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風雲兒女片段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風雲兒女片段

發布時間: 2022-09-12 00:06:55

1. 風雲兒女劇情的大概內容是什麼

1、第1集:1927年4月12日,時任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5月份,駐守長沙的國民黨反動軍官許克祥率手下軍隊叛變革命,突然襲擊了湖南總工會等共產黨控制的革命機關、團體、解除工人糾察隊和農名自衛軍裝備,殺害大批共產黨員和工農群眾。

2、第2集:郭承睿回郭宅找尋名冊無果,李興發表示趕緊撤出城裡,郭承睿因捨不得妻兒和名冊不肯撤離,兩人正爭執時,卻發現有人來到郭宅處理根生的屍體,李興發無奈下只能聽從郭承睿的想法。盧長官要楊登麟做偵緝科科長,楊登麟不願意,但楊登麟不得不聽從上級柳司令的命令。

3、第3集:傍晚,郭承睿和老師告別後一行人便出發去武漢。在武漢近郊時,郭承睿提問鄒文霞是否記住了他們的假身份,鄒文霞吞吞吐吐的回答令郭承睿心生不快。兩人討論了日後所做的任務就去武漢了。到了武漢三人開始分頭行動,郭承睿一家來到與程浩他們約定的藏身之處,。

4、第4集:郭承睿在教鄒文霞練習基本的禮節和走姿禮儀為晚上的晚宴做准備,郭承睿交代鄒文霞一些細節以防露餡,但鄒文霞並不是很適應這些,郭承睿就有點小脾氣,覺得鄒文霞不努力。鄒文霞也覺得委屈,但仍在努力練習。

5、第5集:周汀跟白利忠說了自己在郭承睿家中的發現,白利忠也是在細細揣摩。楊登麟得知自己被上級調到武漢,向盧長官表示自己不滿意這個安排,覺得長沙這邊他剛有一些起色,就要被調走,這著實就是柳青的命令,他實在很生氣。

6、第6集:郭承睿對於白利忠懷疑他們是共黨分子而感到憤怒,白利忠為安撫郭承睿的情緒,告知共黨的頭目六哥和九叔要在武漢開展地下工作活動,為武漢暴動做准備,這才導致他們對任何事都是過於緊張。

7、第7集:郭承睿一行人正在為大江報發行取得的影響而感到高興,正決定連續印發幾期,但郭承睿覺得有幾個工人因看大江報被抓,反動派極有可能追蹤報紙的來源,這會威脅到他們的安全,此時發行停印發大江報會是最好的辦法。

8、第8集:被胡傑欺騙的李興發將最新的大江報給了他看,表示胡傑日後還可繼續發報。楊登麟在和白利忠就大江報印刷窩點一事爭吵不斷,白利忠對楊登麟的說法更是不屑一顧,白利忠堅稱吳瑞就是印報人員,但楊登麟覺得這毫無根據,覺得白利忠辦事不利。

9、第9集:兩人正四目相對,敵意四起的時候,柳青來找楊登麟了,這才使得楊登麟逃過一劫。郭承睿夫婦趕緊回董宅找程浩來商量解決的辦法,程浩建議郭承睿他們趕緊撤離,但郭承睿覺得他們的行動馬上就要開始了,這時候撤退簡直不像話。

10、第10集:這天,鄒文霞來教蘇太太綉湘綉,不料蘇太太家的下人有事走了,所以蘇太太為了應付後天在家裡舉行的應酬只能直接親自動手打掃衛生,鄒文霞自告奮勇的說她幫蘇太太打掃衛生。蘇太太為表示感謝就說下次兩家人一起吃個飯。鄒文霞在替蘇太太打掃完大廳後,就從蘇太太那拿到了書房的鑰匙。

11、第11集:李興發走後,郭承睿告訴程浩旺土死了,就當前情況下來看,郭承睿希望組織鄒文霞轉移出去,但程浩顧慮鄒文霞現在的身份,覺得轉移實在不妥。

12、第12集:李興發來通知郭承睿讓他停止報紙的印刷,外面的情況不太對,峰哥失去聯系,各處交流地點都有人盯著,李興發讓郭承睿把油墨和紙張都給燒掉,趕緊撤離。盧長官約了楊登麟一起吃飯,盧長官給了一輛車給楊登麟,這樣他辦案方便一點。

13、第13集:周汀不經意間向楊登麟透露出之前在胡傑身上的那份稿件,楊登麟立即識破了共黨聲東擊西的計謀,並在地圖上發現俄租界這個地方,但白利忠並沒有去搜。

14、第14集:程浩撤退時發現了鄒文霞不辭而別,李興發想去把鄒文霞給找回來,但程浩讓李興發先救孩子,李興發聽到敲門聲,只得讓郭立天在後門數一百個數等他,要是一百個數後他和程浩還沒回來,他就帶著弟弟妹妹們去書店老闆那。

