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說《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兩部電影是銀幕巨作
《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我曾經最想看的三部國產電影之一,另外兩部是《小城之春》、《紅旗譜》。現在只剩《紅旗譜》還沒看過了。最初對這部電影的印象只有上官雲珠那句經典的台詞:「她是你的抗戰夫人,那……那我就作你的秘密夫人好了。」我哥對電影的評論有時候很精闢,比如他說《廊橋遺夢》是美國版的《小城之春》,就很准確。但當他說《一江春水向東流》不過老式的「痴心女子負心漢」的故事,我實在不能相信,雖然我所記得的那句台詞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那天在圖書大廈我終於忍不住誘惑買了一張正版,昨天也終於把它放進了碟機。 這部電影的三個女主角里,白楊是寫在第一排的主演,舒綉文是客串主演,上官雲珠則只是配角。而每次說到這個電影,小舅總是說,白楊演的「很柴」,我昨晚才明白是為什麼,那要看她是在和誰在競爭。說實話,只在最後投江前的那段,我才覺得她真正放鬆了。在這之前,我眼前總出現《十字街頭》里她和趙丹對視的那雙大眼睛。在這三個人里,舒綉文長得最不好看,上官雲珠戲份最少,但卻更吸引我的注意。 還是說電影吧。素芬是個上海的紗廠女工,這身份不由不讓我想起從沒見過的奶奶。抗戰爆發了,一家人開始了八年離亂。素芬和婆婆帶著抗生回到了鄉下。爺爺奶奶也是在那時候離開上海,逃難到了湖北鄉下。小時候,只知道聽爺爺說,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一直以為那也是三峽之一,後來才明白那是在逃難,在長江邊甚至還遇到過日本飛機的轟炸。另外那邊,張忠良歷盡艱苦跑到重慶。而外公外婆也是跟著學校,從北京一路武漢、昆明、成都、西康、重慶。電影里龐浩公稱張忠良為「下江人」,這是當時對逃難到重慶的人的統稱。看到這兒,終於明白這電影為什麼創下賣座紀錄,因為它就是那八年中國人真實生活的寫照。我一邊看著電影,一邊忍不住想像著長輩們當初的故事,我突然有股沖動要趁他們都還記得,把那些經歷紀錄下來,不能讓它們就此遺失了。於是電影愈加真實得彷彿親歷。生活本身一般總是比編出來的故事更曲折離奇。說到這兒,想起前不久剛聽說一個從地主大家庭里逃出來參加革命的老幹部的原名叫「覺新」,想來他的故事一定不比《家春秋》遜色吧。這是題外話了。 回到電影,張忠良在重慶那個環境里的改變似乎不可避免,但總覺得這段拍得有些概念化,比如關於理發的那個橋段。不過,影片的這幾位主創,幾乎都在抗戰期間到過重慶,並在抗戰後返回上海,所以恐怕那段陪都的生活和後來接收大員們的嘴臉都是他們所親見親歷的。陶金的形象我始終覺得象個小白臉,所以後半部感覺比前面更貼近角色,那個曾經痛苦後來快樂的墮落的張忠良。以前,素芬曾是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可他現在不再需要了。他其實非常想看老龔拿來的那封家信,但因為害怕王麗珍竟將信匆忙撕碎扔進了江里,從此他也許再不想過去了,和家裡唯一的聯系就此中斷。他不會再回頭了。和張忠良形成對比的是他的弟弟張忠民,他被逼上樑山打游擊。也許游擊隊的生活是影片的主創們最不熟悉的,而且電影是拍攝於1947年,所以過於簡單化。其實這種以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寫八年抗戰的電影解放前拍攝的還有一部也比較經典,就是孫道臨的銀幕處女作《大團圓》,根據黃宗江的話劇改編,可以和《一江春水向東流》對應著看。那是一個北京大家庭的故事。抗戰後從重慶回來的那個兒子變得頹廢不堪,孫道臨演的小弟參加了國軍的空軍滿口英文成了親美派,最後結尾是一個女兒去找西山游擊隊參加共產黨。