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有沒有UFO
我沒見過,你可以看這份資料
9月8日,「世界UFO大會」在大連召開。UFO尚未被主流科學界認同,與會的大約200人絕大多數沒有相關專業領域的知識背景。
把「UFO大會」看作是一次民間UFO業余愛好者的聚會無可厚非。值得注意的是,一批聲稱曾經遭遇過外星人,有過「第三類接觸」,及具有「特異功能」的人士,在這個聚會上亮相,給民間UFO研究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專家對這些UFO經典案例一一批駁,並指出,所謂外星人與「第三類接觸」迄今尚未被科學證實,因而是不科學的,如果民間UFO研究仍然要靠神秘哲學和迷信惑眾,難免重蹈淪為偽科學的覆轍。
外星人背他飛行?
專家:當事人可能中度偏執。
黃延秋,河北省肥鄉縣北高村農民。1977年,黃延秋連續三次神秘地失蹤,自稱不乘任何人間交通工具,由兩個不明飛行人攜帶,一夜之間騰空飛越到一千多公里以外的南京、上海,第三次失蹤居然跨越了19個省市,飛遍了大半個中國。這件離奇的飛人事件被稱為中國UFO三大懸案之一。
不藉助任何交通工具怎麼可能累計飛行1萬多公里?作為擺脫不了地球引力的人類又怎麼會飛?這究竟是真實故事還是一個謊言?
49歲的黃延秋看起來比他的實際年齡要年輕幾歲。這個正在為二兒子籌蓋婚房的河北農民走在大連的街道上時,常常下意識地朝天空某個不確定的遠方眺望,似乎在等待著什麼出現。
「你真的確信見過外星人嗎?」記者問。
「其實我當時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也不知道我是怎麼到了南京和上海。」這個堪稱中國UFO經典案例第一人的農民回想起自己21歲的那段「離奇」經歷時陷入了苦惱。
1977年7月27日晚上,出工回家的黃延秋在吃完晚飯後就躺下睡覺了,然而「一覺醒來」居然發現身在南京。按黃延秋自己的描述,他是從頭一天晚上10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就到了南京,這中間相差僅僅只有9個小時,在這9個小時里,黃延秋便從河北他的家鄉北高村一下子到了江蘇的南京。
邯鄲和南京兩地相距至少1000公里,而且從黃延秋的家裡到邯鄲還有45公里的路程,在交通不發達的上世紀70年代,黃延秋怎麼可能在9個小時內從河北農村到達江蘇的省會城市南京呢?這當然轟動一時。
接下來的事情更離奇,「兩個民警又買車票把我送到了上海遣送站」。並且,在1977年7月28日,也就是黃延秋失蹤後的第二天,一封電報就從千里之外的上海發到了肥鄉縣,要求鄉里來上海領人。」
1977年9月初的一天晚上,已經回到家鄉的黃延秋再次「遭遇神秘劫持」:當天晚上十點多鍾回的家睡覺,然而「一覺醒來,我發現自己又在上海了」。這次是在上海的老鄉把他送回了老家。
1977年9月,黃延秋第三次神秘失蹤了,而且這次出去的時間最長,去的地方最多。按他的描述,9天之內他被兩個能飛行的人背著飛越了19個省市,抵達了蘭州、北京、天津、哈爾濱、長春、沈陽、福州、西安八個城市,累計飛行一萬多公里,而且每到一個城市幾乎都只花了一兩個小時,據推算,平均每分鍾至少飛行20公里,飛行速度接近音速。
就是這起典型的外星人劫持地球人事件,除了當事人的口述,至今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這三次離奇的飛行。而事隔10年之後的1987年,有國內一些UFO調查者才寫了第一篇報道認為,此事與外星人和UFO有關。
「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這事是外星人乾的,是1987年他們采訪我時,他們告訴我說可能是外星人乾的。」事情過去了28年,埋在黃延秋心頭的疙瘩並沒有減輕,相反越來越重。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腦高級功能研究室博士後李春波認為:這是比較典型的「夢游症」,人一旦睡著,醒來之後,到了另外一個地方,他中間不能回憶,回憶不起來。「我也不理解,專家說我是夢游,我不承認,但是我也不知道中間發生了什麼。」黃延秋說。
去年12月,黃延秋在北京市一家測謊中心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測試。兩個星期後,測試結果出來:黃延秋沒有通過測謊。
北京市安定醫院精神衛生科的專家說,正常人不可能會飛行,這種思維已經超過正常人的生理耐受性。但是黃延秋覺得很自然,還堅信自己,跟正常的思維邏輯就有偏差。醫生懷疑黃延秋是「中度偏執」。
東北農場林工被外星人電擊?
專家斥為「謊言」
在「UFO大會」上,主辦單位稱將邀請另一個和外星人及飛碟有過離奇遭遇的地球人來大連,但是直到結束,此人並沒有出現。
據了解,這個當年自稱被飛碟擊傷的黑龍江林場職工叫孟照國。現在東北一家大學的食堂工作。
1994年,在黑龍江省紅旗林場工作的孟照國自稱在鳳凰山上被外星人擊倒,並被外星人帶上了飛碟。此事被列為另一個重要的中國UFO懸案。
當年6月7日,孟照國自稱在鳳凰山南坡看見了會叫的大怪物,幾次試圖靠近它,都被一堵無形的電牆打了回來。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林場。第三天,也就是1994年6月9日,孟照國帶著林場的幹部職工,直奔怪物停留的地方。人們准備瞭望遠鏡、照相機、錄音機,希望留下怪物的證據。但是大約走了五公里,一直沒有看到孟照國發現怪物的地方。
即便是拿望遠鏡,人們還是一無所獲。奇跡就在這時發生。孟照國拿過望遠鏡,卻大呼「看見了」,然後就倒在地上渾身抽搐。一副被「外星人擊傷」的樣子。此後,「林場職工被飛碟外星人擊傷」的消息迅速傳遍大江南北,並上了報紙。
和黃延秋的故事極為相似的是,孟照國「遭遇外星人」同樣只是一個人的敘述,至今沒有直接的證據加以佐證,有的不過都是人們的推斷、猜測和想像,自然,此事又成為一樁UFO懸案。調查者認為,可以肯定的是,既然UFO的定義是不明飛行物,那麼可以首先肯定的是,當年孟照國在山上「看見」的靜止白色物體並不能稱為UFO,因為「沒有證據證明它以前飛過」。
UFO研究者張茜荑覺得這個故事聽起來像彌天大謊,缺乏可信度。因為當時正好出現有關彗木相撞的新聞,所以有可能讓這樣的謊話有了一個圓滿的疑似UFO的結局。心理專家楊宜音則認為:很多人都非常容易受到他人暗示,會不知不覺根據和別人的關系來形成自己的想法和判斷。
專家認為,當一些人面對自己和面對他人的期望的時候,會對自己的經歷做一個塑造,這並非是有意欺騙人,而是在潛意識里有要把經歷做圓滿的這樣一個動力。「臨床上是一種記憶障礙,術語叫虛構,這個情況在很多精神障礙當中出現。」
據介紹,公安部原測謊專題組組長、組織研製中國第一台測謊儀的專家楊承勛認為,孟照國的故事,「是刻意編造的,根本就沒有這回事,我們可以判斷他在說謊,但是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比如產生的一種幻覺,一些精神上的狀態,我腦子里就有這個記憶,那麼這種你要通過測謊就很難判斷出。」
他認為,孟照國遭遇外星人「可能是一段很特殊的心理經歷,而不是一個真實的經歷」。
飛棍來自何方?
