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修復老電影的工作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修復老電影的工作

發布時間: 2022-10-31 01:26:45

⑴ 膠片電影的修復是如何進行的呢

「中國電影百年」紀念之際,各大媒體曾爆出前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可·穆勒將幫助中國修復10-15部經典老電影。而今某網站爆出,他的團隊在羅馬和博洛尼亞完成修復工作並將修復版版權據為己有。而中國電影資料館所提供的珍貴膠片也因這次修復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毀,其中《新女性》的原始負片完全被毀,損失無法估量。在北京,去中國電影資料館的藝術影院看電影,是許多人的必修課。而吸引他們前去觀看的很大原因,是那些難得一見的修復後的經典之作。前不久的《桂河大橋》和《阿拉伯的勞倫斯》就上演了一出一票難求的戲碼。可以說,那些為電影修復做出努力的人,是值得影迷和觀眾尊重的。但馬可·穆勒和中國電影資料館的糾紛,卻多少讓這件好事有了幾分尷尬。根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的國產影片,母本拷貝大多不知去向,而電影工業相對發達的美國,1950年以前的影片也有過半遺失——電影修復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從上世紀70年代馬丁·斯科塞斯主導的一場電影膠片修復運動開始,到如今時不時出現的影片修復版上映,這幾十年間,有無數的經典電影被重新搬上銀幕。近年,《新龍門客棧》和《東邪西毒》的修復版重新上映,是中國電影人商業修復的經典案例。除此之外,博洛尼亞實驗室修復《孔夫子》這種注重傳承的藝術修復也成果斐然。在大陸,由上海電影節主導的修復工作初見成效,《一江春水向東流》《八千里路雲和月》以及《麗人行》等影片重出江湖,也足以振奮人心。電影修復是一項漫長的工作,對人才的專業性要求也很高,投入也並不比製作一部電影要少。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前的國產片,歷經戰亂波折,修復難度可見一斑。這也就會產生諸如誰來修復、誰來出錢的疑問。馬可·穆勒所修復的《新女性》等中國影片,本應該是出於藝術修復的目的,為了繼承和保護這些彌足珍貴的影像。也正出於馬可·穆勒所積攢的中國電影「白求恩」的形象,使得電影資料館最終選擇與其合作。乍一看,有人願意出錢修復我們的老片,又可以提升影片在國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何樂而不為?可是當《新女性》的原版拷貝損毀的消息一出,卻又是另一種說法。雙方互相指責,似乎修復國產老片變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這件事孰對孰錯尚無定論,我們等待更多的媒體介入,尋找事實真相。但我們不得不思考的是,我們自己真的沒有能力修復這些影片嗎。

⑵ 老電影數字修復包括

老電影數字修復包括畫面修復和聲音修復。

老電影修需要遵守:

1、一個原則:以舊修舊、恢復原貌。

2、兩種方式:「物理修復」和「數字修復」

老電影都是用膠片拍攝和存檔的,可謂是脆弱嬌嫩,對保存的溫度濕度條件要求極高,一點點灰塵也會影響畫面質量,更別提使用不當造成的巨大損傷。所以,老電影普遍是傷痕累累,常見的問題有:臟點、劃痕、噪波、零斑、壞幀、閃爍等。

老電影的修復分為「物理修復」和「數字修復」:物理修復就是修復原始膠片,「數字修復」則藉助計算機圖像修復技術。將膠片轉為磁帶後,再存儲為序列幀文件,就可以藉助計算機進行數字化修復了,這也是電影頻道的老片修復方式。

從修復的工藝和效率來說,數字修復聽上去似乎比物理修復簡單,但要讓坐在高清屏幕前的觀眾有舒適的觀影享受,修復工序也十分繁瑣細致。

3、三道工序:粗修、精修和校色

修復分幾重境界,最初級的是修復臟點、普通劃痕等,遇到細碎的劃痕、連續多幀相同位置的損傷就麻煩一些,更高層次的則是調色。

電影在拍攝的時候都是非常講究的,需要光影之間的和諧來表達出導演的創作意圖。對調色的修復,就需要修復人員對影片的藝術性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恢復色彩美感,盡量讓影片的「語匯」豐富展現。

