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南征北戰演員表
《南征北戰》演員表如下:
陳戈飾師長,解放軍高級將領。
湯化達飾師政委,解放軍高級將領。
王力飾劉團長,解放軍團長。
馮喆飾高營長,解放軍營長。
潘文展飾教導員,解放軍某營政治教導員。劉沛然飾張連長,解放軍某連連長。
天然飾指導員,解放軍某連政治指導員。
王琪飾陳德海,解放軍某連班長。
鐵牛飾李進,解放軍戰士。
仲星火飾劉永貴,解放軍機槍手。
拍攝過程
剛從香港回來的馮喆,為縮短與角色的距離,他下部隊體驗每天上操場苦練刺殺,還在大冷天下水游泳改變體形。導演成蔭根據角色配置和演員實際情況,把高營長定位為部隊里的知識分子幹部,確定了既儒雅又英武的基調。
看了張瑞芳的試鏡頭後,成蔭認為她扮演的村長趙玉敏表情很真實,但是眼神不對應,走路也放不開,提示張注意觀察老區婦女怎麼看人、說話和行動的,並為她選了一支小馬槍做隨身道具,讓她整天背著並練習軍事動作,特別要她學會戲中需要的匍匐前進和扔手榴彈的動作。
『貳』 南征北戰電影主要內容是什麼
劇情簡介
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地區與敵人經過多次激戰,徹底粉碎了蔣介石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1947年冬,國民黨反動派集結優勢裝備和優勢兵力對華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部隊在粟裕將軍的指揮下,於蘇中七戰七捷。為了更有力的殲滅敵人,出於長遠的戰略考慮,實施了大踏步的後退。
對這一舉動,起初有些戰士一時想不通。某師一團一營高營長率領的部隊,轉移到山東沂蒙山區的桃村待命,當地百姓對人民軍隊的後撤也十分有意見。為了平撫安定戰士和老鄉們的情緒,高營長和村長趙玉敏分別將上級的作戰意圖進行傳達和解釋說明。
這時,情況突然有了新的變化,反動派軍隊以為解放軍是在敗退,便集中了三十萬人馬,從三面向解放軍合圍,企圖與解放軍展開決戰。解放軍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擊敵人,戰斗持續了六晝夜,然後向鳳凰山轉移,圍殲鳳凰山已經被解放軍包圍的敵軍李軍長所屬的七個師。
高營長奉命在摩天嶺阻擊前來增援的敵軍張軍長的部隊。 鳳凰山戰斗結束後,高營長又奉命擔任包殲援敵的前鋒,敵軍退守大沙河南岸負隅頑抗,高營長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斷敵軍退路,後敵人又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壩,用洪水阻止我軍過河。
趙玉敏帶領游擊隊剪斷水壩上的炸葯導火線,保全了水壩,也保住了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使敵人的狠毒陰謀未能得逞。解放軍渡過大沙河,殲滅了頑敵,敵方張軍長及其參謀長均束手就擒。
角色介紹
1、高營長演員馮喆
解放軍的基層指揮員。他勇敢、堅定、剛毅、靈活、不怕犧牲,個性溫厚,富有智慧,還有一些書卷氣,既儒雅又英武。
2、師長演員陳戈
經過長期斗爭鍛煉的解放軍高級幹部,忠勇、沉著、有思想、有智慧,善於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軍事科學和毛澤東軍事思想。
3、劉永貴演員仲星火
解放軍戰士,桃村人,熱愛故鄉,誓死要保衛解放區,保衛自己的家庭和幸福,所以一開始對於部隊進行戰略撤退、放棄桃村很想不通。當部隊殲滅了大批敵人,獲得偉大勝利時,他才心悅誠服地認識到戰略方向是正確,就算丟掉十個桃村也值。
『叄』 《南征北戰》的高營長:受盡猜疑無奈自殺,妻子至死不與他合葬
老電影《南征北戰》中,高營長由上影廠演員馮喆扮演。他演出的角色令人耳目一新,不像從前電影中爽朗豪放的工農幹部,這個「高營長」顯得文質彬彬、風度翩翩,既英武又有韜略,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從這部電影起,馮喆開始了自己在銀幕上的黃金時代,成為當時的一線男演員。
與此同時,他與自己的心上人、年青美麗的川劇演員張光茹結為連理,事業與愛情雙豐收。可世事難料,婚後的馮喆,不改風流灑脫本性,加上他名氣越來越大,引發了妻子過度的猜疑心,令這段本該美滿的婚姻一波三折。
1969年,馮喆含冤自殺,張光茹沒有再婚,獨自一人生活多年。1993年,張光茹去世後,按她生前的遺囑,她的骨灰一半葬於宜賓白塔山父母身旁,一半葬入成都磨盤山公墓,沒有與丈夫馮喆合葬。
是什麼樣的猜疑和嫌隙,讓這對才子佳人最終心灰意冷,至死不能互相原諒?
