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意樂仙女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意樂仙女

發布時間: 2022-08-19 07:29:28

Ⅰ 高鵬的人物生涯

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劇研究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青海省文化廳藝委會委員、青海省江河源文化研究會理事、青海省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曾導演《草原之歌》、《小二黑結婚》等大型戲劇17台;擔任大型藏戲《意樂仙女》、《鹿女》等戲的藝術指導。戲劇作品有話劇《草原上的風暴》,歌劇《姐蘭索的婚禮》,藏戲《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京劇《北地降魔》,豫劇《石橋迷案》等17部(其中部分與人合作)。發表、上演歌詞百餘首,多次在省內外獲獎。《藏王的使者》先後獲中宣部1992年度全國「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92』93曹禺戲劇文學獎提名獎,1995年文化部第六屆文化新劇目獎,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戲劇劇本銀獎並入編《中華戲曲精品》叢書。《金色的黎明》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題材戲劇劇本「孔雀獎」金獎。1995年應香港澳門東亞大學之邀在「藏戲藝術研討會」上主講青海藏戲的形成、發展和特色。中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1990年授予其「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的稱號。1992年國務院批准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國家級專家。

Ⅱ 小學六年級勞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電風扇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標:掌握安全使用電風扇的一般知識,學會自已開、關電風扇。

3)情感目標:使學生善於動腦,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的勞動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安全使用電風扇的一般知識,學會自已開、關電風扇。

教學准備:

定時開關、搖頭旋鈕和調速開關的台式電風扇一台,轉頁扇一台。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會開關電風扇嗎?你認識幾種電風扇?

二.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利用實物進行講解、演示,幫助學生總結出以下幾點:

1.電風扇的用途。

在炎熱的夏季,電風扇能給我們送來陣陣涼風,使我們的工作環境得到改善,生活

更加舒適。

2.電風扇的種類。

吊扇(吊裝在房屋的天花板上,扇頁面積大,結構簡單,由扇頁、電動機、吊桿、

開關組成,適合在會場、大廳等空間大、人多的地方使用。)

樓頂扇、壁扇(裝掛在樓頂、牆壁上,占空間小,能轉動送風,由扇頁、護罩、電動機、支架座、開關等組成,適合在教室、小會議室、小食店、閣樓等地方使用。)

落地式風扇、台扇(能移動、能擺動送風,有調速、控時裝置,由護罩、扇頁、電動機、支架座、搖頭裝置、開關等組成,適合在家庭、辦公室、會議室使用。)

轉頁扇(佔地小,除有一般風扇部件外,另把搖頭裝置改成導風輪,風力較柔和,適合在小房間使用。)

3.電風扇的操縱裝置。

1)調速開關。調速開關有琴鍵式和旋鈕式兩種,各有檔次編號。通常檔次越高,

風力越大(也有相反的),可根據需要選擇適合的檔次。如要風扇停轉,按下「0」檔鍵便可。

2)定時開關。如想電風扇在啟動後經過一段預定時間自動停轉,可以通過定時

開關控制。定時開關有「常開」、「停止」及時間刻度。如要風扇10分鍾後停轉,則把定時開關旋至10的刻度,10分鍾後定時開關回復到「停止」的位置上,風扇就停轉。如不需要定時,可把定時開關轉到「常開」的位置上。

3)搖頭裝置。按指示方向旋動旋鈕,便能使風扇產生擺動送風和固定方向送風

的效果。

4.電風扇的使用方法。

1)插電源(用右手,手指不能觸到銅片)。

2)按開關,選風速。

3)使用定時開關。

4)使用搖頭裝置。

5)關風扇。

6)拔插頭。

放置在固定地方使用的電風扇,一般應預先調整好,只需按下調速開關便可使用。開、關電風扇不適宜過於用力和急速,以免減低開關的使用壽命。

三.學生進行使用電風扇的操作練習。有條件的學校在授課時應讓每個學生都經歷一

次操作過程。

四.讓學生結合課文中使用電風扇時要注意的問題和有關保養常識來談談自已在使用

電風扇時的做法和體會。

五.進行學習總結,鼓勵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學習正確使用電風扇的方法。

六.教學反思:

2 微波爐的使用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初步知道使用微波爐的一些知識,同時感受科技的進步可以使人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2)能力目標:讓學生初步知道使用微波爐的一些知識。

3)情感目標:讓學生知道科技飛速發展,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初步知道使用微波爐的一些知識。

教學准備:

1)一些不同型號微波爐的圖片或掛圖。

2)用微波爐來加熱或烹調食物的資料。

3)有條件的學校可准備微波爐的實物及一些用於微波爐煮食的物料。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誰家有微波爐?你會用嗎?

