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火燒圓明園這部電影的內容啊
清朝末年,我們當時的政府曾有兩個官員去美國加州訪問,當時他們穿著官服,大家都知道的嘛,這在美國人看起來很滑稽。於是就有兩個美國農民商量,把其中一個官員抓起來扔到河裡去如何?結果,他們這樣做了,其中一個官員掉到河裡活活淹死了。結果呢?什麼事都沒有,這兩個農民什麼事也沒有!
恥辱
不平等條約一覽表
南京條約 1842年8月 英國
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
影響
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3.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5.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 英國
主要內容
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
主要內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
天津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內容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
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共同影響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至19世紀80年代 ,侵佔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內容
1.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
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再一步遭受受嚴重損失
2.此後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開辟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
5.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辦廠,拓展了其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3.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
4.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5.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
6.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響
這樣的使館界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佔領地
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人民的工具
列強可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後未完全兌現,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義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後,不承認以前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中國日益的強盛表現在哪些方面?
為生命扣上「安全帶」
安全生產是黨和政府重點監管的領域之一,《安全生產法》出台、改革國家安全監管體制、違法違規行為被嚴懲等舉措,受到廣泛關注。但我國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煤礦等高危行業事故多發。按照安全生產中長期奮斗目標,到2007年,我國將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安全監管體系,全國安全生產狀況將穩步好轉,重點行業和領域事故多發狀況將得到扭轉,工礦企業事故死亡人數、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等指標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
