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童年經典武俠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童年經典武俠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0-17 17:54:16

1. 除了經典的《天下第一》之外,童年時代你還看過哪些好評如潮的武俠片

1、《天龍八部》。

這是我覺得最好看的一版天龍八部,各個演員都把自己的角色演的很出彩,都有演技有顏值有氣質,大量的帥哥美女各有特色,是部高質量的經典好劇!小時候沒完整的看過,現在看依舊很帶感。蕭遠山在少林寺門口那幾集打架好精彩,比倚天屠龍記張無忌大戰六大門派還要激動;樊少皇的虛竹還有點可愛。對慕容復感覺就是來襯托喬峰的,他的經歷最後只能用凄慘來形容。

4、《仙劍奇俠傳》。

前段時間重溫仙劍還是覺得經典不愧是經典,每個角色都有血有肉,愛帶來成長,愛使之得道。一個個經典角色,真的很難忘記,永遠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小時候最喜歡逍遙哥哥和靈兒,再看更能發現各色人物的閃光點,全劇最喜歡晉元,太通透太聰穎。細究起來覺得劇情還是有bug的,但是整體很完整,不像現在的仙俠劇內核空空。

2. 33年前的武俠片,《少林寺》後又一功夫片巔峰,主演號稱劍聖

1980年初,香港中原電影公司奔赴內地開拍《少林寺》,影片在當時得到了內地的大力支持,得以從全國武術隊海選職業武術冠軍出演電影,其中有:蟬聯五屆全國武術冠軍的李連傑、醉劍高手於承惠、螳螂拳王於海、鷹爪拳高手計春華等無數高手。

聲勢浩大的《少林寺》於兩年後上映,後來的事不必再多說,影片在當時萬人空巷,成功開啟了內地的武打片熱潮,各大製片廠爭相拍攝武打片和功夫片,以至於那一時期還誕生了一種專門的影視明星: 影武雙星

顧名思義,這些演員除了是銀幕明星外,還是有多年武術素養的武林高手。其中最為代表的就是《少林寺》捧紅的 李連傑 ,同時期的還有 趙長軍、徐向東、范冬雨、王群、邱建國 等等,他們各個身手不凡,在內地銀幕上打出了一片天。

在之前的八十年代功夫片回顧系列中,迷影君已經分別回顧了這些武打演員的經典代表作,這一期我們再來說一位八十年代的影武雙星,人稱「雙手劍聖」的 於承惠

他因出演《少林寺》中的大反派王仁則一角而成名,他當時是寧夏武術隊教練,是一位劍術高手,憑借一套醉劍而多次獲得武術冠軍之名,在長期的練武中,領悟並完成了雙手劍「螳螂穿林」的構思,並創出螳螂劍法。

《少林寺》之後,出品方銀都影業和片中的演員都簽了多年的合約,專門在內地拍攝同類型的武打功夫片,於承惠也因此和李連傑繼續合作了《少林小子》和《南北少林》兩部電影。

到了1987年,《少林寺》導演張鑫炎構思了一部武俠片,決定讓一直以反派配角出演的於承惠「改邪歸正」飾演主角。當時於承惠已經48歲,投資方本來不同意讓他主演,害怕票房不好,但張鑫炎力排眾議,想把他的劍術風采,用一部電影給記錄下來。

影片上映之後果然大獲成功,發行拷貝數達450個,名列 1988年國產票房冠軍

本期「 被遺忘的國產類型片 」,讓我們來重溫一部37年前的經典武打片——

《黃河大俠》

Yellow River Fighter

影片上映於1988年,由中原影業與西影廠聯合拍攝。

導演張鑫炎在《少林寺》之後,又執導了《少林小子》,接連兩部少林電影的大賣,導致當時的跟風之作雲集,各種少林武打片良莠不齊,因而導致少林武打片只維持了四五年就消退。

有感於少林題材的熱度減退,張鑫炎遂決定推陳出新,開拍《黃河大俠》。

影片的另一位導演是西影廠的老導演 張子恩 ,他的作品履歷相當豐富。1986年,他自編自導了根據馮驥才小說改編的古裝傳奇電影《神鞭》大獲成功,而對於年輕觀眾來說,較為熟悉的則是張子恩導演拍攝的一系列古裝劇,比如《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記》、《上錯花轎嫁對郎》等等,這些劇集早已成為一代觀眾心中的童年神劇。

影片的幕後班底幾乎都是《少林寺》的原班人馬,除了主演於承惠外,還有 「禿鷹」計春華、於海、孫建魁 等武術高手,以及出演過《南北少林》的鬼腳七 熊欣欣 等,都在片中有亮相。


至於主演之一的 淳於珊珊 ,本是舞蹈演員出身,曾是張鑫炎導演欽定的李連傑接班人。《黃河大俠》中江湖藝人車天一角,原本是打算由李連傑出演,但此時李連傑已經因《少林寺》紅遍大江南北,片約不斷,根本無暇出演。不得已,張鑫炎只得另選主角。

恰好當時李連傑和前妻黃秋燕去深圳發展,創辦了一家武術文化公司,組織了一台名叫「神州武魂」的武術團體表演。淳於珊珊正是這場歌舞表演的演員之一,俊朗的外形加上扎實的舞蹈功底,被導演張鑫炎選中,出演電影《黃河大俠》,隨即一躍成名進入影視圈。

再說故事,影片發生在晚唐末年藩王割據的亂世當中。

當時,朝廷昏聵,無力管轄各地藩鎮,而在西北黃河流域,則有 段王、柳王、李王 等三股勢力盤踞在此,三王之間互相攻伐,都欲消滅其他兩方勢力而獨霸天下,導致當地戰火連年、民不聊生。

這年冬天,段王府被敵對的柳王大軍所攻陷,段王大軍不敵,於是棄府而逃,柳王率領人馬在後面緊追不舍,雙方一路廝殺至冰封的黃河邊上。渾身是傷的段王眼瞅就要命不久矣,關鍵時刻,居然被一神秘劍術高手所救。

這名高手雙手持劍,劍法高深,與柳王廝殺在一起,憑借著高明的劍法,將柳王擊退。得救的段王對這名拔劍相助的高手錶示感謝,並詢問大俠姓名,有心收為己用。然而大俠從來都是高冷的,對方戴上斗笠轉身上馬瀟灑離去。

這名劍術超凡的大俠便是男主角 馬義 ,他自幼苦練劍術,為求武道突破,因而進山練劍多年,如今小有所成才出山。正欲回家看望分別日久的妻兒,沒想到路見不平因而出劍相助,但他不願意捲入這些政治廝殺當中,所以救人之後便獨自離去。

馬義仗劍救人的一幕,被隔岸觀火的李王所見,由此頓生禍心。另一邊,柳王敗在馬義手下,這讓心腸狠毒地矢志報復,於是率兵血洗馬義的家鄉,馬義的妻女也慘死柳王刀下,血海深仇由此結下。

馬義雖然劍術高強,但終究人力有限,無法挽救妻女的性命。自從家人慘死之後,馬義整日借酒消愁,活在痛苦悲傷之中,流連於集市上的酒肆之中。

這日馬義正在借酒消愁,卻意外偶遇了以耍花鼓為生的江湖藝人 車天 。他見馬義武藝高強,便百般討好於他,並利用馬義的「醉劍」設場賣藝,所到之處倍受觀眾喝彩,二人逐漸成為行走江湖的搭檔。

但兩人如此高調地行走於鬧市之中,自然引來仇家注意。

野心勃勃的李王覬覦馬義的蓋世武功,派人游說不成,便暗中設計,在酒水中混入毒葯將馬義雙眼致殘。馬義誤認為自己中毒是車天在酒水中做了手腳,眼盲之下失去理智,追殺車天到黃河灘頭。