15、第15集:鄒文霞假扮成護士來到柳青的病房准備刺殺楊登麟,楊登麟將鄒文霞帶到安全的地方說話,楊登麟拿出他之前送給鄒文霞的玉佩,鄒文霞表示她從來都沒有愛過楊登麟,她把楊登麟當成救命恩人來看待,楊登麟聽到這後惱羞成怒對鄒文霞動了手。

16、第16集:鄒文霞到達上海之後,在大街上幫助了一個女孩但。鄒文霞坐黃包車到達辣費德路36號後,正准備給車夫錢時卻發現自己的錢不見了,無奈下她只好把立天和立言留在車夫那,然後自己去辣費德路36號找人墊付錢,剛到達門口,就發現有警察從辣費德路36號架了個人出來。

17、第17集:李興發在搶飯的野孩子中找到了立慧,立慧一心想要為郭承睿報仇。李興發無奈之下答應了立慧不報仇不去上海的想法。楊登麟以全新的姿態來找盧長官,希望盧長官能將他調往上海工作,盧長官坳不過楊登麟,只能幫他寫封介紹信給上海警備司令處偵緝處的洪處長。

18、第18集:白利忠把那個畫像的頭發給遮住了以後問那個孩子這樣像不像他們會里的那個男孩,那個孩子說是的,不過已經被人給劫走了,龍豪才就氣沖沖的問那個男孩被誰劫走了。

19、第19集:楊登麟在教堂准備抓獲前來交換情報的鄒文霞,不料鄒文霞此前早已留了一手,使得楊登麟抓了一個替身。隨後,楊登麟來到了一地點准備將鄒文霞一行人一網打盡,但沒人在家,楊登麟發現鄒文霞他們的計劃就在今晚於是順水推舟決定守株待兔,等待他們落網。

20、第20集:五年後,這天,陳依娟來到廠里找郭立天,郭立天在車間里以沈孝成的身份做了一名會記,讓郭立天就最近工廠撤攤的事小心一點。兩人膩歪了一會,陳依娟就去上工了。

21、第21集:朱巡長這邊吩咐軍官們等遊行隊伍出來就立即抓捕,車間工人這邊等不到劉春榮的出現,開始急起來。鄒文霞以給立慧送衣服的名義來到廠里讓郭立天想辦法取消這次遊行。

22、第22集:程浩表示劉春榮聽從鄒文霞的命令,鄒文霞主要負責掩護劉春榮的行動,程浩還告訴鄒文霞陳依娟要搬出去住了。下班時,劉春榮和柳青一起回家,路上劉春榮一直在給柳青灌輸無產階級的革命思想,柳青就想從側面問出劉春榮是從哪學來的,結果劉春榮沒鬆口。

23、第23集:鄒文霞得知程浩被上級調走的消息後,決定聯名向上級提出報告,但程浩攔下了鄒文霞。程浩讓鄒文霞時刻關注周圍的動態,隱藏好直接的身份,盡快的想好撤退的道路,還給了鄒文霞一個地址作為她們遇難後的臨時落腳點。

24、第24集:楊登麟告訴郭立言,他爹郭承睿是他殺的,但郭立言還是一口咬定自己不是郭立言。一旁的警官實在看不過楊登麟對一個孩子動手,出面制止了楊登麟,非讓楊登麟拿出引渡手續才給審問郭立言,楊登麟沒辦法,只得口頭警告了郭立言幾句,就去辦引渡手續了。

25、第25集:劉春榮昨晚跟郭立天說他約了老彭拿名單,但實際上他是看到了柳青發出的暗語,便來找柳青。柳青想從劉春榮的口中套出背後的大魚,但劉春榮不鬆口,隨口糊弄了幾句。

26、第26集:郭立天知道了楊登麟的搜捕行動後便讓人將楊登麟找來,郭立天向楊登麟坦白了自己的身份,楊登麟表示郭立天這時候暴露自己的身份就是為了讓他停止大搜捕行動,楊登麟識破郭立天的計謀後,就讓人把郭立天換了一個單人牢房。

27、第27集:鄒文霞讓李興發他們不要輕舉妄動,她要明確這是否是楊登麟的圈套再行動。鄒文霞收到朱巡長的消息說此次槍斃行動是圈套。陳依娟以鄒文霞的名義來告訴李興發此次拯救行動可以開始了,這時,楊登麟帶著郭立天來到烏石灘,陳依娟催促李興發開始行動。

28、第28集:鄒文霞一行人回到上海一個月後,程浩來找鄒文霞傳達上級的命令。盧長官在會上給大家介紹了南京派來協助他們上海剿共行動的佟雪,會後,楊登麟想請佟雪吃飯,但佟雪以有事拒絕了。

