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劉三姐水上公園的劉三姐對歌台
碧蓮峰下一貨運碼頭,叫「富安碼頭」,曾是航運業務繁忙之地,碼頭沒有台階,上下自然形成坡度。這里便是電影《劉三姐》「對歌」的經典場景,昔時河汊里置一豪華木船實景,莫老爺和陶、李、羅三個秀才立於船頭與劉三姐「對歌」,被三姐及眾人痛快淋漓一頓臭罵,莫老爺氣急敗壞而落水一戲,便在此拍成。
白沙漁火
船過灕江大橋,東岸有一片雪白沙灘,江水流經此而轉折由西向東,形成天然港灣,稱為「白沙灣」。白沙灣水深莫測,游魚無數,傍晚,山水間漂浮著乳白的晚煙,漁民們劃著竹排,燃起簇簇松明,舉著火把,搖船緊追的鏡頭都是在這里拍攝的。
㈡ 印象劉三姐的內容 越詳細越好
劉三姐的故事發生在「那莫圩」,劇中對人物的進行較大的修改。莫老爺是壯族開明的領袖,被人們尊稱為「莫都佬」;他的兒子莫海仁是一個紈絝子弟,作惡多端,為害一方,多次加害劉三姐,最後莫都佬與其斷絕父子關系。
阿牛哥是一個孤兒,被莫府的教書先生所收養,改名為「張偉望」,他發奮讀書,成為壯族第一位秀才。
神秘人物馮子安是故事發展的一個關鍵,他表面上的身份是一位「游訪學士」,實際上他是一名皇帝派來的欽差大臣,最後他把劉三姐的事跡稟報給皇帝,皇帝下聖旨封劉三姐為「歌仙」,並為劉三姐建了一座牌坊。
(2)老電影劉三姐莫老爺圖片擴展閱讀
《印象·劉三姐》是大型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是中國·灕江山水劇場之核心工程。全國第一部「山水實景演出」。
2017年8月,因負債14億元,提出了破產重整申請。其運營公司桂林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十多億債務加身,資不抵債,宣告破產。截至2019年7月,共演出7000多場,接待國內外觀眾1800萬人次,營業收入超20億元,開啟了山水、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模式。
1961年,電影《劉三姐》誕生了,該影片是在桂林拍攝的,影片中美麗的桂林山水、美麗的劉三姐、美麗的山歌迅速風靡里全國及東南亞,從此,前來游覽桂林山水、尋訪劉三姐和廣西山歌,便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劉三姐集團、劉三姐香煙、劉三姐景觀園。
有關劉三姐的企業、產品、項目不斷出現。而以張藝謀、王潮歌、樊躍為總導演,梅帥元為總策劃、製作人的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無疑是劉三姐品牌利用的一道濃墨重彩。
㈢ 電影《劉三姐》大家覺得怎麼樣,莫老爺反映的是哪類人
電影《劉三姐》是部老電影,大家喜歡的話,可以看一看。
《劉三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61年攝制的風光音樂故事片,導演是蘇里。講述的是廣西僮族的民間歌手劉三姐用山歌反抗財主莫懷仁的故事。
劉三姐作為窮苦人家的孩子,一個弱女子,如何與地主、財主對抗呢?聰明的孩子自然有聰明的做法,她用山歌與當地財主莫懷仁作斗爭。她在砍柴捕魚的時候都唱山歌,她的歌聲婉轉動聽,就像黃鸝深樹鳴。美好歌聲打動當地的窮苦大眾,大家都唱起山歌來,反抗莫懷仁欺詐百姓的歌聲飄盪在桂林的山水之間,引發了莫懷仁的極度不滿。從開始想娶劉三姐為妾到轉變為要趕走劉三姐,為了把劉三姐的歌唱敗下,莫老爺請來了當地名士,幾次對決,劉三姐都取得了勝利,在當地的影響越來越大,大家都跟著劉三姐唱歌,反抗財主老爺。
意見粗糙,望採納
㈣ 電影劉三姐莫管家的扮演者賀汝瑜如今還健在嗎
賀汝瑜先生已在1987年去世。
在《劉三姐》中他演莫管家,把莫進財對主子莫懷仁拍馬逢迎,媚態百出,對群眾則狐假虎威、色厲內荏的性格,表演得淋漓盡致。