馬義因為毒發昏迷,最終失足墜入滾滾黃河水中,幸虧車天拚死相救,兩人這才化敵為友。恰在此時,當初被馬義救過一命的段王派兵迎馬義入府,車天也一同前往,將其奉為座上賓。

段王見馬義失明大感意外,可馬義卻說自己雖然現在無法看見,但絲毫不影響劍法,於是讓車天身上掛滿蠟燭,關上房中門窗之後,在黑暗中用劍擊中車天身上的蠟燭,段王這才相信,馬義雖盲但劍法依然神奇出眾。

段王有心招攬馬義,於是便以「恩公」相待馬義二人,賞賜了不少金銀婢女,並委以重任,讓其成為自己的貼身侍衛。之後,段王帶著馬義去廟中祭祀,卻遭遇刺客暗殺,幸得馬義出手,最終殺死了幾名刺客。

刺客招供是柳王指使,馬義有感於段王的恩情,再加上自己妻女死於柳王之手,於是決定出手除掉柳王。隨後決定帶著車天一起,來到柳王城下遞交戰書,新仇舊恨的雙方約定決一死戰。

柳王心胸狹窄,他不願意放馬義離開,決定趁機除掉眼盲的馬義,於是在城內展開廝殺。幸好車天隨身帶著鞭炮,靠著製造混亂,才得以成功逃出城池,雙方幾番血戰,柳王終於死在馬義手下。

段王少了一個政敵,於是賞賜給馬義一座劍道館,馬義遂決定廣收弟子,傳授劍技。到了劍道館開業那天,有位斗雞眼青年對馬義這位盲人劍術大師表示不服氣,於是上台比武,被馬義教訓了一番最終心服口服,馬義因此成為聞名當地的劍術大師。

一日,馬義外出的時候,遭遇一夥蒙面強盜圍攻一年輕女子。馬義想起妻女被殺的慘劇,於是憤而出手相助,最終救下這名女子,將其帶回劍道館暫住。女子有感於馬義的正氣真誠,遂告訴了其身份,竟然是李王之女 真真 ,兩人逐漸產生好感。

之後,馬義決定護送真真回李王所在藩鎮,段王得知此事後表示想讓馬義以護送李王之女的機會,借機與李王修復關系,恢復黃河兩岸的和平,馬義深感段王大義,於是答應下來。

然而當馬義帶著隊伍來到李王城下,李王打開轎子一看,赫然發現裡面居然只有一具女屍,看衣著正是真真的樣子。李王認為段王害死了自己的女兒,於是怪罪馬義,命令手下追捕馬義,雙方展開廝殺。

馬義奮起反抗,與李王搏殺在一起,但因為李王招招致命,馬義為自保於是出手殺死李王,沒想到恰好被隨後趕到了真真看到這一幕。原來,這一切都是腹黑陰狠的段王的陰謀!

段王表面上裝作憂國憂民、假仁假義,實則野心勃勃,想要一統黃河兩岸。他知道馬義為人忠義,於是故意裝作大義凜然的樣子來招攬馬義,讓其為自己所用。之後又利用假屍冒充真真,藉此激怒李王,最終藉助馬義之手再除掉李王,如此自己就可以獨霸天下。

馬義見到趕來的真真,愧疚之下於是放棄抵抗,最終被段王帶兵所抓。段王趁機翻臉,將所有罪名推給馬義和車天兩人,還假仁假義地將兩人交給真真處置。卻沒想到,真真曾經目睹過馬義出手救人,深信他不可能做出此事,於是將兩人松綁放走。

沒想到,段王卻不願意放過馬義。關鍵時刻,真真為了掩護馬義逃走,被段王一箭射死,車天也在突圍中傷重而死。逃亡的馬義來到了附近城外的妙法寺,被寺院主持所救,躲過段王的追捕,並將他的眼睛給治好。

段王見心腹大患已除,便撕下了偽裝,准備君臨天下。馬義豈容奸人得逞,遂發動自己的弟子,在他到寺院還願的時候設伏襲擊,將其困在寺院內。

雙方展開混戰,最終馬義與段王在黃河岸邊展開決戰。生死一線間,馬義一劍誅殺了段王。至此馬義心願已了,於是想要皈依佛門,可主持大師卻告訴他:

人間多殺戮,還需劍客平 」。

至此以後,馬義單騎持劍,遠走江湖行俠仗義,有了黃河大俠之名。

這部影片原名叫做 《盲俠》 ,但因為太像日本的《座頭市》系列,而在拍攝中途改名為《黃河大俠》,影片全程在西北黃河流域實景拍攝,因為得到了西影廠的大力支持,片中出現了當時國產片中少見的古裝戰爭場面,開場兩軍交鋒的場面在那個沒有特效的年代裡相當震撼。

作為一部武俠片,影片與之後的《雙旗鎮刀客》一樣,有很濃郁的西部片色彩。導演將故事放置在西北黃河戈壁當中,西北高原漫漫黃沙地可以帶給影片宏闊氣勢,也為影片中江湖仇殺和陰謀斗爭的底色增添了一股悲涼厚重的的意境。

不同於《少林寺》那樣的功夫小子喜劇,《黃河大俠》的整體故事氛圍和格局要更大更嚴肅。 影片的情節不再是單純的報仇學武,而是融入了家國情仇、救國救民、殺富濟貧、除霸安良的大義,讓影片在刀光劍影的武打動作元素之外,又多了一層寓教於樂的思想性

這一點從片尾曲就能看出來,歌詞寫得慷慨激昂,悲涼憂憤,充滿了家國情懷:

歸田園,百姓苦呻吟,

望大地,遊子驚心魂。

滿目焦土不忍望,大河兩岸起煙塵。

一腔熱血灑天涯,三尺龍泉恨不平,

人間多少辛酸事,何時才能得安寧!

《黃河大俠》的成功除了它的思想性與製作水平,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那就是影片中精彩的武打場面和動作設計。與張鑫炎以往的作品不同,本片當中的武打場面更突出實戰的效果與傳統武術的風格,雖不乏高難花巧,卻更多質朴沉實。

而主宰了這一切的是主演於承惠獨有的劍術功夫,他本人既是主演,也是本片的劍術指導,因而在片中得以完美展現了他飄逸瀟灑的神奇劍術。至於角色方面,主角馬義的形象幾乎是為於承惠量身打造,他長劍斗笠的造型與堅毅冷峻的面容,很符合那種小說中的游俠形象。

此後的幾十年裡,於承惠參與創作和出演了很多武打影視劇,而在其中多以絕代宗師世外高人形象出現,《笑傲江湖》中風清揚,《神鵰俠侶》中的黃老邪和《七劍下天山》中的傅青主等,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武林宗師。

2015年7月4日,於承惠前輩與世長辭,享年76歲。如今於老爺子雖然已駕鶴西去,但他留在銀幕上的那些經典武俠形象卻依舊讓人記憶猶新,願於大俠一路仗劍走好,江湖再見。

3. 懷舊--想找一些小時候的電影看看,90年代的古裝武打片

1.《新仙鶴神針》導演: 陳木勝 (Benny Chan (I))
編劇: 徐克 (Hark Tsui)
主演: 梅艷芳 / 梁朝偉 / 關之琳 / 吳啟華 / 張鐵林 / 徐少強 / 劉錦玲 / 劉松仁

2.《新流星蝴蝶劍》導演: 麥當傑
編劇: 庄澄
主演: 梁朝偉 / 楊紫瓊 / 王祖賢 / 甄子丹 / 林志穎 / 徐錦江 / 葉全真 / 庹宗華

3.《六指琴魔》導演: 吳勉勤 (Min Kun Ng)
主演: 劉嘉玲 / 林青霞 / 元彪 / 午馬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 香港
語言: 粵語
上映日期: 1994-07-23