二.有微波爐作教具的學校,可採用以下方法與步驟進行教學:

1示範用微波爐來煮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3選擇以下問題,讓學生作答。

1)用微波爐煮食有什麼特點?

2)用微波爐煮食時,操作的方法應該是怎樣的?

3)使用微波爐煮食時,有哪些主要的注意事項?

4)小紅是怎樣學習微波爐的使用知識?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可利用板書幫助學生作出小結。

4.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要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加熱麵包、糕點、包子、饅頭等

食品的實踐活動並品嘗食物。

三.微波爐作教具的學校,可用以下方式進行教學。

7)出示微波爐的圖片或掛圖,介紹它的種類、功能。

8)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

9)讓學生說說自學課文的所得,在教師的幫助下總結出微波爐的使用方法和

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0) 舉一些用微波爐煮食的實例。

11) 組織學生議論小紅是怎樣學習微波爐的使用常識。同時,可讓學生講

述一下家中購買的電器產品,在使用時給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自己有沒有留心觀察這些電器產品是怎樣使用的,有沒有在家長的指導下學習使用等。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述進行總結,使學生體會到當今科學技術發展很快,新產品不斷出現,我們應有好學的習慣,不斷追求新知。

二.教學反思:

3 做個小書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製作小書架,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框鋸、錘子等木工工具的使用技術。

2.能力目標:學習簡易小書架的製作方法,並在操作中培養學生認真細致、不怕困難的勞動精神。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不怕困難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學習框鋸、錘子等木工工具的使用技術。

教學准備:

1.以小組為單位,各配備一套材料和工具。

2.范小書架一個或掛圖一幅。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書籍是我們增長知識的良師益友。如果自已製作一個書架放書,那多有意義。

二.結合讀書活動,從教育學生愛惜書籍作引入,並出示實物或掛圖,介紹小書

架的結構和製作程序。

1.今天學做的小書架雖然是簡易的,但對多數同學來說,親手製作小書架還

是第一次,而且工序還不少,要做得好還是不容易的。因此,操作過程中要認真細致、不怕困難。

2.整個小書架都由板料組合,要注意先畫好線(長線要用墨斗彈出),然後再鋸,這

樣才能保證鋸成直線。

3.釘釘子是本課的難點之之一。選用多大的釘子,要根據板料的厚度而定。釘釘前,

在所需下釘的位置上先畫出直線。釘釘時,注意垂直用力,使釘子准確地穿過板面,釘在需接合的木板上(可釘3——5顆鐵釘)。如發現釘子釘偏或彎曲變形,則必須及時用鉗子拔起重釘。如果在接合處塗上乳膠,接合將更加牢固。

三.「想想做做」中第二題,可根據學校條件和學生的實際,選用以小組為單位或個人

獨立完成的方式。最後通過「比一比」來展示學生的勞動成果,使同學們體會勞動創造的歡樂。

四.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別是鋸的使用,要讓學生切實弄懂使用方法後,再去操作。鋸子宜選較小的。由於鋸的使用不列入本課重點,故可集中開料後再由學生組裝。釘子要放在盒子里,不要隨地亂扔,以免扎腳。學生操作時教師要加強巡視,給予 具體指導。操作完後,要及時收拾好工具並把勞動現場清掃干凈。

五.教材中圖二所示尺寸和板料規格都可根據需要和條件適當改變。

六.教學反思:

4 學會使用照相機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簡易照相機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標:感受攝影不單能記錄下人和事,同時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

3情感目標:開闊學生視野,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發展他們的創造才能。

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習簡易照相機的使用方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准備:

1簡易照相機、相應的膠卷、電池。

2可供教學使用的照片。(風景、人物、旅遊生活照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誰會使用照相機來拍照?照相機的哪些部件組成?怎樣才能拍出照片?

二.新課:

1.師:請你向大家展示你拍攝的照片。

2.讓學生描述自己拍照時所在的地點和拍照時的情況,以引起學生學習使用照相

機的興趣。

4.利用實物或放大的圖片,指導學生對照認識一般常見的簡易照相機的部件和功能。

5.組織學生學習課文,了解使用照相機拍照聽方法與步驟,並進行模擬操作:

1)如何裝電池。

2)如何打開後蓋和關上後蓋。

3)用空的135膠卷底片盒練習裝卸。

4)用廢舊膠卷底片練習如何把膠片卷片孔對准卷片齒輪,如何把膠卷底片的片頭

放進卷片軸。

5)用演示方法指導學生認識如何進行拍照和提出使用照相機時要注意的問題。

三.組織學生把帶回來的照片在小組中互相交流。

四.教師利用照片作實例,講述拍攝的技巧,進行與教學目的要求中有關的教學。

五.展開課外活動,做到課內外結合。

六.教學反思:

