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部老電影的名字
80年代經典看電影
《自豪吧母親》
《他愛誰》
《他們在相愛》
《海之戀》
《第二次握手》
《最後八個人》
《丹鳳朝陽》
《戴手銬的旅客》
《白蓮花》
《奸細》《殘雪》
《不是為了愛情》《楓》《丹心譜》
《白蛇傳》《名劍》《諸葛亮弔孝》《越劇胭脂》
《元帥之死》《雪花和栗子球》
《舞廳》
《透過雲層的霞光》《山狗》(《塞外奪寶》《親緣》(下)《親緣》(上)《見面禮》
② 唐國強主演的《高山下的花環》你看過嗎
先貼一張豆瓣的圖9.3分,冷門佳作戰爭片榜No.2,3.6萬人看過,2.4萬人想看。如何看待打分、榜單排名和看過、想看這兩個數據呢?再來看一張截圖。這是豆瓣高分經典戰爭片榜的前兩名,《美麗人生》和《辛德勒的名單》,打分均為9.5分。兩部電影的看過和想看的數據分別是:166.2萬、53.4萬,143.8萬、46.9萬。同為戰爭片,僅僅相差「冷門」兩個字,打分相差不大,但是看過和想看的數據相差太大了。《高山下的花環》這部片真的對得起冷門兩個字啊!這部上映於1985年的電影講述的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故事,通過唐國強飾演的高乾子弟參軍入伍到參加戰斗再到取勝回來三個階段人生觀和為人處事的巨大轉變,真實的反映了戰爭的慘烈、衛國戍邊軍人的英勇和悲壯。電影還原和保留了很多原著中的細節,這也得益於導演謝晉的堅持和果斷。近幾年,很多自媒體成為了這部電影的「自來水」,紛紛在各自的賬號上解說、評論這部電影,而且是不吝誇贊的解說和評論。這也讓很多人在視頻網站上重溫了這部經典之作。如果題主還沒看過這部電影,建議題主找一個夜晚獨自一人慢慢觀賞。這部電影值得花時間去細品!
③ 《高山下的花環》講的什麼故事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故事。大致故事情節如下:
解放軍某部宣傳處幹事、高乾子弟趙蒙生,一心想調回城市;對越自衛反擊戰前夕,他憑借母親吳爽的關系,懷著曲線調動的目的,臨時下放到某部九連任副指導員。九連連長梁三喜已獲准回家探親,他的妻子玉秀即將分娩;趙蒙生不安於位,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連里的工作,一再推遲歸期;排長靳開來對此忿忿不平,替連長買好車票,催他起程;可是,九連接到開赴前線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親的機會,趙蒙生卻接到回城的調令,全連戰士嘩然,梁三喜嚴厲斥責了趙蒙生臨陣脫逃的可恥行為,輿論的壓力迫使趙蒙生上了前線。
中國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黑白劇照圖片
圖冊 13張
吳爽不顧軍情緊急,動用前線專用電話,要求雷軍長將趙蒙生調離前線,當即遭到雷軍長的強烈譴責甚至責罵。九連擔任穿插任務,在激烈的戰斗中,一個個戰友為國捐軀,雷軍長唯一的兒子「小北京」因臭彈未發而身亡;靳開來英勇殺敵,為給飢渴的戰友搞「戰鬥力」不慎踩響了地雷壯烈犧牲;戰斗臨近結束之時,梁三喜為掩護趙蒙生而犧牲……趙蒙生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受了考驗;戰後,在清理戰友的遺物時,梁三喜留下的一張要家屬歸還620元的欠帳單,使趙蒙生震驚不已。烈士的家屬紛紛來到駐地,梁三喜的母親和玉秀用撫恤金及賣豬換來的錢,還清了三喜因家裡困難向戰友借的債,這一高尚的行動震撼了包括吳爽、雷軍長、趙蒙生以及戰士的心靈;臨別之際,趙蒙生和戰友們含著熱淚,列隊向烈士的家屬,舉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④ 求老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高清,在香港上影叫《衛國軍魂》。
《高山下的花環》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高山下的花環》是由謝晉執導,呂曉禾,唐國強,蓋克,何偉,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倪大紅出演的一部影片。影片根據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塑造了梁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等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反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戰士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受的考驗,以及他們一心為國,以保衛國家和人民的安全為己任的高尚品質。該影片引起巨大轟動,曾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共計八項大獎。

