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產隊時期,有哪些好看的老電影知道的說一下
生產隊時期,那時我們正年輕,一聽說本村過外村有電影,就會早早吃晚飯,結伴去看電影。
那時,大都是縣電影隊來農村巡迴演出。那時,電影大都是些戰斗故事片,像《鐵道游擊隊》,《南征北戰,》《平原游擊隊》《小兵張嘎》《林海雪原》等,都是我們愛看的。比如說,有一次我們出村看了《鐵道游擊隊》回來的路上,小夥伴們分成兩組,像電影里一樣,一組扮演游擊隊,一組扮演鬼子漢奸,打起仗來。最後,游擊隊戰勝了鬼子漢奸,跑著回家去了,睡夢里還在喊著:「沖啊,殺呀,打鬼子啊!」
生產隊時期正是我們長身體,學知識的時期。七十年代初,八出樣板戲搬上了銀幕拍成了電影,也正是我們的高中時期,有文藝才能的同學參加了文宣隊,有的扮演了李玉和,有的扮演了李鐵梅,有的扮演了楊子榮,成為了宣傳毛澤東思想,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的骨幹。
幾十年過去了,生產隊時期,人民公社時期,難忘的記憶,美好的回憶,是那些電影里的英雄人物,鼓舞著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今天,偶爾在網上看看那些難忘的老電影,仍然記憶猶新,仍然激起我們對那段青春歲月的美好回憶。
生產隊地時期,每一塊電影都好看,只要有電影,不管這片子看了多少次,一收工人們有時顧不得吃晚飯先去看電影,感覺看一場電影太好了,有時步行到很遠的地方去看露天電影,不管天氣如何
我的小學六年級剛畢業,那時候還是公社、大隊、生產隊。社員出工還是記工分,記得有一次公社放電影:沙漠追匪記、急風驟雨。結果是在一個夏天的黑夜裡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到了真正的暴風聚雨!幾十年過去了至今沒忘!最有意思的是:那時候的農民伯伯們自言自語的說:看了一晩上也沒看見沙漠抽水機![捂臉][捂臉][捂臉][呲牙][呲牙][呲牙]
㈡ 70、80年代的那場外國電影叫什麼名字(毛毯會飛的,經常在生產隊里播放的)
個人估計你說的是影片《美女神燈》,凱瑟琳·澤塔·瓊斯主演。
㈢ 電影《太陽照常升起》講的是什麼事
影片講講述了四段交錯的故事,分別以瘋、戀、槍、夢為主題。
第一部分:瘋
開篇是一雙性感女人的腳,把我們帶進一個雲山霧罩的村子,村裡的房子頂上開花,動物色彩絢麗,路是白色的沙灘,周韻因為做了一個夢去買鞋,買了鞋之後看見了逃學的兒子房祖名,她乾脆讓兒子退學。
第二部分:戀
一所大學里,姜文與陳沖有染,但陳沖暗戀著黃秋生,姜文又跟黃秋生是好朋友。晚上學校在操場上放電影,黃秋生因「摸」了一下女人的屁股而受到審查,在調查時發現有五個女人被摸了屁股,陳沖為「解救」黃秋生自願報名查找流氓。
第三部分:槍
姜文拿著黃秋生給他的槍與妻子孔鐿珊一起下放到那個雲霧繚繞的村子,他們到達村子的那天也是瘋媽周韻消失的那天,而接他們的正是開拖拉機的房祖名。
第四部分:夢
這其實是整個故事的開頭。新疆民歌。落日映紅天空。戈壁灘上有兩個女人騎著駱駝在走,姜文的老婆在講述自己在南洋的時候他和姜文的愛情故事,與她同行的女人她用一塊黑紗蒙著臉,一路上沉默的聽。她就是正懷著房祖名的周韻。兩人在一個叉路口分開。
(3)生產隊的老電影都有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獲獎記錄:
本片共獲香港金像獎等重要獎項5次,提名8次。
1、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2007)
金獅獎(提名):姜文
2、第44屆台北金馬影展(2007)
(1)金馬獎 最佳導演(提名):姜文
(2)金馬獎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過士行 、述平 、姜文
(3)金馬獎 最佳剪輯:張一凡 、姜文
3、第2屆亞洲電影大獎(2008)
(1)最佳電影(提名)
(2)最佳導演(提名):姜文
(3)最佳女配角:陳沖
(4)最佳美術指導:張建群 、 曹久平
(5)最佳視覺效果(提名):Thomas Duval
太陽照常升起的幕後花絮:
拍攝期間劇組動用了幾百隻飛禽走獸,耗掉了幾十箱彈葯,燒光了上百頂帳篷,用掉了三百多立方米的藏式房屋、數十噸鵝卵石和紅土。
房祖名和陳沖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分開拍的,根本沒見過面。
姜文對於影片對服裝造型很執著。就連鈕扣的形狀,衣領是圓的或是方的,都會十分留意。
㈣ 小時候農村放電影正片之前放加片,你還能說出一部加片名字嗎
一般都是《新聞簡報》和動畫片,如《哪吒鬧海》《三打白骨精》等等。最後才放 電影正片啊!謝謝!