馮喆原名馮貽喆,他是廣東佛山人,1920年出生於天津,自幼熱愛文藝,曾考入上海國立音專學大提琴。
1941年5月,他前往美國聖約翰大學就讀,1942年4月輟學回到上海,被顧也魯推薦到上海「美藝劇團」當話劇演員,在舞台上演出了四十餘部話劇。
不久,他對一位小十歲的女演員張光茹一見鍾情。
張光茹是四川宜賓人,原名張啟珍,父親是破落秀才,因家境貧寒,母親將她送到重慶「三慶會」學戲,9歲時加入宜賓「凡爾登戲院」,以「鳴鳳」的藝名在宜賓、瀘州、內江等地登台演出。
張啟珍相貌清秀甜美、學藝刻苦,很快成為川劇紅伶,12歲那年,她被一個川軍軍官看中,欲出重金娶她為妾,張母貪圖軍官財勢,答應了婚事,而張啟珍寧死不從,在辦訂婚宴時逃跑,前往內江、資中一帶唱戲。
幾年後,她遇見一個闊少陳三公子,陳三公子天天為她捧場,令張啟珍萌生出了情愫、以身相許,二人同居不久,風流成性的陳三公子便另有新歡,拋棄了張啟珍,令她痛不欲生,張啟珍揮刀斬斷了自己左手食指,發誓再也不相信男人。
這段悲傷往事,為馮喆的婚姻埋下了危機。
張啟珍輾轉來到重慶後,又被重慶警察局長借勢霸佔,直到她加入應雲衛的中華劇藝社,改學話劇,才擺脫了苦難的命運。
她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張光茹,欲為自己的人生找到光明。
1946年,張光茹跟著劇社來到上海演出,馮喆在觀看中華劇藝社《棠棣之花》綵排時,被扮演歌女的張光茹深深吸引,開始熱烈追求。
當時的馮喆已成明星,深受女性歡迎,但他眼中卻只有張光茹一個人,還邀請張光茹加入了國泰影業公司,在自己主演的《憶江南》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對於馮喆的戀情,他父母並不看好,馮家是書香門第,不願讓「江湖戲子」出身的張光茹成為兒媳婦,而馮喆卻不為所動。
經過一番苦追,張光茹被他的真情打動,1948年,馮喆前往香港拍片,張光茹主動南下找到馮喆,1949年5月7日,29歲的馮喆和19歲的張光茹,在香港六國飯店舉行了隆重的婚禮。
1950年,二人從香港回到大陸。
熱愛舞台藝術的張光茹加入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馮喆進入上海天馬電影製片,1952年,他主演了戰爭電影《南征北戰》,以有勇有謀的解放軍高營長形象成為家喻戶曉的一線男星。
馮喆五官並不突出,但外形俊朗、氣質飄逸,既有男子漢的陽剛之氣,又有知識分子的儒雅,英武瀟灑,從容敦厚,戲路多變。
無論是《鐵道游擊隊》沉穩多謀的李政委,《羊城暗哨》中帥氣多智的偵察員王練,《淮上人家》的朴實農民高黑子,還是《桃花扇》里風流倜儻的侯公子,他都刻畫得入木三分、爐火純青。
但與事業上的步步高升相反,馮喆與張光茹的婚姻生活卻十分失意,充滿了猜忌、嫌隙和爭執。
張光茹年紀輕輕已飽經風霜,心底對男人毫不信任,而馮喆又是名滿天下的一線男星,長期在外拍片,在電影里與女演員也有大量對手戲,因此她對馮喆處處設防,馮喆和年輕女性說句話,她也會猜疑半天,二人婚後時常爭吵。
馮喆為此感到痛苦,他對好友說:「光茹太多敏感,讓我無法暢快地呼吸了。」
拍完《南征北戰》後,馮喆隨慰問團前往朝鮮前線,臨行前,馮喆提出想生個孩子,卻被張光茹一口拒絕,令他很是難過。
幾個月後,馮喆從朝鮮歸來,夫妻感情重歸於好,張光茹懷上了身孕。
可沒多久,馮喆在街頭重逢了自己的前女友,與她談笑甚歡,回到家中還把此事告訴了妻子,並當著妻子的面,拿出前女友的照片與妻子做對比,認為妻子的身材不如前女友。
本來就文化程度不高的張光茹,不能理解馮喆的所作所為,她懷疑馮喆對自己不忠,懷恨之下,她故意恢復了閑置多年的川劇台功,每天一早跑步練功、翻單杠、練筋斗,造成了流產,第二年,她再次懷孕後又發生流產,因輸卵管阻塞造成水腫而切除輸卵管,徹底失去了生育能力。
此後,張光茹情緒越來越不穩定,常控制不住自己大哭大鬧。拍《淮上人家》時,馮喆感染了血吸蟲病,入院摘除了脾臟和胰腺,身體越來越差,渴望得到妻子的體貼和安慰,而這一切對他已是奢望。