29、第29集:鄒文霞將朱太太帶到旅館後,朱太太將事情的原委告訴了鄒文霞,鄒文霞對朱太太一家人更是愧疚。鄒文霞只得讓朱太太在旅館里避避風頭。

30、第30集:祝嬸告訴鄒文霞現在還是沒有朱太太消息,鄒文霞實在放心不下,決定回洋行看看。楊登麟在葯品管制政策施行前對幾個碼頭進行了突擊檢查,表示經過詳細的排查極有可能發現上海共黨的秘密據點。

31、第31集:三年後的上海,盛和洋行已經發展的很好,程浩告訴鄒文霞他們小組將接受一樣新的任務。盧長官在開會時看到一張傳單便大發脾氣,郭立慧表明南京方面懷疑共黨將電台轉移到上海了

32、第32集:郭立慧從一軍官那攔下一份南京國防部發來的文件,郭立慧在去洗手間的路上被柳青撞到,柳青不小心看見了郭立慧手上的文件,郭立慧在洗手間看完了這份文件,發現了一份路線圖。

33、第33集:眼看楊登麟快要到鄒文霞這了,鄒文霞建議今晚暫停發報,但程浩認為發報的內容很重要,不可以停止,只能讓鄒文霞她們多拖延一點時間。眼看敵人已經很靠近他們了,程浩一行人無奈之下只能停止發報,分開撤離。

34、第34集:白利忠這邊監測到信號之後又突然斷掉了,他們只有大致方位,只好又重新監控。楊登麟讓白利忠他們在電台房間吃飯,但白利忠怕飯菜灑了損壞電台,他可擔不起這個責任。

35、第35集:柳青找來了盛和洋行的資料,楊登麟看見程浩的照片後突然想起了他在寶康里見過程浩。柳青也基本確認郭立慧就是共產黨的同盟,楊登麟也想將計就計,將郭立慧和盧長官一網打盡。

36、第36集:白利忠求助於郭立慧,郭立慧就直接讓白利忠為直接所用,讓白利忠假裝他已經破譯了之前從鄒文霞身上的密碼本,將電台位置謊報在寶康里,她會幫他一把的,為了讓楊登麟相信白利忠說的話,郭立慧建議白利忠可以帶上鄒文霞一起去寶康里,這樣白利忠才有可能翻盤。

(1)老電影風雲兒女片段擴展閱讀:

《烈火永生》講述了辛亥革命期間,在龍府做工的17歲少女鄒文霞與進步青年楊登麟不堪惡霸龍豪才的欺凌,同時出逃,又為躲避龍豪才的追捕而分離,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鄒文霞陰差陽錯嫁給了病弱書生郭承睿,並有了子女,還救了被龍豪才擊傷的楊登麟一命。

然而殘酷的社會現實使得個人情感微不足道,也擊碎了鄒文霞做家庭婦女、過平靜生活的夢想。鄒文霞追隨為尋求真理而加入共產黨的郭承睿,投身革命斗爭,並在郭承睿犧牲後,與投靠國民黨反動派、和龍豪才同流合污的楊登麟成為勢不兩立的對手。

昔日情人變成了分屬兩個陣營的仇人,鄒文霞和楊登麟兩人之間展開了一輪又一輪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鄒文霞的四個子女也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他們踏著父母的足跡,為革命,出生入死、前仆後繼,終於成為堅強的革命者。

2. 《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什麼的主題歌

《義勇軍進行曲》,是1935年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風雲兒女》是1935年由許幸之執導,田漢、夏衍編劇,袁牧之、王人美、談瑛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戰故事片,於1935年5月24日上映。

影片講述了在抗戰時期,只顧享樂的詩人辛白華最終因為摯友梁質夫的犧牲而投入抗戰的故事。

《風雲兒女》電影片段,包括著名插曲《義勇軍進行曲》。

這首國歌的正式歌名現在叫做《義勇軍進行曲》,它最初是位於上海荊州路的上海電通公司於1935年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的主題歌。

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在今上海徐家匯的百代小紅樓內創作出來。它誕生在一天比一天緊迫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危機的特定背景之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中國東北東北抗日義勇軍各軍紛紛興起。不到1年的時間,東北抗日義勇軍已達30萬之眾。

2月起,部分東北各抗日武裝力量改編為抗日聯軍,繼續在各地區進行抗日斗爭。在抗戰的時候,當時在獄的作家田漢作詞,聶耳譜曲創作了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曲——《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素材源於哪裡目前觀點不一,但一種被眾多史料佐證的觀點是,《義勇軍進行曲》歌詞的雛形是東北抗日義勇軍軍。


