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八十年代豫劇老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八十年代豫劇老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9-12 03:20:40

『壹』 求一老神話豫劇戲曲電影名稱

豫劇神話電影《武當仙袍》(1986年)

視頻(在線)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7&word=%D4%A5%BE%E7%B5%E7%D3%B0+%CE%E4%B5%B1%CF%C9%C5%DB

『貳』 1980版豫劇電影《包青天》飾演陳世美的演員是誰

阮靖。

根據古典名著《三俠五義》改編的豫劇戲曲,《包青天》講述了宋朝大清官包拯不畏權貴,包拯廉潔公正、不攀附權貴,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包公」。

劇情 :

包拯為民伸冤處死殺妻滅子的附馬陳世美,這一民間廣為傳頌,家喻戶曉的故事。 宋仁宗年間,湖廣有個讀書人,名叫陳世美,此人做官心切,於是埋頭苦讀,不分白天黑夜。不久,京城大試,陳世美進京趕考,一去3年,杳無音信。

『叄』 《七品芝麻官》經典唱段是什麼

《七品芝麻官》經典唱段是豫劇丑角大師牛得草唱段。

牛得草唱段講述了縣官唐成為民做主,鬥倒權貴的故事。豫劇電影《七品芝麻官》,又名《唐知縣審誥命》,是豫劇表演藝術大師牛得草先生的一出別具風採的喜劇性清官戲,情節生動,表演風趣。

劇情簡介

明嘉靖年間,定國公副將杜士卿前往保定,查訪奸臣嚴嵩之妹、一品誥命夫人嚴氏的罪惡行徑。途遇嚴氏之子、兵備程西牛強搶民女林秀英,並殺死其兄林秀生。

杜士卿拔刀相助,格鬥中,程西牛的管家程虎誤殺了主子。杜士卿救了林秀英,並寫下一張柬帖,助她去縣衙告狀。

『肆』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柳蘭芳逝世,享年86歲,她生前出演過哪些作品

對於這個名字可能會有些許人較為陌生,但是柳蘭芳作為我國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且是國家一級演員,她的離開讓很多人都感到十分悲痛。盡管如此,但柳蘭芳老師還是給觀眾帶來了很多經典的作品。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柳蘭芳老師生前都出演的作品。

喜歡聽、看豫劇的朋友對此更是十分熟悉,小編個人也非常喜歡豫劇。尤其是對柳蘭芳老師的作品更是喜愛不已。畢竟這么清新明亮、甜美圓潤的藝術風格很少再看見到了。在柳蘭芳老師數十年舞台藝術生涯之中,對於自身的要求非常嚴格,也正是因為如此,沒有一絲絲鬆懈,才會把經典的作品帶給觀眾,塑造了深刻的人物形象,以至於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她的作品給人的感覺基本上是百看不厭,非常喜歡。最後小編也希望柳蘭芳老師一路走好!

『伍』 有哪些電影最能勾起你童年的回憶

我的童年時代,正是上世紀70年代末期,用宋丹丹的話來說,「改革春風吹滿地」。當時,一批老電影解禁公映,電視機還未普及,看電影是農村主要 娛樂 方式,《平原游擊隊》《三進山城》《鋼鐵戰士》《紅孩子》等填滿了童年的記憶。

但要說 記憶最深刻的,是豫劇電影《朝陽溝》 。

豫劇《朝陽溝》誕生於1958年,由著名戲劇家楊蘭春創作,講述城裡姑娘銀環高中畢業後,隨戀人栓寶到農村落戶發生的一系列妙趣橫生的故事,極富生活氣息。196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將這出戲拍成戲曲藝術片。

我的老家在河北南部農村。那時農民看電影,都是公社放映隊到村裡放露天電影。一部影片在公社放映隊手裡,也就幾天時間,隨後就要交回縣電影公司。遇上好電影,各村爭搶,還發生過「截胡」的事——半路上攔截放映隊,搶到村裡放電影。


豫劇在河北南部也十分流行,尤其是上點年紀的人特別愛聽戲。《朝陽溝》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是因為看這部影片時,天都快亮了。