5 修理課桌椅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一些修理課桌椅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能力目標:初步掌握一些修理課桌椅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裝愛護公共財物。

教學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初步掌握一些修理課桌椅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准備:

1.各種損壞情況不同的需修理的桌椅。

2.錘、釘、鋸、鉗、木料、尺、鉛筆。

3.石粉、豬料、砂紙、油漆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教室的課桌椅,是學校的公共財物,又是同學們每天學習所必需的用具,我們要認真愛護。

二.學生學習課文,明確修理課桌椅的意義、作用以及修理課桌椅的方法。

釘子松動的修理:用鉗子鉗出舊釘,再用長度與舊釘一樣的新釘在鄰近部位打入。入釘前,先用錘子把釘頭砸扁,這樣可以使釘頭打進木板里。釘頭不露出木板面,既美觀又不容易劃破衣服。操作時,先用左手拿住釘子堅直放在應打釘的地方,右手用錘子朝釘頭輕釘,手要握緊錘柄,手腕要放鬆,當釘子被打進三分之一時松開左手,再稍用力把釘子打進去。如釘子打歪了,就用鉗子鉗正或換一口新釘再打。打釘時,精神要集中,眼睛注視著釘子,否則容易打傷手。

榫口松動的維修:榫口松動是課桌椅常見的一種毛病,如不及時維修,課桌椅容易損壞。修理時可在松動的榫頭和榫口處塗上白乳膠,用錘子將榫頭打入榫口,然後在榫口的一端打入木尖固定。或者在松動的榫口附近,用螺絲釘上緊鐵角碼,固定松動介面也可。

榫頭斷裂的維修:先量好斷裂榫頭的尺寸,選擇合適的木料,度好位置開榫,再拆除損壞部分,重新裝嵌,或者用鐵角碼固定也可。

橫木條斷裂的維修:發現課桌椅上的橫木條斷裂,應找一塊相應大小的木板,將斷處托住,再用鐵釘釘牢。

油漆脫落和裂縫維修:用合適的木條塗上粘膠把裂縫塞住,再用石粉拌和豬料填補,干後用砂紙打磨平滑,最後塗上油漆。

使用工具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工作完成後要把工具放進工具箱內,妥為保管。小學生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勞動工具不要亂丟亂放,這樣既可避免散失或損壞,又可節省尋找工具的時間,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還要遵守勞動紀律,千萬不要手持工具互相追逐打鬧,以免發生誤傷。

三.分配給每個小組的學生一至兩張待修的課桌椅,讓學生根據「想想做做」提出的問題來思孝、討論、回答。

四.根據小組討論後匯報的結果,教師進行必要的講述和示範,著重教會學生怎樣選用木料和按需要加工木料的技術。對有裂縫、小孔的課桌椅,則要教會學生填補裂縫的技術。

五.分小組進行試修課桌椅的工作。

第二課時

一.簡單小結上節試修課桌椅的情況。

二.組織安排學生修理本班的課桌椅或到低年級去幫助小同學修理課桌椅。(主要安排學生做用釘子加固、修理松榫、補裂縫、補小洞、補油漆等工作。同時應強調安全操作,要求學生在進行修理課桌椅的工作過程中認真、細致、不急、不求快而力求把工作做好。)

三.總結評比,讓學生談體會,教育學生愛護公共財物。

教學反思:

6 秤的認識的使用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一些常見的秤和學慣用彈簧秤秤物。

2.能力目標: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使用工具作用的認識。

3.情感目標:初步樹林質量觀念,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使用工具作用的認識。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准備:

學生每人或每組准備簡易彈簧秤一把,塑料袋一個,被秤物品若干。

教學過程:

一.導入:你認識多少種秤?

二.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通過師生間的談話使學生對以不問題有初步的認識。

1.對一些常見秤的認識。

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體會到計量物品的重量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此產生計量物體重量的工具和統一的計算方法。

計量工具:

1)從古代沿用的秤:桿秤、天平。

2)現代的秤:磅秤、彈簧秤、電子秤 。

3)專用秤:體重磅、貨物磅、葯用天平、實驗室用天平。

計量重量的單位:(公制)噸、公斤(千克)、克,(市制)擔、市斤、市兩。

秤是人們用來計算物品一種工具。人們在生產、貿易、運輸及生活中都要用到它。

2.認識一種簡易彈簧秤的構造和工作原理。

手提式彈簧秤體積小,使用方便,指示物重清晰。它利用彈簧有彈性的原理製造,由於有調節螺絲調准、有齒輪傳動裝置控制指針的指示,故有準確度較高、不易被改變讀數的特點,逐步被人們接受(台式彈簧秤同理)。

