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過17年,依舊被評為最好看的電影之一!《木乃伊1》為何讓人回味無窮
《木乃伊1》上映於1999年,可以說這部影片開啟了冒險尋寶電影的新紀元。畢竟,在此之前類似的電影並不多。而《木乃伊》將冒險、恐怖、驚悚、搞笑很好的捏合在了一起,也算是為以後的尋寶類的電影樹立了一桿標桿。
總之這部電影奠定了後面幾部冒險電影的基調,在驚險刺激的同時還要增加一些搞笑元素才是拍攝此類電影的正確打開方式。
2. 為紀念林正英逝世17年拍的電影
《僵屍》是一部向傳統僵屍片致敬的電影。由麥浚龍執導,錢小豪,陳友,惠英紅,樓南光,鮑起靜,盧海鵬,吳耀漢,鍾發聯袂主演。
該片講述的是一個演慣僵屍片但已無片可拍的老演員,並且家庭生活不幸,妻離子散的他搬到一座陰森詭譎的大廈,只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卻遇上隱世的天師阿友後引發的故事。
《僵屍》於2013年10月24日在香港公映。
3. 誰知道中國十七年電影各個階段特徵和作品
1、革命歷史、英雄主義影片(軍事題材影片):20世紀五十六年代是英雄模範輩出的時代,也是英雄電影創作的大好時機,宣揚革命英雄主義的「十七年電影」不勝枚舉,尤以軍事題材居多。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南征北戰》、《中華女兒》、《鋼鐵戰士》、《翠崗紅旗》、《風暴》、《老兵新傳》(中國第一部寬銀幕影片)、《紅色娘子軍》、《紅日》、《燎原》、《霓虹燈下的哨兵》、《上甘甘嶺》、《戰火中的青春》、《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英雄兒女》、《回民支隊》、《海鷹》、《戰上海》、《東進序曲》、《苦菜花》、《南海潮》等,英雄人物傳記則有《雷鋒》、《趙一曼〉、《劉胡蘭》、《董存瑞〉、《狼牙山五壯士》、《白求恩大夫》,表現歷史人物事跡或歷史事件的有《聶耳》、《林則徐》、《甲午風雲》等。在戰爭敘事中融入健康的抒情場景,是「十七年電影」不少軍事題材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奧秘」。如由新中國第一位女電影導演王蘋執導的《柳堡的故事》,以女性的視聽語言,述說了一段兵民之間的經歷,從而使人們對戰爭歷史的追憶平添出一份浪溫和溫馨。
2、名著改編的影片:這是「十七年電影」的主流之一,如《祝神速》(魯迅原著)、《林家鋪子》(茅盾原著)、《家》(巴金原著)、《龍須溝》(老舍原著),以及《早春二月》、《青春之歌》、《紅旗譜》、《革命家庭》、《暴風驟雨》、《小二黑結婚》、《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古城》等。其中《林家鋪子》是「十七年」諸多名著改編的方式成為銀幕經典的創作範例之一。影片傳達原中國古典美學神韻,始終是研究者們饒有興趣的。
3、驚險片:驚險片歷來是中國各時期電影創作最精彩的樣式之一,是當代中國形態較完備的「類型片」,「十七年電影」自然也不例外,出現了《渡江偵察記》、《平原游擊隊》、《秘密圖紙》、《跟蹤追擊》、《鐵道游擊隊》、《羊城暗哨》、《51號兵站》、《國慶十點鍾》、《地下尖兵》、《徐秋影案件》、《冰山上來客》等一批作品,與現在大量的驚險動作片不同,「十七年電影」中的驚險片少有追逐和格鬥場面,但也出現了少數武術功夫片,如《飛刀華》、《林沖》等。
4、愛情片:這無疑是「十七年電影」中最為優美抒情的一個板塊,與當代愛情片相比,更顯得細膩、精緻、盡管有些「保守」,但十分動人,給人以美好向上的追求。代表作大多以民間傳說為題材,以喜劇、悲劇或音樂片的樣式出現。比如:集音樂、舞蹈和詩歌於一身的《阿詩碼》(楊麗坤主演)當屬中國愛情電影的巔峰作品之一;《劉三姐(黃婉秋主演)、《畫中人》(李憶蘭主演)等也是詩情畫意的精品之作。同時,一批現實題材的愛情片大量涌現,如《五朵金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等。
5、兒童片:「十七年電影」中的兒童形象從不「失真」,既堅強勇敢又天真可愛,其影片甚至吸引了許多的成年人,如:《祖國的花朵》、《小兵張嘎》、《雞毛信》、《小鈴鐺》、《英雄小八路》等。
6、體育片:競技體育的魅力被眾人傾倒,體育電影則藝術地再現了運動員的風采,如《女藍五號》、《水上春秋》、《冰上姐妹》、《女跳水隊員》等。
7、喜劇片:「十七年電影」中的喜劇片以輕喜劇和諷刺喜劇居多,演員表演到位,無矯揉造作,幽默詼諧,如《游園驚夢》(侯寶林主演)、《今天我休息》、《喬老爺上轎》、《李雙雙》、《魔術師的奇遇》(中國第一部立體故事片》、《女理發師》《錦上添花》、《大李、小李和老李》、《球迷》、《滿意不滿意》、《哥倆好》、《抓壯丁》、《七十二家房客》(「十七年電影」中唯一的內地與香港合白的故事片)等。
