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電影阿q正傳經典台詞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阿q正傳經典台詞

發布時間: 2022-07-31 17:11:11

Ⅰ 介紹下 阿q的經典語句 《阿Q正傳》里邊的

「癩皮狗,你罵誰?」王胡輕蔑的抬起眼來說

獨有這回卻非常武勇了

這滿臉鬍子的東西,也敢出言無狀么?

「君子動口不動手!」阿Q歪著頭說。
王胡似乎不是君子,並不理會……

阿Q無可適從的站著。

阿Q尤其「深惡而痛絕之」

鞭子而至於假,就是沒有了做人的資格;
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似乎確鑿打在自己頭上

生平第二件的屈辱

「忘卻」這一件祖傳的寶貝也發生了效力

他於是發生了回憶,又發生了敵愾了。

看見自己的勛業得了獎賞

「和尚動得,我動不得?」

為滿足那些鑒賞家起見

阿Q十分得意的笑。
酒店裡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這或者也是中國精神文明冠於全球的一個證據了

有點古怪

斷子絕孫便沒有人供一碗飯

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若敖之鬼餒而」 也是一件人生的大衰……樣樣合於聖經賢傳的……

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都可以做聖賢,可惜全被女人給毀掉了。商是妲己鬧之的;周是褒姒弄壞的;秦……雖然史無明文,我們也假定他因為女人,大約未必十分錯;而董卓可是的確給貂禪害死了。

……的正氣。他的學說是:凡尼姑,一定與和尚私通;一個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誘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裡講話,一定要有勾當了。……為懲治他們起見……或者大聲說幾句「誅心」話,或者在冷僻處,便從後面擲一塊小石頭。

在禮教上是不應該有的

伊們全都要裝「假正經」的

蓬的一聲,頭上著了很粗的一下

「忘人蛋!」

這可很有一些痛

和一場熱鬧似乎有點相關

不圖

「你的媽媽的」

甚而至於

嚕蘇一通

確乎有許多日

這委實是一件非常「媽媽的」的事情

「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應你么?你……」

Ⅱ 阿q正傳好詞好句(最少20個)

阿q正傳好詞:

枯瘦身材、身段窈窕、弱不禁風、身軀凜凜、掩卷沉思、神情專注、恰如其分、融會貫通、果園飄香、碩果滿園、碩果累累、紅果滿枝、藕斷絲連、披紅抹綠等。

阿q正傳好句:

1、阿Q對了牆壁跪著也發楞,於是兩手扶著空板凳,慢慢的站起來,彷彿覺得有些糟。

2、他這時確也有些忐忑了,慌張的將煙管插在褲帶上,就想去舂米。

3、蓬的一聲,頭上著了很粗的一下,他急忙回轉身去,那秀才便拿了一支大竹杠站在他面前。

Ⅲ 我手持鋼鞭將你打 出自哪裡

出自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主人公阿Q所唱的《龍虎鬥》中的經典台詞

在第四章「生計問題」中,是這樣進行描寫的:

但他更覺得世上有些古怪,卻是許多日以後的事。其一,酒店不肯賒欠了;其二,管土谷祠的老頭子說些廢話,似乎叫他走;其三,他雖然記不清多少日,但確乎有許多日,沒有一個人來叫他做短工。

酒店不賒,熬著也罷了;老頭子催他走,嚕蘇一通也就算了;只是沒有人來叫他做短工,卻使阿Q肚子餓:這委實是一件非常"媽媽的"的事情。

阿Q忍不下去了,他只好到老主顧的家裡去探問,——但獨不許踏進趙府的門檻,——然而情形也異樣:一定走出一個男人來,現了十分煩厭的相貌,像回復乞丐一般的搖手道:"沒有沒有!你出去!"