使用方法:掛物、提起、讀數。

三.織學生用彈簧秤秤物(本課教學重點)。

1)組織學生用彈簧秤秤自已身邊的物品,如書、簿、筆盒等,然後填寫課文「想

想做做」中第2題的表,計算出物品的總重量。

2)亦可組織學生進行「購物」模擬活動,練習使用秤和計算物重、物價。

四.進行「秤物」活動的總結。向學生講述我國古代秦朝統一度量衡促進了當時生

產、貿易發展的故事,或以一個工廠生產、一個家庭購物的例子來引起學生的討論,加深學生對使用標準的、先進的秤來秤物在生產和生活上的意義的認識。

五.教學反思:

7 自製生日蛋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會和掌握蒸雞蛋糕的知識和技能。

2.能力目標:使學生學會和掌握蒸出又松又軟的雞蛋糕。

3.情感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勞動創造財富,珍惜勞動成果的品德。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學會和掌握蒸雞蛋糕的知識和技能。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准備:

每組准備爐一套、鐵鑊一隻、蒸格一個、大湯碗一隻、鋁蒸糕盆一個、打蛋器

或筷子一雙。

每組備雞蛋10隻,白糖500克,麵粉筆450克,發酵粉25克,生油少量。

教學過程:

一.導入:你生日時吃的蛋糕是不是自已做的?現在我們就來一起學蒸蛋糕。

二.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課文,講解及演示雞蛋糕的製作方法與步驟,重點是:

1)拌打雞蛋時要不停頓地拌打,直至蛋液起泡的具體做法和道理。(拌蛋液,使蛋液內產生許多小泡,蒸蛋糕時小氣泡膨脹能使蛋糕變得松軟。因此,拌打蛋液是蒸蛋糕的一項關鍵工作,要不停頓地拌打,右手累了換左手,左手累了換右手,或由同學們輪著替換並要保持拌打的方向一致,直至蛋液變成泡沫狀為止。)

2)在蒸糕盆上抹上薄薄一層油的做法和道理。(把少許食用油倒在糕盆上,用手晃動糕盆或用手指抹開,使油均勻分布在糕盆內,這樣蛋糕在蒸熟後不會和盆子粘連,要完整地把蛋糕從盆中取出就比較容易。)

3)蒸蛋糕要用武火的要求和道理。(用武火能使鐵鑊中的開水產生大量蒸氣,大量的蒸氣又能使蛋面團迅速均習受熱,令蛋糕內的小氣泡膨脹,使發酵粉起作用,蛋糕才會變得松軟。)

4)提出衛生操作、安全用火、防止蒸氣燙傷等注意事項。

三.在進行分工、明確任務的基礎上讓學生動手製作蛋糕。

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機會,最好能讓學生輪著參加拌打雞蛋的操作。亦可改為每個學生用一隻雞蛋、少許麵粉和糖來製作一個小型蛋糕。

四.組織評比,看哪組的蛋糕蒸得松軟而且在衛生操作、安全用火方面做得好。

五.分嘗蛋糕,讓學生談談通過自已動手做好一件事情後的感受和得到的樂趣。

六.小結。

教學反思:

8 學做小廚師——清蒸鮮魚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蒸魚的基本知識和進行實踐活動。

2.能力目標:;學會蒸魚。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在家主動協助父母做飯煮菜。

教學重點、難點:學習蒸魚的基本知識和進行實踐活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准備:

1)爐具、鍋、鍋蓋、蒸格、碟子。

20鮮魚一條、配料、宰魚刀具等。

(如分組進行應每組准備一份)

教學過程:

一.導入:你會蒸魚嗎?怎樣蒸出一碟鮮嫩的魚。

二.讓學生學習課文,使學生對怎樣做清蒸鮮魚這道菜有初步的了解。

三.教師進行示範,講解要領和應注意的間題。

1)宰魚:宰魚時用左手把魚按在砧板上,右手握刀,用刀身拍魚頭,把魚拍暈(便於刮鱗、開肚),然後刮鱗、開肚,取出內臟,挖掉魚腮。

2)洗魚:用清水洗去魚血、颳去魚肚內的黑膜(不洗去魚血和魚肚內的黑膜,蒸好的魚會有較大的腥味)。用干凈的布抹去魚身上的水或把魚豎直拿起滴去水分,並在魚身和魚肚內塗上少許鹽(不抹乾魚身的水,蒸出來的魚會有較多的水分,使魚失去一些鮮味。在魚身上塗上少許鹽是調和去腥)。

