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詩中有一句綉女不知什麼愁
老電影《梅花巾》插曲
孤單綉女坐綉樓,為人做嫁幾時休幾時休,
抽盡心絲紅顏老,世人誰知綉女愁誰知綉女愁。
抽盡心絲紅顏老,世人誰知綉女愁誰知綉女愁。
孤單綉女坐綉樓,為人做嫁幾時休幾時休,
抽盡心絲紅顏老,世人誰知綉女愁誰知綉女愁。
抽盡心絲紅顏老,世人誰知綉女愁誰知綉女愁。
世人誰知綉女愁誰知綉女愁。
⑵ 演員奇夢石的妻子
奇夢石
編輯
奇夢石(1924.8~2002.11.1),中國影視演員。 1924年8月生於上海。1942年肄業於上海正風中學。曾在上海中流劇社任演員。1946年入聯華影藝社,1947年轉任昆侖影業公司演員。2002年11月1日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8歲。
中文名
奇夢石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24.8
逝世日期
2002.11.1
職 業
中國影視演員
畢業院校
上海正風中學
目錄
1 簡介
2 電影作品
3 電視作品
4 獲獎記錄
5 部分飾演角色
簡介
編輯
曾在上海中流劇社任演員。1946年入聯華影藝社,1947年轉任昆侖影業公司演員,參與演出《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希望在人間》、《烏鴉與麻雀》等影片。1952年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先後主演《水鄉的春天》、《劍歸》、《龍雲與蔣介石》、《亞運魂》等影片,並在《梅花巾》、《投奔怒海》、《大橋下面》、《流亡大學》等影片中飾演角色。還曾演出電視劇《上海灘綁票奇案》、《傳奇夫人》、《家教》、《上海的早晨》等。其中因在《上海的早晨》中扮演梅佐賢,1990年獲第八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男配角獎。2002年11月1日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8歲。
電影作品
編輯
《八千里路雲和月》
《一江春水向東流》
《希望在人間》
《烏鴉與麻雀》
1953年《紡花曲》
1955年《水鄉的春天》
1980年《梅花巾》
1981年《海望》
1982年《投奔怒海》
1982年《牧馬人》
1983年《劍歸》
1983年《大橋下面》
1984年《四等小站》
1984年《街上流行紅裙子》
1985年《少年犯》
1985年《流亡大學》
1986年《魔窟中的幻想》
1986年《攔靈車的人》
1986年《加州來客》
1989年《龍雲和蔣介石》
1991年《千里尋夢》
1992年《魔窟生死戀》
1992年《滄海雄風》
1993年《仇戀》
1993年《王先生之慾火焚身》飾沈會長
1994年《喬遷之喜》
1995年《跨國劫殺》
電視作品
編輯
《上海灘綁票奇案》
《傳奇夫人》
《紫藤花園》
1988年《家教》
1989年《上海的早晨》飾梅佐賢
1996年《兒女情長》飾童福昌
1993年《儒商》
1997年《丁香》飾 卓逸清
獲獎記錄
編輯
榮譽獎項
▪ 1997 第1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配角獎 兒女情長 (獲獎)
▪ 1990 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1] 龍雲與蔣介石 (提名)
▪ 1990 第8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配角獎 上海的早晨 (獲獎)
▪ 1989 第2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學會獎[2] 上海灘綁票案 (獲獎)
部分飾演角色
編輯
喬遷之喜 (1994) .... 李醫生
感光時代 (1994) .... 許老頭
仇戀 (1993) .... 柒元濟
王先生之慾火焚身 (1993) .... 沈會長
千里尋夢 (1991) .... 劉振華
燃燒的婚紗 (1990) .... 夏元善
龍雲和蔣介石 (1989) .... 龍雲
魔窟中的幻想 (1986) .... 瘋子
攔靈車的人 (1986) .... 吳局長
流亡大學 (1985) .... 裴時初
少年犯 (1985) .... 方剛父
街上流行紅裙子 (1984) .... 陶父
四等小站 (1984) .... 徐主任
大橋下面 (1983) .... 秦父
劍歸 (1983) .... 雷振華
牧馬人 (1982) .... 謝文清
海望 (1981) .... 白永清
水鄉的春天 (1955) .... 吉春林
宋景詩 (1955) .... 宋景禮
為孩子們祝福 (1953) .... 校長
紡花曲 (1953) .... 孟兆南
奇婚記 (1953) .... (配音)
勞動花開 (1952) .... 陳石海
人民的巨掌 (1950) .... 孫潛
武訓傳 (1950) .... 魏俊
⑶ 老電影以蘇綉為主題叫什麼名
老電影以蘇綉為主題叫《梅花巾》。
《梅花巾》是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張良執導的劇情片,由王琴寶主演,於1980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蘇州評彈藝人郭月庭一家因受惡霸丘龍迫害而家破人亡,父女分離,多年後,蘇州解放,一家三口終於重新團聚的故事