阿Q愈覺得稀奇了。他想,這些人家向來少不了要幫忙,不至於現在忽然都無事,這總該有些蹊蹺在裡面了。他留心打聽,才知道他們有事都去叫小Don。

這小D,是一個窮小子,又瘦又乏,在阿Q的眼睛裡,位置是在王胡之下的,誰料這小子竟謀了他的飯碗去。所以阿Q這一氣,更與平常不同,當氣憤憤的走著的時候,忽然將手一揚,唱道:"我手執鋼鞭將你打!……"

幾天之後,他竟在錢府的照壁前遇見了小D。"仇人相見分外眼明",阿Q便迎上去,小D也站住了。

"畜生!"阿Q怒目而視的說,嘴角上飛出唾沫來。

"我是蟲豸,好么?……"小D說。

這謙遜反使阿Q更加憤怒起來,但他手裡沒有鋼鞭,於是只得撲上去,伸手去拔小D的辮子。小D一手護住了自己的辮根,一手也來拔阿Q的辮子,阿Q便也將空著的一隻手護住了自己的辮根。

從先前的阿Q看來,,小D本來是不足齒數的,但他近來挨了餓,又瘦又乏已經不下於小D,所以便成了勢均力敵的現象,四隻手拔著兩顆頭,都彎了腰,在錢家粉牆上映出一個藍色的虹形,至於半點鍾之久了。

"好了,好了!"看的人們說,大約是解勸的。

"好,好!"看的人們說,不知道是解勸,是頌揚,還是煽動。

然而他們都不聽。阿Q進三步,小D便退三步,都站著;小D進三步,阿Q便退三步,又都站著。

大約半點鍾,他們的頭發里便都冒煙,額上便都流汗,阿Q的手放鬆了,在同一瞬間,小D的手也正放鬆了,同時直起,同時退開,都擠出人叢去。

(3)電影阿q正傳經典台詞擴展閱讀:

阿Q精神的主要特點

一句話說來,就是精神勝利法。精神勝利法是阿Q精神的基本的東西,也是特有的東西。

阿Q性格還是如一般實際存在的人物一樣相當復雜的;然而阿Q之所以成為典型,則是精神勝利法通過種種條件的突出而具體的表現。

他的自尊自負與自輕固然是精神勝利法的主要的表現條件,他的排斥異端與「投降」革命也是精神勝利法的一個相關因素,至於怒目而視的怒目主義和「在肚子里暗暗咒罵」的腹誹政策,更是精神勝利法的最主要的現象了。

Ⅳ 阿Q語錄研究

組 長:徐正陽
開頭結尾、結構整理:何雯雯

「名言一」 :梁曉燕
「名言二」 :張 一
「名言三」 :徐正陽
「名言四」 :何元釗
「名言五」 :江正帆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作品中我們耳熟能詳的篇章之一,阿Q更是千百萬中國人的縮影。其中阿Q口中的經典名句至今還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我們小組就阿Q的名言,展開了一系列的學習研究。

名言1:「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
顧名思義,「被兒子打」,自己就是別人的老子,身上雖受皮肉之苦,但身份上卻佔了便宜,可媲美當年中法戰爭法國的「不勝而勝」。而那個「兒子」,既打了「老子」自然得遭天譴,身份上不僅吃了大虧,還犯了封建大條中的「父為子綱」,簡直罪大惡極。換個角度說,「兒子」的娘就是「老子」的妻,「兒子」的爹就是戴綠帽的……一句話,就把別人一家三口都狠狠數落了一遍,足以證明為什麼阿Q雖挨打,卻仍「心滿意足的得勝」,更可以推斷阿Q當時倒希望多受皮肉之苦而多認幾個「兒子」。
然而可悲之處也在此.
受人壓迫後最大的反抗,僅是在精神上、在心理上、在口頭上將對手擊倒,然後便「心滿意足」不思進取,不尋求擺脫壓迫的方法,甚至認為「被打」就是佔便宜,這就不僅是奴隸,更是無可救葯的奴隸。
將受辱當榮譽,決不是樂觀。樂觀是堅信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刻仍然有希望的生活態度。但甘於受辱,榮幸受辱,就是徹頭徹尾的奴隸性。這樣的人,永遠都不能從失敗中總結教訓,不能從疼痛中思考命運。他只會渾渾噩噩地被欺負,享受欺負,也只能在自己的等級中幻想自己是「老子」。
今天,許多人仍抱著精神勝利法度日,「吃了虧受了騙不要緊,反正當施捨給窮人」;「挨了罵被人打不要緊,反正在腦海里已將敵人碎屍萬段」;「出了錯丟了錢不要緊,反正已將盜賊的祖宗十八代臭罵了一遍」……諸此種種,還被美其名曰「樂觀主義」。這些事後「阿Q」精神,讓當事人輕易過了自己一關,而沒有反省悔恨,於是下次又犯同樣的錯誤,毫無進步。
要知道,沒有進步意味的就是愚昧和落後!