3. 風雲兒女這部電影主要描速的什麼內容

劇情介紹
辛白華是個詩人,他有一個極其要好的朋友是大學生梁質甫,兩人都是東北人。「九·一八」爆發以後,他們兩人從家鄉出來,一直過著漂泊的生活,但他們一直都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辛白華和梁質甫的二樓住著生活十分貧苦的少女阿鳳和她的母親,辛白華和梁質甫非常同情她們母女,並且時常幫助她們。後來,梁質甫因和革命者有關系,被捕入獄。而辛白華卻和富孀施夫人墮入了情網。剛剛離婚的少婦施夫人對辛白華很有好感,白華也深受施夫人吸引。阿鳳的母親去世了,白華很同情她就把阿鳳送到學校讀書。無依無靠的阿鳳到了歌舞班,經常去各地演出。梁質甫被釋放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華北,梁質甫參加革命,英勇抗敵。白華躲到了施夫人家,被施夫人帶到青島遊玩。阿鳳所在的歌舞團到青島演出,遇見了辛白華。看了阿鳳演的《鐵蹄下的歌女》後,辛白華受到很大的震動,激起了他的愛國熱情,但是還是沒有擺脫開愛情的束縛,那股熱情又冷卻了下去。最後,梁質甫在抗敵的戰場上犧牲了,辛白華得知這一消息,終於拋棄了以前那種享樂的生活,走上了抗敵的最前線。 這是電通公司出品的四部反帝反封建影片的第二部,故事由田漢編寫,田漢被捕後,由夏衍編為攝制台本。雖在當時國民黨和租界當局有不準拍攝抗日影片的明令,但影片還是有明確的抗日主題,它反映了當時為民族解放而斗爭的大背景下知識青年的覺醒和成長,也曲折地反映了全國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熱烈願望。。影片編劇壯懷激烈,然思想主題稍嫌外露;許幸之初執導筒,技藝相對稚拙;袁牧之有千面人之稱,但台詞卻有話劇痕跡。影片主旨顯然不在兒女情感,而在時代風雲。尤其是它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熱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時代的聲音,其影響遠遠超過影片本身,讓當年的電影觀眾熱血沸騰,吹響了抗戰時代的進軍號角,從此響徹雲霄,成為廣泛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多年來受到人民的喜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義勇軍進行曲》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4. 《風雲兒女》的主題曲叫什麼

風雲兒女的主題曲叫《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風雲兒女的劇情簡介:

辛白華是個詩人,他有一個極其要好的朋友是大學生梁質夫,兩人都是東北人。「九·一八」爆發以後,他們兩人從家鄉出來,一直過著漂泊的生活,但他們一直都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辛白華和梁質夫的二樓住著生活十分貧苦的少女阿鳳和她的母親。

辛白華和梁質夫非常同情她們母女,並且時常幫助她們。後來,梁質夫因和革命者有關系,被捕入獄。而辛白華卻和富孀史夫人墮入了情網。剛剛離婚的少婦史夫人對辛白華很有好感,白華也深受史夫人吸引。阿鳳的母親去世了,白華很同情她就把阿鳳送到學校讀書。

5. 求 影片 風雲兒女的簡介 急急急急......

《風雲兒女》

1935,電通影片公司出品,許幸之導演

《義勇軍進行曲》從此響徹雲霄。

東北流亡青年詩人辛白華曾對貧苦少女阿鳳充滿同情,然而又一度墮入離婚少婦施夫人的懷抱,聞知同鄉好友梁質夫犧牲在抗戰前線,這才與已經成為歌女的阿鳳殊途同歸,重逢於抗日的戰場前沿。影片編劇壯懷激烈,然思想主題稍嫌外露;許幸之初執導筒,技藝相對稚拙;袁牧之有千面人之稱,但台詞卻有話劇痕跡。影片主旨顯然不在兒女情感,而在時代風雲。尤其是它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吹響了抗戰時代的進軍號角,讓當年的電影觀眾熱血沸騰。「九一八」後,青年詩人辛白華與朋友梁質夫從東北流亡到了上海,剛剛離婚的施夫人對辛白華很有好感,白華也深受施夫人吸引。白華的二樓住著少女阿鳳和她的母親,她們得到了白華和梁質夫的幫助,不久阿鳳的母親病逝,白華很同情她就把阿鳳送到學校讀書。梁質夫因受到朋友牽連被捕入獄,白華躲到了施夫人家,被施夫人帶到青島遊玩。阿鳳加入了歌舞班也來到青島演出,她演出的《鐵蹄下的歌女》仍沒有使白華走出安逸生活。梁質夫出獄後北上參加抗戰,不幸犧牲,白華聽到好友犧牲的消息後毅然離開了溫柔鄉走上了抗戰前線。

6. 《風雲兒女》的主題曲是《義勇軍進行曲》


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誕生已整整55年了。55年來,這首《義勇軍進行曲》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無論是在硝煙彌漫的戰場,還是在奮力拚搏的賽場;無論是隱身戈壁的科技人員,還是旅居海外的遊子;無論是作出豐功偉績的英雄,還是我們身邊普通的匆匆過客,聽到這首歌時,恐怕那種熱血沸騰的驕傲,是無論如何也壓抑不了的。日前,多名市民向本報記者講出他們與國歌結緣的故事。