孩子上得起學
2004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3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年。但教育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7.2%,教育投依然嚴重不足。2006年,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將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財政性教育支增長將高於財政支出的增長,教師工資、生均公用經費等逐步增長,辦學條件差、運轉困難、教育亂收費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到2010 年,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將接近100%。
看病心裡舒暢
過去的5年,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突破了靠政府單一發展的模式,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但醫療體制、機制還存在著諸多障礙,公立醫療機構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傾向嚴重,小病「大處方」、「濫檢查」,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面將擴大到40%,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現象將得到進一步遏制;國家將落實必要的經費,支持鄉衛生院和縣醫院的建設,為農民提供安全、廉價的基本醫療服務;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將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保障。
放心喝水吃肉
2005年,為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推進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著力解決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環境污染,特別是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問題,國家關閉了15種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小企業,實行工業污染源限期達標排放。2006 年,讓百姓喝上潔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已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目標之一。國家已經明確,到「十一五」末期,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越來越成為全社會共識。
支起「保護傘」
2005年前10個月,我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80萬人,「十五」期間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000萬人的目標已提前實現。但我國已進入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高峰期,今後幾年裡,每年勞動力供求缺口仍將達到1300萬~1400萬人。今後,企業不得集中將富餘人員推向社會,國家也將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指標體系。「十一五」期間,將新增4500萬個就業崗位。一些歧視性就業協議將被禁止。優化就業環境,成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居者有其屋