原來,公社放映隊為了化解爭搶矛盾,採取了一夜之間到各村輪流放映的方式。輪到我們村時,都雞叫三遍了。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被大人急忙忙招呼起來,跑到街中心空曠的場院上,睡眼惺忪看銀環和栓寶的故事。


那是一個文化飢渴的時代,老電影復映及時滿足了人們文化生活的需要,幾乎每一部電影都讓人津津樂道。《朝陽溝》在當時引起巨大轟動,以當下的語境,可說是掀起「現象級」觀影熱潮。一些經典唱段、唱詞,很快流傳開來。

那時我年紀小,可耳濡目染,居然也記住許多唱詞:「親家母,你坐下,咱們說說心裡話……」「咱兩個在學校整整三年……」「希望你到咱家,知道啥再說啥,別光說那外行話……」


經典詠流傳,幾十年來,依然還能從熒屏上看到這出戲的唱段,每每都勾起童年的記憶。

現在想來,陪伴渡過童年時代的露天電影,不僅留下美好的記憶,也汲取了最初的文化營養。也正是因為童年時這樣難忘的經歷,讓我始終有電影情節,深深喜愛上了電影。


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學畢業後回鄉,露天電影的盛況已經消失不見。戲曲片——這一深受農民歡迎的電影類型,也早淡出了銀幕。


一聲嘆息。

《賭神》賭神、賭俠、賭聖,就差看賭鬼了。從小看到大的電影, DVD變成了筆記本,小屁孩也結婚生子。曾經幻想著像發哥 一樣手帶扳指玉,口嚼巧克力,一身風衣,大殺四方。

發哥氣場太強了,站在那裡熠熠生輝的樣子,我還以為他有兩米高。他完全向我證明了,男人梳那種滿滿發蠟的大背頭也是如此英俊毫不油膩。

看前面賭神裝逼耍帥那段我還對發哥的演技不以為然,到後面他成了巧克力,睜眼後的幾個瞬間就被發哥征服了。為他瘋為他狂為他哐哐撞大牆!!

能演大能演小的只有發哥,能忘掉演員自身符號的只有發哥,你們都覺得孫紅雷陳道明那樣的才是好演員真的錯了,孫紅雷演什麼都是孫紅雷,陳道明演什麼都是陳道明,但發哥演什麼你都會忘記他是周潤發。

這部電影已經不僅僅是「經典」可言了,更是承載著許多人的少年時代!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問題「有哪些電影最能勾起你童年的回憶?」

說起自已的童年,心裡有好多話想說。我是85年農村出身的,當時那個年代,有台電視就不錯,當時的話看電影一般是通過DVD來看的。

在我的印象中80後最喜歡的電影

1. 香港的古惑仔系列電影主要包括:《人在江湖》、《猛龍過江》、《隻手遮天》、《戰無不勝》、《龍爭虎鬥》、《勝者為王》

2。周潤發的賭神系列電影主要包括:

《英雄本色》、《縱橫四海》、《監獄風雲》、《喋血雙雄》、《賭神》

3.周星馳的 搞笑 電影主要包括:

《逃學威龍》。劇中飾演周星星。

《賭俠》。劇中飾演賭聖阿星。

《食神》。劇中飾演史蒂芬·周。

《千王之王》。劇中飾演黃師虎。

《龍的傳人》。劇中飾演周小龍。

《百變星君》。劇中飾演李澤星。

《喜劇之王》。劇中飾演尹天仇。

《大內密探零零發》。劇中飾演零零發。

《大話西遊》。劇中飾演至尊寶。

4.林正英的鬼神電影主要包括:《靈幻先生》、《僵屍先生》、《一眉道人》、《非洲和尚》、《驅魔道長》

想當年大家看這些電影的時候都是同齡的夥伴,大家三五成群在一起觀看這些經典影片!看了又看,回想當時全是滿滿的美好回憶!那個心酸的童年,這四部經典系列老電影,是80後抹不去的記憶。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發表一下你的觀點。謝謝。

個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林正英的系列僵屍片《僵屍先生》《僵屍家族》《一眉道人》《驅魔道長》《僵屍叔叔》《人鬼神》等等。

小時候家裡還沒有電視,經常跟著同村的大孩子一起在他們家看電影,他們從街上買來的DVD碟,一開始不知道是看恐怖片,結果看了之後又害怕又想看,就跟著一起看反正看的時候人多,那時候基本上把林正英的僵屍片看了個遍,也就是這個時候知道了林正英這個名字這個人,很記得他在電影里說的關於僵屍的話,人分好人壞人,屍分僵屍死屍[捂臉],人最怕三長兩短,香最忌兩短一長,還有僵屍怕陽光,憋著氣會讓僵屍找不到你,還有能制服僵屍的糯米,雞血,墨斗,符,桃木劍,讓那時候的我以為世界上真的有僵屍存在,一直不敢一個人走夜路,甚至不敢一個人呆房裡,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緩過來[捂臉]!

