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電影解說經典影評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解說經典影評

發布時間: 2022-09-28 09:00:20

Ⅰ 有哪些比較經典的影評範文

關於西遊記這樣的一部電視劇的影評範文是非常經典的,因為它是從結尾到開始去進行一個影片的想像構思,並且是評論,他能夠讓你去體會到一個不一樣的西遊,讓你對於以前的那樣,一個西遊做出一個非常就顛覆性的想像。

Ⅱ 電影的影評大約二百字左右,謝謝

《美麗人生》影評
《美麗人生》是義大利著名喜劇演員以及導演羅貝托•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劇片。影片發揮高度的創意,用一種妙不可言的幽默方式重新詮釋了俗透了的殘酷的戰爭與生命的意義,讓觀眾在淚水中體會了生命的價值。它演繹了二戰時期,一個猶太人在德國的種族歧視下所經歷的「美麗人生」。導演貝尼尼通過這樣一部電影來展示人們面對死亡的瞭然心境:人生如此美好,即使光明一時被黑暗籠罩,我們依舊能夠找到美之所棲。
「這是我的經歷,這是我父親所作的犧牲,這是父親賜我的恩典。」這是影片最後一句台詞。這場美麗的謊言,以愛之名,以父之名,以夫之名。「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不易說,有悲有喜,也像寓言,教人不可思議。」猶太青年基督和好友駕車來到阿雷佐小鎮准備開一家書店,途中邂逅美麗的女教師戴麗。兩人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好景不長,基督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戴麗雖沒有猶太血統,為了能和兒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營里毅然前同行被分開關押。基督不願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影片借用了喜劇的基本原素,進行悲劇演生與鋪排。貝尼尼極力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尤其是前半部分):為追求戴麗,基度冒充從羅馬來的督學在課上跳脫衣舞;開車載戴麗,剎車卻壞了,門打不開,竟從車頂爬出來;屢次小偷小摸地換禮帽;和德國醫生猜謎;玩催眠;把別人的訂婚宴弄成自己的私奔宴,騎著綠馬迎娶戴麗……正是前半部和平生活的歡樂與浪漫,映襯出了後半部集中營的丑惡與殘酷。影片最讓人為之動容的是基度被德國士兵抓住後經過藏著祖舒華的鐵箱的鏡頭。面對死亡,基度走出滑稽的步伐,調皮的向祖舒華眨著眼睛,一如往常的游戲,從容、平靜甚至是快樂。在色彩上,影片完全採用明亮的光線,即使是在集中營里,在比較昏暗的屋子裡,主人公基度與小祖舒華的臉上總是神采奕奕,在他們心中,你總會感受到明媚陽光的普照,給電影最後戰爭的勝利打下無處不在的基礎。《美麗人生》表面上流出的輕松歡快的風格更加放大了戰爭對無辜百姓的迫害,它使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使人因憐憫、緊張、憤怒而渾身顫栗。
該影片之所以在國際上大獲成功並贏得無數人的喜愛,不僅僅因為他給我們的歡笑和淚水,更多的是影片以全新視角所傳達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帶給我們的影響。他闡釋的人生的真諦,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甚至是將來,都可以作為我們生活追求的目標。那些背負著深重的苦難的小人物在這里演繹出的種種給人得卻是最直接的觀感是風趣逗樂,而悲涼的心境之後才油然而生。「把災難當作游戲,用笑容征服一切,沒有什麼可怕的,只要你的愛人還在,幸福和快樂就永遠不會離你而去」,這是主人公基度一直以來的人生態度,也讓我們明白生活是美麗的,無論它怎樣不盡如人意。

Ⅲ 電影影評300字

《肖申克的救贖》
這部電影前前後後看了7遍,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吸引力。
我喜歡ANDY的深沉而有點憂郁的眼神以及慢條斯理溫文爾雅的講話風格,更喜歡那個RED,他富有磁性的聲音以及歷經滄桑後對人生深刻的洞悉。當然,讓我愛不釋手的這部95年和《阿甘正傳》一起獲得多向奧斯卡提名的經典影片不僅僅是這些。
主角ANDY和RED,一個曾經是社會上的精英,曾經過著燈紅酒綠的奢華生活的銀行天之驕子;一個是在監獄裡面自稱唯一有罪、投機倒把的下流社會的黑人;一個是人格高尚喜歡歌劇,一個喜歡GANMBLE看舞女並在監獄搞營生;一個學士淵博另典獄長也甘願他做自己的「左膀右臂」,一個不知義大利娘們唱的是什麼需要ANDY給他講一些趣事來打發時光。兩個人相差如此之懸殊,但最終卻譜寫了一首友誼華美的贊歌,只證明一句話:友誼不分界限。
這部電影的懸疑設置的很好,總是在人意想不到的時候轉折然後給出另一個事情發生的方向,但細想之後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很喜歡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RED以一個身處局中的旁觀者敘述這發生的一切,有對ANDY的解讀也有RED自己對人生的感悟,有對正在發生事件的描述也有對事件將要發生的進行鋪墊。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更為客觀、靈活,像以往許多經典的文藝片、勵志片都是以這種方式來展開的,比如《海上鋼琴師》、《阿甘正傳》。
每部好的電影都是承載著一定的理念的。在這部電影里,我們可以看到導演一方面在極力刻畫隱藏在權、錢、物質下人們的丑惡嘴臉,另一方面導演也在表達他的理念:在這個物慾橫流、顛倒是非的社會中,總會有那麼一片心靈的凈土——自由、純凈,而人們正要為了這片心靈的凈土不斷的前進、奮斗。有一句俗語:不成熟的男人會為了理想而犧牲自我,成熟的男人會為了理想而卑微的活著。或許在我們為自己的夢想——或自由或自己覺得有意義有價值東西堅持而屢屢被風暴沖昏了頭腦的時候,意外和希望就這樣不經意的降臨了。

