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芭蕾舞基本功
一 壓腿
這是舞蹈基礎訓練中最為基本的訓練內容,分別為壓前、旁、後腿。壓腿的練習有助於打開學生腿部關節的韌帶。壓腿時要注意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綳直,並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壓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間的沒有縫隙。個別學生韌帶太緊,在壓腿的過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壓下去,保持正確的姿態,日積月累就可以拉長韌帶,達到要求。特別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壓旁腿和後腿 的時候學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時矯正。在壓旁腿時,同側的手扶住把桿,另一隻手臂緊貼在耳邊,向腿上靠近並盡量向遠處伸展,拉長旁腰。壓後腿時,注意肩膀端平,頸部不要縮,撐住頭部別掉下去,並向後伸展。
伴奏帶:選用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
二 壓肩
這是打開肩部韌帶的練習。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略等於肩寬。頭部和脊柱都要放鬆,向下壓時能夠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伴奏帶:中速,節奏舒緩2/4
三 推腳背組合
腳背的好壞因人而異,大部分取決於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視後天的訓練。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活動開;訓練時,雙手扶把桿,挺胸抬頭、收腹提臀,雙腳並攏站好,先從單腳背訓練開始。
1-2拍 單腳腳後跟抬起,五個腳趾緊扒地面
3-4拍 腳尖綳直,向牆內推,使整個腳背綳成月牙型
5-8拍 換另一隻腳,動作相同
雙腳背練習亦同。年齡小的學生在做此類訓練中,注意力不集中,易低頭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動作 ,在做推腳背時,雙腳容易打開,腳背推不起來,需要時刻提醒和規范動作。
四 把桿訓練組合
少兒舞蹈培訓與專業舞蹈訓練有很大區別。在做把桿上的動作組合時,不可能像專業學員那樣的強度和難度。除非是經過若干年業余訓練,自身條件可以達到專業水平了才有能力做到難度和強度並舉的動作組合。少年兒童活潑好動,喜愛好玩有趣的動作,這就要求教師在編排這類把桿上的動作組合時,注意結構簡單易學,學生有能力做到。好玩好學,自然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之在教學中不斷給予學生以適當的鼓勵和贊許,學生接受的就快。
基本的把桿動作組合:
1 (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擦地組合
2 (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蹲組合
3 (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劃圈組合
4 五位腳,單手扶把 小踢腿組合
5 五位腳,單手扶把 移重心組合
6 (雙手/單手)轉腰組合
這些組合,適宜於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隨著學生各方面的不斷進步,在此基礎上加大難度,變換花樣,達到舞蹈訓練的要求。
五 踢後退
雙手扶把桿小八字部站好,膝蓋都要綳直,頭抬起來平視前方。在踢後退的過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動,不要側身回頭,胯不能松,腳背和膝蓋都要綳直。切忌身體前傾。如果在反復強調,學生還是做不到位的情況下,可以先單一的聯系控後腿即雙手扶把桿,把一條腿向後抬起來,糾正學生的姿態,然後再過度到踢後退。
六 劈腿跳
是為學習中間大跳做好准備的手扶把桿的跳躍組合.在做這一動作跳起來時要注意雙腳同時一前一後打開.打開過程中,綳直腳背,伸直膝蓋,跳躍越高,腿叉越開越好.著地時,雙腳快速收攏,兩腳並起來著地.
七 大踢腿
是培養腿的力度和開度的訓練.不論是前腿還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夾緊,眼睛注視前方.踢腿的過程中,同樣要注意腳背和膝蓋的綳直.有許多學生在踢腿的時候,為了讓腿部可以碰到身體,上半身極力向前夠.這樣做,頸部便往回縮,頭向前探,雙膝彎曲,非常難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誡她們,踢不高沒有關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確的姿態.在這一前提下,經過刻苦練習,腿會越踢越高,韌帶越拉越長.在學生取得微小的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贊賞和鼓勵.有些學生回家也經常自己練習,到課堂上教師可以明顯的感到她的變化和提高,則更要適當的給予稱贊,否則就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了身體和腿要注意外,兩只手臂也不能忽視.在踢腿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手臂端平,不能放鬆下來.
八 下腰
年齡偏小的學生腰的柔韌性不錯,但是手腳都沒有力量,支撐不住身體,常常是用頭頂住地面下腰.教師都要給學生以適當的幫助,保護她們,糾正下腰的姿態,告訴她們用力的部位和下腰的方法.
雙腳打開至肩寬,雙臂向上伸直,五指打開,手心朝前.下腰時,上半身向後仰,頭抬起來向後找自己的腳後跟,身體和手都向腳後跟靠齊並往裡卷.下好以後,手臂和膝蓋都盡力撐直,眼睛看腳後跟.
對年齡偏大,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讓她們做甩腰訓練,加大訓練強度.結束後注意做回腰練習:雙腳並攏蹲下來,雙手抱住雙膝,頭埋下來.教師順著脊柱給學生做按摩,保護她們的脊柱不受到傷害.