老電影數字修復四個條件:耐心、細心、責任心和匠心。

一部老電影的修復,要經過影片素材整理—清潔—膠轉數—畫面修復—畫面調色—修復—聲畫合成—修復質量鑒定等。

1、潔片為修復的基礎,屬於物理修復,需要利用清潔工具手工清除塵埃和污點,污垢嚴重時還得用上超聲波潔片機。緊接著接片需要查看整盤膠片是否存在斷開狀況,如果有就要用專用膠水粘合。

2、膠轉磁和自動修復都是機器完成。先將物理修復完成的膠片利用膠片掃描儀進行2K數字化,再利用軟體自動修復,這一步能過濾掉70%到80%的臟點和霉斑。剩餘的都得交給人工來修復。

3、所有步驟完成後,需要初審,挑出明顯遺留的臟點和黑頻缺幀問題。需要重映的影片,需要反復檢查十餘次,確定無明顯硬傷後,在專業審片棚內進行終審,若發現瑕疵,還得返修。

⑶ 老電影數字修復包括什麼修復和什麼修復

修復包括畫面修復和聲音修復,主要是通過軟體將存入電腦中的膠片電影進行聲音、畫面等方面的後期處理。

所謂自動修復就是利用專業的修復軟體,對畫面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自動化處理,這種方式最大的優勢就是快捷。

但有時如果單純依賴自動化修復,很容易對畫面造成二次破壞。所以目前大部分針對經典電影作品的修復,一般選擇手動修復。

主要信息:

老電影都是用膠片拍攝和存檔的,可謂是脆弱嬌嫩,對保存的溫度濕度條件要求極高,一點點灰塵也會影響畫面質量,更別提使用不當造成的巨大損傷。所以,老電影普遍是傷痕累累,常見的問題有:臟點、劃痕、噪波、零斑、壞幀、閃爍等。

老電影的修復分為「物理修復」和「數字修復」:物理修復就是修復原始膠片,「數字修復」則藉助計算機圖像修復技術。將膠片轉為磁帶後,再存儲為序列幀文件,就可以藉助計算機進行數字化修復了,這也是電影頻道的老片修復方式。

⑷ 老電影膠片要數字化修復一般怎麼做

一部老電影的修復,要經過影片素材整理—清潔—膠轉數—畫面修復—畫面調色—修復—聲畫合成—修復質量鑒定等。

1、潔片為修復的基礎,屬於物理修復,需要利用清潔工具手工清除塵埃和污點,污垢嚴重時還得用上超聲波潔片機。緊接著接片需要查看整盤膠片是否存在斷開狀況,如果有就要用專用膠水粘合。

2、膠轉磁和自動修復都是機器完成。先將物理修復完成的膠片利用膠片掃描儀進行2K數字化,再利用軟體自動修復,這一步能過濾掉70%到80%的臟點和霉斑。剩餘的都得交給人工來修復。

3、所有步驟完成後,需要初審,挑出明顯遺留的臟點和黑頻缺幀問題。需要重映的影片,需要反復檢查十餘次,確定無明顯硬傷後,在專業審片棚內進行終審,若發現瑕疵,還得返修。



(4)修復老電影的工作擴展閱讀

膠片會先拿到洗印廠去做清潔和物理修復,然後再拿到我們這做掃描,把膠片掃描成數字的圖像及聲音文件,然後交付專門的畫面修復組,這個組通常人數最多,同時進行聲音修復。

接下來調色師對畫面進行調色。然後就是聲音修復。聲音和畫面都做好了之後,要做一個聲畫合成,匹配對位,相當於一個重新剪輯的過程,最後輸出成磁帶、MV或DCP文件等,這就是修復的整個流程。