8、戲曲片:屬中國獨有的影片樣式。較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梅蘭芳的舞台藝術》(上下集)、《紅樓夢》、《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野豬林》、《群英會》、《梁山泊與祝英台》(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牛郎織女》、《天仙配》、《楊門女將》、《鍘美案》、《花木蘭》、《花為媒》、《劉巧兒》等。其中多部與香港合拍。
9、藝術性紀錄片:這也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故事影片樣式,是紀錄片與故事片結合的產物,其大多產生於「大躍進」時期的1958年至1959年,代表作是由真人真事改編,並由本人扮演的《黃寶妹》。
10、少數民族題材影片:中國是一個具有56個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意義,除了具有影視人類學的意義(即紀錄或表現少數民族的真實生活狀況)以外,還可以以其奇觀性而具有對非少數民族觀念的娛樂性意義。代表作品有《阿詩瑪》、《劉三姐》、《農奴》、《達吉和她的父親》等。其中,反映===========民主進程的《農奴》,以版畫式的粗獷、遒勁的光影處理,成為「攝影參與劇作」的一個極佳例證。
11、其他:舞台藝術片《東方紅》、動畫片《大鬧天空》(上下集》等。
4. 十七年電影四起四落原因
十七年電影四起四落原因是,起是黨對電影事業發展方針的正確,落是無論是思想內容方面還是藝術經驗方面都認識不足,肯定不夠,因此對解放初期私影廠的較好影片也沒能給予充分肯定。
第一次發展,建國初期,1946.10.1第一個人民自己的電影製片廠,東北電影製片廠(長影前身)。
1949.4.20北平電影製片廠(北影前身)
1949.11.26上海電影製片廠
1949.4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標志建國初期電影創作的第一次大發展:1951.3.8 26個大城市同時舉行「國營電影廠出品新片展覽月」。革命形勢空前高漲,工農兵形象迅速佔領銀幕。
第二次「起落」出現於「雙百」方針提出前後 (1 955 - 1957年)。《祝福》(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螢瑞存》、《平原游擊隊》、《上甘嶺》、《李時珍》等至今仍具有藝術魅力的作品就問世於此時。
本期的電影創作還有個特點,就是電影的題材、風格、樣式開始多樣化。描寫知識分子生活的《護士日記》,革命抒情片《柳堡的故事》以及喜劇片《新局長到來之前》等都出現在這個時期。
第三次也是最富有成果的一次創作高潮,則以1959年建國十周年的獻禮片為標志。這年推出了《林則徐》、《林家鋪子》、《青春之歌》、《聶耳》、《戰火中的青春》、《老兵新傳》、《五朵金花》等一大批好影片。作為革命現實主義作品,它們在藝術上也日趨成熟。
第四次起落1963 年至1964 年間,又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小高潮。這兩年拍出了《早春二月》這樣的藝術精品,同時還有《英雄兒女》、《舞台姐妹》等優秀影片問世。
藝術處處長:
陳波兒,大膽放手培養。
中心問題:如何看待我國30年代以來進步電影的傳統問題。
猶豫中國解放前進步電影的現實意義傳統法,無論是思想內容方面還是藝術經驗方面都認識不足,肯定不夠,因此對解放初期私影廠的較好影片也沒能給予充分肯定。
5. 兄弟連》被奉為經典,17年過去了為什麼依舊是戰爭片的頂峰
《兄弟連》的經典自不必多說,無論是人物的刻畫還是武器的細節,亦或是影片的畫面,都稱得上是最高的水平,下面簡單分析一下《兄弟連》為什麼被稱為經典之作。
影片畫面充滿美感
《兄弟連》片頭和《太平洋戰爭》的片頭可謂是風格一致,兩個同為經典之作。《兄弟連》的片頭像極了一個個人物從照片中走進戰場,又在鏡頭之下走進了照片,再對照片進行特殊的做舊處理,加上有時代感的、經典的背景音樂,給觀眾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一部戰爭回憶錄。
影片整體以沉重的軍綠色為主色調,將電視劇的感情基調定格在肅穆、庄嚴,認真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是HBO的對戰爭題材的點之舉的一貫處理風格,例如《太平洋戰爭》、《兄弟連》、《權力的 游戲 》等均是這個特點。