專家揭開謎底,原來是攝像鏡頭的光學機關作祟。
近幾年,很多人聲稱見到了一種神秘的「飛棍」。
最早的飛棍是在1994年美國人拍攝到的。這是人類第一次將它記錄下來。美國獨立電視製片人朱斯在自己所拍的錄像帶上,發現有些不同尋常的東西飛過天空。
從外觀上看,朱斯發現的是一個圓柱形物體,飛行的速度非常快。由於這種飛行物的形狀像一條棍子,朱斯就將它命名為飛棍。朱斯將自己的發現公布出去,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很快,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始不斷地拍攝到飛棍的畫面。對它的描述是:身體細長像一根棍子,大到上百米,小到幾厘米,在空中急速飛行。更有人把這當成外星人和地球人交流的信息。
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的「飛棍」都是當事人用攝像機或者照相機拍下的,在真實的空間,人們用肉眼並沒有親自見過這種來去無蹤的「飛棍」。
就在今年5月,東北一家葯廠聲稱自己拍到了「飛棍」。北京UFO研究者張靖平和中央電視台記者親赴吉林,不僅拍到了「飛棍」,而且有幸解開了飛棍的奧秘。
張靖平對記者介紹:最早發現「飛棍」的是這個葯廠的錄像監控設備。5月21日晚,振國葯廠的監控員突然發現顯示器上一道白光迅速閃過。回放錄像資料時,發現監視器拍攝到了一個長條形的飛行物迅速飛過廠房上空,大概三米長,飛行時速達到了200公里以上。從外形上看,顯然不是人造。
不久,氣象部門也排除了是閃電的可能,一個星期之後的某天夜晚,神秘飛行物又在葯廠上空出現,而且這次是晴天。
起初張靖平他們認為可能是昆蟲之類的東西,但是連續拍攝多日後,仍然沒有發現飛棍的蹤跡。就在准備放棄尋找時,由於腳底一滑,張靖平手裡的攝像機劇烈地晃動了一下,就在攝像機晃動的過程中,他發現鏡頭里有些異樣的東西。
張靖平開始懷疑飛棍的出現可能和攝像機的某些性能有關。因為此前所有的飛棍消息都是只在攝像機里出現。張靖平了解到葯廠攝像頭的拍攝快門速度是十六分之一秒,於是就把自己攝像機快門速度調整成接近的十二分之一秒。
當他路過一個地燈附近時,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原來正常飛行的各種小飛蟲霎時間變成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飛棍,這些飛棍的形狀與姿態和人們以前拍攝到的飛棍一模一樣。
真相大白,原來飛棍的出現不過是攝像機的假相而已。比如拍攝行駛的車輛,用1/8秒的低速快門來拍攝時,由於車是運動的,用1/8秒的快門不能有效地「固定」汽車,車就顯得略為模糊,但背景是靜止的,所以是清晰的。這樣就形成了動與靜的對比。
張靖平拍到的飛棍是一種夜間活動的飛蛾。由於攝像頭紅外線的吸引,加上飛蛾的快速飛翔,再有攝像頭十六分之一秒的快門,最終造就了飛棍。
「如果我們把攝像機的快門調整到這種速度,就會發現,飛棍無處不在。」張靖平說。
如何識破「第三類接觸」騙局
關於UFO及外星人第三類接觸,幾乎沒有一件被科學試驗手段得到證實。人們的以訛傳訛,加重了對UFO神話的誤讀和迷信。
北京天文台館長朱進認為,地球上的生命肯定不是惟一的。地球只是很普通的繞著太陽的一個行星,太陽本身是很普通的一個恆星,在銀河系裡邊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有2000億顆左右。每一個恆星都可能像太陽一樣,有它自己的行星系統,所以說在所有的這些星球里,如果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可以說是不可想像的。
同時他認為,即便地球的能力再發達,到目前為止人類絕對沒有能力在有生之年飛到太陽系邊上,如果說外星人再從其它的星球通過宇宙旅行到地球上來,從人類的角度考慮,也是非常非常不可能的。
紫金山天文台的王思潮研究員介紹說:很多聲稱和UFO親密接觸的案例都是不可信的。判斷到底是否曾有發生過第三類接觸,要有幾個條件:首先要有證據,不能用排除法。比如,既然聲稱和外星人接觸過,一定要拿到外星人的東西,不能空口無憑。而且拿到的這個東西必須是地球上的人類造不出來的,才可信。而且必須經過專家的鑒定,不能當事人自己說這是外太空和外星人的東西,而且必須是地球上沒有的材料做的。這個條件並不苛刻,但是遺憾的是,目前所有的UFO和外星人接觸案例,沒有一個達到這個要求。
其次,聲稱見過外星人和飛碟,必須同時有非相關群體作證,比如,一個地方幾個人看到一個飛碟是不作數的,必須要有好幾個地方同時看到。
最後,外星人的DNA也肯定和地球人不一樣,這同樣要拿到科學證據,才能證明是真正的外星人。
他認為,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推斷,不排除存在地外文明的可能,但是這一切要依靠嚴謹的科學實驗加以證實。
鏈接
不明飛行物,就是我們通常說所的UFO,是英文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的縮寫,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關於UFO的報道是1878年,美國農民馬丁在空中看到了一個圓形物體。1947年6月,美國人阿諾德在駕駛飛機時,看到了有9個白色碟狀神秘物體在天空中飛過,他將它們稱為飛碟,被新聞媒介廣泛報道後,人們就習慣用飛碟這樣一個形象的名稱來稱呼不明飛行物,我國近年來也有這類目擊報告出現。
⑵ UFO是什麼意思
UFO是指不明來歷、不明性質,漂浮及飛行在天空的物體。
UFO現象大體分為四類:已知自然現象的誤認,未知自然現象,未知自然生物,第四類是指有明顯智能飛行能力、空軍所製造的沒公開的有高性能的飛行器,即一些空軍沒公開的實驗性的圓盤飛行器。可見,不明飛行物與外星飛行物不能劃等號。
20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上空發現會發光的圓盤飛行器,當時的報紙把它稱為「橢圓形的發光體」,這是當代對不明飛行物的興趣的開端,後來人們著眼於世界各地的不明飛行物報告,但至今尚未發現能讓科學界普遍接受的說明它們來自地外文明的證據。
(2)電影藍皮書經典話語擴展閱讀:
UFO的特點:
一、在空中可以盤旋飛行、或瞬間移動、或高速運作過程中突然停止。違背物理。也有一部分的UFO在空中呈現「之」字型搖擺,飛行方式完全毫無規律,在不知不覺中卻能憑空消失。
