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沒有好看的戰爭電影
經典戰爭電影首推1.《珍珠港》,我個人是百看不厭的。
2.《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3.角鬥士》《斯巴達300武士》《風語者》,其中《拯救大兵瑞恩》是讓我感動留下眼淚的一部
4.。《中途島》1976年出品,二戰影片多以西線為背景,這部是極少以東線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陣容強大,海戰場面真實,使本片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5.近幾年有《空戰英豪》不知道您看過沒有?很好的一部,還有一部《全金屬外殼》很不錯的
6帶有武俠風格的一部《兵臨城下》,好萊塢出品超贊
7《父輩的旗幟》也算是近年不錯的戰爭電影
8國產的大都是抗戰題材的,比如《烈火金剛》,去年有一部國產數字電影《太行山上》也很棒,我看了四遍,拍的水平真的不錯
9喜歡看大片的不容錯過《勇敢的心》《亞瑟王》《史前一萬年》《蒙古王》
② 國產戰爭電影為何難以震撼呢,不敵外國戰爭片原因何在
國產的戰爭電影,很多都不如外國的精彩。說來也奇怪,明明中國近代時候是遭受屈辱最多的國家,當年被外國列強欺負的那麼慘,在歷史上發生了很多慘烈的戰爭,但是現在國產的站在中間有沒有一個把當時的那種悲壯拍出來,而且他們。那場面也比較粗糙,很難給觀眾一種震撼的效果。
最搞笑的應該是現在國產的抗戰片吧!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飽受屈辱和磨難,到現在,很多中國人都對日本人有敵意,但是國產的抗戰片很多都粗製亂造,亂拍一氣,他們都過分誇大了中國的能力,把當時中國人都拍得太神了。而日本人都是很笨很蠢的形象,也不動腦子想想,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中國抗戰都怎麼會那樣艱難,死了那麼多人。
現在的在正片已經變味兒了,已經拍不出我們想要看到的真實的歷史,令人震撼的場景,感動人心的不屈不撓的中國靈魂。
③ 為什麼中國戰爭題材的電影那麼少
我看那麼多就覺得太行山上這部電影真正不錯。紅海行動團隊主義。戰狼個人英雄主義。都不錯。近幾年還是有很多好的。慢慢再提升。沒有那麼快,短期時間了超過外國的。有些新片都是無腦很多漏洞,就為了賺錢。職業精神不好。很快的時間拍一部。武器裝備,服裝,語言都不像。抗日,拿把湯姆遜沖鋒槍?乾脆拿完M16或者火神炮。神劇太多。
④ 有沒有經典的戰爭題材的電影
外國的
勇敢的心(比較經典的)
亞瑟王(這個評價不太好)
波斯王子:時之刃(游戲改編的電影,評價不錯)
王者之心(凱爾特有關,但個人只推薦裡面的戰爭場景)
女巫季節(前面有十字軍東征場景)
諸神之戰(古希臘)
諸神之怒(古希臘)
驚天戰神(古希臘,個人比較推薦,但好像評價不是很好)
章西女王(印度電影)
阿育王(印度電影)
亞歷山大大帝
特洛伊
角鬥士
貝奧武夫(北歐神話)
尼伯龍根的指環(德國電影,北歐神話,個人更偏向於歌劇)
斯巴達三百勇士(應該看看)
怒海爭鋒(海戰)
賓虛
現代戰爭
西線無戰事(這個必須有)
珍珠港
中途島之戰
刺殺希特勒
最長的一天(諾曼底登陸)
東京上空三十秒
不列顛之戰
沙漠之狐(講隆美爾的)
兵臨城下(這個應該比較著名)
兄弟連
卡廷慘案
關於外國的戰爭電影太多了,尤其是關於納粹德國和二戰的。但並不是所有這方面的電影都那麼好,我只寫個人認為不錯的(或許外界對他們的評價沒有那麼理想),但也沒有囊括所有的好電影。
中國的
戰國
王的盛宴
赤壁
墨攻
花木蘭
西楚霸王
孔子(不推薦)
鴻門宴(不推薦)
木乃伊3
霸王別姬
還有《匈奴王》和《蒙古王》也不錯,但因為是外國投資的也是外國人演的(但跟中國有一定關系),所以單列出來。
⑤ 《血戰台兒庄》:至今,我們仍然沒有拍出比它更好的戰爭片
1986年,由廣西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戰爭片《血戰台兒庄》上映。
該片我看過無數次,小時候只要在電視的電影頻道上遇到,無論播到哪裡,都一定會堅持看完,後來開始用電腦,每當想不到看什麼電影的時候,就將該片翻出來溫習一次,現在換成了手機,無聊時溫習該片的習慣仍然沒有改變。
我之所以如此的痴迷《血戰台兒庄》,沒有別的原因,就六個字:好看、真實、震撼!