現在沒有人能再拍的出像英叔這樣的恐怖片了,很接地氣!也很貼近小時候農村的一些舊習俗!

正好趁現在疫情時期,可以宅家重溫下英叔的經典僵屍片!

(一)記得在看《畫皮》之前,我從來不知道什麼是鬼,而且走夜路也不會害怕,自從看了《畫皮》以後,我心裡就有了鬼,有月亮的夜晚,總是朝一些人家的大門口望一望,看看有沒有影子和鬼啥的。

(二)爆點就是:貌似電影中有一個挖心的畫面,那真真地嚇死人,恐怖到極致,當時嚇得趴下去沒敢看,抬頭時,好像血淋林的一塊心已經抓在了鬼手裡。

(三)這個《畫皮》應該是在80年代看到的,後來同小夥伴玩捉迷藏的時候,總是互相扮演張牙舞爪的鬼藏在一些木櫃子里,然後慢慢伸出五指來製造恐怖氣氛,每次總有人被嚇哭,但這個 游戲 卻未曾因此停止過。

(四)又一次和小夥伴結隊去村北看電影的時候,月亮滿滿的,當我們快到目的地時,路過一個長長的巷子,走著走著,發現有一個小孩紋絲不動的站在那裡,頭戴一幅掛著兩個垂鬢的小帽子。

(五)然後,我們上去和她說話,她不吭聲,去摸了摸她的頭,小女孩仍然是站定不動。再問,還是不動。於是,我們覺得不對勁,就哇地一聲嚇跑了。

(六)這個情節貌似有點夢幻,但至今仍覺得蹊蹺,到底是真是假。想來,如此清晰,又如此模糊。

由於當時的條件問題,看不到電影的,這邊說說印象最深刻的電視劇,那就是最早版本的 《還珠格格》。

由趙薇、林心如、范冰冰、蘇有朋、周傑、張鐵林等領銜主演,堪稱經典。

為什麼印象如此深刻?

1、其實這是一部宮廷內院的故事,但是因為當時還小,只是當熱鬧看了。

因為當時家庭條件問題,沒有電視,都是跑到隔壁小賣部看的。每天放學回家,吃完飯,就去等著。有時候小賣部提早關門,還偷偷在門縫里看。

2、特別喜歡裡面的紫薇和小燕子,

小燕子古靈精怪,大大咧咧,兩只大眼睛炯炯有神,非常有靈氣,又喜歡為別人打抱不平。一個善良又充滿正義感的女孩。

這跟自己的性格形成反差,深受其影響,特別羨慕。

紫薇,溫柔爾雅,善良又有才華,跟小燕子形成鮮明的對比。

3、劇情笑點頻頻,看得非常開心。皇阿瑪的兩根鬍子甚是可愛。裡面美女如雲,帥哥又多。

每次畫畫,特別喜歡畫他們頭上的那個撐子,有時候畫的小燕子還真的挺像。

那個時候,特別喜歡小燕子、紫薇、金鎖,幾乎有電視的人家都在看,大人在看、小孩在看,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此後,大街小巷,女孩的閨房牆壁、傘、門窗、筆記本子封面,全都是《還珠格格》的畫報,不只是我喜歡,是大家都喜歡。

