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花束般的戀愛》用最甜的名字講述最現實的愛情故事,如何評價影片的結尾
引言:在這個光怪陸離的的社會,擁有一段甜蜜的愛情似乎成了一種奢望。許多純粹天真的大學愛情在畢業之後,因為現實的緣故不得不分開。日本電影《花束般的戀愛》就很好闡述了這一種現象,雖然電影名字很甜,但是卻講述了最現實的愛情故事,對於該影片的結尾,小編也心生許多感慨。
該影片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無論是剪輯攝影還是配樂,彷彿都十分普通,但是技術並不代表一切,電影能夠拿到高分,更要看重它所傳遞出來的情感,能夠讓觀眾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這部電影反映出了世間所有愛情的不甘和無奈,也啟示年輕情侶們,無論怎樣的日新月異,只要堅持初心,那麼,愛情就會縈繞在身邊,一定要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⑵ 經典愛情電影推薦
無論何時何地,愛情一直都是永恆的話題,愛情片更是具有難言的魔力。下面Sara我給大家推薦一些好看的愛情電影,部部經典,希望你們喜歡。
經典愛情電影推薦_愛情電影推薦排行榜_經典好看的愛情電影1、《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推薦理由:「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樣的單身漢,每逢新搬到一個地方,四鄰八舍雖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見解如何,可是,既然這樣的一條真理早已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
這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的開篇一段話,引出了一段發生在十九世紀初英國的關於愛與價值的經 典故 事。
眾所周知,奧斯汀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對愛情對婚姻的想法:單單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以金錢為目的的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
故事 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班納特(凱拉·奈特麗)出身於小地主家庭有四個姐妹,姐姐簡·班納特、妹妹瑪麗·班納特、凱蒂·班納特和萊蒂婭·班納特。姐妹五人單調且略顯平靜的生活伴隨著兩個年輕小夥子的到來而泛起無可平滅的波瀾。健康向上的賓格里和富家子達西(馬修·麥克法登)是一對要好的朋友,在結識了鎮上班納特家的這「五朵金花」之後,一段美麗而飽含「傲慢與偏見」的 愛情故事 。
這位富豪子弟達西在短暫的交往中深深地愛上了美麗的伊麗莎白。並且,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勇敢地向她求婚,卻遭到無情的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有一定原因的,因為出身富貴的達西經常表現出不可一世的傲慢,這令正直善良的伊麗莎白討厭不已。因為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但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漸漸地,伊麗莎白發現並親眼看到了同樣善良的達西的為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為有了質的改變。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從而,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也逐漸消失,一段美滿的姻緣也就此最終成就。姐妹們也各自得到了想要的甜蜜生活……
2、《人鬼情未了》《Ghost》
推薦理由:《人鬼情未了》一片的成功已不需累述。《人鬼情未了》的歌曲優美動聽,幾乎人人都能哼出它的和諧旋律。這部愛情悲劇在放映的頭四個月就突破了兩億的票房,至今被人們認為是經典之作。
從故事情節的框架上看《幽靈》講述的只是一個普通的生死別離的愛情故事,但編導卻刻意創新、別出心栽,將故事的發展放置到一個獨特的邊緣地帶——陰陽界之間。因而這又成為一部鬼片、一部幻想片。男女主人公苦苦相愛,但終因陰陽陌路不能相見互吐衷情。影片正是借鬼魂幽靈產生了一系列的懸念和曲折離奇的情節,觀眾沉浸在虛幻與真實之中,時而歡樂,時而憂傷,時而為正義所鼓舞,最終被主人公生死不渝的愛情所感動。影片中又運用大量特技使男主人公可以穿牆越壁,忽隱忽現,無所不能,這無疑又令觀眾瞠目結舌。
本來,這應該說是一部愛情悲劇,但導演卻活躍氣氛,黑人明星烏比·哥德堡的演出出色絕倫,幽默詼諧,處處讓觀眾發出會心的笑聲,將喜劇成分巧妙地溶入悲劇之中,在嚴肅中透露出幾絲歡樂,既為觀眾所樂見,又對加深影片主題有深刻影響。而黛米·摩爾的忘情表演讓觀眾如醉如痴,深情感動,體現了一流明星的風采。
3、《泰坦尼克號》
推薦理由:放盪不羈的畫家傑克·湯森在一次撲克牌賭博中中獎,獲得了乘坐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旅行的機會。他在船上邂逅出身名門卻痛恨貴族生活的羅絲,兩人演繹了一段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
《泰坦尼克》在獲得巨大的成功,在獲得豐厚的票房收入和金球獎的四個獎項的同時,也托起了好萊塢的一顆新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影片上映後,英俊的迪卡普里奧傾倒無數少女和少婦,令她們心盪神馳,心跳加快。有人在描述「迪卡普里奧 現象」時說:「少女願意死在他的懷里,少婦願意把他摟到自己的懷里」。許多影迷把他看作90年代末的詹姆斯·迪安和馬龍·白蘭度。
該片是影史耗資最貴的巨片,製作費逾二億五仟美元,結合偉大的愛情與悲情災難。 在執導過《魔鬼終結者》和《異形》第二集的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精心企劃下,用盡極度的電影特效,甚至在墨西哥海岸的羅莎里斥資搭建了達十六公頃寬的片場,打造了一個龐大的泰坦尼克號的復制船,長230公尺,接照原來泰坦尼克號實際尺寸建照,船身並放在1700百萬加侖容量的大水槽里,如此斥資搭建,主要是凡是要求完美的詹姆斯·卡梅隆,為了能讓觀眾達到身歷其境的臨場感,不惜耗下鉅資,成為史上最昂貴的電影,讓耗資美金一億七千萬元的《水世界》也拱手讓位成為影上第二名最昂貴的電影。