2005年,在國務院統一部署下,多部門聯手出擊調控房地產市場,市場秩序得到好轉。但對普通百姓而言,商品房價格仍然「高高在上」。隨著中央穩定住房價格政策的陸續實施,房地產市場將朝著遏制投資、控制投資、引導合理消費、穩定房價的預期目標方向發展,投機性購房行為將得到遏制,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將會得到更多關注,房價將在更大范圍與百姓對接。
老有所養
統計顯示,全國離退休人員社會保險費19年增長119倍。但目前我國公共養老覆蓋面只佔總人口的15%,一部分退休人員生活窘迫,農村老人基本不享受社會保障。隨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以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工作為重點,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將逐步擴大。國家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越來越多的人將過上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生活。
共享發展的成果
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但目前佔全國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的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占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其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50%。2006年,政府將從調整國民收入分配製度和國家財政支出結構入手,建立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體系,讓公共服務惠及農民;今後,新增財力將重點投向農村、農業和農民,而且增長幅度還會大大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戰略舉措,也將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農民工及時拿到工錢
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地陸續掀起清欠農民工工資行動。截至2005年9月,全國累計清償2003年以前竣工項目拖欠工程款1410億元,占拖欠總額的75.82%。但漠視、侵害農民工利益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務工環境仍待根本改觀。2006年,讓農民工按時、足額拿到工錢,成為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國家有效加強對企業的監管,業主行為將會得到進一步規范,在建和新建項目拖欠工資的現象將得到遏制;農民進城務工的環境將更加寬松。
生活更有質量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城鄉居民平均出遊率達到84.8%,文化產品也大大豐富。但和老百姓日益高漲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文化服務網點還很不健全,一些景點高昂的票價依然讓百姓「望景卻步」。2006年,讓普通百姓看得起風景,享受更有質量的生活,給政府留下了更多思考和努力的空間。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百姓將享受到日益完善的文化服務;在農村,影院、文化館、圖書館等設施的普及,將把農民的傳統日常生活概念大大拓展。
1.10多億中國人已解決了近百年留下的生存問題——溫飽問題,這是人類發展史上了不得的偉績。
2.中國人在中低端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上已形成了可挑戰外界的能力,這給外界百姓造成的影響是振聾發聵。
3.在豐衣足食的基礎上,正腳踏實地解決科技現代化問題。現今很多發達國家對中國進行封鎖的項目,已紛紛被快速解決;更今人欣慰的是,我們是以遠低於這些發達國家在其它地區的售價,解決了這些問題。
4.說中國已很強大,有些不符實際;但作為一個幅員遼闊、且有13億人堅持社會主義的中等產業水平國家,誰也不敢小視,因我們可以很方便地舉全國之力來對付外來入侵和進行維護國家統一。