主要是新聞簡報紀錄片。科教片!防止病蟲害,施肥,農葯,土地改良,下雨,刮風,乾旱的形成!
是那部電影,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知道在電影正片開放之前,播放員都會按照國家政策或者地方政策,推薦播放一些農業或者工業宣傳廣告,同時有時也會插播一點國家新聞等。
小時看電影在正片開始之前都要加放(新聞簡報),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部(世界未解之謎)。
記得是先演一些新聞記錄片,大多都是「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然後才演「正片」。
《農業學大寨》
一般放正片兒之前放夾片兒,都是些國家新聞農業知識,還有兒童故事片兒,那時候放電影兒在大街上,佳片兒也是在召集人,人們都陸陸續續全來了,這時,就開始放正片兒了,不記得加天兒的名字,有好多佳片兒都沒名字
問:小時候農村放電影正片之前放夾片,你能說出一部夾片的名字嗎?
過去農村放電影,那是縣放映隊的巡迴放映,不是商業放映,所以每放正片之前都可能帶有夾片,這些夾片有新聞片,有科教片,還有動畫片。
那時夾片里的新聞片就是《新聞簡報》,說是新聞,其實也是早就過時的新聞,因為它是隨著電影正片而來的,有的電影兩三個月才轉過一次,有的甚至還長,這新聞也就是幾個月以前的新聞了。有一次看《新聞簡報》毛主席接見某國政要,還是上一年的事。
科教夾片記得有一部是《豬囊蟲》,說的是人和豬共同寄生的絛蟲。還有一部是《節柴灶》,說的是燒火做飯修節約柴草鍋灶的影片。還有說小麥移栽玉米移栽技術的。
動畫片和木偶片還有剪紙片也有很多夾片,《大鬧天宮》,
《哪吒鬧海》,
《半夜雞叫》,
還有《紅軍橋》,
《小螺號》,《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都是動畫木偶夾片。
讓說一部,我卻說了這么多部,超額了,其實還有很多很多,還有的都記不清了。
看正片過癮,看夾片也很入神的。
回答問題:
小時候農村露天影院放電影的場景,大家還記得嗎。
八十年代,露天電影的場景,大家還記得嗎?
我是七九年的,八十年代露天電影依然在我心裡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和放露天電影。那個時候還是放黑白的,電影機器需要2、3個人拉,一到放電影的時候村裡廣播就會通知。聽說要放電影,小孩子們有的早早的拿著板凳去村等。有的飯都不吃,就去等放電影,在那個時候,農村看一場電影很不容易。
現在時代變了,農村也變化大了,都沒有來農村放電影了,而去城裡看電影現在電影票很貴。很少時間去看,而八十年代放露天電影的那種情景不會在有了?
農村露天電影,我
記憶憂新
曾記得,那些年,我們農村看過露天電影.
