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尋電影《歡歡笑笑》下載
到網路影音電影網看看,一般都有
⑵ 誰知道有關圓的謎語吖
圍攻(常言俗語)打圓場
下旬殘月(常言俗語)圓滿結束
洋銀盤光載紀念幣(常言俗語)外國的月亮特別圓
大珠小珠落玉盤(常用詞)圓滑
一輪明月(常用詞)圓滿
百分表(成語)自圓其說
半月談(成語)自圓其說
不操方言(成語)自圓其說
不講方言,從我做起(成語)自圓其說
春色滿園十五夜(成語)花好月圓
春色滿園望夜景(成語)花好月圓
春色在望(成語)花好月圓
從零談起(成語)自圓其說
調(成語)自圓其說
方言(成語)不能自圓其說
芙蓉尤喜清輝滿(成語)花好月圓
格言(成語)不能自圓其說
工資不能亂用(成語)花好月圓
規勸·脫帽格(成語)自圓其說
木蘭迷戀中秋夜(成語)花好月圓
日本國旗(成語)外方內圓
十五始展眉(成語)自圓其說
銅錢(成語)外圓內方
望見牡丹盛開(成語)花好月圓
襲人喜歡白玉盤(成語)花好月圓
相思欲寄何由寄,畫個圈兒替(成語)自圓其說
尤戒方言交談(成語)自圓其說
中秋菊怒放(成語)花好月圓
民之望也(詞曲牌名)人月圓
七夕一相逢(詞曲牌名)巧團圓
千里共嬋娟(詞曲牌名)人月圓
萬戶蕭疏鬼唱歌(詞曲牌名)人月圓
一家團聚度中秋(詞曲牌名)人月圓
CO(電視劇名)圓月彎刀
蟾蜍虧復團(電視劇名)月缺月圓
滿庭芳、蟾宮曲(電視劇名)花好月未圓
清輝如鏡、小舟繞河(電視劇名)圓月彎刀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電視劇名)落日不圓
夕陽西下郎未歸(電視劇名)落日不圓
六王畢,四海一(電視欄目)九州方圓
萬里江山成一統(電視欄目)九州方圓
王師北定中原日(電視欄目)九州方圓
常存抱柱信(電影名)希望,大橋下面,團圓,情侶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電影名)團圓之後,內當家
十五始展眉(電影名)團圓之後,歡歡笑笑
一環(電影名)同心圓
中秋賞菊(電影名)花好月圓
安陽二日游,來回費用低(電子技術詞語)晶圓
既是員外的大方,那就多住三日(電子技術詞語)晶圓
至三品方為大員(電子技術詞語)晶圓
子胥受困昭關後,一日盡白頭(電子技術詞語)晶圓
終身無改共和願(歌詞)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地球儀(歌曲名)圓圓的世界
盼望(歌曲名)等到月兒圓
為財分離品行變(歌曲名)團圓
規矩(古文句)與之圓方 /徐兆瑋
群芳競艷沐露水(股票名)豐華圓珠
盈盈何上露(股票名)豐華圓珠
東半球西半球(貨幣)一圓兩分
千金散盡還復來(貨幣)美分,美圓
一周又一周(貨幣)七日圓
元宵佳節望滿月(貨幣)十五張一美圓
明月幾時有(機械詞語)圓盤
十五的月亮(機械詞語)節圓
月到中秋一輪滿(機械詞語)節圓
明月幾時有(建設建築詞語)盤圓
八月初(經濟作物)桂圓
裁員解困,雙增雙節(經濟作物)桂圓
平分秋色一輪滿(經濟作物)桂圓
折柳贈別後,依依回閨中(經濟作物)桂圓
大喜過望(劇目)佳期,團圓之後
團圞千里恨嬋娟(篇目)圓,遠,怨,月
必以規矩則可(人名)成方圓
不破樓蘭終不還(人名)遠征,成方圓
但悲不見九州同(人名)張圓,方舒
二元論(人名)陳圓圓
弓開如滿月(人名)張之象,圓圓
古錢兩枚(人名)陳圓圓
會挽雕弓如滿月(人名)張圓
老是畫圈圈(人名)陳圓圓
零的突破(人名)張圓
十五始展眉(人名)張圓,方舒
說話繞圈子(人名)陳圓圓
行列聯珠,畫眉何似(人名)陳圓圓,柳如是
循規蹈矩(人名)成方圓
有了規劃·卷簾格(人名)成方圓
月近中秋(人名)除圓朗
周旋中規(人名)成方圓
百分法(商品名)圓規
天秋月又滿(商品名)桂圓
席上無羹不美滿(商品名)賴湯圓
新春佳節人團聚(商品名)桂圓
中秋月色露生花(商品名)圓珠筆
七仙女哭辭董郎(詩詞句)何時長向別時圓
中秋望月(詩詞句)時逢三五便團圓
一年幾見月當頭(數量詞)十二圓
Q(數學詞語)橢圓,曲線
Q(數學詞語)圓,和,曲線
貝(數學詞語)配方,組合,圓心
不破樓蘭終不還(數學詞語)等邊,平方,圓
車輪大戰(數學詞語)圓周角
待嬌妻吳三桂五內如焚(數學詞語)等圓,圓心,正切
歸心似箭期團聚(數學詞語)反正切,等圓
經濟支援(數學詞語)輔助圓
