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他甚至不知道我的存在,他就像星辰般遙不可及 是奧黛麗赫本的哪一部電影里的台詞
《龍鳳配》中赫本飾演的司機女兒莎賓娜的台詞。「他甚至不知道我的存在,他就像月亮般遙不可及」。在「麻雀變鳳凰」之後,大衛喜歡上了莎賓娜,「他依然像月亮般遙不可及,只是這一次,是月亮主動靠近我。」
Ⅱ <<龍鳳配>>奧黛麗·赫本主演的 求英文台詞
奧黛麗·赫本主演的<<龍鳳配>>的英文台詞,見附件。
如果看不到附件,請用電腦訪問。
Ⅲ 《龍鳳配》奧黛麗·赫本月亮原句是什麼
奧黛麗·赫本說:我當然不會試圖摘月,我要月亮奔我而來。或許每一次的月光暗淡,都是月亮在奔向,這個落入凡間的天使——奧黛麗赫本的路途之中。
這就是形容她喜歡的那個人就是月亮,她希望那個月亮般的存在會向她而來。這是指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而那個人不喜歡他。
奧黛麗·赫本的人生並非只有「完美」的美貌和氣質,也有「不完美」的事業和愛情。她也曾失去希望一度想要自殺,是小鹿的出現挽救了她的生命。她也曾對愛情失望對婚姻充滿絕望,是羅伯特·沃德斯的出現才讓她有了新的希望。

介紹
《龍鳳配》是由薩穆爾·A·泰勒早年編寫的一部喜劇,講述一位貧窮的少女薩布麗娜,從巴黎學習回來後從丑小鴨變成了美麗的天鵝。
她與父親住在供職的僱主家,這家的萊納斯和戴維同為豪門萊勒比家族的兩兄弟,在劇中她與兩兄弟產生情感糾葛,最終贏得富家子弟的愛情的故事 。
《龍鳳配》劇中,灰姑娘"三角戀"既浪漫又有喜感,最後贏得愛情的大結局,是無數少女夢幻中的愛情。
Ⅳ 求奧黛麗赫本電影《龍鳳配》的經典台詞
那學廚的老頭對赫本說:「首先,你不能讓自己看起來像一匹馬。」然後赫本很驚訝。這個橋段很耐人尋味,也很經典啊!還有一個就是鮑嘉在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在會議室被荷頓說了一通,那番話經典:「你愛上她了,快去追吧!」
Ⅳ 赫本的經典語錄有哪些
一、奧黛麗赫本經典語錄有:
1、當你長大時,你會發現你有兩只手,一隻用來幫助自己,一隻用來幫助別人。
2、我一直都很幸運。機會很少憑空出現,因此當它們出現時,你一定要抓住。
3、隨著你的成長,你會發現你的兩只手中一隻手是自助的,另一隻是來幫助他人的。
4、選擇一天,好好地享受——直到極致。我認為過去的經歷能幫助我享受現在,我不願浪費當下的任何一點去為未來苦惱。
5、我在很早之前就決定要無條件接受生活。我從來沒有期望任何特別的事情發生,但我獲得的總遠遠超過我的期望。但大部分時候,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我都沒有刻意追尋。
6、我一直都很幸運。機遇很少憑空出現。所以,當它們出現時,你一定要抓住。
7、如果夠真誠我應該告訴你,我現在依然閱讀童話,而且它們是我最愛的讀物。
8、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說法:快樂就是擁有健康和短暫的記憶。我多麼希望這是我發明的,因為說得太對了。
9、我喜歡修指甲,我喜歡打扮,我喜歡哪怕在閑暇時也塗唇膏穿盛裝,我喜歡粉色。我相信快樂的女孩最漂亮。我相信明天的太陽是新的……我相信奇跡的存在。
10、我經常獨自一人。如果整個周末我都是在公寓度過我也會很開心。這是我充電的過程。
11、女人之美不在五官而在其內心折射的真美。這就是她給出的關愛和她表現的熱情。女人的這種美是隨著歲月流逝而增長的。
12、如果我的世界明天消逝,我會回顧所有我有幸擁有的快樂,興奮和精彩。不是悲傷,失敗或者我父親的離家而去,而是所有事物愉快的一面,這樣就足夠了。
13、若要優美的嘴唇,要講親切的話;若要可愛的眼睛,要看到別人的好處;若要苗條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給飢餓的人;若要美麗的頭發,讓小孩子一天撫摸一次你的頭發;若要優雅的姿勢,走路時要記住行人不止你一個。
14、我曾聽到過一句話:幸福就是健康加上壞記性!真希望是我頭一個說了這句話,因為,這可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15、美麗的眼睛能發現他人身上的美德,美麗的嘴唇只會說出善言,美麗的姿態能與知識並行,這樣就永不孤單。
16、人之所以為人,是必充滿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長;並非向人抱怨。