二、絕大多數目擊事件拍攝到的UFO均無發動機聲音,幾乎無聲。
三、無尾氣排放。
四、多人目擊,多人目擊表示可以排除個人的幻覺,也可以證實拍攝下的影片是完全沒有故障的。
五、超強的磁場。在國外大多數的UFO目擊視頻中,UFO出現時,附近一帶的貓狗等動物都會表現出異常的行為,例如,狗不停的朝向UFO的方向犬叫,青蛙躲閃、蟑螂飛出窗外等。
⑶ 有哪些故事很老套但依然很打動人的電影
經典之作之《觸不可及》。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雖然劇情很老套,因為白人富翁由於跳傘事故而癱瘓在床。由另一位窮困潦倒的黑人來照顧。他兩人隨著不斷的了解,通過平常的相互幫助,慢慢的成為了朋友。後來兩個人分開相互之間都覺得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什麼。整部劇中充滿歡樂的氣息,同時也是讓人十分感動的。雖然劇情十分老套,但是依舊深入人心,十分的動人。
真正能打動人的電影還有很多。其實它們的故事很老套。但是從中依舊能抓住我們的淚點。所以即使是一部沒有什麼新意的電影也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罷了。
⑷ 《檔案》"揭秘美國藍皮書計劃:那些塵封的UFO秘密"的倒數第二個插曲,不是「地球之音」。(視頻地址:http
英國國防部首次公布UFO檔案 可在網上查閱
英國國防部日前首次公布了超過7000多份單獨的UFO目擊記錄。專家認為,UFO文化深植於我們文化的DNA,是現代傳說的一部分,反映了自古以來人們對於天上未明事物的想像
1985年,一個男人寫信給英國國防部,說他自從7歲開始就和外星人有聯系。
他說他曾多次參觀在Wirral和Cheshire的外星人基地,與一個叫Algar的外星人相處甚歡,並曾觀察到一架UFO在Wallasey鎮附近被擊落。「在我看到的時候,UFO已經撞上水面,然後,整個UFO都消失了,水面飛濺,像被一個無形的實體所震動。」他隨後描述他如何安排Algar與英國政府會面,但是很可惜,Algar在會面前被其他外星人殺害了。
這種煞有介事的語氣讓這封特殊信件很是動人,在5月14日英國國防部首次公布的檔案中,又是比較有代表性的。這些披露的文件可以被稱為英國的「X檔案」,包括超過7000多份單獨的目擊記錄,總共150份檔案,迄今為止披露的是1978年到1987年的8組數據,其中一組超過450頁,如今可在網上查閱。
國防部決定公開這些文件,是由於自2005年1月1日英國實施《信息自由法》後,各方如潮的要求湧向國防部。「我們都快被那些信息淹沒了。」曾在國防部工作21年、其中有3年在UFO部門工作的尼克·波普(NickPope)說,UFO話題吸引了很多人的興趣,「無論是相信者,懷疑者還是不可知論者」。去年,「不明航空現象研究與資訊小組」公開的相似的UFO檔案第一天就曾吸引了超過22萬名使用者,導致系統崩潰。
公布的檔案包括各種文件,包括眾多個人目擊者、調查文檔,以及國防部人員為大臣製作的簡報等。「隨著對UFO興趣漸增,誕生了一大批理論。但現在正要看到的這些文件,是真實的事實。」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新聞發言人大衛克萊克(DavidClarke)博士在一篇為公開檔案所准備的博客文章中說。
顯然Algar的故事比大多數UFO目擊者更富戲劇性。大部分UFO目擊者並非幻想家,而只是普通人,他們覺得他們在天空中看到了不同尋常的物體。太空船通常以相似的形狀出現,長年是碟子或雪茄的樣子。對多數目擊報告,國防部並沒有進行跟蹤。
一些UFO的目擊者還很生氣,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被外星人拒絕,無法成為他們的同行者和試驗者。其中有一些事件確實怪異。但盡管如此,還是有不少UFO目睹事件因為沒有與外星人接觸的證據而無法解釋。
其他一些報道比Algar更可信。1985年聖誕節午夜後一刻鍾,Woking的三位警官驚訝地發現一道白光襲擊Horsell地區。這些警官很擔心他們的報告不會受重視,於是文件強調說:「報告真實」。另一次可信的目擊發生在1986年9月5日。當時,一位飛行員描述了一架UFO在他的飛行器左側1.5海里處劃過。在推測它是否隕石或導彈後,他寫道:「如果是一枚導彈,我和我的隊伍不會留下什麼印象。」
從古至今,UFO的故事一直存在,但基本原則未變。戰爭的不確定性、科技的急速發展通常會大量撫育UFO。「所有這些飛碟意味著什麼?」溫斯頓·丘吉爾1951年質疑道:「能表明什麼?」星際旅行會將其他行星帶近地球,但經常是大眾文化鼓動了人們對UFO的興趣。在1977年播放電影《第三類接觸》後,英國的UFO目擊數量幾乎翻倍。
一些心理學者認為,外星人誘拐地球人通常是由於癲癇發作或瞬時性嗜眠發作(一種暫時性睡眠麻痹)。但《泰晤士報》在報道中說,UFO文化深植於我們文化的DNA,是現代傳說的一部分,反映了自古以來人們對於天上未明事物的想像。《舊約》的《以西結書》就曾經描述目睹天空中的火焰戰車。關於UFO的故事,「反映了一些人性中更深刻的東西:人們凝視著黑暗和驚奇、看看什麼或誰在那裡的古老渴望。」
Related相關
目擊實錄
●1983年8月初,艾迪索特一位77歲的男子外出釣魚時,和飛碟中的外星人有了聯系。他們4英尺高,穿著綠色連身服,帶頭盔,面頰黝黑。他們讓他到航空器中一覽,並告訴他:「你可以走了。你太老了,不符合我們的要求。」
●1985年8月5日,英國城市多佛附近的麥田裡出現了怪圈。陸軍航空兵的軍官調查了此地,並將結果報道國防部。軍官說小麥中並無什麼痕跡:「能手工弄出一個圖案如此精確的洞,應該需要捲尺或者繩子,也應該會留下痕跡……我們中沒有人能提出合理的解釋。」
●1984年4月26日,倫敦北部Edgware的兩位警察,跟蹤了一個來自29歲女性的電話,電話稱她在天空中看見光芒。他們用望遠鏡觀看了一個小時,描述說,圍繞中心有一個藍色的光圈。「在此期間它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前到後移動,但都沒有偏離原來位置很遠。」
⑸ 說下藍皮書計劃
藍皮書計劃簡介