夫妻二人感情破裂、爭執不休,為了 社會 影響,又無法斷然離婚,一氣之下,張光茹離開了上海,1957年,她調回四川成都、重回川劇舞台。
如果張光茹和馮喆從此一居上海、一居成都,天各一方,過著寧靜的生活,或許後來的一切不會發生。但一件意外的小事,竟讓馮喆被迫離滬,來到了張光茹身邊。
張光茹離開上海後,孤身一人的馮喆一心投入電影拍攝,接連主演了《羊城暗哨》、《沙漠追匪記》等多部經典電影,名聲越來越大。
1961年,馮喆在百貨公司購物時看見一位美貌姑娘,不知出於什麼動機,他一直跟著這位姑娘走到了派出所,這個美女警察的警惕性很高,當即扣住了他,並把這件事情通報給了馮喆的單位上海天馬電影廠。
天馬電影廠狠狠處理了馮喆,開除馮喆的黨籍並降了兩級工資,還以照顧夫妻兩地分居為理由,將他列入援建峨影廠的名單。
馮喆背著處分去和妻子團聚,一到成都,他就前往劇場觀看張光茹演出的川劇《鐵籠山》,並去後場探望妻子,令已是成都川劇團當家花旦的張光茹又驚又喜,還在當天日記里寫下:「喆來了,房子里又開始有人睡懶覺了……」但在聽說馮喆的「尾隨丑聞」後,張光茹立刻恢復了冷漠,把他趕出了家門。
1961年到1966年,夫妻二人雖然同在成都,卻過著分居的生活。
馮喆頂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出演了人生中最後兩部電影《金沙江畔》和《桃花扇》,不拍片的日子,從前滴酒不沾的他流連在峨影廠集體宿舍旁的大小酒館里酗酒買醉,很快瘦得形銷骨立、面目全非。
文革開始後,馮喆因為名聲在外又是外地人,遭到嚴厲打擊,被遊街示眾,痛苦的馮喆前往張光茹宿舍,哀求道:「光茹,我們兩個還是和好嘛!」張光茹卻不為所動,馮喆在門外蹲守了一個通宵才絕望地離開。
不久,張光茹被峨影廠造反派勒令交代丈夫的問題,不知道是出於外界壓力還是想報復丈夫,張光茹將以前丈夫與同事私下談論形勢的談話都揭發了出來,令馮喆被打成「黑線人物」和「特嫌分子」,發往農場勞動改造。
1969年6月2日,萬念俱灰的馮喆,在大邑劉文彩庄園的勞改農場上吊自殺,年僅49歲,骨灰送回家鄉,後安葬於廣東烈士陵園。
隨著時間推移,張光茹漸漸悔悟,明白了馮喆對自己的一片真情。上影廠著名演員鐵牛告訴她,馮喆曾說,他結婚12年,唯一的寶貝就是自己的老婆,從沒有愛過別人。
馮喆死後,張光茹沒有再婚,1993年因病去世。
張光茹學生在整理遺物時發現,她留有一本厚厚的《筆花詩集》緬懷亡夫,其中有一首《忠魂伴君》寫道:「我悼亡君十八年,此心耿耿意綿綿。君雖逝去我戀君,夢里相逢話苦甜。」仍流露著對馮喆的無盡思念。
二人的婚姻無疑是一場悲劇,他們外表雖然登對,可受到高等教育、浪漫熱情的馮喆與身世孤苦、心態狹隘的張光茹走入婚姻後,由於三觀和經歷不同,易為小事發生嚴重分歧,最終導致不能風雨同舟,不能攜手抵擋命運的波折,給彼此都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1978年,峨影廠舉行追悼會,公開為馮喆平反。2005年,馮喆被文化部評選為「中國電影百年百星」,他清新俊朗的銀幕形象,至今被人懷念。
『肆』 南征北戰張靈普的扮演者是誰
南征北戰張靈普的扮演者是:項堃
南征北戰以當時的萊蕪戰役為原型,萊蕪戰役的時候,華野放棄正面逼近的部隊,轉而對付萊蕪的李仙洲集團,一舉消滅掉他們3個軍,其中張軍長是以張靈甫為原型。
中文名:項堃
別名:王象坤
國籍:中國
出生地:河北吳橋
出生日期:1915年
逝世日期:2009年2月15日17時45分
職業:演員
代表作品:《大地重光》、《南征北戰》、《烈火中永生》
主要成就: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
項堃的演藝經歷
1936年入南京戲劇專科學校學習。
1937年任中國旅行劇團演員。
1938年入武漢合唱團任戲劇股長、導演、演員,並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演出抗日戲劇。