看來把游擊隊和重慶後方做對比是那時電影的一貫手法,而這還都是在解放前的國統區。奇怪嗎?有點。 我覺得《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用一個中國老套的「痴心女子負心漢」的故事寫了一個在那個年代極有代表性的家庭。而象琵琶記或秦香蓮的結尾一般總是大團圓或至少是懲惡揚善。這次卻是以素芬投江——那條曾代表夫妻思念的江水,當年的中國第一老太——吳茵絕望的悲問為結束。似乎很不傳統,但素芬最後的遺書是寫在張忠民和婉華來信的背面,也許這就是編劇給我們的答案。又想到關錦鵬在《阮玲玉》里對蔡楚生頗有微辭,認為他後期的電影不好,連帶認為這個人左頃之後都有問題。查了一下蔡楚生解放後開始當領導,主要作品只有《南海潮》。《一江春水向東流》恐怕就在很大程度導致關錦鵬做出那樣的評價。可他如果知道那其實是再真實不過的生活,還會這么想嗎? 北京悶熱天中,不知所雲。參考資料: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89915/ 《八千里路雲和月》(黑白)。昆侖影業公司1947年攝制。女學生江玲玉,家住江西,在上海某大學就讀,寄居姨母家。抗日戰爭爆發後,玲玉不顧姨母和表兄周家榮的阻止,毅然參加救亡演劇隊,沿京滬線宣傳抗日。不久,她與同隊青年音樂家高禮彬相愛。隨著戰事發展,演劇隊長途跋涉,輾轉湘桂黔,最後到達重慶。這時周家榮假公務之名,來重慶做投機生意,並以金錢為餌,糾纏玲玉,被玲玉拒絕。 抗戰勝利後, 玲玉與禮彬成婚。 這時周家榮搖身 變為「接收大員」,返滬前拜訪玲玉 ,欲攜之同行,得知玲玉已婚,悻悻而去。玲玉與禮彬復員回滬,無處棲身,不得已仍寄居姨母家。周家榮靠 「接收」大發橫財,禮彬夫妻則一貧如洗,幸得老友夏光原資助,租得一間閣樓棲身。禮彬當小學教師,玲玉擔任報館記者。不久,禮彬患了肺病 ,玲玉懷孕後也疾病纏身。周家榮見禮彬夫婦生活艱苦,又來引誘玲玉, 玲玉不為所動。 一夜,大雨傾盆,玲玉自報館回家,准備寫稿揭發周家榮 「劫收」的罪惡,因體力不支,暈倒街頭。禮彬和演劇隊員們四齣尋找, 後得悉玲玉已被送入醫院,隨即趕往醫院探視。玲玉已經早產,身體孱弱 ,醫囑需長期休養,而不足月的嬰兒 更需營養,大家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編導: 史東山攝影: 韓仲良 劇中人 白楊 江玲玉 高正 周家榮 陶金 高禮彬
Ⅱ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抒發了岳飛什麼的情懷,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勵志意義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試解
縱觀岳飛一生,由伍卒累升至太尉(余以為寫滿江紅時期),前後不過十餘年。其戰績之卓著,官運之騰達,遂古罕見。但他不為眼前名位陶醉,更不吹噓,顯示了英雄豪傑的本色。
《滿江紅》此聯上句倒容易使人明白,問題是下句「八千里路雲和月」。這三十功名、八千里路;塵與土、雲和月,僅僅是為了文字對仗的需要嗎?
先說「雲」和「月」,愚以為兩者都屬「陰性」的東西:「浮雲蔽白日」、「隱處唯孤雲」、「愁雲慘澹萬里凝」;「水月通禪寂」、「空城淡月中」、「曉月過殘壘」等等。何謂陰性?因為它們與世俗榮華富貴的火紅場面大相庭徑,在此詞中也襯托出特有的蕭索冷寂情調,與通首「壯懷激烈」的主旋律很不協調。而它們成為占據空間「八千里路」的時候,更強化了這種色調。當然這一句盡可解釋為:詩人虛度半生,無業績可誇耀,行軍千里有如月掩雲中,或是八千里征程都在艱難、黑暗之中進行。這種字面詮釋看似通順,但不求得其內涵和旨意的聯貫,意境也很平庸。試想「三十功名」看似自謙實則自負,一般寫實性的「八千里路」怎可與之頡頏呢!而且岳飛十年征戰,輪蹄如電,「八千里」不過零頭小數罷了!
