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瑾是什麼樣的人
郭沫若在《秋瑾史跡》序言中說:"秋瑾不僅為民族解放運動,並為婦女解放運動,樹立了一個先覺者的典型。" ⑴ 周恩來同樣也有很高的評價:"秋瑾是個新的女性。自秋瑾帶頭打破三從四德這種封建束縛以來,社會風氣為之一變。在反帝反封建的口號未喊出之時,她敢於仗劍而起,和黑暗勢力戰斗,真不愧為一個先驅者。"⑵ 綜觀秋瑾的一生,這些評價對她來說是當之無愧的。秋瑾以其短暫的一生,積極投身社會舞台,批判壓迫婦女的封建制度及其綱常倫理,號召廣大婦女團結起來,爭取男女平權。其戰斗的一生,在今天依然是餘音繞梁,迄未絕響。
總體來說,秋瑾在婦女解放運動中的"得",可粗略歸結為以下幾點:從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探索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主張女子受教育、實現經濟上的自立、強調婦女內部的團結等。除了從理論上闡發婦女解放的必要性,對舊的封建禮教進行批判外,秋瑾還探討實現女子解放的具體方法措施。"更為可貴的是,秋瑾不但是婦女解放的熱情宣傳家,而且是婦女解放的積極的實踐家。"⑶而其不妥之處,則主要有兩點:即拒絕扮演屬於自己的性別角色和過於迷信西方資產階級所謂的男女平等。下面將對此作系統分析。
得
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在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的倫理教條的規范下,中國廣大婦女蒙受了難以言盡的災難、屈辱和痛苦。纏足便是其中罪大惡極的一個。正如秋瑾所控訴的一樣,"沒到幾歲,也不問好歹,就把一雙雪白粉嫩的天足腳用白布纏著……到了後來,肉也爛盡了,骨也折斷了……"⑷ 接著,秋瑾又指出了纏足給婦女帶來的終生不可消弭的苦難,"每日只能坐房中,不能動作,……終日枯坐,血脈不能流通,所以容易致成癆病;就不成癆病,也是四肢無力,一身骨節酸痛。"⑸ 在揭露了纏足的野蠻和違情悖理後,她號召勇敢地丟掉裹足布,讓腳先解放出來。秋瑾清醒地認識到,"放足為開通女界的起點……實行男女平權,以雪男尊女卑之恥辱,乃能導女界生活於正軌。"⑹ 為此,秋瑾曾經倡設"天足會"以資提倡、推行放足。
此外,婚姻制度的腐敗,欺人逛語免強牽合的媒人制度,橫蠻的家長制度,戀愛不能自由,以封建禮教為指導思想的社會輿論,都是婦女受壓迫的原因。"到了擇親的時光,只憑著兩個不要臉媒人的話,……不問身家清白,男人的性情好壞、學問高低",從此,如果遇到不好的男人和夫家,"打罵凌辱常有事,……更有那公婆遇了凶惡輩,閻王殿上不差池,憎媳婦,寵孩兒,任兒游盪反幫之"。⑺ 在這些厄運面前,婦女只能逆來順受,忍氣吞聲,悲苦凄慘地度日。因此,必須產生一個"徹底的覺悟",以沖決腐朽的封建倫常秩序和家法制度,才可能邁出婦女解放的重要一步。在經歷了封建包辦婚姻帶來的種種不幸和痛苦之後,使秋瑾認清了封建倫理綱常、禮法的虛偽本質,寫成了《敬告姐妹們》、《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等包含血和淚的、感人至深的婦女解放的白話文。
值得一提的是,秋瑾在宣傳婚姻自由、婦女解放的同時,處處以身作則,實踐自己關於婦女解放的各項主張,包括率先放足、沖破家庭阻撓東渡日本留學等行為,無一不體現她言行一致的優秀品格。她在日本時,曾寫信給其兄秋譽章,提出要同她那位當時還在北京做官的丈夫"開談判離婚"。⑻ 在只有丈夫才可以任意"休妻",妻子卻只能"從一而終"封建倫理下,"女子主動提出離婚,本身就充滿了對壓迫婦女的各種舊規舊習的反抗精神,堪稱是對封建家庭的偉大革命。"⑼ 秋瑾以無畏的戰斗精神,同千年相襲的各種壓迫、凌辱婦女的傳統挑戰,這即使是在今天,也仍然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