名言2:「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應你么?」
讀罷這句話,阿Q的無賴遍躍然紙上,蘿卜本是不會說話的,自然也無法應人,但阿Q卻以此作為他耍賴的憑據,偷了蘿卜,不僅毫無羞愧廉恥之心,反而理直氣壯無比自豪。阿Q揚起眉毛,瞟著眼睛的得意神態也彷彿映入眼簾且印象十分深刻。
魯迅先生塑造的阿Q是這樣一個有著中國人劣根奴性的人物,而無賴卻彷彿是阿Q獨有的特徵。這種無賴,並不讓人們覺得阿Q的麻木和奴性減少了多少,反讓人更加痛恨他這樣一個徹底的沒有靈魂的軀殼,就算有靈魂,也只是一個無比醜陋,骯臟的靈魂。這種勉強稱其為「人」的人會讓人在痛恨之餘,發現他已不值得我們太痛恨,而長久環繞在我們心中的是一種深刻的悲哀,欲哭無淚、欲訴無語。或許唯一讓讀者寬慰的是阿Q是那種時代的產物,今日社會中已沒有這種人物。其實不然,一種思想,存在於一個時代之中,卻是源於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而這種頑固而強大的精神枷鎖,決不會在短短幾十年中就銷聲匿跡。他們猶如頑強的仙人掌,任何一點水分甚至絕對乾旱的情況下也能苟存,而且水分越少,刺越尖。在現在這個已稱為比較文明的社會中,有著阿Q精神的人仍然不少,或許他們頭上沒有癩瘡疤,或許他們衣冠楚楚,但內心中,醞釀著的奴性,無賴卻在無時無刻吸取著靈魂的養分,直到靈魂枯竭。如果這仍不算可悲的話,那麼最可悲的就是他們仍然沒有覺醒,仍然在說著:「你說這是你的,你能讓他答應你嗎?」這樣的話。顯然,這種人在你我身邊都有,對於他們,我不期待他們能改變些什麼,只是別總是這般無恥的說些自以為理直氣壯卻毫無道理實為強詞奪理的東西了。

名言3:「和尚動得,我動不得?」
(1)扭曲的人格觀
《詩經》有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小尼姑,是不是淑女我們先不說,但阿Q肯定就不是一個君子。他竟然光天化日,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調戲出家女子,是一種變態人格觀的表現。令人大笑之後,我們感到背脊後的陣陣涼意。
(2)惡陋的婦女觀
阿Q認為,凡是尼姑一定有「和尚等著」。這種婦女觀,導致阿Q說出「和尚動得,我動不得」的著名名言。
阿Q憑什麼說和尚已「動」了?說穿了,不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婦女意識作怪么?
古書記載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從中看到什麼?我們看到的是,古代女子竟只與屋、粟一類無生命的事物並稱,足見其地位低下了。
如果讓阿Q站在女性的立場,試想某天小尼一腳踢其股曰:「阿妹踢得,我便踢不得?」看那時候他還笑得出嗎?
倘若有人說:「他能仍垃圾,我為什麼仍不得?」我們還笑得出嗎?
於是,此言之旨不在阿Q其人靈魂如何如何,而在於讓我們去思考現代千千萬萬之未覺醒的「阿Q」也!