3)准備好配料和調味料。

4)蒸魚:把洗凈的蔥切段放在碟中,把魚放在蔥上(這樣做能使魚受熱均勻,整條魚一起熟,還可避免魚粘碟)。再放一些姜絲。在鍋中放上蒸格,加水至平蒸格面,蓋上鍋蓋,用武火(猛火)把水燒開。水燒開後,把整碟魚放入鍋內,用武火蒸10-15分鍾左右。蒸魚要講究火候,蒸的時間長,魚蒸得過熟會失去鮮嫩的味道;蒸的時間不夠,魚末熟則不能吃。蒸魚的時間與魚的大小、爐火的旺弱有關,可通過實踐逐步掌握。大條的魚可在蒸魚前先用刀在魚的背鰭一側或兩側割開一條切口,這樣就可避免外熟內生或需加長蒸魚時間的情況。觀察魚是否蒸熟的方法是一看魚眼,如果魚眼突出、變白,表示魚已蒸熟;二可用筷子插進魚肉,如可順利穿過亦表示魚已蒸熟。

5)加配料和調味:魚蒸熟後從鍋中拿出,倒去魚水(這些魚水往往會有較濃的腥味),去掉原來的蔥段、姜絲,加醬油,重新放上洗凈的蔥絲、姜絲,用鍋把適量的生油煮熟後趁熱淋的魚面上。

如果條件限制,教師可示範一種家庭日常的蒸魚方法,這樣可節省時間和簡化操作步驟。

四.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在這項活動開始時要提醒學生注意以不安全事項:

1)把魚拍暈和刮魚鱗時要注意用刀的安全操作,防止傷手(如從安全形度出發,可考慮省去讓學生宰魚這項操作)。

2)洗魚時動作太急太猛也容易被魚鰭的刺刺傷手。

3)從鍋中拿出蒸熟的魚時要防止燙傷(拿起鍋蓋的方法要正確,觀察魚是否已蒸熟時要離開一定距離,從鍋中拿出蒸熟的魚時要先熄滅爐火再用布隔熱拿起碟子)。

4)現在一般的售魚檔,都有代客宰魚的服務,省卻了顧客很多工夫。

五.檢查評比、分嘗品味,鼓勵學生在家主動協助家人做菜。

教學反思:

12 種水瓜
目的要求
一、 使學生得到種植水瓜的一些基本知識。
二、 讓學生嘗試自種水瓜,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
課前准備
水瓜的乾果、盆栽的水瓜幼苗或標本,水瓜種子若干。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向學生示水瓜,提出本課的學習目的要求。
二、 通過指導學生自學、師生對話、讓學生觀察,認識水瓜是什麼樣子的。
水瓜是一年生的攀援草本植物,根系發達,莖菱,側蔓多,有淺槽和深綠色條紋、無棱,嫰果供食,種子橢圓形、表面光滑、黑色。
1、 出示盆栽水瓜或採集的實物,讓學生觀察,認識水瓜是什麼樣子的。
水瓜是一年生的攀緩草本植物,根系發達,莖五菱,側蔓多,有卷須,葉掌狀,雌雄異花同株,花冠黃色,果供食,種子橢圓形、表面光滑、黑色。
2、 認識種植的有關知識。
(1) 種植時間:水瓜是耐熱的植物,溫度低於己於人18攝氏度時生長很慢,一般在清明節前後開始種植。
(2) 選地:在菜田中可開窪地露地直播,房前屋後、路邊、水溝邊的空地可穴播,城市可用缸、大花盆在天台、陽台上種植。
(3) 播種:種前深翻地,把種子浸泡1天,按部就班30-50厘米左右的距離開穴點播,每穴3粒,覆土3—4厘米。
(4) 管理:當苗出版發行2—3片葉時要定苗,每穴選留狀苗木株。中期管理包括除草、施肥、培土、澆水等。瓜苗長4—5片葉時要插架、絆蔓上架。
(5) 收獲:水瓜初夏開始開花結果,夏秋是收獲季節,收獲期長達3個月左右。這期間要適時澆水、施肥並適當去掉一些細弱枝和老葉,以提高產量。
三、 選合適的時間組織學生在學校的園地種瓜。
四、 種植水瓜時需搭棚架,應提醒在搭架和採集時注意安全。