⑸ 如何修復老影片為高清影視

對老電影進行數碼修復可以一項艱巨而乏味的工作,得需要一個工作班子和完備的器材。首先要用專業的膠片掃描儀將電影膠片逐幀掃描進電腦,然後用專業軟體對掃描圖像進行顏色校正和像素修復(去除污損、劃痕對圖像的遮罩)。修復的效果要看原始膠片保存的狀況和修復人員的技術水平。你現在可以看到很多國外老電影的藍光碟片和高清視頻,圖像質量優異,很大一部分得益於歐美國家對電影膠片良好的保存。近幾年國內也開始了老的膠片電影的數碼修復工作,在中央台和上海東方台都播出了一些。坦率的說,修復後品質高的不多,主要和原始膠片保存狀態有關(尤其70年代之前出品的電影)。當然現在播出的很多所謂高清修復國產片,根本不是在膠片基礎上做的,估計片源就是以前電視台或製片廠轉錄的視頻錄像帶,有點濫竽充數的感覺。當然修復技術也很重要,以前看過貝托魯奇的電影《隨波逐流》,最近下載了數碼修復的高清視頻。看一遍,效果和原電影差距太大,色彩過於靚麗,膠片的顆粒感全沒了。

⑹ 老電影修復包括什麼和什麼內容

老電 影數字修復包括畫面修復和 聲音修復,主要是通過 軟體將存 入電腦中的膠片電影, 進行聲音、畫 面等方面的後期處理。在電視上,尤其是高清晰度的老電影,都是數碼修復版本。

數字修復就是把這些有瑕疵的影像,通過數字軟體修復掉,同時,還可以重新調色潤飾,使得畫面質量有整體的提高。一般是對膠片錄制的電影而言, 大多是老電影,將膠片電影轉換到電腦中,方便保存,更有利於後期處理。

「數字修復」藉助計算機圖像修復技術,將膠片轉為磁帶後,再存儲為序列幀文件,就可以藉助計算機進行數字化修復了,這也是電影頻道目前的老片修復方式。從修復的工藝和效率來說,數字修復聽上去似乎比物理修復簡單,但要讓坐在高清屏幕前的觀眾有舒適的觀影享受,修復工序也十分繁瑣細致。

老電影數字修復其實就是畫面修復和聲音修復,但是修復也分為了幾重境界,最初級的是修復臟點普通劃痕等,遇到細碎的劃痕、連續多幀相同位置的損傷比較復雜。更高層次的是調色,對調色的修復,就需要修復人員對影片的藝術性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恢復色彩美感,盡量讓影片的「語匯」豐富展現。

⑺ 90後兩年修復2000部經典影視劇,這背後採用了什麼技術

互聯網技術短視頻領域,一個充滿了神秘感與挑戰的行業。一面四方顯示屏身後,悅動著成千上萬的啟發與自主創新,也是聚集著源源不絕的青年人能量。

曾偉眼前的一組監控器上,傳送的是中國大學生廣告宣傳造型藝術比賽界面,4路數據信號中3個虛擬演播室各自坐落於北京、廣東和雲南,而比賽學員們的界面數據信號,來源於浙江的大學生活里。

作為全國各地經營規模較大的國家學生比賽,要是沒有新冠疫情,4路數據信號里的大家本應聚線上下進行直播間,但擁有「雲端制播」系統軟體,讓直播間變成了很有可能。

「這套系統軟體最開始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新冠疫情產品研發的。」曾偉說,2020年初新冠疫情產生後,為了更好地在製作人和特邀嘉賓參賽選手沒法在場的情形下,仍能進行拍攝,曾偉在很短的時間段里開發設計出了雲端制播系統軟體。

在這個體系裡,參加拍攝的每一個人,只必須一部智能機和一個流暢的網路空間,就可以登錄系統參加拍攝,全過程中每一路數據信號同歩到雲空間,再由演播依照步驟決策什麼界面出現在網民眼前。