4.《水滸傳之英雄本色》導演: 陳會毅
編劇: 李炯佳
主演: 王祖賢 / 梁家輝 / 徐錦江 / 劉青雲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 香港
5.《新碧血劍》導演: 張海靖 (Hoi-Ching Cheung)
主演: 元彪 / 李修賢 / 葉全真 / 張敏 / 吳孟達 / 午馬 / 袁詠儀 / 李美風 / 徐錦江

6.《刀劍笑》導演: 黃泰來 (Taylor Wong)
主演: 劉德華 / 林青霞 / 徐錦江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7.《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導演: 王晶 (Jing Wong) / 洪金寶 (Sammo Hung Kam-Bo)
編劇: 王晶 (Jing Wong)
主演: 李連傑 / 張敏

8.《風雲雄霸天下》編劇: 文雋 / 秋婷
導演: 劉偉強 (Wai Keung Lau)
主演: 鄭伊健 / 郭富城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9.《太極張三豐 》編劇: Kwong Kim Yip
導演: 袁和平
主演: 李連傑 / 楊紫瓊 / 錢小豪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10.《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導演: 錢永強 (Andy Wing-Keung Chin)
主演: 林青霞 / 鞏俐 / 張敏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11.《新龍門客棧》
編劇: 徐克 / 張炭 / 曉禾
導演: 徐克 / 李惠民 / 程小東
主演: 張曼玉 / 梁家輝 / 林青霞 / 甄子丹 / 劉洵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12.《笑傲江湖》
編劇: Louis Cha / Man-Leung Kwan
導演: 胡金銓 / 徐克
主演: 許冠傑 / 張敏 / 葉童 / 張學友 / 午馬 / 元華 / 劉兆銘 / 劉洵

語言: 粵語

13.《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編劇: Hanson Chan / 徐克 (Hark Tsui) / 鄧碧燕 (Pik-yin Tang)
導演: 程小東 (Siu-Tung Ching) / 唐季禮 (Stanley Tong)
主演: 李連傑 / 林青霞 / 関之琳 / 李嘉欣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還有系列的如 黃飛鴻 方世玉 等等

4. 請說出你小時候看過的武俠電影有哪些

在我們那個年代能有電影看那可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在小時候看的最多的電視劇就是《情深深雨蒙蒙》、《還珠格格》。因為受家庭的影響,家裡電視機就只能受到12個頻道,一些電影頻道就無法接收。當然也不是說沒有看過,那個時候金庸小說被翻拍成了電影。下面小編就說說在我小時候看過哪些武俠電影。

小時候看武俠電影就是喜歡看裡面的武打片段,在那個時候,沒有電腦,沒有手機,唯一能消遣時間的就是看電視。當時的電影,電視劇比現在好看。那個時候演員的演技也很強,沒有替身,沒有濃妝。就是很純粹的演戲,觀眾也是很純粹的看戲。

當然,小時候看過的電影也不會很少,《新龍門客棧》、《東邪西毒》等等。當時的電影給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帶來了很多樂趣,小時候看電影就是很純粹,就看裡面的武打片段,然後自己在現實中練習武功,這就是最大的樂趣!

5. 這10部武俠劇,每一部都是經典,看到100歲都不膩

現在的武俠劇,簡直不堪入目。

台詞、服裝、動作,和以前相比,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武打慢動作,台詞將人雷得里焦外嫩。

劇情拉胯,濃濃的「下水道」味。

下面這10部武俠劇,每一部都是經典,值得二刷、三刷……

只要你喜歡,肯定百看不厭。

並非是情懷,而是這些劇本身就是武俠劇的天花板。

卸掉童年濾鏡,它們同樣是無敵的存在。

這些經典武俠劇,把那些爛劇秒得渣都不剩。

以為染個白發,那就是白發魔女啦?

這部劇告訴那些爛片,什麼才叫真正的白發魔女。

1999年,張智霖、蔣勤勤、陳俊生主演的《白發魔女》開播。

該劇是根據武俠作家梁羽生的小說改編而成的。

要說這部劇,它確實夠虐人。

但是張智霖的卓一航,蔣勤勤的練霓裳,實在是太完美了。

顏值和演技都在線上。

這部劇也曾翻拍多次,可是卻缺少靈氣,支棱不起來。

此部劇之前,有電影版的《白發魔女傳》。

主角分別由張國榮和林青霞擔演。

珠玉在前,想要取得成功,並非易事。

後來蔣勤勤和張智霖的演繹,可以說是演出了新意。

翻閱原著時,滿腦子里想的都是這兩個人。

有人說這部劇的劇情弱,其實整體性還不錯。

白發後的練霓裳,足以滿足原著黨的想像。

卓一航手中的寶劍,雖好似塑料,卻比現在的道具用心太多。

反派慕容沖個性十足,讓人留下的印象,絲毫不弱於主角。

妙回春和蕭笑這一對活寶,也為本劇增添了喜劇不少元素。

非要找出點毛病,那就是太虐心,不太符合現在的審美。

比如小師妹的死,還有練霓裳和卓一航的虐戀,以及反派總是智商在線。

光是這幾個毒點,就能勸退一大波觀眾。

好在打戲帥爆,演技來湊。

不吹不黑。張智霖和蔣勤勤主演的《白發魔女》,確實是被低估了。

隔了這么多年,再翻出來看這部劇,它還是經典之作。

單是看劇名,這五個字往這里一擺,就能吸引一大票人來觀看。

2004年,《大唐雙龍傳》首播。

其實這部劇屬於奇幻和武俠的相結合,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武俠劇。

它相較於傳統武俠,有著自己的新元素。

而這部劇同樣是根據武俠小說改編的。

原著作者是博學多才,文字特點鮮明的黃易。

這位老爺子和金庸、古龍、梁羽生齊名於世,其作品之優秀,毋庸諱言。

該部劇的演員,他們塑造的角色都極其完美,可以說是拉到了極限,如同書中走出來的一般。

宛若仙女的師妃暄、妖媚勾魂的婠婠、忠厚善良的徐子陵、機智百變的寇仲……

這些個經典角色,讓人怎能不愛。

師妃暄摘掉面紗,只需一秒,就能讓男生淪陷。

婠婠敢愛敢恨,是多少男生的夢中情人。

哪怕是她的師父祝玉研,也是風韻猶存……

可愛女生宋玉致的魅力,恐怕也難抵擋。

劇情跌宕起伏,勾人腮幫子。

難道這些還不夠嗎?