這使我們想起了唐朝韓愈的《左遷藍關示侄孫湘》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本為聖朝除弊政,
敢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原來宋史《岳飛傳》中有這樣一段故事:張浚欲令王德、酈瓊兩人往撫淮西,節制前時劉光世部軍。高宗自覺為難,只得令飛詣都督府議事。飛奉命見浚,浚與語道:「王德為淮西軍所服,浚欲任他為都統,再命呂祉以督府參謀,助德管轄,太尉以為如何?」飛應聲答道:「德與酈瓊素不相上下,一旦德出瓊上,定致相爭。呂參謀未習軍旅,恐不服眾。」 浚又道:「張俊如何?」飛復道:「張宣撫系飛舊帥,飛本不敢多口,但為國家計,恐張宣撫暴急寡謀尤為瓊所不服。」 浚面色小變,徐徐答道:「楊沂中當高出二人。」飛道:「沂中雖勇,與王德相等,亦怎能控馭此軍?」 浚不禁冷笑:「我固知非太尉不可!」飛正色道:「都督以正道問飛,不敢不直陳所見,飛何嘗欲得此軍!」 浚終心存芥蒂,面上露著慢色。飛即辭出,上章告假,乞終喪服。令張憲暫攝軍事,自己步歸廬山,至母墓旁築廬守制去了。
張浚聞飛去,一面向皇帝打小報告,一面令張宗元權宣撫判官,監制岳軍,此時岳飛的結局幾與韓愈相等。
但是岳飛自知他提的意見出發點是好的,後來也果如所料。而最高統治集團此時也還不想加害他。高宗多次傳旨令其他將士:「聽飛號令如朕親行」。在岳飛的奏疏批道:「有臣如此,顧復何憂?進止之方,朕不中制」;「中興之事,一以委卿「;「設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遙度」。等等。所以此詞下闋,見得他的壯懷又竦湧起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總之「八千里路雲和月」是岳飛政治生涯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打擊,心中留下一個久久不散的陰影。《滿江紅》當是南宋紹興七年(1137)四月中旬岳飛作於廬山母墓側(應記住岳母刺字的故事)。時夏雨初晴,憑欄遠眺,以廬山之高真可「小天下」。萬里關河歷歷在目。正因處位崇高更顯得蒼穹之幽渺莫測。以不世英傑之材,估量著自己雙肩的重任,無限蒼涼感慨,無限壯志莫名,惟孤憤之心,昊天莫辨,於是一闋千古絕唱噴薄而出!