5.我們中國人是每月1000元可過,每月100元也可活,不怕打爛壇壇罐罐,這在發達國家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6.外界對中國人已無可奈何。
『貳』 賽姓的歷史名人
賽嶼
賽嶼(1697一1795年),回族,字琢巷,號筆山,晚又號夢鰲山人,雲南石屏人,賽典赤·贍思丁之後。賽嶼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補博士第子員,雍正七年己酉(1729年)舉於鄉。雍正十年(1732年),他在貴州科考場做考官,後於乾隆十七年 〔1752年)選授四川烘縣縣令。在任期間,賽嶼主張以德化教民。每次庭訊,他總不輕易施以刑法而能得知事由原委。他還興建學校,舉辦文人聚會,修築橋梁,辦了不少有益於公眾的事情。任職六年期滿後,為人彈劾,解官歸里。
賽嶼居家後,教誨後學,孜孜不倦。閑暇時,手不釋筆。著有《夢鰲山人詩古文集》、《行源堂時文集》,藏於家。他在乾隆四十四年 (1779年)八十二歲高齡時,接受門人的延請,乘船東下,歷時八月而歸,並寫下了《南遊草》、《揚州鼓吹》、《回舟草》諸集。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戍申,提前舉行己酉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鄉試。當地總督和巡撫同時上奏,賽嶼為前己酉年舉人,至今整六十年,請再赴鹿鳴御宴。乾隆帝特賜賽嶼進士。這時的賽嶼已是九十三歲,一時傳為佳話。賽嶼享壽九十九歲。逝世後葬於石屏北門外。 (公元1919~2001),男,山東省威海文登市高村鎮坤龍邢家村人,革命英雄,中國的保爾。1938年1月參加革命,1942年在戰斗中被打斷左腿,不得不由主力部隊轉到地方,擔任文登縣獨立營二連連長。他英勇善戰,帶領部隊打伏擊、截汽車、拔據點、鬧縣城,是膠東家喻戶曉的傳奇英雄,是膠東軍區首批戰斗模範、模範指揮員。他參加和指揮過大小戰斗二百餘次,重傷六次,1947年11月11日,敵人的兩顆重機槍子彈打穿了他的左腮,打掉了上下牙齒,打斷了舌頭,從此成了「特等傷殘」,先後任膠東部隊作戰參謀、作戰科長、膠東軍區司令部軍訓科長、山東軍區管理處長,濟南軍區後勤部副局長等。
1962年離休後,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200多萬字的作品,由他編劇的電影《三進山城》、《智闖威海衛》、《陸軍海戰隊》、《沉日》、《血醒》、《敵腹掏心》等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被軍地領導和社會各界譽為「中國的保爾」。賽時禮是「文登學」人自強不息的典範。 男,39歲,空軍某部主治軍醫。部隊醫大畢業後,致力於頸椎病手法整脊治療、中醫康復養生研究。在醫務工作中接觸到一些實際問題與易學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從而開始研易。10餘年詳讀了《周易尚氏學》、《焦氏易林》、《焦氏易詁》、《梅花易數》、《周易古筮考》,逐步形成了對《周易》的整體認識,在實踐中應用總結。尤其對《周易》在醫療過程中的應用達到了一定水平,並在擴大《周易》對於工作中的正確應用,在呼市地區形成一定影響。對於卦象、卦數對應於近代物體的研究中有了深切體會。近來主要精力致於著書:《周易卦象、卦數在醫療過程中的應用》,《卦象、卦辭在實踐中對易占的指導意義》,《手法整脊治療頸肩腰背痛》,《脊椎結構證因學》(將脫稿)。內蒙周易學術委員會成立後,擔任副秘書長,對《周易》在內蒙地區的推廣作出了應有貢獻。

『叄』 賽時禮的賽時禮 - 簡介
1940年參加八路軍,任膠東部隊作戰參謀、作戰科長,1951年後歷任膠東軍區司令部軍訓科長,山東軍區管理處長,濟南軍區後勤部副局長,中國作協山東分會副主席。
膠東地區著名戰斗英雄、特等傷殘軍人,參加和指揮大小戰斗200餘次,歷任膠東軍區司令部軍訓科長,山東軍區管理處長,濟南軍區後勤部副局長等職。軍旅作家,創作了《三進山城》、《智闖威海衛》等200多萬字的文學、影視作品,是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副主席。[1] 1918年出生,山東文登人。中共黨員,1940年參加八路軍,任膠東部隊作戰參謀、作戰科長,1951年後歷任膠東軍區司令部軍訓科長,1951年後歷任膠東軍區司令部軍訓科長,山東軍區管理處長,濟南軍區後勤部副局長,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副主席。