九 劈腿
有利於拉伸學生腿部韌帶.在訓練時,注意腳背不能鬆弛.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順序訓練:
1 左腳在前劈腿,雙手抱住左腳,控1-2分鍾,然後腿不動,身體向後仰.有基礎的學生可以讓右手撐住地面,左手抓住後腿控住.
2 左腳在前的豎叉不動,身體向右轉的同時變胯,變為橫叉.雙腳背不要趴倒在地面 .上半身和腳背都要立起來然後上半身趴倒在地面,雙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鍾.
3 橫叉不動,再向右轉,變為右腳在前 的豎叉.重復動作1
十 小跳組合
訓練學生的彈跳能力.可以由簡單的一二五位小跳,發展到相互交叉的綜合性復合型小跳.小跳過程中,雙膝直立,雙腳背向外推開.著地時,腳尖先落,落地要輕,上半身不能前後搖晃.落地半蹲,上半身綳緊向下,臀部夾緊.
十一 舞蹈教學
根據學期開始時制定的教學目標,需要完成哪些舞蹈劇目和小的舞蹈組合,進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數,循序漸進,按時保質完成計劃.在教授舞蹈動作時,因為學生自身能力有限,接受和領悟能力不是很強,教師要有耐心,細致的講解動作要領,告訴她們每一個動作手和腳要往哪裡擺,眼睛看哪個方向.示範之後,要幫助學生擺好動作造型.每個課時保證2-3個新動作,復習上一課時的動作.
1 局部組合訓練
比如手關節的訓練--轉指,培養四肢協調能力的訓練等等,教師根據學生上課情況自己編排
2 背肌
在課程結束之前,讓學生趴在地面,雙手臂向前伸直,手腳同時抬起,用腰和腹部作為支撐點,做背肌訓練.每組10-20個,一般一至兩組即可.
『貳』 小孩學芭蕾好不好
還記得好萊塢影片《出水芙蓉》嗎?印象最深的是,那位嚴厲的老太太、芭蕾舞教練不停地拍打著隊員:「抬頭、挺胸、收腹!」而且要求她們每天對著鏡子說:「我有個秘密,我長得很美,人人都喜歡我!」雖然這是兩個搞笑場景,但卻把芭蕾的精髓形象地表現出來了:優美的形體+自信的心理!
電影畢竟是電影。還是跟著王俊菊老師一起上一堂幼兒芭蕾訓練課吧,看看孩子們是怎麼學的?
「一位手」、「二位手」、「一位腳」、「二位腳」……孩子們有模有樣地按照教練的指令,擺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教練一邊做示範,一邊糾正孩子們的動作。孩子們的動作雖然還很稚嫩,但都那麼舒展、那麼挺拔。
真美!可能所有看到她們訓練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這不光是指她們漂亮的身姿和服裝讓旁人覺得美,更重要的是,她們自我感覺很美,從她們那高高揚起的小下巴,一臉自信的神情中就可以看出。加上老師一邊帶著她們練一邊說:「小腰挺得真直,你看看,真美!」「看看鏡子里的我們,像個驕傲的小公主,多美呀!」她們的神情就更自信了,從心底里透出的那種美,加上舒展的動作,能感染在場的每一個人。
學芭蕾的好處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們只是看到了訓練中抻胳膊、抻腿挺熱鬧的,卻還摸不著它的門道:究竟學芭蕾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還是聽聽內行人、俊菊芭蕾舞蹈藝術中心的王俊菊老師怎麼說的吧:
身材挺拔,儀態端莊
孩了學習芭蕾,對她的骨骼發育、形體都有好處。通過圳練,能夠糾正孩子的不良姿態和形體,比如O形腿、內八字、駝背等等,總之,無論站姿還是坐姿,都能使孩子保持挺拔端莊。芭蕾是一種從頭到腳的系統訓練,頭、頸椎、脊椎、背、腰、胯、腿、膝、腳都能涉及,這樣的全身均衡運動對孩子的骨骼發育特別有好處。
孩子剛開始訓練時,一般不會加入高難度動作,只是基本的形體訓練,教一些站姿坐姿、手位腳位等。比如站姿,要求肩部下沉,突出胸部和頸部的美好線條;腿部收緊腰部直立。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身材挺拔、儀態端莊。
改善氣質,增強自信
