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早期拍的邵氏電影不是藍光的,到後期是怎麼把畫質修復得那麼清晰的
樓上一派胡言。以前的電影都是膠片的,膠片的寬容度及圖像表現能力不是現在數碼攝影機能比的,而且膠片是沒有解析度這個概念的,如果硬要說的話差不多是藍光1080p(1920x1080)像素的9到10倍5968x3357。而且以前電視機都是標清720x576所以製作成藍光沒有意義,所以造成觀眾誤以為老電影都是模糊的,畫質差的。題主可以下載一些好萊塢五六十年代電影的1080p版本,比如說西北偏北,畢業生等,畫質是相當好的。
Ⅱ 電影《星際穿越》既然是膠片拍攝的,那怎麼發行藍光碟呢
很簡單,膠片拍攝後的片源可以通過設備轉換成數字格式,自然可以做成藍光或任意其他數字存儲的媒介。很多年前就已經有這技術了。
數字電影有三種製作方式:一是計算機生成;二是用高清晰數字攝像機拍攝;三是用膠片攝影機拍攝完成後,再數字化到計算機硬碟里。從這三種拍攝方式的效果看,目前用膠片攝影機拍攝的圖像質量遠遠高於另外兩種方式,因為膠片的解析度和色彩還原度還遠不是目前數字電影所能夠趕得上的。
大部分質量上乘的都是先用膠片的。
膠片電影直接播放用SXRD數字電影投影機,解析度4090x2160,即2160P,由於現在最好的顯卡和顯示器都不能支持這么高的解析度,所以轉化為1920x1080,即1080P,即1080P高清
Ⅲ 為什麼很多很好看很出名的電影不出藍光,而很多爛片,偽大片都出了藍光
因為一部電影是否以碟片的形式推廣到市場主要取決於市場的需求和發行商的利益訴求。並不是大片就不發行藍光光碟,也發行,因為之前有太多人都去影院看過影片,所以對藍光光碟的需求量相對減少。但也只是相對而言,比如當年指環王三上映後,觀眾無數,然而許多觀眾包括在下在內觀看影片後仍購買了藍光光碟,用於收藏,再觀賞,紀念等等。這也給發行商帶來相當大的收益。
然而有些影片票房成績並不太理想,這時再發行光碟就是挽回成本的舉措。但是發行量絕不會太大,只是因為與票房成績相比較為突出而已。像指環王三,票房十幾億美金,觀影潮過後光碟發行超過一億美金。這是個很恐怖的數字,因為絕大多數中國影片票房甚至沒到一億美金。但比起十幾億的大數字就不那麼明顯了。這就產生「很多很好看很出名的電影不出藍光,而很多爛片,偽大片都出了藍光」這樣的錯覺。
還有一點就是大片的藍光光碟必然較晚才能製作發行,因為不能與檔期沖突,要等到檔期之後發行。而有些影片檔期較短,則藍光版較快出現。
希望對您有用,望採納!
Ⅳ 那些陳年舊電影 究竟是怎麼做藍光的 求專業技術解答
電影是膠片拍的……
電影膠片,8MM的還是16mm的還是35mm的,通常大片都是用35mm膠片拍出來的,那麼35MM的膠片到底是多大呢?告訴你民用的膠卷通常就是35MM的(翻翻家裡的老底片通常都是35mm的。)那麼現在的數碼單反相機已經有全畫幅的了(全畫幅就是說感光晶元尺寸和35mm的膠卷感光尺寸一樣大,既36*24MM)。
說簡單點,35mm的電影膠片如果每一張都用現在的設備掃描轉換成數字信號可以掃出約2000萬像素,而全高清的格式是1920*1080(200萬像素)不過電影膠卷通常顆粒較粗,所以保守估計按照現在的高清格式再翻一倍的解析度可能就是膠卷電影的解析度極限了(即約4000*2000的解析度)。現在RED ONE已經有更高解析度的攝影機了(好像是5000X3000多的)
Ⅳ 很多很老的電影都有機會出藍光版,為什麼有些八九十年代的佳作不出藍光呢
商業考量、市場考量、版權考量、成本考量,等等。
Ⅵ 為什麼舊電影也能變高清格式
這是因為以前的電影在拍攝的時候留有底片..也就是膠片..就算是非常差的膠片等閑解析度也非常之高..更別說以前的舊電影中不乏一些經典大作..留下來的膠片的解析度就更高更清晰了..
只不過以前的電影因光碟技術的限制..只能刻在VCD上..批量生產和售賣..
所以質量都非常的不清晰..現在可不同了...DVD..HDVD..藍光這些東西出來後..
可以把膠片重新以這些光碟為載體重新封裝再出售..自然畫質就更高啦...
像大話西遊這部多少年前的老片子現在藍光版本的都出了..體積動不動就上10G的..你說它清不清啊?
而且還有少部分是經過數碼修復過的...
就是像樓上說的...是處理過的..畫質比起原先有一定的改善..但最重要的還是膠片的好壞決定這些電影有沒有高清
順便說一下...音樂格式也一樣啊...
要是以後那些唱片公司肯把母帶給重新做成dvd-audio..哈哈哈..那也不是一般的爽啊....
Ⅶ 網上有些很老的電影卻有1080P或者720P這種高清版本是怎麼弄的
大哥,膠片的清晰度始終都是很高的,只不過當時電視沒1080P這個條件而已,不代表膠片達不到1080P。
通常大片都是用35mm膠片拍出來的,那麼35MM的膠片到底是多大呢?告訴你民用的膠卷通常就是35MM的(翻翻家裡的老底片通常都是35mm的。)那麼現在的數碼單反相機已經有全畫幅的了(全畫幅就是說感光晶元尺寸和35mm的膠卷感光尺寸一樣大,既36*24MM)。
說簡單點,35mm的電影膠片如果每一張都用現在的設備掃描轉換成數字信號可以掃出約2000萬像素,而全高清的格式是1920*1080(200萬像素)不過電影膠卷通常顆粒較粗,所以保守估計按照現在的高清格式再翻一倍的解析度可能就是膠卷電影的解析度極限了(即約4000*2000的解析度)。現在RED ONE已經有更高解析度的攝影機了(好像是5000X3000多的)
當然有些膠片會進行一些數碼修復,畢竟年代久了么,再好的東西也不易保存啊,特別是膠片這種本身就不大容易保存的東西。
Ⅷ 為什麼九幾年的電影還有藍光的
歐美日韓的90年代電影都是拿膠片拍攝的,按現在的解析度來說,膠片解析度甚至有4k,8k這么大,只要保存完善,後期可以重新花錢轉製成藍光,色彩也非常完美。
大陸好多老電影沒有保存膠片意識,所以沒有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