口(數學詞語)圓周
連環計(數學詞語)兩圓相交
每逢佳節倍思親(數學詞語)圓心,正切
面如滿月(數學詞語)相似圓 /張亞謨
人人存款個人儲蓄(數學詞語)全面積,圓
四毛錢(數學詞語)補角,半圓
四十分(數學詞語)補角,半圓
未登程先問歸期(數學詞語)分度圓
夜夜盼郎歸(數學詞語)圓心,正切
一環扣一環(數學詞語)兩圓相交
一夜昭關頭盡白(數學詞語)圓心,正切
倚閭焦灼盼兒歸(數學詞語)圓心,正切
有情人終成眷屬(數學詞語)同心圓
員(數學詞語)正方形,外接圓
只盼三桂來救她(數學詞語)圓,圓心,正切
畫個圈兒替(探驪格)文具·圓規
來件皆議環保法(探驪格)文具·圓規
天上一輪才棒出(探驪格)視目·圓月在中秋
雙環(天文詞語)復圓
再造丸(天文詞語)復圓
急得老子團團轉(物理名詞)焦耳,圓周運動
規劃(音樂詞語)圓舞曲
車輪大戰(郵政集郵詞語)圓角
蓮篷悠悠初放時,相會終了相思願(郵政集郵詞語)荷花小型張面值壹圓
相見了卻相思願(郵政集郵詞語)面值一圓
皎皎月輪照上苑(中國地名)圓明園
上苑望月(中國地名)圓明園
十五的月亮懸庭前(中國地名)圓明園
賀回歸,莫用口,請出力(字謎)圓
納賄前來便拒回(字謎)圓
賽後歸來得團聚(字謎)圓
銀漢無聲轉玉盤(宗教詞語)圓寂
⑶ 我國的第一部立體電影
中國立體電影史1962年,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中國拍攝的立體電影是偏光立體電影。 3D電影在國內大范圍上映實際始於2008年的《地心歷險記》。近在咫尺的細微生物、呼嘯而過的珍奇異獸、過山車般身臨其境的美妙感覺……100元的高昂票價和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力,讓該片在有限的80塊3D銀幕放映27周,票房達6700萬元,平均每塊銀幕票房80萬元。以票房3.2億元的《赤壁》(上)為例,它在3600塊銀幕放映合每塊銀幕票房8萬多元。比較兩部影片,3D電影平均銀幕票房數是普通影片的10倍!「賣一部電影的票房就收回了放映設備的投入」,堪稱奇跡。 一系列引進的3D大片掀起了3D熱潮,國內眾多院線紛紛擴建、更新放映設備,力推3D電影。08年中國的3D銀幕數量還只有86塊,一部《地心歷險記》6700萬的票房極大的刺激了各院線老闆的胃口,紛紛上馬升級3D銀幕和設備,到暑期《冰河世紀3》上映之時,中國的3D銀幕數量已經迅速發展到350塊。《阿凡達》上映之時,中國的3D銀幕數量將突破600塊,成為緊隨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3D電影市場。中國3D銀幕數量2010年的目標甚至是1300塊,直追美國目前的2000多塊。 短短一年半時間,3D銀幕數翻了近五番,而且這一增速還在持續。目前影院對於3D設備有兩種選擇方式,一種是放映機成本較低,投入幾十萬,但科技含量在眼鏡上,因此一副立體眼鏡的成本就達到了700元(如今更新換代,不少影城已經不需押金了);另一種方式,則是眼鏡只有20到30元,但設備成本高達幾百萬。只要有數字銀幕,在此基礎上花20多萬元添加設備就能放映3D電影,成本不算高,復制起來非常容易。因此絕大部分影城都採用前者設備放映DDD電影。 中國3D電影市場一不留神成為全球第二,成長速度可謂一日千里。同時,一批優秀的影視、動畫工作者也投入到了3D電影的製作。中國第一部真人實景拍攝的3D電影《樂火男孩》已於今年8月上映,開創了國產3D電影的先河。隨後,兩部國產DDD動畫電影《齊天大聖前傳》和《麋鹿王》都打出「首部國產3D動畫片」的旗號於9月29日同時上映。只可惜國產3D電影還不成熟,一方面技術上不能真正與好萊塢3D效果抗衡,另一方面急功近利的創作不倫不類,這三部電影進入市場也是幾乎石牛入海。 業內傳言「未來兩年,市場上國產3D電影會出現「扎堆」之勢。2010年2月初上映的3D動畫《超蛙戰士之初露鋒芒》,正在製作中的3D真人版《驚魂平安夜》、《唐吉訶德》、《胡桃夾子》和3D動畫《搖滾藏獒》、《天書奇譚》、《古蜀傳奇》、《齊天大聖鬧天宮》、《豬八戒招親》等將與勢頭更加兇猛的進口3D大片形成直接競爭。 但目前狀態來看,和《齊天大聖前傳》、《麋鹿王》、《樂火男孩》相似,這些影片都貌似為了搶3D熱潮,分食3D技術帶來的巨額效益,誠意難說。 謝謝 求採納~~~~~~~~~~~!!