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絕對凌駕於所有國產戰爭片之首——尤其是抗戰類——我個人認為,從1986-2020,雖然已經過去了34年,但我們卻並沒有拍出整體水準能超越該片的戰爭電影,僅有寥寥幾部,稍稍可以望其項背而已(如《大決戰》三部曲),即便拿它同世界上一流的戰爭片作比較,它也光彩奪目,毫不遜色。
一、好看
除了少數特殊類型,好看,幾乎是所有電影最基本、最入門的標准,但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不然,爛片的數量也不會占據80%以上的電影市場了——雖然爛片不一定就難看,難看也不是爛片的標准,但較真的說,99%的爛片,真的是不好看。
戰爭類型的電影,想要做到好看,相較於其它類型,是難上加難的事情,因為戰爭本身就不是一件具備「好看」基因的事情,與「好看」正相反,它實在是太血腥、殘酷、丑惡了,雖說作為正義的一方,有太多感人的事跡,但這並不能改變戰爭的本質。
稍微弄不好,要麼,會走上戲說化、兒戲化的邪路,雖然在某種程度上頗具喜劇效果,可是卻使得戰爭失去了嚴肅性,殘酷性,變得太輕松,太低幼,甚至太低智,比如層出不窮的抗日神劇;
要麼,會走上片面追求大場面、高度精細化服裝道具的歪路,固然能起到刺激觀眾視覺感官的效果,可是故事內容卻空洞無聊,比如近些年上映的不少打著大片旗號的戰爭片。
唯有把好故事與大場景、真道具、妙表演相結合的戰爭片,才能稱之為好看。
《血戰台兒庄》之所以好看,首先就是故事好,編劇采訪過不少參加過這次戰役,當時仍健在的老兵和將領,所以拿到的都是第一手的真實資料,除了將少量橋段作藝術化處理之外,完全沒有戲說胡說亂說的成分。
在具體的敘事上,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其間點綴不少特寫式的感人情節,大大增加了故事的耐看性。
其次是把戰爭那種震撼人心的大場面給表現了出來,單兵的拼刺、小分隊的巷戰、大部隊的交鋒、無盡的硝煙、可怕的爆炸、密集的槍聲、震天動地的殺聲……交織成一副悲壯的戰爭畫面。
《血》片中的道具也值得一提,雖然這些道具在高精細的程度上完全不能和如今那些所謂的戰爭大片相提並論,但這些看似簡陋的道具,卻能給人一種回到1938年抗日戰場的真實感覺。
至於《血》片中那些演員們的演技,就不用說了,隨便拉一個出來,都是老戲骨級別。
二、真實
上文說過,《血戰台兒庄》的劇本採用了大量的真實史料,甚至還有很多當事人直接的回憶,所以該片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真實的還原了 歷史 上那場名揚世界的台兒庄大戰。
首先它做到了客觀,在當時那種意識形態之爭還相當鮮明的環境下,該片能從正面客觀真實的描述國軍的抗戰,實在是開風氣之先的一件大事,這在當時也確實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政治影響與意義,比如蔣經國先生在觀看該片之後,就相應的調整了對陸關系政策,開放了老兵回陸探親的舉措。
其次它盡量在作出「還原 歷史 」的姿態,片中人物的台詞,有很多就是對 歷史 人物在 歷史 場景中所說話語的真實還原,比如孫連仲說的那句「當兵的打光了,軍官們填進去,大家都填光了,老子就來填」,就是他當年說過的話,還有王銘章說的那句「以贖二十年內戰之罪過」等等等等。
該片不僅僅是情節與台詞在盡量還原 歷史 ,就連 歷史 人物本人的長相外貌氣質神態,也力求做到還原,上幾張圖大家就知道了。
是不是,有種 歷史 人物穿越回現代當演員的感覺?
其實演員完全可以不用這么相像的,只要演技高就行,但這體現了該片主創人員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這才是極為寶貴的財富,十分值得現在的影視工作者們學習。
三、震撼
沒有哪個類型的影片,能與戰爭片爭奪「震撼」這個榮譽,因為戰爭本身就是人世間最為震撼的事情。
震撼,不僅僅指的是戰爭場面給人們視聽上造成的沖擊,更指的是故事情節給人們心靈上帶來的巨大震撼。
該片在戰爭場面上,毫無疑問的做到了視聽盛宴級別,例如下面這張圖所示的場景:
很簡單的構圖,只有兩個騎在馬上的日寇,但兩人被背後彌天的硝煙一襯,立刻就襯出了戰爭那種陰郁殘酷的氣氛,同時也襯出了日寇囂張的氣焰。
還有這個更為經典的場景:
片尾這個屍山血河的場景,完全可以列為世界上所有戰爭片最經典場景之列,它不僅僅表現出了戰爭的殘酷,更體現出了我優秀中華兒女不畏犧牲、視死如歸的偉大精神!
除了戰爭場面,該片的故事也非常震撼人心。
震撼一:軍官的愛國情操;
蔣介石:抗日,對於軍人,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龐炳勛:我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戰死在臨沂。
張自忠:就算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我也誓將坂垣擊潰!
王銘章:我122師全體官兵決心死力據守,誓與藤縣共存亡!
孫連仲:你們都填光了,老子就來填!
關麟征:我52軍請求單獨出擊,如若不勝,甘當軍令!