4、《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推薦理由:亂世佳人這部根據瑪格麗特·米切爾的暢銷小說《飄》改編的影片,從籌拍到完成,歷時三年,耗資四百萬美元。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先後動用了十八位編劇,最後由西德尼·霍華德改編成電影劇本。塞爾茲尼克除了參與編寫劇本,並精心選擇了包括導演和演員在內的一批第一流電影藝術家參與攝制。僅女主角郝思嘉就有幾百名候選人,他最後選中費雯麗的經過被渲染成一個傳奇式的故事,成為美國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宣傳絕招之一。
亂世佳人在公映前,美國蓋洛普民意測驗所的 報告 說,有5560萬美國人在翹首等待這部影片。影片於1938年12月15日在亞特蘭大市上映時,市長下令全市政府機關和學校放假一天,有30萬人湧向舉行首映式的影院歡迎大衛·塞爾茲尼克和攝制組成員。在奧斯卡頒獎晚會上,亂世佳人也取得了壓倒性的空前勝利,共獲得八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彩色片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輯。
5、《理智與情感》
推薦理由:《理智與情感》是一部由世界名著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它沿襲了原小說的主題,對生活中理智與情感的矛盾作了探討。影片一經放映,立刻吸引了大批觀眾,雖然影片中講述的是18世紀男男女女的愛情故事,但對於當今社會,仍然具有莫大的警示作用。
影片採用了較獨特的敘事手法,就是在兩條平行的愛情主線發展過程中,穿插著倒敘或補敘的另兩條愛情副線。這樣,圍繞著幾個主人公形成一個交織滲透的愛情悲劇網路,每個人在各自己的愛情生活中都扮演了悲劇角色,在瑪麗安娜的愛情生活中,她被威洛比欺騙**,而布蘭登卻對她一往情深,同時,布蘭登自己也曾有個愛情悲劇;而在愛德華與埃莉諾的愛情中,先是芬妮阻礙他們,後來又跑出個私定終生的露西。結果造成影片主題理智與感情的激烈沖突,並且,理智戰勝了感情,又造成了一個愛情悲劇。這種結構最恰當地對情節進行了有機組合。
影片的音樂製作十分怡人耳目,清輕懷舊,柔緩抒情,體現出一種博大的古典美氣息。該片導演為華裔李安,影後艾瑪·普湯森編劇並主演,而當紅明星休·格蘭特一改以往喜劇戲路,變成憂郁英俊的古典王子。該劇陣容可謂龐大,為影片的成功建立功業。
6、《羅馬假日》
推薦理由:安妮公主帶著皇室的問候到羅馬訪問。淘氣的公主厭倦了上流社會的繁瑣禮節,偷偷溜了出去,邂逅了年輕的報社記者。一段時間的接觸,愛情悄悄在兩人的心中滋長。
此片播出後,奧黛麗·赫本所飾演的安妮公主風靡了整個歐洲。當時,好萊塢流行的是夢露那樣豐滿、艷麗的形象,而赫本的出現,使好萊塢掀起了另一陣熱潮,她在銀幕上創造了難以超越的清純、典雅、賢良的女性美感。幾乎所有男人都下決心要娶這樣的妻子,所有女人都在模仿赫本在片中的發型、服裝。
《羅馬假日》是文藝片的典範,片中毫無大製作大場面,但清純的公主和年輕的記者之間的愛情,感動了每個人,那種單純的愛時至今日仍被許多人留戀著。
7、《成為簡·奧斯汀》
推薦理由:簡·奧斯汀(安妮·海瑟薇飾)用她的文字、聰明與智慧照亮了整個世界。而且她的生活同樣充滿了激情與愛情。1796年,二十歲的簡遇到了湯姆·勒弗羅伊(Tom Lefroy,詹姆斯·麥卡沃伊飾)。他們的感情成為了現實生活中的傳奇,而愛情故事也成為她畢生最偉大的著作。
在當時的英國社會,為了愛情而結婚是一個愚蠢的游戲。金錢決定了整個等級分明世界的運轉。奧斯汀夫婦,在把他們最小的女兒嫁出去的時候,對這一點非常清楚。只是簡心意已決,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和桀驁不遜,再加上年輕人的傲慢與偏見,她決定要為愛而婚。
即使如此,父母還是希望為簡挑選一個富裕且有遠大前程的丈夫。瓦斯萊先生就是最理想的選擇,當地貴族、聲名顯赫而且非常富有的格瑞莎姆夫人(瑪吉·史密斯飾)的侄子。雖然他們千方百計要促成此事,但還是被簡直接了當地拒絕了。
後來,她遇到了年輕的愛爾蘭人湯姆·勒弗羅伊。他是一位律師實習生,和簡的哥哥亨利一起從倫敦來漢普郡遊玩。他長相英俊、聰明過人但也十分拮據。他對簡單純朴的鄉村生活毫無興趣。但是不久就發現了與自己心靈相通的簡·奧斯汀。兩個人彼此找到了無數共同的 興趣 愛好 。他們在小樹林里唇槍舌戰,他們在人群擁擠的舞會上翩翩起舞。她在玩板球上技高一籌,而他則送《湯姆·瓊斯》給她閱讀。兩個人陷入了愛河之中。
但是他們一直被人監視著。格瑞莎姆夫人對此冷眼相看,而瓦斯萊則一直心存希望。父母以及親戚的反對,讓兩人必須做出決定。湯姆提議私奔,導致的後果很顯然將會是災難性的。簡的家庭經濟狀況不好,而她也將面臨貧困和蒙羞。勒弗羅伊在愛爾蘭的家庭也指望他能夠出人頭地。如果他們選擇了逃跑,所有的一切都將毀於一旦:家人、朋友和財富。在他們這個充滿感性和沖動的年紀,他們真的會走上這一步嗎?
8、《花樣年華》
推薦理由:這是王家衛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影片。故事情節再簡單不過--講述兩個已婚男女的婚外戀,和美國的《廊橋遺夢》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後者是西方人的愛情觀,而《花樣年華》折射出的愛情理念,則是屬於「那年代白牆黑瓦淡淡的憂傷」的東方情懷。 看後會很沉重,也有太多想法。不少人觀看它只是因為那絢麗的旗袍。的確,那26套婉約幽雅的旗袍緊緊包裹出張曼玉玲瓏曼妙的曲線時,的確是一種美的享受。說白了這部電影很適合婚外戀者觀看,也許從中就能明白偷情後的結局並不完美。
有人說愛情是永恆的話題,不管什麼時候談起都保持著它最初豐韻的顏色。愛情,也是電影的永恆題材,無論是悲劇或是喜劇,永遠感動著所有的人,情人節,帶你的愛人再次感受這十部經典愛情帶給你的浪漫回憶吧。
9、《假如愛有天意》
推薦理由:這部電影的主題是緣分這兩個字,當年俊河和珠喜未了的愛戀終於在他們各自的兒子和女兒那裡生根發芽。多年後,物是人非,螢火蟲微弱的亮光,卻在一對父子,一對母女身上繼續煥發光芒。那條經歷了戰爭的項鏈終究回到了它應該去的地方。唯美的畫面,恰到好處的音樂也為這部電影增添了厚重的分量和純粹。插曲「你對於我,我對於你」貫穿於故事的始終,曾讓我一度痴迷,值得一聽。
所有的美好,都是相似的,願所有相愛的人都能彼此終老。在這個物慾橫流、對溫情不屑一顧的年代裡,我們更應該有顆柔軟的心。假如愛有天意,不可不信緣。
10、《怦然心動》
推薦理由:布萊斯(卡蘭•麥克奧利菲 Callan McAuliffe 飾)全家搬到小鎮,鄰家女孩朱麗(瑪德琳•卡羅爾 Madeline Carroll 飾)前來幫忙。她對他一見鍾情,心願是獲得他的吻。兩人是同班同學,她一直想方設法接近他,但是他避之不及。她喜歡爬在高高的梧桐樹上看風景。但因為施工,樹被要被砍掉,她誓死捍衛,希望他並肩作戰,但是他退縮了。她的 事跡 上了報紙,外公對她頗有好感,令他十分困惑。她憑借雞下蛋的項目獲得了科技展第一名,成了全場焦點,令他黯然失色。她把自家雞蛋送給他,他聽家人懷疑她家雞蛋不衛生,便偷偷把雞蛋丟掉。她得知真相,很傷心,兩人關系跌入冰點。她跟家人訴說,引發爭吵。原來父親一直攢錢照顧傻弟弟,所以生活拮據。她理解了父母,自己動手,還得到了他外公的鼎力相助。他向她道歉,但是並未解決問題。他開始關注她。雞蛋風波未平,家庭晚宴與午餐男孩評選又把兩人扯在了一起……
猜你感興趣:
1. 人生必看的愛情電影
2. 經典愛情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3. 人生必看的愛情電影
4. 愛情電影經典名言
5. 十部經典勵志愛情電影中的台詞,哪句能溫暖你?