1940年到重慶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演員,拍攝《青年中國》等影片。
1941年任中華劇藝社演員,演出話劇《天國春秋》、《風雪夜歸人》等。
1945年在中電二廠、中電三廠任演員,在《白山黑水血濺紅》、《郎才女貌》等影片中飾演角色。
1949年入上海華東革命大學學習。
1950年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
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到山東電影製片廠任劇務、新聞紀錄片解說員。
1961年任山東藝術專科學校話劇科主任。
1964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參加拍攝的影片有《停戰以後》、《烈火中永生》、《大河奔流》、《海囚》、《佩劍將軍》、《火燒圓明園》等。
1988年任廣播電影電視部電視中心顧問。
『伍』 南征北戰電影中的我軍師長是誰
《南征北戰》為1974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彩色故事片,由成蔭、王炎執導。片中飾演我軍某師師長的演員是王尚信。
王尚信(1931—1988年),青藝(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四大天王之一。代表作品有《直奉大戰》、《高山下的花環》等。
『陸』 電影《南征北戰》的演員有哪些
南征北戰 (1952)
導演: 成蔭 / 湯曉丹
編劇: 沈西蒙 / 沈默君 / 顧寶璋
主演: 陳戈 / 馮喆 / 湯化達 / 王力 / 張瑞芳
類型: 劇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52
片長: 122分鍾
『柒』 南征北戰電影
《南征北戰》上映於1952年,與《地道戰》、《地雷戰》合稱「老三戰」。
後兩部主要展現的是游擊戰,而排在第一位的《南征北戰》主要表現運動戰的戰術思想,影片磅礴的氣勢和宏大的場面,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眾多人物形象和恢宏的戰爭場面,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電影從籌備到拍攝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堪稱電影之經典。1951年春,國家電影指導委員會、國家電影局以及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一部戰爭片,為次年「八一」建軍節獻禮,成蔭和湯曉丹被點名擔任該片導演。
兩位導演接到任務後就開始著手准備劇本,當時有一部描寫華東戰場萊蕪戰役前後故事的,名為《戰線》的話劇很受歡迎,於是成蔭和湯曉丹決定在話劇《戰線》的基礎上加以改編,這就有了我們後來看到的《南征北戰》。
《南征北戰》作為新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一部「史詩」級戰爭故事片,除了場景真實,場面宏大外,演員陣容在當時堪稱豪華,馮喆、仲星火、湯化達、張瑞芳、陳戈都是那個年代明星級別的人物。
馮喆,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演員,能文能武,大家熟悉的《鐵道游擊隊》也是他主演,1995年被文化部列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2005年被評為中國電影百位優秀演員。
