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些電影可以作為場面調度的教科書
場面調度來自舞台上的話劇,應該包括人物調度和鏡頭調度兩個方面。一個好的場面調度應該做到流暢和准確,並可以在如下三個方面得到著重體現,在長鏡頭中最能展現人物調度的功力,比如《敦刻爾克大撤退》里的5分鍾長鏡頭,比如《十二怒漢》裡面的開場,在場面宏大角色繁多的場景里如戰爭場面,《七武士》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多個短鏡頭的連續組接,《碟中諜》《諜影重重》等這些好萊塢動作電影裡面都有很多團隊配合傳遞情報或者是跟蹤的戲份,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當然還包括《地道戰》。
㈡ 場面調度包括哪兩個
場面調度應用於電影時,包括構圖、場景、道具、演員、服裝和照明,還包括由演員的定位和移動以及鏡頭中的對象形成的構圖組成。場面調度是用來描述戲劇或電影製作的設計方面的一種表達,本質上是指視覺主題或講故事,通過分鏡、電影攝影和舞台設計的視覺藝術手法,並通過導演以富有詩意的方式來表達。
場景調度隨著電影的攝影和剪輯,影響了電影在其觀眾的眼中的逼真度或可信度,設計的各種元素通過產生時間和空間感,以及設置的情緒,有時候能暗示角色的內心狀態。
場景布置的一個重要元素是場景的布置和場景中的物體(道具)的設置。布景設計可用於放大人物情感或主導情緒,包括電影中的身體、社會、心理、情感、經濟和文化意義。
燈光的強度、方向和質量會影響觀眾對人物、動作、主題和情緒的理解。
電影中場景和物體的深度、接近程度、大小和比例都可以通過相機的放置和鏡頭、燈光、布景設計來加以控制,從而有效地確定故事世界中元素的情緒或關系。
服裝就是指人物穿的衣服,使用特定的顏色或圖案,敘事電影中的服裝是用來表示人物或明確人物之間的區別。
㈢ 電影史上,有哪些精緻復雜的場面調度
《巴里林登》影片拍攝於1974年,沒有電腦特技。全篇任何一個截圖似乎是一幅中世紀油畫,特別借鑒了洛可可主義英國的肖像及風景畫家根茲伯羅(Gainsborough)的作品。影片中選用的服裝都是真實的古代服裝,有些古代服裝的確是服裝設計師Milena Canonero從拍賣會借過來的貨真價實的古董。F0.7鏡頭,傳奇的全自然光燭光,從頭到尾一絲不苟極趨沉悶的中心構圖、調度、剪接、推進,一直到配樂的發揮和標準的兩段結構。片拍攝所採用的幾乎全部是自然光線例如燭光,僅個別鏡頭採用人工照明。蠟燭光照度低,為了尋找適合低照度的鏡頭,攝像師在全球各地奔波了三個月,鏡頭最後採用的是美國太空署用來拍攝月球的50毫米蔡斯鏡頭,因為鏡頭體積過於龐大,庫布里克還專門從美國請來工程師改造了攝影機。

㈣ 場面調度是什麼意思要專業解釋
場面調度是用來描述戲劇或電影製作的設計方面的一種表達,本質上是指「視覺主題」或「講故事」,通過分鏡、電影攝影和舞台設計的視覺藝術手法,並通過導演以富有詩意的方式來表達。
它也常被用來指電影中的多個單一場景來表現電影。被稱為電影批論的「宏大未定義詞彙」。
當場面調度應用於電影時,它指的是相機及其布置前的一切事物——構圖,場景,道具,演員,服裝和照明。場景調度隨著電影的攝影和剪輯,影響了電影在其觀眾的眼中的逼真度或可信度。設計的各種元素通過產生時間和空間感,以及設置的情緒,有時候能暗示角色的內心狀態。
影視劇中,場景是指在一定的時間、空間(主要是空間)內發生的一定的任務行動或因人物關系所構成的具體生活畫面,相對而言,是人物的行動和生活事件表現劇情內容的具體發展過程中階段性的橫向展示。更簡便地說,是指在一個單獨的地點拍攝的一組連續的鏡頭。

(4)電影經典的場面調度擴展閱讀:
場景調度還包括由演員的定位和移動以及鏡頭中的對象形成的構圖組成。 這些都是導演由監督的領域。 與導演合作的最重要的人之一是美術指導。
這兩者緊密合作,在實際攝影之前相當長的時間(甚至到開始)內完善場面調度的所有方面。美術指導通常負責電影的整體外觀,負責領導各個部門,負責個人場景,地點,道具和服裝等等。
在框架內的物體、角色和空間的組織。關於電影構圖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是保持對稱的平衡。這指的是在一個鏡頭中,光線、顏色、物體和/或圖形的均勻分布。不平衡的構圖可以用來強調電影的某些導演希望給予特別注意的元素。