⑶ 寫影評。電影是《放牛班的春天》或《假如愛有天意》800字左右
不可不信緣 ¬——《假如愛有天意》
當昏黃的陽光出現在人間,當春天出現昏黃的陽光時,我就想到了你。透過窗簾的縫隙,看到外面的黃昏,天空的顏色很淡,像水粉般的模糊。落光了葉子的樹,陳舊的房屋和寂靜的街道,使這個城市陷入在一片寂靜的混沌之中。
屋內的熒光屏上嘩啦嘩啦的閃動著正在播放的影片《假如愛有天意》,這是一部韓國影片,是韓國電影史上最唯美的經典愛情電影。我靠在沙發的邊沿,依偎在木格地板上,雖然現在已是寒冬,可我沒有一絲的寒冷。也許是因為室內溫馨的氣息吞沒了寒冬里的冰冷;也許是因為你的到來驅走了冬日裡的寒意。
我看著片子里緣來緣去,真是不可不信緣呀。從過去到現在,緣分巧妙地穿梭於兩代之間,配合動人的音樂,溫柔的畫面,讓我的心隨劇而動,隨情而傷。猶如電影中那兩段如水純凈,如月皎潔的感情的確太難得了,猶如古典才子佳人般的愛情故事,難遇難求。
當男女主人公坐在青色的石台上,相依相偎在一起時,耳邊聽著是那主題弦曲的音樂,我想起了你。有多少個夜晚,我在夢里依偎在你的懷里,一起看那滿天的星辰和那皓白的月亮。也許真的就片中所演,我們的相遇是緣,我們的愛是上天賜予。
《越愛越你》的主題曲響起,一對男女奔跑在沱沱的大雨中。在雨中,緣份醞釀了,愛情發芽了,花兒開放了,一切都清新迷人。此刻的雨也變得溫柔了,雨滴打落在他們的頭上、臉上和肩上,一直滑落到地面。雨中奔跑著的倩影在我的視線當中已開始漸漸的模糊,耳畔響起的主題曲將我的思緒帶入了夢幻,彷彿在這浪漫的雨日里,奔跑在雨中的不是他們而是我和你。
當看到男主人公為女主人公在鄉下的田間里捉瑩火蟲時,我彷彿感受到了這里就是你小時侯住的村莊,總能在月夜裡聽見有一隻單飛的雁兒,聲嘶力竭地叫喚著,那凄婉的聲音,現在可是痴心的一半對另一半的深情呼喚?
當陽光灑在海面上,我思念你。
當月光映在泉水中,我思念你。
山川河流可以使人與人互相阻隔,卻無法將心與心阻隔,無論你走到天 涯海角。我的心永遠陪伴著你。 是怎樣的緣份,指引我們相識?在生命的際遇里,牽連著你我的是絲絲真情搓成的紅線 。
我想你,我的相思就像纏樹的青藤一樣,回想我們在一起相聚的日子,我的心緒迷迷朦朦。思念中我一千次一萬次地問鴻雁問明月問春風,願鴻雁將我的眷戀捎給你;願明月將我的問候帶給你;願春風將我的關切送給你。仍舊受著期待的煎熬,心中仍在把你思念。無可奈何中,不禁淚落如雨!
我不知道我現在是在為誰而流淚,是片中動人的音樂、溫柔的畫面還是遠方思念著的你。
你使我第一次懂得了思戀的滋味,在一天每個小時,在一小時的每一分鍾,在一分鍾的每一秒,我都在想你。
時間沖不淡真情的酒,距離拉不開思念的手。我恨,為什麼我倆的靈魂不能同處在一個軀殼之中?
我已經不下百次夢見你,幾乎每個夜晚你的身影都會入我夢來。現在,我們天各一方,我比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地想念你。你可知道我在這里,獨坐月下,淚眼垂滴。
假如愛情可以解釋,環境可以改變;假如你我的相遇,可以重新安排;假如愛真有天意,我不可不信緣。我會在這里等待,等待幸福的到來。
一. 剪輯很美.
似乎每一個都是一幅美麗的畫, 從鄉村的田野, 到有彩虹的天空,從雨中路上奔跑,到劇院里靜坐,從白天的病房探病,到夜晚捉螢火蟲.....每一處景都如此唯美, 視覺效果很贊.
二.劇情很美.
從父母輩因為家裡反對,男的參軍失明,欺騙女的自己結婚,把心愛的女人讓給自己的兄弟.而失明的原因只是為了取回遺落在戰地女的給他的項鏈, 而他曾經為自己的兄弟寫了無數情書給這個女的. 而他們的子女卻因為緣份相遇相識,女孩也曾為自己好友寫情書給自己愛的男孩,但是最後她比自己的母親幸福,男孩選擇了她. 她帶男孩去看母親保留初戀日記的大河,給男孩講述媽媽的愛情.結果他們奇跡發現原來對方就是曾經錯過愛侶的後代.
最後男孩像他的父親一樣為女孩去捉螢火蟲.
三.台詞很美.
★當太陽照耀海面的時候,我就想到你。當春天出現昏暗的月光,我就想到你。
★看著窗外,要是看到樹枝在風中飄動,那就是說,你愛的人也在愛著你。張開你的耳朵,聆聽你的心聲,你就會聽到,你愛的人也愛著你。閉上眼睛,要是你在微笑著,那麼,你愛的人也愛著你……
★彩虹是通往天堂的橋,人死後便通過那座橋進入天堂。
四. 緣份很美.
最感動我的地方是男孩為了接近女孩, 故意留下雨傘在合作社,朝在樹下避雨的女孩跑去.女孩撒謊說要去圖書館,男孩脫下自己的外套說, 用我自製的"雨傘"送你吧. 那一路,他們一起微笑著奔跑. 後來女孩到了合作社發現了事實, 很開心.天還在下雨,她也故意留下自己的雨傘,抱著男孩的雨傘去見男孩, 她沒有遮雨, 而是開心地擁抱雨,在雨中奔跑. 她的愛終於也是愛她的人.
如果愛真的有天意, 不知道我的愛什麼時候來,是否也這樣有幸福的結局呢?呵呵想起光良的歌, 我們要相信幸福和快樂是結局.
