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我看老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我看老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0-17 23:27:26

⑴ 問個二十年的老電影。。。。是我看的第一部電影。記得不太清楚,就記得一個媽媽從樓梯上滾下來。放的歌是

《媽媽,再愛我一次》劇情介紹
描寫精神病醫生林志強留學歸國,正要展開精神病院的業務,偶然發現院中一名病人,竟是他失蹤18年的母親秋霞!原來當年其母秋霞與父國榮相戀,但遭林母以秋霞身家不清白為由拆散鴛鴦,另外為國榮娶妻。已經懷孕的秋霞乃到鄉下投靠姨母,並在生下志強後獨力撫養,母子二人感情極佳。數年後,國榮之妻娟娟經證實不能生育,林家父母為了延續香火,用盡辦法要志強離開母親回到林家認祖歸宗。秋霞幾經內心掙扎,終於答應。但年幼的志強因思念母親而無法過平靜生活,經常偷偷回到鄉下找母親。 一次風雨之夜,志強躲在廟外避雨,秋霞等人遍尋不著,翌晨找到時,志強已奄奄一息昏迷不醒。秋霞大為激動,失足跌下樓梯成為瘋婦。18年後,志強終於找到他心愛的母親,並以一曲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重新喚醒母親塵封多年的記憶,母子相認大團圓。
編輯本段電影評價
應該說從上世紀80年代走來的觀眾,大抵都還記得記憶里的那一次集體揮淚———《媽媽再愛我一次》。幾乎每個從電影院里走出來的人,手裡都攥著哭濕的手帕。一部台灣苦情戲在內地獲得如此之廣的共鳴,這是當時發行這部影片的工作人員都沒有想到的。或許是因為母愛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題材,或許是因為那個時代還不像現在這樣喧囂,或許是因為它給了善良的人們一個宣洩感情的埠。 《媽媽再愛我一次》的轟動在上世紀80年代幾乎不僅僅是一部電影的成功,更反映出當時的文化現象。80年代末期是內地的商業片高峰時期,都把港台作為自己借鑒的對象。台灣動作片不發達,但它的悲情片符合中國人的心態,代表了內地觀眾的觀影情結。拍攝《媽媽再愛我一次》的時候,台灣文化已經在轉型了,正在批判瓊瑤電影,而侯孝賢、楊德昌等人處在上升階段;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內地正在涌動商業化的大潮,《媽媽再愛我一次》其實也是當時的中影集團一次市場化的探測。 《媽媽再愛我一次》之後,相類似的悲情題材都引起了轟動,這暗示了中國內地的觀眾和台灣觀眾在心態和情結上比較接近,它們的成功也提醒了我們要往市場化的方向運作電影就要考慮觀眾,尤其是中國人深層次的文化心理,不要以為動作片是解決市場化問題的惟一出路。
編輯本段轟動效應
1990年6月左右,《媽媽再愛我一次》開始在全國試映,首先是在武漢熱起來,然後是上海,在全國鋪開放映是在9月份。到1990年底的時候,共發行了397個拷貝,觀眾人數超過2億,票房上億元———當時的電影票價有1元到3元的,也有三五毛錢的———這個電影創造了一個奇跡。 這部片子成功的原因在於它特別煽情。「小強」和「母親」的扮演者都不是很美,煽的也不是愛情而是親情,電影也敘事平淡沒有任何花里胡哨,但它符合當時中國人的心理需求。因為在它之前觀眾看了太多動作片,需要調劑一下口味,這種倫理悲情劇剛好滿足了觀眾的需要。其實發行部門和宣傳部門都沒有把這部小製作的電影當回事,它完全是靠觀眾的口碑來宣傳的,另外,它的主題曲在片中出現了四五次,街上小孩都會唱,這也是間接地為這個電影做了宣傳,觀眾們都知道看這部電影要帶手絹進場,不僅花錢買票,還哭個痛快。

⑵ 介紹一些80年代的國產喜劇老電影,越全越好。

1.1980《廬山戀》

1980《廬山戀》 豆瓣評分:7.5

中國第一部吻戲,是「文革」後國內首部體現愛情主題的電影,女主角張瑜片中的服裝換了43套,遠遠超越《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套旗袍;當年的新人張瑜也憑這部電影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觀眾心中的「夢中情人」,並中選第一屆金雞獎和同年百花獎的「雙料影後」。如今在廬山上,有一座非常聞名的廬山戀電影院,每天從早到晚只放映《廬山戀》一部影片。看《廬山戀》已成為廬山的一個固定旅行項目。