五、布置作業

13 磁卡、IC卡的使用
目的要求
一、 學慣用磁卡、IC卡(主要是使用IC卡)打電話的方法。
二、 使學生受到愛護公共設施,珍惜勞動成果成果的教育。
課前准備
一、 磁卡、IC卡的實物。
二、 磁卡、IC卡電話機及使用方法的圖像資料(掛圖、幻燈、錄象等)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本課教學開始時,可出示磁卡、IC卡的實物,磁卡、IC卡電話機的圖象資料讓學生辨認,讓使用過這類電話的學生說說自己的使用經歷,以引入本課的教學。
二、 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三、 利用板書幫助學生總結出使用磁卡、IC卡打電話的方法。
四、 可製作一些教具,創設模擬利用IC卡打電話的情景,讓學生開展分組練習活動。
五、 提出問題引發師生之間的對話、討論,使學生對以下幾種情況有所認識:
1、 有的用IC卡打電話時,容易出現急躁情況匯報,如IC卡插錯方向,未等電話機出現指示信息便進行下一步操作,因此發生通話障礙。
2、 按拔號鍵時,速度過快,用力過猛,出現號碼錯亂現象。
3、 掛回話筒時用;力不當,隨意掛回,或用力扳動掛機裝置,損壞電話機。
4、 忘記取回IC卡。
六、 出示一些磁卡、IC卡電話亭、電話機受到損壞情況匯報的圖片或舉出一些例子,引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議論,使學生受到珍惜勞動成果,愛護公共設施方面的教育。
七、 進行「想想做做」中第一題的教學,鼓勵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活動

14、 給桌椅穿新衣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簡單地給舊桌椅進行油漆的方法和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認真、耐心仔細的勞動態度。
課前准備
可按課文要求准備材料,作示範用或學生實踐用。

重點、難點: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認真、耐心仔細的勞動態度。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通過設問、講解、板書幫助學生總結出以下幾點:
1、 自己動手進行油漆,更加美觀耐用。學會油漆既可以為生活提供方便,又能節省開資,還能親身體會到勞動的樂趣。
2、 油漆的方法與過程是怎樣的?
(1) 准備好材料和具。到商店買回適量的油漆和相應數量的稀悉劑、油漆掃、砂紙、裝油漆用的噐、棉花,再准備破布。
(2) 桌、椅在油漆前,要用木條、小木塊加粘膠把裂縫或小洞塞平,再用石粉拌和豬料填補,干後用砂紙打磨平滑,然後再塗漆。
(3) 塗漆。方法是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順著一定的方向均勻塗刷。
3、 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1) 油漆和稀釋劑容易著火,因此要注意防火。
(2) 滴在地板或在衣服上、手上的油漆,可用棇節油或天那水擦掉。
(3) 油漆有很多種。常用有兩大類,它們不能不能混在一起用。
(4) 在高處油漆要注意安全。最好用人字梯。人站在上面比較穩定。
(5) 油漆完畢收拾好物品,洗凈刷子等。
二、 教師隊伍進行油漆操作示範。進行這部分教學時的過程中需指點的地方如下:
1、 出示各種油漆時准備的用具。盛油漆的器具,可以利用廢物。
2、 向學生展示會油漆和稀釋劑,講解簡單調漆的方法。
3、 用舊報紙鋪在被漆的課桌椅下然後進行塗漆示範,亦可讓學生出來試漆,教師給以指點。
4、 提出注意事項,示範油漆的課桌椅下然後進行,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和不浪費材料、不弄臟地方。
三、 鼓勵學生在家長指導下學習油漆。
四、 有條件的學校可在第二教時進行替學校油漆課桌椅的實踐活動

15 VCD的使用
一、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初步認識VCD機的使用方法,並以此鞏固學生以有的使用家用電器的一般常識。

重點、難點:學生以有的使用家用電器的一般常識。
三、課前准備
一台VCD機及電視機、VCD影碟或相關的掛圖(幻燈片)。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教學開始時,用VCD機播放一段動畫故事或動物生活的資料片給學生看,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了解學生家中有無VCD機,是否懂得使用VCD機。

Ⅲ 藏戲是怎樣形成的它有什麼特色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戲基本上還是廣場戲,載歌載舞是藏戲的突出特點。舞蹈與劇情常常無直接關系,主要是為了烘托場上演出氣氛。舞蹈中只有少數動作帶有某種象徵意義,且多模仿勞動、生活和動物的動作。

西藏和平解放以後,自治區政府在原覺木隆藏戲班的基礎上組建了西藏自治區藏劇團,擔負起傳承和發展藏戲的任務,先後整理演出了一些《朗薩雯蚌》《文成公主》《諾桑王子》等傳統戲,同時還創作演出了一些現代題材劇目,劇團在保持藏戲原有的廣場藝術特色的基礎上,進行了劇場舞台藝術方面的實踐,使藏戲由廣場走上舞台,有了燈光、布景和化裝,還開始使用管弦樂伴奏。