⑷ 我已經准備好與你相遇了是哪部電影
《真實的謊言》,《泰坦尼克號》,《定軍山》,《阿凡達》,《爵士歌王》,《侏羅紀公園》,《歌女紅牡丹》,《玩具總動員》,《歡歡笑笑》,《浮華世界》,我已經准備好與你相遇了是那部電影。
⑸ 推薦一些歐美3D動畫片電影,謝謝
《冰河世紀三 》
《怪物史萊克4》
《玩具總動員3》
《賽車總動員2》
3D電影簡史: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51年,環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該片也是至今為止惟一一部有續集的3D電影。新版《黑湖妖譚》計劃在2011年上映。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盡管《生活》雜志在當時稱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1953年,《恐怖蠟像館》等一批3D恐怖片應運而生,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
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么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1962年,我國的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攝了短片《魔法之旅》,雖然這部短片只有16分鍾,但通過CGI與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當時令人驚訝的3D效果。
1982年,《13號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電影慢慢復甦。
1983年,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轟動一時,放映首周就賺得1300萬美元的票房。但因為電影本身水準低下,3D效果也無過人之處,很快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2004年,第一部3D IMAX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 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 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佔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200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雞仔總動員》採用了新型投影技術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電影時容易產生的眼睛疲勞。
2008年,《U2 3D演唱會》是第一部完全用3D攝影機拍攝的真人影片,這個音樂紀錄片堪稱先鋒。
2009年,環球的動畫片《鬼媽媽》是第一部採用停格動畫形式的3D電影。
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
明天,也許所有的電影都將是3D電影,「3D電影」也有了一個新的、更簡潔的名字,那就是——「電影」。
⑹ 北京電影製片廠全部作品名單
公司全稱 北京電影製片廠
英文全稱 Beijing Film Studio
公司地址 北京北三環中路77號
郵政編碼 100088
電話號碼 +86-(10)-62051133 +86-(10)-620
共找到 252 項記錄
出品影片
1. 愛情呼叫轉移 (2007)
2. 我們倆 (2005)
3. 向日葵 (2005)
4. 張思德 (2004)
5. 看車人的七月 (2004)
6. 危險智能 (2004)
7. 女孩別哭 (2002)
8. 100個 (2002)
9. 新甜蜜的事業 (2001)
10. 西洋鏡 (2000)
11. 防守反擊 (2000)
12. 夢幻田園 (2000)
13. 非常夏日 (2000)
14. 一聲嘆息 (2000)
15. 押解的故事 (2000)
16. 春天的狂想 (1999)
17. 月蝕 (1999)
18. 我的一九一九 (1999)
19. 那山那人那狗 (1999)
20. 赤嫁 (1998)
21. 非常愛情 (1998)
22. 司馬敦 (1998)
23. 黑眼睛 (1997)
24. 甲方乙方 (1997)
25. 長大成人 (1997)
26. 浪漫街頭 (1997)
27. 張騫 (1997)
28. 生命如歌 (1997)
29. 天倫 (1997)
30. 截殺香閣寺 (1997)
31. 浴血太行 (1997)
32. 喜氣逼人 (1997)
33. 緝毒英雄 (1997)
34. 紅櫻桃 (1996)
35. 扁擔·姑娘 (1996)
36. 伴你到黎明 (1996)
37. 巫山雲雨 (1996)
38. 楊開慧 (1995)
39. 金秋桂花遲 (1995)
40. 孔繁森 (1995)
41. 陌生人 (1995)
42. 嘻笑鴛鴦 (1995)
43. 贏家 (1995)
44. 天生膽小 (1994)
45. 永失我愛 (1994)
46. 天網 (1994)
47. 狂吻俄羅斯 (1994)
48. 紅粉 (1994)
49. 驚恐時分 (1994)
50. 紫禁城奇戀 (1994)
51. 愛情傻瓜 (1994)
52. 月落玉長河 (1994)
53. 雲南故事 (1994)
54. 霧宅 (1994)
55. 宮廷斗雞 (1994)
56. 男人也難 (1994)
57. 洪熙官 (1994)
58. 自首的愛 (1994)
59. 與往事乾杯 (1994)
60. 送你一片溫柔 (1993)
61. 不能沒有愛 (1993)
62. 虎兄豹弟 (1993)
63. 痴男狂女兩世情 (1993)
64. 天若有情 (1993)
65. 英雄劫 (1993)
66. 歪打正著 (1993)
67. 藍風箏 (1993)
68. 無人喝彩 (1993)
69. 魔窟生死戀 (1993)
70. 淚灑台北 (1993)
71. 瀟灑一回 (1993)
72. 私人保鏢 (1993)
73. 家醜 (1993)
74. 井岡山 (1993)
75. 初吻 (1993)
76. 龍鳳嬌 (1993)
77. 無名三俠客 (1993)
78. 二小放牛 (1993)
79. 黑白人間 (1993)
80. 中國人 (1993)
81. 青春沖動 (1992)
82. 四十不惑 (1992)
83. 白衣俠女 (1992)
84. 離婚 (1992)