芭蕾實際上是一種內外兼修的訓練。它不光是讓人有一個優雅的體態,而且還能改善人的氣質,讓人充滿自信。我們常聽到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強調「多美呀,像個小公主!」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這種有目的的正面肯定和提醒,讓你覺得自己就是漂亮,就像公主那樣驕傲!而兒訓練還需要音樂伴奏,這更是一種藝術的綜合培訓。長期「熏陶」,形體與氣質都練就出來了。從這一點上來說,芭蕾作為健美身材、提升氣質的一種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學。
也正因為芭蕾不光需要形體練習,也需要內在的修養,所以理解就很重要。這就是為什麼老師建議孩子最好滿4歲才開始學芭蕾,因為太小的孩子一方面身體條件達不到訓練要求,另外她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師的意圖。
『叄』 芭蕾舞動作要求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成長於法國、成熟於俄羅斯、盛行於世界的古典舞種。自誕生至今,已經整整走過五百年的歷史了,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關於芭蕾舞動作要求的資料,供你參考。
芭蕾舞動作要求(一)對頭部的要求
在訓練過程中,頭部保持自然的正直,雙眼平視前方,不要向前伸頸探頭,也不要縮下巴,舞蹈時頭部要自然鬆弛地與每個動作和諧、自如地配合。頭部與身體配合的基本規律是:在單手扶把做動作時,把桿外側的腿向前伸出時頭部轉向把桿外側45度,出旁腿時頭部向正前方,出後腿時頭部轉向把桿內側45度(或轉向把桿外側45度);靠把桿較近的里腿向前或向後伸出時,頭部均轉向把桿外側45度。在中間做動作的時候,身體向正前方,如果腳站五位,頭部轉向前腳一側的45度;如果動力腳向前或旁擦出,頭部轉向動力腳一側的45度;如果動力腳向後擦出,頭部轉向主力腳一側的45度。另外頭部與視線還要注意隨著手臂的運動路線而運動。
芭蕾舞動作要求(二)對頸部的要求
對於一個舞者來說,頸部美是極其重要的,修長的頸部給人一種美的視覺感受。所以在訓練中頸部要自然放鬆,有鬆弛、自然延伸的感覺。
芭蕾舞動作要求(三)對肩部的要求
肩部在訓練中的狀態十分重要,肩部的鬆弛、舒展會使舞蹈動作輕松、大方、瀟灑。訓練中雙肩要自然向下放鬆,雙肩展開,不要聳肩或向前扣胸。
芭蕾舞動作要求(四)對胸部的要求
“挺胸抬頭”是訓練中對人體上身的基本要求,在訓練中要自然挺胸、雙肩平展,不要向前摳胸,呼吸均勻、自然流暢。在訓練中為了身體挺拔,雖然要求收腹提氣,但不能因此而使胸部“憋氣”。
芭蕾舞動作要求(五)對背部的要求
前胸與後背是一體的,挺胸的同時就會使後背垂直。在訓練中後背要垂直挺拔,有向外擴展的感覺,脊椎骨向上拉長、延伸,後背肌向脊椎骨方向收攏,不要駝背。
芭蕾舞動作要求(六)對腹部的要求
“挺胸收腹”是芭蕾訓練中人體的基本站立姿態,只有在此狀態下,才能鍛煉出優美的形體與舞姿。訓練中腹部向里收平,不要向外凸出也不要向里凹進去。
芭蕾舞動作要求(七)對腰部的要求
腰部是連接上下身的關鍵部位,對此部位的訓練至關重要,彈跳與旋轉等的練習均與此密不可分。訓練中腰部要挺立,不要塌腰,將腰部收緊向上提起和背部保持垂直的狀態。
芭蕾舞動作要求(八)對臀部的要求
收緊臀大肌,在向上提起臀部的同時要向前推,和腰部、背部在一個平面上。
芭蕾舞動作要求(九)對胯部的要求
胯部的穩定在訓練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扶把還是中間做動作,無論是地面動作還是空中或旋轉動作,胯部都要在穩定的狀態下來完成。身體不論向哪個方向站立或運動,兩胯都要向身體的正前方,尤其是在做動作的過程中,並且在動作的過程中兩胯始終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另外訓練中胯部要向上提起。
芭蕾舞動作要求(十)對腿部的要求
對腿部的訓練是芭蕾課堂教學的關鍵與重點,大量的訓練內容都體現在腿部,腿部訓練方法的正確是完成好一切動作的基礎。訓練中小腿膝蓋、大腿等部位向上提起,膝關節 伸直,雙腿內側肌肉並攏,動作中整個腿部向外打開。
芭蕾舞動作要求(十一)對腳部的要求
對腳部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完成一切基礎動作的焦點,練就一雙強有力而“會說話”的腳是芭蕾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訓練中雙腳平鋪地面,腳趾伸展並緊緊地抓住地面,不要向里或向外倒腳。雙腳平均地支撐人體重量,保持人體重心的垂直。在做動作的過程中,要緊綳腳背,並且有向遠方無限延伸的感覺。