名言4:「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喜歡誰就是誰!」

別看這平平淡淡的一句,足以給人強烈的震撼。
這不是小孩子心直口快的刁蠻賭氣,也不是希特勒貪得無厭的蠻橫霸道,更不是天狗渴望自由的口出狂言。這只不過是阿Q奴隸意識的自然流露。正如一彈簧,一旦拿開其負荷,還不伸展個痛快?而參與革命,正給他精神上的減負。於是,他得意而忘形。然而,他很快被拒絕革命,精神上的勝利改變不了他仍為奴隸的事實。於是,這句話成了落日的回光反照,無可奈何花落去的落英繽紛,反而將其丑態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其一。
而他看似壯志滿懷的革命宣言,其實又充滿著對革命的不理解。為人民推翻了霸權主義而自己又當上了霸權主義,自己翻身不當奴隸還得讓人當奴隸,革命在阿Q的意識里是其所謂的個人幸福的基石。革命在阿Q的字典里被扭曲了其真正含義,阿Q思想的局限可見一斑。此其二。
輕描淡寫的十數字,力透紙背。魯迅的平淡並非平庸無為的平,又非淡而無味的淡,而是一種不露斧鑿之痕的妙手偶得,令人回味無窮。

名言5:「君子動口不動手」

「君子動口不動手」這句至理名言來自敗於王胡的遭受平生首次屈辱的阿Q之口,剖析這句名言的深層含義和作者運用的主要目的,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在阿Q心靈深處的價值觀中,「君子」到底為何物。經過深入了解小說情節和各個人物的性格特徵後,我們不難看出阿Q心理的「君子」主要是那些封建的統治階級或者是力量和勢力都比自己強的人,而那些地位比自己低下的,尤其是婦女和尼姑這些由封建社會造成的封建舞台上的配角,阿Q是不屑把她們奉為心目中的「君子」的。對於「君子」們對自己的屢次屈辱,阿Q只會忍氣吞聲,敢怒而不敢為而且還不會因為這樣而改變自己根植於心靈深處的對「君子」的認識。
第二個問題是阿Q為何認為君子一定要動口不動手。同樣,我們可以從小說中找到答案。在阿Q的潛意識里他已把做穩了奴隸視為人生最大的滿足,奴隸主已成為他心目中比君子地位尊貴的上帝,無論他們以怎樣的方式羞辱自己,阿Q心目中對「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美好印象永遠不會改變。所以當王胡准備舉手打自己時,阿Q卻始終懷著君子形象帶給自己的僥幸心理,去期望「君子」不要羞辱自己,而不是握緊拳頭,反抗到底。
「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精妙之處就是作者通過阿Q的口這個特殊的窗口把中國人靈魂的樂於做奴隸的深層挖掘得淋漓盡致。仔細品味這句名言,我們或許會理解周圍一些中國人的既可笑又使人憤怒的行為了吧!

以上就是我們所認識的阿Q,不經意的語言中道出了社會的悲哀,民族的悲哀。而阿Q更是作為一種精神潛伏在人們的靈魂深處。我們今天研究它,有助於更深刻地剖析我們的靈魂,認識我們的悲哀,了解我們的社會。當然,我們的研究只是很淺顯的,我們認識也還很片面,還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於在以後的學習中得到補足,更好的解讀阿Q,更好的解讀魯迅。

Ⅳ 阿Q正傳 經典語句

祥林嫂是魯迅筆下一個可悲的人物形象,在<<祝福>>中,她是一個勤勞,質朴的農村婦女.與廣大農民尤其是婦女一樣,她對生活的要求並不高,基本停留在,

Ⅵ 阿q正傳經典語錄

阿q正傳經典語錄
1、「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了!你算是什麼東西!」
2、從來不朽之筆,須傳不朽之人,於是人以文傳,文以人傳。
3、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4、閑人還不完,只撩他,於是終而至於打。阿Q在形式上打敗了,被人揪住黃辮子,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閑人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裡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於是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
5、但他立刻轉敗為勝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臉上連打了兩個嘴巴,熱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後,便心平氣和起來,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別一個自己,不久也就彷彿是自己打了別個一般,——雖然還有些熱剌剌,——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躺下了。