老華僑郭月庭漫步在蘇州園林里。明媚的春光,幸福的遊人,牽動起他的萬端思緒,回憶,又把他帶到了40年前。那時,他是一名評彈藝人,妻子美玉是刺綉能手。夫婦倆守著一對孿生女兒,相依為命地苦度時日。不料惡霸丘龍妄圖強佔美玉,月庭劈傷丘龍,把妻女托咐給師兄夏月清,帶著一角梅花巾遠走異鄉。而今,他滿頭白發回到了祖國,不禁更加情懷激盪。郭月庭應邀觀賞評彈《梅花巾》的演出。台上親切動人的演唱,述說的正是自己一家在舊社會的悲慘經歷。
⑷ 為人作嫁幾時休
《貧女》
秦韜玉晚唐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釋意:貧家的女兒不識綺羅的芳香,想托個良媒說親更感到悲傷。誰能愛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調?卻都喜歡時下正流行的儉妝。敢誇十指靈巧針線做得精美,決不天天描眉與人爭短比長。深恨年年手裡拿著金線刺綉,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4)老電影梅花巾中男一號是誰擴展閱讀
這首詩,以語意雙關、含蘊豐富而為人傳誦。全篇都是一個未嫁貧女的獨白,傾訴她抑鬱惆悵的心情,而字里行間卻流露出詩人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感恨。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主人公的獨白從姑娘們的家常——衣著談起,說自己生在蓬門陋戶,自幼粗衣布裳,從未有綾羅綢緞沾身。開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這是一位純潔朴實的女子。因為貧窮,雖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卻總不見媒人前來問津。拋開女兒家的羞怯矜持請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頭,便不由加倍地傷感。這又是為什麼呢?
從客觀上看:「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如今,人們競相追求時髦的奇裝異服,有誰來欣賞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就主觀而論:「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我所自恃的是,憑一雙巧手針黹出眾,敢在人前誇口;決不迎合流俗,把兩條眉毛畫得長長的去同別人爭妍斗麗。
⑸ 中國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的獲獎影片
1935年 《漁光曲》在前蘇聯為紀念蘇聯電影國有化15周年舉辦的電影節上獲「榮譽獎」,並獲得一枚金牌。
1950年
《中華女兒》獲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斗爭獎」;《百萬雄師下江南》、《紅旗漫卷西風》、《大西南凱歌》、《東北三年解放戰爭》獲「紀錄片名譽獎」。《踏上生路》獲「短片名譽獎」。《趙一曼》獲「優秀演技獎」。
1951年 《鋼鐵戰士》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和平獎」、《白毛女》獲「特別榮譽獎」、《中國民族大團結》獲「報道片獎」、《新兒女英雄傳》獲「導演特別榮譽獎」、《中國人民的勝利》、《解放了的中國》獲「一等斯大林獎金」。
1952年 《人民的戰士》獲第七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戰的越南》獲「勞動人民爭取自由和平斗爭獎」、《內蒙人民的勝利》獲「電影編劇獎」、《翠崗紅旗》獲「攝影工作獎」。
1954年 《智取華山》獲第八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梁山伯與祝英台》獲「音樂片獎」。
1955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獲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映出獎」、《雞毛信》獲「優勝獎」。
1956年 《水土保持》獲「威尼斯第一屆科教片電影節榮譽獎」。
《桂林山水》獲大馬土革第三屆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銅質第二獎章。
《歡樂的歌舞》獲威尼斯第七屆國際短紀錄片展覽會及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展覽會獎狀。
《通向拉薩的幸福道路》獲第九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報道紀錄片獎。
《神筆》獲「大馬士革第三屆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銀質第一獎章、威尼斯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節8—12歲兒童文藝影片一等獎;南斯拉夫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兒童電影節優秀兒童電影獎」。
1957年 《神筆》獲華沙第二屆國際兒童娛樂片比賽大會特別優秀獎。
《女籃五號》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