17、我自出生就有被愛的需求,而且還有個更強烈的需求——給予愛。
18、我天生就有被愛的需求,同時還有個更強烈的需求——給予愛。
19、人比事物更需要重建,刷新,復興,回收和救贖;永遠不要拋棄任何人。
20、我經常獨自一人。我很高興整個周末我可以獨自一個人待在公寓。這正是我充電的方式。
21、生活就像在博物館里走過場,要過一陣子你才開始吸收你的所見,思考它們,讀書了解它們,記憶它們——因為你不能一下子全部消化。
二、奧黛麗赫本的介紹: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電影和舞台劇女演員。 1948年,赫本在一部時長僅39分鍾的荷蘭風光紀錄片《荷蘭七課》中出鏡,開始電影生涯。1954年,她在影片《羅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她因在舞台劇《美人魚》中的表演,獲得托尼獎的最佳女主角。1955年,她憑借電影《龍鳳配》再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1961年,她主演了電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1989年,息影多年的奧黛麗客串出演最後一部電影《直到永遠》。 晚年時,奧黛麗·赫本投身慈善事業,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人物,為第三世界婦女與孩童爭取權益。1992年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93年獲奧斯卡人道主義獎 。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闌尾癌病逝,享年63歲。
赫本一生中共獲得五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三位。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其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
Ⅵ 求龍鳳配中的一首歌名!!!
一首經典的歌《La Vie en Rose》(法國香頌)
歌詞也給樓主招來了!
請樓主過目!
歌詞:
Des yeux qui font sser les miens
他的雙唇吻我的眼
Un rire qui se perd sur sa bouche
他的笑影掠過嘴邊
Voilà le portrait sans retouche
這就是他最初的臉
De l'homme auquel j'appartiens
我屬於這個男子
Quand il me prend dans ses bras
當他擁我入懷
Il me parle tout bas
當他在我耳邊低語
Je vois la vie en rose
我看見玫瑰色的人生
Il me dit des mots d'amour
他對我細訴愛意
Des mots de tous les jours
雖是平常詞句
Et 鏰 me fait quelque chose
對我卻有非凡意義
Il est entre dans mon coeur
湧入我心田的
Une part de bonheur
彷彿一股幸福的暖流
Dont je connais la cause
而我清楚它來自何方
C'est lui pour moi
你為了我
Moi pour lui
我為了你
dans la vie
在生命的長河裡
Il me l'a dit, l'a juré
他這樣對我說,這樣起誓
Pour la vie
以他的生命
Et d鑣 que je l'aper鏾is
每當我想到這些
Alors je sens en moi
便感覺自己
Mon coeur qui bat
心潮澎湃
Des nuits d'amour a ne plus en finir
永不終結的愛之夜
Un grand bonheur qui prend sa place
溢滿幸福
Des ennuis, des chagrins s'effacent
煩惱憂愁消失無蹤
Heureux, heureux à en mourir
幸福,幸福,我願意就這樣死去
Ⅶ 奧黛麗·赫本月亮原句是什麼
I will not try to pick the moon, I want the moon to come to me.