2.1981《三個和尚》

1981《三個和尚》 豆瓣評分: 8.6

這部影片是依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而成,是70後的寶貴幼年回想。憑借著高明的藝術水準,這部電影在國內外取得多項大獎,包含1981年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第四屆丹麥世界兒童和青年電影節銀質獎1982年第三十二屆德國柏林世界電影節銀熊獎。

3.1982《茶館》

1982《茶館》 豆瓣評分: 9.2

這是一部由原著改編而來的威望電影。影片中「北京人藝」絢爛群星的扮演非常超卓,影片充分發揮電影藝術手法的優勢,影片根本保留了原舞台表演的魅力和民族化的風格,將電影化的處理與原作風格有機交融,使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愈加傑出。該片獲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文化部1982年優異影片獎特別獎。

4.1982《少林寺》

1982《少林寺》 豆瓣評分: 7.9

由張鑫炎執導,李連傑主演。是一部在武打電影史上具有劃年代含義的作品,影片一反舊式武打片中那種純扮演的花架與鏡頭技巧的做作,經過李連傑和他的一班功夫隊員們樸素真實的功夫讓觀眾真正賞識到了中國功夫。《少林寺》的顫動,使光頭和尚覺遠的形象成為一個年代的印記。

5.1983《城南舊事》

1983《城南舊事》 豆瓣評分: 8.7

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書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經過孩子的目光審視近代中國的變遷,對文革之後的中國電影來說彌足珍貴。

6.1985《黃土地》

1985《黃土地》 豆瓣評分: 7.9

根據珂蘭《深谷回聲》改編。本片可以說是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張藝謀擔任攝影,這也是當今國內最頂尖的兩位大導演在25年前的初次協作。賈樟柯曾說自己當年在街頭散步,溜進一個錄像廳,在放黃土地,其時就被震懾了,從此立志拍電影。

7.1986《芙蓉鎮》

1986《芙蓉鎮》 豆瓣評分: 8.8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6年,聞名導演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這是一部反映建國以來屢次政治運動中小人物悲歡離合的電影。影片經過芙蓉鎮上的女攤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書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運動中的遭遇,對我國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後期近20年的前史做了嚴厲的回憶和深入的反思。

8.1987《紅高粱》

1987《紅高粱》 豆瓣評分: 8.1

張藝謀導演,鞏俐姜文主演的電影《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而為人所稱道。影片塑造了「我奶奶」、「我爺爺」、羅漢大叔等一批中國普通老百姓群像,最大的特色是拍出了中國人豪邁爽快的一面,跟中國內地電影一貫的哀傷沉重的傳統風格大相徑庭。攝影師顧長衛在取景和色彩的運用上有出色表現,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的一段有中國電影罕見的「景人合一」之美。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中國電影。

9.1987《老井》

1987《老井》 豆瓣評分: 7.7

一部富有深刻哲理性的影片,它以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了當代農村青年的獻身精神,並由此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頑強毅力。在上映後引起較大反響。呂麗萍、張藝謀主演,獲得過第11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演員獎,1987年美國第7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第11屆沙爾索國際電影節一等獎。

10.1987《末代皇帝》

1987《末代皇帝》 豆瓣評分: 8.6

這是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的一部傳記電影。盡管這不是一部國產電影,但是它的選題與時代背景都是與中國密不可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那個時代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社會縮影。影片詮釋了溥儀一個作為皇帝的人的故事,並沒有洋洋灑灑的去講溥儀的故事與中國的歷史,而是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看待末代皇帝的人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榮獲了第六十屆(198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拓展資料: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務院法制辦於2018年2月2日—22日就《電影行政處罰裁量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⑶ 我看一部香港的老電影,名叫《富貴再逼人》,最後一段的背景音樂跟"寓言"音樂是一樣的,「寓言」是盜版嗎