《祝福》獲卡羅維發利第十屆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58年 《邊寨烽火》獲卡羅維發利第十一屆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乘風破浪過長江》獲第五屆加拿大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榮譽獎。
《機智的山羊》獲羅馬尼亞木偶片國際電影節獎狀。
《祝福》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獲威尼斯第七屆國際紀錄片和短片展覽會及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展覽會獎狀。
《中國的木偶藝術》獲威尼斯第七屆國際紀錄和短片展覽會及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展覽會獎狀。
1959年 《海魂》獲捷克斯洛伐克工人電影節為世界和平而斗爭二等獎。
《老兵新傳》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章。
《小鯉魚跳龍門》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動畫片銀質獎章。
1960年 《五朵金花》獲第二屆亞非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鷹獎。
《聶耳》獲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傳記片獎。
《女籃五號》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蘿卜回來了》獲捷克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狀。
《砍柴姑娘》、《一幅僮錦》獲捷克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狀。
1961年 《革命家庭》獲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章。
《非洲之角》獲第四屆國際非洲電影節最高獎—非洲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
《人參娃娃》獲民主德國萊比錫國際電影節榮譽獎。1962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安納西國際美術電影節兒童影片獎。
《大鬧天宮(上集)》獲捷克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
1964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國際電影戛納斯電影節榮譽獎。
《金色的海螺》獲印尼第三屆亞非電影節盧蒙巴獎。
《掌中戲》獲澳大利亞第十三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優秀獎狀。
《差不多》獲法國第十屆圖爾國際短片電影日青年獎。
《紅色娘子軍》獲第三屆亞非電影節萬隆獎第三名。
1974年 《小號手》、《東海小哨兵》獲南斯拉夫第二屆國際美術電影節獎狀。
《地雷戰》獲奧地利第十四屆維也納電影節紀念獎。
1977年: 中日合拍影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和中國影片《邊城》在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上獲獎。
1978年: 《大鬧天宮》(上下集)獲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南斯拉夫1978年國際美術電影一等獎。
《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袁霞獲南斯拉夫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斗爭」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1979年 《人參娃娃》獲埃及第一屆亞歷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銀質美人魚頭像獎。
《牧笛》獲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故鄉丹麥登塞城舉行的第三屆國際童話電影節金質獎。
1980年 《狐狸打獵人》獲南斯拉夫薩格拉布第四屆國際動畫電影節美術獎。
《小花》中的女主角陳沖獲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斗爭」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舞台姐妹》獲第二十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協會的年度獎。
1981年 《舞台姐妹》、《農奴》獲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
《苗苗》獲第二屆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