賽時禮出生於高村鎮坤龍邢家村,家境貧寒,只上4年小學,1938年1月參加革命,1942年在戰斗中被打斷左腿,由主力部隊轉到地方,擔任文登縣獨立營二連連長。他英勇善戰,帶領部隊打伏擊、截汽車、拔據點、闖縣城,是膠東家喻戶曉的傳奇英雄,是膠東軍區首批戰斗模範、模範指揮員。他參加和指揮過大小戰斗二百餘次,重傷六次。1947年11月11日,敵人的兩顆重機槍子彈打穿了他的左腮,打掉了上下牙齒,打斷了舌頭,從此成了特等殘廢。1962年離休後,在右眼失明,左眼只有 0.2 的視力,右手傷殘蜷曲,只能用左手前「推」後「搗」的情況下,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200多萬字的作品,由他編劇的電影《三進山城》、《智闖威海衛》、《陸軍海戰隊》、《沉日》、《血醒》、《敵腹掏心》等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被軍地領導和社會各界譽為「中國的軍中保爾」。2001年10月30日,病逝於濟南軍區總醫院,享年82歲。賽時禮去世之後,他的老戰友、老朋友、家鄉人和親人共同創作了一部懷念之作《一口英雄氣》。 1982年7月賽時禮看望第一次負傷時救護過他的老房東
賽時禮,1919年12月生於文登縣高村鎮坤龍邢家村。父親是個窮苦忠厚的莊稼人,除耕種自己的幾畝薄地外,還在農閑時做些梳頭篦子到四鄉去賣,以維持一家人半年野菜半年糧的生活。賽時禮在村裡上了四年小學,後因家境貧寒而輟學。
少年時代的賽時禮喜歡京戲,農閑時在村裡的子弟會(京戲班子)里學戲。他記性好,學戲快,是戲班子里的多面手,生、旦、凈、末、丑都能演,而且不管是什麼角色,他總能演得活靈活現。受戲中豪傑那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英雄氣概的影響,賽時禮也好打抱不平,痛恨那些欺壓百姓的官府人。1937年12月,離賽時禮家不遠的天福山上,豎起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第三軍大旗。受其影響,賽時禮在本村參加了抗日救國自衛團,並擔任團長。1939年受組織的派遣,化名於林庭打入國民黨頑固派部隊做策反工作。1940年春,他帶回了一個班。
1940年7月初,賽時禮任東海軍分區獨立5營1連3排排長,在一次與日偽軍的激戰中,他奮不顧身地沖上去奪敵人的重機槍,一顆子彈從他的左肩胛骨打進去,從後背穿出,炸開了一個血洞。是戰友和鄉親們冒死挽救了他的生命,沒等傷口完全癒合他又重返戰場。這是他第一次負傷。
1941年1月,賽時禮因作戰有功獲昆嵛山戰役銀質獎章一枚。當時膠東東海軍分區發起昆嵛山反投降戰役,打了三天,偽軍大部被殲。賽時禮帶領全排主攻東華宮之敵(投降派一個連),將敵130餘人全部殲滅,繳獲步槍70餘支。翌日又繼續向昆嵛山深處進攻,賽時禮帶領全排為先導,在義城北山遇敵,因天拂曉,雙方識別不清,當時全排偽裝成頑軍,一彈未發,將敵20餘人全部俘虜,得步槍16支。1941年4月上旬的一次戰斗中,賽時禮在房頂上指揮全排向敵人進攻,不幸背部中彈,他從房頂上滾了下來,幸好落在了老鄉的牲口棚上。這次負傷由於是鉛彈頭打的,有毒性,他先後動了三次手術傷口才癒合。但直到他晚年,這個傷口還經常復發化膿,疼痛難忍。
1942年5月,在討伐膠東投降派趙保原的戰役中,已是東海軍分區主力部隊連長的賽時禮,帶領部隊攻打一個4層的大碉堡。夜裡,他帶著突擊班,豎起兩丈多高的梯子,攻上碉堡第三層,突然一顆子彈打中了他的左大腿,摔下來昏死過去。戰友們是從死人堆里把他揀回來的。這是他第3次身負重傷。這次負傷賽時禮的左腿斷了,成了瘸子,被評為一等殘廢。組織上命令他回家休養,但他按捺不住戰斗的激情,再三請求重回部隊繼續戰斗。
1943年春,他到文登縣獨立營2連任連長。2連在他的率領下,拔據點、截汽車、打埋伏、鬧縣城、闖威海衛,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組織戰斗80餘次。為了克服腿殘帶來的行動不便,他先是坐著抬筐指揮,後嫌礙事,改騎毛驢。當時在膠東一帶,賽瘸子、毛驢連長成為婦孺皆知的傳奇式英雄,日本兵和偽軍則是談賽瘸子色變,聞毛驢連長而遁。1943年8月,賽時禮第四次負傷。當時他率二連在文(登)威(海)公路上伏擊敵人時,一顆子彈打在他的右大腿上,這次負傷沒有傷到骨頭,他只休養了一個星期就上了戰場。
當年11月,賽時禮率一個班深入敵後,開展敵後小分隊活動,殲滅偽軍一個小分隊。得到東海軍分區通令嘉獎,並命名該班為戰斗模範班。
1944年7月,膠東軍區召開首屆英模大會。賽時禮因戰斗勇敢,指揮靈活,以少勝多,戰功卓著,被授予戰斗模範光榮稱號。
1947年10月,國民黨向膠東發動重點進攻,賽時禮時任北海軍分區獨立2團代理團長。在一次戰斗中部隊傷亡十分慘重,他沉著應對,果斷地帶領直屬隊反沖鋒,打退了敵人的進攻。這時一發炮彈在他身邊爆炸,頭部負傷昏迷過去,蘇醒後他躺在擔架上繼續指揮戰斗。