85. 我想有個家 (1992)
86. 都市槍手 (1992)
87. 找樂 (1992)
88. 血戰天獅號 (1992)
89. 黑雪 (1992)
90. 山神 (1992)
91. 天堂回信 (1992)
92. 大撒把 (1992)
93. 離婚大戰 (1992)
94. 獨身女人 (1991)
95. 喜劇明星 (1991)
96. 女人·TAXI·女人 (1991)
97. 別墅災星 (1991)
98. 妙探 (1991)
99.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1991)
100. 大太監李蓮英 (1991)
101. 過年 (1991)
102. 神秘夫妻 (1991)
103. 都市和尚 (1991)
104. 鍾鳴寒山寺 (1991)
105. 血色清晨 (1990)
106. 本命年 (1990)
107. 九千六百萬雙眼睛 (1990)
108. 斗雞 (1990)
109. 龍年警官 (1990)
110. 有人偏偏愛上我 (1990)
111. 遭遇激情 (1990)
112. 戰爭子午線 (1990)
113. 紅樓夢第五集 (1989)
114. 安麗小姐 (1989)
115. 幸運的星 (1989)
116. 紅樓夢第三集 (1989)
117. 命運喜歡惡作劇 (1989)
118. 女模特的風波 (1989)
119. 紅樓夢第四集 (1989)
120. 紅樓夢第六集 (1989)
121.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122. 雪狼 (1989)
123. 紅樓夢第一集 (1988)
124. 黃土坡的婆姨們 (1988)
125. 銀蛇謀殺案 (1988)
126. 大偵探 (1988)
127. 行竊大師 (1988)
128. 尋找魔鬼 (1988)
129. 煙花淚 (1988)
130. OK大肚羅漢 (1988)
131. 紅樓夢第二集 (1988)
132. SOS村 (1988)
133. 荒原殺手 (1988)
134. 村路帶我回家 (1988)
135. 魔力 (1988)
136. 問天何時明 (1988)
137. 死去活來 (1987)
138. 金鏢黃天霸 (1987)
139. 錯位 (1987)
140. 鴛鴦樓 (1987)
141. 二子開店 (1987)
142. 翡翠麻將 (1987)
143. 迷夢初醒 (1987)
144. 鼓書藝人 (1987)
145. 誰是第三者 (1987)
146. 搖滾青年 (1987)
147. 死神與少女 (1987)
148. 大學生軼事 (1987)
149. 山林中的頭一個女人 (1986)
150. 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 (1986)
151. 失信的村莊 (1986)
152. 月月 (1986)
153. 湘女蕭蕭 (1986)
154. 十五的月亮 (1986)
155. 珍珍的發屋 (1986)
156. 俠女十三妹 (1986)
157. 芙蓉女 (1986)
158. 月牙兒 (1986)
159. 幸運的人 (1986)
160. 代理市長 (1985)
161. 良家婦女 (1985)
162. 乾杯,女兵們 (1985)
163. 駝峰上的愛 (1985)
164. 三寶鬧深圳 (1985)
165. 青春祭 (1985)
166. 嫌疑犯 (1985)
167. 夜行貨車 (1985)
168. 迷人的樂隊 (1985)
169. 淚灑姑蘇 (1985)
170. 相思女子客店 (1985)
171. 邊城 (1984)
172. 二十六個姑娘 (1984)
173. 明姑娘 (1984)
174. 雙雄會 (1984)
175. 生財有道 (1984)
176. 藍色的花 (1984)
177. 清水灣,淡水灣 (1984)
178. 血,總是熱的 (1983)
179. 啞姑 (1983)
180. 我們的田野 (1983)
181. 一葉小舟 (1983)
182. 青山夕照 (1983)
183. 夕照街 (1983)
184. 包氏父子 (1983)
185. 快樂的動物園 (1983)
186.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1982)
187. 陌生的朋友 (1982)
188. 駱駝祥子 (1982)
189. 如意 (1982)
190. 茶館 (1982)
191. 大海在呼喚 (1982)
192. 傷逝 (1981)
193.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1981)
194. 歡歡笑笑 (1981)
195. 潛網 (1981)
196. 知音 (1981)
197. 歸宿 (1981)
198. 第二次握手 (1980)
199. 神秘的大佛 (1980)
200. 阿凡提 (1980)
201. 他們在相愛 (1980)
202. 舞戀 (1980)
203. 竹 (1980)
204. 李天寶娶親 (1980)
205. 苗苗 (1980)
206. 瞧這一家子 (1979)
207. 櫻 (1979)
208. 報童 (1979)
209. 甜蜜的事業 (1979)
210. 李四光 (1979)
211. 淚痕 (1979)
212. 小花 (1979)
213. 黑三角 (1978)
214. 拔哥的故事下集 (1978)
215. 蔡文姬 (1978)
216. 大河奔流下集 (1978)
217. 拔哥的故事上集 (1978)
218. 火娃 (1978)
219. 巨瀾 (1978)
220. 大河奔流 (1978)
221. 南疆春早 (1978)
222. 萬里征途 (1977)
223. 戰地黃花 (1977)
224. 反擊 (1976)
225. 海霞 (1975)
226. 決裂 (1975)
227. 紅雨 (1975)
228. 偵察兵 (1974)
229. 南征北戰 (1974)
230. 杜鵑山 (1974)
231. 龍江頌 (1972)
232. 海港 (1972)
233. 紅色娘子軍 (1971)
234. 智取威虎山 (1970)
235. 東方紅 (1965)
236. 天山的紅花 (1964)
237. 早春二月 (1963)
238. 小兵張嘎 (1963)
239. 阿娜爾罕 (1962)
240. 楊門女將 (1960)
241. 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 (1960)
242. 紅旗譜 (1960)
243. 游園驚夢 (1960)
244. 青春之歌 (1959)
245. 林家鋪子 (1959)
246. 洛神 (1956)
247. 祝福 (1956)
248. 家 (1956)