Ⅲ 八千里路雲和月電影是什麼時候拍的
1947《八千里路雲和月》(原名《勝利前後》),史東山執導;主要劇情為:女大學生江玲玉沖破家人的阻撓,參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劇隊,與隊中的音樂家高禮彬產生的愛情。演劇隊在各地輾轉演出、宣傳、戰斗……抗戰勝利,玲玉和禮彬結婚,但此時上海物價飛漲,他們難以維持生活,雨夜,玲玉回家途中昏倒在街頭……這部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電影於1947年2月上映,轟動海內外,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報刊紛紛發表評論,贊揚它取得的成就:「替戰後中國電影藝術奠下了一塊基石」、「繼承了戰前國片的優良的作風,而且將中國的電影藝術向前推進了一步」。
Ⅳ 八百里路雲和月是記錄片誰拍的凌風
《八千里路雲和月》
導演:史東山
編劇:史東山
主演:白楊,陶金
- 簡介
拍攝兼主持人-凌風
拍攝兼主持人-凌風
中文名:八千里路雲和月
英文名:baqianliluyunheyue
製作發行人:凌峰
地區:台灣
語言:普通話、英語
電視台:台視
片長:約90-110分鍾/集
版本:DVD
發行時間:1989
《八千里路雲和月》 - 簡述
社會科學類紀錄片,台視 頻道 1989 年出品, 普通話 對白,中文字幕。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影片介紹
凌峰拍攝的專題紀錄片《八千里路雲和月》,向台灣同胞介紹大陸的風土人情。是台灣電視史上最重要的文化採集,鏡頭深入十二億人口居住的每個角落,盡覽中國如詩如畫的江山美景、奇峰峻嶺,嘗遍各地的珍稀佳餚,玩味雋永趣味歷史典故、炎黃子孫的千古傳說、文化遺跡盡收眼底,百年中國傳家至寶,世代珍藏。
這是一部由中國人拍攝的中國,鏡頭匠心獨具,真實揭露老中國的心和新中國的情。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凌峰
凌峰
凌峰
凌峰於1945年生於山東青島市,長於台灣,1985年獲得台灣第二十屆金鍾獎最佳男歌手獎,然而,他在走紅之際,卻出人意料地轉行,醞釀拍攝電視系列片《八千里路雲和月》。
凌峰出生於山東青島市,長於台灣,1985年獲得台灣第二十屆金鍾獎最佳男歌手獎,恰走紅之際,1987年轉行拍攝電視系列片《八千里路雲和月》,歷盡磨難,最終於1987年11月11日開拍此電視系列片,並親自擔任主持,成為第一位到大陸拍片的台灣藝人,撞開了兩岸近40年的封凍,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擺渡者,歷盡艱辛,但百折不撓。
Ⅳ 八千里路人和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滿江紅 [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注釋]
怒發沖冠:形容憤怒至極。瀟瀟:形容雨勢急驟。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這舉。等閑:輕易,隨便。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天闕:宮殿前的樓觀。
[譯文]
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我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里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缺。我滿懷壯志,發誓喝敵人的鮮血,吃敵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簡要評析]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表現了作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慨,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岳飛率軍從襄陽出發北上,陸續收復了洛陽附近的一些州縣,前鋒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舉收復中原,直搗金國的老巢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金故都)之勢。但此時的宋高宗一心議和,命岳飛立即班師,岳飛不得已率軍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機,收復失地、洗雪靖康之恥的志向難以實現,在百感交集中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滿江紅》詞。生於北宋末年的岳飛,親眼目睹了華夏的山河破碎,國破家亡,他少年從軍,以「精忠報國」、「還我山河」的已任。轉站各地,艱苦鬥爭,為的是「收拾舊山河」。這首詞所 抒寫的即是這種英雄氣。上片通過憑欄眺望,抒發為國殺敵立功的豪情,下片表達雪恥復分,重整乾坤的壯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了少年路雲和月,莫等灑、白了了少年頭,空悲切。「三十」兩句,自傷神州未復,勸人及時奮起,可為千古箴銘,而「八千里路」嚴峻激烈的復國征戰,尚露熱血之奮搏,遂以「莫等閑」自我激勵,實現其驅除胡虜,復我河山之壯志。