當年11月11日的海陽戰役中,頭部傷口還沒有完全癒合的賽時禮,又到第一線指揮戰斗,不幸被兩顆重機槍子彈擊中。一顆子彈從左腮打進去,從下頜穿出來,舌頭被打斷,牙齒全被打掉;另一顆子彈從左肩胛打進去,從脖子右邊的動脈旁穿出來,傷及胸椎。經過七晝夜的搶救,他終於大難不死。第六次負傷使他半身癱瘓,成了特等殘廢。即使這樣,後來他還讓戰士抬著指揮了青島嶗山的剿匪戰爭。從抗日戰爭初期到解放戰爭結束,賽時禮參加大小戰斗200餘次,先後6次負傷,真正是身經百戰,九死一生。先後被授予戰斗模範、愛兵模範、模範指揮員、模範工作幹部、學習模範等光榮稱號。
新中國成立後,賽時禮先後擔任南海軍分區司令部參謀處長、膠東軍區司令部訓練科長、昌濰軍分區副參謀長、山東軍區司令部管理處處長、濟南軍區司令部管理局副局長。1951年8月,因工作出色,榮立三等功。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同時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解放勛章和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到了上世紀60年代,賽時禮的傷口經常復發,多次摔倒、昏厥,無法堅持正常工作,1962年從師職幹部的工作崗位退了下來。
賽時禮是個不願安生的人,離休後的清福他實在享受不了。在那些日子裡,他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那戰火中勝利的喜悅,失敗的懊喪,脫險的慶幸,失去戰友的悲痛,像洪水般沖擊著他的心,產生了要把這一切通過文學手段表現出來的強烈沖動,決心拿起筆來,投入新的戰斗!
文學創作,對於賽時禮這樣一個僅有四年小學文化的特等殘廢來說,其困難程度絕不亞於在戰場上拼殺,寫作是在煉獄般的煎熬中進行的。他的頭、頸、肩、背、手、臂、腰、腿都布滿了傷痕,多處神經受傷,身體右側半身不遂。左腿短二寸,右腿僵直,坐站都極為困難,寫作時兩腿腫脹麻木。右眼失明,左眼的視力僅有0.2,寫東西時間稍長就模糊一片。右手蜷曲,左臂抬不起來,寫字時只能用左手去捅,寫作速度很慢。腰椎移位,坐久了疼痛難忍,必須由別人搬才能站起來,寫作中曾多次摔倒,造成新的骨折。加上文化程度低,沒有寫作經驗,空有一肚子素材卻無從下手,急得他寢食難安。面對重重困難,賽時禮沒有退縮,他以一個革命軍人的英雄氣概,以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同傷病抗爭,與厄運搏鬥,終於闖進了文學藝術殿堂。1964年賽時禮的第一部小說《三進山城》,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5年他又把小說改編為電影文學劇本,作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二十周年影片,當年由長影搬上了銀幕。這部電影共發行了280多個拷貝,曾一度風靡海內外,在亞洲、歐洲、非洲一些國家和香港地區放映,受到了廣泛好評。隨後,賽時禮又根據自己在戰爭中的親身經歷,相繼創作了小說《陸軍海戰隊》、《智闖威海衛》、《追蹤》、《黃金計》、《寧海沉浮》(與他人合作);完成了電視劇本《智闖威海衛》、《激戰前夜》、《沉日》、《血醒》、《敵腹掏心》等,並先後拍成電視劇,在中央電視台和各地方電視台播出。此外,他還撰寫了大量的革命回憶錄,被諸多報紙刊物發表。從1963年創作第一篇小說《三進山城》開始,賽時禮一直筆耕不輟,創作出版了200餘萬字的作品,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1年當選為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1983年他被濟南軍區評為模範離休幹部,1989年被授予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獎章。他的感人事跡,曾在軍內外廣為流傳,被譽為中國的保爾。原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為《賽時禮作品選》寫的序言中說:賽時禮是一位多產的軍隊作家。和一般作家不同的是,他本人就是一位身經百戰、九死一生的英雄,他親身經歷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戰斗生活,為他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賽時禮在戰場上是一個打不倒的英雄好漢,在文學創作上也是一個百折不撓的英雄好漢,可以說,他本人就是一個光彩奪目的典型藝術形象。他親筆為賽時禮題詞:崢嶸歲月汗馬功,身殘志堅繪新風,准確地概括了賽時禮的一生。