249. 龍須溝 (1952)
250. 新兒女英雄傳 (1951)
251. 民主青年進行曲 (1950)
⑺ 美女酒吧聚會竟與陌生男子廁所門口接吻的電影叫啥名字
,《生死恨》,《火車進站》,《浮華世界》,《阿甘正傳》,《定軍山》,《歌女紅牡丹》,《侏羅紀公園》,《玩具總動員》,《歡歡笑笑》,美女酒吧聚會竟與陌生男子廁所門口接吻的電影叫這個名字。
⑻ 什麼是3D電影
即立體電影
1953年5月24日立體電影首次出現,為了把觀眾從電視奪回來,好萊塢推出了一種新玩藝兒--立體電影。戴著特殊眼鏡的觀眾像在觀看《布瓦那魔鬼》及《蠟屋》這類驚險片那樣,發現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車及魔鬼的後面。從而為我們帶入了立體電影的時代。
原理介紹
基本原理
立體電影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的拍攝裝置,拍攝下景物的雙視點圖像,再通過兩台放映機,把兩個視點的圖像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顯示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重疊的,有些模糊不清,要看到立體影像,就要採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圖像,右眼只看到右圖像,如在每架放影機前各裝一塊方向相反的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
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觀眾使用對應上述的偏振光的偏振眼鏡觀看,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看到立體景像,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互補色、開關、柱鏡、狹縫光柵等都是在保證左眼看左圖,右眼看右圖這一基本原理上的幾種屏幕觀看立體的不同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在屏幕上看立體的方式會更多。
原理解析
人以左右眼看同樣的對象,兩眼所見角度不同,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像並不完全相同,這兩個像經過大腦綜合以後就能區分物體的前後、遠近,從而產生立體視覺。立體電影的原理即為以兩台攝影機仿照人眼睛的視角同時拍攝,在放映時亦以兩台放影機同步放映至同一面銀幕上,以供左右眼觀看,從而產生立體效果。
拍攝立體電影時需將兩台攝影機架在一具可調角度的特製雲台上,並以
符合人眼觀看的角度來拍攝。兩台攝影機的同步性非常重要,因為哪怕是幾十分之一秒的誤差都會讓左右眼覺得不協調;所以拍片時必須打板,這樣在剪輯時才能找得到同步點。
放映立體電影時,兩台放影機以一定方式放置,並將兩個畫面點對點完全一致地、同步地投射在同一個銀幕內。在每台投影機的鏡頭前都必須加一片偏光鏡,一台是橫向偏振片,一台是縱向偏振片(或斜角交叉),這樣銀幕就將不同的偏振光反射到觀眾的眼睛裡。觀眾觀看電影時亦要戴上偏振光眼鏡,左右鏡片的偏振方向必須與投影機搭配,如此左右眼就可以各自過濾掉不合偏振方向的畫面,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放映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放映的畫面。這些畫面經過大腦綜合後,就產生了立體視覺。
利用人的雙眼視角差和會聚功能等特性拍攝的放映時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普通的電影或照片都是一個鏡頭從單一視角拍攝的,影像都在同一平面上,人只能根據生活經驗(如近大遠小、光線明暗)產生空間感。而立體電影則是由從類似人兩眼的不同視角攝制的具有水平視角差的兩幅畫面組成的,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幕上呈雙影,通過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觀眾左眼看到的是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的是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於是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觀眾看到的影像好像有的在幕後深處,有的脫框而出,似伸手可攀,給人以身臨其境的逼真感。採用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的立體電影受觀眾廳座位區位置的嚴格限制,觀眾頭部不能隨便移動,否則立體效果消失,因此觀眾感到異常不便。在戴眼鏡觀看的立體電影中,廣泛採用著彩色眼鏡法和偏光眼鏡法。彩色眼鏡法是把左右兩個視角拍攝的兩個影像,分別以紅色和青(或綠)色重疊印到同一畫面上,製成一條電影膠片。放映時可用一般放映設備,但觀眾需戴一片為紅另一片為青(或綠)色的眼鏡。使通過紅鏡片的眼睛只能看到紅色影像,通過青色鏡片的眼睛只能看到青色影像。此法的缺點是觀眾兩眼色覺不平衡,容易疲勞;優點是不需要改變放映設備。初期的立體電影常用這種方法。1985年日本築波國際科技博覽會上展出了採用這種方法的球幕黑白電影,效果更佳。偏光眼鏡法的立體電影,從1922年開始一直為各國所重視,有些國家已和大視野的電影相結合,拍成質量更高、效果更好的彩色立體電影。這種電影在放映時,左右畫面以偏振軸互為90°的偏振光放映在不會破壞偏振方向的金屬幕上,成為重疊的雙影,觀看時觀眾戴上偏振軸互為90°、並與放映畫面的偏振光相應的偏光眼鏡,即可把雙影分開獲得立體效果。由於製作和放映工藝的不同,偏光立體電影有雙機和單機之分。1985年的築波博覽會上展出了70毫米大銀幕彩色立體電影。自60年代以來,中國拍攝的立體電影是採用偏振光方式觀看的立體電影。
蘇聯在70年代研試了全息立體電影,觀看時不必戴眼鏡,有很大的影像亮度范圍。由於觀眾眼睛的視覺調節和收斂是自然的,不會引起過分緊張和疲勞,觀眾只要轉動頭部,即可看到如同實物那樣的位置變化,比普通電影有更大的深度感,就象真實物體那樣。這種電影仍在研究試驗階段。
偏振技術
你看過立體電影嗎?你知道它的道理嗎?它就是應用光的偏振現象的一個例子。在觀看立體電影時,觀眾要戴上一副特製的眼鏡,這副眼鏡就是一對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這樣,從銀幕上看到的景象才有立體感.如果不戴這副眼鏡看,銀幕上的圖像就模糊不清了。這是為什麼呢?
