高飛在蔚藍的天空,與白色的鴿子一起飛向了遠方。

幕後:
本片是我國第一部彩色兒童片,也是我國第一部中外合拍片。它表現了不同國度的孩子們純潔的友誼和愛好和平的理想,並以此展示了兒童純真的心靈,告訴人們,兒童從小就應該團結互助,珍視友誼。整個影片構思新穎,想像豐富,將中國傳統中的神幻世界與現實生活揉和在一起,產生了一種奇特的、迷人的藝術魅力。觀眾可以通過兒童的眼睛,看到兩個國家的首都及其風俗人情,富有詩情和畫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外合拍的兒童片佳作。本片曾在1958年第11屆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獲榮譽獎,並曾於同年在義大利第1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聖;喬洽獎。

短評:——當年的清新
今天在央視少兒頻道看到這部影片,很老,看得時候有多老不曉得,知道是那個時候的特有的色彩,特有的表現方式,特有的說話口吻。在這個紛擾的大片氛圍下,突然之間看到這樣的一部影片,很是清新。
本來以為是中蘇合拍的,查了資料曉得是中法合拍的,中法兩國於1964年1月27日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而這部片子拍攝於1958年。那個年代的片子好多都有著很深的意識形態,曾經饒有興致的看《青春之歌》,也看了80年代的《穿紅衣服的女孩》,這些片子都帶著很深的意識形態。而在看這部《風箏》的時候,只感受到一群孩子的純真。不是幼稚,用我們現在的眼光,很難理解片中那種熱情,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很純。
這部片子在中國的資料很少,最多的都是評價——中國第一部中外合拍片。通過法國片名,在IMDB上找到該部片子,當然,么想到美國將之分類為家庭/奇幻。想起小時候看過很多類似的片子,醒來都是一場夢。比如:《小鈴鐺》貌似那個時代的如果想奇幻,人們想到的只能是夢。不同於現在,似乎人人都能夠接受當年的夢。當然,《風箏》我感覺不能只能因為一個夢一個孫悟空而將其定位為奇幻。
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今天看到這部片子特別感動,看片時的放鬆狀態連看那些輕喜劇都趕不上。

PS:美國這部影片是1971年上映的,相信也是有歷史原因的。而對於之後我貼上的一份轉載的評論,有些我還是不贊同,但覺得還是有些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