除了片頭的經典,細心地觀眾會發現,《兄弟連》的每一幀畫面都像是一幅油畫,既濃重又漂亮,這更是現代的電視劇無法超越的。另外,《兄弟連》的人像位置更多偏向左邊,而且背景都是暗色調,這種畫面配比和人物畫面處理都是極舒服的。
第一人稱式的敘事方式
《兄弟連》電視劇每集都有一個人物為為主角,圍繞著這個人展開敘事,每一集都有不同的戰役發生地點。看完《兄弟連》之後,許多觀眾直呼沒有記住人名,多數也就記住溫特斯。《兄弟連》對人物的刻畫相當成功,例如溫特斯冷靜睿智,索柏手段強硬但是缺乏戰術,公牛善良勇敢,布洛依膽小怯懦,醫生尤金貼心負責,還有派康提、馬拉其… …
索柏將E連鍛煉成一群鐵骨錚錚的漢子,索柏採用的高山訓練方法至今仍被沿用;溫特斯在實戰中將E連的戰鬥力發展到了極致,雖然E連多次充當沖鋒角色,但是溫特斯的存在大大保住了E連的戰鬥力和存活率。巴斯通戰役就是明顯得證明。
溫特斯在《兄弟連》電視劇的采訪時說道,有一天我的孫子問我:爺爺你是英雄嗎?溫特斯沉默了許久,回答道:爺爺不是英雄… …但是我和英雄一起戰斗過… …
戰爭細節處理得當
在《兄弟連》中出現多種二戰武器,例如湯姆遜沖鋒槍、勃朗寧輕機槍、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M1卡賓槍、M24長柄式手榴彈、虎式坦克等均有亮相。
細節處理的最好是在E連進攻德國炮台的行動中,當時溫特斯用德式長柄手榴彈炸毀炮台,但是手榴彈引線只拉了一半,這是典型的二戰M24長柄式手榴彈特點,不用全部拉下引信,只需引線摩擦即可。
還有,謝爾曼坦克在二戰時對德作戰中大量使用,謝爾曼坦克是典型的護甲脆弱的坦克,在鏡頭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坦克大多是護甲受損,這是非常尊重 歷史 事實的。
《兄弟連》為什麼被銘記?因為當年E連在對德作戰中多次充當利刃,直接參與諾曼底登陸、巴斯通戰役等,為盟軍節約許多寶貴時間。
電視劇中還有一個非常 搞笑 又傷感的細節:E連的老兵總是不給新兵和補充兵好臉色,你們知道為什麼嗎?歡迎在評論區評論留言!
6. 什麼是17年電影
1949—1966文革前。
電影的十七年
其實也就是一種政治體系下電影的一種中立資態
7. 六十年代有哪些值得看的老電影
說起六十年代的電影,可能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港台的動作片,像是《龍門客棧》(1967,胡金銓)、《獨臂刀》(1967,張徹)、《英雄本色》(1967,龍剛)等,但其實六十年代的大陸影壇也是百花齊放的年代,今天就給大家列舉幾部優秀的60年代的大陸電影吧。
《冰山上的來客》
謝心水導演的《冰山上的來客》17年反特片的集大成之作,於63年上映。講述的是女特務古里巴兒(谷毓英飾)假扮解放軍哨所戰士阿米爾(阿木都力力提飾)的青梅竹馬古蘭丹姆刺探軍情,一步步破壞我軍邊疆防線,最後被我軍識破,不僅揭穿了她的特務身份,阿米爾終於和真古蘭丹姆(阿依夏木飾)再次重逢,在勝利的也幫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團聚。片中用兩人熟知的歌曲來揭發女特務的假身份也是用的十分巧妙,而片中的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也成了傳唱至今是經典。
60年代的中國,是電影蓬勃發展的時代,故事片,文藝片,反特片,動作片,武俠片等等異彩紛呈,其中也不乏精品,對老電影感興趣的觀眾不妨親自去探索一番。
8. 17年高分電影動作冒險片《新木乃伊》,主要劇情是什麼樣的
在17年熱播的高分電影新木乃伊,想必大家也一定都看過了吧,這部片是根據老版的木乃伊重新進行翻拍的新版本,在劇情以及影片效果上比原版更加的好看,精彩。
而木乃伊公主這時也復活了,開始出來興風作浪,公主雖然在石棺中沉睡了3000多年,但是復活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想要把本劇的男主角,尼克變成傳說中的生死之神塞特,然後統治這個世界。所以公主不斷的誘惑尼克,有好幾次他差點就沒有抵住這這種誘惑,每當這個時候,本劇的女主珍妮弗,就會出現提醒他要清醒,那麼這位女主又是一位怎麼樣的人物呢?原來她是一位考古學家,而他的母親一生都在研究這位古埃及的公主,但是還沒有收獲就去世了,於是珍妮弗就繼承了媽媽的遺願。
在結局的時候,尼克將那把有神秘力量的匕首刺進了自己的胸膛,獲得了生死之神的力量,復活了所有因為木乃伊公主而死的人,並殺掉了興風作浪的安瑪奈特,然後和好友去了沙漠。
9. 一部美國冒險電影,應該是17年的好像一戰時期,有個人去探險沒死掉,後來又帶兒子去。
《迷失Z城》是由美國B計劃公司出品的傳記 冒險電影,由詹姆斯·格雷執導,查理·漢納姆、羅伯特·帕丁森、西耶娜·米勒、湯姆·赫蘭德聯合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