寓言是根據一首外語英文歌,改過來的,那首歌,英文歌早就出了不過叫什麼名忘了

⑷ 你的印象中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老電影

喋血街頭

港產不可多得的片子,本片始終圍繞著情義為主題,將兄弟情義描繪的淋漓盡致,探索著情義與利益間的關系,當義與利發生沖突時他們是如何選擇的。
我很喜歡影片里他們三人騎著自行車比賽的那段,那段貧困而快樂的日子。影片的音樂也是其中的亮點(我認為),那憂傷的口琴聲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吹的不是口琴,吹的是憂傷~
值得一提的是張學友的演技,在本片里張的演技絲毫不遜於梁朝偉、任達華、李子雄等影帝級的演員。
《喋血街頭》有著比《英雄本色》式的英雄片更為深刻的反思,《英雄本色》著力張顯的是人不甘在逆境中沉淪聽憑命運的擺布,奮起反抗拼盡全力,是小馬哥所講的「我就是神,能把握自己命運的就是神」那種英雄豪邁的悲歌。而在《喋血街頭》中,主人公們則身不由己,在大時代的洪流和命運的擺布之下,徒於奔命,卻難以逃出生天,這一點在梁朝偉和甄楚倩橋頭相會的一場戲中被表現的傷感無助,坐在河畔的二人看著水中飄零的枝葉(河中的枝葉是特意做的吧),談起乘船離開的奢侈願望,深入骨髓的傷感配合前面槍口下狂喊「I'm Hongkong people!I'm Hongkong people」求救兩相參照,港人的某種微妙心理被表現地不留痕跡卻哀而不慟
終篇的復仇在不斷剪入的閃回中還是最終完成,卻全然沒有復仇式的快感,梁朝偉擊斃李子雄之後的一抱一放和仰天長嚎都使觀者在烈火烽煙之中看到了所謂英雄的苦楚和和命運無情的悲劇結果,終於一切在輕描淡寫的音樂中定格,英雄和反英雄,情誼和背叛,出走和回歸,這部吳宇森真正傾心的影片也在喧鬧的香港影壇無甚波瀾,幾乎銷聲匿跡了

⑸ 推薦一些火爆的動作片 或者經典的老電影

我推薦成龍的老影片,警察故事,A計劃,B計劃,醉拳1,醉拳2,還有李連傑的黃飛鴻,冒險王,方世玉,還有前段時間我看的一部香港早期影片,《八道樓子》裡面全是香港七八十年代的老演員,裡面也有很多武打情節,雖然這是一部反映國共合作之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的槍戰片,總之挺好看的,不妨你看看了!

⑹ 看過老電影的感受

你看的是哪部老電影啊?不同的電影感受不同。我看老電影最大的感受是真實。

⑺ 什麼樣的老電影讓你最難忘

我小時候看的那些香港經典老電影令我十分難忘。

我發現人長大以後,越成長童年時候的記憶就越深刻,在時間的雕琢下面,過去的回憶就平添了幾分朦朧的美感,時常讓人心馳神往,感懷過去。就好比現在的電影我很難找到自己特別喜歡了,哪怕有時候碰到了感興趣的題材,看過以後也留不下多少印象了,反而是小時候那些陪伴我成長的香港電影難以忘懷。

這里就隨便舉幾部當個例子吧,在那個年代香港影壇的黃金時期,涌現了一大批優秀作品,<倩女幽魂><大話西遊><英雄本色><胭脂扣><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青蛇>等等,每一部都是被無數影迷津津樂道的優秀作品。

<倩女幽魂>是王祖賢和張國榮主演,徐克所導演的鬼怪類電影,兩大主演的顏值自是不必多說,俊男靚女養眼無比。劇本改編自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一書,整體的劇情亦是十分流暢和諧,兩位大明星的表演更是自然順暢,真情款款。

寧采臣躲在浴桶里,聶小倩脫衣下水給他親吻度氣的一幕從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就一直留在腦海中直到今天,他們超脫人鬼的愛情令年幼的我映像深刻留存感動。

<大話西遊>是周星馳的作品,更是他喜劇中非常經典的一部,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距離現在這么多年,依然是男生心中的女神。至尊寶與紫霞的愛情令人缺憾難過,哪怕最後在城牆上,有一個和至尊寶一摸一樣的男人出現,觀眾依然明白,那個不是他,真正的男主已經變成了人群中的獨自遠離的猴子。

還有很多帶給我感動的作品就不一一細說了,我非常高興趕上了香港影壇的黃金時代,童年有它們伴隨我的成長,感覺很好。

⑻ 我看懷舊老電影和當今的一些影視劇,發現一個問題,大家不是都說影視演員都很漂亮嗎

當然不是。你看問題的角度本身就不對。打個比方,你拿自行車跟火箭做比較,這是沒有辦法比的。首先,拍攝工具,攝影機,燈光 服化道,都不是同一時期同一水平。再者,那時候的演員,沒有高端的,琳琅滿目的化妝品,沒有整形醫美,更沒有美顏濾鏡。你要比較,只能拿老電影演員跟同一時期的人群進行比較。再過幾十年,那時候的人,一樣覺得現在的演員土氣難看,是一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