池峰城:作為軍人,就是死,也要往前倒!
震撼二:士兵的殺敵之志;
老兵(把手榴彈綁在身上):小子,學著點兒!
士兵甲(把大洋丟在地上):長官,眼下咱命都不要了,還要大洋干什麼?留著這點兒錢,等抗戰勝利了,別忘了,給咱們立塊碑就行了。
張姓士兵(舉槍自盡):弟兄們,幫我多殺幾個鬼子!
日軍眼中的國軍:觀XX軍人絕死奮戰之勇氣,雖為敵人,亦為之欽佩,曾使翻譯要其投降,應者絕無!看來,屍山血河並非為我大日本帝國軍人所獨有。
說到士兵的殺敵之志,片中有好幾處感人的特寫——
特寫一 :
一個重傷士兵要求王銘章「幫忙」,也就是要王師長殺了他,因為他絕不願當日軍的俘虜。
特寫二 :
一個士兵舉起殘缺的手臂,對池峰城敬了一個軍禮:全營都在這兒了!
特寫三 :
一個士兵身上捆滿手榴彈從城頭跳下去炸日軍坦克。
特寫四 :
老兵與小兵捨身炸坦克。
特寫五 :
幾個士兵奮力拆掉鬼子旗,換上國旗。
說起國產電影,不說人家外國人,就是我們自己人,向來都是一聽就露出一副嘲笑的表情,彷彿我們的國產片,就猶如我們前些年製造的廉價小商品,幾乎是劣質的代名詞。
其實,這是對國產片的誤解,我們不是拍不出可以媲美世界經典的影片,我們只是自新世紀以來,電影徹底商業化之後,由於大家都急於圈錢,根本不用心去打磨一部電影,所以才拍出了大量的爛片。
在新世紀之前,我們拍影視劇的態度,還是蠻嚴肅、蠻專業的,尤其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我們其實拍了很多很多十分經典的影片。
其中,《血戰台兒庄》就是戰爭片的精品代表,希望以後我們還能拍出這樣的經典來。
⑥ 為什麼大陸拍的戰爭片千篇一律的都是抗日啊'抗美援朝''越戰'的題材都沒人拍了嗎還有咱課本上壓根
抗日戰爭已經給定案了,是日本入侵我國,時間長地域廣好拍電影電視,而且我們與日本關系經常緊張。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有點微妙關系不好不壞,就沒有宣傳這些戰役,使觀眾了解的少。
⑦ 戰火無情人有情!細數10大經典戰爭電影都有哪些
雖然中國電影問題重重,戰爭片在電視劇領域,抗日神劇已經成為笑話的存在。但並不代表,中國並沒有好的戰爭電影。
第1:首推的《大決戰三部曲》
小成本戰爭片,《我不是王毛》和《捍衛者》也都非常不錯。
未來的國產戰爭片,最值得期待的,還是導演了《老炮兒》的導演管虎,執導的最新戰爭大片《八佰》,希望是中國戰爭片又一個高峰。
更多關於戰爭片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⑧ 現在為什麼沒有什麼經典歷史戰爭電影啦
不久前不是有一部《敦刻爾克》嗎,在這之前還有《血戰鋼鋸嶺》,比較老的有《兵臨城下》,《風語者》,《細細的紅線》,《全金屬彈殼》,《最後的武士》,《集結號》也不錯,戰爭電影的製作周期長,要成為經典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咱國家的導演多聰明,拍點都市偶像玄幻穿越劇,錢來的多快
⑨ 為什麼不多拍些對越反擊戰的影視作品
個人認為中國不可能拍這些作品
因為越南獨立戰爭中中國是北越最主要支持者和援助者。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也加上意識形態的因素,中國給予了越南超過二百億人民幣的援助,客觀上加劇了中國經濟的負擔。統一後的越南並未成為中國可靠的盟友,出於擔心國家利益受到柬埔寨極端政治勢力和中國的損害他倒向了蘇聯。在1979年,因為越南入侵柬埔寨,破壞了地區均勢,中國出兵越南,導致中越戰爭。
中越戰爭後期戰爭異常慘烈,中方和越方均死傷慘重,後國際上把中越戰爭定義為中國對越南的侵略戰爭,盡管很多人對此定義不滿。如果拍影視劇的話,究竟是以中國對越南反擊戰來拍肯定會引起其他界內不滿所以不會拍這樣的影視劇。
個人還是把中越戰爭作為反擊戰來看待,因為戰爭初期這本是一場 中國對越南正義自衛反擊戰,戰爭中對百姓照顧給予糧食等等,但這些人利用解放軍對百姓寬容暗中殺害軍隊。但後來越南人被俘後全民動員,甚至利用老弱婦孺來對抗解放軍導致解放軍後期打擊反抗百姓婦孺是戰爭變得慘烈。
⑩ 電影史上,有哪些比較好看的經典戰爭片
兩個小八路,地道戰,平原槍聲,地雷戰,大進寫,三大戰役,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大渡河,從努力到將軍,百團大戰,還有李雲龍是主角的那個電視劇,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