藍皮書計劃是美國空軍為調查不明飛行物(UFO)而成立的研究計劃。 成立於1952年,於1969年12月被命令終止,但持續活動到1970年1月。 這個計劃是由美國空軍負責,內容是收集有關UFO和外星人的情報和假情報。這個計劃於1969年終止 後,原來的任務由水瓶座計劃接手。這個計劃所獲得的有效資訊被收集整理成「藍皮書報告」。 在羅斯威爾飛碟撞毀事件之前,美國國家安全是由杜魯門總統直接負責,曾下令中央情報局(CIA)掩 護所有的幽浮案件。但是在這個事件之後,杜魯門下令提高安全與保密,成立一支由科學家所組成的特別 組織,以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任何幽浮墜機事件,由空軍負責推行藍皮書計劃(Blue BookProject),以壓 抑民眾的知識,並製造幽浮是無稽之談的情境。 藍皮書計劃用來降低大眾的幽浮熱 藍皮書計劃的調查工作,將所有的數據和檔案分成機密等級,被送到美國國家檔案管理局儲存,機密 性較低的案件已陸續被解密而公開,但是仍然有一些「絕對機密(topsecret)」的檔案至今仍被隱藏著。根 據藍皮書計劃提出的報告中,有數百件報告未被研究,並且許多正式報告未被納入,縱然被納入,對報告 的處理也不恰當,甚至常被篡改。由此可知藍皮書計劃是美國空軍用來降低大眾的幽浮熱,甚至可能掩飾 當局秘密研究飛碟的障眼法,直到一九六九年軍方才把藍皮書計劃放棄。 海尼克博士主張慎重對待幽浮事件 享譽全球的幽浮權威—海尼克(AllenHynek)博士,曾任白宮委員會幽浮聽證會與聯合國幽浮相關現象會 議的發言人,一九四八年起為美國空軍幽浮研究顧問,審查所有幽浮及相似的第一手報告,他曾說,軍方 對於任何突發的不明物目擊事件,如果很難解釋的話,他們立刻封鎖消息,不讓媒體接近,盡量不要讓大 眾的情緒激動,那是他們的職責所在。他主張必要慎重對待幽浮事件,因此和空軍處得並不好。 中國台灣地區幽浮專家探訪羅斯威爾事件 科羅拉多大學航天博士傅鶴齡,留美期間,於一九八一年拜訪曾調查羅斯威爾事件的海尼克博士。海 氏再三強調,羅斯威爾事件一定有「值得探索的地方(somethingthere)」。傅鶴齡並親臨羅斯威爾鎮,造 訪設立在羅斯威爾的國際幽浮博物館與研究中心,該館是由當時擔任發布飛碟墜毀消息的空軍公關部軍官 韓特,和美國幽浮協會(MUFON)合作資助下成立的私人機構。博物館收集許多與幽浮有關及飛碟墜毀的 珍貴數據,傅鶴齡還與該研究中心專家討論許多羅斯威爾事件的信息。 殯儀館老闆陳述事件時的軍方異常信息 傅鶴齡訪問羅斯威爾當時殯儀館老闆丹尼爾。丹尼爾說,羅斯威爾事件發生期間,軍方曾來電話,透 露那裡有一些屍體需要冷凍及防腐,個子小小的,問需要用多少防腐劑?然後還訂了若干個大小不一的盒 子。老闆覺得很奇怪,因為查了數據,發現二周內在小地方的羅斯威爾鎮並沒有人去世,防腐劑何用? 作家以控告取得官方每頁僅八字可讀數據 美國在七0年代時期,大家都在攻擊中央情報局。《墜毀在科羅那》一書的作者—沙頓.懷得曼 (StantonFriedmon),意外的踏入這個特殊事件,採取羅斯威爾事件中的飛碟是真實的立場。一九七八年羅 斯威爾事件重新公開,懷得曼向法院提出訴訟,控告中央情報局,要求提出二十三件有關文件,等了卅五 個月才接到九件報告,內容卻是眾所知悉的東歐和俄羅斯的幽浮報告。他再上訴,前後經五年才由中央情 報局取得少量的幽浮文件,其內容非常稀少,每頁大部分被黑墨塗去,一頁中約僅有八個字可以讀,其它 什麼也看不懂。 電視放映羅斯威爾影片引起大眾的追求熱 由一本《羅斯威爾UFO撞毀的真象》書籍拍攝的「羅斯威爾」影片,於一九九四年七月三十一日在 美國電視上首映,由KyleMacLachlan和MartinSheen主演,內容為一九四七年,在羅斯威爾空軍基地的一 位少校,接受當地郡長的邀請,去查看一位農民牧場上的奇怪碎片。他去查驗,並帶回幾片後,向大眾宣 布軍方擄獲飛碟,報紙以頭條新聞刊登。但是這個消息馬上被五角大廈封鎖,上級命令這位少校提報告, 宣稱有一個氣象探測氣球墜毀,並無飛碟墜毀事件,然而這個僅是電影的劇情而已。但是由於這個電視劇 的播放,又引起「羅斯威爾事件」真相的追求熱。 但這份報告並未向大眾公開。雖然在1974年美國政府公布了部分的報告內容,但很顯然地這些報告並 非是真正的有效資訊。另外,根據一份文件的內容,「藍皮書」一詞是怨恨計劃的秘密代碼。
[編輯本段]藍皮書計劃之前的相關研究
1947年美國興起了一陣「飛碟」狂潮,當時成立了「Project Sign」來進行相關研究。「Project Sign」並沒有對各種不明飛行物的目擊事件下正式結論。 在羅斯威爾飛碟撞毀事件(羅斯威爾事件)之前,美國國家安全是由杜魯門總統直接負責,曾下令中央情報局(CIA)掩護所有的UFO案件。但是在這個事件之後,杜魯門下令提高安全與保密,成立一支由科學家所組成的特別組織,以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任何UFO墜機事件,由空軍負責推行藍皮書計劃(Blue BookProject),以壓抑民眾的知識,並製造UFO是無稽之談的情境。 相關研究後來在「Project Grudge」之下繼續。「Project Grudge」如此總結:雖然有23%的不明飛行物報導無法解釋,所有不明飛行物都只是被誤認的自然現象或是其他普通東西。 根據有關不明飛行物體的調查報告,飛碟出現的現象,由於飛碟種類的不同,可以歸納成六項不同的特性: 一、平均速度極快,來無影去無蹤或突然出現、突然消失。 二、產生電磁力可以打碎空氣,出現時能夠無聲、無阻礙地移動。 三、四周有強烈的電磁場,會使汽車熄火、羅盤亂跳、收音機播音中斷、電視受干擾以及電力系統失靈等現象。 四、會產生各種紅、橙、黃、綠、紫等色的亮光變換。 五、沒有慣性反應,可以呈連續性任何角度的折線形前進或後退移動。 六、具有反重力,可以無動力狀態停留空中、或快速垂直上升而消失。
[編輯本段]計劃研究過程