Ⅶ 阿q正傳的語段賞析

語段:有一年的春天,他醉醺醺的在街上走,在牆根的日光下,看見王胡在那裡赤著膊捉虱子,他忽然覺得身上也癢起來了。這王胡,又癩又胡,別人都叫他王癩胡,阿q卻刪去了一個癩字,然而非常渺視他。阿q的意思,以為癩是不足為奇的,只有這一部絡腮鬍子,實在太新奇,令人看不上眼。他於是並排坐下去了。倘是別的閑人們,阿q本不敢大意坐下去。但這王胡旁邊,他有什麼呢?老實說:他肯坐下去,簡直還是抬舉他。
賞析:這段話表現了阿q自欺欺人的心理~
尤其是最後一句話更能變現阿q的心理特點!

Ⅷ 阿Q正傳中的經典對話有哪些搞笑的部分

阿Q,趙四爺,吳媽,小尼姑,地保老爺,酒鋪掌櫃 小說主人公阿Q是一個農民,社會地位卑微,好賭卻財運壞,好挑釁他人卻性格懦弱;他經常挨打受戲弄,但

Ⅸ 魯迅阿q正傳的批句,最好五句以上

精神勝利法精神勝利法,是阿Q精神的核心。可以解釋為:對自己的失敗命運與奴隸地位採取令人難以置信的辯護與粉飾態度。或者根本不承認自己落後與被奴役,沉醉於那種臆想的自尊中;或者向更弱者(小尼姑)泄憤,在轉嫁屈辱中得到滿足;或者自輕自賤,甘居落後與被奴役。這些都失靈後,就自欺欺人,在自我幻覺中變現實真實的失敗為精神上的虛幻的勝利。阿Q的這種「精神勝利法」是中華民族覺醒與振興的最嚴重的阻力之一,是魯迅對我們民族的自我批判。為了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魯迅研究者汪暉發表了一篇長文《阿Q生命中的六個瞬間》,通過對阿Q生命中的六個瞬間的具體分析,深入闡述了"阿Q是否真要做革命黨"以及魯迅對阿Q做"革命黨"這一事件的態度這兩個問題,並由此闡述了魯迅與辛亥革命的關系,提出了一些深刻而新穎的觀點。汪暉在文中分析說:「魯迅對阿Q生命中的這些隱秘瞬間的描寫,是對「精神勝利法」失效的可能性的發掘;他對本能、直覺的觀察,也是對於超越外界注視的目光是否能夠產生新的意識的探索。失敗感、無所適從、無聊、恐懼和自我的片刻喪失,在這里也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阿Q是否會成為革命黨這一問題。魯迅對於革命的描述,革命和不準革命,造反的本能與只要有革命就會有阿Q這樣的革命黨的暗示,都在這樣的細節和敘述里找到了根據。《阿Q正傳》中的六個瞬間,也是阿Q「覺醒」的契機,每次都只持續了幾秒鍾甚至幾分秒,就隨風而逝了。但這幾秒鍾為什麼能夠發生,它們蘊含著什麼樣的可能性?它們的瞬間呈現與迅速地被壓抑,道理在哪兒?這些瞬間溢出了小序中提示的聖人的秩序。在理解了這些瞬間之後,我們重讀小說的小序,以及作者關於阿Q不能入傳的四個理由,對於這篇小說就會產生新的理解。這是一個開放的經典,與其說《阿Q正傳》創造了一個精神勝利法的典型,不如說提示了突破精神勝利法的契機。這些契機正是無數中國人最終會參與到革命中來的預言—參與到革命中來也可能死於革命,但革命創造的變動卻是阿Q生命中的那些瞬間發生質變的客觀契機—正是這些卑微的瞬間,將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阿Q鐫刻在空洞的深處,就像寄居於我們身體中的「鬼」一樣,難以驅除。」