經典電影影評

《阿甘正傳》算不算是經典的電影?

飛舞的羽毛
——評《阿甘正傳》
一個智商不足80的傻子,如何能夠創造奇跡,成為億萬富翁呢?羅伯特•澤米基斯導演的《阿甘正傳》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智商不足80的傻子「阿甘」在母親和青梅竹馬的珍妮的鼓勵下,擺脫追打,跑進大學,跑進軍營,立下戰功,經營捕蝦船,購買蘋果公司股票,成為百萬富翁至億萬富翁。
影片按時間順序描寫,一片羽毛隨風飄舞,最後落到主人公腳下,這也暗示了命運的無常,阿甘就坐在等車的長椅上,給不同等車的乘客講述他的故事。
影片最大特點就是巴士到站這一鏡頭來串聯起不同的乘客,這些乘客就是阿甘的聽眾,隨著聽眾的變幻來串聯起不同的情節,這是關聯蒙太奇的運用。影片另一特點就是通篇使用了平行蒙太奇。影片有兩條線索線,一條是以阿甘為主體,主要講述了阿甘從入學到億萬富翁的歷程。另一條則以珍妮為主體描寫了珍妮的墮落。雖然他們發生在不同空間,可經過導演對鏡頭的切換,使它們發生關聯,給觀眾無限想像空間。
影片的主人公阿甘的童年是不幸的。阿甘的童年雖然有母親的呵護,但仍然處處受排擠,直到他遇到了珍妮。珍妮的Run,Forrest,Run!給了他奔跑的勇氣,使得他擺脫了腿上的束縛。從此,他開始奔跑,奔向希望。從阿甘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執著、專一、勤奮、刻苦、善良等一系列的閃光點,充滿了正能量。
同時,影片中的其它人物也有著自己的特點。
「我希望變成一隻小鳥,飛向空中」珍妮的童年是不幸的,父親的虐待給了她很深的印象,再加上美國60-70年代是一段迷茫時代,社會風氣深深影響了珍妮,使她變得墮落。
丹中尉是另一個重要人物,丹中尉本應與祖先一樣戰死沙場,可他卻活了下來,成為了殘疾人人。後來,他們戰勝了風暴,丹中尉也救贖了自己的靈魂,重頭再來。
《阿甘正傳》的主題曲也十分經典。影片開始,一片羽毛飄浮在空中,隨風飄舞,緊接著音樂響起,這首充滿靈性的音樂一開始就奠定了全片的基調。以鋼琴為主旋律,簡單的音樂,如同羽毛一般輕靈,小提琴的高音似乎在訴說生命中的不平凡的事,飽含深情。
片尾是片頭「羽毛主題」的重復。與片頭形成呼應,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倫回與重復,再一次聽到這個配樂心情要比開始時還要平靜。生命就如同空中的羽毛,盡管中途坎坷,也要勇敢奮斗。
影片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量的長鏡頭的運用。導演多次使用長鏡頭來完成場景轉換,這樣不會給觀眾突兀的感覺。長鏡頭跟拍也能夠將觀眾視線聚集在人物身上,能夠將導演所需情感很好的傳遞給觀眾。例如:片頭隨著羽毛飄落,鏡頭給了阿甘的那雙球鞋一個特寫,暗示著將把這雙鞋作為情節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又如珍妮在外墮落,決定跳樓那場,導演只是使用了簡單的推進和升格,就製造了很強的懸念,把觀眾的心提到最高處。
《阿甘正傳》充滿了溫情與感動,阿甘媽媽的話給了我很深的印象「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我們的命運就像那羽毛四處飄泊,又像那巧克力,不知將要面對什麼,命運如何,我們都應坦然面對,接受現實。

Ⅳ 急求幾篇經典的電影影評!!