因此在全國第二屆國產影片「百花獎』』評選中,榮獲最佳配角演員獎。從此,「莫管家」取代了他的真名實姓。賀汝瑜的表演朴實,自然而又富有喜劇色彩。
同行們都說他「混身是戲」。有一首詩贊賀汝瑜為電影事業做出的貢獻:四十年來演配角,堪稱影壇戲一絕。無意爭名春常在,甘為百花添顏色。
(4)老電影劉三姐莫老爺圖片擴展閱讀:
賀汝瑜參演的作品:
第一次登上銀幕,是表現藝人落魄的悲劇片《晚香玉》中扮演一個在戲台後管演員們的老闆角色。接著他又在科幻喜劇片《征服天界》中飾科學家助理的角色。
在一個近似鬧劇的影片《夜半鍾聲》(浦克,凌元主演)中飾店住客。在表現伐木工人生活的影片《大森林》中飾一個伐木工人。
此外,曾在話劇《太平天國》中飾秀才(浦克飾洪秀全)、《阿Q正傳》中飾趙府師爺(主要演員浦克、凌元等)。
在獨幕話劇《姜家老店》中飾店小二(主演莽一萍,張望)。在話劇《國家至上》中飾一回民(主演浦克)。
㈤ 莫懷仁人物性格特點
莫懷仁這個人物來自電影《劉三姐》,他的人物特點主要是陰險計狡詐,目無法紀,總是想加害劉三姐,但又總是以自己的失敗而告終。
簡介
莫懷仁的原型最有可能是忻城第十二任莫氏土司莫猛,他號騏山,字懷仁,是第十一任土司莫恩達的長子,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以長嫡身份承襲土官一職。
有傳言說他禁唱山歌,認為山歌傷風敗俗,有損民風,這倒是與電影《劉三姐》中莫財主認為山歌會鼓動民眾造反的說法有所出入。
影視創作與史實畢竟不同,歷史上的莫懷仁雖然不喜歡山歌,但在治理忻城一方上仍算是頗有才幹,在民間傳說中,多以勤政寬仁的形象出現,其在任期間忻城壯錦因開明的政策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盛名在外。這顯然與電影《劉三姐》里的剝削百姓、禁唱山歌、禁入茶山、強搶民女的莫老爺相差懸殊。
清順治九年十二月,莫猛用八幅精美的忻城壯錦「獻圖納士」,清朝准其世襲土官。只可惜,原代理土官莫恩勝因爭襲未遂而反叛,不僅攻佔衙署,還殺害了莫猛和其子宗昌、宗啟,其三子宗詔當時年僅3歲,得乳母巧藏才免遭殺害,莫猛遇害時年僅38歲。
莫懷仁為何會與唐代的劉三姐扯上關系,坊間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編劇想用一個「壞人」的諧音,剛好與真實的莫懷仁撞了車;另一說是莫懷仁本人也曾禁過山歌,認為山歌有傷風敗俗之嫌,故而被用作原型。
不論是何種說法,這一段穿越時空的「對手戲」,使原本默默無名的莫懷仁錯配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反派角色,也間接為忻城縣莫氏土司衙署提高了知名度。
就目前而言,莫土司衙署可以說是忻城縣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了。衙署建築既保留了南方傳統建築的民族特色,又糅和了中原漢族官式建築體制。整個建築群布局規整,氣勢宏大,壯觀瑰麗,古色古香,被稱為「壯鄉故宮」。
㈥ 電影《劉三姐》故事,主角背後另有什麼高人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馬季曾有一個很好玩的相聲《打電話》,這段相聲短小精悍又非常有趣,諷刺辛辣又很接地氣。
有意思的是,有一種說法是,馬季寫這段相聲其實是為了打廣告,當然是自發自願的,其廣而告之的「廣告主」則是歌劇《劉三姐》。
影片末尾劉三姐和阿牛哥拋綉球的那顆大榕樹,現在已經成為當地一個著名景點,在景點附近有個製作和售賣綉球的杜老太,她也曾經是《劉三姐》劇組的群眾演員,還參加過合唱。
當年劇組拍攝這場戲時,劉三姐拋了好多次綉球都不成功,導演一急把她給罵哭了。後來等劇組走了,當年還是杜小妹的杜老太撿到了劇組落下的那個綉球,她回家後將綉球拆開研究,後來就學會了製作一模一樣的綉球,一開始只是做著玩送人用,再後來就成了自己的謀生手段。