⑤ 關於電影《高山下的花環》(衛國軍魂)
《高山下的花環》又名;衛國軍魂 對越自衛還擊戰經典老電影
導演:謝晉 演員:呂曉禾.....梁三喜 唐國強.....趙蒙生 何偉.....靳開來 童超.....雷震 蓋克.....韓玉秀 王玉梅.....梁大娘 劉燕生.....吳爽 斯琴高娃..楊改花 倪大宏.....段雨國 何毅.....金小柱 石磊.....雷凱華 賈雨嵐.....柳嵐李丹軍....炊事班長 管宗祥.....金彥中 李振平.....一班長 胡宗琪.....高幹事 洪軍.....一排長上映日期:1984年 影片類型:劇情 / 戰爭
圍繞著個普通邊防連隊,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戰前、戰中和戰後的生活進程,塑造了眾多的豐富的藝術形象,並展現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用比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來再現對越自衛還擊這一歷史事件,
劇情;
解放軍某部宣傳處幹事、高乾子弟趙蒙生,一心想調回城市。自衛反擊戰前夕,他憑借母親吳爽的關系,懷著曲線調動的目的,臨時下放到某部九連任副指導員。九連連長梁三喜已獲准回家探親,他的妻子玉秀即將分娩。趙蒙生不安於位,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連里的工作,一再推遲歸期。排長靳開來對此忿忿不平,替連長買好車票,催他起程。可是,九連接到開赴前線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親的機會,趙蒙生卻接到回城的調令。全連戰士嘩然,梁三喜嚴厲斥責了趙蒙生臨陣脫逃的可恥行為。輿論的壓力迫使趙蒙生上了前線。吳爽不顧軍情緊急,竟動用前線專用電話,要求雷軍長將趙蒙生調離前線,當即遭到雷軍長的譴責。九連擔任穿插任務。鏖戰中,一個個戰友為國捐驅,梁三喜為掩護趙蒙生而犧牲;「小北京」因臭彈未發而身亡。趙蒙生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受了考驗。戰後,在清理戰友的遺物時,梁三喜留下的一張要家屬歸還620元的欠帳單,使趙蒙生震驚不已。烈士的家屬紛紛來到駐地,梁三喜的母親和玉秀用撫恤金及賣豬換來的錢,還清了三喜因家裡困難向戰友借的債。這一高尚的行動震撼了人們的心靈,趙蒙生和戰友們含著熱淚,列隊向烈士的家屬,舉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獲獎記錄
本片於1985年獲第五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呂曉禾)、最佳男配角獎(何偉)、最佳剪輯獎(周鼎文), 第八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呂曉禾)、最佳男配角獎(何偉)、最佳女配角獎(王玉梅) , 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一等獎。
⑥ 八十年代老電影有哪些
1,《末代皇帝》,上映日期:1987年10月23日。
《末代皇帝》是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

2,《紅高粱》,上映日期:1988年2月(柏林電影節)。
《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3,《吉屋藏嬌》,上映日期:1988年04月14日。
《吉屋藏嬌》是香港喜劇電影,由陸劍明執導,爾冬升等主演。《吉屋藏嬌》講述了鄭裕玲和爾冬升是一對准備結婚之同居男女,但由於某種原因,其原有之新居未能入住,因此便租住其好友鄭丹瑞祖父之古老大屋內。
利智及唐麗球本是鄭丹瑞祖父盧海鵬之黑市夫人及侍婢,當二人死後其鬼魂仍留在大屋內等待盧之回來。人,鬼住在一起,便發生連串笑話。
4,《碧海藍天》,上映日期:1988年5月11日。
《碧海藍天》是一部法國愛情電影,由呂克·貝松執導,讓-馬克·巴爾、讓·雷諾主演,於1988年5月11日法國上映。電影描述個人難以融入現實社會的困境中,因此轉而尋找夢想中的另一種生活,帶著濃厚的自傳色彩。人類不斷向極限挑戰,但最後以回歸大海為終,為一部藍色調的電影。
5,《雨人》,上映日期:1988年12月12日。
《雨人》是巴瑞·萊文森執導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達斯汀·霍夫曼、湯姆·克魯斯、瓦萊莉·高利諾、邁克爾·D·羅伯茨、邦尼·亨特、貝絲·格蘭特主演。
影片中,查理發現父親將遺產留給了患自閉症的哥哥雷蒙,便想騙取這筆財富,並計劃利用哥哥超強的記憶力去賭博賺錢。但在此過程中,血緣的親情打破了原有的疏離,真摯動人的手足之情取代了查理原先只求一己利益的私心。
⑦ 《高山下的花環》:建議重播!這是最震撼人心的電影,如今被遺忘
高山肅立,英雄長眠於此!