大哥,就你要的這些,每個5分都不止

Ⅵ 看一部好電影寫一篇影評

《暖春》影評
現在說《暖春》似乎有些晚了,但是好的電影,幾年後相遇,依舊怦然心動。
《曖春》是由烏蘭塔娜導演、山西製片廠攝制的一部農村題材、弘揚真善美、呼喚人間真情的影片,以朴實無華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個逃離了養父養母家的孤兒,被一個好心的老人收養。她不被老人的兒子兒媳接受,幾經坎坷,老人和孩子用真情感動了兒子兒媳,一家人終於其樂融融在一起生活。
好的演繹才會真正使影片感人至深。片中沒有明星大腕,卻有著表現出色的老人、孩子,她們表演的相當到位。影片最感人的幾處幾乎都有哭戲,面對數目眾多的哭戲,老人與小孩的扮演者用毫不華麗的演技,感動著觀眾。老人臉上的皺紋,孩子的大眼睛,在一個個鏡頭中,傳神的表現了人物內心的世界。
感人的畫面有多處,給人印象深刻的如:爺爺拿出零碎的錢給小花買了一雙新鞋;小花偷偷學習漢字,並教爺爺念字、識詞;小花冒雨去找爺爺,爺爺在半路上暈倒等等,都反映了爺爺與小花之間最純潔的「親情」,突出了爺爺的善良與小花的聰明和機靈。
有一個長鏡頭,小花考了年級第一名興奮的跑回來告訴爺爺,爺爺還沒有回來。大雨來臨,小花頂著雨披去接背著樹枝的在雨中走都走不穩的爺爺。一老一小兩個身影在風雨中搖擺,音樂特別的感人。爺爺摔倒了,昏迷不醒,我當時特別怕爺爺就這樣去了,那麼小花剛剛擁有的愛也要隨之而去,也許這樣處理,更具有悲劇的效果。終於,爺爺醒了過來
細節描寫主要圍繞在小花的嬸娘身上。如:小花的嬸娘把雞蛋打破,又怨小花,並踩爛小花的風車;吃雞肉的時候,寶桂多挑了幾塊雞肉給爺爺,香草又用筷子劃回鍋里,還說他胳膊往外拐;突出了一個農村婦女的吝嗇,潑辣性格;香草的腳被葯燙到,小花來扶她,她卻一把把她推開;小花的手被玻璃割破,這些細節描寫反映出香草的性格特點,也是使小花感動香草的原因。另外,影片中音樂與環境的搭配十分和諧。在感人的畫面時,音樂便會抒情而柔美,一到風雨交加時,音樂就會變得急速而沉悶,因而反映當時的情景,襯託了人物心情。
受了那麼多即使是大人也無法想像的苦楚,終於有一個人愛她,照顧她,她有多開心。顛著一雙小腳不肯停歇的跑來跑去,盡力去做所以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盡管不能生養的嬸娘視她為肉中刺,叔叔嫌她是多餘的一張嘴,可終究還有爺爺的愛。這愛,是她曾有過又失去的,再次出現在她面前,無比的珍惜,唯有用自己的小身軀不斷的動作來告訴愛她的人:她是懂事的,可愛的孩子
終於,嬸娘被她的善良感動了,小花不再叫她為「嬸娘」而是「娘」。
一個落後的小山村的兩個普通的小人物的普通故事,就是這樣,沒有大片的華麗、喧鬧,卻能發人深思,讓人感動。感動於劇中爺爺的人生信條--人不能見死不救;感動於村裡像胖嬸一樣善良的人們,更感動於小花那顆像花兒一樣美麗的心靈。與其說是她那雙會說話的大眼睛牽動著觀眾的心,倒不如說是她的美麗心靈打動了所有的人。
我們感動過,流淚過,並不代表就此結束,真愛是我們必須深藏於心並且時刻銘記的。感動後我們更該懂得去珍惜真情,明白它的來之不易,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
學會感恩、學會寬容,這樣的口號我們會喊,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我們並非都能做得到;而小花,一個七歲的孩子做到了。看罷片子,再仔細想想,其實感恩也好,寬容也好,都只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在我們的一舉一動當中。有時,人生真的就像一場劇,而我們既是編劇、導演,又是演員。劇情的發展,全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當你徘徊於A與B之間時,不要讓邪惡遮住你的眼睛。