這要從人眼看物體說起。人的兩隻眼睛同時觀察物體,不但能擴大視野,而且能判斷物體的遠近,產生立體感。這是由於人的兩隻眼睛同時觀察物體時,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像並不完全相同,左眼看到物體的左側面較多,右眼看到物體的右側面較多,這兩個像經過大腦綜合以後就能區分物體的遠近,從而產生立體視覺。
立體電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從兩個不同方向同時拍攝下景物的像,製成電影膠片。在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把用兩個攝影機拍下的兩組膠片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模糊不清的,要看到立體電影,就要在每架電影機前裝一塊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兩架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觀眾用上述的偏振眼鏡觀看,每隻眼睛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像直接觀看那樣產生立體感覺。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
我國在八十年代製作的立體電影是採用一個鏡頭拍攝和放映的立體電影,兩套圖象交替地印在一條電影膠片上,還需要一套復雜的光路裝置及偏振系統,這里就不一一涉及了。
立體電影製作流程
劇本討論
立體影片製作客戶的要求,主要訴求點,製作師交流與溝通。
概念設計
業內通用的專業立體電影流程前期製作,內容包括根據劇本繪制的動畫場景、角色、道具等的二維設計以及整體動畫風格(色調,節奏,情緒,泥塑---魔戒,星戰,綠巨人等)定位工作,給後面三維製作提供參考。
分鏡故事板
根據文字創意劇本進行的實際製作的分鏡頭工作,手繪圖畫構築出畫面,解釋鏡頭運動,講述情節給後面三維製作提供參考。
粗模
在三維軟體中由建模人員製作出故事的場景、角色、道具的粗略模型,為故事板(Layout)做准備。
3D故事板(Layout)
用3D粗模根據劇本和分鏡故事板製作出Layout(3D故事板)。其中包括軟體中攝像機機位擺放安排、基本動畫、鏡頭時間定製等知識。
3D角色建模型\3D場景\道具模型
根據概念設計以及客戶、監制、導演等的綜合意見,在三維軟體中進行模型的精確製作,是最終動畫成片中的全部「演員」。
貼圖材質
根據概念設計以及客戶、監制、導演等的綜合意見,對3D模型「化妝」,進行色彩、紋理、質感等的設定工作,是動畫製作流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骨骼蒙皮
根據故事情節分析,對3D中需要動畫的模型(主要為角色)進行動畫前的一些變形、動作驅動等相關設置,為動畫師做好預備工作,提供動畫解決方案。
分鏡動畫
參考劇本、分鏡故事板,動畫師會根據Layout的鏡頭和時間,給角色或其它需要活動的對象製作出每個鏡頭的表演動畫,有人工設定關鍵幀,也有動作捕捉器。動畫調節在三維動畫中是與二維動畫類似的思考方法,但在這個工作上三維動畫有很大的優勢。我們知道二維動畫在製作時有「原畫師」和「動畫師或中間畫」,在三維動畫的世界之中設計者做的是「原畫師」的工作,我們操作骨骼系統在不同的關鍵幀設定動畫。而「動畫師」的工作則全部由計算機自動完成。
燈光
根據前期概念設計的風格定位,由燈光師對動畫場景進行照亮、細致的描繪、材質的精細調節,把握每個鏡頭的渲染氣氛。
3D特效
根據具體故事,由特效師製作。若干種水、煙、霧、火、光效在三維軟體(Maya)中的實際製作表現方法。
分層渲染/合成
動畫、燈光製作完成後,由渲染人員根據後期合成師的意見把各鏡頭文件分層渲染,提供合成用的圖層和通道。
配音配樂 由劇本設計需要,由專業配音師根據鏡頭配音,根據劇情配上合適背景音樂和各種音效。片子的音樂可以作曲或選曲。這兩者的區別是:如果作曲,片子將擁有獨一無二的音樂,而且音樂能和畫面有完美的結合,但會比較貴;如果選曲,在成本方面會比較經濟,但別的片子也可能會用到這個音樂。
旁白和對白就是在這時候完成的。在旁白和對白完成以後,在音樂完成以後,音效剪輯師會為影片配上各種不同的聲音效果,至此,一條立體電影的聲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准備完畢了,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將以上所有元素並的各自音量調整至適合的位置,並合成在一起。這是立體電影製作方面的最後一道工序,在這一步驟完成以後,則立體電影就已經完成了。
後期剪輯
用渲染的各圖層影像,由後期人員合成完整成片,並根據客戶及監制、導演意見剪輯成不同版本,以供不同需要用。
觀看方式
1. 空分法
電影院中普遍採用。 現在有不少影院都擁有3D立體放映廳,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來播放兩個攝影機拍下的電影,在屏幕上就會同步出現兩組有差別的圖像,一般用偏振眼鏡觀看,也有用光譜眼鏡的。
不閃式3D技術
不閃式3D 電視方式是最接近我們實際感受立體感,最自然的方式。如同在電影院里享受生龍活虎的3D影像,能夠同時看兩個影像把分離左側影像和右側影像的特殊薄膜貼在3D電視表面和眼鏡上。通過電視分離左右影像後同時送往眼鏡,通過眼鏡的過濾,把分離左右影像後送到各個眼睛,大腦再把這兩個影像合成讓人感受3D立體感。 不閃式3D的特點:有關視角方面,在視聽推薦距離內觀看時不閃式3D全然不成問題。比如,除了在一米以內站著、坐著或者用非常不正常的姿勢觀看電視以外,在3D電視視聽推薦距離內觀看時沒有任何問題的。