《梅花巾》獲菲律賓第一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82年 《天雲山傳奇》、《歸心似箭》獲第一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四個小夥伴》獲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最佳榮譽獎。
《阿詩瑪》獲桑德坦爾音樂舞蹈電影節最佳舞蹈片獎。
《阿Q正傳》中的男主角嚴順開獲第二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灕江畫童》獲哥倫比亞薩拉曼卡短片電影節二等獎。
《三個和尚》獲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和葡萄牙埃斯皮尼奧國際動畫電影節獎。
《猴子撈月》獲第4屆渥太華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美在運動中》獲義大利科爾蒂納電影節特別極獎。
《中國冰川》獲「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科技片榮譽獎。
《藍色的血液》獲第12屆西柏林綠色農業電影節金穗獎。
1983年 《城南舊事》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鷹獎。
《孔雀公主》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陌生的朋友》獲第三十三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泉水叮咚》獲第13屆季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義大利共和國總統獎、第3屆印度國際新青年電影節最高獎—金像獎、各族兒童評委會最佳獎、最佳兒童女演員二等獎。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第七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
《筆中情》獲法國魯瓦揚電影節外國影片獎。
《馬路天使》、《三毛流浪記》、《甲午風雲》、《阿Q正傳》、《早春二月》、《林家鋪子》、《舞台姐妹》獲葡萄牙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
《四個小夥伴》獲法國郎市青年觀眾電影節青年觀眾獎。
《中國水城》獲第17屆法國國際旅遊電影節特別獎和音樂獎。
《中國旅行》獲第17屆法國國際旅遊電影節公眾獎,同時獲音樂二等獎。
《自古華山一條路》獲特蘭托第31屆國際高山探險電影節卡洛、阿貝爾·基耶薩特別獎。
《飛毽》獲波蘭國際短片電影節榮譽獎、克拉科夫國際短片電影節榮譽獎。
《內蒙古草原》、《江蘇秀色》獲法國塔布市第17屆國際旅遊電影節音樂獎。
《遺傳工程初探》獲法國第36屆國際科學電影協會年會榮譽獎狀。
《鹿鈴》獲第13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84年 《河南尋古》、《江蘇秀色》獲法國蓬沙拉國際旅遊電影節最高金獎。
《貴州風情》、《絲綢之路上的甘肅》、《中國人參之鄉》、《北京之游》獲第18屆國際旅遊電影節特別獎。
《西藏—西藏》獲法國塔布國際旅遊電影節旅遊片冠軍—金比利蕾娜獎。
《青春萬歲》獲塔什干國際電影節紀念獎。
《泉水叮咚》獲第5屆托馬爾青少年國際電影節小演員表演獎。
《城南舊事》獲第14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女大學生宿舍》的導演史蜀君獲第24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導演處女作比賽獎。
《沒有航標的河流》獲夏威夷第4屆國際電影節東西方中心獎。(最佳影片獎和柯達獎)
《鷸蚌相爭》獲第34屆西柏林國際兒童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第6屆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
《水面莊稼》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業組織獎。
《民族體育盛會》獲突尼西亞第4屆國際運動電影節獎牌1枚。
1985年 《黃土地》獲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第29屆倫敦電影節倫敦電影研究所電影獎、第7屆(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攝影獎。
《邊城》獲加拿大第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榮譽獎。
《泉水叮咚》獲伊朗德黑蘭第15屆國際教育電影節教育類專片比賽銅獎。
《月光下的小屋》獲印度第4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國際評獎團授予金像獎和兒童評獎團授予的金牌。
《騰飛吧,中華健兒》獲義大利第14屆都靈國際體育電影節二等獎。
《九寨溝夢幻曲》獲波蘭第22屆克拉科夫國際短片電影節銅龍作曲獎。
《錦綉中華》獲第14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和蘇聯國家旅遊委員會積極宣傳旅遊,鞏固和平與友誼獎。
《體育盛會》獲第8屆匈牙利國際體育電影節匈牙利電影總局獎。