(P.S:音樂很好聽,這里好像不能貼音樂,裡面有個叫<螢火蟲>的真的很好聽哦~)
⑷ 世界10大經典愛情片是什麼
TOp 1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n Wind 美國 1939
詩史般的愛情,經典中的經典
在線觀看: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023927.html
TOp 2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 美國 1942
亨弗萊'鮑嘉和英格麗·褒曼的個人魅力
在線觀看: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060034.html
TOp 3
[新橋戀人]Les Amants Du pont-Neuf 美國 1991
兩個流浪漢之間自由、絢爛的愛情
在線觀看: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977841.html
TOp 4
[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 美國 1953
赫本與派克。浪漫而憂傷的節奏與故事
在線觀看: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206858.html
TOp 5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I Un homme et une femme 法國 1966
法國式的愛情,有一種風格化的迷幻和冷酷,純真而迷人
TOp 6
[愛情故事]Love Story 美國 1970
游離於70年代之外的一種真情
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cc00XMjUzMDE5OTI=.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cc00XMjUzMDE3Njg=.html
TOp 7
[情書〕 Love Letter 日本 1995
純真,是每個人最值得珍藏的記憶
在線觀看: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787597.html
TOp 8
[人鬼情未了]Ghost 美國 1990
人與幽靈的真愛,動人
在線觀看: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926940.html
TOp 9
[泰坦尼克號]Titanic 美國 1997
一份讓少男少女撕心裂肺的愛情
在線觀看: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728533.html
TOp 10
[紅高梁]Red Sorghum 中國 1987
讓我們體會到一種失去的狂野與壯烈
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2OTAyNDQ=.html
⑸ 求一篇文章,找一部歐美動畫經典大片,從中分析經典情節模式,不少於1500字。要原創的。。
一、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的形成和發展完善之路
「好萊塢」有幾種界定方式:最寬泛的是指美國電影業,包括不同城市、不同規模的電影製作和發行公司;狹義的「好萊塢」是指「七大金鋼」公司(俗稱「主流片廠」,包括時代華納、迪斯尼、福克斯、派拉蒙、環球,哥倫比亞、米高梅);地理概念的「好萊塢」是指大洛杉磯市當中的一個鎮,山坡上有個巨大的「好萊塢」(Hollywoodland)字樣,但只有派拉蒙一家主流片商坐落該市。
以時間坐標來看,「好萊塢」大約從1904年起,敘事形式(劇情片)成為電影產業中最突出和最重要的形式。這時,好萊塢開始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強勢力量。1908——1927年是經典好萊塢電影的發展階段。1910年左右,許多電影公司開始遷往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一個小鎮,好萊塢成為電影公司的主要聚集地。到1920年的10年間,許多小公司逐漸合並成為一些大公司。在這種大眾化生產體系的製片廠里,美國電影開始形成了完全傾向敘事形式的電影製作。愛迪生公司的一位導演埃德溫.鮑特是第一個運用敘事連貫性與發展的原則來拍片的導演(相對於早期的雜耍式小喜劇的影片,是一種前古典的敘事電影)。鮑特的影片《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1903),片中我們看到一對母子被消防員救了兩次,一次從屋裡拍攝,一次從屋外拍攝。雖然該片運用了一些重要的經典敘事因素(如一個消防員預感火災將發生,一連串拉著警報的消防車開到現場的鏡頭),但鮑特在當時還沒有認識到應當如何運用兩個鏡頭的交錯剪輯,來傳達給觀眾一個完整的故事與劇情。
鮑特的另一部電影《火車大劫案》(1903)則可以稱為經典好萊塢電影的原型。劇情發展已經具有清楚的時間、空間和邏輯上的線索,從劫匪開始搶劫到最後被殲,觀眾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步步的發展。
好萊塢導演格里菲斯的影片《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和《黨同伐異》(1916),其敘事語言的開創性具有讓電影可以和音樂、戲劇、小說等門類一同站在藝術品的行列里的劃時代的意義。這兩部影片已把一個場景分成幾個鏡頭,交叉運用遠景和大特寫,並且他賦予了這些手法強烈的動機或理由。在情節處理上已不僅是簡單交代救援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救援行動,而是發揚光大為經典的「最後一分鍾營救」。格里菲斯把剪輯句法的基本要素變成精確有力的語言,被電影學者叫做「經典剪輯」。經典剪輯用剪輯來增強戲劇效果,而不是只達到一些純粹表面的目的。並且把動作分為一系列鏡頭,仔細選擇和安排遠景、中景、近景鏡頭,並不斷改變觀眾視點,是主觀的連續性,即包含在連起來鏡頭中的聯想。用一個比喻來說,汽車在早期已經具備前後四隻輪子,一隻方向盤,駕駛倉等一直到今天汽車基本不可或缺的要素。格里菲斯的電影對於電影敘事,尤其是經典好萊塢電影的敘事就是那四隻輪子和一隻方向盤。