『肆』 芭蕾舞的基本功有什麼
芭蕾基本功的分為三大類:地面素質訓練練習、把上練習、把下練習;
地面練習包括:
綳腳背練習:足尖美麗的秘密在於腳背——腳踝到腳趾間的腳面。綳起足尖時,腳背會突起成一個拱形的弧,美麗的芭蕾腳背會有一個令人驚艷的拱弧。
綳腳尖:腳趾向下綳直,成為雙腳彎曲弧的一個延伸。盡量地向外伸展,線條盡可能地拉長。保持這樣的姿勢幾秒鍾。如果感覺腳抽筋,可以放鬆一下。如上圖
地面素質練習還包括:勾腳背、盤腳壓胯、仰卧吸腿、側卧旁吸腿、俯卧後吸腿、腰部訓練、仰卧前大踢腿、壓腿、踢腿、下腰等等;
把上練習:擦地練習、蹲步練習及壓腿練習,塑造姿態美的主要手段;
把下練習:手位與腳位的訓練,如手臂波浪形的舞動、腳做劃圓等動作,還有步伐和足尖的訓練。
剛開始練習基本功的時候就會比較難,比較痛苦,因為之前沒有練習過,身體的一些力度也不是很多,會比較吃力,但是要堅持,只要好好的堅持,過不了多久就會很好了,就不會再有剛開始的疼痛了,只要度過這一關一切都會很好學的。
『伍』 芭蕾舞基本功
芭蕾舞基本功如下:
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活動開。
訓練時,雙手扶把桿,挺胸抬頭、收腹提臀,雙腳並攏站好,先從單腳背訓練開始。
1-2拍:單腳腳後跟抬起,五個腳趾緊扒地面。
3-4拍:腳尖綳直,向牆內推,使整個腳背綳成月牙型。
5-8拍:換另一隻腳,動作相同,雙腳背練習亦同。
年齡小的學生在做此類訓練中,注意力不集中,易低頭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動作,在做推腳背時,雙腳容易打開,腳背推不起來,需要時刻提醒和規范動作。

芭蕾舞(ballet)是歐洲古典舞蹈,是一種輕盈,舒緩,優雅的舞蹈,它起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十七世紀後半葉開始興盛於法國,於十九世紀末期在俄羅斯進入最繁榮的時代。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即女演員表演時以腳尖點地,故又稱腳尖舞,著名的芭蕾舞作品有《天鵝湖》《仙女》《胡桃夾子》等。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音譯,意為「跳」或「跳舞」。芭蕾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嚴格的規范和結構形式、其主要特點是女演員要穿上特製的足尖鞋立起腳尖起舞。
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舞台藝術,芭蕾17世紀在法國宮廷形成。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和七個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體系。這五個基本腳位一直沿用至今。
『陸』 急求 穿針引線 (馮鞏、陳佩斯)的台詞,哪位大哥大姐幫幫忙!
甲:今天的節目很豐富,也說了,也練了。我覺得還差一樣。
乙:差哪啦
甲:沒人跳,乾脆你給我們大活跳一個怎麼樣,你跳個舞蹈,你看你那樣。
乙:您別鼓掌啦,幹嘛呀你這是
甲:不是,你這光說相聲大家活看了半天已經都厭倦啦
乙:他不是厭倦不厭倦的事,關鍵是我不會跳舞甲:那你會跳什麼呀
乙:跳樓
甲:嗨,自殺呀,我說的是舞蹈
乙:我一舞還就倒
甲:這可不行
乙:我跟您說,相聲是語言的藝術,舞蹈用不上
甲:誰說的,你的觀念太落後啦
乙:怎麼啦
甲:我認為你們相聲演員,在說相聲的時候能夠掌握一些舞蹈動作,表演起來做到動作準確瀟灑自然,給觀眾一美的享受,這難道不好嗎
乙:我沒練過舞蹈一樣說相聲
甲:這可不一樣
乙:有什麼不一樣呀
甲:你看我這練過的你這沒練過的,大家活一看就能看的出來
乙:怎麼看呢
甲:當然啦,這么站著是不行
乙:趴著
甲:趴著幹嘛,走兩步大家就看出來啦
乙:走路呀,走路大家活都一樣
甲:別抬杠,你先走兩步看看
乙:走路嘛。。。。不都這么走道嘛
甲:我不知道大家活看出來沒有,有毛病
乙:什麼毛病呀