《灰喜鵲》獲葡萄牙第11屆聖塔倫農業環境國際電影節環境短片組科教片一等獎—金葡萄獎。
《昆蟲世界》獲第11屆國際技術電影節紀錄片一等獎。
《不當演員的姑娘》獲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優秀影片獎。
《孔雀公主》獲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屆兒童電影節水晶蝴蝶杯。
1986年 《郵緣》、《烏鴉與麻雀》獲「法國第1屆科羅朱埃國際消遣片電影節青年觀眾獎。
《飛來的仙鶴》獲法國阿朗松國際兒童電影節農業信貸銀行獎。
《四個小夥伴》獲伊朗第16屆國際教育電影節榮譽獎。
《流浪漢與天鵝》中的吳丹獲蘇聯第9屆塔什干國際電影節主角獎。
《良家婦女》獲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和國際電影評論家組織獎、西班牙第18屆大西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獎、安達魯西亞電影作家協會評論獎、西班牙電影俱樂部聯合電影俱樂部獎、比利時皇家電影博物館皇家電影資料館發掘新電影獎。
《少年彭德懷》獲「葡萄牙第15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兒童片獎。
《絕響》獲義大利第四屆都靈國際青年電影節特別獎。
《月光下的小屋》獲美國第8屆洛杉磯國際青少年電影節外國家庭電影優秀獎。
《野山》獲法國第8屆三大洲國際電影節大獎。
《移核魚》獲西柏林第14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捷克斯洛伐克第3屆尼特萊國際農業電影節A類一等獎和唯一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埃及農業神獎。
《防治沙漠化》獲西柏林第14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森林與我們》獲銀穗獎、《籠養蒼蠅》獲銅穗獎。
《三峽情趣》獲法國第20屆國際旅遊電影節銀比雷娜獎和公眾獎。
《浙江山水情》獲法國第20屆國際旅遊電影節最佳音樂獎。
《魚桑爭秋》獲捷克斯洛伐克俄斯特拉發第13屆國際環境保護電影節一項主獎。
《紅蟻樹》獲波蘭克拉科夫第23屆國際短片電影節銀片獎。
《中國西南行》獲第19屆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旅遊電影節金花獎大獎。
《長江截流》獲第1屆瑞士洛桑國際能源電影節特別獎第一名。
《貓頭鷹》獲列寧格勒第38屆國際科學影片協會榮譽證書。
《三十六個字》獲南斯拉夫第7屆薩格勒布國際畫片電影節D組教育片獎。
1987年 《回聲》獲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屆環境保護電影電視節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部獎。
《猴子撈月》獲保加利亞卡布洛沃第4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草人》獲第2屆廣島國際動畫片電影節C組一等獎。
《超級肥皂》獲第二屆廣島國際動畫片電影節D組二等獎。
《老井》獲第7次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以蟎治蟎》、《蝴蝶》獲聖塔林第14屆國際農業與環境電影節特別獎。
《五虎將》獲第17屆德黑蘭國際科教片節金像獎、《灰喜鵲》獲銀像獎、《瀑布》獲榮譽獎。
1988年 《山水情》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
《不射之射》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盜馬賊》獲第4屆第三世界電影節頭獎。
《褐馬雞》、《中國珍稀動物》、《不能消失的顏色》獲第2屆國家公園紀錄片國際影視節優秀影片獎。
《井》獲義大利第29屆陶爾米納國際電影節銀質獎;女主角潘紅獲演員銀質獎。
《紅高梁》獲第38屆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老井》獲義大利第11屆大沙爾索國際新電影節一等獎。
《中國造船》獲米蘭第27屆國際海洋紀錄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南北少林》獲都靈第43屆國際體育電影節一等獎——都靈頭獎。
《植物內生菌》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
《一人一畝地》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銅穗獎。
《遠離戰爭的年代》獲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第10屆亞非拉國際電影節霍賈·納斯列金獎。
《化石寶庫》獲「第14屆貝爾格萊德國際科教片電影節金獎。
《生命的能源》獲第2屆洛桑能源電影節金獎。
《人鬼情》獲巴西第5屆國際影視錄像電影節
1989年 《大小夫人》獲保加利亞第5屆幽默與諷刺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紅高梁》獲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21電台青年評委最佳影片獎。
《晚鍾》獲第39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江南居民》、《美在自然》獲瑞士能源博士後研究人員協會特別獎。