藍皮書計劃是相關研究的第三波。 該計劃收集了12618件UFO報告,最後總結:大部分報告都只是誤認了自然現象(雲、星星等)或是普通飛行物。少數幾件是謊報。有701件(約6%)被歸類為原因不明。這份報告被歸檔了。現在因為資訊公開法而可以取得,但其中提到的人名和所有證人的人事資料已經被塗去。 該計劃的第一任負責人是Edward J. Ruppelt上校。在他的命令下,研發出一套不明飛行物的標准報告格式。他也是正式發明「UFO」一詞(直譯為不明飛行物)的人,取代了當時所用不準確而且有暗示性的「飛碟」一詞。他在退役之後,寫了《The Report on 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s》一書,描述美國空軍1947年到1955年對不明飛行物的調查。 該計劃的科學顧問是天文學家J. Allen Hynek。他一直為該計劃工作直到計劃結束,並且創始了一套分類系統。這套分類系統後來被延伸為今日所知的近距離接觸分類。他一開始持懷疑論,但後來自稱有些猶豫。由於他的履歷,在1970年代他或多或少算是這方面的權威。他在聯合國大會上對此議題發言過,並且是電影《第三類接觸》的技術顧問。 藍皮書計劃的調查工作,將所有的數據和檔案分成機密等級,被送到美國國家檔案管理局儲存,機密性較低的案件已陸續被解密而公開,但是仍然有一些"絕對機密(topsecret)"的檔案至今仍被隱藏著。根據藍皮書計劃提出的報告中,有數百件報告未被研究,並且許多正式報告未被納入,縱然被納入,對報告的處理也不恰當,甚至常被篡改。由此可知藍皮書計劃可能是美國空軍用來降低大眾的UFO熱、甚至可能掩飾當局秘密研究飛碟的障眼法。 享譽全球的幽浮權威——海尼克博士,曾任白宮委員會幽浮聽證會與聯合國幽浮相關現象會議的發言人,一九四八年起為美國空軍幽浮研究顧問,審查所有幽浮及相似的第一手報告,他主張必要慎重對待幽浮事件,因此和空軍處得不好,軍方在一九八九年把藍皮書計劃放棄。本會常務理事傅鶴齡博士曾親訪海尼克博士,暢談幽浮。海氏再三強調,一些幽浮事件"有值得探索的地方(somethingthere)"。 雖然飛碟的名稱是從美國產生的,但是美國官方至今仍然否定飛碟的存在。其實美國有幾個秘密的基地,例如在拉斯維加斯北方的51區,在專門研究有關UFO的特殊科技,該區經常可以看到不明的飛行物發生的現象。尤其近年發展成功的隱形飛機,其科技已經超越正常軍機發展的領域,這些科技可能來自飛碟的研究成果,因為有些飛碟就有這種隱形的特性。 不過有些國家,譬如巴西、波多黎各、格瑞那達等中南美洲的國家,都握有足夠的證據,已確認有飛碟的存在。蘇俄在未開放以前是不能公開談論UFO的,開放後已引起研究熱潮,並且有太空人說出經常在大空和外星人接觸的經驗。其它各國經常有UFO目擊的報導,例如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區屢有發現不明飛行物體、百慕大三角的機艦失蹤事件等,都可能與UFO有關。
[編輯本段]安全小組成立的特別組織推行藍皮書計劃
在羅斯威爾飛碟撞毀事件之前,美國國家安全是由杜魯門總統直接負責,曾下令中央情報局(CIA)掩護所有的幽浮案件。但是在這個事件之後,杜魯門下令提高安全與保密,成立一支由科學家所組成的特別組織,以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任何幽浮墜機事件,由空軍負責推行藍皮書計劃(Blue BookProject),以壓抑民眾的知識,並製造幽浮是無稽之談的情境。 藍皮書計劃用來降低大眾的幽浮熱 藍皮書計劃的調查工作,將所有的數據和檔案分成機密等級,被送到美國國家檔案管理局儲存,機密性較低的案件已陸續被解密而公開,但是仍然有一些「絕對機密(topsecret)」的檔案至今仍被隱藏著。根據藍皮書計劃提出的報告中,有數百件報告未被研究,並且許多正式報告未被納入,縱然被納入,對報告的處理也不恰當,甚至常被篡改。由此可知藍皮書計劃是美國空軍用來降低大眾的幽浮熱,甚至可能掩飾當局秘密研究飛碟的障眼法,直到一九六九年軍方才把藍皮書計劃放棄。 海尼克博士主張慎重對待幽浮事件 享譽全球的幽浮權威—海尼克(AllenHynek)博士,曾任白宮委員會幽浮聽證會與聯合國幽浮相關現象會議的發言人,一九四八年起為美國空軍幽浮研究顧問,審查所有幽浮及相似的第一手報告,他曾說,軍方對於任何突發的不明物目擊事件,如果很難解釋的話,他們立刻封鎖消息,不讓媒體接近,盡量不要讓大眾的情緒激動,那是他們的職責所在。他主張必要慎重對待幽浮事件,因此和空軍處得並不好。 中國台灣地區幽浮專家探訪羅斯威爾事件 科羅拉多大學航天博士傅鶴齡,留美期間,於一九八一年拜訪曾調查羅斯威爾事件的海尼克博士。海氏再三強調,羅斯威爾事件一定有「值得探索的地方(somethingthere)」。傅鶴齡並親臨羅斯威爾鎮,造訪設立在羅斯威爾的國際幽浮博物館與研究中心,該館是由當時擔任發布飛碟墜毀消息的空軍公關部軍官韓特,和美國幽浮協會(MUFON)合作資助下成立的私人機構。博物館收集許多與幽浮有關及飛碟墜毀的珍貴數據,傅鶴齡還與該研究中心專家討論許多羅斯威爾事件的信息。 殯儀館老闆陳述事件時的軍方異常信息 傅鶴齡並訪問羅斯威爾當時殯儀館老闆丹尼爾。丹尼爾說,羅斯威爾事件發生期間,軍方曾來電話,透露那裡有一些屍體需要冷凍及防腐,個子小小的,問需要用多少防腐劑?然後還訂了若干個大小不一的盒子。老闆覺得很奇怪,因為查了數據,發現二周內在小地方的羅斯威爾鎮並沒有人去世,防腐劑何用? 作家以控告取得官方每頁僅八字可讀數據 美國在七0年代時期,大家都在攻擊中央情報局。《墜毀在科羅那》一書的作者—沙頓.懷得曼(StantonFriedmon),意外的踏入這個特殊事件,採取羅斯威爾事件中的飛碟是真實的立場。一九七八年羅斯威爾事件重新公開,懷得曼向法院提出訴訟,控告中央情報局,要求提出二十三件有關文件,等了卅五個月才接到九件報告,內容卻是眾所知悉的東歐和俄羅斯的幽浮報告。他再上訴,前後經五年才由中央情報局取得少量的幽浮文件,其內容非常稀少,每頁大部分被黑墨塗去,一頁中約僅有八個字可以讀,其它什麼也看不懂。 電視放映羅斯威爾影片引起大眾的追求熱 由一本《羅斯威爾UFO撞毀的真象》書籍拍攝的「羅斯威爾」影片,於一九九四年七月三十一日在美國電視上首映,由KyleMacLachlan和MartinSheen主演,內容為一九四七年,在羅斯威爾空軍基地的一位少校,接受當地郡長的邀請,去查看一位農民牧場上的奇怪碎片。他去查驗,並帶回幾片後,向大眾宣布軍方擄獲飛碟,報紙以頭條新聞刊登。但是這個消息馬上被五角大廈封鎖,上級命令這位少校提報告,宣稱有一個氣象探測氣球墜毀,並無飛碟墜毀事件,然而這個僅是電影的劇情而已。但是由於這個電視劇的播放,又引起「羅斯威爾事件」真相的追求熱。
⑹ 求 藍皮書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9fvo3CxLCeqREUFIUsolRA
⑺ 白皮書,藍皮書,黑皮書具體是什麼概念
一國政府或議會正式發表的重要文件或報告書的封面有它慣用的顏色,白色的叫白皮書(如葡萄牙),藍色的叫藍皮書(如英國),紅色的叫紅皮書(如西班牙),黃色的叫黃皮書(如法國),綠色的叫綠皮書(如義大利),因而白皮書、藍皮書等往往成為某些國家的官言文書的代號。但事實上,一國使用的顏色不限於一種。
黑皮書是電影 好吧!