幾天來,記者走訪了多位與國歌有著不解之緣的人,他們都是普通的市民,然而心中那份對於國歌的神往,讓人印象深刻。一位對國歌進行過多年研究的老專家谷學易充滿感情地向記者表示,他對比過許多國家的國歌,但還是「中國的國歌最好聽」,因為她「歌詞雄渾有力,曲子安排也恰到好處。這么好的國歌,我們應該對它知道得更多一些,更准確一些。」

記者采訪的谷老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主編過不少音樂教材,與聶耳、冼星海等著名音樂家的後人交情甚厚。早在編輯音樂教學大綱時,他便對國歌進行了不少的研究。說到國歌,他顯得很激動:「今年3月,國歌被確定了憲法地位。這是件大事啊!」谷老拿出他一筆一畫寫下的材料給記者看。記者驚奇地發現,谷老的業余研究,竟然糾正了人們對國歌認識的3個誤區。

誤區一:聶耳譜曲只用了兩夜

谷老說,現在很多資料往往將聶耳的創作過程描述為「看到田漢的歌詞,情緒激昂,一揮而就,僅用兩個晚上就寫好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聶耳動手譜曲前整整醞釀了兩個月。

1934年秋末,田漢撰寫了電影故事《風雲兒女》,夏衍將電影故事改寫成電影文學劇本。田漢交出《風雲兒女》的電影故事後,有一天突然文思噴涌,臨時找不到紙,匆忙中只好把《風雲兒女》的主題歌的一段歌詞,寫在一個香煙盒的襯紙上。他原打算要寫好幾段歌詞,但是只寫完了第一段,就在1935年2月19日,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歌詞也未能再寫下去。留在香煙盒的襯紙上的那一段文字就成了後來的《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

後來,聶耳聽電通公司的孫師毅說田漢編劇的影片《風雲兒女》需要譜曲,就主動找夏衍希望為這部電影譜曲。拿到歌詞後,經過兩個多月的構思,3月中旬,聶耳動手譜曲。他以田漢留下的這段歌詞,僅用兩夜的工夫就譜完了樂譜的初稿。

誤區二:歌名原名是《進行曲》

谷老介紹說,兩個晚上完成的國歌曲譜僅僅是個初稿,這個初稿試唱以後,同志們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見。但同年春天,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加劇,田漢等革命文藝家相繼被捕。黨組織為了保護聶耳,特批他經日本去歐洲學習、考察。4月15日,聶耳東渡日本。因此,聶耳當時也無暇仔細斟酌同志們的意見,只得將手稿帶到日本去進行修改。後來,聶耳於1935年5月初將《義勇軍進行曲》的定稿由日本寄回。

不少人以為,國歌原名就叫《進行曲》。谷老說,《義勇軍進行曲》最初叫做《軍歌》,就是當初田漢交出來的《風雲兒女》主題歌的曲名。而聶耳譜曲後,將歌名改為《進行曲》。孫師毅等人收到了聶耳從東京郵寄回來的手稿後,他們又決定將歌名最終改為《義勇軍進行曲》。

誤區三:聶耳只是作曲者

提到《國歌》,連小學生都知道是「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但谷老告訴記者,田漢最初的歌詞,與現在我們聽到的鏗鏘有力的《國歌》歌詞是有一定的區別的。原來的歌詞是「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血肉來築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每一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大炮飛機,前進!」

聶耳譜曲的時候,根據需要,才將歌詞補充修改成現在的樣子。谷老認為,修改稿的歌詞中最為畫龍點睛的地方是聶耳添加了3個「起來」。「這3個『起來』,增強了這首歌的激情與號召力,它把旋律引向了高潮,而且正處於全曲的『黃金分割點』。」谷老說,「最後一個『進』字也加得好啊,有力啊!試問什麼樣的人才能想到僅用一個『進』字來表現出無盡的力度?」

國歌響起來,冠軍屬於我

采訪對象:楊維,第28屆奧運會羽毛球女子雙打冠軍

北京時間2004年8月21日晚上9點,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第17次在雅典奧運會賽場上奏響。剛剛在羽毛球女子雙打決賽中取得冠軍的廣州選手楊維和搭檔張潔雯注視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與現場的中國觀眾一起唱起了國歌。對楊維來說,這個時刻已經苦盼了4年。4年前,楊維也站在奧運領獎台上,也同樣看著國旗升起,聽著國歌響起,但冠軍卻不是她。如今,她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讓國歌真正為她而奏起。這一刻,楊維百感交集。