[5]特色(1)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魯迅嫻熟地運用典型化的創作方法,採用了融現實與歷史於一爐的手段,「雜取種種人」,創造典型形象,勾勒出沉默的國民的靈魂,從而使典型具有極大的藝術概括力量。(2)小說採用了悲喜交融的表現手法。作品引起人們的陣陣笑聲,但同時又是一出寫得異常沉重的悲劇,寓庄於諧,亦庄亦諧,在笑聲里隱含著深沉的憂郁與哀痛。(3)用「傳記」式結構,塑造了一個圓滿的典型形象。小說繼承了我國傳統小說以敘述為主,把情景和場面描寫融入敘述的表現手法,來表現人物的復雜命運和性格。《阿Q正傳》的基調是悲喜劇相結合與出色的諷刺藝術。其喜劇因素由誇張、幽默、滑稽、譏諷、反語等多種表現手法構成。諷刺藝術主要分兩類:對趙太爺等重在揭露其貪婪陰毒的丑惡靈魂;對阿Q則是含淚的鞭撻,重在顯示其虛妄、健忘和恥辱。現實主義的嚴峻性與表現主義帶來的「間離效果」在小說中同時並存。[6]優勝記略《正傳》的第二章是《優勝記略》,第三章是《續優勝記略》。這題目雖然並不一定模仿《綏寇記略》,但很有誇大的滑稽味,便是將小丑當作英雄去描寫,更明顯的可以現出諷刺的意思來。所謂優勝即是本文中的「精神的勝利」。這個玄妙的說法本來不是阿Q之流所能懂的,實際上乃是智識階級的玩意兒,是用做八股文的方法想出來,聊以自慰,借了來應用在阿Q身上,便請他來當代表罷了。在清朝末期,由於帝國主義的狂獗,異族政府的腐敗,民間感覺不滿,革命主張與改良主義相繼發生,但一般頑固的還是反對。有些是承認不好,卻說「家醜不可外揚」,如《狂人日記》第八節所說:「總之你不該說,你說便是你錯!」是一個好例。一時舉不出別的知名的人來,這里可能著者是根據他的本家舉人椒生叔祖所對他說過的話。又有些人更進一步,中國所有壞處和缺點都是好的,如辜鴻銘極力擁護過辮子和小腳,專制和多妻,又說中國人臟,那就是臟得好。《新青年》上登過一首林損的新詩,(他是反對派,但是寫了白話詩送給劉半農、胡適之看,他們便把它登上了。)頭兩句雲:「美比你不過,我和你比丑。」魯迅時常引用來說明士大夫的那種怪思想,骯臟勝過潔凈,丑勝過美,因此失敗至少也總就是勝利,即形式上雖然是失敗,但精神上勝利了,只要心裡想這是「兒子打老子」。[5]賭攤賭攤在鄉下隨時都有,反正閑人原是通年閑著,賭攤開時不愁沒有人來,但戲台下自然最好。為什麼呢?平常閑人們聚集攏來,大半是內行,不大有多少油水,戲台下人雜,可能有些「瘟孫」來上當,便好大大的擄一批了。賭攤大抵設在戲台底下,或是台後面閑空地方,在地上放著一兩盞洋油的長嘴馬口鐵小壺,開始他們的把戲。他們有兩個步驟,最初是正式賭錢,賭客的錢漸漸的輸入莊家的腰間,這賭場便順利的開下去,若是倒轉過來,莊家的錢輸給賭客了,那時就得使用別的辦法。忽然間有人打起架來了,洋油燈一下子弄滅,不但賭客的攤上的錢連他手裡口袋裡的也都不見,假如沒有像阿Q似的被打上幾拳,那已經是很運氣的了。這時候有的假裝衙役來捉賭了,有的只是打架,反正都沒有關系,由莊家一夥的人扮演,把錢擄走就完事。阿Q原是乏人,但這里又被寫成瘟孫,本來他在社會上混,這點經驗也該有的,只是作者要寫賭攤的那一幕,不能不把他暫且屈尊一下了。