甲:本來小夥子挺精神挺帥
乙:是不錯呀
甲:一走道你怎麼羅圈腿呀,你讓大家活。。你看看。。。到現在你看這地方。演員你得找一種美的感覺呀
乙:什麼美呀
甲:走路來說,首先你得挺胸,抬頭,收腹,提臀
乙:提後臀哪
甲:買豬肉那你這,走的時候,你得是模特步
乙:模特步
甲:唉,也就是貓步
乙:怎麼叫貓步呀
甲:因為走出來是一種直線,輕盈快捷
乙:你走一個給我們看看,你走一個給我們看看
甲:我給你做個示範,我讓你看我怎麼走的
乙:大夥也注意一下,貓出來啦
甲:什麼叫貓出來啦,貓步
乙:啊,貓步,貓步,貓步
甲:首先你得提腰,這一走路
乙:行啦,行啦,回來吧,回來吧,行啦,行啦,外八字更寒顫
甲:什麼叫外八字,一看你就不懂,我們這是練的
乙:就練成這樣啦
甲:什麼叫練成這樣啦
乙:你練什麼呀
甲:八蕾呀
乙:八蕾
甲:我們每天都要把腳掰成一位,都這樣
乙:你瞧瞧
甲:啊,手也有位置
乙:手什麼位置呀
甲:一位,啊二位打開,二位打開
乙:你慢點
甲:你不練還行呀,你這
乙:有點意思嘿
甲:當然啦
乙:那這樣好不好
甲:怎麼啦
乙:進你給我們大夥來段芭蕾舞怎麼樣,好不好。你來來這個,腳都崴成那樣啦,你來來這個,別遭劫啦,好不好
甲:少來這一套,你這是想考我,我知道
乙:什麼叫考你,不是說到這了嗎
甲:沒這金剛鑽,我不攬這瓷器活,你知道嗎
乙:呦,霍霍。。。
甲:這樣我還別跳,因為我會的太多,您大傢伙點什麼我跳什麼,芭蕾舞怎麼樣,啊咱現場的觀眾
乙:什麼。要不說您是我姐姐我告訴你,您最會挑東西啦,天鵝湖,哎呦,這可知道,這我知道,四小天鵝呀
甲:代表作
乙:是不是,{甲:對}那衣服也好玩呀,小裙子支愣著
甲:那是服裝
乙:這樣,腳尖立著這樣
甲:芭蕾嗎
乙:蹦蹦。。。。
甲:這音樂多美
乙:哎呦,那兩條大白腿呀,哎呀,就這個好啊,。。哈哈。。。給我們跳跳這個,來吧,。。哈哈。。來來這個,跳呀,來呀跳呀
甲:呸。。。
乙:嗨。。。
甲:實在沒別的表達方式啦
乙:怎麼啦
甲:什麼人呀,人家芭蕾舞那是藝術,人家欣賞高雅藝術,你上那看什麼呀,就看那兩條大白腿呀,我要跳大白腿沒有
乙:那你有什麼呀
甲:就倆碳棍你看嘛
乙:我又不吃涮羊肉,我看它幹嘛呀
甲:一看這人就不懂,我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我跳小天鵝,小裙子還支愣著
乙:那你跳什麼呀
甲:我肯定跳從山上下來那個王子
乙:您在說一遍,您跳誰
甲:王子
乙:哼,我看您不像王子
甲:我像
乙:傻子
甲:開玩笑什麼叫傻子呀
乙:甭跳那復雜的
甲:那怎麼辦
乙:要不這樣好不好,我唱一首歌,你能不能用那個舞蹈語匯,把我這個詞用那表達出來,咱倆合作來一回怎麼樣
甲:可以呀,咱們現場即興表演
乙:行不行
甲:可以,你唱的上來我就跳的上來
乙:是嗎
甲:還告訴你,我能夠准確無誤的用我這舞蹈語匯表達你那歌詞
乙:是這話
甲:當然啦
乙:那我可選歌啦
甲:隨便選
乙:今天咱們懷舊一下,來首老歌,來一首呀30年代比較流行的電影《馬路天使》里邊的插曲天涯歌女
甲:哎,這歌好
乙:這歌好不好,我唱這歌
甲:好。。好。。好
乙:我把這歌詞給你介紹一下,你編排一下動作呀
甲:可以
乙:非常簡單,天涯海角覓知音,小妹妹似線郎似針,郎啊穿在一起不離分,就這么幾句,非常簡單,主要看你的舞蹈
甲:行。。沒問題啊。你這介紹完歌詞,我這舞蹈就已經編出來啦
乙:成了是吧
甲:現在咱們就開始合作
乙:好類,好類。我說,我說,你先回來,你先回來,您在那夠什麼呢
甲:什麼叫夠什麼呀,我這是舞蹈起勢
乙:起勢
甲:說白了就是一個預備動作
乙:哦,預備動作
甲:唉,我這准備好啦,你一唱我這嘩我就開始跳,好不好
乙:預備動作這是,我不懂這個,真難拿這姿勢。天涯海角覓知音。哦。。。演雜樓,哦。。什麼玩意這是,你還跳芭蕾舞呢,你還,腳還一位,手還那樣,還那樣。唉你是不是缺鈣呀你,哈。。該補鈣啦一看就是,巨能鈣來兩片吧
甲:讓大傢伙看看你那臉都走了損子了你,幹嘛呀你結什麼恨呀,我摔一下就夠疼的啦,你結什麼恨呀
乙:好玩呀
甲:什麼叫好,你知道我為什麼摔跟頭嗎
乙:腿軟
甲:什麼叫腿軟呀,知道我們平時都在哪跳嘛
乙:哪呀
甲:人民大會堂
乙:哦,那摔去呀
甲:唉,什麼叫那摔去呀,那個地方一馬平川呀
乙:呦
甲:鋪上紅地毯你想怎麼。。。你來個飛叉,你來個旋子,你讓大夥瞧瞧這玻璃板,這玩意多滑呀
乙:老找客觀原因
甲:我告訴你,我這種。。這跟帶電作業沒什麼區別,我告訴你
乙:行行,注意好了,再來一遍,站穩當了,又來啦。天涯海角覓知音,小妹妹似線