縱觀現在的武俠劇,還真是迅捷無倫,全都避開了這些優點。

三大男神:蘇有朋、林志穎、鄭嘉穎。

三位女神:陳德容、李綺紅、於莉。

當年的這部《絕代雙驕》,一集不落,全程追完。

姑且先不說劇情和顏值。

劇中的人物性格塑造得太逆天。

你只需看一遍,就能記住他們是誰,來自何方,到往何處,做了何事。

機靈搞怪的小魚兒、溫潤如玉的花無缺、活潑開朗的小辣椒張菁。

還有痴情不改的黑蜘蛛、心狠手辣的邀月公主、人面獸心的江別鶴。

這些人物的塑造,簡直是神來之筆。

那個年代的武俠劇演員,無論是男演員,還是女演員,顏值都很高。

這部劇中的鐵萍姑,只是移花宮的宮女。

她的顏值要是放到現在,武林第一美女妥妥的。

盡管這部劇也很虐心,但是整體觀感強,是一部難得的武俠劇。

反派夠壞,正義的人智商尚且在線。

甚至在看的時候,期待感特別強烈。

追完兩集之後,還會守在電視機旁,恨不得一天看完全集。

心想小魚兒何日能和花無缺相認,江別鶴心腸歹毒,誰能安排他領盒飯。

就是在這種迫不及待的狀態下,追完了40集。

意猶未盡,還想追下去。

或許這就是武俠劇的魅力吧。

這部劇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

80後看到《雪花女神龍》的時候,總感覺有些似曾相識,但是一時間,卻又想不起來。

1984年首播的《冷月孤星劍》和2022年開播的《雪花女神龍》的劇情大體上是一樣的。

只不過前者對於江湖恩怨的描寫,要更加出彩。

至於《雪花女神龍》,它的感情戲要豐富許多。

如此看來,這二者的結合,是最為完美的。

那個時候的《冷月孤星劍》,由於拍攝條件有限,所以打鬥、布景,都要遜色於《雪花女神龍》。

科普個冷知識。《冷月孤星劍》里的賽華佗是由咆哮帝馬景濤出演的。

他和《雪花女神龍》里的歐陽明日的定位是一樣的。他們都是醫術精湛,不良於行,眉心一點硃砂。

對於女主上官燕的印象,要比男主司馬長風的印象更深。

更為驚喜的是,演員孫耀威在劇中也有不俗的出演。

而且該劇的特效,也是一大亮點。

非要挑點毛病,那就是復仇的故事顯得老套。

但是既然是武俠劇,那麼無論如何打磨,都會有復仇的劇情,只不過是明顯和不明顯的區別罷了。

刀光劍影,快意恩仇,這才是真正的武俠。

《雪花女神龍》滿足了人們對武俠劇的期待。

而且董璇的上官燕,塑造得很成功。

即便過了這么多年,這個角色依舊是俠氣不減。

她夠冷,夠酷,夠絕,夠味……

《水月洞天》這部奇幻武俠劇,如果評分是10分,大多數人會給它滿分。

蔡少芬、於波、張晉、陳法蓉、楊俊毅、徐少強、陽光、釋小龍、鄭佩佩……

如此強大的演員陣容,如今想要湊齊,可以說是登天之難。

這部劇兩極分化非常嚴重,喜歡的人會不捨得看完,或者即便是看到大結局,也有進行二刷。

甚至有些朋友,每年會刷好幾遍,根本看不膩。

劇中的童博,是多少女生心中的男神。

他博學、善良、武功高強、溫柔……幾乎集所有的優點於一身。

而童博和豆豆的愛情,同樣非常感人。

尤其是豆豆的成長,她為了童博所做的一切。

童戰和天雪的愛情,賺足觀眾的眼淚。

相信這對情侶,讓人最為的意難平。

尹天仇和珠兒的愛情,怎一個慘死了得。

該劇的劇情、人物、演技、打鬥、特效,沒得黑。

吳京、焦恩俊、蕭薔、賈靜雯主演的《小李飛刀》精彩至極。

說來也怪。你要說這部劇和原著差多少,我想說除了上官金虹,基本都和原著相距甚遠。

《小李飛刀》這部劇是根據古龍的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改編的。

第一集開場,沒有「冷風如刀,萬里飛雪」。

李尋歡的飛刀從不示人,沒有人知道他的飛刀藏在何處。

這兩點都沒有遵循原著,可是這部劇卻非常耐看。

彼時的張晉,只能在劇中跑龍套,扮演殺手。

那個時候的張晉,還未成名。

由此可見,該劇的武打質量堅硬似鐵。

吳京扮演的阿飛和焦恩俊飾演的李尋歡,在梅花園中舞劍的那段戲,讓人看了熱血沸騰。

該劇的武術指導,是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

所以,《小李飛刀》能有如此精彩的打鬥,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武打,演員的選取極好,不得不說,導演眼光毒辣。

俞飛鴻、任泉、高雄、劉長生。

這幾個演員特別符合角色的氣質。

高雄的上官金虹和劉長生的天機老人,還原度高得離譜。

焦恩俊飾演的李尋歡,那拉風的泡麵頭,不知道迷倒多少帥哥靚妹。

1997年,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已經是封神之作。

第一集前十分鍾的打戲,劇組拍了一個多月。

這樣的精良製作,才讓這部劇大放異彩。

時間如此之短的打戲,竟然拍了四十多天,要是放到現在,40天的時間,一部劇都殺青了。

黃日華的喬峰、陳浩民的段譽、樊少皇的虛竹,都刻在了觀眾的記憶里。

杏子林、聚賢庄、少林寺。

這些令人嚮往的地方,都有特別出彩的戲。

帥氣的武打,超高水準的台詞,促成這部經典。

有人說TVB小家子氣,拍出來的武俠片不好看。

其實瑕不掩瑜,這樣的缺點,在整部劇中,並不能牽一發而動全身。

雪梨的馬夫人和劉玉翠的阿紫,這兩個配角的戲份,詮釋了原著和現實的完美結合。

特效是彩色的,雖然處理得簡單,打擊感卻是十足的。

再加上配樂,整部劇已經找不出任何瑕疵。

排雲掌、風神腿、天霜拳……

這些武功招式,曾讓多少仗劍天涯的男兒大聲喊出過。

千葉真一的雄霸、何潤東的步驚雲、趙文卓的聶風、蔣勤勤的第二夢。

看過原著漫畫的朋友都知道,漫畫中的雄霸好似是照著千葉真一畫的。

他出演的雄霸,沒有人能夠超越。

由於還原度極高,好多人都錯誤地以為雄霸的原型是千葉真一,其實並非這樣。

該劇的武打動作絲滑流暢,特效賊拉炫酷。

無論是風雲大戰雄霸,還是對拼絕無神,都是頂級的水準。

這部劇大火之後,出現好多個梗。比如:我當爹了、你不要過來啊、破廟男神……

最為厲害的,是這部劇的劇情豐滿。

第一集的內容,相當於爛劇十集的內容。

但是這部劇卻沒有任何的拖沓,演員的演技整體在線。

道具的運用,也盡顯劇組的良苦用心。

曹公公那一退,國產武俠劇退後二十年。

本以為《天下第一》只是武俠劇巔峰的開始,卻不料已是日落黃昏。

《天下第一》的幕後陣容相當強大。

有王晶、劉天賜、麥志成。還有」威亞之王」程小東,擔任武術指導。

演員陣容同樣不遜色。

郭晉安、李亞鵬、高圓圓、霍建華、黃聖依、張衛健……

幾乎是「全明星」的演員陣容。

天地玄黃四大密探,各有所長。

穩重的段天涯、霸氣的歸海一刀、機靈惡搞的成是非、博學多才的上官海棠。

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精彩的故事。

雖然有很多人說這部劇是「大雜燴」,可是它確實好看。

各自的勢力,都使盡渾身解數,鬥智、鬥武、斗勇。

只是結局有些傷感。

除了成是非和老婆雲羅郡主之外,其餘幾對的愛情,都未能如願。

段天涯遭柳生飄絮欺騙,歸海一刀痛失摯愛上官海棠。

甚至是鐵膽神侯的所愛之人素心,都已自盡。

看一部武俠劇是好是爛,不能全盯著悲劇看。

《天下第一》有悲有喜,有愛有恨,有情有義,這些都是人們喜歡它的理由。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武俠劇翻拍不斷,但是說起經典,人們會先想到這部83版的《射鵰英雄傳》。