到了無聲電影的尾聲,也就是20年代末期,經典好萊塢電影已經發展出相當復雜的格式,聲音和色彩等電影新技術的出現也對經典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產生了顯著的影響。30—40年代經典敘事的好萊塢電影達到高峰,並很快風靡全球。60—70年代在經歷了漫長的低谷時期之後,好萊塢電影工業完成了向新好萊塢轉化的過程,又迎來一派繁榮。出現了一批被稱為「電影業的小夥子」的年輕導演,他們對經典好萊塢敘事傳統充滿了敬仰之情,他們遵循經典電影類型片樣式,但又加入了許多個性化風格。高科技的運用也更加豐富了好萊塢電影的敘事手段。弗朗西斯科.科波拉《教父》(1972);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1977);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大白鯊》(1975);馬丁.斯科西斯《計程車司機》(1976)等等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馬丁.斯科西斯,他是典型的從小看好萊塢電影長大的一代人,深受好萊塢電影文化熏陶,同時又是在好萊塢統治下的美國電影界生存,他可以嫻熟的把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手段運用到自己的作品裡,講出一個又一個經典的好萊塢的電影「好故事」,同時他把理念和思考蘊含於故事之中。首先有一個讓觀眾滿意的故事,然後觀眾再考慮去接受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即由感性到理性,講故事一直是他傳達感情和思想和有力武器。斯科西斯的影片中還運用了許多大膽的新技法,大量的跳接,突如其來的定格,和許多大膽的特技,這是傳統好萊塢沒有的。但這些技法以觀眾認知為基礎,具有巴贊所說的「邏輯性」,所以仍然保持了觀眾的幻覺。與歐洲許多導演不同,他的電影仍是觀眾視點,他在觀眾視點和導演視點中間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他們否認那些「隱而不見」的敘事和「消極」的看片的經典原則,他們極力張揚個性化的藝術創作,也許斯科西斯們的探索正是當代電影發展方向和經典好萊塢電影的未來走向。
美國著名電影史研究專家羅伯特.艾倫和道格拉斯.戈梅里合著的《電影史:理論與實踐》指出:「自本世紀以來在西方佔主導地位的電影風格被稱為經典好萊塢敘事風格。這個術語意指電影元素的一種特定組構範式,它的整體功能就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講述一個特定類型的故事。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包括一條連續的因果鏈,動因是某個角色的慾望或需求。通常的解決方式就是滿足那些特定的慾望或需求……經典好萊塢風格的歷史重要性在於到20年代後期,好萊塢風格作為敘事影片創作的獨家風格已為世間大多數人所接受。其他風格則被好萊塢風格的陰影所遮沒,並且要在好萊塢風格所建立的標准面前受到評判。對於電影史學家來說,好萊塢風格提供了一種在歷史上可以界定的標准,一種美學參照系。其他風格將被聯系於這種參照系加以評估,參照系內的影片和影片創作者亦會因之而確定各自的位置。
顯然,經典好萊塢電影的「整體功能就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講述一個特定類型的故事。」而這種「特定的方式」就是三四十年代風靡一時的戲劇化風格,並進而形成了好萊塢全盛時期所特有的類型電影,使得好萊塢影片可以歸納為一個個「特定類型」。因而經典好萊塢電影曾經也被稱為「戲劇式電影」。
二、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結構策略
西方戲劇在舞台上講故事已經有幾千年歷史,早在古希臘戲劇就已經開始形成完整的5幕式戲劇結構(序場Prelude、開場Introction、發展Development、解決Resolution、尾聲Epilogue)。經典好萊塢影片很「霸道」的把借用這一結構樣式講故事的電影結構方法歸入自己名下。當然戲劇按照沖突律結構劇本,雖也適用於電影劇作結構,但「電影在應用這一定律時必須注意一些重要的特殊條件。」(美國電影和戲劇理論家勞遜語)
在經典好萊塢敘事結構中還有一種以序曲、主題、第一主題變奏、第二主題變奏、主題再現、尾聲這一交響樂為藍本形成的「電影交響樂結構」方式,本文不做展開了。
1、序曲和尾聲。古希臘戲劇多在廣場集市上演,人來人往環境嘈雜,序曲的功能是等待觀眾,幫助觀眾情緒沉靜下來。序曲往往既沒故事也沒人物,只有音樂。尾聲的功能是讓觀眾平靜的回到現實。六十—八十年代好萊塢電影傾銷年代,電影放映前廣告已放映一會了,所以電影往往從第一個畫面就開始進入故事。中國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第一個畫面鞏俐就開始講話了,就是一個例子。尾聲則由於故事已結束,就是讓觀眾等燈亮起來的作用,也被很多劇作者和導演所舍棄。早期經典好萊塢電影都是嚴格按5幕式進行結構的,八十年代以後的敘事結構變成了沒有序曲和尾聲,只有開場、發展、解決的三幕式成為主流。這一演變不是美學因素造成的,而是環境造成的。
2、「起、承、轉、合」。中國古典派在文章結構的講究上有「起、承、轉、合」的概念。這個結構故事的總結和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結構開場、發展、高潮、解決有著神似的相象。
開場(Introction),在這一部分中編導的主要目的在於「破題」,即介紹劇中明星人物並介紹他的對手,設置一個矛盾或危機。開場要求「開門見山」,是在富於動作性的沖突中展開的。任何敘事藝術都以寫人為中心,這個「沖突」往往體現為性格的沖突。開場部分應當以交待清楚重要人物之間的性格差異為要務,並且還要點明敘事的重心和基本情景。典型的方式是在開場時,盡量以連續發生的情節動作來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的好奇心。這種情形,可用「讓觀眾陷在劇情中不能自拔」來形容。觀眾會在已呈現的事件當中推測可能的原因。
經典好萊塢影片《魂斷藍橋》的開場為例,便是在富於動作性的沖突中展開的。男主人公羅依和女主人公瑪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亂糟糟的空襲警報中相見了,這是大情景。羅依是馬上要上前線的軍人,瑪拉是一家紀律嚴厲的芭蕾舞團的演員,這是小情景。這些基本情景都不允許他們相愛。羅依是個浪漫貴族出身的軍人,瑪拉是一個平民之家務實的姑娘。羅依取走瑪拉小護身符,沒出席上司的宴會,卻跑去觀看瑪拉演出,並把她私約出來,兩人在「燭光俱樂部」約會。一個主動一個被動,還有英國傳統社會傳統等級觀念的重壓。這個開場部分就讓性格沖突接火交鋒,為未來沖突建立依據,也為悲劇性結局奠定了合理、可信的基礎。