唯一缺點是播放1080p時只有540p,也就是畫質減半,導致效果不明顯。
不閃式的優勢
首先沒有閃爍,能體現讓眼睛非常舒適的3D影像。不閃式3D沒有電力驅動,可舒適佩戴眼鏡並且全然沒有閃爍感。因此可以盡情享受讓眼睛非常舒適的3D影像。看實際測量閃爍程度的數據就能知道數據幾乎是零,不會有頭暈的狀態出現。
能夠用輕便舒適的眼鏡享受3D影像。不閃式3D眼鏡輕便、價格合理,還可以使用夾套眼鏡讓配戴眼鏡的人也能舒服使用。
體現沒有重疊畫面的3D影像。畫面重疊現象是因為右側影像進入左側眼睛或左側影像進入右側眼睛而發生的。不閃式3D所使用的特殊薄膜分離左右影像後體現3D影像,所以不會發生畫面重疊現象享受好像看到活生生的真實物體的立體影像。通過實際測量畫面重疊的數據就能知道不閃式3D的重疊數據是人無法感知的水平。
2. 互補色技術
是另一種3D立體成像技術,現在也比較成熟,有紅藍、紅綠等多種模式,但採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色分法會將兩個不同視角上拍攝的影像分別以兩種不同的顏色印製在同一副畫面中。這樣視頻在放映是僅憑肉眼觀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過對應的紅藍等立體眼鏡就可以看到立體效果,以紅藍眼鏡為例,紅色鏡片下只能看到紅色的影像,藍色鏡片只能看到藍色的影像,兩隻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腦中重疊呈現出3D立體效果。
3. 時分法
時分法需要顯示器和3D開關眼鏡的配合來實現3D立體效果。時分法所採用的立體眼鏡構造有些復雜,當然成本也高些。兩個鏡片都採用電子控制,可以根據顯示器的輸出情況進行狀態的切換,鏡片的透光、不透光切換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對應的畫面(透光狀態下),雙眼看到不同的畫面就能夠達到立體成像的效果。
優點:
應用得最為廣泛,資源相對較多
缺點:
1、戴上眼鏡之後,亮度減少較多;
2、3D眼鏡快門的開合在日光燈作用下與左右圖像不完全同步,會出現串擾重影現象;
3、快門式3D眼鏡的售價基本在1000元左右,相對較貴,並且需要安裝電池或充電使用。
4.光柵式
為了迎接2008北京奧運會接收電視立體節目,我國自己製造出了光柵式的立體電視機,但光柵式也有缺點,就是清晰度和其它的立體相比要差些,只有在非常大的電視上清晰度稍高,但這樣一來,價格也就上去了,想克服這個缺點就是要技術進步。
5.普氏立體
這是一戰後的一位老兵發現的一種看立體的方式(國內叫過全真立體),這項立體電視技術與原有各種制式的電視設備兼容,其原理是在拍攝立體節目時,讓攝像機向左或向右勻速移動,主要是運動立體的效果。觀眾看節目時,戴上一付對應左移或右移的特製眼鏡,這種眼鏡的鏡片一個是透明的,另一個是半透明的,成本低廉,如果不戴眼鏡和看普通電視沒有區別。這項技術面臨淘汰的原因是左移與右移所拍的片子與觀看帶的眼鏡容易混淆,造成立體效果不明顯,而其兼容性好的特點又被過度炒作,八十年代起,在全球幾十個國家幾起幾落。
6.觀屏鏡:
以前專用於看立體相機拍的圖片對,圖片對一般左右呈現。現在這種觀屏鏡也可看左右型立體電影。缺點:看圖像或電影時最多隻能是屏幕一半大小;優點:非常清晰。
7.全息式:
這種目前無法推廣。在各個角度看上去都是立體的,不用立體眼鏡。價格是貴得出奇,只在科技館有展示。
發展簡史
立體電影的起源: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盡管《生活》雜志在當時稱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1953年,《恐怖蠟像館》等一批3D恐怖片應運而生,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
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么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1954年03月05日 ,環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該片也是至今為止惟一一部有續集的3D電影。新版《黑湖妖譚》計劃在2011年上映。
1962年,我國的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攝了短片《魔法之旅》,雖然這部短片只有16分鍾,但通過CGI與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當時令人驚訝的3D效果。
1982年,《13號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電影慢慢復甦。
1983年,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轟動一時,放映首周就賺得1300萬美元的票房。但因為電影本身水準低下,3D效果也無過人之處,很快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