本文中說那些擺賭攤的多不是本村人,為的是小說要省事,不想拉扯開去,其實那都是近地的破腳骨,特別是與衙役有連絡的人,平常也與阿Q相識的,莊家的唱詞中有「阿Q的銅錢拿過來」,可以為證。唱時將對方的名字加在里邊,這是常有的事,著者這一句記錄可以說是有事實的根據的。[5]戀愛的悲劇《戀愛的悲劇》這故事是有所本的,但那也只是故事的中心,前後那些文章都是著者自己的穿插。魯迅常傳述夏穗卿的話道:中國在唐以前女人是奴隸,唐以後則男子全成為奴隸,女人乃是物品了。這話在歷史上未必全正確,但譬喻卻是很好,奴隸究竟還算是人,物品則更下一等,西洋中古時代基督教主教會議說女人沒有靈魂,正是同樣情形。在封建道德下,女人本來受著兩重的壓迫,在唐以後道學與佛教同時發達,空氣更是嚴重,於事實的壓迫上更加深了理論的輕蔑,這形勢差不多維持了有一千年。著者借了上章阿Q欺侮小尼姑的故事做過渡,引出他對於女人的感想,就在這里把士大夫的女性觀暴露了一番。他們的意見在表面上是兩個,好的時候是泥美人似的玩物,說得不好是破家亡國的狐狸精,大抵前者多用於詩詞,在做史論時則都是後者的一套論調了。文人讀的書多,可以從妲己、褒姒講起,以至西施、武後、楊貴妃,一直到陳圓圓,說上一大篇,雖然阿Q可能只記得害了董太師的貂蟬而已。魯迅對於這種議論素所憎惡,就在阿Q的身上寫了出來,一面是輕蔑,一面又是追求,這里與士大夫正是一致,所以本文中稱許阿Q也是「正人」。又如敘述他的「學說」道:「一個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誘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裡講話,一定要有勾當了。為懲治他們起見,所以他往往怒目而視,或者大聲說幾句『誅心』話,或者在冷僻處便從後面擲一塊小石頭。」這表面是說阿Q,可是千百士大夫的面目也在裡面了。當這《正傳》陸續發表的時候,魯迅親見同部的許多老爺們都在猜疑這里那裡,所說的會不會就是自己,由此可見不但那些士人頗有自知之明,著者諷刺的筆鋒正確的射中了標的,也是很明了的了。[5]地保《阿Q正傳》里所說的趙府上叫阿Q賠罪的那種做法,在鄉下叫作「投地保」。地保大抵等於中華民國時期的保長,鄉下又稱作總甲,別處或稱地方,在紹興現在雖沒有這個名稱,但有急難時大聲呼救卻仍是叫「地方」,可知那也是古已有之的。在前清末年充當地保的大都是本地的閑人,與衙役本是一類,其品質還要在轎班之下,因為抬轎究竟要些力氣,他們都是游手好閑,吃上鴉片,差不多是一副癟三神氣了。論理他是主管這一坊的民事的人,但他本是皂隸的一種,所以對於農工商人他很有一點威勢,在士紳面前卻又成為他們的聽差了。士大夫不必說,那些地主豪商,大抵捐有什麼功名,大則侯補道,小的也是個縣丞之流,因此算是准士大夫,有同樣的勢力。這些在野的統治階級遇著平民觸犯了他的時候,多是裝腔作勢的叫人拿名片送官,要地方官給他出氣,事情小一點的則投地保,就是把地保叫來,命令他處理某人觸犯的事件。地保的情狀當然是各式各樣,據個人小時候即光緒庚子(1900)年前後的印象來說,他穿著一件藍布短大褂,上罩黑布背心,比例上似乎特別的長,頭戴瓜皮秋帽,手裡拿著一根二尺多長的煙管,外帶「煙必子」和皮火刀盒。