電影《劉三姐》上映後迅速風靡全國,同時也在港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爆紅,據說在新加坡曾連續上映120天,在馬來西亞更是一票難求。香港的院線還為《劉三姐》做了大幅的廣告,廣告詞是:譽滿東南亞,風靡全港九,山歌片王之王。
㈦ 莫姓的來歷
1、莫姓得姓始祖是上古時期的顓頊帝。顓頊帝,上古聖君三皇五帝之一,黃帝之孫,昌義之子,炎黃聯盟重要首領,號高陽氏。
2、出自春秋時期楚國莫敖之官職,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羋姓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顓頊。其後裔在西周初期建有羋姓大國,即荊國,後改稱楚國。
3、出自上古聖君虞舜之祖虞幕,虞幕是歷史上第一個發明帳幕的人。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莫字即幕字的省文,望出鉅鹿郡、江陵郡。
4、屬於以居邑名稱簡筆為氏。該支莫氏,起源於漢朝時期鄚縣。周宣王姬靜生二子,長子周幽王姬宮湦,次子周攜王姬望(別名姬余、姬余臣)。
(7)老電影劉三姐莫老爺圖片擴展閱讀
莫姓名人
1、莫邪
本為春秋人名,後來比喻鋒利精美的劍。據史籍記載,吳王命令干將鑄劍,鐵汁不下,於是妻子莫邪問:「鐵汁不下,怎麼辦?」干將回答說:「 古時候的鑄劍大師歐冶鑄劍,鐵汁不下,於是讓女人擔任爐神,很快就成功了。」莫邪聽到這,立即竄入火中,鐵汁流出,於是鑄成兩把利劍。雄的叫干將,雌的叫莫邪。
2、莫愁
南北朝時期,河南洛陽人,十五歲嫁為盧家婦。或將石城誤為石頭城(今江蘇南京),今其地有莫愁湖。典出南朝梁.蕭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
南朝梁武帝蕭衍詩《莫愁歌》中人物,洛陽美女,心靈手巧,十五嫁入富室盧家,十六生兒阿侯,在盧家富貴終老。著名的詩人李商隱有一首詩是寫她的:「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詩人筆下的「莫愁」,真正是位「解語花」。
3、莫宣卿
字仲節,號片玉。廣東省封開人。廣東的第一個狀元。幼年時他的生父病逝,遂與母親隨繼父生活。由於繼父的家境較富裕,他得以入學堂讀書。12歲時即參加科舉考試並中秀才,被鄉人稱譽為「神童」。
㈧ 連就連。你我相約定百年,誰若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出自哪裡
出自劉三姐的民歌,描述如下:
這一天天高氣爽,陽光燦爛。三姐坐在一棵樹下給阿牛綉箭袋。邊綉邊唱:「對河有隻鷺鷺鳥,眼睛明亮翅膀尖;有心飛過連天水,莫怕山高水連天。」阿牛聽了,心裡高興,忙把藏在身上多時的手鐲送給三姐,三姐也把剛綉好的箭袋給阿牛掛上。
倆人結為百年之好,發誓哪個97歲死,奈何橋上等3年。
正在這時,王媒婆手持莫家聘禮來到劉二家。王媒婆為莫懷仁做媒,說莫家有良田萬頃,家財萬貫;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綾羅綢緞,若三姐嫁過去,有享不完的榮華富貴。三姐和哥哥劉二堅持著拒絕這門婚事,常言說得好: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這門婚事是絕對的不能行。
電影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古代民間傳說歌手,聰慧機敏,歌如泉涌,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人們對劉三姐無比喜愛,有關她的故事與記載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當成節日來紀念她。