甲:唉,等等。。。
乙:怎麼啦
甲:我這有線
乙:有線
甲:你不是小妹妹似線嗎
乙:是這詞呀
甲:我這帶著那
乙:還真帶著那
甲:這么長夠不夠
乙:有點就夠
甲:再來點
乙:幹嘛呀
甲:沒關系,公家的
乙:啊,嚯,這哪是線呀,這整個一鐵絲呀,好嘛。來啦。小妹妹似線郎似針
甲:唉,不不。等會,等會
乙:怎麼啦
甲:有針
乙:這整個一裁縫,這是。郎啊穿在一起不離分
甲:別著急
乙:怎麼啦
甲:沒進去
乙:啊,白穿啦
甲:再來
乙:郎啊穿在一起不離分
甲:你唱那麼快幹嘛
乙:郎啊穿在一起不離分
甲:在左邊那,在右邊那
乙:怎麼那麼笨那你,這都不會呀,有什麼難的,做過針線活嗎,你封過襪子沒有呀
甲:你這人你什麼脾氣呀
乙:我怎麼啦
甲:你剛才是怎麼說的
乙:我怎麼說的
甲:你是不是讓我准確無誤的來表達你這歌詞呀
乙:是這么說的呀
甲:你那穿進去啦,我這沒進去,那能較准確無誤的嗎
乙:他老有的說
甲:什麼叫有的說呀,再說啦一個大小夥子,你干針線活你不得慢慢來呀
乙:再來一遍吧
甲:我來什麼呀
乙:怎麼啦,掉地下啦,你到拿住嘍呀
甲:你廢話,你剛才是那麼大勁巴拉我,我拿得住嗎
乙:這多耽誤事呀
甲:跟我一塊找
乙:哎哎。。那呢,針。。那。。就這地下,就那。。你幹嘛
甲:你要指你指直嘍,你那那。。一圈,我知道在哪呢
乙:好嘛,那不就那的嗎
甲:指直嘍,別動
乙:看見沒有
甲:這個方向是吧
乙:是,那
甲:這吧
乙:對呀,哦,你還丈量的還,往下瞧,怎麼意思呀,嚯,哎呦,你能把我急死,呵,好嘛,回去配鏡子呀呀,什麼眼神呀,哎呦,再來
甲:唉,等會等會
乙:怎麼啦
甲:線
乙:還有線那
甲:別動
乙:啊,在我身上呢,注意好啦
甲:開始
乙:郎啊穿在一起不離分
甲:我還沒准備好呢
乙:好好,再來,郎啊穿在一起不離分
甲:還差一點
乙:郎啊
甲:再來一遍
乙:你拿過來,你唱我穿,這芭蕾舞有什麼難的,這個我也會,我單眼吊,來吧
甲:好你來你來。郎啊穿在一起不離分
乙:等會我也沒進去,再來
甲:郎啊穿在一起。。
乙:等會。。再來。。
甲:郎啊。。乙:那什麼,你別唱啦,這我也穿不進去
甲:怎麼啦
乙:你檢一大頭針呀,這是。。
『柒』 很小的時候看的一個英文原聲電影,是一個很詼諧的男子穿著芭蕾舞衣服在跳芭蕾舞,求電影名
1944年的美國電影《出水芙蓉》首發命中望採納
電影介紹:http://ke..com/view/150871.htm#sub6407337

影片《出水芙蓉》由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出品,導演喬治·西德尼。影片主要敘述作曲家史蒂夫因與美麗多情的卡羅琳認識以後,准備結婚,但他的經紀人喬治怕這樣會影響他的「水上盛典"的寫曲,所以僱用女演員瑪麗婭而達到阻止他們結婚的目的。史蒂夫沒辦法只好完成「水上盛典",最後二人消除誤會,重歸於好。這是一部浪漫的愛情片,無論是在設計、喜劇性的處理上都表現出藝術功力,尤其是結尾處「水上盛典"場面,氣勢宏大壯觀,在其它影片中是很少見到的。
『捌』 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
芭蕾舞基本功動作
一、 壓腿
這是舞蹈基礎訓練中最為基本的訓練內容,分別為壓前、旁、後腿。壓腿的練習有助於打開學生腿部關節的韌帶。壓腿時要注意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綳直,並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壓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間的沒有縫隙。個別學生韌帶太緊,在壓腿的過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壓下去,保持正確的姿態,日積月累就可以拉長韌帶,達到要求。
特別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壓旁腿和後腿 的時候學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時矯正。在壓旁腿時,同側的手扶住把桿,另一隻手臂緊貼在耳邊,向腿上靠近並盡量向遠處伸展,拉長旁腰。壓後腿時,注意肩膀端平,頸部不要縮,撐住頭部別掉下去,並向後伸展。
二 、壓肩