這就是我印象深刻的原因

每個人的童年都不一樣,而我的童年,苦並快樂著

朋友,謝謝您的邀請

『陸』 豫劇《大祭樁》劇情簡介

《大祭樁》原名《火焰駒》,講述的是宋代朝臣李綬之子李彥貴與黃璋之女黃桂英自幼訂親。李綬遭陷被抄,含冤入獄。時年其長子李彥榮奉命邊關御敵,次子李彥貴則流落街頭。

黃璋企圖昧婚,桂英不從,終日悶坐綉樓。丫環春紅(或稱梅英、墨蘭)設計讓桂英和以賣水為生的李彥貴花園相會,不料相約夜晚贈銀時被人害命。李彥貴遂被誣陷入獄行將斬首。桂英冒雨潛行,法場祭樁,途中遇李母和大嫂,因受誤解而遭打,經一番哭訴表露真情,共赴法場。

同時,寶馬火焰駒帶義士艾謙趕往邊關,李家長子彥榮返回昭雪,全家圓滿。全國許多劇種,如京劇、豫劇、秦腔、評劇、蒲劇、晉劇等都演這出戲,劇情也略有變化,甚至戲名也不相同。

豫劇中突出了李彥貴和黃桂英的愛情主線,以"哭樓"、"路遇"兩場為重點戲,圍繞"祭樁"而展開,所以起名為"大祭樁"。

(6)八十年代豫劇老電影擴展閱讀:

演出變革

1936年元月,周海水帶著陣容強大的豫西太乙班演員隊伍來到開封,在醒豫舞台演出期間,年近13歲的常香玉從她的老師那裡學會並主演了《殺王騰》(又名《玉虎墜》)中的王娟娟和《大祭樁·打路》中的黃桂英。

1956年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大會上,常香玉上演了全部《大祭樁》,以朴實本真、熱情奔放的唱腔,和細膩認真、分寸得當的做派,贏得了人們的喝彩,而成為常派經典劇目。

從此開始,《大祭樁》被一代又一代人傳唱至今,除了她的大女兒常小玉演這出戲外,虎美玲、王清芬、胡小鳳、牛淑賢、馬莉、李喜華、趙貞玉、黨玉倩、王慧、盧玉琴;

苗文華、魏俊英、索海燕、陳新琴等名家也都演出這出戲,其中有幾位是常香玉弟子,但多數不是常派弟子,這出戲可能成為豫劇史上名家演出最多的劇目。

2012年豫劇電影《新大祭樁》上映,虎美玲主演,戲曲藝術片《新大祭樁》根據陳憲章編劇、豫劇大師常香玉演出版《大祭樁》改編。該劇作為常派藝術中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目,以黃桂榮與李彥貴曲折婚姻,歌頌了古代男女堅貞的愛情。

虎美玲滿含深情地表示: 「《大祭樁》是大師親自傳授給我的。拍攝這部電影,就是為了更好地將常派藝術繼承和發揚光大。謹以此片表達我對恩師的無限感激和懷念之情。

『柒』 盤點豫劇老電影大全,【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豫劇老電影大全,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風雪配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dikw
劇名:包青天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vy3v
劇名:穆桂英掛帥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la0i

『捌』 所有的豫劇電影名錄

《倔公公犟媳婦》、《包青天》、《朝陽溝》、《我愛我爹》、《花木蘭》、《抬花轎》、《對花槍》(《花槍緣》)、《桃花庵》、《小白鞋說媒》、《人歡馬叫》、《鴛鴦戲水》、《三皇姑出家》I(《觀音得道》 、《唐知縣賣紅薯》、《巧配鴛鴦》、《七品芝麻官》、《洛陽橋》、《母女恩怨》、《七奶奶》、《春草闖堂》、《程咬金照鏡子》、《樊梨花》、《包公誤》、《穆桂英掛帥》、《陳三兩》、《幸運十點鍾》,差不多了。