⑻ 有關UFO的資料
早在1948年,為了探索UFO的奧秘,美國空軍執行了一項著名的「藍皮書計畫」。這個計畫在1969年宣告停止,前後共研究了22年。1977年初,有關此項計畫的所有資料和檔案,勻送到美國檔案管理處,其內容包括12600件目擊報告,其中12000件報告所述的UFO,當局均以已知物體作出解釋,例如飛機、氣球、雲彩、流星、鳥、人造衛星及光線反射等。但是對另外的585個UFO報告卻無法用一般的物理及大氣現象來說明。科學家們是嚴肅地對待各種UFO報告的,因此使得不少 UFO報告的神秘外衣很快被揭開。
科學家們經分析後得出的結論是:UFO可能是一種自然現象,也可能是一種幻覺、騙局。例如,藍皮書計畫記載一件發生於1948年的著名 UFO事件:「1948年7月24日的淩晨3時40分,一位駕駛員和一位副駕駛員在駕駛DC-3型飛機時,迎面看見一個物體從他們的右上方掠過,急速上升,消失在雲中,時間大約有10秒鍾……這個飛行物似乎有火箭或噴氣之類的動力裝置,在它的尾部放射出大約15米長的火焰。該物體沒有翅膀或其他突起物,但有兩排明亮的窗子。」事實上,那天夜間正好有流星雨,所以天文學家認為這個奇怪的物體實際上是遠處的一顆流星。
眾所周知,人的眼睛有時會把一些小圓點視為一條線,或者將某些不規則形狀的物體看成一種熟悉的東西,甚至在某個觀察角度和一定的天氣條件下,即使一些視力良好、有理智的人也會把一顆星或一架飛機看成一種其他物體。天文學家門澤爾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1955年3月3日夜間,他在靠近白令海峽的北極地帶飛行時,突然看到一明亮的UFO閃爍著紅綠兩色的光芒從地平線的西南方射向飛機。在離飛機大約100米的地方,它突然停止了。飛行物的直徑約相當於滿月的三分之一。它忽而消失在地平線,忽而又返回。這時,門澤爾突然意識到這是天狼星的模糊形象,天狼星似隱似現是由於遠處的群山擋住了星光的緣故。
有些UFO事件至今還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解釋,那麼,是否可以肯定它們是外星人的交通工具呢?回答是:不能肯定。依照現代天文學的觀測結果,銀河系的直徑為8萬∽10萬光年,在如此廣闊的宇宙空間裏,為數不多的文明世界相互采訪簡直像大海撈針一樣。有科學家計算過,假如銀河系有100萬個文明世界,每個世界每年必須發射10000艘飛船,才可能有一艘來到地球上。可見,對UFO事件應採取謹慎態度,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不可貿然採取行動。例如,1948年1月7日美國飛行員曼特爾架機追蹤一隻」飛碟」,結果機毀人亡。後來的調查表明,那個「飛碟」是一個用於科學實驗的「高層大氣等高探測氣球」。1963年12月15日美國拍攝的火箭發射記錄片中,意外地出現了UFO鏡頭。後來查實,那個UFO原來是明亮的金星。英國有關部門曾對1967年一1972年間的1631個飛碟事件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其中的203件是人造天體(衛星或其他飛行器的碎片),108件是氣球,705件是飛機,121件屬於大氣中的光學現象,170件實際上是一些明亮的天體。餘下的279件中,106件仍有待於進一步的調查研究。
1968年,由美國科羅多州立大學開展了對UFO的學術研究,著名的物理學家康頓博士主持領導了UFO研究工作,有幾十位專家學者參加了這一學術活動。最後,他們撰寫出長達1500頁的《UFO的科學研究》學術報告,經國家科學院審查後於1969年公開發表。報告的結論是:沒有根據證實UFO是天外來客,對此無須做進一步研究。據此,美國空軍於1969年12月終止了「藍皮書計畫」。
盡管「藍皮書計畫」結束了,但許多人對上述學術報告不滿意,原因是報告中迴避了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人們批評這不是科學的態度。以擔任「藍皮書計畫」顧問長達20年之久的美國天文學家海尼克博士(1910一1986)為首的一些科學家,於1973年創立了UFO研究中心,辦有《國際UFO報告》雜志。海尼克博士曾是一位飛碟否定論者,但後來他終於改變了態度。1976年,他對記者們說:「對UFO材料假裝不知,直至否定目擊者的人格,這是科學家的良心所不允許的,輕蔑與無視決不是科學方法的一部分。」
補充
究竟是誰最早發現了UFO,這是一個難以確切考證的問題。一般認為,它可以追溯到19世紀70年代。早在1878年1月,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農民馬丁在田間勞動時,忽然望見空中有一個圓形的物體在飛行。當時,美國有150家報紙爭相報導馬丁的發現,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見諸報端的「不明飛行物」的報導。「不明飛行物」的英文是「Unidentifled Flyig Object」,其縮寫為「UFO」。從那時以來,UFO常常指的是出現在天空或地表附近的—種奇異的發光的飛行物體。據1954年美國空軍部一份情報文獻所載,「UFO」是指空中一切這樣的物體:其性能、空氣動力學特徵和某些特殊的細部不同於目前為人們所知道的任何類型的飛機或導彈,或不能被肯定為常見物體(如氣球、星體、鳥群等)。某些人認為UFO的出現屬於地球自然現象;有些人則相信它是來自太空深處的太空船。由於它的出現毫無規律性而且轉瞬即逝,加上存在不少虛假的描述,即使是高水準的科學家也無法解釋所有的UFO報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和美國的一些空軍飛行員聲稱,他們曾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空多次發現過圓形發光物體,稱其為「胡來戰斗機」。據他們敍述,這些「戰斗機」有著高超的飛行本領,它們有時能圍著飛行員的飛機飛行,又能從機旁掠過;有時既能追逐飛機,又能迅速離開。起初,他們還誤以為這些「胡來戰斗機」是德國法西斯的新式武器,後來才發現它們並無任何敵意。
1947年6月24日,美國聯邦警察局長凱尼恩·阿諾德駕駛飛機執行一項救難任務,即尋找一架失事的C—46運輸機。15時許,他飛行到華盛頓倫尼山附近。正當飛機升到3500米高空搜索失事飛機的蹤跡時,突然,阿諾德發現機弦旁亮起一道閃光!他立刻在空中來了一個大轉彎,以便尋找閃光究竟來自何處。阿諾德是一個富有飛行經驗的飛行員。他的目光順著光源尋去,發現有9個閃閃發光的耀眼的物體排成梯形,從他的飛機前方由北向南飛去,在山巒間曲折地穿行。「每個飛行物都跳躍式地前進,就像水上打漂的碟子」,「估計它們的半徑為15米左右」。他事後向人們這樣口述道,此事在美國轟動一時,新聞媒體廣泛報導。
阿諾德還根據地面背景(山峰)作了測量,計算出發光體的飛行速度不小於每小時2700千米。這在當時是一個令人不敢相信的超高速,因為那時世界上還沒有發明出超音速飛機。當報紙刊載上述消息時,記者們採用了「FIying Saucers」(飛碟)一詞.
美國防軍空軍部(AAF)對此事很關注,作了長期調查,他們懷疑那是蘇聯人的秘密武器,當時正是美國與前蘇聯展開冷戰的形勢。但航空工業界卻認為,蘇聯的技術不會有那麼先進,繼而猜疑那可能是美國人自己的東西。因為美國海軍在十幾年前就搞了一個 XF5一l工程,研製當時最保密的武器,海軍稱為「飛餅」,樣子很象飛碟。它具有一對16O0馬力的引擎,當「飄」在空中時,其最大時速680千米,著陸可減小到67千米/小時。後來不知何故,海軍撤銷了這一工程。對於這種涉及國家安全的軍事機密,一般人當然是無法了解其真相的。就在UFO成為社會關心的一個謎時,美國航空工程界對飛碟的形狀、結構,以及它們在空氣動力學上的性能,產生了日益濃厚的興趣。
1953年,美國諾克希德飛機公司提出了圓盤形雙凸面飛行器的設計專利,其外形跟飛餅相似。其專利報告稱,他的優點是高飛行速度兼具垂直起降能力。這種形狀使得結構更加牢固,在垂直起降時,整機保持穩定;又由於輪廓曲線平滑,使其在空氣動力學上更具有優勢。洛克希德飛機公司是否造出飛碟呢?研究者沒有找到直接的證據。幾乎在同一個時期,英國人也在搞這種行動。著名的愛務路公司也在研製飛碟,後來他們與加拿大政府合作,在多倫多郊外建立了工廠,提出了一種圓形翼而設計,結果這一設計不為加拿大方所接受,最終合作告吹。後來,美國空軍卻看中了這個設計,並與1954年正式跟該公司簽約,提出一個絕密的、代號為「606A」的武器系統計畫。據知情人士透露,這種飛碟式飛行器直徑有30英尺�9.1米),最高時速1600英里(2574千米)。由於這種飛機存在不穩定性,而且始終是最大的缺點。軍方於1961年放棄了這個計畫。
雖然「UFO」與「飛碟」並不是一個概念,UFO的范圍更廣一些。但是從那時以來,飛碟一詞便常被人們用作不明飛行物(UFO)的代名詞,並立即風行全世界,各種各樣的發現的報告接二連三地向警察局、空軍部、新聞機構及科學家們的辦公室遞去。到1968年為止,僅美國收集到的「飛碟」報告就達12618起。
月8日,「世界UFO大會」在大連召開。UFO尚未被主流科學界認同,與會的大約200人絕大多數沒有相關專業領域的知識背景。
把「UFO大會」看作是一次民間UFO業余愛好者的聚會無可厚非。值得注意的是,一批聲稱曾經遭遇過外星人,有過「第三類接觸」,及具有「特異功能」的人士,在這個聚會上亮相,給民間UFO研究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專家對這些UFO經典案例一一批駁,並指出,所謂外星人與「第三類接觸」迄今尚未被科學證實,因而是不科學的,如果民間UFO研究仍然要靠神秘哲學和迷信惑眾,難免重蹈淪為偽科學的覆轍。
外星人背他飛行?