[作者簡介]
岳飛(1103—1141),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抗金名將,官至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以不附和議,被秦檜害死。孝宗時復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有《岳武穆集》。《全宋詞》錄其三首。
Ⅵ 八千里路風和月的前一句
滿江紅
作者:【岳飛】 年代:【宋】 體裁:【詞】 類別:【未知】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Ⅶ 八千里路丁小芹是誰演的
八千里路丁小芹是王曉晨演的。
王曉晨(Sunny,1988年7月25日-),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
2014年因在情感劇《我愛男閨蜜》中飾演方依依而廣受好評[1]。2015年因主演情感劇《大好時光》獲得國劇盛典年度最具突破精神女演員獎。
2016年憑借話題劇《二胎時代》獲得中國電視劇品質盛典年度新銳女演員獎[3];同年還獲得第19屆華鼎獎全國觀眾最喜愛的影視明星獎。[4]2017年憑借電影《春嬌救志明》獲得第五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觀眾最喜愛演員獎;同年獲得第5屆瑞麗美容大賞年度最具潛力女藝人獎。
Ⅷ 電影<八千里路雲和月>里的主題歌是哪一首
電影《八千里路雲和月》裡面的主題曲有兩首,一首是《你這個壞東西》,一首是《新編九一八小調》。
歌曲簡介:
中文名稱:你這個壞東西
歌曲原唱:中央樂團合唱隊
填詞:舒模
譜曲:舒模
音樂風格:諷刺歌曲
所屬電影:
電影《八千里路雲和月》插曲
歌詞:
你 你 你 你這個壞東西
市面上日常用品不夠用
你一大批 一大批囤積在家裡
只管你發財肥自己
政府的法令全都是不理
你這個壞東西 你這個壞東西
壞東西 壞東西
囤積居奇抬高物價
擾亂金融破壞抗戰 都是你
你的罪名和漢奸一樣的
別人在抗戰里 出錢又出力
只有你 整天地在錢上打主意
想一想你自己 死要錢做什麼
到頭來 你一個錢也帶不進棺材裡
你這個壞東西 真是該槍斃
你這個壞東西 嗐 真是該槍斃
你 你 你 你這個壞東西
柴米油鹽布匹天天貴
這都是你 都是你囤積的好主意
只管你發財肥自己
別人的痛苦你是不管的
你這個壞東西 你這個壞東西
壞東西 壞東西
囤積居奇 抬高物價
擾亂金融 破壞抗戰 都是你
你的罪名和漢奸一樣的
別人在抗戰里 出錢又出力
只有你 整天地在錢上打主意
想一想你自己 死要錢做什麼
到頭來 你一個錢也帶不進棺材裡
你這個壞東西 真是該槍斃
你這個壞東西 嗐 真是該槍斃
歌曲:《新編「九·一八」小調》
作詞:崔嵬、鋼鳴
作曲:呂驥
演唱:劉若娥
伴奏:中華全國總工會歌舞團民族樂隊
配伴奏:楊青 王寧 徐平力
所屬電影:
電影《八千里路雲和月》插曲
歌詞:
高粱葉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
先佔火葯庫,後佔北大營,
殺人放火真是凶。
中國的軍隊有好幾十萬,
恭恭敬敬讓出了沈陽城。
九月十八又來臨,
東北各地起了義勇軍;
鏟除賣國賊,打倒日本兵,
攻城奪路殺敵人。
游擊抵抗真英勇,
日本的軍隊有好幾十萬,
消滅不了鐵的義勇軍。
九月十八又來臨,
不分黨派大家一條心;
先要復國土,再來講和平,
「親善合作」不要聽,
抗日救國要齊心。
中國的人民有四萬萬,
快快起來趕走日本兵。
電影簡介:
中文名:八千里路雲和月
外文名:Eight Thousand Li of Cloud and Moon
其它譯名:勝利前後
導演:史東山
編劇:史東山
類型:劇情
主演:陶金,白楊,高正,黃晨,周峰
出品時間:1947年
出品公司:聯華影藝社
發行公司:昆侖影業公司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片長:124分鍾
上映時間:1947年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色彩:黑白
混音:單聲道

Ⅸ 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影片評價
《八千里路雲和月》(原名《勝利前後》)以抗戰時期抗敵演劇隊四、九兩隊的生活為藍本,紀實性地描寫了演劇隊員們戰時和戰後的遭遇。由於編導者史東山曾經有過和劇中人物同樣的經歷,致使他得以深刻地認識到國民黨統治集團的腐敗和罪惡,並在影片中對它進行鞭韃和揭露。在影片中,觀眾不僅看到了鮮明的紀實性畫面,而且也感受到一種濃烈的政論風格。
《八千里路雲和月》於1946年9月在極其簡陋的物質條件下開拍,1947年2月完成上映,轟動了海內外,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報刊紛紛發表評論,贊揚它取得的成就,認為它「替戰後中國電影藝術奠下了一塊基石,掙到了一個水準」。認為它「繼承了戰前國片的優良的作風,而且將中國的電影藝術向前推進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