這是打開肩部韌帶的練習。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略等於肩寬。頭部和脊柱都要放鬆,向下壓時能夠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三、 推腳背組合
腳背的`好壞因人而異,大部分取決於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視後天的訓練。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活動開;訓練時,雙手扶把桿,挺胸抬頭、收腹提臀,雙腳並攏站好,先從單腳背訓練開始。1-2拍 單腳腳後跟抬起,五個腳趾緊扒地面;3-4拍 腳尖綳直,向牆內推,使整個腳背綳成月牙型;5-8拍 換另一隻腳,動作相同。雙腳背練習亦同。
四、 把桿訓練組合
基本的把桿動作組合:
1 (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擦地組合
2 (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蹲組合
3 (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劃圈組合
4 五位腳,單手扶把 小踢腿組合
5 五位腳,單手扶把 移重心組合
6 (雙手/單手)轉腰組合
五、 踢後退
雙手扶把桿小八字部站好,膝蓋都要綳直,頭抬起來平視前方。在踢後退的過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動,不要側身回頭,胯不能松,腳背和膝蓋都要綳直。切忌身體前傾。如果在反復強調,學生還是做不到位的情況下,可以先單一的聯系控後腿即雙手扶把桿,把一條腿向後抬起來,糾正學生的姿態,然後再過度到踢後退。
六、 劈腿跳
是為學習中間大跳做好准備的手扶把桿的跳躍組合.在做這一動作跳起來時要注意雙腳同時一前一後打開.打開過程中,綳直腳背,伸直膝蓋,跳躍越高,腿叉越開越好.著地時,雙腳快速收攏,兩腳並起來著地.
七、 大踢腿
是培養腿的力度和開度的訓練.不論是前腿還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夾緊,眼睛注視前方.踢腿的過程中,同樣要注意腳背和膝蓋的綳直.有許多學生在踢腿的時候,為了讓腿部可以碰到身體,上半身極力向前夠.這樣做,頸部便往回縮,頭向前探,雙膝彎曲,非常難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誡她們,踢不高沒有關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確的姿態.在這一前提下,經過刻苦練習,腿會越踢越高,韌帶越拉越長.
八、 下腰
年齡偏小的學生腰的柔韌性不錯,但是手腳都沒有力量,支撐不住身體,常常是用頭頂住地面下腰.雙腳打開至肩寬,雙臂向上伸直,五指打開,手心朝前.下腰時,上半身向後仰,頭抬起來向後找自己的腳後跟,身體和手都向腳後跟靠齊並往裡卷.下好以後,手臂和膝蓋都盡力撐直,眼睛看腳後跟.
對年齡偏大,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讓她們做甩腰訓練,加大訓練強度.結束後注意做回腰練習:雙腳並攏蹲下來,雙手抱住雙膝,頭埋下來.教師順著脊柱給學生做按摩,保護她們的脊柱不受到傷害.
九、劈腿
有利於拉伸學生腿部韌帶.在訓練時,注意腳背不能鬆弛.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順序訓練:
1 左腳在前劈腿,雙手抱住左腳,控1-2分鍾,然後腿不動,身體向後仰.有基礎的學生可以讓右手撐住地面,左手抓住後腿控住.
2 左腳在前的豎叉不動,身體向右轉的同時變胯,變為橫叉.雙腳背不要趴倒在地面 .上半身和腳背都要立起來然後上半身趴倒在地面,雙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鍾.
3 橫叉不動,再向右轉,變為右腳在前 的豎叉.重復動作1
十、 小跳組合
訓練學生的彈跳能力.可以由簡單的一二五位小跳,發展到相互交叉的綜合性復合型小跳.小跳過程中,雙膝直立,雙腳背向外推開.著地時,腳尖先落,落地要輕,上半身不能前後搖晃.落地半蹲,上半身綳緊向下,臀部夾緊.