經歷2003年釜山亞運會後的低潮後,楊維在教練、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終於在本屆奧運會過關斬將,雄壯的國歌聲在雅典第17次響起,與現場的中國拉拉隊一起高唱國歌,多年的辛酸一掃而空。如今,奧運會已經過去了1個月,然而,當天在雅典升起了那面紅彤彤的五星紅旗和那經久不息的國歌聲,已經深深刻在了中國人的腦海中,也將成為楊維一輩子銘刻於心的記憶!(秦暉)

一邊唱著歌,一邊打鬼子

采訪對象:潘貽璋,原東江游擊隊戰士

潘貽璋,今年已77歲的原東江游擊隊老戰士,提起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時異常激動。他只有十六七歲上高中時就因思想進步被高年級的同學介紹加入了東江游擊隊,當時正逢日本帝國主義大肆入侵中國,他們在粵北山區一帶從事抗日活動。

1935年,《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後,隨即在全國進步青年中傳唱開來。潘貽璋說,這首歌很富有革命性,「那時中國面臨亡國亡種的危機,這首歌唱出所有愛國志士的心聲」,極大地鼓舞了進步青年堅決抗日的決心,在抗戰時,這首歌是他們常常哼唱的歌曲,「我們唱著這首革命歌曲擊斃了不少日本鬼子和漢奸」。

1945年後,潘貽璋進入敵占區以中學音樂老師的身份做地下工作,在進步青年中發展共產黨員。他通過唱進步歌曲的形式對進步青年進行教育。他說,當時唱得最多的就是《義勇軍進行曲》。直到現在,他們這些老同志聚會時,唱國歌是保留節目。(劉顯仁、楊亞明)

國歌一響起,我就「立正」

采訪對象:李道雄,原天安門國旗護衛隊護旗手

「我們對國歌的愛是常人很難理解的」,22歲的李道雄看上去還像個大小夥子,一提起國歌,他立即嚴肅起來,收起了笑容,滿臉認真地說,「國歌是很嚴肅的,唱國歌要庄嚴地唱。」或許,這名曾經在天安門前作為國旗護衛隊護旗手的戰士,國歌留在他心目中,是一段一生難忘的記憶和驕傲!

2001年底,李道雄新兵入伍。後來,天安門國旗護衛隊要到新兵中挑選新成員,他經過層層篩選,成為國旗護衛隊的一員。

2002年11月21日清晨,李道雄終於迎來在天安門升旗的日子,李道雄說,「當想到就可以真真正正在國歌聲中,升起被譽為中國第一旗的天安門前的國旗,我的心情是異常興奮和激動的。」去年年底,他從國旗護衛隊退役下來。

今年初,李道雄隻身闖廣東,可是,李道雄最難忘的還是國歌、國旗;每每聽到國歌奏起,國旗升起的時候,李道雄就會肅然起敬,作立正狀……(曾衛康)

威水史

二戰前後《國歌》 成世界凱旋之音

從抗日時起,《義勇軍進行曲》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還通過海外的愛國人士流傳到了法國、日本、東南亞等世界各地。當時,印度廣播電台就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對中國廣播的開始曲。而1940年,美國當時著名的黑人歌手羅伯遜在中國旅美音樂家劉良模的指導下,學會了用中、英文兩種語言唱《義勇軍進行曲》,並灌制了以《起來》為名的唱片。到了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國務院更是曾將中國的《義勇軍進行曲》和德國貝多芬的《歡樂頌》、法國的《馬賽曲》等歌曲預定為向全世界廣播的慶祝勝利的節目。