顧名思義,露天電影就是在室外看電影。
露天電影,在七十,八十年代流行。
農村放電影,一般情況下,都是先擇生產隊場里,學校操場,農民寬敞的大門口。採用放映機,有的是活動影片。
在8o年代的農村電影放映隊,是公社組織的,如果哪個村放電影,其它村的社員也會跑上個三里…五里的路途去看露天電影
網友老伙計:
七十年代的露天電影是我孩時最有情懷的一段美好記憶。
暑假中每逢八一建軍節晚上 體育 場必有駐軍慰問給當地民眾放映露天電影,而且連映二部故事片,那天傍晚我總是興奮地馬虎吃幾口飯,嘴中叼著一
餅,肩上扛著長板凳和幾個小夥伴去占最佳觀影位置,每當布幕上出現閃閃放光芒的八一五角星時,我們就拍手呼喊,肯定是我們小孩最愛看的戰爭打仗片。《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上甘嶺》、《戰上海》、《英雄兒女》、《小兵張嘎》、《打擊侵略者》、《地下游擊隊》、《海岸風雷》、《第八個是銅像》、《列寧在十月》等中外電影如數家珍,百看不厭。
加片?哈!要不是你提問,我根本想不起來「加片」這個片語了。一是我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和電影票的漲價,看電影少了,更別提在農村看電影了;二是現在電影院里都是提前放廣告,完全想不到加片的概念。不過題主的提問,很快讓我回憶起了小時候,在老家看電影的一些情形。
「加片」這個詞還在我的記憶深處,它就像是一個歡快地從父老鄉親嘴裡蹦出的精靈,帶著驚喜,卻又忽的不見了——我實在想不起來,在農村看電影時,看過哪些加片,只感覺是加演了一部電影。但顯然這不是事實。
小時候看電影,主要記住的是情節,而不是片名。我敢肯定的是:那時候電影開演前,絕對沒有商業廣告。
㈤ 生產隊題材的電視劇有哪些
《渴望》《阿霞》《籬笆、女人和狗》《當家的女人》《鄉村愛情》《別拿豆包不當干糧》
㈥ 一部64年的老電影反應農村生產隊時期倉庫保管員問題的老電影是什麼名字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過一部電影《紅管家》(京劇),大約在1964年。
故事內容是講農村生產隊的會計。網路可以搜索到。
㈦ 生產隊時期的老電影有哪些
1、廬山戀
中美建交後,僑居美國的國民黨將軍周振武的女兒周筠回到祖國觀光,在廬山遊玩的途中,她巧遇有志青年耿樺。兩個對祖國懷有無限熱愛且充滿遠大志向的青年走到一起,經過短短幾天的相處,他們漸漸產生了感情。然而很快耿樺便因此受到審查,周筠也鬱郁離開。
十年浩劫結束後,已是清華研究生的耿樺在廬山和周筠重逢,這對相愛之人不願再被分開,彼此約定婚期。而當耿樺的父親得知周筠的身世時,卻對這門婚事斷然拒絕……
㈧ 70年代農村生產隊電影有哪些
70年代農村生產隊電影有《上甘嶺》、《英雄兒女》、《紅日》、《劉三姐》、《五朵金花》、《特急警報333》、《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喜盈門》、《甜蜜的事業》等。
一、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看到電影名顧名思義就是講一群年輕人的故事,這部電影一上映就受到了全國觀眾的喜愛,電影演員也都是年輕人,他們也成為那個年代年輕人學習的榜樣,就像現在的青春勵志偶像片一樣,這部電影稱之為那個年代的青春勵志偶像片。
不過與現在的青春偶像片不同,它表現的那個年代年輕人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村裡的年輕人為解決村裡吃水、用電的問題,在改變家鄉的過程中,年輕人也收獲了屬於自己的愛情。這部電影對我們現在的年輕人觀看仍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㈨ 求幾部反映五六十年代生產隊種莊稼,挖溝挖河的老電影,
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李雙雙》、《金鈴傳》、《花好月圓》,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