秋瑾還注重實現婦女解放具體方法措施的探索。"中國的文化、歷史,特別是儒道兩家的思想體系,都具體規定了女性的社會位置。『女子無才便是德『就是這種規定的體現,其所隱含的是『德『與『才『的互不兼容和排斥,所標志的是『德『『才『分屬於男女兩性不同的本體性范疇。『德『屬於女性的范疇,代表了自我犧牲的身體折磨……"⑽ 當時的婦女基本上奉行"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奉行的是"男尊女卑"的社會價值觀念。所以婦女運動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讓女人走出家庭,進入生產領域。恩格斯就曾經指出:"只要婦女仍然被排除於社會的生產勞動之外,而只限於從事家庭私人勞動,那麼婦女的解放,婦女同男子的平等,現在和將來都是不可能的。"⑾ 只有當婦女有了就業機會,參與了社會生產勞動,解決了生計問題,才能同男子一樣成為"社會人",成為真正的"公民一分子"。鑒於此,針對當時的中國文化歷史背景,秋瑾提出的這一系列主張,應該說是符合歷史客觀現實的。秋瑾認為,"女子不謀自己養活自己的學問藝業,反去講求纏腳裝扮去媚男子,一身惟知依靠男子,毫無自立的性質的緣故。"⑿ 那麼,如何獲取謀生,達到經濟上的自立呢?秋瑾認為"大興女子教育,使女子有機會入校學習文化、科技知識,是達到這個目的最重要的途徑。畢業以後,就可以『做教習,開工廠『,從而既可自己養活自己,還可以獲得社會和家庭的尊重。"⒀而秋瑾自己也先後加盟潯溪女校,主持大通學堂,為發展女子教育奔走疾呼。
另外,既然男女在生理心理是相等的,那麼在社會地位上理所當然也應該相等。因此,女子也應享受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具有自己的獨立人格。而事實卻是,婦女長期被排斥在公眾生活之外和被囚禁於家庭樊籠之中,其權利一直遭受剝奪,均是男權統治的社會強加於婦女的苦難。於是,除了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絕大多數婦女在經濟上完全依賴於男子的被動局面,拓展女性的生存空間之外,還需要豐富女性的社會生活內容,以達到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和諧發展。而要使廣大婦女從僻居深閨中覺醒和行動起來,十分需要一個表達他們願望、向他們指出道路和團結斗爭的陣地。首先是需要一個輿論陣地,因此,秋瑾創辦了以"開通風氣,提倡女學,聯感情,結團體,並為他日創設中國婦人協會之基礎"為宗旨的《中國女報》,號召婦女投身社會大舞台,學工藝、在報上寫文章、參加社會活動、男女交際公開等等,以推動女性精神世界的發展。秋瑾對婦女解放實現途徑一直保持著熱情的、多方位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為此,秋瑾積極參與重組"共愛會",又被推為"女子演說練習會"會長,"她還參與成立『中華民國女子參政同盟『,提出婦女的政治權利問題", ⒁多次拋頭露面,登台演講,為婦女伸張正義。同時她還強調婦女之間的團結斗爭。她在《致湖南第一女學堂書》中說:"欲脫男子之范圍,非自立不可;欲自立,非求學藝不可,非合群不可。" ⒂ 兩千多年來的封建綱常倫理的統治和影響根深蒂固,婦女爭取平等,必然會遭到重重阻撓。秋瑾號召婦女聯合起來進行斗爭,再次顯示了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