7. 風雲兒女觀後感800字以上

風雲兒女觀後感
最近看了與《桃李劫》並稱為民國左翼電影兩大巔峰之作的《風雲兒女》,劇情大隻講的是辛白華是個詩人,他有一個極其要好的朋友是大學生梁質甫,兩人都是東北人。「九·一八」爆發以後,他們兩人從家鄉出來,一直過著漂泊的生活,但他們一直都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辛白華和梁質甫的二樓住著生活十分貧苦的少女阿鳳和她的母親,辛白華和梁質甫非常同情她們母女,並且時常幫助她們。後來,梁質甫因和革命者有關系,被捕入獄。而辛白華卻和富孀施夫人墮入了情網。剛剛離婚的少婦施夫人對辛白華很有好感,白華也深受施夫人吸引。阿鳳的母親去世了,白華很同情她就把阿鳳送到學校讀書。無依無靠的阿鳳到了歌舞班,經常去各地演出。梁質甫被釋放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華北,梁質甫參加革命,英勇抗敵。白華躲到了施夫人家,被施夫人帶到青島遊玩。阿鳳所在的歌舞團到青島演出,遇見了辛白華。看了阿鳳演的《鐵蹄下的歌女》後,辛白華受到很大的震動,激起了他的愛國熱情,但是還是沒有擺脫開愛情的束縛,那股熱情又冷卻了下去。最後,梁質甫在抗敵的戰場上犧牲了,辛白華得知這一消息,終於拋棄了以前那種享樂的生活,走上了抗敵的最前線。
該片情節曲折,主旨意義非凡,配合著當時的背景,正式1932年,當日本人的槍炮聲穿過東北三省,穿過上海、南京,任何一個單個的人都已經無法承擔這種民族苦難的深重,任何一種單一的文藝表現形式也已經無法充分表達仇恨和喚醒民眾。當時,左翼作家聯盟的作家、詩人、演員紛紛拿起了文藝的武器。1935年初,「電通」也開拍了《風雲兒女》。拍攝期間,田漢被捕,夏衍改編了劇本,聶耳懷著強烈的愛國熱情為影片創作了主題曲。這部反映「九·一八」事變後,青年知識分子走出彷徨,投身抗戰的電影,很快隨著《義勇軍進行曲》的激昂歌聲響徹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凝聚著主創人員血淚的《風雲兒女》,也率先吹響了抗日救亡的號角。該片在當時的歷史大潮下具有著不可抗拒的喚醒國人抵抗外來侵虐者,保衛家園的最後良知,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風雲兒女》70年了,那段永遠閃爍著戰斗光芒的中國電影史和音樂史,卻被永遠銘記著。

8. 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什麼的主題曲

1、《義勇軍進行曲》,是1935年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2、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因國歌作詞者田漢被批鬥,《東方紅》一度取代《義勇軍進行曲》為非正式國歌。

其後,《義勇軍進行曲》仍以無歌詞版本存在。至197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集體填詞的《義勇軍進行曲》被正式通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3、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決議,撤銷1978年的新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4、2004年3月14日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

(8)老電影風雲兒女片段擴展閱讀:

《風雲兒女》電影片段,包括著名插曲《義勇軍進行曲》。

這首國歌的正式歌名現在叫做《義勇軍進行曲》,它最初是位於上海荊州路的上海電通公司於1935年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的主題歌。

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在今上海徐家匯的百代小紅樓內創作出來。它誕生在一天比一天緊迫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危機的特定背景之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中國東北東北抗日義勇軍各軍紛紛興起。不到1年的時間,東北抗日義勇軍已達30萬之眾。

2月起,部分東北各抗日武裝力量改編為抗日聯軍,繼續在各地區進行抗日斗爭。在抗戰的時候,當時在獄的作家田漢作詞,聶耳譜曲創作了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曲——《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素材源於哪裡目前觀點不一,但一種被眾多史料佐證的觀點是,《義勇軍進行曲》歌詞的雛形是東北抗日義勇軍軍。

9. 求《風雲兒女》觀後感

第一次看《風雲兒女》是在一年之前,觀看時人物的行為和說話方式都讓我忍俊不禁,直接從全景跳到特寫的影像所帶來的視覺感受也讓我感到極為不適。但過後不久就忘得差不多了。如今靜下心來再看,驚訝地發現,那時的人好先進啊!服裝,布景受西方影響也特別西化,說話時英語脫口而出,在片中我們還能看到一度被限制的接吻鏡頭,甚至還對時下才 開始流行的男女「新同居時代」有過一筆描述。