20世紀80年代以後,青海藏劇團在黃南成立,創作演出了《意樂仙女》《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等優秀劇目,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

Ⅳ 藏戲資料

藏戲,藏"叫"阿吉拉姆」或"拉姆",是「仙女大姐」或「仙女」的意思。藏戲是藏族地區普遍流行的以歌舞形式表現故事內容的綜合性藝術。西藏及四川、青海、雲南等藏族地區的人民都普遍愛看藏戲。

藏戲在西藏流行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相傳,14世紀初,後藏僧人唐東傑布為修建雅魯藏布江鐵索橋募捐集資而創。起初,他為籌措造橋經費,四處奔波,歷時三年,未能成功。後來,他在山南地區窮結縣境內,發現虜誠的信徒中有生得聰明美麗、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把她們組織起來,以佛教故事為內容,自編自導成具有簡單故事情節的歌舞劇,到各地演出,募捐集資成功。這就是藏戲的雛形。早期的藏戲,是用舞蹈啞劇表演簡單的故事。民間舞蹈經過長時間的演變,發展成為一套綜合藝術。現代藏戲有劇本、舞蹈表演、因人定曲的唱腔、不同角色的不同服裝及面具,還有樂隊伴奏和伴唱等多種藝術。

Ⅳ 藏戲資料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藏戲原系廣場劇,只有一鼓一鈸伴奏,別無其他樂器。

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藏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劇種系統,由於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條件、生活習俗、文化傳統、方言語音的不同,它擁有眾多的藝術品種和流派。藏戲大約起源於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西藏藏戲是藏戲藝術的母體,它通過來衛藏宗寺深造的僧侶和朝聖的群眾遠播青海、甘肅、四川、雲南四省的藏語地區,形成青海的黃南藏戲、甘肅的甘南藏戲、四川的色達藏戲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國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戲流傳。藏戲種類繁多,但主流的是藍面具藏戲。

演出一般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頓」,主要是開場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為「雄」,主要表演正戲傳奇;第三部分稱為「扎西」,意為祝福迎祥。藏戲的傳統劇目相傳有「十三大本」,經常上演的是,即《文成公主》《諾桑法王》《朗薩雯蚌》《卓娃桑姆》《蘇吉尼瑪》《白瑪文巴》《頓月頓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戲」,此外還有《日瓊娃》《雲乘王子》《敬巴欽保》《德巴登巴》《綏白旺曲》等,各劇多含有佛教內容。藏戲的服裝從頭到尾只有一套,演員不化妝,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戲有白面具戲、藍面具戲之分。藍面具戲在流傳過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覺木隆藏戲、迥巴藏戲、香巴藏戲、江嘎爾藏戲四大流派。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象徵純潔,國王的面具是紅色的象徵威嚴,王妃的面具是綠色的象徵柔順,活佛的面具是黃色的代表吉祥,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的象徵其兩面三刀的性格,妖魔的面具是青面獠牙,以表示壓抑和恐怖。

西藏和平解放以後,自治區政府在原覺木隆藏戲班的基礎上組建了西藏自治區藏劇團,擔負起傳承和發展藏戲的任務,先後整理演出了一些《朗薩雯蚌》《文成公主》《諾桑王子》等傳統戲,同時還創作演出了一些現代題材劇目,劇團在保持藏戲原有的廣場藝術特色的基礎上,進行了劇場舞台藝術方面的實踐,使藏戲由廣場走上舞台,有了燈光、布景和化裝,還開始使用管弦樂伴奏。20世紀80年代以後,青海藏劇團在黃南成立,創作演出了《意樂仙女》《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等優秀劇目,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新的劇目為黃南藏戲帶來了新的活力,如《意樂仙女》的伴奏,既有六弦等藏族傳統樂器,又加入以民樂為主的大型現代混合樂隊,在形成間奏的氣氛音樂的同時,可以直接為唱腔伴奏,改變了西藏藏戲用一鼓一鈸只為舞蹈和表演動作壓節奏,很少為唱腔伴奏的狀況。改進後的黃南藏戲布景和舞台美術富麗堂皇,神奇秀逸,令人耳目一新。

Ⅵ 關於藏戲的資料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藏戲原系廣場劇,只有一鼓一鈸伴奏,別無其他樂器。
行不?