2001年10月30日2時30分,賽時禮病逝於濟南軍區總醫院,享年82歲。 特等傷殘軍人、作家賽時禮辭世了,他的家鄉山東省文登市為悼念這位戰斗英雄、著名作家,擬出版一本全面反映作家一生經歷的文集。作為賽時禮的妻子,巴楓回想著與丈夫的風雨征程,雙眼漸漸模糊了……
年逾八旬的革命老人巴楓,有著令人艷羨的經歷:18歲參加革命,先後當過公安局偵察員、警備區指導員、醫院指導員、旅文化幹事、保育院長……為了照顧丈夫———一位功勛卓著的特等傷殘軍人,她毅然服從需要,從正營職的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心甘情願、默默無聞,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與苦累,與丈夫相攜走過了大半個世紀,使丈夫250多萬字的文學、影視作品活在廣大讀者心中。
巴楓與丈夫相識的過程,是一枚令人咀嚼不盡的多味橄欖……1945年元旦前的一天,正在練習化裝偵察的偵察員巴楓,被科長叫到了家裡:「小巴,你也到了該考慮終身大事的年齡啦,我認識一個人,叫賽時禮,他作戰勇敢,是戰斗模範、學習模範、愛兵模範、工作模範,是個蠻不錯的軍人……」巴楓紅了臉,嘴裡說:「科長,我年齡還小哩!」科長笑笑,說:「回去先考慮考慮,啊?」
過了幾天,科長夫人打來電話,說:那人來啦,你過來看看。
初次見面,賽時禮高高的個子,紅潤英俊的面孔,流利幽默的語言,給巴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從那後,兩個人建立了聯系。
一天,巴楓的一位熟人見到了她,說:「你談的對象是不是警備區那個作戰參謀?」巴楓說:「是。」朋友惋惜地說:「那人是不錯,可惜是個瘸子!」
巴楓的心一沉:平時他走路很快,倒沒看出哪兒瘸,以後,得細心觀察!從那後,她留了個心眼,賽時禮在前邊走,她在後邊細細看。賽時禮也覺察到巴楓的疑惑,爽朗地大笑起來:「漏湯咧,漏湯咧……」他坦誠地告訴巴楓,在一次奪取日寇的碉堡時,沖鋒中的他被日寇的機槍打斷了左腿,出院後,左腿比右腿短了兩寸。賽時禮講得輕松隨便,巴楓卻聽得肅然起敬,一顆心,與他貼得更近了。
硝煙戰火將他們的愛情鍛鑄成金子的成色。戎馬倥傯的戰斗歲月里,賽時禮一有閑暇就給巴楓寫信,而巴楓也將二嫂送給她的一塊粗布做成貼身的背心,綉上「英勇殺敵」給前線的丈夫捎去。愛情,在戰火中升華,在戰爭中淬火。
愛情饋贈給這對年輕人的,不光是甜蜜,還有痛苦———是那種徹骨透心的痛。
這是巴楓有生以來遭受的第一次打擊。
1947年10月,時任北海軍分區獨立二團團長的賽時禮,在阻擊國民黨54軍的戰斗中,身中兩顆重機槍子彈。經過七晝夜的搶救,賽時禮的生命總算保住了,但醫生卻鄭重地預言:他的一生再也不可能站立起來,而且,由於傷勢的嚴重及部分神經的壞死,他的身體很可能比料想的還要糟……
身懷六甲的巴楓心急火燎地從外地趕來,聽著醫生對傷情的介紹,望著眼前從頭到腳纏滿了綳帶只露出一雙眼睛的丈夫,她猶如萬箭穿心。
十幾天後的一個下午,從昏迷中清醒過來的賽時禮,用深沉的語調對巴楓說:「我這輩子是癱瘓了,你還年輕,等孩子生下來,送給別人,你再找個健康的人,過幸福生活。至於組織上的工作,我來做……
巴楓的淚水潸潸地流了下來,她握住丈夫的手,用不容置辯的口氣說:「你是為革命、為人民、為勝利負的傷,只要你有一口氣,我就照顧你一輩子!」
盛開在嚴寒凜風中的愛情之花,往往更加嬌艷更加馨香。這一年,巴楓23歲。
23歲的巴楓堪稱一位心理學家。每當她看到病床上的丈夫沉默不語時,就邊喂飯邊與他拉呱兒:「將來你出了院,不能打仗了,你可以用筆寫———寫下那些血火交織的戰斗歲月,寫下那些驚險曲折的剿匪經歷,寫下那些入虎穴進敵腹的偵察故事,對於後人,這也是一筆財富啊!」每逢她講這些的時候,丈夫的眼神總是亮亮的,挺有神兒。
也許是巴楓無微不至的照顧感動了冥冥中的上蒼,幾個月後,賽時禮竟神奇地從病床上站了起來。
1954年,時任濟南軍區保育院院長的巴楓,被領導叫到了辦公室里。鑒於賽時禮的殘疾身體急需有專人護理,上級決定讓巴楓離開工作崗位,專門在家照顧丈夫。
說實話,乍一聽到這個決定,巴楓沉默了。自己才31歲,又有著所熱愛的事業,一個風華正茂的正營職幹部,難道從此就在家裡專事家務?這種念頭,在心裡冒出來匆匆幾分鍾,她就平靜地對領導講:「請領導放心,我一定照顧好老賽。另外,家中的公務員不要了,我一個人完全乾得了……」
戰火摧垮了賽時禮的軀體,卻沒摧垮他的心靈,尤其是他那顆聰明睿智的頭腦和活躍奔放的思維。在一個夏日的傍晚,巴楓攙扶著他來到葡萄架下的涼凳上。巴楓說:「你還記得八年前住院時我對你說的話嗎?」賽時禮笑著說:「咋不記得?『你可以用筆寫———寫下那些血火交織的戰斗歲月,寫下那些驚險曲折的剿匪經歷,寫下……』」賽時禮像孩子一般朗誦起來。
巴楓幸福地笑了:丈夫,與自己的心靈永遠是相通的,埋藏在這位膠東兒子心靈中的那顆文學的種子,幾十年來始終沒有枯萎,始終在孕育,始終在蓄勢待發,眼下,水分、氣候、溫度、土壤皆已具備,是該萌發破土了!