我才不會去試圖摘月,我要月亮奔我而來。
這句台詞出自奧黛麗·赫本主演的電影《龍鳳配》。
《龍鳳配》是由派拉蒙影視公司發行的愛情喜劇電影,由比利·懷爾德執導,亨弗萊·鮑嘉,奧黛麗·赫本、威廉·霍爾登主演。影片於1954年9月9日在英國上映。

劇情簡介
薩布麗娜是長島富有的拉臘比庄園司機的女兒,從小在這里長大。雖已成年,可她缺乏社交經驗,充滿了幻想,不諳世事,對主人家的的漂亮小夥子戴維產生了戀情。父親將薩布麗娜送往巴黎學習烹飪,臨行前,她深感愛情無望,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沒想到卻被戴維的哥哥萊納斯救起。和風流倜儻的戴維不同,萊納斯是個敬業的商人。
在巴黎學習期間,薩布麗娜漸漸變得成熟,成了一位漂亮干練的獨立女性。在長島,萊納斯和父母正極力撮合戴維與一家公司老闆帕特里克.泰森的女兒的婚事,因為兩家產業合並有利可圖。不久他們宣布訂婚。薩布麗娜從巴黎返回長島,這時的她充滿自信,魅力四射,戴維幾乎沒有認出她。
Ⅷ 百看不厭的愛情經典,無與倫比的奧黛麗赫本,為什麼大家卻說她是渣女
1929年5月4日,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一座豪華宅邸里,赫本的父親是英國人,名約瑟·安東尼·赫本·拉斯東,是英格蘭銀行布塞爾分行的總經理;母親是荷蘭人,埃拉·馮·希姆斯特拉,何蘭駐蓋亞那總督的女兒,是荷蘭王室直系貴族血統的後裔,所以在名字後還要加上男爵夫人的稱號。
為了讓赫本自幼就受到良好教育,她四歲就被送往英國一所私立學校。赫本從小就非常文靜,從小就喜歡音樂,對貝多芬和巴赫的作品,她簡直是如醉如痴。然而與音樂相比,她更喜愛舞蹈,看蕾舞劇對赫本是一種極為美妙的享受。她是她那一夥同齡少女的典型,夢想成為一名演員或芭蕾舞蹈家。6歲時她父母的離異使她覺得分外不幸,但是,舞蹈的魅力仍然強烈地吸引著她。9歲時,她開始正規地學習芭蕾舞;她學習非常認真莊重,她下定決心總有一天要成為一名獨舞演員,並最終成為舞星。跳舞已成為赫本生活的唯一追求。
1939年9月,歐戰爆發,赫本隨母親來到荷蘭,結果,這一決定使赫本戰時一直生活在法西斯的鐵蹄之下。期間,她強烈地感受了殘忍而恐怖的戰爭和貧窮而凄苦的流浪生活。這段時期,她正值她10-15歲的發育階段,由於食品短缺,許多人營良不良,赫本1米7的個子,僅剩下一付骨頭架子。戰爭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創傷,造成她貧血、消瘦、股肉單薄無力,並且她的體型後來始終清瘦修長,「戰爭把人變成囚徒,不論從肉體上還是從精神上說都是如此。我周圍有同齡人,卻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的想法和我不一樣。我不知怎的,在槍炮聲和殺戮面前,努力堅守首我自幼的夢想――音樂,芭蕾。」
在殘酷的戰爭面前,她的確從來未放棄對芭蕾的追求。在戰爭結束後,男爵夫人把赫本送到了一個白俄芭蕾舞教師索尼亞·加斯開爾處學習,索尼很器重赫本,她那微微斜睨吊眼梢的大眼睛,那高高的顴骨,秀氣的鼻子,方方的肩頭、苗條的軀乾和修長的腿,這一切都預示著:這是一個舞蹈家的身材。她的舞蹈動作也不借,有很好的基本功。可是索尼亞對芭蕾有許多新的見解,但得不到荷蘭政府的支持,她的學校被迫停辦。於是赫本轉到倫敦,找到了一份在教會夜班的工作。
同時:她一邊當廣告模特,一邊進了頗負盛名的瑪麗蘭女士的舞蹈學校。年已60歲的舞蹈家蘭柏女士對赫本很好,但是,在這里,赫本發現,自己的舞蹈技術不如別的同學。加之她個子太高,她看出,自己沒有擔任舞劇主角的前途。同時,多年的飢餓侵蝕了她的身體,作為職業舞蹈演員體力不足。主要的是,這個時候,赫本忽然明白了蘭柏對她講的肺腑之言。蘭柏女士的話是「你缺少芭蕾舞蹈家應具備的天才。」
至此,赫本終於明白了,干芭蕾這行,她永遠當不成主角,永遠不會成功,終於,赫本徹底放棄了當舞星的願望。此時,她19歲。
當不成舞星,就要面對現實,當時,倫敦要拍攝一部40分鍾的電影長片,是一部關於旅行風光介紹短片,片中需要一名會英、德兩種語言的少女,裝扮成空中小姐向觀眾講解風景物。經朋友介紹,赫本前往應試。十八九歲的她,長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兩位導演行後接見了她。導演林登後來回憶說:「奧黛麗·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親切,很有教養。她象小鳥似的嘰嘰喳喳,講她的芭蕾舞訓練。我呢,立刻打電話把助手叫來。記行當時我對助後『快來!你看見過一個會走路的夢嗎?我看見了。』」