張瑞芳,話劇界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被文化部譽為二十二大明星之一,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
雖然演員們都是大腕級別,但他們表現出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當代一些流量明星。馮喆,在當時可是一線小生,為了更好地呈現扮演的角色,他去了一個准備渡海作戰的連隊體驗部隊生活,每天跟著部隊戰士一起訓練,最終塑造了一個睿智多謀、堅毅果敢的高營長。
張瑞芳,扮演的是村長趙玉敏,既要給戰士們縫衣納鞋,磨面送糧,又要帶領群眾上山下水打游擊,為了貼近角色,她專門去了山東沂蒙老解放區,聽當地老百姓講解放戰爭時期納鞋送糧,支援前線的故事,不僅如此,她還穿上老布衫,與當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與民兵幹部一起學習射擊,這才有了影片中生動真實、淳樸憨厚的女村長。
70年後重溫《南征北戰》,不但不會有滄桑感,還會被影片撲面而來的樸素真實感和富有風格的電影語言深深震撼,無愧於新中國影史上第一部史詩級戰爭、軍事故事片的美譽!
『捌』 老電影《南征北戰》當年的老演員現在怎麼樣了
老版電影《南征北戰》是1952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一經放映,立刻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特別是高營長馮喆、張軍長項堃等人的精湛表演,受到人們的好評和贊譽。老版電影《南征北戰》也成為我國經典電影之一。
老版電影《南征北戰》的主要演員現在生活的怎樣了呢?
馮喆
高營長的扮演者馮喆,1920年生,1946年加入上海國泰影片公司。建國初期,馮喆到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後又調入四川峨嵋電影製片廠,先後拍攝過《羊城暗哨》《鐵道游擊隊》《桃花扇》等數十部影片。馮喆戲路寬廣,能飾演古今各種不同的角色。馮喆曾被評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中國電影百年百星」之一。上世紀那個動盪的年代,馮喆不幸去世,享年49歲。
陳戈
師長的扮演者陳戈,1916年生,1940年來到延安,組建了青年劇院,並任演出部主任。曾演出《塞上風雲》《雷雨》《上海屋桅下》等劇目,受到根據地廣大軍民的好評,甚至得到周恩來等領導的贊譽。建國後,陳戈先後在北京電影局、長春電影製片廠等單位任編劇、導演、藝術指導等,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藝作品。陳戈曾先後在《抓壯丁》《停戰以後》《黨的女兒》等多部片中擔任重要角色。1981年,陳戈離世,享年65歲。
仲星火
戰士的扮演者仲星火,1924年生,解放戰爭時期,仲星火加入到華東軍區政治部文工團,1949年,文工團進駐上海並入到上海電影製片廠,開始了其電影生涯。先後在《巴山夜雨》《李雙雙》《今天我休息》等數十部片中擔任重要角色。仲星火曾獲得過「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金雞獎」男女配角集體獎。2014年,仲星火逝世,享年91歲。
項堃
敵張軍長的扮演者項堃,1915年生,1940年在重慶中國電影製片廠任演員。解放後,曾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任職。先後在《烈火中永生》《海囚》《佩劍將軍》等數十部影片中擔任重要角色。項堃常扮演國民黨軍高級將領、特務頭子,他的表演能揭示人物的本質,入木三分,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和贊賞。項堃曾獲得過國家相關部門頒發的「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