《少年犯》獲伊朗第7屆曙光旬國際電影節少兒影片國際賽類最佳演員獎。
1990-2008《紅河谷》《永樂大鍾》《一個都不能少》《一聲嘆息》《蘇州河》《站台》《月蝕》《我的父親母親》《卧虎藏龍》《霸王別姬》《戲夢人生》《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春光乍泄》《鬼子來了》《花樣年華》《本命年》《阮玲玉》《喜宴》《香魂女》《女人四十》《紅粉》《太陽有耳》《河流》《悲情城市》《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愛情萬歲》《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個都不能少》《過年回家》《可可西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孔雀》《立春》《西幹道》《左右》
參考自 唐懿馨:http://..com/question/68456033.html
⑹ 電影《上甘嶺》中通訊員小楊是誰扮演的
張良
中國影視演員、導演。原名張慶鑄。生於遼寧本溪。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衛士劇團演員。1949年隨部隊至北京,在衛戍師宣傳隊任演員。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前線戰地宣傳隊任演員。1952年後任華北軍區文工團話劇團、沈陽軍區抗敵話劇團演員。1955年主演影片《董存瑞》,1957年於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個人一等獎。1956年在話劇《戰斗里成長》中飾演角色,在第一屆全國話劇會演中獲文化部優秀演員三等獎。1959年起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後相繼在《林海雪原》、《三八線上》、《碧空雄師》中飾演角色。1962年在影片《哥倆好》中飾演孿生兄弟陳大虎與陳二虎兩個性格迥異的角色,於1963年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文化大革命"後任珠江電影製片廠導演。執導的《梅花巾》於1983年獲第七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榮譽獎;《雅馬哈魚檔》獲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獎;《少年犯》於1986年獲第九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廣播電影電視部1985年優秀影片獎;《特區打工妹》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89~1990年優秀影片獎。1987年導演九集電視連續劇《破爛王》。是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
⑺ 請教一部老電影名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梅花巾》,我的印象也很深。
當時這兩個女孩白梅和紅梅,一個被一家綉花的人家收養,另一個被賣唱的人家收養,結果綉花女在一個大戶人家綉花的時候與少爺相愛,少爺叫石磊,是畫畫的,呵呵。家裡人堅決反對;賣唱女忘記為什麼得罪了權貴,也要抓她,結果陰錯陽差,綉花女傷了手,賣唱女被騙喝了啞葯,當時也是把我看得傷心得不得了。但電影最後的結局還是好的,後來她們的父親回國來尋找她們的時候,三人相認了。
這個地址是一個博客里的視頻,也許是完整的,我不太清楚
http://hi..com/%B3%C2%C6%BC9611/blog/item/44335407fe2728c97b89479f.html
這個地址是網路的視頻們,一段一段的,你選著看吧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5%E7%D3%B0%C3%B7%BB%A8%BD%ED
裡面的插曲也很經典。
而且,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一人分飾兩角並同時出現在銀幕上的電影,代表了當時的電影技術呢。
這是我查到的電影信息
導演:
張良 Liang Zhang
主演:
華峰 Feng Hua
張懷志 Huai Zhang
羅雪英 Xueying Luo ...
40年前,評彈藝人郭月庭與擅長刺綉的妻子美玉共同養育一對孿生女兒。惡霸丘龍妄圖強佔美玉,郭月庭將其劈傷,隨後將妻女託付給師兄夏月清,帶著一角梅花巾遠走異鄉。40年後,滿頭白發的他回到祖國,應邀觀賞評彈《梅花巾》,而台上述說的卻正是自己一家的悲慘遭遇。郭月庭逃離後,美玉攜兩個女兒與夏月清夫婦一起逃難,夏妻在戰亂中死去,孿生姐妹白梅與紅梅失散,美玉經受不住打擊,精神失常,跳崖身亡。白梅被芬媽收養,二人刺綉為生,夏月清帶著紅梅四處賣藝糊口,兩人漸漸長大成人。隨後,一段離奇曲折的遭遇使二人一個手指被踩傷、一個喉嚨被毒啞,卻相遇於牢房中,了解到身世彼此相認。正當二人以為才相認卻要訣別的時候,蘇州解放,姐妹獲救,傷殘也被治好。白梅與戀人終於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聲聲演唱,令郭月庭不能自已。他掏出一直珍藏的一角梅花巾,觀看演出的白梅也與姐姐一起拿出另一角梅花巾,一家人終於團圓。