『玖』 芭蕾形體中有那些基本動作請給我說一下名稱,謝謝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英譯,意為「跳」或「跳舞」。芭蕾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嚴格的規范和解構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上特製的足尖鞋立起腳尖起舞。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舞台藝術,芭蕾17世紀在法國宮庭形成。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和十二個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體系。這五個基本腳位一直沿用至今。
芭蕾舞是用音樂﹑舞蹈和啞劇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女演員舞蹈時常用腳趾尖點地。意指:①一種舞台舞蹈形式,即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范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藝術。19世紀以後,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腳尖舞鞋用腳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②舞劇,最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舞台美術、文學於一體,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的戲劇藝術,稱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劇)。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後,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稱現代芭蕾。逐漸地,芭蕾一詞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盡管在舞蹈風格、結構特徵、表現手法等方面均不同於古典芭蕾或現代芭蕾。③在現代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故事內容,也沒有情節,編導運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或使兩者相結合,用以表現某種情緒、意境,或表現作者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等等,這些也稱為芭蕾。
ballet一詞,源於古拉丁語ballo。最初,這個詞只表示跳舞,或當眾表演舞蹈,並不具有劇場演出的含義。芭蕾作為一門舞台藝術,孕育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盛大的宴飲娛樂活動,17世紀形成於法國宮廷,這種宮廷芭蕾實際上是在一個統一的主題下,具有鬆散結構的舞蹈、歌唱、音樂、朗誦和戲劇的綜合表演,由專業的舞蹈教師設計,國王和貴族擔任演員,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場地在皇宮大廳中央,觀眾則圍繞在大廳周圍觀看;演員戴皮製面具標志不同角色,故又稱假面芭蕾。
1661年,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建立皇家舞蹈學院。17世紀70年代芭蕾演出開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宮廷劇場。演出場地和觀眾觀看角度的改變,引起了舞蹈技術和審美觀點的變化,演員站立的姿勢越來越外開,由此正式確定了腳的5個基本位置,這5個外開的位置成為發展芭蕾舞技術的基礎。專業芭蕾演員應運而生,並逐步取代了貴族業余演員,職業女芭蕾演員也開始登台演出,舞蹈技術得以較迅速地發展。芭蕾演出從基本上是一種自娛性的社交活動逐步轉變為劇場表演藝術。這個時期的芭蕾是從屬於歌劇的,宮廷作曲家J.�B.呂利在歌劇中加入芭蕾場面,實際上是一連串舞蹈表演,劇情反而顯得無關緊要,這時稱為歌唱芭蕾或芭蕾歌劇。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8世紀中葉。18世紀的芭蕾大師J.G.諾韋爾是芭蕾史上最有影響的舞蹈革新家。他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與舞劇書信集》中首次提出了"情節芭蕾"的主張,強調舞蹈不只是形體的技巧,而屬於戲劇表現和思想交流的工具。諾韋爾的理論推動了芭蕾的革新浪潮,在他和其他許多演員、編導的持續努力下,芭蕾從內容、題材、音樂、舞蹈技術、服飾等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這些改革使芭蕾終於能夠與歌劇分離,形成一門獨立的劇場藝術。
在芭蕾發展史上,主要有兩種美學觀點一直在起作用。一種觀點認為,芭蕾是"純粹的舞蹈",16世紀的義大利舞蹈教師、《王後的喜劇芭蕾》的編導B.de博若耶認為芭蕾是"幾個人在一起跳舞的幾何圖案組合"。這種觀點完全著眼於芭蕾的形式美,幾乎完全不考慮芭蕾的內容或情節,往往導致單純追求技巧的高超、華麗。18世紀中葉以前,這種觀點在芭蕾創作中居統治地位。另一種觀點強調芭蕾是"戲劇性舞蹈",諾韋爾的"情節芭蕾"理論最集中地代表這種觀點。他認為在一部芭蕾作品中,舞蹈要表現戲劇性內容,"情節和舞蹈設計要保持統一,有合乎邏輯的、明白易懂的故事作中心主題,和情節無關的獨舞及舞蹈片段都得取消",舞劇中"不僅是舞蹈技術光輝奪目,更須通過戲劇性表現,從情緒方面感動觀眾"。上述兩種主要觀點至今仍在起作用,不少編導致力於創作戲劇性的或有情節的芭蕾作品,也有的編導熱衷於無情節芭蕾,注重形式美,兩類作品中的優秀劇目都是觀眾所欣賞的,並作為保留劇目經常上演。20世紀以來,各種文藝思潮對芭蕾創作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出現了許多不同風格的作品。
創作一部芭蕾作品,編導是關鍵人物,他根據文學劇本(或一個故事、一首詩、一部音樂作品)構思出舞劇結構或舞蹈結構,再由演員來體現。編導和演員都必須掌握芭蕾語言(或芭蕾語匯)--芭蕾技術技巧,以及運用芭蕾語言表現特定內容或情緒的能力,編導應該深諳它們長於表現什麼,不能表現什麼;而演員則應該訓練有素,能適應並創造性地體現編導的構思,只有具備這些基本條件,芭蕾創作才能進行和完成。芭蕾結構形式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等,編導運用古典舞、性格舞(舞台化的民族舞蹈和民間舞蹈)、現代舞等,按上述形式可以編出多幕芭蕾(分場或不分場,如《天鵝湖》)、獨幕芭蕾(如《仙女們》)、芭蕾小品(如《天鵝之死》)等。芭蕾的這種結構形式在19世紀後期發展到高度規范化和程式化,以致影響和限制了芭蕾的發展。在20世紀編導創作的大量芭蕾作品 中,這些規范和程式已被大大突破,不斷出現新的探索和創造。
『拾』 求一美國老電影名字
是 《出水芙蓉》 那位嚴厲的老太太、芭蕾舞教練不停地拍打著隊員:「抬頭、挺胸、收腹!」而且要求她們每天對著鏡子說:「我有個秘密,我長得很美,人人都喜歡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