當年首播時,萬人空巷。

周星馳、歐陽震華、劉嘉玲、吳鎮宇,這些大腕都曾在該劇中跑過龍套。

要說武打場面,83版射鵰並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它卻是不可替代的。

這部劇在80後和90後的心中,其地位不可撼動。

隨便說一個角色,都是不朽的經典。

劉丹的洪七公、江毅的柯鎮惡、翁美玲的黃蓉。

太多的經典角色,刻在觀眾的記憶里。

這部劇是用黑白電視機看的,當時村子裡的人都坐在炕上,有的拿著小板凳,大家都是看得津津有味。

演員的演技,自是不必多說。

你很難想像出來,黃日華扮演的郭靖,是那樣的傳神。

後來他飾演《天龍八部》里的喬峰,人們都已經忘記,他還出演過郭靖。

83版《射鵰英雄傳》製作精良,回憶滿滿,它是無懈可擊的。

以上這10部武俠劇,都是經典之作。

每一部劇,都承載著人們對往事的回憶。

雖說往事不可追,但武俠卻永存世間。

6. 至今回味無窮的五部武俠劇,每一部都是童年記憶,你看過哪幾部

第五部《倚天屠龍記》主演:蘇有朋、賈靜雯

劇情點評:當我想打破童年濾鏡重刷03版《倚天屠龍記》時,發現出問題了… 因為這根本無需任何濾鏡,就是真的好看!女演員個個都是天然美人胚,而且美得各不相同!最喜歡賈靜雯演的趙敏,神采奕奕,機靈古怪!劇情一點也不拖沓,圍攻光明頂的那段太經典了。看到張無忌的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想起小時候也會裝模作樣打坐,好像真有什麼蓋世神功。 雖然當時的特效一塊錢不能再多了,台詞也有些搞笑,但演員們收放自如,張弛有度的表演,深入人心,反正這版在我心裡已經封神了。

7. 請說出你小時候看過的武俠電影有哪些

小的時候看過很多精彩的武俠電影,很多電影都是標桿式的電影。所謂標桿式電影,是樹立了標桿典範,後人難以超越,如李連傑的少林寺。

參演少林寺的大多都是專業武術運動員,主演李連傑更是連續五屆的全能冠軍,所以影片中所有演員的動作表現都很到位,十分瀟灑凌厲,看著很過癮。在當時的消費水平下,少林寺能夠賣出上億的票房,堪稱神跡。

還看過一部劉松仁和徐少強主演的一部《生死決》,徐少強飾演的是一位東瀛劍客,劉松仁是少林寺培養出來的劍術高手。兩人在海邊懸崖上的決斗驚險異常,非常經典。徐少強與劉松仁還主演過一部電視劇《劍嘯江湖》,武打設計同樣一流。

再一部是梁朝偉楊紫瓊甄子丹主演的《新流行蝴蝶劍》,梁朝偉與劉松仁梅艷芳演過一部《新仙鶴神針》,梁家輝張曼玉演過一部《新龍門客棧》,這幾部「新」片,情節緊湊,武打設計流暢,讓人看了頗有酣暢淋漓之感。

九十年代是武俠片的盛世,那時的演員很多是專業武術運動員,動作非常有表現力,李連傑、趙文卓熊欣欣計春華等都是此類。還有一些演員不是專業運動員,但在拍攝之前接受過專業訓練,甚至有的會專門尋訪武術老師學習,做出的武術動作很專業。

武打設計好,動作表現力好,情節銜接緊密,意境烘托到位,這樣的武俠片才是好的武俠片。如今武俠片已經不見了,特效、慢鏡頭,讓一切都變了味道。

少林寺,少林小子,少林寺弟子

什麼是武俠?武俠是門派江湖、刀光劍影、絕代武功、世外高人。

武俠是一怒拔劍、流血五步,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是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武俠是追求公理,是為國為民,是快意恩仇,是至臻至美。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江湖和最想成為的那個「大俠」。

無論什麼時候,武俠片總能在電影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即便是在98年之後,港片凄涼落寞,再無昔日之榮光。但我們依舊能從後來的武俠片中窺得中國電影崛起的一線希望——因為武俠總歸是中國人骨子裡精神、恣意瀟灑的情懷、千年如一日的夢想。

說起武俠電影就不得不提徐老怪徐克了,徐克是筆者最喜歡的導演之一,這種喜歡幾乎全部來源於對「武俠文化」的追捧和迷戀。而且在筆者心中,徐克當仁不讓,絕對是華語影壇「武俠電影」的第一人,更是無數「經典武俠」的功勛締造者。1983年,徐克拍攝了革命性的武俠電影《新蜀山劍俠》。 1987年拍攝了倩女幽魂,有時候,連筆者自己都十分好奇,《倩女幽魂》場景、畫面、特效、道具都是那麼的簡單樸素,但就是比當前大多數玄幻、仙俠影視劇好看百倍,經典百倍。

後來有拍攝了李連傑主演的《黃飛鴻》系列,黃飛鴻的佛山無影腳相信是很多人小時候的童年記憶。

《笑傲江湖》里由林青霞扮演的東方不敗已經超脫金庸原著的人物形象和內涵,再度賦予了這個角色全新的生命。林青霞版本的東方不敗,將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完美融合,她所塑造的東方不敗,霸氣、孤獨、無情、至情,在精湛的演繹中得到完美展現!這樣的東方不敗,遠遠升華了原著的形象,也因此被譽為無法超越的經典。

《新龍門客棧》是武俠電影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它中國式的寫意畫面,盪氣回腸的英雄故事,演員精湛的表演,至今都無電影可以超越。

徐克一部又一部經典武俠電影,正是屬於我們這代人英雄夢的縮影,是每一名8090後揮之不去的記憶烙印。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武俠,笑傲江湖,黃飛鴻系列,霍元甲系列

《少林寺》、《水滸傳之英雄本色》、《東方三俠》、《太極張三豐》、《黃飛鴻》系列、《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精武英雄》、《方世玉》、《英雄》、《六指琴魔》、《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倩女幽魂》、《笑傲江湖》、《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達摩祖師》、《五鼠鬧東京》、《混世魔王程咬金》、《武松》等,還有一些實在想不起名字了。

我是一名80後,記憶猶新的有《白眉大俠》《雪花神劍》《小李飛刀》《策馬嘯西風》《絕代雙驕》...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這是何等的豪邁,這是怎樣的氣概。無論是冷兵器時代,還是高 科技 現代,人們心中真正的男兒形象,一直是那些扶正祛邪,除暴安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俠義之士。精彩的香港武俠電影,則為我們展現了一幕一幕的熱血男兒形象!

NO1,雙截棍

使用者:李小龍

自古以來,劍乃百兵之首,槍乃百兵之王,但是自從有了李小龍,電影裡面的一切都要改寫。源自菲律賓的雙截棍,經過李小龍電影裡面精彩的演繹,立刻打上了深深的中國烙印,並且風靡全世界。

NO2,布棍

使用者:甄子丹《男兒當自強》

沾水的布條,凝成布棍,創意十足,甄子丹舞的是威風八面,霸氣十足。

NO3,綉花針

使用者:林青霞《東方不敗》

須眉唯我善舞,一抹青霞,令紅袖皆折腰……當年林青霞這一手針線,牽動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自也奠定了它在冷兵器上的不滅排名,即使縱橫天下的獨孤九劍也不能奪其鋒芒。

NO4,皮帶

使用者:李連傑《精武英雄》

功夫皇帝李連傑擅長使用各種兵器,並且是專業的出身!!柔軟的兵器用過很多,《中N海保鏢》裡面用了濕毛巾,《冒險王》裡面用了九節鞭,,但是ko滕天剛的這根皮帶,一定會成為李連傑的最終代表,因為這根皮帶賦予了民族氣節。

NO5,琴

使用者:天殘地缺《功夫》

凄厲詭譎的琴音殺人!!這種琴音可以幻化為令人瞠目結舌的透明刀劍甚至黑騎士,絕對是開創了武俠電影的新境界! 我自己特別喜歡《功夫》這部電影!國際知名雜志《Screen》的評價更是幾近諂媚,「《功夫》是終結一切武俠片的武俠片,它讓《殺死比爾》看上去像一場體操混戰。」

NO6,青冥劍

使用者:周潤發《卧虎藏龍》

如果你要數數武俠電影裡面的劍,肯定象數星星!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周潤發在卧虎藏龍裡面的那把青冥劍! 因為發哥的精彩演繹,賦予了這把劍的氣質,含蓄細膩,飄逸儒雅,一派大俠的風范,一招一式間卻暗藏著攝人的殺氣!