這是梅花巾的影吧,介紹得挺詳細,還有海報呢
http://www.mtime.com/movie/42428/
⑻ 跪求好心人分享梅花巾(1980)王琴寶主演的高清視頻在線觀看求免費分享謝謝
《梅花巾》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_MEO7bMfg2qWDcF6qSvWg
蘇州評彈藝人郭月庭與妻子美玉以及孿生女兒白梅和紅梅過著清貧、和睦的生活。不料禍從天降,惡霸丘龍欲強佔美玉,搏鬥中將美玉所綉「梅花巾」撕破。郭月庭盛怒之下,揮刀劈傷丘龍,懷揣一角梅花巾逃往海外。美玉攜女兒隨丈夫的師兄夏月清逃奔上海,又因戰亂同月清與紅梅失散。後美玉精神失常跳崖身亡。白梅被善良的農村綉花女芬媽收養,學會了刺綉;紅梅則隨夏月清以賣藝為生。兩姐妹輾轉流離,又相繼回到故鄉。白梅在綉庄杜經理家當綉娘時,與杜家少爺、青年畫家石磊相愛。不料她為石磊精心繪綉的《梅竹圖》卻被杜妻竊為己有,送到國際博覽會上得了金獎。白梅說出真情,反遭杜家監禁。與此同時,紅梅於賣唱時遭惡霸丘龍調戲,夏月清與丘龍搏鬥而慘遭毒手,紅梅奪槍將丘龍打死。

⑼ 少年犯電影1985年版方剛的父親是誰飾
是電影老演員奇夢石
奇夢石(1924.8~2002.11.1),中國影視演員。 1924年8月生於上海。1942年肄業於上海正風中學。曾在上海中流劇社任演員。1946年入聯華影藝社,1947年轉任昆侖影業公司演員。2002年11月1日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8歲。
簡介
曾在上海中流劇社任演員。1946年入聯華影藝社,1947年轉任昆侖影業公司演員,參與演出《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希望在人間》、《烏鴉與麻雀》等影片。1952年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先後主演《水鄉的春天》、《劍歸》、《龍雲與蔣介石》、《亞運魂》等影片,並在《梅花巾》、《投奔怒海》、《大橋下面》、《流亡大學》等影片中飾演角色。還曾演出電視劇《上海灘綁票奇案》、《傳奇夫人》、《家教》、《上海的早晨》等。其中因在《上海的早晨》中扮演梅佐賢,1990年獲第八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男配角獎。

中文名
少年犯
出品公司
深圳影片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演
張良、王靜珠
編劇
王靜珠、張良
類型
故事片
片長
100分鍾
上映時間
1985年
色彩
彩色片
目錄
演職員表
角色
演員
備注
謝潔心 朱曼芳 ----
方剛 陸斌 ----
楊雄 楊濤 ----
沈金明 王劫 ----
暴連星 胡曉 ----
高翠翠 鄔旭峰 ----
肖佛 蔣健 ----
趙所長 趙汝平 ----
方剛母 洪融 ----
方剛父 奇夢石
方小妹 杜炯
職員表
製片人:郭衡寶
導演:張良、王靜珠
編劇:王靜珠、張良
攝影:閻序中
美術:王玫芳
音樂:楊紹呂
劇情簡介
少年犯方剛、肖佛、沈金明等被押送到市少年犯管教所,囚車上還坐著一位40多歲的女記者,她是《社會與家庭》雜志的記者謝潔心,出於社會責任感,她正在進行一次青少年犯罪問題的社會調查。
16歲的方剛因持刀殺人被判刑5年,他來到少管所以後惡習不改,經常打人,還頂撞管教人員。犯人暴連星欺負方剛是新進來的,在一次吃干飯時給他分了很少的菜,兩個人當場打了起來。管教隊長馮志學關了方剛的禁閉。趙所長通過調查,弄清了事情的起因,讓馮隊長把方剛放了出來,同時撤了暴連星分菜掌勺的職務。
不久,方剛又在暴的煽動下,在課堂上打人鬧事,還奚落勸阻他的馮隊長,馮一怒之下打了他一巴掌。趙所長批評馮隊長不該打人。方剛想乘機逃跑,便謊稱自己吞進了一把折疊小刀。馮隊長等人信以為真,千方百計組織搶救,使方剛良心受到責備,坦白了自己的錯誤。趙所長為了更好地教育他,沒有進行處罰,這對他教育和觸動很大。幾進幾出少管所的慣竊犯肖佛,看上去什麼都不在乎,經常偷偷摸摸,惹事生非。
謝潔心在和他接觸中感到他機靈、聰明,又講義氣,很為他痛心。這天晚上,她找肖佛談心,肖佛講述了自己不幸的童年。原來他先後有過三個父母,他們全都把他當成負擔而遺棄他。他從7歲起流落街頭,慢慢地墮落成慣竊。肖佛變壞的過程引起謝潔心的深思,她連夜寫稿,向社會、向所有的父母呼籲,要關心孩子們的教育。方剛痛苦地吞下了折疊剪刀,所領導立即進行搶救,終於將他救活。謝潔心和馮隊長又說服方剛的父親到醫院來看望兒子。
方剛看到所領導這樣愛護他,父母也做了自我批評,他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重新做人。肖佛的父親執意不認兒子,還痛罵前來找他的馮隊長和謝記者。馮隊長對他進行了義正詞嚴的批評。沈金明從小生活在優裕的家庭環境中,幼稚、單純,但求知慾很強。他因為受黃色手抄本的毒害而犯了姦淫幼女罪。來到少管所以後,他受到領導和老師的教育,逐漸悔悟,並發奮讀書,終於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大學。
謝潔心從他的事例受到啟發,寫了評論文章,呼籲對失足青少年不要歧視,更不要嫌棄。文章發表後在少年犯中引起強烈反響。可她萬萬沒想到,就在此時,她自己的兒子卻因流氓罪被捕。她由於忙於社會工作,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自己吞食了這個苦果,更加痛切地感到肩負挽救失足青少年的重大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