誠然,老電影並不能如現代電影一樣給我們舒服的享受,但是如果我們用現在的觀點苛責當時的電影,那就有數典忘祖之嫌了。因為電影畢竟是有歷史的:從黑白到彩色,從無聲到有聲,經歷了這一階段,才有了今天成熟形態的現代電影。在中國電影短短一百年的歷史中,三四十年代只能算是童年時期。這些影片在很多方面相比於今天確實都顯得拙劣粗糙,但是經過歲月一次一次的淘洗,卻能歷久彌新,這才是老電影的魅力。仔細品味,早期電影人做電影的觀念以及影片中所反映出來的很多觀念並不亞於現代電影,甚至更超前。
這部誕生於1935年的《風雲兒女》是由電通公司攝制的為數不多的幾部影片之一。電通是左翼電影人的大本營,影片所宣揚的抗日救國的傾向顯而易見,片中的插曲《義勇軍進行曲》也因其強烈的危機意識和反抗精神而被定為新中國的國歌。由於時代和社會狀況的改變,這樣的影片如今看來有著她不可避免的主題上的局限性。單從政治上來說,影片充其量也只是一個講述了一個詩人由迷茫而覺醒,最後投身革命,從而號召大家起來抗日的故事。但是暫時拋開影片的政治目的不講,辛白華的故事更像是一出性格劇(不能說是悲劇),面對選擇優柔寡斷的性格,在很大程度是他巨大痛苦的根源。
1932年的上海,表面的繁華下,經過了「九一八」和「一二八」事變的城市籠罩著陰郁的愁雲。幾個分屬於不同階級原本沒有任何聯系的人因為住在同一個小區而認識並糾纏,他們個人的遭遇代表了一個階級的普遍狀況,從而展現了極為廣闊的社會現實生活,以史夫人為代表的買辦官僚因看不到前途而醉生夢死,「我不想想過去,也不想想將來,今天,我只有今天」;以梁、辛白華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對祖國的充滿了憂慮,為著「只有窮人才能救窮人」的理想努力;而以阿鳳母女為代表的普通勞苦大眾,在日軍的鐵蹄下流離失所,窮困潦倒。
詩人的身份一開始就決定了辛白華是個浪漫氣質嚴重的人,他本性善良,瞞著質夫當掉小提琴替阿鳳母女交房租,主張提出收養喪失雙親的阿鳳;對於女性,他的理想是「懂得詩,懂得畫,懂得人生」,對優雅的史夫人極其崇拜,因而堅持阿鳳進學校而不是去做工;但對於時事和國事他就沒有質夫敏感,也沒有他認識深刻。質夫更積極主動,目標明確,是一個堅定的革命戰士,很多時候辛白華都依賴著他。
梁質夫被捕後,猶豫徘徊中辛白華如同失掉燈塔的航船。在他受到通緝最需幫助時所有人冷眼相待,只有史夫人對他熱情款待的,自尊和自負將他推向了她。但他始終明白沉醉在夢幻中是不行的,殘酷的現實不時地提醒他,夢境始終是夢境,「夢境是不會長久的」。他躲到青島——被他視為桃花源的地方,但是這里的海面上竟然停著外國的軍艦。他憂憤煩躁空虛,急於擺脫,前途的渺茫和不可預知阻止了他的進一步行動,於是只有苟全性命於亂世。
他浪漫的完美主義的理想一再受挫,痛苦萬分,史夫人卻一再譏笑為是「傻孩子」的行為。而在阿鳳那裡,同樣的行為卻被視為拯救,聰明靈秀的阿鳳於是成了他的寄託!他用鳳凰涅磐重生的典故給阿鳳起了「新鳳」的名字就有這樣一種美好的初衷。與阿鳳相遇,《鐵蹄下的歌女》再次激起他的愛國情緒,也提醒他現實的殘酷性:阿鳳因交不出學費竟已淪落為歌女,他所擔心的「天真純潔的女孩在萬惡的社會中難保是不會墮落的」竟然活生生地發生在自己所喜愛的姑娘身上。很明顯,辛白華更喜歡拯救者的角色,這也是他的詩人氣質所造就的騎士理想。所以盡管他一再猶豫之後,在好友梁質夫犧牲的促動下,終於讓他果決地放棄榮華投身革命。
人性是共通的,性格悲劇比社會悲劇更能打動人的心。影片通過個人在動盪時代中的命運和抉擇,反映了整個時代青年的面貌,來達到宣揚抗日的目的比起通過呆板的政治說教更具說服力。一個原本高大的人會使觀眾有距離感,他們更願接受一個由平凡的人轉變成的高尚的人。因而影片也不對人物的選擇妄加評判,比如作為「反面人物」的史夫人。與史夫人在一起,確實麻痹了辛白華的鬥志和勇氣,但是如果說她是他墮落的原因,這種說法是不公允的。他一直處於兩難境地,一邊是夢境一般的生活,一邊是嚴峻的現實,無法割捨任一端,他才痛苦異常。相對於他的彷徨,史夫人始終是堅決的,盡管她的主張不是積極的,而且是與時代相悖的。一開始她以深夜在巨宅中彈奏《獻給愛麗絲》的形象告訴人們她是一個空虛寂寞的女人,等待著別人來拯救,他的詩人氣質讓她誤認為他就是她的拯救者,她比他更嚮往夢境般的生活。在得到他的愛之後,她做一切她認為能讓一個詩人快樂的事情,主張去青島旅遊(注意「不是逃命」),去看演出,「希望美好的夢永遠的繼續下去」。她的所有的行為與其說是來救他,不如說是為了救她自己,所以面對他的愁緒,她完全無法理解,她可以使他衣食無憂卻無法滿足他的精神需求也是她無法得到解救的原因所在。影片沒有更多的篇幅描寫後續的生活,但是可以想像,她以後的生活將回到影片最初時的狀態。她也是一個值得同情的角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她並沒有引起人們的反感。
當然創作者並不期望社會上的青年面對國土淪喪,國家將亡繼續頹廢下去。所以影片結尾處,特別設置了在辛白華和阿鳳的號召下,所有逃難的百姓拿起武器,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向前方沖殺的情景。從編劇上來說,這個場景的情緒鋪墊是不夠的,看起來也特別的突兀,但是我們願意相信這樣的結局,這是對未來的理想,對國家的期待。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生 吳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