NO7,傘

使用者:李連傑《黃飛鴻》

徐克打造的李連傑版黃飛鴻已經是影史的經典,既有開明的思想,又有保守的傳統。這其實也可以從黃飛鴻使用的武器看出,他很少用刀、槍等致命性的武器,只是用一些傘之類的武器用來抵擋和防身,其實,這也是他那種以守為美,講求功夫強身健體思想的外在表現,歸根到底還是代表了傳統的武學思想!

NO8,豬肉刀

使用者:小廚子《新龍門客棧》

漫天黃沙,周淮安、邱莫言、金鑲玉三人,前赴後繼、捨生忘死猶無法在凄厲的風沙中敵住曹公公掌中的一把劍,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廚子突然殺出,頃刻間,曹公公的手腳成了森森白骨,這一驚艷詭異的亮相,成為豬肉刀家族史上最光彩的一筆!

NO9,箭陣

使用者:秦國士兵《英雄》

老謀子善於玩人海戰術,沒想到他在電影裡面來了一個箭海陣術,這壯觀的場面著實讓人驚嘆!

NO10,銀槍

使用者:李連傑《洪熙官》

槍是百兵之王,這次排在倒數第一,就讓它壓軸吧。用的最精彩的,無疑是李連傑在電影《洪熙官》裡面,無堅不摧、無堅不破,凌厲卻滄桑,窮途但不末路,即使最後面對金剛不壞的馬寧兒,雖敗猶不亂,非一代宗師不可為!

太多了,由於答主的地理位置是廣東,所以基本看到都是以香港的電影為主,所以家裡大人買回來的CD也基本是香港的電影比較多。其中有就有李連傑的《太極張三豐》、《新少林五祖》、《方世玉》系列、《黃飛鴻》系列、《龍門飛甲》、《少林》系列、《倚天屠龍記》系列等

還有就是成龍大哥的電影《醉拳》系列、《蛇形刁手》等,好像成龍大哥拍了很多的武打電影,卻很少武俠的。

周星馳的《鹿鼎記》系列、《國產零零發》也算吧

還有就是很多林青霞主演的《笑傲江湖》系列、《東邪西毒》等,洪金寶的《龍爭虎鬥》、《北少林》等、趙文卓的《方世玉》系列、《黃飛鴻》系列、鄭伊健的《中華英雄》、《天雷雙劍》、《風雲雄霸天下》等,香港在80~90年代的時候出過的很多的熱門電影都看過,雖說看的大部分都是盜版的,可是那段時間確實給了很多的快樂。

少林寺,武林志,自古英雄出少年。武當,少林寺弟子。很多很多

電視劇83版射鵰英雄傳,那時候晚上被爸媽趕去睡覺還要躲在門後偷偷看,劇情早忘了,還記得五絕和江南七怪這些深入人心的角色,現在聽到鐵血丹心的歌馬上就會想到射鵰。

東邪黃葯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一燈大師)、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

電影應該是李連傑的黃飛鴻吧,好像家裡買了DVD才接觸香港的電影,那時候香港電影正值巔峰,好看的電影不要太多,天天去音像店租碟看。

現在聽到男兒當自強的歌也是首先會想到黃飛鴻的電影,還有那時候的十三姨是真的美。

8. 小時候的經典電影你還記得幾個

小時候的經典電影,到現在也還會經常看的有:

《唐伯虎點秋香》大才子唐伯虎為了能夠和女神秋香有接觸的機會,不惜賣慘,當幫佣,做苦力,劇情緊湊, 搞笑 又不乏反思,為了愛情,能夠奮不顧身的似乎少之又少。

《整蠱專家》經典喜劇,世間少有。

《倩女幽魂》看過的人生第一部鬼片,聶小倩和寧采臣的曠世之戀,但又不是瑪麗蘇劇情,無論從劇情還是畫質,都堪稱經典。

《霸王別姬》這部在國內的影壇上應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各類大獎拿到手軟,劇情和演員都是無與倫比的,既有扎心,又有溫情。

但更多的是,生活在動盪的大時代,老百姓的生活堪比水深火熱,不是不努力過好每一天,就是努力到極致,也經常會飛來橫禍。

程蝶衣一輩子只願活在舞台和表演上,傻傻分不清現實和戲劇,每一次表演都用盡全力,也精彩絕倫,可時代不允許他永遠優秀。

尤其被自己辛苦養育的孤兒小四背叛,被舉報,被批鬥,被遊街,「一代宗師」活得慘不忍睹。

在段小樓和程蝶衣互相歇斯底里揭露彼此「不堪」過往的那一段,一把火燒掉精美戲服的場景,菊仙絕望的眼神……都是神級表演,精彩絕倫。

演員陣容強大,演技更是沒話說,所以一直沒能被超越。

哪怕是過去了二十多年,在今天重新點開看,仍然會被震撼到,會被感動到。

這大概就是經典的意義,精品不隨時間的推移而落寞,反而閃閃發光,璀璨奪目!

看來都是同行啊,我也發經典影視片段,不過小時候的電影,很多隻有隻字片語的記憶,或者說只是某一幅畫面。

小時候在農村鄉下生活,沒有電視,只有收音機。那時候經常來聽評書,聽歌曲,後來買了單放機,在集市上買影視歌曲磁帶聽。小時候的生活沒有現在這么豐富,那時候能看個電影已經覺得很幸福很快樂了,小時候電影都是露天影院和卷片放映機,用鐵桿搭起白布做屏幕,兩邊掛著兩個大的喇叭,這是這種簡陋的設備給我童年增加了無限的樂趣。

那時候的電影放映機都是用膠片,一部電影通常就是九十分鍾左右,當然更長的電影那時候比較少。一般一部電影,都是帶著一盒膠卷,大概有三卷到四卷的樣子,那種鐵盒子,外面寫著電影名字。

小時候的記憶很深刻的東西基本能記憶幾十年或者更長。我在印象中最早看到的就是武俠電影了,印象深刻的有《鷹爪鐵布衫》《無敵鴛鴦腿》《夜走鬼城》《大刀王五》《神龍劍俠呂四娘》《大醉俠》《血祭黃沙鎮》《復仇大世界》《猛虎闖關》《仁者無敵》《少林童子功》《智勇和尚》《武松》《武當》《武林志》《血滴子秘史》《血滴子》等等。

在大一些的時候基本就是記憶很詳細了,就是八九十年代經典的武俠了,像李連傑的黃飛鴻系列,周星馳的電影,還有《刀劍笑》《黑俠》《新少林五祖》《方世玉》《和平飯店》《新龍門客棧》《新仙鶴神針》《天山童姥》等等。

小時候的電影總是讓人印象深刻,那時候一個電影,也都被反復看了很多遍,有時候,街里放映一場電影,有兩個到三個影片,我們那裡一般都是一個新電影,一個搭配的老電影。所以很多影片看了不下十遍,記憶中總是很深刻。

爸爸是當兵的,所以小時候受爸爸的影響比較大.記憶中有影響的第一部電影就是

《閃閃的紅星》

裡面的潘東子簡直是我童年的偶像,所以直到現在我還記得裡面的經典台詞

紅星閃閃放光彩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漸漸的後面,也陸續看了許多經典紅色電影,例如《地道戰》,《地雷戰》,《雞毛信》,《狼牙山五壯士》等等.

