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60-80年代國產懷舊老電影推薦
《小字輩》、《瞧這一家子》、《街上流行紅裙子》、《泉水叮咚》,等等,等等。
⑵ 80~90年代的老電影和兒童電影及電視劇
兒童電影《魔錶》《小鈴鐺續集》《自古英雄出少年》《小刺蝟奏鳴曲》
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
⑶ 求中國內地90年代老電影名,小孩想長大
你說的和電影《魔鬼發卡》劇情有點像,但又不完全一樣
《魔鬼發卡》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兒童奇幻電影,由霍庄、徐曉星執導,霍泥芳、石晨、李龍飛主演,於1994年在中國上映
魔鬼洞內,妖霧彌漫。長著一副笑臉的快樂大王透過遙望鏡窺視外部世界,快樂王娘幻真走來,與快樂大王一唱一和,用魔法讓孩子們忘掉學習,丟掉理想,偷走孩子們的能量,孩子們將變老,而他們會更年輕。
⑷ 80年代有哪些經典的國產兒童電影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兒童電影陪伴無數中國人度過童年。改革開放之初,以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為標桿,每年每個國營電影製片廠都要生產至少一部兒童電影。兒童電影製片廠每年要生產5部不同類型的兒童電影。那個時期涌現出《泉水叮咚》《霹靂貝貝》《紅衣少女》等不少經典佳作。
⑸ 80~90年代的老電影和兒童電影及電視劇
大浪淘沙》——四個有志青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跟著黨走的成了正果。男一號的名字很奇怪,叫「靳恭綬」,拗口得很。
《烈火中永生》——老一輩表演藝術家的傑作,關於「上下級的姓名地址」的問題廣為流傳。
《海鷹》——我海軍官兵痛打蔣軍,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故事。裡面有王心剛和張勇手。
《秘密圖紙》——田華演的,也有王心剛。敵人妄想偷圖紙,一切盡在掌握中,偷不走的。
《小兵張嘎》——小孩兒片子,我感興趣的是羅金保和胖翻譯官買賣西瓜那場戲。「別說吃你幾個破西瓜」的台詞始終掛在嘴邊。
《英雄虎膽》——王曉棠演的女特務阿蘭風情萬種。
《虎穴追蹤》——趙聯主演,六十年代的紅小生,後來演過《海霞》。
《林海雪原》——王潤身的楊子榮是最棒的,印象深的還有小爐匠和「臉為什麼一會兒白來一會兒黃」。
《哥兒倆好》——第一次看到一人演兩個角色的特技手法。
《董存瑞》——主演:張良。演連長的叫張瑩,儒雅小生,還演過羅金保。我們玩兒打仗的時候,在「犧牲」以前經常說:「這是我兩個月的黨費,咱倆是張三的入隊介紹人」。
《上甘嶺》——我一直認為那隻松鼠應該是活不成的。高保成後來演過《閃閃的紅星》里撐竹排的宋大爹。
《錦上添花》——一部文化青年紮根邊遠山區小村落的喜劇。裡面最有意思的是韓非寫的那首抬木頭的勞動號子。
《不夜城》——看不太懂,好像是說收編資本家產業的事兒的。
《傲雷一蘭》——一民族女英雄,好像是反抗沙俄,內容全忘了。
《國慶十點鍾》——潛伏特務要炸主席台,我們讓他炸不成。主演是六十年代紅小生印質明。
《鐵道衛士》——潛伏特務要炸軍火列車,我們讓他炸不成。主演是六十年代紅小生印質明。
《羊城暗哨》——潛伏特務要炸客輪,我們讓他炸不成。主演是六十年代紅小生馮?礎?