『玖』 倒霉大叔的婚事的電影名:倒霉大叔的婚事

任宏恩
河南溫縣人,1941年生,國家一級演員,久負盛名的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省管優秀專家,原河南省許昌市豫劇團團長。
在近六十年的藝術生涯中,拍攝電影十餘部,塑造了一系列頗具影響的藝術形象。六十年代《人歡馬叫》的「劉自得」,八十年代《倒霉大叔的婚事》的「常有福」,九十年代《我愛我爹》的「趙鐵賢」,被譽為表演藝術的三個里程碑。
代表劇目:《人歡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石頭夢》、《山村風流漢》、《糊塗盆砸鍋》、《崗九醒酒》、《唐知縣審誥命》,二十集電視劇《劉羅鍋斷案傳奇》,還拍攝有多部戲曲電視劇。電影《我愛我爹》、《倔公公犟媳婦》等,《人歡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也被搬上銀幕。
湯玉英
1947年3月18日生,襄城縣山頭店鄉上黃村人。先後為襄城縣豫劇團、許昌市豫劇團、濮陽市豫劇團、河南省豫劇三團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劇協理事、政協河南省第六屆委員、第七屆常委;1996年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任省委委員;鄭州市金水區第十屆人大代表。
先後飾演過《斷橋》里的白蛇、《烤紅》里的崔鶯鶯、《見皇姑》里的秦香蓮、《白毛女》中的喜兒和黃世仁之母、《火燒收租院》中的老太太、《賣羅筐》中的老太太、《社長的女兒》中的工分迷、《紅姐妹》中的朴貞素、《山鄉風雲》中的劉琴、《沙家浜》中的阿慶嫂、《紅燈記》中的李鐵梅、《智取威虎山》中的常寶、《朝陽溝》中的王銀環、二嬸、拴保娘,《李雙雙》中的李雙雙等角色。
艾立
男,豫劇丑角,早期攻武生。回族,1944年9月,農歷甲申年生於河南省禹州市城關鎮。
1987年執導的現代戲《石頭夢》,在中國首屆藝術節演出,1988年執導的現代戲《皂角坪往事》獲全國戲曲電視劇二等獎,1990年參加拍攝的手段劇《焦裕錄》(飾劉得)和14集電視連續劇《常香玉》(飾常父張茂堂),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第十一、十二屆飛天獎。1997年主演的廣播劇《山野的風》(飾山村教師),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其導演並飾演的小品《相親記》獲全國戲曲小品一等獎,參加全國調演獲優秀劇目獎,《捐款》獲河南省電視小品大賽一等獎。他還是第二屆「香玉杯」藝術獎的獲得者。
劇照
故事梗概
山村專業戶常有福是全鄉聞名的致富能手,由於他歷次運動挨整,故得了個外號--常倒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有福辦了個腐竹工廠,富了起來,並被邀參加了全省的土特產品展銷會。會後,他決定再辦一個草編廠,把閑散勞力組織起來,讓鄉親們也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常有福的想法,吸引了侯圈。侯圈精明機智,善於交際。他知道有福孤身多年,想重新成家,便把自己的寡婦表妹、草編巧匠魏淑蘭介紹給他。17年前,魏淑蘭救過常有福的命,有福十分感激。但由於世俗觀念,曾引起一場風波。17年後的今天,由於侯圈的撮合和開導,重新點燃了二人心中的希望之火。有福決定馬上辦草編廠,聘請淑蘭當師傅,同時派侯圈去廣州與外商簽訂購銷合同。淑蘭也答應三天後和有福見面。不料,這門親事遭到雙方兒女的反對和有福親家前任黨支書柳東山的阻攔。但有福、淑蘭沖破阻力依然如期赴約見了面。幾經周折,兒女們想通了,可柳東山還在反對,黨的政策為淑蘭撐了腰、壯了膽,她理直氣壯的表示要嫁給常有福。草編廠開工了第一天,柳東山接了一個長途電話,說侯圈在廣州被抓起來了,並牽連了常有福。於是,柳東山擅自決定常有福搬到堤灌站隔離檢查。淑蘭聞訊趕到,和有福互訴思念之情,她決心和有福同甘共苦。侯圈從廣州回來了,事情清楚了,原來的柳東山聽錯了電話。常有福積極開辦工廠,搞活農村經濟,得到了縣里的大力支持,鄉親們富起來了,一對飽經磨難的有情人--有福和淑蘭,在一片鞭炮聲和鄉親們的歡呼聲中幸福地結成眷屬。