電影需要很多場景,並且每個場景的對象可能都是不同的。與拍電影一樣,Flash可以將多個場景中的動作組合成一個連貫的電影。當我們開始要編輯電影時,都是在第一個場景"Scene 1"中開始,場景的數量是沒有限制的。
在FLASH中可以有多個場景,在不同場景中跳轉的可以用gotoandplay("目標場景",幀)。
場景面板的位置在:窗口-其他面板-場景。
這個工具之所以有效,是因為觀眾更傾向於關注一些不平衡的東西,因為這些事物看起來很不同尋常。導演布置的角色位置也會因角色的重要性而有所不同。
㈤ 電影小知識7:場面調度-區域空間
由於大部分影像都處理到想像上的深度空間,導演必須在心理上以此考慮來構築視覺效果。平面安排形狀、線條、色彩質感固然重要,但電影影像同時得兼及人的故事。
導演為避免影像趨於平面,往往會豐厚其影像。於是構圖至少需要顧及中景、前景、背景三個層次。這種技法不僅賦予影像縱深感,也大幅改變對比主導焦點,給予影像含蓄或明顯的特色。例如一個站在中景的角色,其前景往往會「評論」其意義。
用什麼鏡頭來拍攝題材,是導演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要用多少細節?靠主體多近?景框內的空間會影響觀眾對被攝物的反應。導演必須用不同的鏡頭來決定空間之大小。但多大的空間才恰到好處,正視問題所在。
生活其實與藝術一樣,人們都是在固定空間中對某些事物做反應。當空間的傳統被破壞時,人們本能地會提高警覺。空間配置原則在人類社會中很常見,它泄露了人類對權威的態度。
比如我們走進電影院,總會選擇與別的觀眾有「適當距離」的座位;例如在教室中,空間可分為教室及學生兩個比例,但因教師權威,他一個人所分配到的空間就大於學生在團體中每個人所分到的位置。
無論人們自以為有多平等,也常逃不出這種空間傳統。當重要人物進入擁擠場合時,大家也會為他騰出空間——通常讓出的空間比自己占的大多了。
在電影中,空間是一項重要的溝通媒介,空間可以告訴觀眾角色的心理和社會關系。導演可以輕易利用不同的空間傳統來定義、調整、改變角色的心裡和社會關系。而且當關系建立後,導演可以改變攝影機的 鏡位 ,來繼續挖掘更深的意義。
攝影機拍攝人或物一共有五種基本方位,從心理學上看,每種方位都代表了不同的隱喻:
(1)完全正面——面對攝影機;(2)四分之一側面;(3)側面——人物注視右方或左方;(4)四分之三側面;(5)背對攝影機。
如果觀眾認同攝影機的鏡頭,那麼演員的位置和攝影機的關系就決定了觀眾的反應。
完全正面的方位是最親近的——人物面對觀眾,邀請觀眾參與角色的一切。通常演員都會忽略攝影機的存在,而觀眾的位置正好讓其毫無阻攔地觀察演員的所作所為。
大部分導演常用四分之一側面的位置。因為它的參與感不如完全正面。側面較疏離,角色並不知道他被觀察。四分之三側面的位置則更甚,通常用來表示人物的不友善及反社會的情感。
空間的大小可以用來象徵不同的意義。一般而言,鏡頭越靠近,被攝主體的限制感亦越大,這種鏡頭稱為 緊的取鏡 。相反鏡頭越遠即為 松的取鏡 ,象徵自由開闊。
牢獄電影因此喜用中景與特寫,如羅伯特·布烈松的《死囚逃生記》,鏡頭幾乎就全集中在主角拷了手銬的特寫上。主角一開始就在准備逃亡,布烈松利用緊的畫面來強調主角不能忍受的封閉感,這種空間張力直到片尾主角逃亡成功才放開。
導演也常常會用完全中立的物體和線條來象徵人的受困,換句話說,用物體來籠罩一個形象。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中,女主角在講述一個朋友的精神奔潰,觀眾知道她說的是自己,而且表面的影像已經暗示了她的受困——她說話時,身後的門框有如棺材般地關著她,強化著她的心理桎梏。
空間也可用做復雜的心裡變換。當一個人物離開畫面時,鏡頭可以稍移動,比如用橫搖來調整空白空間造成的不平衡感,亦可靜止不動,捕捉畫面的失落感。強調兩個角色的敵意時,可以將二人置放於畫面邊緣,中間隔著大的空間,或者讓一個角色侵入另一個的空間。
㈥ 什麼叫場面調度
場面調度是用來讀解戲劇動作的。布景設計、服裝、燈光和演員的移動都被舞台導演(或者製片人)以一種相對簡約的方式用來向觀眾傳達劇本思想。這些舞合技術的要素也用來組織戲劇事件,向觀眾推進戲劇動作。場面調度將一個場景的內容轉換為一種戲劇的語言,引領觀眾以一種特殊方式來理解人物的戲劇動作。