至今回想起來,或許是小時候家裡比較窮,所以那台黑白電視只能搜到一兩個台,所以這些反復播放的革命老片竟然在當時百看不厭.

不過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第一次去影院看電影了,當時正在上小學,學校竟然組織去看《泰坦尼克號》.雖然當時小李子和凱特·溫斯萊特當時正處於顏值巔峰,但是印象最深的是:

當時電影院里的汽水和冰淇淋真好吃~

直到漸漸的後來,電影看的越來越少了,動畫片看的越來越多了~

例如《七龍珠》,《鐵甲小寶》,《魔神壇鬥士》,《奧特曼》等等.

直到現在,雖然每年都有各種大片上映,但是小時候的感覺再也回不去了~

最早的電影記憶是很小的時候,我們院子里有一位當兵退伍的年輕人一邊拿著一挺機關槍保養(那時候全民皆兵,他退伍回來任民兵連長,管理著槍支),一邊講著新看的電影,講得相當精彩,不過我當時並不知道電影名字,記得最清楚的是主人公叫杜丘。後來根據主人公的名字才弄清楚了電影是日本的《追捕》,由高倉健主演。

小時候農村沒有什麼 娛樂 項目,也沒誰聽說過電視,一般家裡有個收音機那已經很稀奇了。唯一給人以 娛樂 新奇的東西只有電影。沒有電影院,哪家有喜事了就放兩場電影,鄉親們從四面八方跑過來看,人群攘攘,熱鬧非凡。干一天農活回來,只要聽說哪裡放電影,再苦再累不管多遠都要去看。鄉里不象現在有電話,有時可能某個人一句玩笑話說哪裡哪裡放電影了都會當真的,而可能跑了一個晚上還沒看到電影。

那時看過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漂亮的女主演(七仙女由嚴鳳英主演),舒緩而悠美的黃梅戲唱腔,大膽而神奇的想像,歡悲離合的傳奇故事令人喜泣交加,讓人受到強烈的藝術薰淘。

電影是黑白的,但在那個時代完全不影響我們對電影的狂熱。同樣類型的還有越劇版電影《追魚》,也讓人為美好的愛情而淚崩。

當然戰爭片也是我們喜歡的。《渡江偵察記》、《南征北戰》、《小兵張嘎》、《英雄兒女》、《鐵道游擊隊》等等。八十年代的電影已經是在百花齊放的狀態,喜劇片、諜戰片、功夫片等等,《喜盈門》、《黑三角》、《少林寺》,都是讓人記憶深刻,久久難以忘懷,每當電影主題旋律響起,都會激動不已。這個時候的電影已經色彩豐富,情景逼真,人物的表情更加豐富多彩,不象早期電影人物造型單調,表情呆板。

當然電影院也在不斷涌現出來,學校有時候組織學生去電影院看電影,也有每周讓電影放映隊到學校放映的。那時候的鄉鎮電影院非常簡陋,有用木板支起做為座位,也有用條石支好做為座位的,但絲毫不影響人們對電影的衷愛。

外國電影後來看過南斯拉夫的《橋》,美國的《超人》,超人在當時來說非常震撼,特別是繞著地球飛的時候,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啊。

一直想看看日本電影《追捕》,但很遺憾這么多年卻還沒看過。

現在很少去影院看電影,偶爾去感受一下氛圍,對現在影院的豪華大氣、設施的先進,確實感覺到另外一種不同的境界,又有不同於它時它地的藝術感染。

記得第一次看電影應該是在上初中的時候,學校放的電影《地道戰》

後來家裡買了個vcd,帶來個碟片是《少林小子》李連傑演的是三龍哥

後來就到處找碟片看

《少林足球》那時候喜歡上了星爺的電影。

《靈幻先生》這還是去轉親戚家的時候看的。

《人蛇大戰》忘記是誰演的了

《快餐車》買了個盜版的,但是笑了一個多小時!

記憶比較深得電視劇有西遊記和武林外傳。

西遊記只認准六小齡童版的西遊記,我我老爸超級愛看西遊記,甚至去買了碟片一集一集的去慢慢放能放個幾十遍。以至於我不知道看過多少遍,閉著眼睛都能描述其中的劇情,從我記事起到二十來歲,伴我成長的一部經典。武林外傳這個就不用多說,相信是每個人童年的回憶,自從在同福客棧遇見你邊學會了排山倒海,葵花點穴手,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最喜歡老白,簡直句句都是經典。

小時候看過的經典電影有很多,到現在為止記憶猶新的有

1. 《虎口脫險》 這部電影太 搞笑 了。每過一段時間就想看一看。

2. 《少林寺》 印象最深的一部電影,看過一遍,這輩子就忘不了了。估計看過不下十幾遍了吧。

3. 動畫片《天鵝湖》 動畫片里的最愛,尤其是兩只小松鼠瑪格麗達和漢斯,一出來就想笑

9. 十部耐看的老武俠電視劇,你看過幾部

這個榜的電視劇,首先年代要夠久,其次不被經常提及,第三必須在藝術效果:劇情,人物刻畫,配樂等都要有一定的藝術成就。廢話不多說,開始正題。

一,天蠶變。

出品時間:1979年。麗的電視(1982年改為亞洲電視)出品,主演:徐少強,苗可秀,余安安等。

有些觀眾可能不知道徐少強當年有多紅,麗的電視(亞洲電視)和邵氏電影曾經圍繞他拍攝了一個系列的電視劇和電影。《天蠶變》電影版,《天蠶變之布衣神相》《天蠶變之妖魂》,都值得一看喲。

徐少強人紅但非常豪爽仗義,據周星馳說,他還在跑龍套時,徐少強就請他吃過飯,去歌廳喝酒跳舞。但是後來徐少強被封殺了十年,復出後無戲可拍。周星馳便請他出演了他的電影《武狀元蘇乞兒》。

雖然是出演大反派的角色,但是這部電影確實讓徐少強重獲新生。如今70多歲的徐少強仍然在內地拍戲。

劇情就不透露了,天蠶神功,破繭而出。小時候甚至想給自己裹起來蝶變。

值得一提的是,本劇的導演麥當雄(不是麥當娜或者麥當勞),蕭笙。

麥當雄發掘了徐錦江,創作了呂良偉經典形象呂樂,電影《跛豪》;梁家輝經典形象周朝先,電影《黑金》。

蕭笙是著名的電視人,他發掘了無線五虎:劉德華 、 梁朝偉 、 苗僑偉 、 黃日華 、 湯鎮業。米雪,黎明,鄭伊健,萬梓良也是他一手提攜出來的重要藝人。

在《天蠶變》之後還有一部續集《天蠶再變》。不再贅述。

本劇的主題曲《再與天比高》非常好聽,由關正傑演唱。

二,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

時隔14年後,亞視繼續拍攝了《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出品時間是1993年,導演蕭笙。尹天照,羅頌華,高雄加入續集的角色扮演。這部續集加入了一些明確的時代背景增強故事的耐看性。

但也可以把續集當成一個獨立的故事來看,因為它與天蠶變也就是武當,雲飛揚,天蠶神功等還有一定的延續。雲飛揚的戲份也被沖淡了很多,劇情主要是尹天照飾演的小子,陸丹與正德皇帝的沖突。最後小子與陸丹的黑白天蠶神功大戰也相當的有創意。