『拾』 豫劇電影七品縣令買紅薯主要內容簡介

《七品知縣賣紅薯》是我國地方戲曲——豫劇曲目,以喜劇形式表現了七品知縣唐成的廉政和機智,諷刺了社會上的一系列歪風邪氣。
戲曲藝術片在中國電影的發展史上曾經有過輝煌的篇章,一九○五年中國電影的開山之作便是戲曲藝術片《定軍山》。而後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紅樓夢》、《天仙配》、《追魚》、《楊門女將》等,都是萬人爭睹、眾口交贊的佳作。八十年代前後,尚有《七品芝麻官》、《五女拜壽》、《春草闖堂》等等獨步一時。
然而近十餘年,戲曲藝術片卻似乎日趨式微。影片既少,驚世的佳作更難得見。在我的心頭,總懷疑此事可能與我們對民族傳統的誤解有關;另一原因則在我們多少輕忽了農民觀眾,而戲曲電影的市場主要在農村。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看到長春電影製片廠與河南省鶴壁市文化局聯合攝制的喜劇戲曲藝術片《七品知縣賣紅薯》不能不格外高興。而它又拍得如此之好,則更是讓人喜出望外。
表面上,這是一部喜劇。喜劇故事,,喜劇人物,喜劇風格,都讓人忍俊不禁。誰能想到清苑縣令唐成押解犯有命案的誥命嚴雪姣進京復審,途中卻接到了「護送誥命」的聖旨。頃刻之間,上下移位,主客顛倒,嚴雪姣飛揚跋扈。一氣之下,唐成貼出「回家賣紅薯」的告示,與書童、老班頭一起同往京城。
這還只是開場,隨後的演出更令人意外,令人發笑。「護送」誥命到了嚴府以後,唐成被嚴家兄妹拒之門外。被拒之門外的唐成還不能隨意行動,必須隨時等待嚴嵩的傳喚。日復一日,形似乞丐、囚徒,唐成凍餓交加,悲憤交織。
但他不是一個悲劇人物,不是一個隨便可以打倒的人。他的喜劇性格促使他拿起了智慧的武器去繼續戰斗。他當街賣起了紅薯,並一路賣到了國公府。在國公徐延昭猶豫動搖之際,唐成又以激將法把他「激」上了與強大的惡勢力決斗的戰場。
我們之所以更願意稱其為「正劇」,是因為一般的喜劇常常為追求喜劇效果而故意設置一些引人發笑的噱頭,矛盾虛假,笑料低俗,品位低下;而《七品知縣賣紅薯》則不然。它讓你笑,但並不以「笑」為目的。它的矛盾沖突真實而典型,它的人物生動而逼真,它的意蘊普遍而深刻。以上種種,使你不能以一般的「喜劇」而視之。
這一切,主要地體現在了唐成這一藝術形象的刻畫上了。他的性格,可以說既鮮明,又豐富,既可親,又可敬。他是一個「清官」,秉公執法,為民請命;但他又是一個「平民」,抽煙袋,賣紅薯,向權貴抗爭,向民女下跪。他與誥命、奸相的斗爭,並不僅僅出於對上的忠誠,更多的是出於那顆嫉惡如仇、同情弱小的正義之心。他所以能戰勝權貴,伸張正義,主要依靠的,不是自己手中的權力,而是長在自己肩膀上的頭腦里的智慧。他的勝利,不是「清官」忠君的勝利,而是鬥士正義與智慧的勝利。
傳統戲曲難以在現代社會振興發展,不利的一點即是意識、觀念往往落後於時代。《七品知縣賣紅薯》的可貴之處正在於它與時俱進,在作品中體現了現代意識。
以「平民知縣」、正義鬥士、聰穎智者的品格、身份,改造傳統戲中的「清官」形象,是作品時代感的鮮明體現;而林秀英的中途放棄,又把我們的思考引向了深入。以往的「清官戲」中,受害的群眾往往只是清官施恩、施惠、同情、幫助的對象;但在這部作品中,林秀英成了斗爭的主體。如果她退出斗爭,唐成將一事無成。也正是林秀英與唐成的聯手拼搏,最後才使嚴嵩這座大山轟然倒塌。
影片的結尾也饒有興味。扳倒了奸相、誥命的唐成沒有忘乎所以,他選擇了「功成身退」的明智之路。藝術家讓唐成回到鄉間,做一個傳承文化的教書先生。他教給後代的是「做官為民」、「做人清正」。這是簡朴的真理,但也是永恆的真理。
正氣充盈,正義滿身,該片突破了「喜劇」,超越了「喜劇」;因而我們更願意稱之為「正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