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拍電影的35MM膠片怎麼理解 還有8MM 16MM
你的標題問的是電影機——35mm寬的膠片,8mm寬的膠片,16mm寬的膠片。不同大小的電影機使用不同寬度的膠片。8mm或者16mm的電影機跟dv似地大而已。35mm的電影機有時一個人扛不動。
全畫幅說的是相機,就是感光元件大小相當於35mm膠卷那麼大咯,aps畫幅(也就不是全畫幅),就比35mm小點,面積除以1.5。
普通數碼相機的ccd/cmos非常小,跟單反和膠片的那些MM級別沒法比。
❷ 膠片8毫米16毫米32毫米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說的是
電影膠片
的規格,標準的電影膠片
寬度
是35mm的,
兩邊
有
齒孔
用來卷動膠片,如果你截取一段電影膠片來看,就是從上至下的一串35mm*24mm的
長方形
,
寬高比
為3:2,放出電影來就是我們常說的標准
銀幕
。
除了35mm膠片外,還有70mm的超寬膠片,通常用來拍攝那些場面很大的
超寬銀幕
的電影。另外還有17.5mm、8.75mm的膠片,(取整後)俗稱16mm、8mm膠片,是為了簡化放映
器材
而設計的,這些膠片的放映效果不如35mm膠片,但相應的放映器材輕便了不少。比如8mm的放映器材,
一個人
就可以背走,而35mm的放映器材,則需要一輛小汽車才能拉走。
但8mm的膠片因為太窄了,無法在膠片上留下音道的位置(其它膠片都是留有音道的,能做到聲音和圖像同步播出),因此8mm膠片就是無聲的,需要聲音的話,要另行加配錄音設備。
❸ 電影膠片的尺寸
有8mm 16mm 35 mm 65mm 70mm
❹ 電影膠片的尺寸有幾種
電影膠片有六種,8.75mm、8mm、16mm、35mm、65mm和70mm。8.75mm和8mm膠片已淘汰,65mm和70mm膠片我國不使用,國外還在用。16mm和35mm我國正在使用,而16mm只用於彩色底片,正片不用,現在的發行拷貝全部使用35mm彩色拷貝,供電影院放映。本人的回答希望能使你滿意。
❺ 電影攝影機8毫米、16毫米、35毫米的差別與使用歷史
1、意思不一
攝影機8毫米:指窄膠片系統中最小型的,膠片寬度僅8毫米的一種電影。
攝影機16毫米:膠片寬度為16毫米的電影,是窄膠片體系中應用最廣的一種電影。
攝影機35毫米:膠片寬度為35毫米的電影。
2、使用時間不一
攝影機8毫米:1932年,8毫米電影問世後,為電影工作者和愛好者提供了經濟輕便的攝制手段。
攝影機16毫米:1923年,由伊斯曼柯達公司引入市場。
攝影機35毫米:1925年,巴黎的國際電影與攝影工作大會將愛迪生和盧米埃爾發明,定為標准無聲片的膠片比例。
3、使用人群不一
攝影機8毫米:適用於家庭電影。
攝影機16毫米:一般用於農村放映隊。
攝影機35毫米:適用於電影工作者。

4、效果不一
攝影機8毫米:清晰度較低。
攝影機16毫米:影片的清晰度較8毫米清晰。
攝影機35毫米:影片的清晰度較8毫米、16毫米清晰。
5、放映規模不一
攝影機8毫米:多做內部放映,不能進入觀眾廳。
攝影機16毫米:多做內部放映,不能進入觀眾廳。
攝影機35毫米:放映場地為幕寬為觀眾廳長度的五分之一。
❻ 膠片8毫米16毫米32毫米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說的是電影膠片的規格,標準的電影膠片寬度是35mm的,兩邊有齒孔用來卷動膠片,如果你截取一段電影膠片來看,就是從上至下的一串35mm*24mm的長方形,寬高比為3:2,放出電影來就是我們常說的標准銀幕。
除了35mm膠片外,還有70mm的超寬膠片,通常用來拍攝那些場面很大的超寬銀幕的電影。另外還有17.5mm、8.75mm的膠片,(取整後)俗稱16mm、8mm膠片,是為了簡化放映器材而設計的,這些膠片的放映效果不如35mm膠片,但相應的放映器材輕便了不少。比如8mm的放映器材,一個人就可以背走,而35mm的放映器材,則需要一輛小汽車才能拉走。
但8mm的膠片因為太窄了,無法在膠片上留下音道的位置(其它膠片都是留有音道的,能做到聲音和圖像同步播出),因此8mm膠片就是無聲的,需要聲音的話,要另行加配錄音設備。
❼ 普通膠卷的尺寸規格
常見的膠卷有120膠卷和135膠卷。
經常用的是135膠卷,135膠卷適應於各種型號的135照相機。這種膠卷寬35毫米,長160~170厘米,膠卷兩邊有按規則排列的片孔。一般可拍攝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張,也有可拍攝20、24、72張的135膠卷。

120膠卷根據不同的120照相機可拍攝出大小不同的畫面,其中有拍攝16張底片的(畫幅為4.5×6厘米);拍攝12張底片的(6×6厘米);還有拍攝10張底片的(6×7厘米)與8張底片的(6×9厘米)。120膠卷的長度一般為81-82.5厘米,寬度為6.1-6.5厘米。120膠卷拍攝幾張底片,取決於相機的型號而各不相同。
(7)老電影膠片有幾個寬度規格擴展閱讀:
膠卷的發展歷史
膠片,是一種製成影像物料。現今廣泛應用的膠片是將鹵化銀塗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種膠片為軟性,捲成整卷方便使用,所以又稱膠卷,當有光線照射到鹵化銀上時,鹵化銀轉變為黑色的銀,經顯影工藝後固定於片基,成為我們常見到黑白負片。彩色負片則塗抹了三層鹵化銀以表現三原色。除了負片之外還有正片及一次成像膠片等等。
早期的膠片用玻璃作片基,19世紀晚期塑膠工業技術成熟,壓成薄片的塑膠片取代玻璃成為片基。
膠片以感光速度(din/ISO)來分別,由最低速之ISO25度至高速之ISO3200,一般來說感光度越低,畫質越細膩。最常用的膠卷為din21度/ISO100,其次是快片,即din24度/ISO200。其它速度的膠卷,由於價格,沖片技術要求特殊,在2000年左右數字攝影興起後,幾乎只有專業人士才會使用。但由於復古風興起的緣故,膠片又再次稍為普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膠卷
❽ 大家都說35mm是135膠片的寬度,原本膠片規格不是36*24嗎那寬度不就是36嗎膠片的整體寬度究竟怎麼算
嘿嘿這是個好問題,說明你仔細研究了。
是這樣的,135膠片的確是35mm寬度,但是36X24並不是膠片的規格,而是畫幅的大小,也就是說膠片里每36X24mm拍攝一幅影像。36mm不是寬度,是長度,而且是沿整卷膠卷長度方向的,畫幅的寬度是24mm,加上齒孔和邊緣一共是35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