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電影演員於洋多大歲數
87歲
於洋,1930年10月4日,祖籍山東黃縣,原名於延江。 原北京電影製片廠團長,表演藝術家。演員、導演。1945年長春市文化中學肄業。曾在長春市公安局任職,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文化教員。1947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在《留下他打老蔣》、《橋》、《中華女兒》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修班學習。
『貳』 如何評判國寶級演員於洋的演技
於洋老先生不圖名利,不計報酬,對藝術精益求精。對每個戲的每一個角色,都認真寫小傳和角色分析,由於他親身經歷了許多戰爭的場面,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所以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生動感人。
他希望新一代的演員們能夠向老一輩藝術家那樣,對藝術勇於奉獻和對演技執著追求。演員要多注重角色分析,不要過多的去關注片酬,要在藝術造詣上多下功夫。他說他雖然年事已高,但是他希望能為中國的電影事業再出一份力。這就是老藝術家對當代人的心聲和對演員們的期望!
『叄』 於曉陽結過幾次婚
於曉陽結過一次婚,伴侶是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爾。於曉陽別名納仁巴特爾,於曉陽出身於電影世家,是老一代電影藝術家於洋之子,曉陽從部隊復員分配到北影廣工作,當過電影特技照明,做過文學編輯。於曉陽1960年9月14日出生,四十四歲時在赴湖北恩施為電影《北緯30度》做前期籌備工作後回京途中,因突發急病,不幸因公殉職。
1981年,他到導演室工作,先後擔任了電影《武林志》的導演助理和電影《夜行貨車》的副導演。他先後執導拍攝了《裂變》《老區新人》《拉著夢的手》和《阿凡提的故事》等多部電視劇。

病逝消息
1、2005年1月7日清晨的北京,格外寒冷,而於洋的妻子楊靜卻很早起來,准備了豐盛的早餐,她在盼著兒子於曉陽的歸來,不料卻等來了一個噩耗。據於曉陽北京電影學院的同班同學韓三平介紹,事發當天,北影集團的領導就把於曉陽去世的消息告訴了於洋夫婦。老兩口悲痛欲絕。見到兒子的遺體,楊靜忍不住撲上去,拚命想把兒子搖醒。於洋一邊流淚一邊對趕來安慰自己的後輩們說:「我不能哭!我是男子漢,我要挺住!」
2、據北影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於曉陽前段時間一直忙著電影《北緯30度》的籌備工作,日前於曉陽到湖北恩施選景並與當地政府洽談合作事宜。本月6日他和製片人坐火車回北京,准備參加次日開幕的導演協會獎。7日凌晨5點過,就在火車即將抵達北京之時,獨自睡在軟卧車廂的於曉陽由於連日勞累和氣溫過低,急性哮喘病突發身亡。
『肆』 於洋的介紹
於洋,1930年10月4日,祖籍山東黃縣,原名於延江。 原北京電影製片廠團長,表演藝術家。演員、導演。1945年長春市文化中學肄業。曾在長春市公安局任職,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文化教員。1947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在《留下他打老蔣》、《橋》、《中華女兒》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修班學習。1957年畢業後主演《英雄虎膽》、《青春之歌》、《暴風驟雨》、《大浪淘沙》等影片。1977年轉任導演,拍攝《戴手銬的「旅客」》、《大海在呼喚》等影片,並導演《哪兒是我的家》等電視連續劇。是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1989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第19屆金雞百花節獲得「終身成就獎」。

『伍』 國寶級藝術家於洋,都榮獲過哪些獎項
國寶級藝術家於洋,都榮獲過哪些獎項?於洋,這位被稱之為國寶級的藝術家的話劇演員,影視劇演員,他是河南開封人,被評為中國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獲得這樣高成就的他實際上是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的。不僅如此他還是電影藝術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他不僅僅在中國國家話劇上有著巨大的成就,而且在電影藝術中也是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榮耀與高度的評價,當然如果不以這些獲得的獎項以及成就來看待這位老藝術家的話,從他的每一部作品中,你仍然能夠看出他無論是作為一名話劇演員還是作為一名影視劇演員,以及作為一位電影藝術的發展者的初心和努力,以及自身實力的積累。
『陸』 老演員於洋的年齡
老演員於洋今年86歲了。
於洋,1930年10月4日,祖籍山東黃縣,原名於延江。 原北京電影製片廠團長,表演藝術家。演員、導演。
1945年長春市文化中學肄業。曾在長春市公安局任職,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文化教員。1947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在《留下他打老蔣》、《橋》、《中華女兒》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修班學習。1957年畢業後主演《英雄虎膽》、《青春之歌》、《暴風驟雨》、《大浪淘沙》等影片。1977年轉任導演,拍攝《戴手銬的「旅客」》、《大海在呼喚》等影片,並導演《哪兒是我的家》等電視連續劇。是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1989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第19屆金雞百花節獲得「終身成就獎」。