Ⅶ 經典大片的影評

1976年的那部《中途島》中,由於技術條件限制,不得不從美國電影《東京上空30秒》、《虎!虎!虎!》、日本電影《太平洋の嵐》、二戰新聞影像、甚至英國電影《不列顛空戰》中借用了大量的海空大戰影像鏡頭,這些鏡頭清晰度和色調五花八門,甚至武器型號也和中途島之戰不符合。至於老版電影自己拍攝的場面,很多是在美國「列剋星敦」號和「奧里斯卡尼」號航母上完成的,令眼尖的軍迷感到出戲。然而,時代變了,《決戰中途島》藉助電腦特技技術,肆無忌憚地製作出以假亂真的場景,特別是戰機戰艦的近景。什麼航母滿舵轉向,大機群在密集的防空炮火中穿梭,SBD式俯沖轟炸機的機尾機槍手與零式戰斗機激戰,華麗的海空大戰似乎就在眼前。
這部電影的定位是動作片,不是軍迷追捧的戰爭片,從動作片角度來看,這部電影隔一段時間就有一段精彩的戰斗,從這個意義上是合格的。典影放出的預告片和劇照中有一個美國飛行員和一個黑頭發的女性角色隔著鐵圍欄痛苦對視的鏡頭。但是《決戰中途島》沒有重現老版電影中美軍飛行員和美籍日本女人談戀愛的虛構情節。這個情節主要是在反對越戰的民眾情緒范圍中,討好酷愛「反戰」和「人文精神」的觀眾。大部分導演在拍攝這種類似於歷史紀錄片的電影時都會對歷史進行一定的加工,我國的導演拍戰爭片就喜歡把反派拍的傻一些。但是看了《決戰中途島》後,發現反派也確實是有智商的,導演在重點拍攝美國太平洋艦隊勝利時,也沒有忘記對日本做出決策的合理性做出解釋,這一點確實不錯。
影片宏大敘事手法確實做的不錯,蜻蜓點水般提一提前後幾十年的歷史,交代前因後果;重點講述珍珠港事件、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戰役;從飛行員視角,指揮部視角,士兵家人視角多角度敘事,敘事豐滿而立體;最後輔之以日本國,中國的一些鏡頭,拓展了影片的空間縱深感。全片看起來宏大而不散亂,有點有面,十分不錯。

Ⅷ 優秀電影影評有哪些

1、《花樣年華》以其獨特的電影語言和敘述模式,以及帶有王家衛獨特標記的風格特色,實現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通過獨特的電影敘述模式,影片煥發出了脫俗的氣質和悠長的內蘊。

Ⅸ 電影影評

《歸來》作為張藝謀個人回歸的表現,大不同以往他的風格。

沒有鮮明的色彩和宏大的場景,沒有過度的宣洩和滔滔不絕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煽情,沒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側面渲染和直面時代的濃墨重彩。

取而代之的是樸素而簡潔的溫情詩意美,去繁就簡的勾勒,不疾不徐地構建出一幅幅如詩般抒情的畫面。

當馮宛瑜在屋中靜靜地等待著讀信者的到來,導演運用逆光拍攝的手法,讓窗外的陽光透過紗簾灑向暖色調為主的室內,隨著火爐上水壺煙氣的蒸騰,時光緩緩流淌,溫情充盈著整個畫面,這一刻連空氣中漂浮著的灰塵都是美的



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是年邁的陸焉識,舉著寫有自己名字的牌匾,在一片皚皚白雪中沉默地站在年邁的馮宛瑜身旁,陪伴著她繼續等待戈多士的無望等待,神情安穩幸福、彷彿永恆。

導演用這樣一副動人相守圖凸顯陸焉識與馮宛瑜矢志不渝長相廝守的愛情,使得整部影片呈現出詩畫一般唯美的意境。一如《那人那山那狗》中從蔥蘢翠綠的山路一樣帶給人視覺與心靈的雙重享受。

Ⅹ 英文電影影評100字

《阿凡達》影評:

Avatar is directed by James Cameron.The two main characters are Jake Sully,played by Sam Worthington,and Neytiri,played by Zoe Saldana.

Clones named Avatars are sent to Pandora Planet to persuade people there to leave the planet so that human beings can exploit a rare mineral.Jake is sent there to control his Avatar.

However,he comes across Neytiri and they 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Jake begins to see that nature and the planet should be protected.At last he and the people there work together to defeat human beings and send them back to the earth.

3D technology and th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are the two highlights of the film.The message of the film is simple—human beings should protect nature and live in harmony with it.

譯文

《阿凡達》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兩個主要角色是山姆·沃辛頓飾演的傑克·薩利和佐伊·薩爾達納飾演的奈提莉。

名為阿凡達的克隆人被送往潘多拉星球,勸說那裡的人們離開這個星球,這樣人類就可以開采一種稀有礦物。傑克被送往那裡控制他的阿凡達。

然而,他遇到了奈提莉,他們相愛了。傑克開始意識到大自然和地球應該得到保護。最後,他和那裡的人們一起努力打敗人類,把他們送回地球。

3D技術和美麗的自然風光是這部電影的兩大亮點。電影傳達的信息很簡單——人類應該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