(8)老電影劉三姐莫老爺圖片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關於劉三姐原型身世,說法頗多。據廣西羅城縣志記載:劉三姐原來618年出生在天河縣(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下里的藍靛村(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下里社區藍靛村),那裡還有她故居的遺址,那村劉姓的族譜中還有記載。
下里離羅城的縣城很近,劉三姐常到羅城去唱山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羅城縣城城西北的多吉寺的後殿正中供奉著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稱之為「三姐歌殿」遊人常在那裡對歌,故有東門(羅城縣城駐地)四把好玩好耍一說,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在1958年《劉三姐彩調劇》創作組經過深入民間采風,認定劉三姐是羅城人。
最早創作演唱彩調劇《劉三姐》的都是羅城人,那是在1936年,羅城的〈抗日救國文工團〉首次創作演出了 該劇,到1958年,廣西的文學藝術家(其中包括羅城的仫佬族文學家包玉堂)。
羅城縣有『三姐望鄉』和『秀才看榜』兩塊天然的大石,縣城往懷群鎮方向走20多公里的鄉間公路,就可以看到這兩塊大石頭。據了解,這兩塊位於懷群鎮劍江村的大石頭自古以來就豎著的,因其形象性,被當地人起名為「三姐望鄉」和「秀山看榜」。
兩塊大石所在的兩座山相對而立,大概只有200米的距離,「三姐」與「秀才」遙遙相望。 「三姐望鄉」可以清淅地看出是一個女孩戴著壯族的頭飾,背著一個背蔞,微微抬起頭,透過層層疊疊的青山,遙望著碧綠的稻田、潺潺的小溪、翠綠的修竹……與之相對的一座山上,一座山峰似乎被劈掉形成一塊天然的崖壁,一塊大石立在一旁。
從山腳下抬頭望,彷彿一位秀才站在山頭,翹首抬望,似乎在仔細的查閱自己是否「榜上有名」,秀才帽子上絲帶被山風吹得飄然而起,由此可以斷定劉三姐的故鄉就在羅城。
據了解,劉三姐的故事發生在「那莫圩」,劇中對人物的進行較大的修改。莫老爺是壯族開明的領袖,被人們尊稱為「莫都佬」;他的兒子莫海仁是一個紈絝子弟,作惡多端,為害一方,多次加害劉三姐,最後莫都佬與其斷絕父子關系。
阿牛哥是一個孤兒,被莫府的教書先生所收養,改名為「張偉望」,他發奮讀書,成為壯族第一位秀才;神秘人物馮子安是故事發展的一個關鍵,他表面上的身份是一位「游訪學士」,實際上他是一名皇帝派來的欽差大臣,最後他把劉三姐的事跡稟報給皇帝,皇帝下聖旨封劉三姐為「歌仙」,並為劉三姐建了一座牌坊。
傳說她生於唐朝(公元618——公元907)中宗年代,真名叫劉三妹,是廣西(中國南部)壯族人,活躍在廣西柳江流域,是個優秀的民歌手。她有著出口成歌的本領。
三妹不但歌唱的好,人長的也非常漂亮,天生麗質又聰明,什麼活都不用學,一看就會。在三妹17歲這年在對歌的時候,她認識了一位青年,這位英俊的小夥子,也是一個唱歌能手,在對歌當中,兩人情投意合,互相愛慕,於是就私定了終身。
可是好景不長,村裡的一個惡霸,對三妹垂涎多時,見三妹與小夥子情投意合,大發雷霆,決意把三妹搶到手。一天晚上,月光皎潔,三妹正和小夥子坐在柳河邊的岩石上看月亮,傾訴衷腸。
忽然火把晃動,人聲鼎沸,原來是惡霸搶人來了,三妹和小夥子望望無路可走的山,又望望柳河。兩人決定要生在一起,死在一道,不求今生,只求來世,於是手拉著手雙雙跳進柳河那滾滾的波濤里。
人們懷念這個民間的音樂家,民間歌手,因而每年三月三這天會到柳河邊上賽歌,悼念「劉三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三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