天空嗚咽,秋風蕭瑟襲人,彷彿在訴說著烈士的壯懷激烈。他們正值芳華歲月,卻把一腔熱血灑在這祖國的邊陲,只有那一片片潔白無聲的花環做伴……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一部好電影的標准,說復雜點,就是具備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能夠折射出復雜多變的人性,讓人性在劇情沖突中得到凈化,最終殊途同歸——人性的純粹。
進一步來說,就是能夠直擊觀眾心底最柔軟的神經,進而穿透人們的靈魂,讓每個觀眾都能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從而引起強烈的共情和共鳴。
再進一步,就是你看電影的時間再長也感覺很短,你感覺再累也會願意支撐著看完,你常常自吹淚點很高也會忍不住淚流滿面。這,就是經典電影的力量。
而《高山下的花環》就是這樣的一部好電影,它具備上述經典標準的所有元素,以至於讓我在不同年齡段看到它時,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
20歲看它的時候會拍案而起,30歲看它的時候會默默流淚,40歲看它的時候會陷入長久的沉思。相信等到我50歲60歲時,再看它又會產生不一樣的感覺。
看到油頭粉面的趙蒙生就心生厭惡,得知他去前線的目的是鍍金,在戰爭到來時他的媽媽又搞曲線調動,國家危機時刻他拿著調令就要回後方時,我胸中的怒火伴隨著梁三喜的一句話而燃燒:
「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是啊,這個國家不光是我們的,可也是你們高乾子弟的,倘若在國家危難時刻都選擇退縮,都想當逃兵,都只顧著自己,那國家該由誰來保衛?
難道還真像靳開來所說的那樣,「打起仗來,還得靠我們這些庄戶孫」嗎?
當愛發牢騷的靳開來臨危受命,在戰爭打響前從一個老排長提拔為副連長,就預感著他身上會充滿悲劇色彩。
可是當看到他痛罵當逃兵的趙蒙生時,又感覺特別過癮,特別解氣,特別舒服。那種痛快淋漓的感覺,就彷彿是自己走進劇中大罵趙蒙生是個膽小鬼一樣。
當攻克敵人陣地,在越軍掩體里看到一袋袋寫著「中國大米」的糧食,想想我們自己勒緊褲腰帶、從嘴裡一點一點省下吃的來救濟他們,而這個喂不熟的白眼狼卻恩將仇報反咬一口時,正處在20歲血氣方剛年齡的我,又怎麼可能不拍案而起?!
是的,剛開始看不慣靳開來發牢騷,可是又知道他發的有道理,更知道他說出了很多人想說而不敢說的心裡話,在這方面大多數人選擇了隱忍、含蓄,只有這個血氣方剛的靳開來更像個鋼鐵漢子。
電影中用性格製造沖突,讓我感覺像靳開來這樣的人就在我身邊,就在我家所在的村裡、胡同里,就在大街上的吆喝聲和街頭巷尾的人群里……
二百億換不來他一捆甘蔗?!
當靳開來說出這句擲地有聲的話,我感覺他是替即將被渴死的全連官兵說的,替我和觀眾們說的,替全國老百姓說的。
砍幾捆甘蔗,這是多麼理所應當的事!
可是,當靳開來在回來的路上踩響了地雷,我的心中一陣酸楚,感覺他就是那個敢於擔當的大英雄,他是為了全連官兵而犧牲的,就應該是國家的大英雄!
這個想法,自認為沒有疑問。
令人震驚的是,戰後評功受獎的時候,連里給靳開來上報的三等功沒有批,原因是他的犧牲是因為砍甘蔗,而砍甘蔗就是違反了群眾紀律,違反紀律就不能立功。
當趙蒙生在電話里和上級據理力爭,當雷軍長說出「 不給靳副連長立功,天理難容 」這句話,當全連幹部戰士都在為靳開來遭受的不公平而氣憤填膺,我也會和這些人產生強烈的共鳴。
還有「小北京」因臭彈而犧牲,當看到臭彈箱子上的生產日期是「1974—4」這個「特殊」年代的產品,心中又會升起一股怒火來。
20歲的我,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因此看《高山下的花環》時很少流淚,覺得當兵的就應該保家衛國,哪怕是流血犧牲也決不能後退半步。
30歲的我不一樣了,有了一些 社會 閱歷和跌跌撞撞,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是妻子眼中的頂樑柱,是父母眼中的未來和期望,是兒女心中的那片天。
因為懂得,所以才會淚流滿面!
梁三喜犧牲後,當他的母親和妻子為了省下幾塊錢車費,而步行了半夜山路才來到部隊,當看到梁三喜妻子玉秀抱著年幼的女兒。我瞬間淚如雨下:
今生今世,白發蒼蒼的母親失去了唯一的兒子,體弱多病的妻子將獨自撐起一個家,年幼女兒將永遠不能喊一聲爸爸。
這個家,從此以後,天塌了!
當梁大娘從口袋裡掏出一塊布,接著又小心翼翼地一層一層打開,然後顫巍巍地拿出一疊整整齊齊的錢放在桌上,然後鄭重其事地說:
「 三喜欠下了620塊錢。這是隊伍上給的550塊撫恤金,這是我賣了一頭豬的70塊,總共是620塊。 」
相信看到這一幕的您,一定會像我一樣淚流滿面,我們生活在這個 社會 上,還不知道世間竟然會有如此心靈純粹的人,她的兒子為國捐軀了,她竟然要 子債母還!