他見老爺們也不行禮,只垂手聽吩咐,出去依照辦理。結果總是由被投地保的賠罪了事,其條件由地保臨時祈衷決定。[5]關於舂米阿Q在趙府上出事情由於舂米,我們關於舂米來稍加說明,因為這在現今怕有些讀者會得不大明白的。在鄉下地主不必說,小資產階級也大抵有些田地,每年收來的田穀至少總夠吃一年而有餘,平常把谷曬幹了,收藏在倉間里,隨時拿出一部分,去殼舂成白米。街上米店也很不少,把舂白了的米陳列在店堂內,但他們的主顧只是一般小工商人家,照例米店官量米要高聲叫喊,以表示升斗的正確,但是聽他喊道:「一呀一呀,二呀二呀,……」往往戛然而止,因為買的只是當日的口糧,也就是一二升罷了,很少有以斗計的,若是論石那簡直是沒有了。為什麼呢?因為買得起石米的人大概在家裡做米,不到店裡來買了。這種做米方法有兩樣,家中雇有長年或忙月的叫工人自舂,供給食宿,按月日給工錢,沒有僱工的叫短工來做,如阿Q那樣就是。短工按月計酬,譬如長年每月千錢,短工每日百文,比較加了二倍,但是不給飯吃。若是舂米則以臼計,即一臼米舂白工資若干,一日可舂兩臼,大約合糙米八斗吧?本文中說阿Q在趙家舂米,吃過晚飯,破例准許點上油燈,繼續舂米,這里寫出趙太爺的苛刻,但那隻適用於對待長期的僱工,短工沒有飯吃,一臼米舂完就可以走,要剝削他除了米量增多,沒有別的辦法,要他多舂也不好,因為米太白了也是損失的事。[5]黃傘格第八章里說趙秀才寫了一封「黃傘格」的信,托假洋鬼子帶上城,送給那舉人老爺。有些人不知道這信是怎麼寫的,曾經問過我,我雖然看見過這樣的信,但是手頭沒有樣本一時有點說不大清楚。這是一種專門拍馬屁的書啟,在八行書上每行上邊都抬頭,下邊空著不到底,第四五行寫受信人的大號,特別抬高一格,望過去像是一頂黃傘,這黃傘是大官出來時所用的,所以兼有頌禱陞官的意思。這黃傘在辛亥革命後是不見了,乃是用竹作傘骨,撐開後臨時將傘頂套上去,周圍垂下一圈,有二尺多長,在古時候,大概是同掌扇一樣是遮太陽用的。黃傘格的信在尺牘書上當然可以找到好例子,記得有一部名叫《胭脂牡丹尺牘》的,是秋水軒的前輩韓鄂不所編,似最適宜,可惜手邊沒有這書,只好找別的材料。有范嘯風的一冊《代作書啟稿》,中間一篇賀楚軍統領江味齋中秋節的信,將前八行抄在下面,款式一切照舊,剛寫滿一張信紙,下文從略。其文曰:敬稟者,竊某某前賀捷禧、泐(lè)馳忱於手版,旋蒙復示,感優寵而心銘。際茲蟾窟揚輝,倍切蠡(lí)湖溯水。恭維大人望崇驃騎,令肅貔(pí)貅(xiū)。飲馬東流,長驅而氣吞江月。(下聯是卧彪南紀,廣駕而疾掃秋風,也作兩行寫在第二張上。)據庸俗的說法,上頭抬寫合格,還只是略式,道地的格式是下邊要有一行特別長,約略在中央,彷彿是傘柄,黃傘格這才名副其實,上文可以說是合於這個標準的了。這種信的時代是過去了,《正傳》中提了一下,須得費幾百字的說明,但是它的勢力不能說全已消滅,現代白話里仍有恭維這一句話,這就出現在「黃傘柄」上,是俗語的來源,這件小事說起來也是很有意思的。[6]遊街示眾魯迅的文章上看不到有反對死刑的話,但是他猛烈的反對遊街示眾,那是很明顯的。《吶喊》的《自序》中雲:「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5]