『柒』 求老電影藝術家於洋的生平還有簡歷
於洋(1930.10.4-) 演員、導演。
祖籍:山東龍口市。中國影視演員、導演。原名於延江。1945年長春市文化中學肄業。曾在長春市公安局任職,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文化教員。1947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在《留下他打老蔣》、《橋》、《中華女兒》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修班學習。1957年畢業後主演《英雄虎膽》、《青春之歌》、《暴風驟雨》、《大浪淘沙》等影片。1977年轉任導演,拍攝《戴手銬的「旅客」》、《大海在呼喚》等影片,並導演《哪兒是我的家》等電視連續劇。是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1989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第19屆金雞百花節獲得「終身成就獎」
http://ke..com/view/82245.htm#sub6707007
『捌』 求老電影藝術家於洋的生平還有簡歷
於洋 (1930.10.4─)北影廠導演。電影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
原名於延江,山東黃縣人。6歲時,隨母親"闖關東"。12歲時,邊上學邊拍電影。1945年參加革命,當過偵察員,並參加了解放長春、四平等戰役。1946年被捕入獄,後被營救。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考入北京電影學校表演專修班學習。1956年調北京電影製片廠。歷任北影演員劇團團長,兼任中國電影表演學會副會長、影協理事,中國文化交流基金會理事,中國劇協會員,中國關心青少年教育協會常務理事等職。是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1947年在影片《留下他,打老蔣》中扮演八路軍連長。1950年參加拍攝了《衛國保家》,主演的影片還有:《橋》、《中華兒女》、《走向新中國》、《葡萄熟了的時候》、《山間鈴響馬幫來》、《怒海輕騎》、《生活的浪花》、《英雄虎膽》、《青春之歌》、《暴風驟雨》、《大浪淘沙》、《糧食》、《革命家庭》、《火紅的年代》、《第二個春天》、《偵察兵》、《水上春秋》等。1976年改做導演。參與編劇並自導、自演的故事片有:《大海在呼喚》、《戴手銬的旅客》、《萬里征程》、《駝峰上的愛》、《孤帆遠影》、《騎士的榮譽》等。導演的電視劇有:《特區法官》、《金盾在這里閃光》、《哪裡是我的家》等。
『玖』 求老電影藝術家於洋的生平還有簡歷
(1930.10.4-) 演員、導演。
祖籍:山東龍口市。中國影視演員、導演。原名於延江。1945年長春市文化中學肄業。曾在長春市公安局任職,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文化教員。1947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在《留下他打老蔣》、《橋》、《中華女兒》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修班學習。1957年畢業後主演《英雄虎膽》、《青春之歌》、《暴風驟雨》、《大浪淘沙》等影片。1977年轉任導演,拍攝《戴手銬的「旅客」》、《大海在呼喚》等影片,並導演《哪兒是我的家》等電視連續劇。是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1989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第19屆金雞百花節獲得「終身成就獎」
演出影片1947:留下他打老蔣
1949:橋、中華女兒
1950:衛國保家
1951:走向新中國
1952:葡萄熟了的時候
1954:山間鈴響馬幫來
1955:怒海輕騎
1958:生活的浪花 英雄虎膽 山裡的人
1959:飛越天險 礦燈 青春之歌 水上春秋 糧食
1960: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 革命家庭 五彩路
1961:暴風驟雨
1966:大浪淘沙
1974:火紅的年代偵察兵
1975:第二個春天
1980:戴手銬的「旅客」
1982:大海在呼喚
1989:女賊
1993:大海風 導演故事片
1977:萬里征途
1980:戴手銬的「旅客」
1982:大海在呼喚(與楊靜合作)
1984:騎士的榮譽(與德勒格爾瑪合作)
1985:駝峰上的愛(與楊靜合作)
1987:孤帆遠影
1993:大海風
2003:驚濤駭浪
物生平於洋是山東省黃縣(今龍口市)人,1930年10月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六歲那年,闖關東的父親病死關外,家鄉又遭災,這突來的天災人禍,迫使母親帶著他流落到東北。在長春,他遭受過孤兒院的虐侍,也飽嘗過流浪街頭的凄苦。直到替人做傭人的母親攢下點血汗錢,才把他送進小學讀書。1942年,偽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為一部兒童片挑選臨時兒童演員,於洋抱著自己找些活路以減輕母親負擔的心理經人介紹去應試。結果被選中。於是,在半工半讀生活中,他接觸了電影表演。