Ⅶ 藏戲的資料

藏戲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藏戲原系廣場劇,只有一鼓一鈸伴奏,別無其他樂器。
藏戲綜述: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藏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劇種系統,由於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條件、生活習俗、文化傳統、方言語音的不同,它擁有眾多的藝術品種和流派。藏戲大約起源於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西藏藏戲是藏戲藝術的母體,它通過來衛藏宗寺深造的僧侶和朝聖的群眾遠播青海、甘肅、四川、雲南四省的藏語地區,形成青海的黃南藏戲、甘肅的甘南藏戲、四川的色達藏戲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國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戲流傳。

甘南藏戲:甘南藏戲地方化是受漢族傳統戲曲更多影響的結果。甘南藏戲正式形成是1946年,它的出現同嘉木樣五世活佛有關。嘉木樣五世丹貝堅贊聰明好學, 很有文化修養。他21歲(1937年)赴拉薩學法講經期間,多次觀看藏戲,並有所研究。三年後 ,他返回甘南拉卜楞寺,向朗倉活佛講述了西藏藏戲情況,同時將
編寫劇本和導演任務交給了朗倉。朗倉活佛學識淵博,曾在北京居住近20年,常與京劇藝術家梅蘭芳交往,對京劇比較熟悉,因此他的編劇和導演不是藏戲的全盤照搬,而是根據甘南藏區實際情況,參照京劇表演加以改革創造,先後寫出《松贊干布》、《冉瑪拉》等劇本,並進行了排演。1946年冬 在嘉木樣宮殿的大院里由嘉木樣五世主持,首場演出了《松贊干布》,朗倉活佛親自扮演戲中唐太宗的腳色。演出時,成千上萬的藏族群眾、喇嘛蜂湧觀看,盛況空前。
隨著新中國的誕生,特別是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成立,使人們的思想從傳統的禁錮中得到解放,文化生活日趨活躍,藏戲劇目不斷增加。1955年拉卜楞寺排演了第二部「南木特」藏戲——《達巴丹保》,同年拉卜楞寺「俄巴扎倉」(紅教寺)排演了甘南地區第三部「南木特」藏戲——《智美更登》,並參加了西北五省區戲曲匯演,獲得了獎項。1956年又排演了《卓娃桑姆》,此後,「南木特」
劇目在甘南地區的藏族民間得到了廣泛傳播。碌曲、瑪曲、卓尼、迭部和舟曲等縣,也以寺院、村落為單位紛紛成立劇團,至五十年代末州內發展藏戲演出團隊達36個,劇目9個。然而,伴隨1958年反封建斗爭的掀起,「南木特」藏戲被視為「宣揚宗教迷信,歌頌封建帝王」的藝術形式遭到禁演。到了六十年代,藏戲又進入興盛時期,拉卜楞寺劇團於1960年推出了《羅摩衍那》,紅教寺也不甘落後,於1962年推出了《阿達拉茂》。但好景不長,隨著「文革」的開始,藏戲再次遭到禁演,許多熱愛從事「南木特」藏戲的活佛、高僧和藝人殘遭迫害。

黃南藏戲:黃南藏戲是青海黃南地區藏族戲曲劇種,在19-20世紀中期,流布區域曾經覆蓋了黃南藏族自治州以及相鄰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的部分地區,目前主要流行於黃南地區。
黃南藏戲屬於安多語系藏戲的一個重要支系,它的發展經歷了17世紀中期到18世紀中期的說唱階段;1740-1794年夏日倉三世時期三人表演的形成階段;1854-1946年吉先甲時期的成熟階段;1910-1973年多吉甲時期的興盛發展階段;1980年以來的提高革新階段。
黃南藏戲有如下特點:1.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傳承性。民間和寺院藏戲隊,始終與社會民眾保持著密切聯系。2.音樂方面保留了宗教音樂的成分,也吸收了當地民歌、舞蹈音樂等素材。3.演出劇目除八大傳統藏戲外,還有《格薩爾王傳》、《國王官卻幫》等其他藏區沒有的劇目。4.保留了《公保多吉聽法》這出古老而珍貴的原始戲劇形態的儀式劇。5.即興表演獨具特色。這些即興表演,既表現了編劇、演員高超的藝術水平,又對抨擊時弊、凈化社會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6.歷代黃南藏戲藝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總結出各種行當及成套的表演程式,手式指法、身段步法和人物造型,吸收黃南寺院壁畫人物形態,融入寺院宗教舞蹈、民間舞蹈及藏族生活素材動作等,形成本劇種獨有的藝術風格。
20世紀80年代以後,青海藏劇團在黃南成立,創作演出了《意樂仙女》、《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等優秀劇目,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近幾年來,受現代文化的沖擊,黃南藏戲也面臨失傳危機,劇團減少,藝人老化,演出范圍縮小,搶救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