《跟蹤追擊》——潛伏特務還要炸客輪,我們還讓他炸不成。主演記不清了。主演是誰我忘了。
《今天我休息》——在這之前我從來沒見過警察。在這之後,我再也沒見過像仲星火那樣溫柔的警察。
《寂靜的山林》——王心剛的成名作,也是打入敵人內部的事兒,那片子有一台灣舞女跳舞《的場景,穿的是經過處理的三點式,即便如此,也是破天荒的事情了。
《野火春風斗古城》——王心剛、王曉棠、王潤身三個姓王的演的。有一陣子我一直認為王心剛和王曉棠是兩口子。
《新兒女英雄傳》——農村游擊隊的故事,好像有個人槍法特別好。
《鐵道游擊隊》——彈著琵琶唱小曲兒,好舒服。有陣子我們一直想扒上賓士的公共汽車。
《不拘小節的人》——經典喜劇,主演好像叫李白。
《新局長到來之前》——經典喜劇,經常與《不拘小節的人》一起演。
《小足球隊員》——一邊學踢球,一邊學做人,一邊學習,令人羨慕。
《花兒朵朵》——一個叫小華的孩子挽救了一列火車,之後趕場,參加慶六一聯歡會。里邊的主題歌我還記得:「你看那萬里東風浩浩盪盪」。
《祖國的花朵》——令人羨慕的兒童時代,《讓我們盪起雙槳》更是耳熟能詳,有個漂亮的小女孩兒叫呂大瑜。
《寶葫蘆的秘密》——一王姓小朋友,很懶,後來受到了教育,變好了。我也希望有一個寶葫蘆。所有看過該片的小孩兒都想有一個寶葫蘆。
⑹ 中國老的兒童電影
中國兒童片 曾經的經典兒童電影有《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雞毛信》、《小鈴鐺》、《城南舊事》《三毛流浪記》、《紅象》、《苗苗》、《四個小夥伴》、《泉水叮咚》、《月光下的小屋》、《自古英雄出少年》等。 但進入90年代,兒童電影創作生產蕭條寂寥,近十年間也只有少量佳作,如《牽牛花》、《天堂回信》、《我也有爸爸》、《鶴童》、《草房子》、《棒球少年》、《DV小子》、《烏龍院》系列、《旋風小子》 閃光的綵球好萊塢兒童片 兒童電影一向是好萊塢電影大工廠里最得意的產品類型之一,以其多樣的類型和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受全世界孩子乃至大人們的喜愛。有《小鬼當家》、《小小間諜》、《無敵狗當家》、《小豬芭比》、《貓狗大戰》,《101斑點狗》、《綠野仙蹤》、《愛麗斯漫遊奇境》,《小飛俠彼得·潘》、《親愛的,我把孩子們縮小了》、《親愛的,我把孩子們放大了》等。 以迪斯尼為支柱品牌的好萊塢動畫片,就更是為孩子們拍攝的。經典的如《白雪公主》、《阿拉丁》到《獅子王》、《恐龍》,再到《玩具總動員》《怪物史萊克》等。 世界兒童片 伊朗的兒童片如今作為好萊塢商業兒童片的對立面,成為享譽世界的一個品牌了。《小鞋子》、《誰能帶我回家》、《白氣球》、《天堂的顏色》、《水缸》、《醉馬時刻》、《蘋果》等等一系列伊朗電影,不僅在藝術上值得推崇,商業成績也算不俗。要簡單概括他們的特點,或言成功之處,首先在於生活里屁大點兒事兒就能發展成一個溫情而人性化的動人故事。 其它國家的優秀兒童電影有《小孤星》、《再見了孩子們》、《四百下》、《柯利亞》等。 補充 中國兒童片: 寶葫蘆的秘密 邵耀國 / 張漫濤 / 茂路 / 中國大陸 / 楊小仲 新裝的門鈴 中國大陸 / 阿達 / 馬克宣 小鈴鐺(續集) 廖京起 / 張天逸 / 王京薇 / 中國大陸 / 謝添 / 普通話 小鈴鐺 石小滿 / 關維吉 / 關劍青 / 中國大陸 / 謝添 陳方千 / 普通話 魔錶 張小童 / 金佳 / 於德先 / 中國大陸 / 徐耿 / 普通話 超級肥皂 動畫設計:庄敏瑾 / 中國大陸 / 阿達、馬克宣 / 普通話 霹靂貝貝 張京 / 王瑩 / 章萍 / 劉長 / 鄢麗娜 / 張馳 / 景麗平 / 喬奇 / 中國 / 翁路銘、宋崇 / 普通話 大李小李和老李 劉俠聲 / 范哈哈 / 姚德冰 / 中國 / 謝晉 隱身博士 常藍天 / 白蘭妹 / 姜晶豫 / 中國大陸 / 張子恩