2009年,項堃病逝,享年94歲。
張瑞芳
女游擊隊長的扮演者張瑞芳,1918年生,抗戰時期,曾在中華劇社任演員。1946年加入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後又分別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上海演員劇團任職,先後拍攝過《李雙雙》《母親》《大河奔流》等數十部片,並擔任主要角色。張瑞芳曾獲得「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榮譽獎、「華語電影終生成就獎」等。
2012年,張瑞芳在上海病逝,享年94歲。
作者:「小方說 歷史 」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 歷史 」
雲緋 歷史 號:故紙堆間
『玖』 南征北戰電影中的我軍師長是誰
陳戈(1916年-1981年),原名陳謙益,四川自貢大安區團結鄉人,中國電影員男演員,曾出演過《停戰以後》、《黨的女兒》、《抓壯丁》等影片
『拾』 老電影:上影廠1952年的《南征北戰》主要演員們
我軍師長(陳戈)
陳戈在《南征北戰》中扮演的我軍師長,有一句經典台詞「不要怕打爛壇壇罐罐」。
陳戈還在《停戰以後》中扮演了陳司令員,在《黨的女兒》中扮演了男主角王傑。他在《抓壯丁》中扮演的王保長和《雷雨》中的周朴園等人物形象生動鮮明,大受觀眾贊賞。
高營長(馮喆扮演)
有勇有謀的解放軍高營長,是整部影片中的重要角色。
馮喆主演的電影主要有《裙帶風》《戀愛之道》《鐵道游擊隊》《羊城暗哨》《沙漠追匪記》《金沙江畔》等。
我軍師部政委(湯化達扮演)
湯化達除了主演過《上饒集中營》《護士日記》《偉大的起點》等,還導演過《渡江偵察記》(與湯曉丹合作)《大刀記》《等到滿山紅葉時》《石榴花》《不平靜的旅程》等。
張連長(劉沛然扮演)
一位很想打仗的張連長,對於撤退滿肚子的意見,有句經典台詞叫:「沒動靜就是快了」。
劉沛然參演的電影不多,導演的《林海雪原》堪稱經典。
劉永貴(仲星火扮演)
機槍手劉永貴有句經典台詞「又喝上家鄉的水了」。
仲星火可以算是老一輩電影藝術家了,一直活躍在電影里,演過很多電影,象《山間鈴響馬幫來》《51號兵站》《李雙雙》等,2014年還參演了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獻禮電影《毛澤東在上海1924》,這是他一生中出演的最後一部影片。
小戰士(鐵牛扮演)
鐵牛扮演的小戰士,是叫李進吧,無疑是最可愛的,笑容特別明亮,一直保持著樂觀的狀態。
鐵牛還在86版的《西遊記》中扮演過彌勒佛,信不信?
趙玉敏(張瑞芳扮演)
趙玉敏是在高營長的幫助下成長起來的女村長,在支援和配合前線部隊的戰斗中,起到了極好的後勤保障工作。張瑞芳的表演朴實無華,生動自然,為這部電影,添上了非常美麗的一筆。
敵軍張軍長(項堃扮演)
項堃所扮演的敵軍張軍長一個傲慢且自信的人,即使最後成為我軍俘虜,也保持著一個軍長的驕傲。那句「再堅持最後5分鍾」的台詞,一度成為當時的孩子們最愛學的一句話。
項堃還在《烈火中永生》中所扮演過徐鵬飛,以及主演過《大河奔流》等
敵軍李軍長(陽華扮演)
李軍長的光頭造型很有特點,還有他那句「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的台詞,讓人至今難忘。
陽華還參演過《母親》《紅色的種子》《喬老爺上轎》《林則徐》《聶耳》《51號兵站》等眾多影片。
我軍指揮員(孫道臨客串)
孫道臨在這部影片中只是客串了我軍指揮員。在師長部署戰略計劃時,他就有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