專家:當事人可能中度偏執。
黃延秋,河北省肥鄉縣北高村農民。1977年,黃延秋連續三次神秘地失蹤,自稱不乘任何人間交通工具,由兩個不明飛行人攜帶,一夜之間騰空飛越到一千多公里以外的南京、上海,第三次失蹤居然跨越了19個省市,飛遍了大半個中國。這件離奇的飛人事件被稱為中國UFO三大懸案之一。
不藉助任何交通工具怎麼可能累計飛行1萬多公里?作為擺脫不了地球引力的人類又怎麼會飛?這究竟是真實故事還是一個謊言?
49歲的黃延秋看起來比他的實際年齡要年輕幾歲。這個正在為二兒子籌蓋婚房的河北農民走在大連的街道上時,常常下意識地朝天空某個不確定的遠方眺望,似乎在等待著什麼出現。
「你真的確信見過外星人嗎?」記者問。
「其實我當時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也不知道我是怎麼到了南京和上海。」這個堪稱中國UFO經典案例第一人的農民回想起自己21歲的那段「離奇」經歷時陷入了苦惱。
1977年7月27日晚上,出工回家的黃延秋在吃完晚飯後就躺下睡覺了,然而「一覺醒來」居然發現身在南京。按黃延秋自己的描述,他是從頭一天晚上10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就到了南京,這中間相差僅僅只有9個小時,在這9個小時里,黃延秋便從河北他的家鄉北高村一下子到了江蘇的南京。
邯鄲和南京兩地相距至少1000公里,而且從黃延秋的家裡到邯鄲還有45公里的路程,在交通不發達的上世紀70年代,黃延秋怎麼可能在9個小時內從河北農村到達江蘇的省會城市南京呢?這當然轟動一時。
接下來的事情更離奇,「兩個民警又買車票把我送到了上海遣送站」。並且,在1977年7月28日,也就是黃延秋失蹤後的第二天,一封電報就從千里之外的上海發到了肥鄉縣,要求鄉里來上海領人。」
1977年9月初的一天晚上,已經回到家鄉的黃延秋再次「遭遇神秘劫持」:當天晚上十點多鍾回的家睡覺,然而「一覺醒來,我發現自己又在上海了」。這次是在上海的老鄉把他送回了老家。
1977年9月,黃延秋第三次神秘失蹤了,而且這次出去的時間最長,去的地方最多。按他的描述,9天之內他被兩個能飛行的人背著飛越了19個省市,抵達了蘭州、北京、天津、哈爾濱、長春、沈陽、福州、西安八個城市,累計飛行一萬多公里,而且每到一個城市幾乎都只花了一兩個小時,據推算,平均每分鍾至少飛行20公里,飛行速度接近音速。
就是這起典型的外星人劫持地球人事件,除了當事人的口述,至今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這三次離奇的飛行。而事隔10年之後的1987年,有國內一些UFO調查者才寫了第一篇報道認為,此事與外星人和UFO有關。
「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這事是外星人乾的,是1987年他們采訪我時,他們告訴我說可能是外星人乾的。」事情過去了28年,埋在黃延秋心頭的疙瘩並沒有減輕,相反越來越重。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腦高級功能研究室博士後李春波認為:這是比較典型的「夢游症」,人一旦睡著,醒來之後,到了另外一個地方,他中間不能回憶,回憶不起來。「我也不理解,專家說我是夢游,我不承認,但是我也不知道中間發生了什麼。」黃延秋說。
去年12月,黃延秋在北京市一家測謊中心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測試。兩個星期後,測試結果出來:黃延秋沒有通過測謊。
北京市安定醫院精神衛生科的專家說,正常人不可能會飛行,這種思維已經超過正常人的生理耐受性。但是黃延秋覺得很自然,還堅信自己,跟正常的思維邏輯就有偏差。醫生懷疑黃延秋是「中度偏執」。
東北農場林工被外星人電擊?
專家斥為「謊言」
在「UFO大會」上,主辦單位稱將邀請另一個和外星人及飛碟有過離奇遭遇的地球人來大連,但是直到結束,此人並沒有出現。
據了解,這個當年自稱被飛碟擊傷的黑龍江林場職工叫孟照國。現在東北一家大學的食堂工作。
1994年,在黑龍江省紅旗林場工作的孟照國自稱在鳳凰山上被外星人擊倒,並被外星人帶上了飛碟。此事被列為另一個重要的中國UFO懸案。
當年6月7日,孟照國自稱在鳳凰山南坡看見了會叫的大怪物,幾次試圖靠近它,都被一堵無形的電牆打了回來。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林場。第三天,也就是1994年6月9日,孟照國帶著林場的幹部職工,直奔怪物停留的地方。人們准備瞭望遠鏡、照相機、錄音機,希望留下怪物的證據。但是大約走了五公里,一直沒有看到孟照國發現怪物的地方。
即便是拿望遠鏡,人們還是一無所獲。奇跡就在這時發生。孟照國拿過望遠鏡,卻大呼「看見了」,然後就倒在地上渾身抽搐。一副被「外星人擊傷」的樣子。此後,「林場職工被飛碟外星人擊傷」的消息迅速傳遍大江南北,並上了報紙。
和黃延秋的故事極為相似的是,孟照國「遭遇外星人」同樣只是一個人的敘述,至今沒有直接的證據加以佐證,有的不過都是人們的推斷、猜測和想像,自然,此事又成為一樁UFO懸案。調查者認為,可以肯定的是,既然UFO的定義是不明飛行物,那麼可以首先肯定的是,當年孟照國在山上「看見」的靜止白色物體並不能稱為UFO,因為「沒有證據證明它以前飛過」。
UFO研究者張茜荑覺得這個故事聽起來像彌天大謊,缺乏可信度。因為當時正好出現有關彗木相撞的新聞,所以有可能讓這樣的謊話有了一個圓滿的疑似UFO的結局。心理專家楊宜音則認為:很多人都非常容易受到他人暗示,會不知不覺根據和別人的關系來形成自己的想法和判斷。
專家認為,當一些人面對自己和面對他人的期望的時候,會對自己的經歷做一個塑造,這並非是有意欺騙人,而是在潛意識里有要把經歷做圓滿的這樣一個動力。「臨床上是一種記憶障礙,術語叫虛構,這個情況在很多精神障礙當中出現。」
據介紹,公安部原測謊專題組組長、組織研製中國第一台測謊儀的專家楊承勛認為,孟照國的故事,「是刻意編造的,根本就沒有這回事,我們可以判斷他在說謊,但是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比如產生的一種幻覺,一些精神上的狀態,我腦子里就有這個記憶,那麼這種你要通過測謊就很難判斷出。」
他認為,孟照國遭遇外星人「可能是一段很特殊的心理經歷,而不是一個真實的經歷」。
飛棍來自何方?