這2年,曾偉的雲端制播服務程序了400多局綜藝節目的雲端製做,節約的費用超出四千萬。而幾乎此外,為了防止新冠疫情下影視行業工作員經常流動性,開發設計的火眼金睛遠程協作系統軟體,也支撐了大概200個綜藝節目的遠程協作,降低人員流動間距400萬多公里。

和雲端制播不一樣,「火眼金睛」選用點到點數據信號傳輸數據的方式,讓當場拍攝的信息以較小的耗損傳送到千山萬水的智能終端,工作員不但可以幾乎無時間差的收看,還能挑選 與不一樣職位的當場工作員會話,控製成本的與此同時,確保拍照拍攝的高效率。

「人無論多少年齡,都需要有求知慾,那樣才更年青。」曾偉說,期待在要求持續發生改變的時期,這種細微的自主創新能給傳統式的廣電網領域產生更佳的轉變。

⑻ 目前有什麼技術可以修復老影視劇的畫質

一個修復電影作品要和我們見面,需要經過清潔(將膠片進行清潔和物理修復)、轉數(膠片數字化轉換)、畫面修復(轉數後進行畫面精緻修復工作)、調色(對畫面進行色彩還原)、合成(合成聲音畫面)、鑒定(在大銀幕上做技術鑒定)和存儲(多樣式保存,包括錄像帶、硬碟、ODA光碟存儲)六道工序。

然後又到了10層的數字精修機房,這里進行的是修復和調色工作,也是國寶級調色師的辦公室。

⑼ 老電影膠片要數字化修復一般怎麼做

一部老電影的修復,要經過影片素材整理—清潔—膠轉數—畫面修復—畫面調色—修復—聲畫合成—修復質量鑒定等。

1、潔片為修復的基礎,屬於物理修復,需要利用清潔工具手工清除塵埃和污點,污垢嚴重時還得用上超聲波潔片機。緊接著接片需要查看整盤膠片是否存在斷開狀況,如果有就要用專用膠水粘合。

2、膠轉磁和自動修復都是機器完成。先將物理修復完成的膠片利用膠片掃描儀進行2K數字化,再利用軟體自動修復,這一步能過濾掉70%到80%的臟點和霉斑。剩餘的都得交給人工來修復。

3、所有步驟完成後,需要初審,挑出明顯遺留的臟點和黑頻缺幀問題。需要重映的影片,需要反復檢查十餘次,確定無明顯硬傷後,在專業審片棚內進行終審,若發現瑕疵,還得返修。



(9)修復老電影的工作擴展閱讀

膠片會先拿到洗印廠去做清潔和物理修復,然後再拿到我們這做掃描,把膠片掃描成數字的圖像及聲音文件,然後交付專門的畫面修復組,這個組通常人數最多,同時進行聲音修復。

接下來調色師對畫面進行調色。然後就是聲音修復。聲音和畫面都做好了之後,要做一個聲畫合成,匹配對位,相當於一個重新剪輯的過程,最後輸出成磁帶、MV或DCP文件等,這就是修復的整個流程。

⑽ 老電影數字修復包括什麼和什麼

老電影數字修復包括畫面修復和聲音修復。

一部老電影的修復,要經過影片素材整理—清潔—膠轉數—畫面修復—畫面調色—修復—聲畫合成—修復質量鑒定等。

但是修復也分為了幾重境界。最初級的是修復臟點、普通劃痕等,遇到細碎的劃痕、連續多幀相同位置的損傷比較復雜。

更高層次的是對調色的修復,就需要修復人員對影片的藝術性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恢復色彩美感,讓影片的「語匯」豐富展現。

聲音修復實際上比畫面修復更難,由於聲音是抽象化的,必須修復工作人員對聽覺系統靈敏,明白聲音的方向。聲音和畫面是不一樣的,畫面是形象化的二維數據信號,聲音是一維,你只能依靠耳朵裡面聽,盡管還可以根據儀器設備來檢驗脈沖信號均衡,但相對而言還是不顯著,對技術人員要求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