這些舞合技術的要素也用來組織戲劇事件,向觀眾推進戲劇動作。場面調度將一個場景的內容轉換為一種戲劇的語言,引領觀眾以一種特殊方式來理解人物的戲劇動作。
這些舞合技術的要素也用來組織戲劇事件,向觀眾推進戲劇動作。場面調度將一個場景的內容轉換為一種戲劇的語言,引領觀眾以一種特殊方式來理解人物的戲劇動作。
電影場面調度的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比如:縱深場面調度、重復性場面調度、對比性場面調度、象徵性場面調度等,形成了電影畫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別,揭示出劇中人物關系及其情緒變化,獲得不同的銀幕效果。
電影場面調度的內容和范圍,已遠遠超越了舞台場面調度的局限。電影場面調度的核心是演員調度,但它又是通過鏡頭調度來體現的,目的是以畫面中的人物表演表現一場戲的內容和主題。

(6)電影經典的場面調度擴展閱讀
電視場面調度可以按照攝制人員的意圖,調動有利內容和主題的各種積極因素(人物、鏡頭),簡練而突出地表現出人物和事件相互聯系的時間和空間,創造出典型化、富有概括力的視覺形象。
並且能夠使這種畫面表現形式更加真實自然、富有創意,從而活躍並推動觀眾的聯想和想像,滿足觀眾的審美享受和欣賞要求。有人說,電影場面調度是導演和攝影師"對畫框內事物的安排"。
從某種程度上說,電視場面調度也是對可能或已經進入框架內的被攝對象的"安排"。當然,這種安排在很多情況下是要求攝像人員對自己的拍攝角度和拍攝方式進行選擇和"調度"。
比如,調整機位,從不同側面拍攝畫面主體,採用運動攝像以表現被攝對象的運動等等。可以說,電視場面調度是一個對畫框內的畫面形象和視覺效果進行安排和統籌調度的系統工程。
場面調度得好,畫面主體的表現就可能更突出,畫面信息的傳遞就可能更充分,主題思想和創作意思的表達就可能更為鮮明而深刻。
場面調度得不好,就可能妨礙了觀眾對畫面內容的欣賞和理解,在後期編輯時,可能出現鏡頭軸線關系混亂等,導致畫面無法組接成片。
㈦ 電影場面調度的簡介
電影場面調度 mise-en-scène
演員調度和攝影機調度的統一處理,在銀幕上創造電影形象的一種特殊表現手段。場面調度一詞來自法文mise-en-scène,原指在戲劇舞台上處理演員表演活動位置的一種技巧。場面調度被引用到電影藝術創作中來,其內容和性質與舞台上的不同,它不僅關繫到演員的調度,而且還涉及攝影機調度(或稱鏡頭調度)。
構思和運用電影場面調度,須以電影劇本,即劇本提供的劇情和人物性格、人物關系為依據。導演、演員、攝影師等須在劇本提供的人物動作、場景視覺角度等基礎上,結合實際拍攝條件,進行場面調度的設計。利用場面調度,可以在銀幕上刻畫人物性格,體現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表現人物之間的關系,渲染場面氣氛,交代時間間隔和空間距離。場面調度對電影形象的造型處理,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㈧ 有哪些場面調度設計的非常好的電影
《花樣年華》算是「教科書」級的場面調度。
《花樣年華》是典範之作,這部被說成「不能再少一個鏡頭」的作品代表了王家衛一貫的剪片作風。開場5分鍾時的一段時長一分鍾的慢鏡頭中,可能很多人沒注意,這里已經介紹了超多的基本信息和鋪墊。
鏡頭一開始的是蘇麗珍/陳太太(張曼玉)穿著經典的旗袍走進房東王媽家的麻將桌邊陪老公陳先生。

然後緊接著進來周慕雲(梁朝偉)的老婆周太太穿著相對開放的著裝搭了下蘇麗珍的肩,兩人相視一笑,說明雖然兩家只是隔壁租客,但經常來往,有一定的感情。
接著周慕雲(梁朝偉)從麻將桌前讓給自己的太太,一下子就說明了周慕雲和他太太之間其實還是女方佔主導地位。還有周慕雲對蘇麗珍的尷尬一笑,一下子就體現了兩人間最開始微妙的關系。
最後鏡頭停在蘇麗珍和他老公陳先生上,要知道這時在麻將桌上除了兩個房東就是陳先生和周太太,說明兩人平時經常會有機會進行一定長時間的碰面交流,這也為之後這兩人的婚外情做下了鋪墊。
還有在電影情節發展期有一段兩人「約會」吃牛排的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