⑺ 大家推薦幾部中國70,80年代那個時代的兒童電影
動畫電影:《鐵扇公主》《神筆馬良》《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駱駝獻舞》《豬八戒吃西瓜》《漁童》《濟公鬥蟋蟀》《金色的海螺》《小蝌蚪找媽媽》《牧笛》《愚人買鞋》《喵嗚是誰叫的》《熊貓百貨商店》《好貓咪咪》《九色鹿》《葫蘆兄弟》《黑貓警長》《雪孩子》《三個和尚》《人參果》《張飛審瓜》《小馬虎》《丁丁戰猴王》《善良的夏吾冬》《真假李逵》《咕咚來了》《南郭先生》《嶗山道士》《九色鹿》《猴子撈月》《曹沖稱象》《狼來了》《老虎學藝》《假如我是武松》《鹿鈴》《蛐蛐》《小熊學木匠》《捉迷藏》《鷸蚌相爭》《小松鼠理發師》《老鼠嫁女》《蝴蝶泉》《快樂的數字》《除夕的故事》《三毛流浪記系列》《網》《小蛋殼》《女媧補天》《夾子救鹿》《山水情》《紅孩兒大戰火焰山》《閃閃的紅星》《西嶽奇童》《金猴降妖》
⑻ 六十年代老電影有哪些好看嗎
六十年代的老電影有:《冰山上的來客》、《甲午風雲》、《龍門客棧》、《永不消逝的電波 》、《甲午風雲》、《小兵張嘎》、《獨臂刀》、《英雄本色》等等。雖然年代久遠,依然十分好看。
1、《冰山上的來客》
講述的是女特務古里巴兒(谷毓英飾)假扮解放軍哨所戰士阿米爾(阿木都力力提飾)的青梅竹馬古蘭丹姆刺探軍情,一步步破壞我軍邊疆防線,最後被我軍識破,不僅揭穿了她的特務身份,阿米爾終於和真古蘭丹姆再次重逢,在勝利的也幫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團聚。
5、《永不消逝的電波 》
千里赴戎機—奔赴上海,電影的開頭就是故事的結尾:從來不止一位李俠。從來不止一個人在最後的時刻會用明碼和戰友永別,這一次是白馬翩躚的李俠。
李俠來到喘不過氣的敵占區,離開戰友。一個個深夜裡,冒著危險和汗水工作著,堅持著。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軍人,甚至從肉體上都從未離開過延安。
他的微笑都帶著寶塔山的光輝,他不過是騎著白馬換了一個陣地。他渴望著被捕和犧牲,那不過就是回家。
⑼ 童年太短,不能錯過的10部德產兒童電影(上)
說起德式電影,即德國投資德國導演的影片,總給人留有嚴肅沉重之感,耳熟能詳的德式電影比如《羅拉快跑》《帝國的毀滅》《竊聽風暴》等,這些影片在全球擁有著眾多粉絲。很多年紀大一些的德國人對好萊塢巨制嗤之以鼻,他們覺得那些電影不過是嘩眾取寵的商業特技片罷了,毫無文化可言。德國人善於把淡淡的憂郁和交織的矛盾放進影片中讓觀眾反思社會、人性等問題。
但是,德式兒童影片卻是另一番天地,為兒童製作的動畫片、故事片、奇幻片、科普片等溫暖而有趣,同時也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我和小妞一起選出了10部好看的德產兒童電影,她負責好看,我負責挖掘一些話題和她討論,而小妞提出的問題又迫使我不停地關注更多的影片以及影片中涉及到的某些細節和畫面。賞心悅目的影片老少皆宜,好看的兒童影片如同一顆種子,悄悄地在孩子心中種下美好的因,期待日後結出絢爛之果。