1945年,他那在八路軍中工作廠多年的哥哥隨部隊來到長春,找到了他,並引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十五歲的於洋參加革命隊伍後,當過公安戰線上的偵察員,參加過暴風驟雨般的土改運動,以後又作為解放軍的文化幹事,參加過四平保衛戰、長春圍殲戰,並在某部炮兵團獲得過四野頒發的渡江戰役紀念章
1947年11月,於洋奉命來到興山的東北電影製片廠,參加《留下他打老蔣》的拍攝。在這部短故事片里,他扮演我軍連長。從此,他正式開始了電影演員的生活。
《留下他打老蔣》的導演伊琳,做為於洋在電影藝術上的第一位啟蒙老師,首先教給於洋的是:「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這一革命文藝宗旨。並且還告訴他,在表演中生活是基礎,沒有真實感受,表演就不可能真實。同時,陳波兒、王濱等都對於洋有過殷切的希望和具體的幫助。
1948年我國人民電影的第一部故事片《橋》開始拍攝。在這部影片中,我國工人階級第一次作為國家的主人出現在銀幕上。於洋在影片中飾演了青年工人吳一竹。他的表演純真、質朴,表現出獲得翻身解放的煉鋼工人,為支援全國解放戰爭,勇於克服困難的可貴品質。
1949年,於洋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之後,於洋還參加拍攝了《中華女兒》、《衛國保家》等多部影片。在拍攝這些影片的過程中,他接觸到劉瓊、謝添、陳強、張平等很多有經驗的老演員。從他們身上學習了許多長處,並且運用到自己的創造中來。他尤其不能忘懷自己的良師與益友——藍馬。於洋與藍馬是在1951年拍攝《走向新中國》時結識的。在影片中,藍馬飾工程師,於洋飾煉鋼工人。從體驗生活,到實地拍攝,他們一直在一起。影片《山間鈴響馬幫來》(1953)中黛烏這一形象的塑造,就是他在這方面的一次可喜嘗試。黛烏是一位苗族青年,邊寨的聯防隊長。於洋以富於激情的表演,塑造了這位勇敢、頑強、純朴、坦率的苗族青年形象,得到觀眾的喜愛。
1955年,於洋進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訓練班,集中學習了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為主的現實主義表演理論。如果說,從前他是在廣泛的學習和探索中走過來的,那麼這次學習,帶給他一次運用理論系統地總結自己過去藝術上成敗得失的機會,從而使自己的表演藝術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其重要標志,就是他在電影學院表訓班畢業後不久,在影片《英雄虎膽》(1958)中塑造的我軍偵察員曾泰的形象。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是於洋演員生活的黃金時代。他連續參加《飛越天險》(1958)、《青春之歌》(1959)、《礦燈》(1959)、《水上春秋》(1960)、《暴風驟雨》(1961)等影片的拍攝,塑造了趙中凱、江華、傅東山、華小龍、肖隊長等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其中《暴風驟雨》中土改工作隊肖隊長的形象塑造很有光彩。他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把當年參加上改時見到過的幾個工作隊長的精神風貌、言談舉止,經過藝術加工,熔鑄到肖隊長的形象中,把自己當年飽含深情訪貧問苦的情景溶化在肖隊長與貧農趙玉林等人物的感情交流中,語言和動作真切自如,在肖隊長這個形象身上顯示了於洋那種剛毅、深沉、真摯、富有激情的表演風格。
1964年,於洋參加了影片《大浪淘沙》的拍攝。他扮演了主要角色靳恭綬。這個人物耿直、倔強,勇於追求真理,願為真理而獻身。於洋生動地塑造了一個追求革命、不斷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他演得真實貼切,很好地體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鮮明個性。影片攝制完成後,還沒來得及上映,「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這部影片包括於洋所塑造的靳恭綬的形象,也以莫須有的罪名遭到批判。粉碎「四人幫」以後,影片才同觀眾見面,受到好評。「文化大革命」中,於洋在中止了一段銀幕形象創作後,曾參加了《火紅的年代》、《第二個春天》等影片的拍攝。
2003年,於洋出演電影《驚濤駭浪》之後,便處於隱退狀態,長達7年未參加電影與電視劇的拍攝演出。直到2010年,「老偶像」 再度出山,在《天堂秀》中飾演一個德高望重、「泰山北斗」級的老藝術家。於洋表示,他之所以出演該劇,主要因為被題材吸引,被劇集中所透出的濃郁蘇州文化吸引。
『拾』 電影藝術家於洋多大年齡
於洋(1930.10.4-) 演員、導演。
祖籍:山東龍口市。中國影視演員、導演。原名於延江。1945年長春市文化中學肄業。曾在長春市公安局任職,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文化教員。1947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在《留下他打老蔣》、《橋》、《中華女兒》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修班學習。1957年畢業後主演《英雄虎膽》、《青春之歌》、《暴風驟雨》、《大浪淘沙》等影片。1977年轉任導演,拍攝《戴手銬的「旅客」》、《大海在呼喚》等影片,並導演《哪兒是我的家》等電視連續劇。是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1989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第19屆金雞百花節獲得「終身成就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