發展(Development),也叫「糾葛」,著重展示矛盾糾葛如何加強劇中英雄的困難與危機。不僅要展示劇中正反主人公的能量和目的,還要著重刻畫劇中人物所面對險惡的環境。影片《魂斷藍橋》發展部分有五段戲,孤立起來看,各成段落。認真分析,上一段是下一段開始,下一段又是上一段的必然繼續。另一種說法是前一個是下一個的准備,下一個是前一個的高潮。《魂》片作者正是按照「沖突律」的法則,經過仔細設計和安排,錯落有致地把各個部分組織起來,以達到矛盾深化的目的。由於矛盾的不斷深化,便也造成了戲劇藝術必需具備的那種緊張感。這種「緊張」必須逐漸加強,不能讓它鬆弛下來。困難點要越來越難才好看。姐姐反對完,媽媽反對,爸爸再反對,這是瓊瑤劇常見的敗筆,同一性質的反對張力一樣,這就不是層層遞進的緊張了。阿契爾在《劇作法》一書中說:「戲劇的秘密的最大部分在於一個詞「緊張」。而劇作家技巧的主要內容就是在於產生、維持、懸置、加劇和解除緊張。」
經典的發展結構為了不斷加強這種緊張感,往往要遵循一條原則,即按照情節發展的邏輯,順序地把來龍去脈交待清楚,是劇情能夠以步步相逼的發展威勢,奔赴高潮。它必須按照因果關系,把段和段、場和場,循序漸進地、承上啟下地、合情合理地連接起來。
大部分的情節發展模式是:因果關系通過不同方式改變角色的境遇。最普通的一種就是——所知信息的變化。經常,角色在劇情發展過程中獲得了某些信息,其中有一些在劇情轉折時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還有目標引導的模式,及它派生出的找尋模式和調查模式等。時間與空間也提供情節發展的不同模式。
經典發展模式強調戲劇的整體性,表面上合理的動機,各個組成部分的連貫性。每一個鏡頭都不露痕跡的過渡到下一個鏡頭,力求使動作順利地開展,造成一種不可避免的感覺。為了增加沖突的緊迫感,有時會加上某種最後期限,從而強化感情。尤其是在早期經典好萊塢電影中,經典發展模式往往有兩條情節線索,與主要的動作線索同時展開一個羅曼蒂克的愛情故事。在愛情故事中,一對次要戀人與一對主要戀人同時出現。
高潮(Highest Point),電影敘事中的高潮是指戲劇性進展(在情緒、劇情、力度方面)最高點。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高潮並非必然是一場激烈的戲,只需要情緒激烈就行了。在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那場經典的淋浴兇殺戲中(第一幕最後),兇殘、血腥的表現遠比最後在地窖中發現母親屍體要多。高潮也更不一定是一種戲劇性突變。相反,高潮完全可以是一次意料之中的、期待著的對抗。例如經典類型片中的西部片和偵探片中,表現為主人公和對手公開發生接觸對抗。一方勝利、一方失敗。
經典好萊塢敘事結構中的高潮往往是結構的頂點,是沖突從量變到達質變的時刻。在《魂斷藍橋》中,如果說發展部分還只是矛盾經歷著量變的過程,那麼,當一直作為伏線處理的「等級差距」這一新的矛盾突現出來時,促使原有的矛盾產生質變,形成了全劇的高潮:瑪拉作出了最後的抉擇,她奔向羅依母親的房間,向羅依母親剖白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在高潮這一時刻里,人物往往將其精神本質最鮮明地表露出來。高潮時刻的瑪拉個性鮮明奪目:她是一個受正統觀念深深束縛,一個肉體雖遭污辱而心靈至純至美的女性。在高潮這一時刻里,體現在整個沖突中的兩種力量,誰勝誰負也已被確定:在純潔愛情和傳統觀念較量中,瑪拉終於失敗了。
西方的畫作總有焦點最中心的地方。西方的畫作很自然的就能把欣賞者的目光引到視覺焦點上,這是其技巧的必然。與之相對應的,往往一部兩小時片長的經典好萊塢敘事影片在其時間的正中點:一個小時的時候,會有一個重要的轉折,那就是「次高潮」(1st culmination)。
解決(resolution),高潮之後的部分,是矛盾沖突的結局。原則上,任何敘事都會走向結局,結局往往意味著故事中所展示的矛盾沖突,獲得了解決(至少作出了解答)。大多數經典好萊塢敘事影片都會呈現一個封閉性的結尾,不留下任何未解決的問題,尋找一個最後的結果來完成因果鏈。觀眾通常會知道每個角色的命運,每個秘密的答案和沖突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這些特徵都並非敘事形式所必需。按照經典的傳統,在喜劇中是婚禮或舞會,在悲劇中是死亡,在一般戲中是團圓或恢復正常生活——結束。最後一個鏡頭出於它的特殊地位,往往是某種哲學概括,總結前面這些素材的意義。
3、好萊塢最新寫作觀念——搭橋式
美國學者托馬斯.沙茲在《舊好萊塢/新好萊塢:儀式、藝術與工業》一書中指出:「好萊塢製片廠實際上逐漸把影片生產的每一個階段都標准化了,從敘事的構思到最後影片投放市場。」好萊塢這種標准化的製作是與好萊塢觀眾密切聯系協調的結果,是一種對觀眾集體價值和信仰的應答手段。市場的成功必然鼓勵重復,而任何敘事模式,甚至在電影敘事一般語法中的一個孤立技巧的演變,也都是製片人和觀眾之間持續進行交換的結果。觀眾的反應最終決定了一個故事的敘述範式或技巧是否需要重復或者進行更改,並最終在電影生產系統內加以成規化。
我們來簡略的瀏覽一下經典好萊塢電影生產要經過的幾十道工序:首先由製片人提出拍片意圖,交編劇部門編造故事,確定情節,再到「噱頭部」增添笑料,補充滑稽場面,次要情節,然後便到專門設計對話的部門寫出對話。劇本定稿後,交由總導演分配給負責各個場面的分導演,安排協調調度……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部經典好萊塢敘事劇作的創作並完成,並不像一幅畫作或小說往往由一個人獨自構思創作而成,而是一個集體進行的項目。比如小說的結構並不重要,小說家信筆寫來的多,讀者對小說閱讀是亂翻也能看懂的。而電影,尤其是經典好萊塢電影是線性敘事的,故事結構必須很嚴密,要嚴絲合縫才行。
好萊塢不同工序的編劇們是靠什麼來結構出敘事的框架的呢?看了對下面一張圖的解讀,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答案:好萊塢的編劇們更象一群蓋大橋的建築工程師。他們新開發的劇作法叫「搭橋式」。
故事進入點 次高潮 高潮
Ⅰ Ⅱ Ⅲ
序幕 開場(破題) 發展(糾葛) 解決 尾聲
第一個橋墩 第二個橋墩
(動機) (目標)
我們知道蓋一座橋並不是從河的一邊壘到另一邊,而是先壘起中間承重的橋墩,再搭兩邊橋板。好萊塢的「工程師」們結構劇本也同樣不是由頭寫到尾的,而是先找到圖中所示的「動機」和「目標」二個橋墩。從這里開始建立全劇的敘事結構。第一個橋墩是故事的進入點,「工程師」們苦思冥想的是找到怎樣一個「意外」造成故事進入。在第一個橋墩首先他們要解決的是主人公的動機問題。經典好萊塢影片的敘事中,主要由心理因素引發的劇情因果鏈幾乎是所有敘事事件的動機。第二個橋墩在全劇的高潮,這里是主人公的目標所在。只有這兩個部分扎扎實實的想明白,看透了,結結實實壘起來,才可以由此而開始鋪展橋面。這就是「搭橋法」的核心之所在。這個方法雖然匠氣,但對於結構一部經典敘事的好萊塢影片又是很實用的辦法。