尹天照此時剛冒尖,是亞視重點培養的演員。1998年,亞視重磅電視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播出,尹天照飾演況天佑。

這時的亞視,無論是特效,劇集製作精良程度,故事性,拍攝手法都有很大的提升。非常值得看的武俠電視劇。

三,浣花洗劍錄,張國榮78版

出品時間:1978年,麗的電視(1982年更名為亞洲電視)出品,蕭笙監制。張國榮,文雪兒,黎小田,陳惠敏,王偉等演出。這不僅是哥哥的第一部武俠劇所以推薦,關鍵是它很好看。

白衣人一度是我的童年惡夢,冷酷而且武藝高超,一刀腦門兩半的確嚇人。

白衣人的扮演者是陳惠敏,真正的 社會 大哥,觀眾們可能更熟悉他的另一個角色。

這時的哥哥22歲,正值盛世美顏。主題曲也是哥哥演唱,非常好聽。

文雪兒是80年代最炙手可熱的武俠女星。

王偉飾演的紫衣侯。本劇武功第一人。


四,香帥傳奇

出品時間:1995年,台視出品,鄭少秋,楊麗菁主演。范秀明執導。

本來不想把這部電視劇放進來,發現無法繞過去啊,但是熟悉它的人太多了。小時候想做香帥的人太多了吧,被一群女眷圍繞,武藝高強,關鍵還帥啊!

秋官鄭少秋,應該不用多介紹,這部電視劇的主題曲也是他演唱的,《天大地大》非常好聽,KTV里曾經熱門的曲目。他還有幾部重磅的電視劇很值得看,《大時代》,《笑看風雲》我以後應該會去解析,都是香港電視劇天花板級別的劇集。

楊麗菁是台灣省的演員,不過她早期在香港拍攝了不少的電影,是以電影出道的。內地她曾經參演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拍攝,飾演莫愁。

五,飛燕驚龍

出品時間:1985年,台灣省中國電視出品(CTV),周遊導演,爾冬升主演。

故事背景設在明武宗正德皇帝時期,太監劉瑾逼死黛妃,黛妃哥哥白雁飛報仇而引發的故事。正德皇帝真是厲害,風流皇帝在《天蠶變再與天比高》也是故事背景;京劇《游龍戲鳳》,是他與李鳳姐痴纏的故事;凌遲太監劉瑾,經常被人們提及。本劇也有參照這些框架來設計故事。

我很喜歡這個片頭,大明公主朱若蘭一襲白衣飛來,翩若驚鴻。隨後楊夢寰帶著小師妹沈霞琳搭舟而來,開始了一個江湖冒險故事。

朱若蘭的扮演者是施思,她有一部《珍珠傳奇》也非常耐看。

爾冬升扮演男主楊夢寰,這時的爾冬升還是流量小生,當然他以後是著名導演。

爾冬升的大哥秦沛

1993年,爾冬升執導的《新不了情》獲得金像獎六項大獎,後來又執導了《旺角黑夜》《門徒》等電影。

此時,中國台灣省與中國香港之間的影視交流很多,香港演員往台灣省發展經常可見。

主題曲《飛燕驚龍》非常好聽,蕭麗珠演唱。

六,圓月彎刀

出品時間:1997年,香港無線電視出品。古天樂,梁小冰,溫碧霞主演。

此時的古校長,梁小冰都在顏值巔峰。

魅惑的秦可情。

無論從武俠的拍攝手法,特效,演員演技都是武俠劇裡面一等一的。唯一的缺陷就是,《圓月彎刀》是古龍大師的殘篇,以至於後面劇情的爛尾。

此時,古天樂已經在《神鵰俠侶》95版裡面飾演了楊過。對演冷感俠客非常有心得,丁鵬剛好是這一種個性,因此演繹得非常出色。

主題曲《意難平》由伍姑娘伍詠薇演唱,曲意超級貼近劇的意境,建議一聽。我超級喜歡伍詠薇,她在亞視台劇《銀狐》里出演 顏如玉 ,演技真的無可挑剔,唱歌還這么好聽。

七,劍魔獨孤求敗

出品時間:1990,由無線電視出品。黃日華,邵美琪,文雪兒,吳岱融主演。

黃日華是香港影視裡面最成功的演員,無論是武俠劇還是現代劇,在無線還是在亞視他都非常受寵,無線五虎之一。金庸的《天龍八部》喬峰,虛竹。83版的《射鵰英雄傳》他出演郭靖,93年的亞視台慶劇《銀狐》他出演段紹祥。無論老實巴交的郭靖,豪氣干雲的喬峰,刻板守規的虛竹,陰險城府的段紹祥,他都演得入木三分。

這部電視劇是金庸小說角色獨孤求敗的衍生劇。故事是創新的,非常值得看。

吳岱融是新加坡演員,他曾經出演電視劇《人在旅途》,這部劇在中國大陸的影響力至今仍在。也演過《絕代雙驕》的花無缺。這次雖然演壞壞的白承忠,估計不會怎麼討女生厭。

邵美琪跟黃日華還合作過電視劇《義不容情》,不過最為大家熟知的角色是《創世紀》裡面的Tina。

八,戲說乾隆

出品時間:1991,大陸跟台灣省合拍的電視劇,鄭少秋,趙雅芝主演。范秀明的又一力作。

為什麼把一部帶 歷史 的劇放入武俠劇,因為乾隆抽那把軟劍武鬥啊。而且,整部劇的武打設計可圈可點。不服請看解說。

秋官把個乾隆演繹得這么帥,小時候真以為乾隆皇帝就是這樣的好皇帝。

這部劇的主題曲《問情》由蔡幸娟演唱,非常好聽。

九,蓮花爭霸

出品時間:1994,新加坡電視局出品,中國山西電視台參與合拍。李南星,李天賜,劉秋蓮,塔琳托婭主演。

終於到我川哥出場了,我絕對認為,白玉川是武俠劇中塑造得最為難忘的角色。白玉川由塔琳托婭出演,她是蒙古族姑娘,所以她在練了《蓮花寶典》之後的段素素依然冷艷,非常有女人味。

當然還有帥氣的沈沖,酷酷的葉群,痴情的高翔。角色都讓人過目不忘。

這部電視劇,融合借用了古龍的《流星蝴蝶劍》,金庸的《笑傲江湖》,《倩女幽魂》一部分的劇情,但是編劇重新編排之後,又顯得那麼自然。

《蓮花爭霸》在中國取了很多景,有興趣的觀眾可以依據布景去找尋,大部分在山西。

這部電視劇,背景音樂《大蛇》來自喜多郎大師的手筆,把那種肅殺的江湖意味襯托得十分淋漓盡致。羅文演唱的《江湖路》也是經典的武俠曲目。

十,苗翠花

出品時間:1996,無線電視出品,關詠荷,江華,陳少霞主演。

選這部劇,其實不僅僅是我羨慕渣渣輝與關詠荷的愛情,也是因為這部劇很好看,但是很少被人提及。而且這部劇拍攝時,無線的武打效果已經非常成熟,設計的武打效果非常好。

江華飾演方世玉的老爸方德,但是本劇變成了 搞笑 擔當。江華還出演過《碧血劍》的金蛇郎君夏雪宜,《尋秦記》的連晉(嫪毐)。

這部劇現在有資源,想看的可以去看看喲,真的不錯的。

10. 有哪些小時候的武俠片令你印象深刻

刺客聶隱娘》或許與其說這部片子是武俠片,倒不如說是一部歷史紀錄片,講述了從小被訓練成殺手的聶隱娘為了大義放棄刺殺選擇正義的故事,這部片子的亮點在於近乎於古文的台詞,雖然會讓觀眾覺得生澀,但是卻更貼合歷史,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