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 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 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佔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200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雞仔總動員》採用了新型投影技術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電影時容易產生的眼睛疲勞。
2008年,《U2 3D演唱會》是第一部完
全用3D攝影機拍攝的真人影片,這個音樂紀錄片堪稱先鋒。
2009年,環球的動畫片《鬼媽媽》是第一部採用停格動畫形式的3D電影。
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阿凡達(Avatar)是一部科幻電影,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該影片預算超過5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預算最高的電影。
大衛·斯萊德(David Slade)執導的《暮光之城3:月食》將於2010年6月30日上映。影片將採用3D IMAX技術 。
《暮光之城3:月食》的故事將繼續圍繞女主角與吸血鬼愛人以及狼人之間展開,在狼人角色淡出之後,她還將面臨新的吸血鬼軍團的挑釁。據悉,隨著《暮光之城》的人氣爆炸,系列電影的投資規模亦越來越大,特效水準也將大幅度提高。
⑼ 梁丹妮的演藝經歷
1968年,14歲的梁丹妮考進廣州軍區文工團,任雜技演員。
1978年初,登銀幕在故事片《傲蕾·一蘭(上、下)》中飾傲蕾·弗蘭晶。不久後在影片《灕江春》中飾華僑少女黃莎莉,開始展露頭角。
1981年,應長春電影製片廠邀請,在電影《第三個被謀殺者》中扮演主人公方召的妹妹方卉 。
1984年,參加電影《歡歡笑笑》的拍攝 。
1987年,在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電影《誰是第三者》中飾演曾璐璐,受到好評 。
1988年,在《行竊大師》中飾高曉莉,並在偵破片《豺狼計劃》中飾改邪歸正的黑社會分子林美珊,戲路有較大突破 。
1989年,與杜雨露、許亞軍主演探案電影《無罪殺手》,一人分飾魏敏,魏蓮姐妹兩個角色。
1995年,以後她的演藝之路卻變得坎坷起來,事業「進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期」 。這時她的工作關系調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事業也因此出現轉機。
1997年,梁丹妮在人藝演的第一個角色是話劇《古玩》里的「水珠兒」,之後在《開市大吉》飾演汪太,一個肥胖臃腫、穿著古怪、極具荒誕色彩的角色 。同年,在郝蕾﹑李晨﹑牛萌萌主演電視劇《十七歲不哭》中飾宇凌媽,還與馮遠征、江珊、梁冠華共同出演電視劇《戊戌風雲》 。
1998年,出演電視劇《明日有晴天》。
2000年,與馮遠征、尤勇主演電視劇《終極使命》,在劇中飾演韓眉。
2001年,與黃志忠、杜源共同出演電視劇《慾望時代》。同年在佟大為、陸毅、梅婷、喬振宇主演電視劇《海洋館的約會》中飾演羅剛母 。
2002年,在丁志誠、王茜、張潮主演的《重案六組2》中飾演紅姐 。
2003年,參與馮遠征、梅婷主演的都市輕喜劇《平安是福》中飾演安翠芬 。同年,在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特別製作的電視劇《滴血玫瑰》中飾演凌母 。
2004年,主演話劇《全家福》,飾演劇中的春秀嬸 ,憑借這一角色獲話劇界的最高獎項金獅獎。
2006年,在《常回家看看》和《男人底線》兩個劇組演出,往返於大連和北京兩地,同時飾演兩個性格不同的中年婦女,在親情倫理劇《常回家看看》中扮演了一位市井、潑辣的大嫂,而在《男人底線》里她又以一個怨婦的形象示人 。同年,還在徐帆、馮遠征、齊歡主演的《最後的王爺》中與馮遠征飾演母子 。
2008年,在陳坤、李小冉、羅海瓊主演的《故夢》中飾演秦朱氏 。同年在《破繭而出》飾演藍姨。
2009年,與馮遠征、陳沖共同主演電視劇《人到中年》,飾演邱東蘭 。
2010年,在杜淳、董璇、馬伊琍主演的電視劇《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中飾演賀淑珍 。同年,在黃志忠、左小青﹑何琳主演電視劇《家常菜》中扮演的「打醬油」的鄰居 ,在馮遠征 ﹑周顯欣主演的《偵探小說》中客串地下黨 ,在於震﹑陳紫函主演的《密使》中飾演羅太太 。
2011年,在王寶強、陶虹主演電視劇《我的父親是板凳》中飾演喬芝蘭。同年,在《大廚》飾演焦敏 。在賈乃亮、白百何、高露主演的當代都市情感劇《離婚前規則》中飾演王明軒的母親李秀蘭 。在《最愛你》中飾演趙雅芝 。在李晟、張曉晨主演的《離愛》中飾厲敏 。在《是爺們兒向前走》中飾演田彩霞 。
2012年,在李晨、任重、杜淳主演的《北京青年》中飾演鄭玉英 。同年,在陶紅、董勇主演中國首部大型公益親情電視劇《寶貝兒回家》中飾演張瑩 。出演趙立新、閆妮主演都市家庭輕喜劇《煮婦也瘋狂》 。
2015年10月1日,家庭偶像電視劇《閨蜜嫁到》開機,梁丹妮在劇中演繹一個接地氣、善良、充滿愛心的媽媽 。

⑽ 尋找八十年代老電影<<歡歡笑笑>哪裡下載
沒有下載地址的,就算是下載了你也沒有法看。因為是我國的第一部立體電影。立體電影下了沒有辦法看的。我也是十分喜歡電影的人。我試過了。而且還找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