這部短片,雖然再也沒有聽人說起過,但赫本卻第一次跟演電影打上了交道。她體會到拍片的激動和樂趣。這件事也許正是她以後輝煌從影事業的開端。
1948年,奧黛麗·赫本進入英國倫敦的瑪莉·藍伯特(Marie Rambert's)芭蕾舞學校學習,由於年齡和身高以及早年因營養不良而影響發育的原因,她被告知,她無法成為一流的芭蕾舞者。 之後,她做了一些模特工作,拍攝了一些廣告,也參加了一些舞台劇的演出,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參加了《羅馬假日》劇組的演員試鏡,從這以後奧黛麗·赫本走上了演藝道路。
1954年,赫本與梅爾·費拉結婚。雖然,水銀燈下,她總是與英俊瀟灑的男星們談情說愛,浪漫多情。然而一旦回到現實,她卻是一個一心熱愛丈夫與孩子的賢妻良母。1963年之後,奧黛麗在四年時間一直是深居簡出,精心照顧著病弱體衰的費拉。然而費拉對並非投桃報李。1967年,赫本拍完由丈夫擔任製片的《等到天黑》之後,竟發現費拉愛上了一個西班牙女郎,真誠的奧黛麗無法容忍這種欺騙與傷害,與費拉一刀兩斷。
1969年,奧黛麗與羅馬心理醫生安德列亞·道蒂結婚了。赫本極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為此她決定放棄自己的熱愛的影藝事來,她對跟在身後的記者宣布:「我不再是奧黛麗·赫本了,我是奧黛麗·道蒂」。但倆人的婚姻最終以悲劇告結束。這時候,赫本重返影壇,並與道蒂辦理了分居手續。單身的凄苦和晚年的孤寂使赫本很想找一個男子作生活伴侶。朋友們對此很關心。其中一個好友為她介紹了一個男子――英俊的演員羅伯·瓦爾達茲。
1981年,羅伯走了大膽一步,他住進赫本在瑞士的家,開始了二人的同居生活。爾後,兩人正式結婚,赫本與丈夫住在風景幽美的瑞士共度晚年。赫本在羅伯身邊找到了幸福。
1992年,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身份前往索馬里訪問的赫本突感腹痛如絞,隨即送往洛杉機的西達茲塞尼醫院診治,一代巨星身患結腸癌。
12月,奧黛麗自知病情難復,向醫生請求回鄉看最後一眼瑞士的白雪。1993年1月20日,柯林頓就任美國第四十二屆總統的當天, 一代巨星奧黛麗·赫本在羅伯·瓦爾達茲及兒子們的看護里閉上了雙眼。
拓展資料:

赫本的父親名為約瑟夫·維克特·安瑟尼·赫本-魯斯頓,是英格蘭銀行布魯塞爾分行總經理,母親名為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男爵夫人、荷蘭王室直系貴族血統後裔。
赫本母親的第一次婚姻嫁給了荷蘭貴族,生下了兩個兒子。第二次婚姻對象即赫本生父,生下了赫本。母親從小有著演電影唱歌劇的夢想,父親因工作原因往來三地(英國、布魯塞爾、荷蘭),致使一家人鮮有團聚。
赫本之父傾向納粹甚至信仰法西斯主義,似乎是兩人婚姻關系的致命一擊。在女兒六歲時,父親拋下了妻子離家出走,母親一夜白頭。隨後歐戰爆發(1939.9),赫本跟隨母親來到荷蘭。由於奧黛麗這名字並不常見,為保護女兒,母親將其臨時改寫為Edda以求平安度世。
戰亂飢荒,家庭的貧困並沒有阻擋母親對女兒的愛與支持,戰爭結束,母親把赫本送到了白俄芭蕾舞教師索尼亞·加斯開爾處學習。多年來借口不見女兒的父親在其從藝後曾給她寫過不少信,但都被母親秘密攔截。母親想讓赫本忘記父親,並告訴她,她的父親從未改變「當初的信仰」。
成名後的赫本曾專程去看望孤身一人的父親,但不歡而散,父親表示不願再次相見。肖恩(赫本長子)曾表示外祖父患有情感交流障礙,終其一生,赫本都對父親的失蹤感到遺憾,稱之為「生命中最大的創傷」 。最後十年母親與赫本同住在和平之邸,受到悉心照料,於1984年8月26日逝世
赫本的長子名為西恩·赫本·費勒,為赫本與梅爾所生,出生於1960年7月17日,從事電影行業,涉足後期、製片、推廣等。建管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著有赫本傳記《天使在人間》。西恩與第二任妻子喬凡娜及兩個兒子住在美國加州的聖莫尼卡和義大利的托斯卡納。
次子盧卡·多蒂,為赫本與多蒂所生,出生於1970年2月8日,與哥哥共同管理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
網路——奧黛麗赫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