本篇介紹的TOP名單的其中五部影片均改編自著名兒童讀物:《三個強盜》、《小女巫》(中文譯作《淘氣小女巫》或《飛天小魔女》)、《小穆克的故事》、《小紐扣吉姆與火車司機盧卡斯》以及《希特勒偷走了粉紅兔》,五本讀物都有中文譯版。其中,《三個強盜》、《小女巫》和《小紐扣吉姆》有中文版影片。
這部2007年上映的動畫片雖然和現在的技術比起來畫質有些粗糙了,但仍不失為一部溫馨幽默的經典動畫片。我第一眼就被三個強盜的造型和憨憨的樣子萌到了,三個強盜劫持了小女孩蒂凡尼本想敲詐一筆,結果做了什麼呢?舒服的床留給她一人睡,跟蒂凡尼學寫字和閱讀,還把她從恐怖的孤兒院救出來,順便解救了所有的孩子們。
印象很深的一個畫面是三個強盜欲前往恐怖的孤兒院之前,強盜頭領猶豫不決地喃喃低語:「我不敢去,我害怕。」他的兩個兄弟立刻安慰他說:「我們一起就能辦到,這關乎到蒂凡尼啊。」於是,強盜頭領拿起斧頭,目光堅定起來。強盜也會害怕,但想到自己在乎的人,立馬變得勇敢起來。本性並不壞的強盜被純真的蒂凡尼徹底改變了,開始做起了有意義的事情。
影片中很多的小細節可圈可點,小動物、小孩子以及強盜的畫面全部走的純真又詼諧的路線,唯一的大反派-孤兒院院長被蒂凡尼用蛋糕教訓的場面十分滑稽,好吃的甜點成為孩子們和權威抗爭的利器。
這是一部德國瑞士合作影片,改編自德國作家奧特弗雷德·普魯士勒(Otfried Preußler)1957年創作的獲獎童書《小女巫》,而該電影在書首次出版的60年後才問世,這期間《小女巫》被翻譯成47種語言,不少國家的劇場還相繼推出各式的舞台版本。我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讀到《小女巫》中文版故事就被深深吸引,故事開頭說:"127歲的她只能算是一個小女巫。"
這次再和我的孩子重溫這部曾經的經典,我腦海里不斷湧出小時候讀過的那些情節和畫面。現代高科技手段讓烏鴉滿口調侃,魔法掃帚飛高飛低,木屋家什亦真亦幻,把我小時候所有的想像都一一實現。
孩子們都喜歡與魔法有關的事物,成人其實也不例外,我記得我看大衛·科波菲爾 (David Copperfield)讓自由女神瞬間消失,讓自己瞬間穿越長城城牆,實在覺得不可思議。雖然現實世界沒有魔法,小妞卻十分著迷假裝施法,說出魔法咒語時帶出的那份瀟灑和篤定的力量,然後我再稍加配合,她就能開心到爆棚,孩子的快樂就是那麼簡單!
為了成全她的魔法夢,爸爸給她讀《哈利波特》,父女倆已經講到了第7本,我們帶她去參觀魔法博物館,觀看魔術表演,嘗試做「魔法葯水」,當然,和媽媽一起看《小女巫》。
米切爾·恩德(Michael Ende)創作的《小紐扣吉姆和火車司機盧卡斯》是德語兒童讀物中最有名的書籍之一,也是我家小妞最愛聽的故事之一,愛看的舞台劇之一。
影片絕對算巨額製造之良心製作了,奇妙夢幻的畫面環環相扣,情節也環環相扣,吉姆和盧卡斯開著一個叫愛瑪的火車頭來到遙遠的奇幻世界,那裡就是西方人想像出來的遙遠中國 - 一個古老的東方世界。勇敢的孤兒吉姆在奇幻旅程中也解開了自己的身世之謎。雖然書籍和影片對這個異域國度的表達有一些片面之處,還有打惡龍救公主這個一成不變的童話公式,但這部電影忠實原作,不僅是冒險故事,還有朗朗上口的《一個島上兩座山》這首主題曲也在德國家喻戶曉,祖孫三代都能一起看的懷舊影片估計這部莫屬了。
該片取材於德國19世紀著名的文學大師威廉·豪夫(Wilhelm Hauff)的童話《小穆克的故事》,搬上熒屏的小穆克成為東德DEFA電影史上最成功的一部片子。