以前一本影片的膠片長度是10分鍾,一部120分鍾的好萊塢電影就是12大本膠片,一部影片也就是由12個事件來組成,這就是機械性的習慣,也是暗藏在觀眾心中的習慣,即10分鍾一過就期待下一個事件。建橋的工程師挑選建橋的材料要權衡長短尺寸和重量。好萊塢的「工程師」們則以時間為單位裁剪素材,長於10分鍾完成的事件,15分鍾減掉5分鍾就好了,不足的補齊就OK了。時代的進步,現在電影觀眾的欣賞節奏加快,要求6-8分鍾要完成一個小事件,這樣一部120分鍾的影片要求有16個左右小事件組成。
「工程師」們修改潤色劇本總是從小的事件的裁剪入手的,然後再去分析大的結構,以是否勻稱為好的標准。這是好萊塢劇作「工程師」們把握節奏最簡單而有效的辦法。
三、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技巧策略
1、 蒙太奇技巧:美國電影導演格里菲斯在《一個國家的誕生》等影片中創造性的在場面之內進行大量的切換,直接把戲劇性空間解構,然後重新組合以適應觀眾的思維和情感參與,並由此發展出後來成為經典好萊塢敘事的一種拍攝和剪輯語法:用主鏡頭或交待鏡頭建立一個故事的發生地點,然後,當動作發展時,切至人或物的中景,在戲劇性高潮時用特寫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很顯然,這種敘事蒙太奇是建立在觀眾對事物理解的心理邏輯之上的。因此容易被觀眾所理解和接受,或者說,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電影的敘事而對其中蒙太奇敘事技巧卻習焉不察。這種把自身隱藏起來的正是一種所謂「透明」的敘述。這種敘述方式造成了觀眾的幻覺,使他們相信好萊塢的那些傳奇。
2、 觀點選擇:經典好萊塢觀點包括主觀(subjective)、客觀(objective)、絕對客觀(absolute objective)、全知觀點(omniscient)、作者觀點(author』s)、多重觀點(multiple)、復合觀點(combination)。
經典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眾多技法中最明顯的傾向是採用「客觀化」,意即呈現一個基本的客觀故事,在此基礎上穿插人物的「知覺主觀」和「心理主觀」視點。因此,經典好萊塢敘事電影通常都用非限制型的敘述手法。即使觀眾只注意一個人物,我們也可以通過劇情獲取劇中人所不了解或沒聽到的信息(《西北偏北》、《公路勇士》是這種傾向的好例證)。這種手法只有在某些主要依仗神秘的類型所片(如偵探片)中才廢棄不用。
經典好萊塢敘事並非一味鼓勵觀眾對影片中主人公的絕對認同,實質上「電影最終的威力,尤其是經典好萊塢傳統的威力在於主觀認同與客觀超脫之間,參與動作與觀察動作之間的張力。」經典好萊塢電影在煞費苦心地讓觀眾積極實現主觀認同而參與情節之中的同時,又通過精心的安排讓觀眾置身於這些中心人物之外,讓觀眾處於一定的審美距離而觀看劇中人的表演。這一點突出表現在攝影機的正/反拍(被攝對象)鏡頭敘述模式和全知的敘述模式交互運用。一方面,在正/反拍鏡頭中,影片讓劇中人直接為觀眾組織戲劇性空間,只有劇中人在看的時候,觀眾才在視覺上看到劇中所看到的物理空間,從而直接鼓勵觀眾和劇中人物產生強烈認同,觀眾在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成為劇情動作的參與者。另一方面,當攝影機採取全知的敘述模式時,觀眾對劇情的了解就遠遠大於劇中人對劇情的了解,觀眾就實際上進入到一個和導演無意的共謀:即觀眾和導演都在劇中人「上面」,猶如上帝一樣俯視劇中人物困境。這時觀眾對劇中人物的認同轉移到對導演的認同,觀眾從劇情的參與者轉移為旁觀者。
3、 角色結構譜:經典好萊塢影片的角色往往有如下幾種:正面人物(protagonist)、反面人物(antagonist)、配角(supporting)、主動角色(active)、被動角色(passive)、刻板角色(cliche)、單線人物(one-string)、圓形人物(round)、扁平人物(flat)。
俄國學者費拉基米爾.普羅普在他的《俄羅斯民間故事研究》中認為故事中的眾多身份,面目各異的人物卻不外乎七種角色,普羅普將其稱為七種「行動范疇」。分別是:①壞人②施惠者③幫手④公主,或要找的人和物⑤派遣者或出發者⑥英雄或受害者⑦假英雄。
應該說不論是敘事電影還是民間故事,類型化的人物是它們共同的敘事基礎。經典好萊塢電影往往追求人物形象的類型化。所謂類型人物,正如英國文藝理論家福斯特所說,就是具有單一性格結構的人物,也就是說可以用一個專有名詞或集合名詞便能夠概括的人物。福斯特認為,文藝作品中類型人物的最大好處就在於,讀者或觀眾可以輕易地分辨他們並記住他們,這種類型人物善惡分明,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的界限十分清楚。當然這種類型人物最大的弱點在於, 人物性格未免太露太淺,缺乏足夠豐富的性格內涵。好萊塢生產的大量西部片,主人公幾乎都具有善惡分明的類型化傾向,無論是英雄牛仔與印地安人、警長與匪徒幾乎全部都可以用類型化來劃分。
4、 對白技巧:經典好萊塢電影對白有如下幾種功能:帶動故事情節;表現角色內心;介紹源由、背景、過往;定下調性。
講幾點編劇們寫對白時小心的地方。不要出口成章,小心佳句,單看很好,放角色口中則不好。激動時不可說明白話。要人說人話,不要太完整。「一個破碎的我怎麼去拯救一個破碎的你,,,,」這就是一句日常口頭不會說的話,寫成對白是敗筆。舞台上長篇大論的對白用的多,放到電影里要小心。《蘇菲的抉擇》和《德克薩斯州的巴黎》兩片中都有長達十幾分鍾的精彩的長篇對白,它要求首先演員要棒,其次故事要堆疊到那個情緒和意境才可以。對白還可以用來轉場,也能構成溝通。對白勿與視覺重復,但可與視覺相輔。好萊塢編劇們最老套的對白的信念:最後一句話最有力。
5、節奏的控制:文章的作者控制文章節奏的手段是段落。電影控制節奏的辦法很類似,一段電影是用開場和收場的視覺的標點符號——鏡頭來分段。空鏡、搖鏡、淡出淡入等都可以起段落逗號和句號的作用。經典好萊塢電影的轉場有時間轉場、空間轉場、情感轉場、空鏡轉場、餘音戲轉場等轉場手段。
6、 好萊塢劇本寫作程序:一般是這樣的順序構想(idea)、本事(synopsis)、角色研究(character sketch)、故事大綱(treatment)、分場大綱(scene-by-scene outline)、劇本(script)。
⑹ 你認為印象最深刻的愛情電影都有哪些為什麼呢
你認為印象最深刻的愛情電影都有哪些?
《歸來》看了很多國外的、國內的愛情電影,沒有一部像《歸來》給我的沖擊大,沒有一部電影愛的如此深沉、濃郁和綿密。
感覺剛開始的時候顛覆性最大的應該就是唐僧了,每次出場都是一出鬧劇,連觀音菩薩都恨不得把他掐死,但畢竟還是好人,煩人的老好人,當師徒四人最終踏上茫茫取經路時,就讓人覺得,悲壯無比。
⑺ 《美麗心靈》 從專業電影角度鑒賞。比如主題分析,視聽語言分析(蒙太奇,長鏡頭,畫面組接,鏡頭剪切等)
樓上的復制!!