文學創作,對於僅有四年小學文化程度的賽時禮來說,其困難程度要遠遠大於在戰場上拼殺。戰爭時代,他參加大大小小200餘次戰斗,先後六次負重傷,頭頸肋肩腰腿手臂布滿傷疤。戰爭給他塑造了這樣的形象:左腿短二寸,右腿僵直,走路時在地上拖;右眼失明,左眼僅餘0.2的視力;右手殘廢,左臂抬不起來,只能用左手「捅」字;腰椎移位,坐久了腰就疼痛難忍,只好由別人搬起來。說著容易做著難,要將他這個身高1.8米,體重近二百斤的人搬起來,一個大小夥子都很吃力,更甭說身高只有1.55米、且身單力薄的巴楓了。但巴楓每次都做得很投入,很認真,盡管每次給丈夫活動腰身都累得滿頭大汗,盡管有幾次因不堪負重與丈夫雙雙摔倒在地上。爬起來,顧不得膝蓋磕破滲出血,她拿來板凳、木板,一層層摞起來,將丈夫墊起,從地上撿起筆,再放到丈夫的手裡,於是,一行行筆劃粗獷的文字又出現在稿紙上。
丈夫的雙腿因缺乏活動,常年浮腫。每晚入睡前,巴楓都熬好中葯泡的消炎水,抱起丈夫的雙腿放進盆里,輕輕撩,慢慢燙。這當兒,也是夫妻倆交流創作心得的好時機。夏日的泉城,溽熱難耐,屋裡僅靠一個電風扇,吹出的風都是熱的,丈夫除左邊臉腮外,身上的其它皮膚都排不出汗來,聰明的巴楓想了個辦法,事先准備一些冰塊,堆放在丈夫身邊,給悶熱的房間製造一些清涼。
小說、電影劇本《三進山城》就是在這種環境中寫出來的。
別提賽時禮在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努力下寫出初稿時的那種歡欣與激奮了。可是,這種歡欣與激奮很快就被巴楓的話所吹散:「文章啰嗦拉雜,像是寫的一段戰斗經驗總結。」讀完初稿,巴楓一針見血地指出缺陷。
賽時禮沉默了。妻子說得對,自己也有同感。可是,如何使有血有肉、驚險奇絕的戰斗經過變為文學作品,對於只有小學文化且全身傷殘的賽時禮來說,不啻於徒手攀登一座峻峭的險山!
伴著盛夏的酷暑,賽時禮再次修改。自己寫累了,就一邊口述,一邊讓巴楓來寫。寫著寫著,夫妻二人就不時插上一段對話:「化裝偵察,除了服裝要像,還要有些小道具,譬如說鑲金牙,用包香煙的錫紙往牙齒上一貼,跟真的一樣。 」看到化裝進城偵察這一節,巴楓提醒丈夫———她在煙台市公安局干偵察工作時,對這方面的業務太熟悉了。「中!」賽時禮大聲叫好。「你不是常跟我說,當年你率領戰斗小組押著『舌頭』出城時,為了使『舌頭』不喊叫而在他腰裡捆上手榴彈的故事嗎?在電影中,你可以用上這個情節!既真實又新鮮。」「中!」賽時禮幾近手舞足蹈。
深夜,丈夫沉沉睡去,巴楓一邊用蒲扇給丈夫驅趕著蚊子,一邊著手查字典、改錯字,謄清抄正,常常,寫著寫著,就聞聽耳畔雄雞啼鳴,東方破曉。
就這樣,這部作品從開始的二三十萬字,經過30多次修改,最後壓縮到四萬多字。書出版後,又很快被電影製片廠看中,拍成電影。電影放映後引起強烈反響,拷貝發行達280多個,隨後又被介紹到東南亞、東歐、非洲一些國家和香港地區。香港《大公報》曾報道:此片在港放映長達一個多月。
享受著成功的喜悅,賽時禮、巴楓都流下了欣慰的淚水,畢竟,這是夫妻二人心血與智慧的結晶,也是夫妻二人心心相印、相攜共行的饋贈。
在巴楓的協助下,從1964年開始,賽時禮先後寫出各類文學、影視作品近30 0萬字。其中的中、長篇小說《三進山城》、《陸軍海戰隊》、《智闖威海衛》、《追蹤》、《寧海沉浮》、《黃金針》,電影《三進山城》,電視劇《激戰前夜》、《沉日》、《血酷》、《敵腹掏心》等作品,受到廣大讀者、觀眾的歡迎,賽時禮也被選為山東省作協副主席,獲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

『肆』 賽時禮的- 作品
著有中篇小說《陸軍海戰隊》、《追蹤》,短篇小說《智闖威海衛》,電影文學劇本《三進山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