專家揭開謎底,原來是攝像鏡頭的光學機關作祟。
近幾年,很多人聲稱見到了一種神秘的「飛棍」。
最早的飛棍是在1994年美國人拍攝到的。這是人類第一次將它記錄下來。美國獨立電視製片人朱斯在自己所拍的錄像帶上,發現有些不同尋常的東西飛過天空。
從外觀上看,朱斯發現的是一個圓柱形物體,飛行的速度非常快。由於這種飛行物的形狀像一條棍子,朱斯就將它命名為飛棍。朱斯將自己的發現公布出去,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很快,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始不斷地拍攝到飛棍的畫面。對它的描述是:身體細長像一根棍子,大到上百米,小到幾厘米,在空中急速飛行。更有人把這當成外星人和地球人交流的信息。
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的「飛棍」都是當事人用攝像機或者照相機拍下的,在真實的空間,人們用肉眼並沒有親自見過這種來去無蹤的「飛棍」。
就在今年5月,東北一家葯廠聲稱自己拍到了「飛棍」。北京UFO研究者張靖平和中央電視台記者親赴吉林,不僅拍到了「飛棍」,而且有幸解開了飛棍的奧秘。
張靖平對記者介紹:最早發現「飛棍」的是這個葯廠的錄像監控設備。5月21日晚,振國葯廠的監控員突然發現顯示器上一道白光迅速閃過。回放錄像資料時,發現監視器拍攝到了一個長條形的飛行物迅速飛過廠房上空,大概三米長,飛行時速達到了200公里以上。從外形上看,顯然不是人造。
不久,氣象部門也排除了是閃電的可能,一個星期之後的某天夜晚,神秘飛行物又在葯廠上空出現,而且這次是晴天。
起初張靖平他們認為可能是昆蟲之類的東西,但是連續拍攝多日後,仍然沒有發現飛棍的蹤跡。就在准備放棄尋找時,由於腳底一滑,張靖平手裡的攝像機劇烈地晃動了一下,就在攝像機晃動的過程中,他發現鏡頭里有些異樣的東西。
張靖平開始懷疑飛棍的出現可能和攝像機的某些性能有關。因為此前所有的飛棍消息都是只在攝像機里出現。張靖平了解到葯廠攝像頭的拍攝快門速度是十六分之一秒,於是就把自己攝像機快門速度調整成接近的十二分之一秒。
當他路過一個地燈附近時,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原來正常飛行的各種小飛蟲霎時間變成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飛棍,這些飛棍的形狀與姿態和人們以前拍攝到的飛棍一模一樣。
真相大白,原來飛棍的出現不過是攝像機的假相而已。比如拍攝行駛的車輛,用1/8秒的低速快門來拍攝時,由於車是運動的,用1/8秒的快門不能有效地「固定」汽車,車就顯得略為模糊,但背景是靜止的,所以是清晰的。這樣就形成了動與靜的對比。
張靖平拍到的飛棍是一種夜間活動的飛蛾。由於攝像頭紅外線的吸引,加上飛蛾的快速飛翔,再有攝像頭十六分之一秒的快門,最終造就了飛棍。
「如果我們把攝像機的快門調整到這種速度,就會發現,飛棍無處不在。」張靖平說。
如何識破「第三類接觸」騙局
關於UFO及外星人第三類接觸,幾乎沒有一件被科學試驗手段得到證實。人們的以訛傳訛,加重了對UFO神話的誤讀和迷信。
北京天文台館長朱進認為,地球上的生命肯定不是惟一的。地球只是很普通的繞著太陽的一個行星,太陽本身是很普通的一個恆星,在銀河系裡邊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有2000億顆左右。每一個恆星都可能像太陽一樣,有它自己的行星系統,所以說在所有的這些星球里,如果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可以說是不可想像的。
同時他認為,即便地球的能力再發達,到目前為止人類絕對沒有能力在有生之年飛到太陽系邊上,如果說外星人再從其它的星球通過宇宙旅行到地球上來,從人類的角度考慮,也是非常非常不可能的。
紫金山天文台的王思潮研究員介紹說:很多聲稱和UFO親密接觸的案例都是不可信的。判斷到底是否曾有發生過第三類接觸,要有幾個條件:首先要有證據,不能用排除法。比如,既然聲稱和外星人接觸過,一定要拿到外星人的東西,不能空口無憑。而且拿到的這個東西必須是地球上的人類造不出來的,才可信。而且必須經過專家的鑒定,不能當事人自己說這是外太空和外星人的東西,而且必須是地球上沒有的材料做的。這個條件並不苛刻,但是遺憾的是,目前所有的UFO和外星人接觸案例,沒有一個達到這個要求。
其次,聲稱見過外星人和飛碟,必須同時有非相關群體作證,比如,一個地方幾個人看到一個飛碟是不作數的,必須要有好幾個地方同時看到。
最後,外星人的DNA也肯定和地球人不一樣,這同樣要拿到科學證據,才能證明是真正的外星人。
他認為,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推斷,不排除存在地外文明的可能,但是這一切要依靠嚴謹的科學實驗加以證實。
鏈接
不明飛行物,就是我們通常說所的UFO,是英文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的縮寫,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關於UFO的報道是1878年,美國農民馬丁在空中看到了一個圓形物體。1947年6月,美國人阿諾德在駕駛飛機時,看到了有9個白色碟狀神秘物體在天空中飛過,他將它們稱為飛碟,被新聞媒介廣泛報道後,人們就習慣用飛碟這樣一個形象的名稱來稱呼不明飛行物,我國近年來也有這類目擊報告出現。
參考資料::http://bbs.uua.cn/dispbbs.asp?boardID=25&ID=3335&page=12
回答者:百問列子 - 舉人 四級 9-15 14:58
you
回答者:綠摩兒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9-15 14:59
不明飛行物是指不明來歷、不明空間、不明結構、不明性質,但又漂浮、飛行在空中的物體。英語為「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縮寫為「UFO」,中文統稱:「不明飛行物」(香港又稱不明飛行物體,台灣又音譯為幽浮,也有人稱作飛碟)。
在不明飛行物一語出現以前,英文中只有飛碟(Flying saucer)一語來稱呼這類物體。飛碟經常造成誤解。
有人認為許多不明飛行物事實上是外星人的飛行器。好萊塢以此主題拍過多部科幻電影,但至今尚未發現確實可信的證據。
1940年代開始,在美國上空發現碟狀飛行物,當時稱為「飛碟」。一開始以為是蘇聯新式偵察武器。這是當代對不明飛行物的興趣的開端,後來人們就開始注意世界各地的不明飛行物報告。
許多不明飛行物照片經專家鑒定為騙局,有的則被認為是球狀閃電,但始終有部分發現根據現存科學知識無法解釋。
⑼ 有一部電影好像叫叫白皮書還是藍皮書了,有關一名黑人鋼琴家的,叫什麼來的
《綠皮書》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於2018年9月11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2019年3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意裔美國人保鏢托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3]。
⑽ 「第三類接觸」是什麼意思
第三類接觸:與外星人進行直接接觸;看清了UFO,特別是看清了其中載的類人高級生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