《小穆克》取材於《一千零一夜》,所以故事發生在極具異域風情的阿拉伯國家。影片開頭,老年小穆克古怪的裝扮和侏儒的外形讓他每天飽受其他孩子們的嘲笑和欺負,忍無可忍的他在一次走投無路時才講起自己童年那些驚心動魄的經歷。小穆克窩在櫃子頂層講起他的魔鞋和賣果子捉弄大臣的滑稽事兒,那些平日里欺負他的孩子們坐在地上,屋裡坐滿了人,一個個瞪大眼睛屏住呼吸聽小穆克講他過去的故事,那個鏡頭和泰坦尼克號上老奶奶給所有人講完當年沉船故事後出現的鏡頭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驚異或是佩服,每個人都陷入了沉思,充溢著感動。
嘲笑別人往往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影片結尾,孩子們激動地為老年的小穆克歡呼雀躍,像迎接凱旋英雄回朝,小穆克從此備受尊重。那麼,小穆克到底經歷了什麼一舉獲得認可呢?我這里就不劇透了。孩子們自有理解,我家小妞說小穆克給人帶來快樂,雖然我覺得這部影片不單單想令小影迷愉悅,但孩子也的的確確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力量。
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作者朱迪斯·克爾(Judith Kerr)寫過很多孩子及家長熟知的故事,比如《老虎來喝下午茶》。朱迪斯·克爾被媒體稱為英國兒童文學作家,其實她是猶太人,出生於柏林,她的母語是德語,1933年她和家人逃亡以前曾是柏林綠林小學的學生(小妞現在的學校)。朱迪斯·克爾的父親阿爾弗雷德·克爾(Alfred Kerr)是魏瑪共和國時期鼎鼎有名的文學批評家。阿爾弗雷德·克爾用文學利器抨擊了當時的納粹政府,幸得一位警察好友告密,當納粹四處逮捕克爾一家時,他們早已躲在了瑞士的一個小鄉村裡。在當時那個時期,這位警察算得上英雄了,沒有他,朱迪斯·克爾的兒童文學恐怕也不會讀到了。
FSK(德國電影業自檢機構)給這部電影評為0歲以上兒童可觀看,但其實它更適合8歲以上的孩子看,尤其適合青少年,至少在看這部電影前要知道德國歷史上的第三帝國,即納粹德國和猶太逃亡的一些事。觀看前我給7歲小妞稍稍普及了一下故事的發生背景,小妞說片子太真實,她不太敢看,她會因為那位猶太小女孩的遭遇感到傷心,會哭。小妞一說哭,我不禁想起西方劇構的鼻祖-希臘戲劇的一大劇構要素:凈化心靈,即觀眾在觀演時其心靈得以洗滌,精神世界得以升華。而小妞的心靈還沒被洗滌,臉先差點被恐懼的淚水刷一遍。其實這部電影既不是戰爭片也不沒有史詩般的悲劇,甚至有些畫面讓我以為在看風光或文旅片,只不過美麗的瑞士鄉村和巴黎的法國風對比逃亡之路更讓人對納粹鐵蹄產生錐心的厭惡。影片中,家人的愛與小女孩的勇氣貫穿始終。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渡輪上,小女孩遙望即將抵達的英國港口,自信地對自己說:「我又要進入一個陌生的學校,學一門新的語言,但我一點也不擔心,因為我知道我很快就會融入並學會它。」
1971年當《希特勒偷了粉紅兔》的英文書「When Hitler Stole Pink Rabbit」首次出版時,朱迪斯·克爾已48歲,她用英文創作了這部自傳體小說。也許這個題目就已經暴露了朱迪斯·克爾一生最大的遺憾,那就是她鍾愛的那隻粉紅色小兔再也沒有出現在她的生命里,那隻小兔屬於她曾經無憂無慮的童年。同樣的,無數的孩子們也在戰爭中永遠失去了那些她們視如珍寶的玩具。有了情感的紐帶,哪怕是一隻筆,一本書,一個毛絨兔子都是童年不可替代並且伴隨一生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