她的兒子是國家的英雄,她把人生最寶貴的兒子都獻給了國家,可是她老人家不但沒有向部隊和國家提出任何要求,而且還要賣掉一頭豬去替兒子還債。
敢問世間,還有多少如此純粹的人?
寫下這些文字,我已是淚流滿面。
還有靳開來的老婆孩子,她們來部隊以後什麼也沒有得到,因為靳開來連個三等功也沒有評上,就連那個軍功章也是趙蒙生的,她們娘倆的未來又有誰來管呢?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就是因為時隔三十多年了,在當今大片雲集、優秀電視劇如潮的年代裡,我仍然會時常想起它,並隔一段時間就看上一遍。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導演把每個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很立體:
英雄不再臉譜化,不全是高大上;貪生怕死之輩也可以被高貴的心靈所觸動;高乾子弟一樣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
梁三喜,這種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是絕對存在的,他是來自沂蒙老區的烈士後代,他愛兵如子又以身作則,他對黨忠誠又深愛祖國,他是任何時代都需要的大英雄。
趙蒙生,革命家庭出身,高乾子弟,養尊處優,父親為革命犧牲,母親身居高位還救過雷軍長的命,他母親的做法遭到了雷軍長的堅決拒絕,我們應該拍手稱快。
可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我們是趙蒙生的母親又當如何?自己的丈夫為革命犧牲了,現在唯一的兒子又將慷慨赴死,難道想把兒子留在後方的想法很可恥嗎?
當然,導演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此,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 社會 多元化的一面,因為任誰也不會相信部隊官兵全是梁三喜那樣的高大全英雄。
靳開來,這是另類英雄的代表,劇中人物沖突的杠把子、炮筒子,全團最著名的牢騷大王,因此當了多年排長的他就是提拔不了,只是在上戰場前才給了一個「送死的官」——副連長。
他是劇中擔當英雄的代表,是作為悲劇英雄出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在心底深處感受他的不公平遭遇,從而產生強烈的共鳴,把你我的悲憤情緒徹底激發出來。
雷凱華,革命英雄主義代代相傳的優秀代表,他是雷軍長的獨生兒子。事實上也確實有很多高乾子弟慷慨赴死,他們也是捍衛祖國尊嚴的英雄。
該劇的經典之處,就是沒有像以往的作品那樣一味地歌功頌德,總是站在很高的道德制高點上,用近似神化的高大全英雄標准來塑造正面人物形象,反之就是用一無是處和壞的透頂的方式去塑造壞人。
簡單說,就是好的無可挑剔,壞的一無是處。說實話,這樣的影視作品是脫離了實際的,其生命力也必定不會長久。
這也正是《高山下的花環》所刻意迴避的問題,也是它的過人之處,做到這一點更彌足珍貴。因此,它才能在諸多戰爭題材電影中脫穎而出,經久不衰。
寫作不易,歡迎留下您寶貴的足跡!
⑧ 如何評價《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
高山下的花環這是一部表現和平時期戰士的影片,將戰爭作為背景 ,突出的是人的情感,情感是人的情感,而人是社會的人 ,社會矛盾的承載體。在戰爭背景下將凝聚強烈情感指向各種矛盾,以強烈的情感沖擊力撼動人心引人思考。劇中的戰爭是很值得的,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
《高山下的花環》是李存葆創作的中篇小說,首發於《十月》1982年第6期 。
該小說通過描寫雲南邊防部隊某部三營九連指導員在戰前、戰中、戰後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有著崇高思想品質、道德情操的當代軍人英雄群像,沖破了軍事文學「無沖突論」的老套,正視並深刻反映現實生活的矛盾沖突,揭示軍隊內部矛盾和歷史傷痛,展現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

內容簡介
濟南部隊歌舞團的創作員李幹事來到雲南哀牢山中某步兵團三營營部,采訪營指導員趙蒙生。趙蒙生出生於革命家庭,三年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榮立過一等功。三年多來,他毫不艷羨大城市的花紅柳綠,默默地戰斗在雲南邊陲,還動員他當軍醫的愛人也到邊疆前哨任職。
但是,他卻多次拒絕接受采訪,所以他的事跡一直未能見諸於報章。得知李幹事是山東人而且三年前曾親自到前線采訪時,趙蒙生給他看了剛剛收到的退款單,和辦公桌上方掛著的烈士梁三喜有照片。
然後,趙蒙生給李幹事提了三點要求:報道要寫得朴實、真實,特別不能迴避趙和他母親不光彩的表現。李幹事同意後,趙蒙生開始講述自己的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