⑻ 將45部電影中的愛情片段剪輯到一起,都有哪些電影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戀空、我腦中的橡皮擦、失戀33日、戀戀筆記本、北京遇上西雅圖、志明與春嬌、屬於你的我的初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一公升的眼淚、只有你、假如愛有天意and so on
⑼ 《畢業生》這部電影幾個經典鏡頭分析
《畢業生》影片分析 一、故事與主題 故事簡介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本恩對前途十分茫然在他的家裡的一次派對上遇上了風流的魯濱遜太太。雖然魯濱遜太太不再年輕但她卻一再勾引本恩致使本恩內心慌亂搖擺不定最終二人在一家酒店裡發生了關系。沒過多久魯濱遜太太的女兒伊萊恩從伯克利回來魯濱遜先生以及本恩的父母都希望本恩能與伊萊恩約會見面。魯濱遜太太卻一再讓本恩保證不會和自己的女兒約會。但本恩迫於父母的壓力還是來到魯濱遜太太家裡邀請伊萊恩。本恩被她的純真青春深深吸引並向她吐露了愛意。然而在一次本恩去接伊萊恩出去吃飯的時候遭到了魯濱遜太太的反對和威脅。最終伊萊恩知道了內情。伊萊恩非常傷心回到伯克利。幾番波折後伊萊恩迫於父母的壓力倉促同意了另一個人的求婚。本恩知道後奮不顧身地沖向伊萊恩結婚的教堂他要力挽狂瀾奪回自己的愛人。 故事主題表意上是通過一個剛剛從大學畢業進入社會的年輕畢業生本恩在這個人生過渡期的一段成長經歷來表現本恩這個青年人在成長時期心中的迷惘、茫然以及對情慾的好奇和對愛情的嚮往。深層上是充分展現了二戰後五六十年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也就是被稱為「垮掉的一代」對傳統道德價值觀的叛逆、對社會制度的不滿、對前途的迷茫與焦灼、對成人世界的隔膜和不認同以及這種掙扎的盲目與徒勞。展現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社會正值傳統家庭、道德准則、價值觀處於分裂、崩潰、調整的動盪時期。將美國當時時代的新變化和新一代人的敏感體驗融為一體投射到影片中來。 同時影片主要以成長和叛逆為敘事母題大膽體現了對性禁忌和傳統道德觀的突破。 從《畢業生》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敢於突破敢於挑戰的形象。也可以感悟到人生遇到迷茫與紊亂是正常的即使一開始選擇錯誤走錯了道路只要我們拿出勇氣足夠堅定的堅持自己內心正確的想法及時改正也為時不晚。正好印證了那句老話「浪子回頭金不換。」 二、結構與段落 總的說來《畢業生》這部影片是單線型結構。主要圍繞本恩這個剛剛從大學畢業的男孩展開進行敘事的。本恩作為影片的中心人物按照他的生活時間為敘述脈絡、影片的時間延伸順序展現了本恩從畢業回家以後的種種事情。 但從影片故事結構又可以分為兩個主要段落。第一部分是本恩與魯濱遜太太的情感糾葛。第二部分則是本恩與伊萊恩之間的愛情故事。 總體說來這部劇依然屬於「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劇作結構。在劇作安排上並沒有十分新穎和出彩的地方。但整體結構的完整性和嚴謹性還是值得借鑒的。 三、場面與場景 本片的場景多在室內。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主要在賓館、本恩家、以及魯濱遜太太家。以內景為主輔之以外景。 本恩的房間以白色調為主體現了主人公受父母傳統教育深刻影響的影響為人較為嚴謹、靦腆、乖乖孩的形象。而魯濱遜太太的家顯得燈光較暗沒有明亮的光源體現了魯濱遜太太成熟具有挑逗的性感形象。而且也為他們倆發展曖昧關系提供了環境。而賓館的狹小、昏暗則體現了他們倆之間曖昧的、禁忌的關系。而在表現本恩和伊萊恩的發展時導演多用外景和明亮的背景體現了2個青年人陽光、活力。也體現了他們兩之間愛情的美好相比本恩與魯濱遜太太的關系來說顯得光明和正常符合道德准則。本片的場景為該片的敘事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也體現了各個人物的性格。做的恰到好處有渲染和鋪墊的效果。
四、人物的出場 影片一開始導演就以一個長鏡頭交待給觀眾一個滿臉茫然的主人公本大學畢業坐飛機回洛杉磯在機艙里他一臉的迷茫神態回到家裡仍萎靡不振在社交場合面對眾人的溢美之辭更感到虛妄於是逃回卧室。這便是本畢業後走向生活時的失落心態。 而另一個主演魯濱遜太太的出場從本恩逃離派對躲在自己房間開始。在本恩眼神迷茫的看著自己房間里的魚缸時魯濱遜太太突然破門而入不請自來而且神情泰然自若一切顯得自然悠閑並主動與本恩交談連坐姿都頗具幾分挑逗。為觀眾理解魯濱遜太太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也為後來他們倆之間發生關系做鋪墊。 伊萊恩的出場則充分展現了她的端莊典雅和青春、純潔。伊萊恩在本恩到她家姐她出去約會時由父親帶到本恩面前。一副靦腆、純真、美好的模樣衣著得體秀發飄飄與魯濱遜太太成熟性感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也為後來本恩發現伊萊恩的美好愛上伊萊恩做了鋪墊。 五、剪輯與節奏 該片剪輯流暢節奏跌宕起伏有起有落。其中展現本恩受到魯濱遜太太的誘惑熱欲難耐而又極端苦悶時候的那段剪輯手法頗受好評是本片的亮點。那段採用現代的幻覺、想想、錯覺和現實的交錯以及及時空跳接的手段極其生動地揭示了主人公內心的慾望、悔恨、茫然等錯綜復雜的心理。從而揭示出一個初入世事的純潔青年矛盾惶悚的內心世界為後來她的自救行為埋下伏筆。各種景別的合理變換、特寫的切入以及運動鏡頭的表現、還有空鏡頭的切入造成了一種虛實結合的效果體現了主人公內心茫然、不知所措但又慾望涌動的心理。 本片節奏總的來說是不緊不慢的。但是在某些重點情節時影片節奏隨著故事的發展變化著。比如本恩去尋找伊萊恩結婚的地點阻止她結婚時那段不斷加緊的節奏將故事推向了高潮。 技術方面這部電影的剪輯手法在當時頗為前衛。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表現本傑明與羅賓森太太偷情生活的這一段。場景在家中、游泳池和旅館三個空間中轉換將他 的不同行為巧妙的聯系在一起。比如本傑明原本在水中他向氣墊上一撲緊接著鏡頭就剪輯成他撲到了羅賓森太太身上。這樣的剪輯非常的自然流暢表現出本 傑明沉湎於「水」與「性」的世界中為我們展現出他空虛的精神世界。 六、特殊氣氛的營造 本恩第一次和魯濱遜太太到賓館開房。兩人在賓館房間里本恩十分焦慮不安緊張而魯濱遜太太十分鎮定十分坦然兩人完全不同的心情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氣氛。導演運用演員的動作、表情、以及場景的布置、現場燈光的明暗變化來體現。 本恩被迫在游泳池裡潛水那段。 七、細節的處理 細節伊萊恩的婚禮已經宣告成功本恩依然沖下台階用教堂里的十字架做武器擋開婚禮上的人們。人們害怕褻瀆這一神聖的器物而不敢靠近。最後他用十字架把參加婚禮的人鎖在了教堂並和伊萊恩一起逃跑。 這個場面是對那個麻木的成人所統治的社會里已經形成的傳統法律、道德、宗教觀念的正面挑戰。 細節畫面胯下借位拍本恩 八、光影和造型 賓館里燈光的亮暗交錯。 胯下借位的造型前景是羅賓森太太穿著絲襪的大腿後景是目不轉睛盯著她的本傑明很顯然這預示著本傑明要陷入她的情色陷阱了。鏡頭造型本身就體現了一種曖昧和挑逗。這個鏡頭也成為了電影的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