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中國老電影蘇美爭霸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中國老電影蘇美爭霸

發布時間: 2022-09-07 02:21:07

1. 有關美蘇爭霸的電影有哪些

庫布里克的《奇愛博士》、《滿洲里候選人》、007之《來自俄羅斯的愛情》,另外另類推薦斯瓦辛格的《紅場特警》

2. 美蘇爭鋒的基本過程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蘇爭霸的第一階段。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既有緩和又有爭奪。

在緩和方面:1955年,蘇聯主動與西方國家合作,簽訂了對奧和約,解決了二次大戰的一大遺留問題。同年,蘇聯同聯邦德國建立外交關系。1959年赫魯曉夫訪問美國,美蘇首腦戴維營會議是蘇聯推行美蘇合作外交戰略的重大行動,美國實際上承認蘇聯是超級大國這一事實。

在緊張方面:1961年蘇聯修築「柏林牆」,封鎖了東西柏林邊界,使美蘇關系更加緊張。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表明蘇聯開始走上同美國進行全球爭奪的道路,同時也表明當時的戰略優勢仍然在美國方面。

這一時期,蘇聯還對中國推行霸權主義,企圖控制中國,使得中蘇關系惡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蘇爭霸的第二階段。其特點是蘇聯處於攻勢,美國轉攻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蘇聯的經濟實力同美國的差距大為縮短,1975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上升,相當於美國的80%。蘇聯在軍備方面趕上了美國,蘇聯的戰略導彈至1975年已達2402

美蘇太空爭霸
枚,超過美國40%,1979年蘇聯在戰略核力量上的開支幾乎為美國的3倍。蘇聯大力增強常規軍事力量。1978年,美軍210萬人,蘇軍440萬人,美軍擁有坦克10500輛,蘇軍擁有坦克50000輛。這一時期蘇聯推行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積極進攻戰略。美蘇爭霸的重點在歐洲,美蘇在歐洲都集結了重兵,處於兩軍對峙的僵持狀態。蘇聯一方面對歐洲以「緩和」戰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緊在歐洲以外的地區擴張。1979年入侵阿富汗,標志著蘇聯霸權主義政策發展到了頂點。

這一時期的美國,由於受經濟危機的沖擊,經濟增長趨於緩慢,侵越戰爭受到嚴重挫折,軍事力量被蘇聯趕上,美國在美蘇爭霸中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1969

關於古巴導彈危機的漫畫
年後的尼克松主義,調整全球軍事部署,收縮亞洲兵力,1973年從越南撤軍,1979年同中國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蘇爭霸的第三階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國總統以後,開始對蘇聯採取強硬態度,遏制蘇聯在全球的擴張勢力。在核戰略和核軍備方面,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通過以高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軍備競賽,從而拖垮經濟力量相對落後的蘇聯。在爭奪第三世界方面,美國立足於在軍事上打小規模的局部戰爭,打擊親蘇政權。

蘇聯由於國內經濟發展緩慢,在與美國的爭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執政後,開始放棄爭奪軍事優勢的做法,轉為裁減軍備,從對外擴張轉向全面收縮。

3. 美蘇爭霸中,中國所起的作用

開始是蘇聯保持合作,確實得到蘇聯「老大哥」的幫助,如一百多個重點項目的研發。可以說,中國重工業的基礎有很多是與蘇聯的幫助有關。還有在當時,蘇聯政府,貸款給中國政府3億美元,給中國以極大的幫助,因為當時蘇聯也不是很富裕的。但事有願違,早在重慶談判的」劃江而制「時,蘇聯曾經支持這主張,被毛澤東等急劇否決,從此中蘇關系埋下伏筆,因為蘇聯覺得把中國作為世界上美蘇兩大集團的緩和區很有利。在1980年後中蘇的互助體系就不在延續了。另一方面美國倍感以以往對中國的態度已經對其大為不利,並且看到蘇聯在中蘇邊境設重兵,中蘇關系惡化,覺得適時對中國採取緩勢,並且中國政府也在進行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積極探索,認為與美關系應當調整,從而在中美兩國關系的積極促進下,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總結,中國在美蘇爭霸的歷史環境中,是極力維護國家利益,但也客觀上對局勢起緩和作用。

4. 美蘇爭霸分為幾個階段

從上世紀50年代後期起,美蘇爭霸的格局逐漸形成。美蘇爭霸分為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其特點是雙方既有緩和又有爭奪。
二、第二階段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其特點是蘇聯處於攻勢,美國轉攻為守。
三、第三階段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特點是美國開始對蘇聯採取強硬態度,遏制蘇聯在全球的擴張勢力。而蘇聯開始放棄爭奪軍事優勢的做法,轉為裁減軍備,從對外擴張轉向全面收縮。

1991年12月底,蘇聯解體,美蘇冷戰爭霸的局面結束。

5. 美蘇爭霸的三個階段對中國態度不同的原因

原因當然都是為了他們自身的利益,先是蘇聯為了牽制美國在日本和韓國的力量,大力支援中國,但之後由於思想意識上的不同有了矛盾,美國這時候是為了牽制蘇聯,開始拉攏中國,再然後就是蘇聯被美國拖垮解體了,中國成為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美的意識形態不同,再加上美國的最大的威脅消失,他就開始限制和遏制中國的發展了。

6. 美蘇爭霸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自什麼特點

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最終以蘇聯的失敗標志冷戰結束:

第一階段是,二戰結束後到上世紀六十年年代末。二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不僅軍事力量非常強大,經濟力量也是十分的雄厚,幾乎掌握著世界貿易的命脈。首先杜魯門提出了對歐洲提出的馬歇爾計劃對蘇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其次在在東德和西德的問題上,美國一直掌握主動權,還聯合歐洲的很多國家加強對蘇聯和東德的封鎖,最終蘇聯沒有斗過美國,在柏林危機中以失敗告終。

最後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由於蘇聯缺乏強硬軍事力量的支持,還是以失敗告終。總的來說,蘇聯在第一階段的斗爭中,一直在應付美國出的難題,最終失敗了。

第二階段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首先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蘇聯加強了在軍事領域的投入,大力發展重工業,蘇聯的軍事力量瞬間變得超級強大,核武器的數量瘋狂的增長,在很多領域完全超越了美國。

其次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十分注重經濟的發展,而且在尼克松上台後,美國國內出現了一定的危機,加之美國當時對於蘇聯不是十分警惕,蘇聯的軍事力量瘋狂壯大,嚴重威脅到了美國的安全,美國一直處於防守蘇聯的狀態。

第三階段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里根任職美國總統後,實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不斷加強美軍的軍事實力,准備隨時與蘇聯對抗。同時蘇聯國內的經濟十分不景氣,很難再有大量的資金用於和美國的軍備競賽,蘇聯國內出現了很大的危機,最終蘇聯解體,冷戰結束。

影響:

1、冷戰給美蘇雙方以及東西方之間帶來了長期的對峙和對抗阻礙了全球一體化發展,也造成了德國、朝鮮等的分裂,並引發局部戰爭

2、在冷戰大環境下,因美蘇雙方勢均力敵,所以兩方都在極力的避免戰爭,所以在近半個世紀里避免了新的大規模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3、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在長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從對方身上借鑒了經驗,吸取了教訓,並用於內部調整和改革,推動了世界的整體發展

4、面對兩極格局對峙局面,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組成不結盟運動(七十七國集團),逐步發展壯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5、促進了世界格局多極化的形成,同時也推動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美蘇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